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阑京华
作者:《夜阑京华》的小说
夜阑京华
夜阑京华 楔子
这是一个醉生梦死的年代。
醉则生,梦醒则死。
***
如意手柄上透着光,光源来自车窗外的月。
“再好的戏,连唱三天,也没气力听到底了,”她把那柄如意递给莲房,“俄国人算有耐心的,各国公使里,他们回去得最晚。”
莲房把如意小心放到匣子里。车窗外,已经能看到德胜门了。
1922年12月里的头一桩热闹事就是逊清皇室的皇帝大婚。
宫墙内,中外各界宾客们备下厚礼,与大婚的一对新人宴饮数日;宫墙外,由警察和宪兵看守着宫门,消防队更在不远处随时待命,警惕有人滋扰来宾。一道宫墙像隔开了数百年,里边前清遗老们眼含热泪、下跪叩拜,宫外街头巷尾早把此事当成了热闹瞧。
方才她说的戏,便是升平署为庆贺大婚,特意办的演剧庆典。各路名角汇聚漱芳斋,连唱三日。今日为首日,巳正二刻开锣,戌正一刻戏毕,从白天唱到了黑夜。
“明日是午正开戏,”莲房轻声说,“升平署排好了。”
她轻点头,于心里算着时辰。
轿车驶近德胜门,正遇上学生游|行,被一只只手举起来的白布旗子从城墙下绵延到远处的街口酒楼下。她观望着,推测没十几二十分钟走不远,叮嘱司机勿要冲散学生,让车暂时停靠在了德胜门外,为学生让路。
这条街热闹,粮店、茶楼、面铺,铺开来一排全是老字号。车来人往的,有人认出这车是何二府上的。何二出门阵仗小,一辆轿车足矣,唯恐被人注意。而这里跟着数辆,显然坐得是何家那个出了名的不孝女,何未。
何未父亲那辈有五个兄弟和七个姐妹,兄弟姐妹们的母亲都有些身份地位,唯独二叔的亲娘是普通人家,死得早。分家时,二叔分得极少,近乎被扫地出门。但他胜在有生意头脑,靠做买办发了家。只是多年膝下无人,屡屡被宗族责难,在宗族的要求下,最终收养了大哥的一对儿女,继承香火。可惜二叔子嗣缘薄,过继的儿子三年前意外离世,仅剩下一个女儿。
这个女儿,便是何未。
哥哥走后,二叔伤心过度,身染重病。何家宗族和她亲爹都暗示,要她吵闹一番,坚持回家。倘若没有了何未,二叔膝下再无人,最后财产自然归宗族处置,兄弟叔伯们皆大欢喜。不承想,年近十六岁的何未竟佯作应允,暗中请了外籍律师来京,不止没顺了宗族的意,还打了一场官司,将当年二叔被盘剥的家产全数要了回来。这官司打了不到一年,闹得是流言四起,满城皆知。不久,亲爹和几个叔叔联名在京城有名的报纸上登了消息,彻底断绝父女关系、叔侄关系。家族登报翌日,她便寻了一家全国发行的大报纸,同样登了一则断绝亲族关系的告示。彼时,她未满十七岁。
这是何家旧事中的一件。
若想讲清楚这个二小姐,等宫里三十四场大戏唱完,都难说尽。
莲房那侧车窗被人叩响,她以为是学生。
窗外的人,比了个“请”的手势。如此娴熟,倒不像学生。
“你去看看。”莲房没开窗,对前座的男人说。
男人下车,三言两语后,带了一个物事上了车,递给莲房:“白家那个人到了,想在两家长辈正式见面前,私下先见二小姐。”
莲房摊开手心,把东西递到她眼前,是块旧怀表。
何未拿起那块表,打开金属盖子瞧了眼,表盘玻璃碎了,指针定在三点四十一分。
她没见过这块表,却知来历。
当初白家老爹和二叔结为知己,正是彼此最落魄时,二叔倾尽全副家当,买下一艘载客七十人的客轮,漂洋过海逃亡,白家离开京城,远走西北避难。两人怕日后客死异乡,后代没有物事相认,于分别当日砸坏了各自的一块怀表,让表针停在:1911年的腊月初三,凌晨三点四十一分。白家老爹的表确实在这个时间,二叔文弱书生一个,砸时手不得劲儿,表盘指针比白家时间晚了二十几秒。二叔每每说起此事,都当趣事讲。
去年夏天,她登报断绝家族关系,不久便收到一封信,来自西北。外头封皮上写得是她,而里边套着的那封信,却写着“何知行亲启”,给二叔的。
由此,昔日两位知己有了联系,一来二去,定下明年正月,带小辈上京相见的日子。二叔定好日子,便离京办事去了。
离正月还早,人怎么先来了?
