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最强霸主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江山美人
“时不待我,天下即将大乱,没有城墙保护,百姓不会安心。”刘可道。
古人就是这样,有一个壳子比什么都重要。更何况兵荒马乱,他们的愿望就更加热切了。
所以,只要能吃饱,即使没有工钱,他们也分外卖力。
“扬州的粮食收完了,就去徐州收,徐州没有了就去豫州。”刘可道,有钱不用放金库里干嘛。
于是,糜竺可怜地到处跑,成为了收粮官。
刘可力排众议让他的弟弟糜芳成为了东阳卫副统帅,就是对糜家努力的回报。
糜竺也知道这一点,但是这还不够!
因为赵云一来就成为了虎卫军万人统领,所以糜家还能更进一步。
怕糜竺耿耿于怀,郭嘉还特意劝解道:“子仲你已经在文官集团占据高位,令弟能统帅东阳卫已经是法外开恩了。”
但是鲁肃和荀攸给糜竺的压力太大了,所以他必须体现出自己的价值。
而收粮,就是东阳目前的根本。
筑城的事荀攸在负责,鲁肃继续开荒去了,他的压力山大,要在明年完成五十万人的自给自足。
就连年纪最小的陈群都当起了县令,五十万人产生的琐事都归他处理。
郭嘉统筹全部,所有人处理不了的问题,都会丢给他,而他处理了大部分后,剩余的丢给刘可。
唯一不让人操心的,就是军队了,但是刘可敢不闻不问吗?
就算是再没心没肺的主公,也要让士兵知道你的存在,否则还不知道这是谁的兵呢。
只要挨过了这段时间,刘可就可以收拾他的扬州了。
三国之最强霸主 第六十三章 医馆和书院
古代的医疗是非常落后的。
刘可对此深有体会,他走过很多地方,对于东阳的医疗非常不满意。
黄巾起义之时,张角就是利用人民的蒙昧无知,画符水治病,这才坐实了他“大贤良师”的称号。
实际上没什么卵用,就是坑蒙拐骗。
所以,刘可找上华佗,希望他能够挺身而出,建立医馆,教授学生。
“治病乃医者本分。”华佗躬身道,他四处行医,不就是希望人们能够少一点病痛。
“非也,华老有更重要的责任。”刘可摇了摇头,他需要的是一个火种。
见华佗疑惑,刘可解释道:“我们要做的,是建立大汉医疗体系。”
“哦?”华佗本能地觉得这件事非同小可,但是依旧似懂非懂。
“我希望华老能够广收门徒!”刘可道。
“此事易而。”华佗点点头,他正愁一身医术没有办法传承下去。
“等到有足够的医者,我们就将医馆开遍整个大汉。”刘可脑海中规划着蓝图,仅仅是这一句话,就让华佗震撼不已。
华佗似乎想起了什么,面露难色:
“此事……没有几十年光景,怕是不能成事。”
在华佗的观念中,他收几个徒弟认真教授没有问题,撑死了十几个,再多就不行了。
刘可点点头,一个成熟的医者确实需要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培养,但是他要建立的是“速成班”,只要学会处理感冒咳嗽等常见的病理就行,再加上熟悉外伤处理和疫病的防御,就可以出师。
所以,当他提出这个概念的时候,华佗倒吸一口凉气。
普通医者坐镇各县,外门弟子镇守一郡,内门弟子坐镇一州。
华佗教授内门弟子,而内门弟子教授外门,外门教授普通医者。
如此循环。
“此事不易。”华佗道。
刘可终于知道为啥华佗没有张仲景名气大了,这家伙“老农”思想太深厚了。
有雄心壮志,却喜欢一个奋斗努力,不愿意麻烦别人。
“医馆一切用度,由扬州府出资。”刘可道。
完全不给华佗拒绝的机会!
华佗顿时老泪纵横,拜服道:“老夫替天下百姓,谢过刺史大人!”
好,华佗终于归心,把他绑在战车上,百利而无一害。
有了医馆还不行,药材才是重中之重。
为此,刘可提出了实验田概念,让华佗大批量种植药草。
之前华佗也种植过很多药材,只不过是小打小闹。
而刘可一下子就拨给他几百亩良田,连种植人选都安排上了。
“主公,老夫定当尽力!”
