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回到民国当导演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拉棉花糖的兔子
书妄言先生没错,但是他们也想支持纪导演呀!
金雀还想,不然就给纪导演一些时间学习,她相信以纪导演的审美,不要几次就能设计出好看的画面。
——虽然金雀也参与了拍摄,但她对纪霜雨的拍摄技术,同样毫无所知,看不懂,只知道在现场,纪导演的确有时候搞不懂机器,还去翻找向人要来的笔记。
但还是那句话,这不是障碍,我们纪导演进步一定超快的!
“好了,调好了,开始放了。”纪霜雨已经把灯关了,众人也都停止了细语,专心看着投影。
画面上首先出现的是一只纤细漂亮的兰花指,执笔画眉,忽而就跳到染唇,几秒后再切到抬手束发、披衣穿袖、系扣……每个动作都只有短暂的画面。
这是一个金雀扮上戏装的过程,但是表现的手法叫所有人都看呆了。
被剪辑过后的动作精炼,一点也不影响理解,但节奏极快,甚至暗踩上了作为背景音的京戏伴奏的节拍,让人看得更是爽快,忍不住回味。
金雀自己都认不出这是她拍出来的!
就这一个开头,书妄言的背也挺直了,瞪大眼睛。
这是从未见过的表现方式,这几个短短的画面剪切在一起,却丝毫也不凝涩,自然流畅,完美衔接,也很好理解!
以往可能需要几分钟来表达的事件,十几秒就呈现出来了,效果甚至更吸睛。
纪霜雨看到了他们的反应,心想,“跳切”放到现在,果然是暴击啊。
跳切是一种剪辑手法,也叫作中间抽取法。只从运动中抽出重点动作,在后世是很常见的剪辑手法,但在大部分影片节奏还很沉闷拖沓的现在,这简直就是视觉暴击。
在此之前,大家观看的影片,无不讲求镜头的流畅性。如果拍人换装,那么肯定是连贯的一个动作都摄出来。
跳切,而且是非常成熟的跳切剪辑后的画面,却是打破了传统思维,便是不懂电影技术的人,首次看到也会震撼。
再接着往下,这金雀扮演的,正是《洛阳春》中女主角,接着就是她书写公式的一幕,金雀一翻手腕,握住毛笔,慨然挥毫,镜头特写文字。
而她落纸摩擦的细微声音,竟然也播放了出来,唰唰的声音,就好像什么节奏点。在声音不停的情况下,一组蒙太奇镜头体现了女主角的遭遇。
在京戏舞台上需要好几场交代的故事,在这里,几个镜头便交代完了。
而那书写的声音配合有生命力一般的镜头,让人的心情都莫名跟着一起紧张了,剪辑者把每个点都卡得到位,无形之中的节奏抓住了每个人的眼睛。
尤其是熟悉剧情的人,还会带入。
而后,从金雀沾墨的特写,镜头拉近又拉远之后,这支毛笔竟也成了钢笔——
书写者,自然也成了林寻芳,时代也跟着变化了。
这样的转场,叫在场人只觉神奇!
越是复杂的时空,越能展现剪辑的魅力。
纪霜雨又是奔着向书妄言证明来的,所以他处理的时候,其实炫技多过理念,什么手法吸引眼球就用什么。必须一目了然地体现:我很牛x。
转场几乎全部用的无特效转场。转场分为两种,一种是用淡入、淡出,翻页,定格等等特技,无特技转场就是纯用镜头了,比如钢笔和毛笔这相似物体之间的转换,也可以用相似的动作转场……总之得有合理的元素,才够流畅,也就更有难度。
动态镜头干净利落地转换场面,能让观众视觉受到极大的冲击!
镜头在三个时空中切换,浓缩了两个人物的人生,又以笔墨串联。
最后还有特效,只见金雀书写的文字竟然放大又拆开,接着又神奇地重组,占据了整个屏幕,并有女声舒缓地念出来:
“续千年文墨,书写意人生。”
下面再打出来了一行小字,同样被清晰念出:“寒星钢笔,专为华文书写。”
字幕是手书的,字迹粗细变化明显,有些像毛笔,又带着钢笔的锋利,但有点知识或是了解纪霜雨的人都知道,这字是纪霜雨的笔迹,以钢笔书写。
没有长篇浮夸的广告语言,喋喋不休产品之妙,但是寒星钢笔四个字伴着美妙的画面,已经刻印到人心中了。
会议厅再次陷入黑暗,现场却还是一片寂静。
……
纪霜雨打开灯,只看到一张张略带呆滞的脸庞……
“这个……真的是广告吗?”于见青失声道。
魏可声也是一脸呆滞,就这支银幕广告现出来的水平……还求什么沪上影戏界支援教师啊!
