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三国之最强霸主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江山美人
鲁肃粗略地计算了一下,目前,玻璃工艺是东阳的龙头产业,由于是奢侈品,受到战争动乱的影响,月入在十万金左右。
酿酒次之,刘可改良高粱酒以后,专攻高端市场,月入大概在五万金。至于第三就差太多了,桑蚕纺织行业刚刚兴起,不到一万金,这还是赵雨发动了城内几乎所有妇人的结果。
农业和税收都是负数。
想要打造一座50万人口的大城市,并不是没有可能,只是代价会很大。
劳动力目前是不缺的,刘可两次抓捕了六、七万俘虏,这些人看到东阳的繁荣,都很卖力。
“此事尽早着手。”刘可道。
众人领命。
见商议得差不多了,鲁肃使了一个眼色,迎接队伍中走出来两个人。
一个年轻俊秀,二十多岁年纪,另一个年纪比较大了,仍然精神矍铄。
“属下黄忠,拜见主公!”
“属下张郃,拜见主公!”
原来黄忠是南阳人士,见到刘可的招贤榜就很心动,但是那时候刘可已经离开了,他就直接来到东阳县等候,鲁肃直接代替刘可收入门下。
而张郃在黄巾之乱的时候,应征入伍,以韩馥的军司马身份参与镇压叛乱。在河北战场上十分仰慕刘可,但是一直没有门路,就辞掉军职,直接跑到东阳。
两个人的忠诚度都在80。
刘可非常高兴,道:“两位请起。”
接着又说了一些勉励的话,安抚人心。
黄忠和张郃悬着的一颗心终于放了下来,他们都担心刘可不承认他们的身份,那就尴尬了。
但是一时之间没有更好的职位,刘可暂时安排黄忠到虎卫军当副将,张郃成了陷阵营当副将。
按照刘可的计划,不久后他会大肆扩军,倒是不担心没有位置。
刘可朝着鲁肃竖起大拇指,鲁肃笑了笑,这段时间的辛苦没白费。
入了城,刘可直接带着赵云去找家人,此时,只有赵老汉一个人在家。
“父亲!”赵云扑通一声跪了下来。
赵老汉手臂颤抖着,不敢相信眼前这一幕。
“子龙,长大了啊!”
他扶着赵云进了屋,又突然想起了什么,一拍脑袋。
“刺史大人,请坐,小老儿一时糊涂!”
“算了吧,都是一起喝过酒的,这一声刺史大人岂不是见外了。”刘可面露不愉。
“瞧我这嘴……说不出好话来。”
“我和子龙同辈相交,伯父就喊我一声定方吧。”刘可道。
“好!好!”赵老汉高兴得不知所措,又道,“我去唤雨儿回来!”
说完,就匆匆离去,留下赵云和刘可。
赵云抱拳道:“主公,子龙这条命是您的了!”
刘可微微一笑,示意赵云不必如此。不过他还是有点诧异,按理说,此时的赵云已经达到“出生入死”的忠诚了,为啥系统没有奖励了。
糟糕!自己招募赵云好像过了期限。如果没有记错,期限是两个月……
会不会有什么未知的变化?
到目前为止,好像就只有奖励变少了。
看来,自己以后一定要注意了。
看看黄巾之乱的奖励,比招揽赵云丰厚多了。
大意了!
不一会儿,赵雨就回来了。见到赵云,她的脸色很精彩,兴奋也有,迟疑也有……
“大哥,你回来了……”
她站在门外,双手不知所措地放在背后。
“嗯,回来了,一直以来,都很抱歉,如果我能早一点回来,你和父亲也不会……”
两个人叙旧良久。
“进来坐,难道爹还有女孩子不能进家门的规矩?”赵云诧异道。
“没有……”赵雨吞吞吐吐道,然后迈步走了进来。
在赵雨路过的时候,刘可伸手抓住了她的手臂一扯,就看见她手指上包扎了很多布条。
赵云心中一惊,压制愤怒道:“雨儿,告诉大哥,这里还有人欺负你不成?”
见到赵雨目光躲闪,刘可直接道:“谁敢啊!肯定是自己作!缝纫还是刺绣?”