要人给人,要钱给钱,刘可这是要下血本了。
等到医馆建立起来,刘可还计划让他们充当环境委员的身份。
第一批学员,刘可挑选了一批军中识字的老者。四十多岁的年纪,虽然体格强壮,但是刘可认为,他们能做出更大的贡献。
接下来,就是扩大识字人数了,这件事迫在眉睫。
好在,大儒蔡邕的车架已经到了东阳。
刘可亲自去迎接。
原本,蔡邕还在为刘可逗留东阳而不迁往州城感到不解,现在他似乎明白了。
东阳这种蓬勃的朝气,是大汉其他地方所没有的,就像莘莘学子一样。
蔡邕一路感慨,百姓汗流浃背而不怠惰,甚至欢喜异常,这是繁荣昌盛的象征。
“叔父,书院之事,考虑好了吗?”刘可问道。
“定当竭力。”蔡邕承诺道。
有了蔡邕这个招牌,会吸引大部分读书人前来求学,进而带动东阳的文化发展。
刘可计划建立东阳书院,由蔡邕主持,作为领头羊。东阳书院下辖数个识字书院,普及识字率。
然而,这一点,蔡邕有不同的看法。
“按照现在要求,适龄儿童都要普遍识字。这一点,会导致寒门子弟增多,恐怕对定方的事业不利。”
现在,识字权掌握在士族手里。贸然挑战他们的权威,恐怕吃不了兜着走。
“无妨,识字罢了,至于求学,就各凭本事了。”刘可道。
识了字,就是简单地开了智,有本事的聪明人自己会抓住机会往上爬。
蔡邕点点头,他还真怕刘可突然要挑战天下士族。
历史上,孙策入江东的时候,没少打压本地士族,导致他们之间的关系一直很僵。后来孙策凉凉了。
孙权花了好大力气安抚江东士族,这才使得局面稳定下来。陆逊也是在关系缓和后才开始出仕,救了吴国一次。
士族强大到什么地步呢?
和最高统治者斗了几百年还存在。
杨广几次伐高丽,原因之一就是为了消耗士族力量,李世民将科举发扬光大,还是在斗士族。
接下来,刘可将改进的造纸术和活字印刷术贡献了出来。
蔡邕差一点兴奋地晕过去。
这个年代,为什么知识这么难传播,最主要的是书籍得不到有效的传播。
一本书的价格就令寒门子弟止步,所以中国古代各种游子求学。老师的地位之所以如此高,除了尊师重道的理念,就是因为他们有知识和书籍。
而有了活字印刷术,书籍就能批量生产了。对文化的传播,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定方,老夫的藏书,尽管拿去用。”蔡邕大方地道。
而刘可等的就是这句话,他这么费劲把蔡邕弄过来,就是看上了他的藏书。否则,他空有活字印刷术,却没有书籍,岂不是很尴尬。
这两个局,刘可铺得很大,没有几年是见不到效果的。
所以,不光是郭嘉,徐庶也看到了刘可的野心,甚至很多人都看到了。
不过,徐庶的感觉更加地真切,他握着《论语》的手不断地颤抖。
“这就是主公的睿智!”
作为一个被主公教唆弃武从文的人,徐庶原本还不服气,现在他反而很感谢刘可。
只有这样,他才能看清大势。一介武夫,能做什么?
天下自然由主公打下来!
刘可又和徐庶好好寒暄几句,安慰后者好好学习,当好正面教材。
结束了这两件事,刘可回到了家里。
“桃花,备水,沐浴!”
……
刘可直接钻进浴桶里,疲惫之感消散不少。
桃花在一旁搓背按摩,见刘可的心情不错,她不由得多说了一句,道:
“少爷,您也该休息休息了,您手下这么多,让他们去忙不就好了。”
刘可从来不苛责下人,对于这样平常的聊天,他也很欣喜。现在好多人见到他,都很拘谨。
他回头看了一眼桃花,道:“东阳还没有稳定下来呢,再等等。”
“您这一等,不知道又要多久,有人该伤心啦。”桃花故作夸张地道。
谁呀?
