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太子的流放生活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狐珠子
“正是因为他们已经走投无路,过不下去,才会有那么多流民造反,如果人人都能过上好日子,又有几个老百姓喜欢打打杀杀呢?”
“当今天下皆以文人士大夫为尊,却不曾过想这个国家是由各类人组合而成的,如果没有从事农业者提供粮食,没有商人提供商品,没有武将保卫边关……这个国家可还能称之为一个国?每一类人都有他们存在的意义,我们现在缺的不是吟诗作画的文人墨客,而是一些可以强大我们国家的实干家。”
褚文渊坐在椅子上,听着自己学生说出这些离经叛道的言论,一时陷入了沉思中。
“王爷确实长大了,有自己的思想和见解。你所言确实有理,但这等事情可以交给工部,王爷不用花全部精力亲自负责,你是皇储,当做你该为之事。”
“我目前所做便是我该为的,老师不用再劝我。我知道老师担心的是什么,但我也不再是以前那个懵懂的少年太子,我不会在同一个地方栽第二个跟头。”
既然顾君瑜都这么说了,褚文渊也不好再相劝,也不知是什么原因,眼前都安王给他一种沉稳感,让他不知不觉中相信安王有这个能力处理好手上的事情。
毕竟他能从一个被流放的皇子再度逆风翻盘,并且惩处了当地的贪官、活捉造反的安成磊和向浩楠、击退扶南大军等等诸事,这就已经足够说明他的成长。
倒显得他的担心多余了。
褚文渊颇为感慨,“老师老了,王爷是真的长大了,不再需要老师为你操心……”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只要心不老,人就不会老,在学生眼中,老师永远是那个令人景仰的存在。”
“几年不见,你的嘴巴也越会哄人。今日怎么没给老夫带糕点?”
“这不去带兰花,没有手拿糕点了。老师想吃,我这就叫人给你送过来。”顾君瑜笑着说。
“罢了,你明日再送来也是一样,把那盆兰花端过来我看看,这又是什么品种?”褚文渊问道。
“帝王梅。”
“帝王梅?”褚文渊见这兰花十分独特,而且冷香扑鼻,甚是喜爱,“这又是从哪里来的品种?我怎从没见过?”
“这是人工杂交培育而来的。”
“何为杂交?”褚文渊追问,其实他也听说过这个词,毕竟现在到处都在传安王有仙缘,会懂移花接木之术,还能让花与花□□,俗称杂交。
顾君瑜给他简短地解释了一番,褚文渊若有所思的点点头,“你所说的杂交水稻也是由此而来?”
“正是如此,不过杂交水稻的育种过程更加繁琐,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那杂交水稻又有何用?难不成两种水稻杂交出来还能产生新的物种?那新的杂交水稻是否能吃?”
“自然是能吃的,水稻无论怎么变还是水稻。”顾君瑜和他解释了一番。
褚文渊虽然是个老顽固,但也没有到无药可救的地步,更何况眼前安王是他最爱的那一个学生,渐渐的也稍微接受了安王的思想,不再像之前那般抵触。
褚文渊虽然没有像顾君瑜那样深入了解过百姓,但也不是何不食肉糜之辈,他年轻的时候也曾为朝廷官员去处理过地方上的饥荒,知道粮食问题是老百姓迫切要解决的。
当时的赋税还没有现在这么重,可想而知现在的地方上该是什么情况。
这次筹灾款灾粮是由户部负责,陆依霖最近脾气特别暴躁,满朝文武都是老狐狸,要他们吐点银子和粮食出来,简直就像要他们的命一样,每次一找上他们就只会叫穷。
陆依霖第一次拿着捐款详情去见皇上的时候,老皇上看了当场就大怒,因为收来的粮食银子根本就是杯水车薪,打发叫花子都不够,如何拿去赈灾安抚灾民?
户部的几个负责人都被骂得狗血淋头,老皇上给他们规定了数目,低于这个数目就不用去找他,陆依霖拿着这个烫手山芋,扔也扔不出去,烦也烦死了。
戚淮、顾君瑜、明以微正准备出城去看如何修水渠,没想在路上遇见了面色不善的陆依霖。
“哎呀!陆大人,你这是去哪里?”戚淮主动打招呼。
陆依霖装作没有听见,不想理会戚淮。
“陆尚书才过不惑之龄,耳朵就聋了吗?眼睛总该没瞎吧?”
