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民国当导演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拉棉花糖的兔子
国外有关进化的学术书籍,还就是昆仑书记翻译引进的,所以周斯音对此也有所了解,听他说完感觉被说服了,不是妖怪,是进化成这个样子的外星人……
通过这冰山一角,周斯音也能觉察出纪霜雨做的这个设定包含了许多大胆的幻想,思及纪霜雨的来历,他不禁小声问道:“这不会是真的吧?以后人类真的可以去外星上,有长得像鱼一样的外星人?”
纪霜雨也小声回答:“我来的那会儿外星人暂时还没联系上,不知道长啥样,但确实已经可以去外星了,不但可以去,我们还要在外星种菜。”
周斯音:“……”
他一愕,没想到未来幻想一下接上地气了。
但仔细想想又很有可能,尤其以华夏人的性格……
.
华夏热闹,大洋彼岸的故事也不少。
维克多就职的国家戏剧学院,于见青和金雀带领的团队历经两个月的航程,已经抵达这里五天了,也于两天前将学校剧院舞台装饰好,进行彩排,成功做了两场演出。
无论是春雷剧社那将写实拔到新高度的《绝色》,还是金雀带来的几出声色俱佳的华夏写意戏曲,都受到学校师生的极大欢迎。
因为优秀的翻译,也让他们理解起来更容易。而且对这些专业人士来说,看门道就是了。
即使流派不同,不一定都和维克多一样看重写意带来的启发,但没有人可以否认那华夏诗意的美感,简洁而不简单,如同一股清新之风,叫人沉浸其中。
本地戏剧专业杂志更对他们的交流到访做出了大篇幅的报道、评价,开了个好头,此番出访,在口碑上应该是没得说了。
唯一让于见青和金雀有点遗憾的,就是学校演出虽然也对外售票,维克多还帮忙张贴了海报,宣传有华夏剧团来此,可来看的市民仍是不多,仅有些无聊好奇的人。
一则学校偏远不在城内,宣传也没覆盖。二则市民对华夏剧团毫不了解,难以产生兴趣。
金雀和于见青总觉得有些遗憾,来之前只想着,有口碑就行了,如今在专业领域得到认可,倒是又希望更多人看到了。
大家聚在一起思考,若是纪校长在这里,他会用怎样的宣传办法?
“要么,我们请维克多的同事们写几段评论,然后在报纸上打广告?”于见青道。
“要多少钱,试试看吧。”说干就干,带的旅费反正足够了,拿出一些叫于见青找维克多联系渠道。
于见青离开后,金雀就自己练起功来,“也不知道《古都》上映情况如何了……”
《古都镇物奇谈》的拷贝应该是差不多时间来到欧西,只是学校离城中有点距离,他们住在校内,也不知上映情况。
……
回到民国当导演 第73节
巴黎,纽约,柏林……海外许多城市属于贝克影业或他们占据股份的影院张贴上了新海报,海报上的东方景物,还有夸张的宣传词让路人好奇地看上几眼。
“来自东方的奇片,海外卖座之火热打破一切记录。”
“有它,有声片赢了!电影拍摄技术的一次巨大震撼!”
“揭密东方神秘宗教幻术,刺激惊悚直击人心。”
“拒绝心脏不强壮者入内!”
“……”
这还是贝克影业,乃至欧西电影界,头一次如此煞有介事地推介一部来自华夏的商业片——很显然,从宣传上看,这是一部商业片。
他们为其配上了一切本土影片的宣传待遇,不但有海报、报刊广告宣传,甚至邀请了一些评论家、知名导演、演员来观看首映,希望他们能为影片说几句话。
接受邀请者不少,看在制片公司的面子上。反正,有个场合聚一聚聊天也不错,上哪儿玩不是玩。
至于贝克影业打出来的广告……看看就算了吧,没有人比电影公司的广告更能吹了。
业内人士都知道,电影广告可以和正片毫无关系!
权威电影杂志《电影之声》在邀请下,也派出了他们的一位记者莫林观看首映,并分配了豆腐块那么大的版面,留待刊登影评。
莫林在去影院之前对同事们唉声叹气:“我多么想被派去观看阿纳托尔的新影片,听说他在新作里又运用了全新技术,至于这个影片……导演,纪霜雨?”