“要你管!”赵雨挣扎着,想要挣脱刘可的束缚,却怎么也挣脱不开。
赵云这才放下心来,自己妹妹和主公的关系,还真不一般。
“嘿,扬州地界,都归我管。”刘可招了招手,对侍从道,“去把华大夫请过来。”
自从毒死张角后,华佗也是被黄巾记恨上了。刘可趁机邀请他到东阳诊治定居的流民,避一避风头。
“不必了,只是小伤!”赵雨抗拒道,面对刘可的直视,目光有些躲闪。
“你有没有想过我们的感受?”刘可拉着赵云的肩膀,勾肩搭背道,“这下子谁来做饭?”
“我……”赵雨刚要说话,刘可就把她的手举了起来。
“就你这手,能碰水?”
赵雨不由得垂下目光。
侍从刚把华佗接过来,刘可又给了他新的指示。
“去,把我爹请过来吃饭。”
说着,就带着赵云下厨去了。
“子龙可会做菜?”
“这……”赵云犹豫道。
“家宴而已,好吃就行。我等会炒几个小菜,你也好好表现表现,毕竟你离家这么久,吃你亲手做的菜伯父肯定很开心。”刘可道。
没有调味料,刘可做出来的东西,也算不上人间美味,但是可以比肩一般的御厨。
而赵云也决定了自己的菜式,烤鸡烤鱼。
就这样,七八道男人的菜式被端了上来。
刘有义见到自己的儿子,叹了一口气。
君子远庖厨,可是圣人的教导。
但是这一片孝心,天地可鉴啊。
最惊讶的还是赵雨,敷了华佗的药,手指不怎么疼了。看到刘可和自己大哥的表现,以前受的委屈,烟消云散了。
“都站着干什么!坐!在这里没有官职,只有长辈和晚辈!”刘可道。
这一顿饭,吃得很幸福。
刘有义之前不满赵雨抛头露面,所以对于自己儿子隐隐提出的要求视而不见。现在已经躲不过去,于是趁机提了定亲的请求。
赵老汉哪里敢拒绝,而刘可又是一个乖巧的好孩子,于是答应了下来。
赵雨一溜烟跑回屋内了,耳朵聆听着外面的动静。
刘可和赵云对了一杯,相视而笑。





三国之最强霸主 第六十一章 巡查东阳
第二天,刘可早早起了床,头还有一点痛。
昨晚一不小心,喝了好多好多酒。
现在他处于养望阶段,可不敢懈怠。
虽然他是名正言顺的扬州刺史,但是他没打算搬迁到刺史府,那是个空架子。
来到县衙,就听说郭嘉跑到牛角山去了,糜竺在统筹商道,召集商人开会呢。鲁肃和陈群倒是在处理公务,而荀攸在帮忙整理文件。
刘可突然想到,他没有给荀攸安排事,于是约他一起巡察东阳。
荀攸领命,到了外面,他直接请罪道:“主公,属下无能,未能劝说叔父加入东阳!”
刘可理了理,荀攸的叔父好像是荀彧,兴许是他的态度让世家反感了。
“他去了哪里?”
“叔父如今在曹操军中任职。”荀攸道。
这是世家子弟一贯的作风,他们可以不顾自己的安危,但是一定要保证家族的延续和兴盛。
举个典型的例子吧。
诸葛亮大家都认识吧,蜀汉丞相,他有一个大哥诸葛瑾在东吴上班,又有一个小弟诸葛诞在曹操那里打卡。
就是这么神奇。
诸葛家族一分为三,不管谁输谁赢,朝堂上都会有诸葛家族的身影。
有才就是这么任性。
现在荀彧也要走这条路了。
“人各有志。”刘可道。
“请主公责罚!”荀攸道。
看来他还是不放心啊,也对,这个坎过不去,他担心自己永远是个打酱油的角色。
“公达,你太小看我了。天下英才这么多,我只要效忠我的。对于世家,我没有太大的偏见,只要做事符合我的三观和利益,又怎么会起冲突呢?”刘可道。
他倒是没有忽悠,糜家他都全盘接受了,也不在乎多收几个,他手底下也有不少士族出身的人才。
荀攸也放下心来,陪着刘可游览。
鲁肃特地通知了身在军营的典韦,让他保护好刘可。
所以刘可带着荀攸一边走一边闲聊,典韦带着几十个好手分散开暗中保护。
现在的东阳县,给刘可的印象就是狭窄!甚至有些肮脏。
可以肯定的是,鲁肃之前肯定安排了清扫,这些是应对上面检查的小套路。
“吩咐下去,流民的卫生一定要注意,起了瘟疫没人能够负责!”