何未把表给男人:“我今晚有事,你同他说,明日我定了地方,请他吃饭。”
“他想今晚就见,”男人又说,“另外这表,不打算再拿回去了。”
今晚?
照她过去的习惯,绝不可能打乱计划,临时去见谁。可此人来历特殊,于她而言,二叔看重的,便是最要紧、最应放在心上的。
何未做了决定:“问个地址,或者让他们的车带路。”
男人回了话,重新上车,从一旁胡同里驶出辆轿车,行到前面去了。
车跟上去后,何未留意到莲房两手交握着那块怀表,一看就是拿不准这物件究竟有多贵重,不知收到何处,如何收才妥当的表现。
何未笑了,轻声说:“这东西对二叔比较贵重。你回去找个匣子收好,等他从香港回来,我还给他。”
莲房略松口气,收妥。
前车带路,绕过学生们,往护国寺驶去。
未几,前车缓缓停在了新街口南大街的一个不起眼的小胡同口。与南大街的热闹相比,这胡同冷清得很,无甚特别。
“这是哪儿?”莲房问。
“百花深处,”司机回说,“胡同口这边是南大街,走到底,出去是护国寺东巷。”
她和莲房先后下车,借着车灯,瞧了一眼里边。土道,偏窄,两旁的碎砖墙夹着一条前行的长路。除了名字雅致,就是个寻常得不能再寻常的胡同。她见里头黑,留着小心,跟那人往里走。
走到一个木门前,有两人守在那,为她们推门。两人虽穿寻常的布褂子,脚底下的马靴出卖了他们,是两个年轻军官。
小四合院里,两面房点着灯。
“稍后见的,是我未婚夫,”何未对莲房说,“带你进去不大妥,留在此处等我。”
莲房惊讶,眼瞅着何未进去了。
院子里虽朴素,屋里却另有乾坤。
不知是白家买了这里,亦或是借住此处,无法判断屋内的装潢是谁的品味。正对门的墙上,挂满了木框画和照片,不中不洋的,正合此时京城读书人的潮流。
屋有两道珠帘,一道在大门后,一道隔开里外屋。里外无人。
炭火盆被摆在在正当中,不知为谁烧着。
她迟疑片刻,脱下来白狐狸尾领子、十字貂的白色短大衣,正要把被衣领裹乱的及肩长发理顺,一个高个子男人进了门。
何未这动作停在半空,稍显奇怪。她很快收回整理头发的手,调转方向,人扭正过来,正面来人。约莫是过去在军校读书时养出的脾性,他左手插在裤子口袋里,不大讲场面上的礼节,站在那儿跟一个闲人似的。好似不是一个请她来的主人。
“我是何未。”她先伸出右手。
他和她握了下手,低声说:“幸会。”
好似握了块冰坨子,冻得渗人。她很快抽回了手。
“今晚我去六国饭店,确实有要紧事,”何未打定主意,如果他不邀请自己坐下,恐怕这场初次见面将会在三分钟内结束,“倘若只想要见一面,此刻就算见到了。若还有别的事谈,不如明日定了酒宴,我来正式招待你?”
“去六国饭店?见俄国公使?”他问。
今夜公使们全回了各自的使领馆,只有俄国公使去了六国饭店。他如何知道的?
她细看了面前人两眼。
衬衫是熨帖合身的,衬衫的立领没系,微分开。一个青年男人的脸如此干净清瘦,倒是少见。浓密睫毛下的一双眼睛不算大,有着比寻常人都要大的黑色瞳孔。这双眼,让她想到夜里的什刹海湖面,黑得无光无波,只有湖中倒影的月色算唯一光亮。
灯在他的右手边,于是乎,鼻梁在侧光下更显高挺了。她从衬衫开始观察他,复又回到衬衫的肩线,一丝褶子和不合时宜的针线起伏都没有。
她瞧他,他便直视于她,倒是不躲。
在灯照的光线里,他说:“俄国那边在谈判,想要建一个新的联邦。你可以等到那面的形势定了再说,何必此时费心拉拢一个无用的公使,浪费钱财?”