他不甚准确地念出这三个字,“陌生大陆的陌生导演,天啊,他们和贝克影业做了什么交易吗?华夏影片一般不是只在远东打转么?”
同事们都知道莫林对艺术电影的喜爱,只能笑着劝劝他了,“快去吧,为了贝克影业的友谊。”
莫林连笔记本都没带,就去了影院,他来得晚,也免去了和同在场业内人士寒暄的麻烦,落座在角落,莫林已经开始构思一篇万金油的影评了,也不用多少个词……
然而……
一分钟。
莫林只保持了一分钟的平静。
他虽然不认识银幕中的华夏都城,听不懂语言,但是银幕一亮起来,影片中的环境音让他仿佛身处其中,对音效的应用实在出其不意,优秀的翻译字幕更无碍观看。
莫林忍不住坐得前倾了,并开始摸自己的笔。
然后他忍不住低骂了一声,因为轻视,他随身携带了钢笔,却没带笔记本!
而随着环境音、跳切等技术画面的出现,影院内的嘈杂声已越来越小,到场的导演、演员等一干电影界人士都不知不觉停止说话。
电影界有个共识,艺术电影探寻新技术,可能商业性不那么强。而商业片,票房更高,但技术走在后面,晚一步运用上那些艺术电影探寻出来的新技术。可以算做,大家各有分工吧。
因此,像莫林他们国家,艺术电影虽然不太卖座,行业内却有着强大的扶持。
所以说,奇怪的事出现了,难道这是国家文化不同导致的差异吗?在我们没有关注到的地方,什么时候产生了这样的剧变?
——在这部贝克影业不知为什么强烈推荐的,来自华夏的商业影片中,出现了让导演们为之战栗的拍摄技术!
银幕上,京戏声仍在流淌,大家听不懂,却能接受到它是在用本土的戏剧方式传递着暗喻。
一边是幕后真凶的诡异恐怖的行为,另一边是优美抒情的戏曲,声画对立令在场人感到前所未有的震撼。
“不可思议……”莫林受不了了,直接脱下了自己的白衬衫,在衣服上写起笔记。
第五十六章
此时的电影人尚在探索声音与画面的关系, 大量地应用着背景音乐,填充对白,乍然看到类似声画对立、音响蒙太奇之类的应用, 被降维打击,怎能不震撼。
这还只是声音运用方面的, 整部影片信息量之大, 在场所有业界人士,无不被吸引。
普通观众则是下意识被故事吸引, 跟随镜头走入陌生的东方华夏古都。
艺术作品实在是对一座城市绝佳的介绍, 从开始, 大家看着京城的护城河、鸭舍,还只觉得稀奇,随着故事展开, 再看到景物镜头,渐渐产生不一样的感觉,主角的生活片段, 甚至在这座城市的追逐戏,让大家对有着紫禁城、天桥集市、庙会、神奇镇物等处的华夏古都, 好感起来, 看起来真有意思呀!
这里面精心按照各人性格设计的戏服,有中洋结合搭配, 穿着时髦的夫人,也有一身华夏古色古香式褶子的小姐, 或者西服配大氅的阔少爷。服装搭配令人眼前一亮, 人物,不提两位主角,还展示了京城各色人物, 从遛鸟的贫嘴老大爷,满口玄之又玄的算命先生,到京城人称之为“高买”的小贼……
这座城市鲜活起来,华夏人也多样、立体起来,曾经模糊、陈旧的记忆被《古都》中的形象代替了。
在电影结束后,所有人都站起来用力鼓掌。
一百一十分钟,他们去到那个东方城市经历了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落幕后仍不舍离开。
不止一个人在心里想:也不知道……去华夏旅游贵吗?
导演们更是互相打听,激动得脸都红了。
“你认识这位导演吗?他是不是贝克影业的?在哪里工作?”
“导演在哪里,来欧洲了吗?”
“他到底是怎么完成这样的剪辑!我都看傻了,还可以这样剪?!”
“谁懂华夏京戏?!快给我详细解释一下那里面的几段戏,我不止要字面意义,还要它的故事背景,直觉告诉我,一定还有内涵!”