有专门记录的文官点头称是。
附近的商业很繁荣,但是很多商家没有店铺,只能摆摊。如此一来,东阳更拥堵了。
这还不是赶集日。鲁肃设定三天一次的赶集日,更是人山人海。
刘可打算成立城池管理了。
第三点就是“水荒”,每个井口都排满了长队。
明明东阳靠近大河!
水利工程跟不上人口的发展了。
……
刘可一路点出不足,记录官都满头大汗了。
荀攸则是钦佩地看着刘可,没想到主公对政务的认知也这么高。
到了城外,刘可终于能透一口气了,还是漫山遍野的水稻看得比较舒心。
“这才是百姓的根本啊!”刘可感叹。
“主公言之有理。”荀攸道。
一路上荀攸都很少说话,全都是附和,刘可觉得这样下去可不行,于是问道:“公达有何教我?”
荀攸犹豫了一下,知道躲不过去,道:“东阳虽好,但是格局太小了。主公坐拥扬州,何不到州城去?”
这是大实话。刘可回到东阳后,没有一个人敢提出来。
鲁肃或许明白,但是东阳是他的心血,他舍不得离开。
说句不好听的话,离开了东阳,鲁肃的功绩将大打折扣。
郭嘉也明白,不过他跟着刘可的时间比较长,知道他比较重情义,轻易不会离开,也就懒得说。
不管怎么说,东阳就是乡下,哪有在州城呼风唤雨痛快。
荀攸对东阳没什么感情,所以提出了最符合刘可利益的建议。
“州城虽好,不是吾乡啊。而且,我就是要把东阳发展好!这就是一个试点。
把一个小县城发展成为天下大城,这代表了什么?公达有考虑过吗?”刘可反问道。
治理天下的能力!
荀攸心神一震。
没人要的流民,我要了!然后莫名其妙地,流民比你有钱了!
流民肯定会感激,各地的百姓也会羡慕,
这就是民心所向。不给好处,人家为什么投靠你?
荀攸终于明白:
东阳,是主公天下布文的起点!
而自己竟然建议主公离开东阳放弃这个梦想,真是可笑。
刘可到城外溜达了很久,拜访了很多村庄,他们对于现在的生活都非常满意。
到了中午,他们也只是吃了一点包子就继续前行。
刘可这是要在一天之内就把自己的领地转完,而荀攸也没有喊累,一路陪伴。
当荀攸看到百姓的热情的时候,才知道自己主公是什么样的人物。
叔父,你错了!
为什么你就不能到东阳来看看再做决定呢?
一次休息,他从记官那里借来纸笔,开始奋笔疾书。
他要写信给荀彧。
满腔的感情需要表达,洋洋洒洒数万言。
等他回过神来,已经过去了一个时辰。
“主公……”
“不必介怀,公达能有此收获,不虚此行啊。”刘可道。
荀攸摆摆手,表示自己愧不敢当。
“这可是要送到孟德那边?”刘可道。
“那是自然!”荀攸道,小心翼翼地将书信折叠起来。
刘可想了想,自己要不要给曹操送一封信?
于是他随手画了一只王八,放入信封中:
孟德亲启。
“一同送去。”刘可道。
接下来,他们骑着马来到了牛角山。
崎岖的山道已经修出了一条小路,倒是不难攀爬。
城墙已经修建起来了,足足有七八米高,全是水泥混合巨石,现在正在兴建住宅和作坊。
刘可一看宅基地,差点没气死。
“奉孝跑哪去了?此地是何人主事?”