它的长度很短,但不像那些新闻短片、旅游短片,更不像乏味的广告,精良的制作让人觉得更像影戏,却又确实是在推广寒星钢笔。
这个时候的影视广告,纪霜雨是见识过的,无聊难看到被观众忽视……要么就是那种烦人的静止广告,常被观众骂。好一点的银幕短片,通常是对着产品、工厂、生产地之类直愣愣拍一通,再配上浮夸的广告词。
毕竟,现在的国产影片特写镜头都算高级技巧了。
就算是海外广告,水平实在也没有多高……跳切原本可都要几十年后才出现。
纪霜雨在最后,还用叠印,才形成了字迹被拆分、重组的效果,在现代非常简单的特效,他熬夜做了很久。
这种技术,目前国内还未见使用,国外影片早就有了,但各种叠印都是表现鬼魂之类的。如此用法,亦让人耳目一新。
众人抱着鼓励的心态来给纪导演捧场,至少拍出来不糊,打光好看,就完全可以给纪导演鼓掌了嘛!人家会用机器啦,已经达到导演平均水准啦!
谁能想到,会看到这样一部作品……
连参与拍摄的人,都看得入迷,难以想象自己参与的短片怎么能呈现出这般效果。那种节奏感和高级感,把所有人观看者都给整懵了。
他们多数不懂得镜头语言、剪辑手法,但明显,这广告片用上了大家只能在西洋影片里看到的特技,甚至是西洋投资甚大的巨片也看不到的手法,又极具美感,感官受到了巨大刺激!
加上纪霜雨也考虑了现在这个时代观众的文化心理、语言习惯,呈现结果,自然更好。
这和现代相比,现在的影片节奏堪称拖沓,就这个银幕广告,别说对比同类广告,就是和影戏正片比,也是一种降维打击。
好半晌,六两才合上从放映起就张大的嘴,呜呜道:“我要做影戏导演了——!”
我师父这么厉害,等于以后我也会拍影戏,也会很厉害!!
金雀也说道:“看得我又想练字了……”
“别说你了,”一位乐师摸了摸脸,“我不会识字都想买笔了。”
于见青更是夸张地站起来,满脸难以置信地道:“这居然是银幕广告?这居然是大家不用额外花钱就能看到的东西??”
书妄言也缓缓回神了,一下扑过去抱住纪霜雨的腿:“这戏不是你来执导我不授权啦!”
作者有话要说:
纪霜雨:也不是不用花钱啦,看完广告可以买产品……
周斯音:本头很满意!
第三十七章
金雀因为票实在卖太好, 还得留在沪上演几个月。
春雷剧社剩下的学生倒是趁这段时间,把戏都教给了沪上的同学,可以随纪霜雨一起回京了。这两部戏, 都以不同的形式在沪上连演了半年多,将票房记录给刷新。
而维克多先生, 也乘上了回国的船, 互留了通讯地址,商定日后寄书给他们。
一场离别无可避免, 大家在沪上观众的欢送中离开, 观众尤其舍不得纪霜雨。
此时却是还无人知道, 纪霜雨并非就这么离开,他还留下一样新作——寒星钢笔的广告短片。
在纪霜雨坐上从沪上到京城的火车时,广告的拷贝也正从昆仑书局沪上分局影戏部送到各个影院。
若是寻常影片, 必要先送影戏检查会审查,取得准演执照,而后, 先分到放华夏影片的头轮影院——现在也不是每家头轮影院都会放本土影片的,有相当一部分头轮影院, 只会放外国影片, 除非是制作精良的国产大片。
然后呢,在头轮影院放完, 再轮到二轮影院,三轮影院, 花上数个月, 才与沪上所有影戏观众见面。
但是,这是个广告呀。
加上昆仑书局的影戏部虽然是刚成立,但是单位作为华夏三大出版机构之一, 影院、制片方做广告也多要与报界合作,关系十分融洽。
也因为是短短的广告,纵然胶片贵,也可多拷贝几份。
因此,短短三天,这支广告就被商定好,在沪上座位较多的十数家影院播放。
这些影院都暗想,昆仑书局还真是算舍得了。一般最肯花广告费的,是医药产品,最多的,沪上一地便高达十万推广费。
但昆仑书局推的是钢笔,没有那么大市场的,识字的人才多少,会用钢笔的又才多少。如此拷贝多份,多处投放银幕广告,同类对比,确实是很舍得了!