“这个男演员我也很喜欢,独特的迷人气质,他的演绎方式和导演的风格如出一辙,自然、丰富、独特——”
所有人都在好奇,这个“纪霜雨”是谁,他和他的作品,怎么就从天而降,带来这么多惊人的拍摄手法,把大家都砸晕了,一时半刻根本无法消化。
导演们一开始是和谐讨论,疑问导演哪儿来的,接下来讨论着技术,都要吵起来了。
演员亦有所得,里面一些表演方式让他们感觉很稀奇,比如与道具的互动。
莫林则跟在一旁记录大家忘情的对话,白衬衫已经要写满字——
观看首映的普通观众则放松多了,他们体验得到震撼,却不会纠结技术,只知道自己的票钱太值了,甚至立刻就冲出去,要购买下一场的影票。
“华夏人就是像恒欣、柳叶儿这样有趣?也有像反派那样聪明、玩弄人心的家伙,还有里头的配角……”
“他们的戏曲,你看到了吗?布景太优美了!那么简单,却那么优雅,虽然只有那么一个片段,但我发誓,我再看一遍时,一定要牢牢记住,然后去购买类似的桌子。”
“还有唱腔,女人的唱腔却是男演员唱出来的。看到演员的手指了吗?都是手,他们的手是怎么摆出那样的形状,太美了……”
古都气象,梨园风光,胡同一角,再到每个角色的生活、动作,令观众津津乐道,当然,还有一个发自内心的疑问:
“还有这位导演的其他作品吗??”
……
学校。
“于老师,广告登好了吗?”金雀问于见青。
按商定好的,于见青去请维克多等人写了推荐,他们也特别配合,给出了极高的评价,维克多又帮忙联系了杂志社,是精挑细选过销量比较高的杂志,刊登广告。
“登了登了,昨日就送去,今日或者明日就能见刊,临时给咱们插进去。”于见青笑呵呵地道,他是带着六两去谈的。
六两不愧是纪校长的开山弟子啊,一口外语虽然有点口音,词汇也还不是特别丰富,但别提多能唠了,杂志社还给打了个折。
金雀放心了,笑吟吟地道:“辛苦了。我听校工说学校餐厅有道罐焖牛肉很美味,我们一道去品尝如何?”
他们谨记在国内受到的提点,来这里可是自带了特别多酱菜腊肉之类的家乡风味,免得吃不惯,但尝尝本地美味也未尝不可。
三人携手出门,准备去各处找上同团的伙伴,大家一起去吃。
方走到校务办公室,他们就露出了疑惑的神情——好多人啊!
以他们这几日所看到的,真没出现过这样热闹的景象,难道是什么当地的节日吗?
但是仔细一看,这些人手里都挥舞着钞票,嚷嚷着什么买票之类的话。
于见青挤了进去,他们有位团员正是来办公室印他们的演出海报了,准备去城里也张贴,他一眼看到了团友在里头,却是满头是汗,操着不大熟练的外语在和人对话。
“……啊,演出世间是今晚七点没错了。”
“剧目都在海报上了。会不会有《击鼓骂曹》?呃,没有诶,你还知道《击鼓骂曹》?”
“曹是谁?这个,曹是曹操啊。”
于见青:“??小徐,这都是,干什么。”
小徐一看到他,快哭了:“于老师,您快让我们班的人来帮忙吧,这都是来买票的,他们要看戏!”
于见青傻眼,“这也太值了吧,杂志刊登出广告了么,刚登出来就这么多人来看戏?”
那些人看到于见青的东方面孔,还和他搭话:“你也是演员吗?我们想看《古都镇物奇谈》里面的华夏戏曲,是不是真的那么美?导演真的也是纪霜雨吗?”
“还有舞台剧?真的吗,纪霜雨还会导演舞台剧?也是惊悚类型的吗?”
他们乱哄哄地问了起来。
“你们说什么?”于见青激动地细问之下,才知道《古都》已经在城内上映,而且一下就火爆了,说是一票难求也不为过。
也因此,大家对华夏又生起了好奇,如果能做市场调查就会知道,近日华夏元素的商品销量都明显增高了,还有人到处找有没有华夏衣裙,虽然商店里没得卖,但有条件的居然跑去拍卖行,也买到了古董汉服裙。
在这样的效应之下,对春雷剧社和含熹班的广告作用无比之好,比他们那个杂志广告覆盖范围广多了——毕竟电影是欧美各地都上线。
本城的市民得知有华夏剧团在进行巡演,正在本地,而且导演也是《古都》那位导演,都好奇地想来看看。
于见青赶紧去告诉金雀这件事,两人在为戏票大卖高兴之前,先为《古都》征服影戏市场而喝彩,纪导演人虽然不在国外,他的作品,却帮大家打了个最佳广告!