不久后,一个人影火急火燎地跑过来,正是许久不见的李敢当。
拓荒任务完成后,鲁肃就打发他来到牛角山,监督这里的工程。
“参见刺史大人!郭军师到山涧钓鱼去了……”
钓鱼?挺会玩的……
“已经建好的宅子推倒重建。”刘可命令道。
李敢当腿脚一软,差一点栽倒,推倒重建非常简单,问题是,上头对他的工作不满意!
一旁的荀攸也觉得莫名其妙,他一点问题也没有看出来。
刘可咳嗽一声,解释道:“不是你们的错,是我对房子的构造不满意。”
李敢当这才松了一口气,命人将主事的工匠带过来。
匠人许成扑通一声跪倒在地,拼命求饶。
“大人饶命!大人饶命!”
刘可摇了摇头,懒得解释,直接问道:“烧砖会不会?”
“会!当然会!”许成小鸡啄米一样点头。
历史上秦砖汉瓦还是很出名的。
刘可介绍了一下钢筋混凝土结构,又将房屋图纸画了出来。
“把图纸完善,建这样的房子!”
这就是普通的楼层了。
许成看了一眼,就知道这样的楼层巧妙在哪里了。如果钢筋混凝土承重足够,那么这样楼房就能够建设。
按照这样的设计,这座要塞小城能够容纳20万人!
不过,这也是理论上,其他设施跟不上。
最新奇的还是茅坑的设置……
“有没有问题?”刘可道。
“没有!”许成道,虽然他的心里还有很多疑问,但是依靠实践也能验证,他是绝对不敢麻烦这位大人物的。
“你们慢慢试验,一定拿出最好的成果。李敢当好好监督,积累经验,以后还有大城要建!”刘可道。
“属下一定尽心尽力!”李敢当拍着胸脯保证道。
东阳县只有一万本地人,外来人口高达二十万,他们已经失去了话语权。所以纷纷向李敢当靠拢,这段日子他过得很滋润,所以一点也不想失去地位。
“刺史大人,属下还有一事禀报。”眼见刘可要走,李敢当瞬间鼓足了勇气。
“什么事?”刘可问道。
“这座城还没有名字呢……”李敢当道。
原来如此,刘可在外出征,他们不敢随意取名。李敢当趁机拿来邀功,毕竟他现在是主持修建工作的负责人。
“铁牛城怎么样?”刘可道。
此山叫牛角山,而城内多为钢筋混凝土结构,铁牛城倒是挺合适的。
“好名字!以后这里就是铁牛城了!”李敢当满心欢喜道。
刘可点点头,就去山涧找钓鱼的郭嘉,这家伙,倒是轻松快活。
“奉孝啊,怎么鱼篓里一条鱼也没有啊,酒坛子却空空如也?”刘可笑道。
“此间快活,不足为外人道也。”郭嘉摇头晃脑道。
刘可接过郭嘉递过来的鱼竿,兴致勃勃地等着鱼儿上钩,一晃时间就过去了。




三国之最强霸主 第六十二章 飞速发展
袁宜原本是会稽人,听闻东阳县招募匠人,他就前来应聘了。
他确实得到了重用,每天负责作坊的生产。
前两天,他的好友许成兴冲冲地找到他,向他借几个烧砖的好手。
这倒是没什么,可是那家伙竟然在他面前炫耀,见到了刺史大人!
刺史大人还称赞许成是堪比鲁班的大工匠,对此,袁宜嗤之以鼻。
见到刺史是真的,称赞肯定是假的。
不过,真的好像见一见那种大官。
“哪位是袁宜?跟我走一趟,大人要见你!”