刘可猛地从水里窜出来,忘了曹贞安置在哪里了。自己回到东阳也有一段时间了,不闻不问好像太说不过去了。
“她现在在哪?”
“老爷把曹姑娘安排在东阳县的一处别院里,派人守着,平日不让她出去,我偶尔会去找她聊聊天,很可怜的一个人。”桃花潸然泪下道。
问情了地址,刘可穿上衣服,骑着灵犀望月就出发了。
对于东阳每一条大路他都是很熟悉的,倒是不需要有人领路。
不一会儿,刘可就来到一处幽深的宅邸,一下马,刚要进门,就被人拦了下来。
“谁人擅闯刘家别院?”
“你说呢?”刘可反问道。
“不管你是谁!速速离开!”护院不耐烦地道。
“这宅子是我的!”刘可解释道。
护院见刘可俊美异常,衣着华丽,肯定是富贵人家,但是他还是硬着脖子道:
“少吹牛!我家少爷是扬州刺史,东阳侯,当今天子认得侄子!别以为有两个臭钱,就可以在这里为所欲为,睁眼说瞎话!”
刘可哭笑不得,自己人他还不好意思动手。
突然一个管事路过,大喝道:
“那是少爷!瞎了你们的狗眼!”
护院顿时惊呆了,扑通跪了下来。
“少爷饶命,少爷饶命,小的有眼不识泰山!”
“拉出去,杖三十!”管事大声道。
三十棍子下来,即使能活命,也会丢了工作。
护院心如死灰。
“慢着!他们也是职责所在,功过相抵。”刘可道。
“是,少爷。”管事弯腰点头道,转身对着护院又严肃起来,“还不赶快谢谢少爷!”
“多谢少爷!多谢少爷!……”
刘可也不管护院的感谢,一路走进宅子里,突然听到挥剑的声音,定睛一看,一名少女正卖力地挥舞着长剑,对着岸边的垂杨柳疯狂劈砍。
风轻轻拂一下,漫天柳枝仿佛在舒展它那婀娜多姿的娇躯。
而地面上全是折断的柳枝。
“她一直如此……有活力吗?”刘可问管事道。
“不是,自从少爷回来之后,夫人就这样了……属下该死!”管事突然跪了下来,解释道,“夫人要一把佩剑,属下一开始不允,可是夫人她寻死觅活的……”
“退下吧,所有人不许靠近这里,不管发生什么,统统给我滚蛋。”刘可道。
“是!”管事招招手,带着几个人离开了。
啪啪啪……
刘可一边鼓掌一边靠近道:“这是传说中的疯魔剑法吗?”
曹贞行动一滞,看到是那个坏人,脱口而出道:“你是谁啊?”
刘可伸手抱住了她揽在怀里,道:“试一试不就知道了?”
哐当!
长剑无力地从手中脱落。
三国之最强霸主 第六十四章 黄巾复起,设立州牧
第二天,刘可恢复了曹贞的自由,并答应带她出去玩玩。
今天恰巧是集市,非常热闹。当然,也比较拥挤。
刘可昨天回府后,典韦就没有跟着他,而近卫营也需要操练,否则连普通部队都比不过,岂不是很丢人。
“你想去哪里?”刘可问道。
此刻曹贞小鸟依人地揽着刘可的手臂,听到这句话,不由得白了刘可一眼,道:“我怎么知道?一来就被关进小屋子里。”
刘可怜惜地抚摸着曹贞的发梢,小声道歉:“对不起了。”
曹贞现在没有家族,他要负很大的责任。到了东阳还受了委屈,实在不应该。
就这样,刘可像招摇的世家子弟一样,带着美人四处游逛。
“走,去做两件衣服怎么样?”刘可突然建议道。
“嗯。”
看到曹贞无欲无求的样子,刘可暗叹,以后不好伺候喽。
不过,他们还是来到了裁缝店,挑选了两匹上好的布。
在付账的时候,却出了意外。
店铺外面站着七个人,为首的是一名陌生的地痞流氓,脸颊有些浮肿,头发凌乱。
“呦,这位小娘子真是可爱!”