金雀连罐焖牛肉也没好好吃,匆匆扒拉了几口,便回到后台上妆。
虽然年轻,但作为坤伶,也就是女性戏曲演员,金雀一路走来,是很难的。
戏曲行当,女性能够登场也没多少年功夫,京戏旦角的唱腔,原本是为了男子扮演女子而创作,真正的女子来唱,反而要被挑毛病了。
因为最初娼伶不分,坤伶曾经也备受歧视,是靠无数女性同行的努力,才争取到地位与尊重。
而在西洋宣传上,他们在做广告时,也要被询问,有没有电影里那样的乾旦——反串演员无疑更吸引普通观众。
那么,这次演出她不会忐忑吗?会。
但对镜描眉时,金雀看到自己的眼神,无比坚定。
只因当初在长乐戏园,从纪霜雨选择了并非最美貌的她开始,她就开始相信,自己能够超越所有限制。
异国他乡的舞台上,大幕拉开。
纱幕垂落飞花,素净白墙半遮树影,粉墨重彩的东方美人细步登场,步履均匀好似随风飘,裙摆几乎纹丝不动,灯光落在她身上,彷如九天仙女,一颦一笑,举手投足,无不透着风致神韵。
满座痴迷!
美当然是不分国界的。
否则,当年精美的东方瓷器、绸缎,又怎么征服西方?
西方人虽然不曾浸润在写意戏曲的环境中,也不了解华夏习俗、历史,理解起戏曲来很有些困难,需要看台边字板上配的翻译,更无法完全接收到原文戏词的精妙之处,但他们也会被场景、身段打动。
回到民国当导演 第74节
这些人是抱着观赏精美绸缎、瓷器的心情,去欣赏一出优美的东方戏剧,而现实舞台上的金雀、舞美,也没有让他们失望。
身临其境,这甚至比《古都镇物奇谈》中露出的冰山一角要震撼得多。
台上的女主角顾盼生辉,唱腔宛转,融合了歌舞的艺术,与精致的舞美,带给人大不相同的感受。
……
如果说含熹班的演出,让人感受到的是别具一格的东方写意之美,那么春雷剧社带来的《绝色》,就是另一种陌生又熟悉的震撼了。
这是诞生自西方的艺术,但显然经过了东方式的改良升级,写实到质感如真的场景足以令观众也惊叹,狗血剧情其实也是世界通杀的。
而这部剧的导演,亦是纪霜雨。
观众:这个华夏导演到底还有多少惊喜是我们不知道的!
以《古都》在欧美城市的大卖为始,春雷剧社与含熹班的巡演票被提前抢定,甚至已经有剧院在约他们加演了。
虽然都很火,但可能因为异域风情更重,还是含熹班更受追捧,虽然大家理解起来应该更难。
大量观众蹲守在学校外,想要见一见金雀,为她送上一捧花,说上一句话。她优雅的姿势、衣裙,也成了城里最热门的话题之一。
华夏将海外反响及时转载反馈给了国内观众,骄傲展示华夏文艺团队在海外取得的成绩。
【金仙惊艳欧洲,巡演一票难求!附剧院盛况照!】
【华夏白话剧“回到”欧洲——《绝色》令欧西戏剧学者惊呼,竟有如此写实物性。】
【《电影之声》以万字篇幅报道《古都镇物奇谈》,称此戏为有声片典范之作。】
【欧西导演阿纳托尔称已观看《古都》,连赞导演巧思!实为剪辑、音响、美术方面绝无仅有的佳作。】
【《古都》票房火爆,连破欧西多城销售记录。】
就在华夏媒体大量转载欧美报道的同时,其实海外媒体,也纷纷刊发了来自华夏的老旧报道……
他们实在太好奇纪霜雨这个人了!