去往京城的火车仍在夜色中飞驰。
华灯初上的沪上,人们已踏入各色娱乐场所。
华盛影业公司的导演王和笙站在影戏院门外,仰头望着一张张海报。华盛算是沪上的大制片公司了,从眼前这家影戏院也是他们名下的,就知道了,非大公司没有这样的能力。





回到民国当导演 第49节
王和笙原来是排新剧的戏剧家,后来被邀请来华盛做导演。说是导演,实则编、摄、导、剪各个环节基本都要涉猎,产出过不少优秀作品,在华夏影戏界,算是很有些名气了。
——到底多有名气,近来沪上影戏界几家华资大制片公司想牵头筹办影戏学校,头一批找的几个人里,就有王和笙。
但王和笙只答应了届时会去讲课,不任他们强烈要求的副校长、系主任之类头衔。他平素忙着艺术创作,担任行政职务可是很多事要操心的。
而作为一个导演,王和笙来看电影,也就不是单纯地看电影,更是考察市场。
《鸳鸯戏梦》的海报撞入眼里,这部影片一看就是风花雪月类型,海报也是女主演娇美的容颜,这种类型的确能吸引相当的观众群体。
各个影院其实也有自己的定位,根据定位来选片,王和笙他们公司的影戏院因为坐落在高校附近,就喜欢选一些爱情片、国外侦探片,符合年轻人口味。
王和笙喜欢看美人,美人能激发他的灵感,盯着海报看了一会儿后,他毫不犹豫地走向了票房,刷脸拿了一张票,进去观看。
影院内,亮堂堂的人,卖小食品的伙计走来走去,找座位的人走来走去,后排的人喊前排的人摘帽子,还有人大声念说明书上的剧情介绍,屏幕上正播放着措辞夸张,仿佛吃下后百病全消的医药广告……
王和笙开始闭目养神,思考自己下部影片,唉……到底该如何,向老板争取到更新设备呢,想他们的设备,远不如国外感光好,别人拍摄的美人栩栩如生,他倒是找到美人,可呈现在屏幕上,却生生多了瑕疵。
不知不觉,想了一会儿,王和笙忽然觉得有些奇怪,影院内怎么安静下来了?而且,还听到了京胡声,是影片开始了吗?
以往,就算影片开映,也不会立刻安静的。
王和笙疑惑地睁开眼睛,一入眼便是屏幕上一名美貌的戏装女子,他第一眼,便想大呼一声真美人也!这不是近来红遍沪上的那位梨园名旦金雀么?
紧接着,王和笙就要为这布光赞叹了。
这片子必是用最接近西洋的新设备拍摄,而且拍摄者精于布光,不像一些国产影片,人物都成平面了。金雀在镜头下,那脸虽然会因为大屏幕而拉宽一些,可是在妆发、灯光造型之下,只显得大气清丽,光影简直就是一绝。
时人都说王和笙擅长拍美人戏,但他看到这一幕,只有发呆。
紧接着画面的跳切,出人意外的无技巧转场,直接让王和笙坐直了,嘴巴越张越大。
这,这是谁拍摄的?
华人主演,应该是国产,但是所用到的技术,王和笙都看傻了。
他从未看过有人能将剪辑完成得如此有冲击感,而且完全打破了传统思维!抽取重要段落剪切?这简直就是一个颠覆!
在国外,剪辑艺术已经开始发展,而在国内,剪辑是什么?就是一张桌子,一个放大镜,一把剪刀。知道一秒的胶片是多长了吗?好了,可以开始剪了。
很多就硬剪,硬转场。
别说在现在了,就是几十年以后,华夏都大有不重视剪辑的现象。
在很多人眼里,剪辑就是把没拍好的部分剪掉,将镜头拼接起来。
但是在这短短十几秒里,王和笙就看到了用剪辑重构的时空故事,看到了镜头切换构成的节奏感与冲击力,简直目不暇接……
甚至,在有声影片、无声影片孰优孰劣仍存在争吵的时刻,在这里,王和笙体会到了声音蒙太奇的魅力。
王和笙:也许你们普通人看到这种镜头,会被画面冲击到。其实在我们专业人士眼里……这种冲击更大啊啊啊!