说话时,光影在他面上有着细微的变幻,她都瞧得清楚。
“这消息我也听说了,”何未先移开视线,粗略解释给他听,“不过我猜,如果真有一个新联邦建立,势必要乱一阵子,顾不及召回在外的全部公使。”
而她需要人家办的事,在这几日办妥即可。
噗呲一声,炭盆迸出了火星。
她被打断思路。好端端的,聊什么俄国。
他似乎也察觉了,不再往下说。
无论如何,他刚才的话全是为她着想。何未预备还他一个面子,瞥见身旁椅子,就势坐了下来。
他似要走,又想留,最终跟着她坐下。只是坐得远,与她隔着十步远。
再想远,就要去屋外头了。
何未想笑,偏过头,看身旁被炭火盆围着的海棠:“这是西府海棠?”
“是,”他答,“西府海棠。”
她认得这绝妙品种,一般海棠无香,西府海棠却带香气,所以难得。她看海棠枝头有头点点胭脂红,可不就是花苞?在寒冬腊月的京城竟能养得开了。果然是百花深处,花之福地。
说完花,便要问人了。
她对他知之甚少,对这个陌生男人全部的好感,源于二叔同他父亲的旧年情谊。有些计较,在长辈见面前讲清楚最好。
她瞅着他,故作随意,问出早准备好的一句:“你有妾室吗?”
男人被问住。
“在你读军校前,家里父母给你纳过妾吗?或者说有什么自幼|交好的通房丫鬟?”看他的年纪,最怕是早有结发妻,却因为何白两家的先约,被迫恩断义绝。
他再次被问住,隔着老远,抬头看她,眼睛里有了说不出的……
何未见他犹豫,料定自己猜中了。
“没有,”他忽然说,“都没有。”
那还好。
何未问完想问的,心定了几分。
他却突然起身,一言不发地掀帘而去。
去哪儿了?
没多会儿,门外的年轻武官端了茶水进来,一看就不是伺候人的手法,茶泡得极不讲究。
“公子爷——”武官正了正神色,“还在护国寺,二小姐如果等得无聊,我叫丫鬟进来。”
“去护国寺了?”她望过来,“刚去的吗?有什么急事?”
“现在去来不及,中午去的,”武官笑说,“说晚膳前要回来,肯定快了。”
中午?
何未慢慢地问:“方才出去的那个人是?”
“那位啊,公子爷过去的同学,姓谢,”武官奇怪问,“他没说吗?”
何未微怔了怔,装作无事地举起空茶杯,往自己嘴边送:“没来得及说。”
话都让她说了,人家哪里来得及。
……
“这院子是他的,公子爷不想大张旗鼓入京,借了这么个地方,”武官说,“那个谢……”武官不知该叫他公子,先生,还是?此人神龙见首不见尾,自他们入京,今夜才露面,还是在公子爷去护国寺之后来的。他怕何未再问,自己答不出,想给她倒茶,岔开这话。
武官端了壶,眼瞅着何未就着空杯子,抿了小半口。若非壶还在他手中,武官当真以为,此刻的她是香茗入口,温热下喉。
何未忽然醒过来,低头见茶杯空空,苦闷于自己连番丢人。
她对武官笑笑,将豆青釉茶杯放回矮桌上。武官倒了茶,匆匆退出。她留在那儿,无意识地转着左手无名指上的红玛瑙戒指,回想那个人的脸。
真是荒唐的一夜。清王朝过去十年了,紫禁城竟办起了帝后大婚。而她,却在紫禁城外的百花深处,错认了预备结婚的人。
夜阑京华 第一章 夜阑现山海(1)
她凝视着雕花窗上的树影,摇摆不定,出了一会儿子神,耐心不足。
算了,不等了。
何未刚起身,珠帘就被一只手挑开。
莲房在帘后露了脸,见屋里没外人,几步上前,轻声说:“俄国公使不高兴了,那边尽力安抚着,让小姐快过去。”
这可是一等一的大事。
何未没耽搁,带莲房仓促走了。等车开离新街口,她这才觉得脖子凉飕飕的,察觉白狐狸尾的围领落在了屋里。
车到六国饭店门前,何未下了汽车,冷风吹过来,刀刮了脖子似的。
一旁刚换岗的俄国军警轻声提醒部下,说这几日饭店住了许多贵客,多留心。
何未迎着风,进了玻璃门,舞厅的音乐声漫到门厅,自西面八方围拢住她,热闹得不似深冬的夜。
这些年,大家都晓得一个道理,四九城内最安全的地界不是紫禁城,而是各国领事馆遍布的东交民巷,而东交民巷最安全的建筑,便是这六国饭店了。如其名字所示,饭店由英、法、德、日、美和俄国注资,像一个独立的小世界,或者说是一个最佳的避难港、安全岛。就算有人想杀饭店里的住客,都不敢直接动手,全要诱出门去,在别处灭口。
是以,如今的京城贵胄,各界名流,司令和将军们,无不热衷在此处聚会。有人评价说此处是世外桃源,可往难听了说,不就是小租界?