陆依霖气得狠狠地看了戚淮一眼,如今戚淮能与他平起平坐,虽然戚淮只是在工部,没有户部势力大,但他们的官阶都是一样的。
陆依霖迎面走过去,只给顾君瑜打招呼:“下官见过安王爷!”
“陆大人这是去哪里?”顾君瑜不冷不热地客套道。
“随便走走,下官便不打扰王爷了。”
陆依霖准备离开,戚淮道:“陆大人刚才可是去了太师府?难不成陆大人筹粮还没有筹齐?”
戚淮这简直是哪壶不开提哪壶。
原来陆依霖刚才去太师府的时候,被汪家的人冷嘲热讽,主要就是因为陆雨彤和汪五之间的矛盾,这小两口到现在都还没有和好。
陆雨彤回到了长信侯府,非要汪五去接她,她才肯回去。汪五原本就是个醉卧美人膝的风流浪荡子,身边根本就不缺女人,上次被陆雨彤驳了面子,如今气还没有消,两人就这么冷战着。
汪家觉得陆雨彤这个媳妇太善妒,而且无理取闹,一点都没有大家闺秀的样子,陆雨彤刚嫁过来就回娘家,不知是在给谁难堪。
陆依霖去太师府想让汪太师牵头多捐点,结果汪太师没有见着,反而等了半天。陆依霖本来就心性高傲,哪里受得了这种冷落,转身就走了。
“戚大人堂堂一三品官员,才捐十石粮,是不是和身份很不合?戚大人既然这么关心灾粮,那便多捐一点吧!我想一百石应该没问题。”
陆依霖冷冷笑着。
顾君瑜知道户部揽下的这门差事不是好差事,在朝廷里混的谁不是老狐狸,想让他们吐出来很难。
不过戚淮的家庭比较特殊,上有老母,下有子女,而且戚淮的母亲身体不好,常年都在吃药。戚淮是个清官,在京城的住宅也很普通,他捐十石粮百两银已经算是他那个家庭能够最大限度拿出来的东西了。
“陆大人,你要是想尽快筹集灾款,还是该从那些屯田比较多的大家族下手,戚大人在京中都没有土地,拿不出那么多粮食。”顾君瑜提点道。
“多谢王爷!”陆依霖正打算带着自己的手下离开。
忽然一人皮笑肉不笑地道:“安王爷,在我们京城屯田最多的不是您吗?”
顾君瑜幽幽地看向说话之人,“不知这位大人怎么称呼?”
“下官户部侍郎汪岳泽,见过安王爷。安王爷真是贵人多忘事!”
汪岳泽,汪家老三,顾君瑜忽然对上号了,他说这话多少有点挑衅的意味。
“不好意思,离开京城太多时间,以前那些不重要的人和事就忘得差不多了。”顾君瑜悠悠然说道。
汪岳泽的表情有些僵,顾君瑜又继续说道:“本王已经捐了万两银子,不知贵府捐了多少?”
“不瞒王爷,太师府也捐了万两。”汪岳泽道。
“本王倒是想起一计,可以打破眼下这僵局。”顾君瑜若有所思地说。
“王爷有何妙计?”陆依霖身边的另一位下属问。
不过汪岳泽有种不好的预感,现在的安王阴险狡诈,可不像以前那么好对付,他说这话是什么意思?
他可不那么天真地认为安王会真的帮他们,妙计可能没有,没准还是个坑,等着他们跳。
顾君瑜道:“诸位想要知道是什么妙计,那边和本王一起去宫中,我们到皇上面前谈,免得一会儿有人意见大。”
“什么事非要到皇上面前谈?”汪岳泽不肯跳这个坑。
“此事关乎灾民关乎平乱,这等大事难道不应该去皇上面前谈?”顾君瑜挑明反问。
陆依霖犹豫了下,反正也筹不齐皇上要的数额,索性搅得更乱些,大家一起不好过,总比自己一人强撑好。
陆依霖:“下官这就与你入宫,王爷请!”