流氓阴阳怪气地道。
曹贞已经渐渐丰腴,有着成熟女子更加直接撩人的风韵,曼妙的曲线勾魂,眉宇间的妩媚在不安的表情中逸散出来。
“这些是什么人?”曹贞往刘可的怀里缩了缩。
而流氓看到这一幕,笑意更浓。
“马上滚!”刘可不耐烦道,但是他仍旧注意到了流氓闪烁的目光。
流氓更近一步,曹贞退了一步,挨着柜台,刘可将曹贞护在身后。
这个人!有问题!
刘可敏锐地察觉到了,曹贞贴着的时候,限制了刘可的行动,流氓在这时候笑了一下。
现在,更是压缩刘可的活动空间。
果然,流氓以为时机成熟,寒芒乍现!
然而刘可更快,手臂一轮,迅捷而又准确地砸在流氓头上。
后者脑袋一歪,没有了声息,匕首滑落。
而外边的六人,没有因为头目的死惊慌失措,更是一拥而上。
一刹那,刘可就解决了他们。
曹贞看得目瞪口呆,刘可的动作有一种说不出的好看,比行云流水更让人震撼。
对方的时间仿佛被放慢了一样,配合着刘可耍帅似的,同一秒钟倒地。
曹贞上前踢了几脚,发现他们一动不动,顿时松了一口气。刘可哑然失笑,这姑娘就是色厉内茬。
“杀人啦!杀人啦!”掌柜大喊道,瑟瑟发抖。
很快,就有一队巡逻的士兵冲了过来。
效率很快。
领头的看见是刘可,双腿一软,跪了下来。他趁机扫了一眼,就知道怎么回事了。
“属下救援来迟,请主公恕罪!”
随行的十几人都跪了下来。
“好了,别说这些有的没的,他们都是黄巾残党,具体身份尽早确认,把他们的同伙都揪出来。”刘可道。
主公是怎么知道这些人是黄巾的?
不过没有人敢多问,众人纷纷忙碌起来,搜查尸体的搜查尸体,上报上官的上报上官。
刘可把曹贞送回去后,就招来郭嘉和许褚,让他们互相配合,把重要人物保护起来。他特地提到了华佗的事,毕竟他也是黄巾的目标。
同时,他也接到消息,黄巾复起了。
黑山、白波、黄龙、左校、青牛角、五鹿、羝根、李大目……等。势力大的二三万人,势力小的也有六七千人。而由张燕率领的黑山贼,甚至号称从者百万。
不久之前,郭泰等于西河白波谷起事,攻略太原郡、河东郡等地。
六月底,汝南郡葛陂黄巾军再起,攻没郡县。
六月中旬,青州、徐州黄巾贼又起,攻略郡县。
到了七月,朝廷派遣鲍鸿进讨声势最大的葛陂黄巾,双方大战于葛陂,鲍鸿军败。黄巾各部此伏彼起,声势虽然没有第一次黄巾起义般盛,但却令汉室十分头痛。
当然,这些和刘可都没有关系,他正准备着自己的丰收大业。
在刘可系统的加倍下,粮食收成勉强凑够10万石。
如果按照之前两三万的人口基数,这当然是极大的收获。但是,东阳人口多达50万,这样算下来就没有什么存粮了。
好在糜竺很给力,搜刮了三州之地的粮食。
吃了这次亏,刘可给鲁肃下了死命令,拓荒规划必须满足百万人口需求。
每个人都压力山大。
不过,铁牛城建设完毕,已经投产。东阳又多了几项营生,比如书籍的降价贩卖、家具的风靡、农具的倾销等。
到了九月份,终于发生了一件震惊天下的大事。
刘焉向皇帝上奏折,请求设立州牧。
我们先来说说刘焉这个人,他最初以汉朝宗室身份,拜为中郎,历任雒阳令、冀州刺史、南阳太守、宗正、太常等官。
而宗正是中国秦至东晋朝廷,掌管皇帝亲族或外戚勋贵等有关事务之官。简单地说,就是皇族的族长。
刘焉就是这样的老资历!