中国人的地方,却不让中国人干预,连治安都由六国宪兵轮值。
她曾为此愤愤不平,哥哥安慰说,总会好的:“你看二叔他们,面对的是八国联军,眼下至少没外敌了。等我们这代起来,势必要将山东夺回来。再等到下一代,”他笑着说,“恐怕连租界是什么都不晓得了。”
……
何未忽然眼睛泛酸。
快了,还有十天,就在这个月,山东青岛就要回来了。
哥哥说得对,日子总会往好处走的。
她让莲房去找公使,莲房回来说,公使在舞厅。该是等得不耐烦,消遣去了。
何未往餐厅去,让莲房给公使递个话,在西餐厅见。二叔不喜欢六国饭店,更厌烦名流汇聚的饭店舞厅,若过去被人认出来,回家要挨骂的。
这时间,西餐厅人少,不过两三桌人。
其中一处七八个人挤在一桌上,看着像读书人,其中一人局促地翻着餐单,另外几个笑声交谈着。她直觉这桌人是逃难避险来的,不愿惹麻烦,挑了最远的四人沙发座。
莲房很快回来,犹犹豫豫地,似遇到什么事。
“公使跟人走了?”她问。
“倒也不是,”莲房轻轻坐到她身旁,轻声道,“过一会儿,人就过来。”
言罢,想想又说:“我刚才进去,见公使没任何不耐烦,觉得奇怪,多问了句。他们说,有人为公使引荐了一位刚到京的贵人,两人谈到现在,”莲房又道,“他们给我指里头的那个人,人围拢得太多了,我没大瞧清楚,但……好像白公子。”
白?
……应该是谢。
她离开百花深处,没给莲房讲过认错人的事。莲房至今还以为那是白家公子。
难怪他熟知俄国公使的行踪,看来是先有准备。
可他为什么在来六国饭店前,先去了百花深处?为了取东西吗?何未在等待中,困惑着。不消片刻,留着棕褐短发的公使进了西餐厅。
这位公使因为先和谢姓贵人有了一场极为愉快的会面,同她的谈话变得格外顺利。何家有一艘货轮出海,航路途经他们的海域,被扣下了,需这位公使帮忙协调,尽快放行。这不是见不得人的事,只是那边这几年像极了中国,沙俄皇帝刚被推翻,处在百废待兴的阶段,许多事办起来慢。
“这周出海的客轮,会不会再有问题?”比起货轮,她更关心这周的客轮。
公使摆手,为她宽心说,客轮的货物少,比货轮容易放行得多。况且,何家的客轮盛名在外,乘客里有不少低调出行的显贵,鲜少有人拦。
万事谈妥。
公使回了客房,她等莲房结账。
进来一个男孩子,身形瘦长,脸如白玉。他环顾餐厅,见到何未,似认准了就是她,走过来。男孩子两手捏着张纸,规规矩矩地递了给她:“有人,要给你的。”
莲房和门口等着的茂叔谨慎看她,怕有异。
她摇头,让他们宽心。这个小男孩长得面善,细想想,像极了那个男人。
男孩子见她接了,咕哝说:“看吧,我看不懂。”
何未展开——
百花深处误会重重,何二小姐见谅。俄公使一面,且以赔罪。谢山海。
想是怕身边人看懂,除了落款,全用俄文写的。
万一她只会说,不认字呢?那岂不是白拿来了。
何未笑了,被跟前的小男孩看在眼里。小男孩不晓得她是谁,可能让小舅舅写私密信的女孩子……实在没见过。未见时,好奇,见着了……美得有点儿邪乎,过于出众。
她是天生的桃花面,面色白净净的,唇小而饱满,未涂胭脂。一双清水眼,双眼皮的褶子极深,鼻梁不算高,反而更显得面相小。
“他是你哥哥?”何未问。
小男孩摇头。
“山海不是名,是字?”人名忌大,壮阔如山海,一般人命格压不住,要遭罪的。父母稍懂些的,不该取如此大的名,必然是表字了。
小男孩愁得皱眉,不止美,还怪聪明的。
而且她想,这字不像老辈人喜欢的表字,十有八九是那个人自己起的。
她没再计较表字,问小男孩:“他叫什么?你说的那个人。”
“你不知道小舅舅叫什么?”小男孩愕然,脱口和他的关系。随即又懊恼蹙眉,要被母亲责骂了,果然好看的女孩子容易让人失去理智……
竟是外甥。何未端详小男孩。
褪去戾意,那个谢姓贵人少年时,该是这模样。
“不知道啊,他没告诉我,”她笑着问,“他为什么不自己过来?”