一个东方突然冒出来的导演,飘洋过海带给了大家三部作品,横跨电影、戏剧、戏曲,各具风情,又同有浓郁的华夏之风,大有一举封神之兆。
让人很想狂呼:你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大家想了解纪霜雨又无渠道,自然找贝克影业这引进商,他们差点措手不及。
好在沪上办事处的白立言早有准备,奉上沪上的报道集合,以供渴切的观众了解这些作品的由来,以及纪霜雨的生平。其中还包括了纪霜雨早期那张白发照片。
西洋的忠实观众一看导演还是位白发的东方美人,完全不输他手下的女主角,又透着神秘气息,更增几分狂热了。
还有观众注意到华夏好像有电影相关周边卖,还有谈及的纪霜雨其他作品,也急死了:这些什么玩偶、裙子,我也想要!!
华夏媒体见状,又报道了这西方媒体集体转载纪霜雨相关新闻的盛况……
如此一来,东方媒体报道了西方媒体转载东方媒体的报道……套娃式报道,互相刊登,甚是热闹。
看着这一幕,贝克影业总部宛如抱着从天而降的金子。
虽然能够察觉到这部影片会受欢迎,但如此热情,还是让他们始料未及,幸好白立言,这位优秀员工,不但坚定说服他们引进这部上座率日日不降的大红影片,还及时提供了所有关于纪霜雨的资料。
总部:你怎么这么熟练??
一边是公司的夸奖重视,一边想到了下部影片的引进费,这下真是被纪霜雨吃定了。白立言也只能苦笑:如果你亲身经历过全城外国人一同申诉要求外文字幕……也会早做准备的!
第五十七章
周斯音捧着一叠报纸进门, 看到纪霜雨还在伏案计算拍摄参数,摸了摸他发冷的脸颊,立刻把窗户给关上了, “着凉怎么办?”
纪霜雨喝了口热水,周斯音又十分贴心地张开大衣, 把他整个裹进了自己怀里。
纪霜雨在他怀里靠了一会儿, 整个人就暖融融的了,手里还捧着笔记本看。
“要我给你念一下报纸吗?”周斯音展开手里那叠报纸。
“不如给我念一下报价。”纪霜雨悠然道。
《古都》在海外的票房开了出来, 当初纪霜雨就和白立言放了话, 要把《问青天》卖个高价, 白立言现在估计后悔当时没有死缠烂打要求先谈了。
《问青天》可是纪霜雨学生执导,他本人摄影的。当然,就算没有《问青天》, 也会是其他华夏影片,商人们必然要蹭蹭这一波突然起来的华夏风。
周斯音一笑,“是啊, 白立言急着想请你吃饭,怕是想谈一下最急的周边费用, 还有以后所有的引进权了。还有些其他的制片公司……借女星之名, 想邀请你吃饭。”
他后半句说得慢悠悠的,但不难听出来酸溜溜的意思, 甚至来了一句:“这个圈子可真乱啊。”
“可不是么,贵圈乱死了。”纪霜雨大笑, 揪住周斯音的大衣领口, 往上亲了他一口,“本导演今晚就潜规则制片人!again!”
……
《古都镇物奇谈》在欧西票房飘红,春雷剧社和含熹班的巡演亦引发大量关注, 各家公司急不可耐,想要赶上这个华夏风潮赚些钱。
除却虎视眈眈的制片公司,想赚钱的欧西商人已经开始接触华夏商家,要进货回去卖了。
华夏虽然工厂还不发达,但是很多手工品,在世界性质的博览会上,也曾有华夏手工作品获奖,这一点海内外商家都懂。
他们没有电影周边生产权,看上的,都像是影片里柳叶儿用的那种油纸伞,比如他们家里铺的那种毛毛的民族风栽绒地毯。
这种手工地毯在国内,因为便宜的机织地毯本来市场已经大受影响了。纪霜雨当初使用,是喜欢花纹,而且够厚,可以铺在地上给小孩儿爬。
后来拍电影也用了进去,连他自己都没有特别留意,在国内也没引起多大关注,毕竟大家都习惯了,甚至更喜欢机织地毯啊。
结果因为《古都》的海外放映,手工栽绒地毯、油纸伞等物,都接到大量订单,甚至是争抢着要付定金的,搞得他们一脸懵,了解后才知道是托了电影的福。
后来在商家们的炒作下,这些物件在海外确实大卖了一波。
——甚至搞得后来很多外国人对华夏有了另一种印象,就是他们特别喜欢手工地毯。
直到去了华夏本土才会发现,至少古都的拍摄地,京城人家就很少用地毯,其实完全是商家营销出来的概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