所以他说的话,灵帝非常相信。
刘焉道:
“刺史、太守行贿买官,盘剥百姓,招致众叛亲离。应该挑选那些清廉的朝中要员去担任地方州郡长官,借以镇守安定天下。”
被黄巾搞得心烦意乱的灵帝深以为然,于是同意了这个方案。
刘焉成为了益州牧。
刘表成为了荆州牧。
刘繇成为了交州牧。(史上为扬州牧。)
史称“三刘出京”。
后来,刘焉觉得不妥,必须把更多的宗族拉上自己战车,他又提到了刘可、刘岱、刘虞三人。
“陛下,扬州刺史刘可娇纵,万万不可!”张让阻止道。
“宗族都不相信,陛下还能相信何人?”刘焉反问道。
而这时候,刘表也出来说话了。
“豫州、徐州黄巾起,需要强力镇压,除了东阳侯,还有谁能够胜任?”
刘繇也趁机道:“不如由张常侍领兵。”
张让吓得肝胆欲裂,带兵?别开玩笑了,怎么死的都不知道。别一出皇宫,就被自己人搞死了。
“一个阉人怎么能带兵?”何进也站出来力挺刘可,毕竟在他的印象中,刘可是他的“小弟”。
最终汉灵帝拍板:
刘可为扬州牧。
刘岱为兖州牧。
刘虞为幽州牧。
在他们意识里,州牧再强也不过是地方老大罢了,哪里有洛阳过得爽快?
不过后来刘焉把他们的脸都打歪了,他进入益州,就开始争权夺利,巩固自己的权利,然后派张鲁盘踞汉中,张鲁截断交通,斩杀汉使,使得益州成为了一片飞地。
最终,圣旨还是到了东阳。
张让知道自己斗不过刘氏宗族,就跟刘可动歪脑筋。
野心勃勃的袁术被封为扬州刺史,为以后的争端埋下祸根。
三国之最强霸主 第六十五章 赵云出战
时光匆匆,刘可猥琐发育。
终于还是躲不过去了,――陶谦请援!
声势浩大的黄巾军,占山为王了。
刘可召集众将商议。
“东阳初定,不宜大动干戈。”鲁肃道,现在正是发展的关键时刻,军队在,才能稳定人心。
“当战,震慑宵小!”陈群道,上一次他查刺杀一案,抓了上百人,初步建立了自己的威信。所以这样的会议,他也有发言权了。
将士更不用说了,战意高昂。
刘可主要是参考文官的意见,毕竟后勤还是很辛苦的。
“我等当战,朝廷已经对我们不满了,必须拿出一些成绩。”荀攸道,在政治上,他一向比较敏锐。
刘可的态度,能让他活到现在不容易,甚至还升官了。
这年头,不送钱还能升官的,都是大腿。
荀攸认为,刘可有必要在朝堂上刷一波存在感。
糜竺放弃了发言,保持中立。因为徐州是他的老家,肯定有所照顾,干脆不说话。
“奉孝你怎么看?”刘可问道。
“打!不打新兵怎么成长?但是,徐州必须拿出相应的钱财。”郭嘉道。
刘可点点头,虽然有点对不住鲁肃,但是他还是下了支援的决定。
他目光扫过众将,赵云一瞬间站了出来,道:“末将请战,虎卫军再配上两营兵力,一个月内荡平徐州黄巾!”
“很好,这次就让大家看看我的眼光,我所选中的大将,独一无二!”刘可道,他知道,底下一直有不瞒的声音,凭什么人家一来就身居高位?
赵云等人已经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实力,但是没有拿得出手的战绩是不行的。
所以,这次战斗,刘可不打算亲自前往,给手下将令一次单独领兵的机会。
“此次作战,赵云为主将,领一万虎卫军;黄忠为左副将,领五千射声营;张郃为右副将,领三千重骑营。要是赢得太难看,自己滚回来受罚!”
众人领命。
赵云第一次作为主将,却没有一丁点慌张,也没有借势压人,和黄忠、张郃二人商讨战术。
典韦欲言又止,他非常想出战,但是一想到,刘可遇刺他却不在身边时的自责,他明确地放弃了。
刘可无关痛痒地叮嘱了赵云几句,就没有再多说话。
七日后,赵云领兵来到开阳。
这里已经被黄巾占据,成为了他们的大本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