一名军士穿着的官爷道。
袁宜屁颠屁颠地跑过去了,结果他看到了两张一生难忘的图纸。
“能做出来吗?”刘可问,这当然是曲辕犁和筒车的图纸。
曲辕犁和以前的耕犁相比,有几处重大改进。首先是将直辕、长辕改为曲辕、短辕,并在辕头安装可以自由转动的犁盘,这样不仅使犁架变小变轻,而且便于调头和转弯,操作灵活,节省人力和畜力。
这玩意从唐朝发明一直沿用到清朝,是古代农耕技术成熟的重要标志。
而筒车,是一种以水流作动力,取水灌田的工具。
这两样东西面世,农业将会得到极大的发展。
“当然能!”袁宜哆嗦道。
“普及和推广下去。”刘可淡淡地道。
“此等大功,小人消受不起!”袁宜扑通跪了下来。
“让你办就去。”刘可不耐烦地摆摆手道。
袁宜一脸游离地走出来。
改善农业只是刘可的一部分计划,毕竟他要养活更多的人。
自从坐实他扬州刺史的身份,无数的流民聚集到东阳。
一下子扩充到了五十万人口!
一些太守知道流民要往东阳赶,甚至派发了口粮,就是为了把这些扫把星请走。
一来,吏治清明,二来,又可以讨好新来的刺史。
你看,我们都开仓放粮了。
在此期间,刘可收到了不少礼物。各地太守都很积极地派来使者送礼,至于政务上的事,只字不提。
也就是说,他们只愿意把刘可高高地捧起来,不愿意他插手政务。
刘可也很“识趣”,只要粮食足够,其他的事一点也不多管。只是偶尔当着使者的面说:这礼物是不是太轻了?
刘可不管政务,但是对于扩军,他可是最积极的。
一声令下,军队扩充到了五万人。
虎卫军一万人,统帅赵云。
陷阵营五千人,统帅高顺。
东阳骑营五千人,统帅太史慈。
射声营五千人,统帅黄忠。
重骑营三千人,统帅张郃。
近卫营两千人,统帅典韦。
以下为守备部队:
东阳卫一万五千人,统帅管亥、糜芳。
铁牛卫五千人,统帅廖化。
典韦一直以来都不是帅才,所以这次他主动让位,统帅只有两千人的近卫营,专门保护刘可。
他早就想这么干了!
跟着刘可冲锋才是人生快事。
至于射声营,清一色的弓箭手,配备了元戎弩。重骑营当然就是以重骑兵为主,不过装备没有齐全。
黄巾之战后,刘可的名望已经传到了各地,他趁机和公孙瓒做了一笔军马交易。鉴于公孙瓒的人品,刘可直接用精钢武器交易,至于铠甲他仅仅附送了几副。
东阳的牲畜也得到了极大的补充,可以说这次交易互惠互利。
只不过,这件事捅到了朝廷,张让疯狂发难。
这一次何进罕见地没有发声,直到袁绍言明利害,这才出手相助。
其实袁绍也是心惊肉跳,刘定方疯狂扩军,难道真的有不轨之心?
后来黄巾爆发二春,朝廷这才息事宁人。
不过,皇帝的诏书还是来了,让刘可入京解释。
刘可一股脑扔到了垃圾桶里。
忙着呢,谁有空谁去!
刘可忙着打造马鞍和马蹄铁,这才是骑兵真正的神器。
按理来说,训练一名骑兵,没有两三年是不会出成果的。但是有了马鞍和马蹄铁,就不一样了,足以缩短到几个月。
况且,刘可不要求骑射。
骑射才是轻骑兵的灵魂,只不过对于草创的军队,实在是太难了。
草原人从小在马背上长大,所以对于骑射很热衷。
中原就不一样了。
为了弥补这个短板,刘可给东阳骑营准备了手弩。
接下来就是热火朝天的训练军队,一些体力锻炼课程,就直接拉到工地上搬砖。
是的,刘可已经圈好了地,准备打造一个超级大城,直接用碎石和钢筋混凝土磊城墙,速度非常快。
消耗的水泥和精钢将会是一个天文数字,不过刘可还是咬牙坚持下去。
至于护城河的引流,更是一个巨大的工程。
五十万人口中,除去不能劳作的老人和没有体力的孩童,还剩下三十万人。
男子搬山运石,而女子开荒种田。
对此,有人表示了忧虑,摊子铺得太大了!
“主公,我等是否该慢一点?”鲁肃苦着一张脸道。
所有工作都是没有工钱的,但是管饱。
而且一日三餐。
人一旦劳动起来,食量倍增,整个东阳都会吃穷了。
1...2021222324...3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