第68章 。。
“今年河阴等多地颗粒无收, 若是再减征赋税,国库和官仓则空也!而今内有叛党,外有强敌, 皇上,万万不可没有准备啊!”汪太师劝道。
他和褚文渊年岁已大, 正坐在皇上赐予的梨凳上。
褚文渊:“汪太师此言差矣!今年除了河阴等地,还有骊州诸地也有水患发生,而中原一带又因降水过少发生了旱灾,整体收成都不尽如意,若是再加重赋税, 必逼得民不聊生。如今河阴的叛乱还未平, 应以安抚百姓为主。”
“褚大人, 若不征收税, 官仓空矣,又当如何对付叛党?若是外敌来犯,军中无粮草,这仗还怎么打?”汪太师反驳。
“陆太傅,你如何看?”老皇上看向一眼不发的陆太傅,征求他的意见。
被点名的陆太傅打起精神来, “回皇上, 老臣觉得褚公和汪公都言之有理,这税还是得收,不收国库空虚,官仓无粮,不足以抵御外敌剿灭乱党。但是这些赋税不应该从受灾严重的地方出,老臣听闻今年西南不受水涝旱灾的影响,百姓大获丰收, 产量较之骊州等地翻了一倍,不若就从西南多征收一些,其余受灾诸地则可以适当缓一些。”
“陆太傅倒是一碗水端得平……”
千秋殿内,汪太师、陆太傅和褚文渊等人正与老皇上谈论着今年的税收问题,皇上听得频频皱眉。
就在这时,一内侍从殿外走进,禀道:“皇上,安王爷、陆尚书、戚尚书、汪侍郎和明侍郎等殿外求见。”
“宣!”
随后安王与诸位官员入内。
顾君瑜给皇上请了安,又恭恭敬敬对褚文渊作礼,“原来父皇与几位大人正在商讨事情,汪太师陆太傅也在此,这正好,小王正有一事要请教诸位。”
汪太师坐在凳子上,忽然就觉得这凳子有点扎屁股,他看了顾君瑜一眼,琢磨着这位安王今日又来唱哪出戏。他朝陆依霖身后的汪三看去,汪三有点儿心虚,尤其是看顾君瑜一副坦荡自信的做派,更是加深了他心中的猜疑。
废太子的流放生活 第96节
刚才在外面遇见安王,他故意给安王找茬,原以为依照这废太子温吞的个性,顶多言辞驳斥他一番,没想安王如今与昔日仿若两人。如今的安王极少生气,总是一派淡泊之态,被当面挑刺,他也不会把怒意展露在脸上,可偏偏这样的安王,却让人觉得不容小觑了。
就拿数日前的大朝来说,安王短短数言,便让皇上和朝中多名臣子同意了捐款捐粮这个提议。
汪三不知道安王这次又想出了什么折腾人的办法。
老皇上换了个坐姿,身子微微前倾,看向安王,“讲!”
“儿臣今日在城中偶遇陆尚书和汪侍郎,见陆大人愁容满面,儿臣便顺口问了几句,才知户部近日收到的捐款和捐粮都不多,远不足江阴等地的需要。儿臣亦是深感意外,朝中诸位大人平日里忧国忧民,怎如今到了国家和百姓需要诸位的时候,诸位大人一个个都变得叶公好龙了?”
顾君瑜这话正好说到老皇上心坎上,老皇上看自家儿子的眼神又多了几分欣慰,果然不愧为自己亲自培养出来的儿子,甚得他心。
汪太师不动声色,不过他知道安王这话多半是冲着他来的,汪家和景王是一脉,跟安王之间是不可能共存的。
“儿臣入京后也时常听城中百姓提起哪家大臣又买了美婢,哪家大人后院的美人最多,哪家的夫人又在豪掷千金宴请城中的小姐太太们……这一场酒宴下来动辄就是上千银子的花销。为何他们有钱办宴席,却无钱拿来救那些水深火热中的灾民?”顾君瑜问道。
汪太师和陆太傅面上的神色都在不好,京城里最喜欢办酒宴的当属汪家和长信侯府,两家的女主人都喜欢宴请宾客,那汪五郎和陆雨彤的婚事便是在走动中结成的。
顾君瑜的话说到这里,汪太师基本上可以预见他后面想说的内容了。
褚文渊附和道:“安王所言甚是,如今河阴等地民不聊生,京城却一派莺歌燕舞。老臣想这些大人们想必比那西南之地的百姓富有多了,百姓之粮皆是他们辛苦耕作而来,若因为他们收成多,便不知餍足地加重赋税,只会打击百姓务农的积极性。老臣恳请皇上让朝中那些铺张浪费之辈拿出银子!”