“你问题真多,”小男孩不满,“我不该说的。”
他像怀揣着个大秘密,伸头过来,小声说:“小舅舅回屋了,这里许多人同他说话,要认识他,我妈妈不愿意,让人叫他回去的,”他想想,附在她耳边,提供了另一个讯息,“今晚他没法陪你的,来京前,小舅舅和家里约法三章,晚九点前,必须回六国饭店。”
她耳旁被小孩子热气呵得痒痒的,心软乎乎地笑了。
这孩子骄傲得很,真想捏他的小脸蛋,逼得他更生气,或是像看他笑,看这小孩子笑起来究竟有多好看。
她配合小男孩,俯身过去,轻轻耳语:“他得罪谁了,要躲在这里?”
小男孩登时板起脸,退后两步。
小舅舅需要躲谁?不过怕有人害他罢了。
何未不知小男孩心事,见他气鼓鼓地扭头便走,不晓得何处得罪了他。
她待复看手中纸,领悟到了一个刚刚没留意的细节:他于此处现身,为得是替她留住俄公使,作为赔罪。
而不是她之前猜想的,为了他自己的事。
***
何二家是买得旧时官邸,离东交民巷不远。
她到家不到三更,盥洗就寝,上床后,隐约听见扣青结结巴巴地对莲房说,外头落雪了,话里藏着欢喜雀跃。莲房轻声提醒说,都睡了,小声些。
何未困得听不完外头的墙角,彻底睡着。再睁眼,屋里仍不大亮。
她翻了身,侧脸压着枕头,喃喃问:“几点了?”
均姜答:“九点多。”
平日都是莲房陪在屋子里睡,今日莲房去宫外接人,换了均姜照应。
“天不见亮么?”她带着鼻音说,昨夜受凉的后果。
“下雪天不就这样。”均姜见她迷糊起身,笑吟吟把奶白色的双层缎子面衬衫给她套上,给她系上纽扣。均姜进来前,用热水洗过手,手指温热柔软。
比昨天握过的“冰坨子”强多了。她想。
何未拿起白色羊毛绒的背心,自己套在衬衫外头,下了床。
盥洗完,她寻思着在中午前找点儿什么事情做,打发等待的时间。
“白家的公子爷耐心好,”均姜说,“在东面的大书房等了一小时。”
“又来了?”何未愕然。
“不是初次登门吗?怎么叫‘又’?”均姜揶揄她。
“昨天……虽然没见到,可算是打过一次交道了,”何未苦着一张脸,踌躇不想见,“他到底有什么要紧的事,三番两次急着见我?”
均姜奇怪:“结婚还不算要紧事?”
……确实,要紧。
她最近应酬多,今日难得闲,实在不想和不熟的人客套攀谈。她轻声给自己找借口:“左右都要结婚,正月里见多好,我又跑不掉。等二叔在的话,不至于没话说。”
扣青端着一杯热牛奶,递过来,帮着均姜劝她:“人、人家公子爷说,今日来赔罪的。都坐、坐好久了,见一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