这是彻头彻尾的炫技,所有人完全能够体会到纪霜雨拍摄短片的初心——向书妄言这样的外行观看者证明,没有人比我更懂技术。
太美了!
光影,声乐,画面的流淌,场景的奇妙转换,流畅的节奏……所有这些新奇的感受,衬托出两位一古一今的女演员,烘托出那支钢笔的特殊之处。
直到最后一行字幕打出来,才有人慢半拍感慨,一如所有第一次见到它的人:“我的天,这是……广告?”
广告。
我们华夏什么时候这么奢侈了,动用这样的设备、技术、演员,拍摄一支银幕广告。不太懂的人总觉得,这个花费应该很高吧?毕竟,比那些西洋投资十几万的巨片看起来还过瘾。
“你们看到没,最后那字儿还变化了,真乃影戏魔术也!还那画面从笔尖一转,我都看呆了。不知怎么的,现在心跳得还有些快。”
“是金仙和林寻芳呀,我的天爷,两位大美人一起拍摄,简直不知更喜欢谁了……”
“她们用的这寒星钢笔可以到哪里买??”
“哎,等等,又有字幕了,导演……纪霜雨?”
影院内一片哗然,居然是纪霜雨拍摄的。
这真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纪霜雨的书法人尽皆知,他亦是《绝色》和《洛阳春》的导演。
只是任谁也没想到,纪霜雨还精通拍摄……不是,这种人才到底为什么不是沪上的??他怎么就从京城,从旧剧出名呢??
王和笙更是猛然想到,公司曾经让他拒绝了魏可声、纪霜雨等新旧剧人士要牵头办的戏剧大学,当时他自己也根本没犹豫,毕竟,那二位都非影戏界的。学校影戏专业空空如也地来招人……两边学校他必然只顾得上一边啊,用脚想都知道怎么选。
可现在看来,似乎不是他想的那么回事……
“再放一遍!!”
王和笙站起来冲着工作人员高喊。
他有些激动,因为闭目养神,他并未从最开头看起,而且信息量实在太大,有太多值得他琢磨的概念了。
他甚至想到,如果有人用这样的技术,去拍摄真正的故事片……
其他观众也被提醒了一般,看着又开始播放医药广告的屏幕,大声喊起来:“没错,再放一遍刚才的影片!”
“我还要再看一次!”
他们浑然忘了那只是一个广告,甚至没有讲述一个起承转合具备的故事——这又怎么样,比起很多影戏,它也更有观看性啦,多美啊!
即便纪霜雨是按着广告来打造的,但出现这种当成观赏性短片欣赏情况,还是必然的。好在,大家虽然被画面吸引,但也都把寒星钢笔四个字记在心底了。
往日大家不骂广告就好了,今日反倒要求再放一遍,其中还包括他们公司的导演。
这位放映员不止不想对抗群情激动,他自己,也想再看一遍!
足足观看了六遍广告,仍有观众意犹未尽,可是此时,正片《鸳鸯戏梦》已经要上演啦。
可是,谁又在乎呢。
但和方才所看的短片比起来,此片简直是平庸乏味到极致,往常能看得津津有味,今日来看,却倍感拖沓,身心尚沉浸在之前的刺激中,对观看的一切,毫无反应。
明明是新片,内容平心而论也不错,可就是……寡淡,在看完寒星钢笔的广告后,这玩意儿简直味同嚼蜡。
王和笙只觉索然无味,站起来向外走去,他满脑子都是:如何才能找到纪霜雨?纪霜雨他们学校什么时候开学?我要怎样才能入学?
可有赖沪上报界的记者们,几乎所有人都知道,纪霜雨,刚刚离开沪上!
……
相似的情景,发生在这一天沪上的大小影院之中。
此乃沪上影史一次奇观,一支银幕广告,竟引起了沪上影戏市场的震荡。
无论专放西洋影片的头轮影院,还是二、三轮影院,或多或少都出现了类似情形:
文明一些的观众还会乖乖看影片,素质差一点的,直接威胁放映员,导致正常场次的影片放映不断往后退,改成了一遍遍放广告,直到观众看满意了!
一般来说,广告商付钱,影院才在正片上映前播放。但现在的情形是,影院方不得不在观众要求下,多多播放,甚至因此,增加了观众……
那些没有拷贝的影院,更是眼红到主动去昆仑书局商谈,愿意出钱购买广告拷贝——最后,昆仑书局一盘算,别说一开始投放广告花的营销费用,连拍摄成本都给收回来,还赚了!
观众:“别放影戏了,放广告!”
就是这么神奇,就是这么群魔乱舞。
最受影响的,无疑是那些在这一天首映的影片,口碑会直接垮掉,放在从前或者以后,可能都没这么惨。偏偏放在这一天,在大家刚受完冲击之后。
没错,说的就是《鸳鸯戏梦》。
首映这天,周若鹃也期待得直搓手,这部片子在试映的时候反响很好,又找了美艳的影星,所以他也很有信心。
在和朋友聚完餐之后,周若鹃还特意带着朋友,去影戏院,想看看首映现场的热烈盛况。
毫无疑问,他看到影戏院外挂着“客满”的牌子,得意和友人交换了一个眼神。
此时,刚好一波观众从影戏院鱼贯而出,口中还在讨论着:“太美了,我此生从未见过如此美的画面。”
“从画面、人物,甚至道具,都美得不可方物!震撼人的心灵!”
“我脑海里现在还忘不了那四个字——”
“哪四个字,”周若鹃得意地搭话,“《鸳鸯戏梦》么?”
对方奇怪地看他一眼,“寒星钢笔啊!”
周若鹃:“???”
什么寒星钢笔,这特么不是小崽子和鹊妹搞的那钢笔么,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场次错了啊?
不对不对,还是不对。那玩意儿和影戏有什么关系。
观众已经自顾自继续讨论起来了:“你说纪霜雨真的回京城了吗?太可惜了!”
“他若是以这样手法拍摄影片,我是定然要去票房蹲着的。”
“正是啊!你说他会拍吗?会就应该留在沪上啊,全华夏九成的制片公司都在这儿啦。”
周若鹃越听越一头雾水,纪霜雨到底何时拍了影片,拍了也不能立刻上映啊。
他心里涌起不妙的预感,冲进了影院,一路撞开了保安。
到了里头,只见屏幕上还在播放广告短片,有些观众仍不舍立场,坐在远处观看。
“续千年文墨,书写意人生。”
“寒星钢笔,专为华文书写。”
以及清楚的字幕,导演:纪霜雨。
周若鹃:“…………”
他完全凌乱了,怎么会这样?纪霜雨这是在干什么??他为什么还会这个?!
银幕广告?这怎么能是个广告,还特么在我的片子前面放?
思及刚看完《鸳鸯戏梦》的观众出去都念叨着纪霜雨的名字,周若鹃按着心脏,一脸痛苦,只觉得喘不上气来:“你……你……”
“你妈的,想逃票啊!!”两个壮汉一左一右夹住了周若鹃,把他往外头拖。
……
远在金陵的周寒鹊也一夜没休息好,不停在接电报或者电话,全是沪上的商家,之前没定好的要求下订单,定了的要求增加,现在预售出去的都已经超过他们第一笔订单的了。
周寒鹊都懵了,我货还没发出去,你们就来了??
其实在订货方面,周寒鹊相当随意,因为掌握了学生市场,这款钢笔是稳赚不赔的,到时在书局销售,就足以覆盖它的最大受众了。
所以在一些洋行因为这是国产钢笔,就挑三拣四的时候,周寒鹊完全一副你爱进不进的态度。
结果现在,他们一个个哭着喊着希望周寒鹊先发货给自己。什么?你要先发外地的书局?别了别了,我加钱还不行么,这赶时间啊!




回到民国当导演 第50节
沪上哪家卖钢笔的,没被一堆人连夜询问寒星钢笔。这时候谁最先拿到第一批货,谁就名利兼收。
周寒鹊好容易抽出时间查了一下,这才知道全是因为周斯音不声不响投放了一支纪霜雨拍摄的银幕广告。
1...2425262728...4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