戚淮见状也道:“西南之地有好收成不易,皆是王爷亲自指导当地百姓,鼓励百姓进行农耕才让他们这两年摆脱贫困。然而臣深感不平之处乃竟有人嫌安王捐得银子少,王爷初入京城,捐出万数银子已是极大的诚意……”
顾君瑜:“戚大人,多说无益。父皇,儿臣今日正是为这事而来。依儿臣之见,眼下不若按照朝中各位大人家中的田产和家眷征收捐款和粮食,省得诸位大人私底下抱怨,总觉得自己捐得多了不划算。当然,也不排除有些大人想多捐一点,又怕暴露自己丰厚的家底,按田产、铺子和人丁收取捐款,人丁也得细分,使粗的杂役、丫鬟、侍卫、门客和妻妾的份额自然不能一样,既然大家都请得起下人,养得起妻妾,接待得起门客,这种时候就不要再叫穷叫惨了,如有不从者,拒交粮食的便没收土地,拒交银子者,那便没收铺子。”
“王爷此计未免太过伤和气……”汪三皱眉道。
王家不仅土地多,人丁也最多,从主人到下人,门客尤为多,若是让安王这计谋成了,那汪家岂不是要掉一块肉下来?
顾君瑜强势打断他,“如今流寇四起,百姓饥不果腹,诸位大人给脸不要脸,若是朝廷还与大家讲一团和气,那又置颠沛流离的百姓于何地?汪大人若是想讲和气,不妨去前线和那些暴民们讲讲和气,若是他们肯给汪大人你面子,那汪大人这份钱粮,朝廷不收便是。”
汪三没想到会这般被安王呛,顿时羞愤地满面通红。
汪太师的脸色同样好不到哪里去。
老皇上:“汪太师和陆太傅觉得如何?”
还能如何,他们又不傻,哪里可能听不出老皇上语气里的不悦,现在哪里还敢说一个不字?
好在户部掌握在汪家和陆家手上,他们可以在落实的时候适当“操作”一番,以减少损失。
此时,顾君瑜又道:“父皇,救灾款项已经不能再拖了,想必是户部人手不足,才导致这灾款和救济粮筹了如此久还没落实到位。萧大人当初与儿臣在符阳时,正好经历过益州大地震,萧大人仅用短短两三日便将益州、黔州等地的受灾情况了解清楚,在最短的时间内救济了灾民,找当地乡绅土豪出资出粮,帮助受灾百姓渡过难关,助他们重建家园。萧大人前后用时也没超过半个月,他在符阳当县令这几年也累积了不少经验,儿臣恳请父皇派萧大人协助户部,尽快将灾款灾粮落实到位。”
此话甚合老皇上之意,老皇上眉眼稍得舒展,“萧牧这几年在符阳委实沉稳了不少,朕准奏,来人,去宣萧大人进宫!”
“吏部最近案件积压,萧大人新官上任,想必忙不过来。皇上若是想多派人手,老臣……”汪太师试探着说道。
萧牧此人是皇上的心腹,看似大咧咧,实则雷厉风行,手段也十分狠辣,且此人向来只认皇上一个主,很难拉拢。
若是让萧牧插一脚,那此事就难办了。
顾君瑜道:“吏部的案子,戚大人可暂且顶一段日子。”
“那工部……”
顾君瑜:“儿臣今日也正要来给父皇讨要拿下扶南城池的赏。”
老皇上:“阿瑜想要讨什么?”
顾君瑜:“两个职位,一个是掌管工部的,一个是翰林院修书撰文的。”
“你想身兼两职?”皇上现在心情好了,便饶有兴致地问道。
“儿臣并无□□术,无法兼顾这么多。翰林院学士之位是儿臣为王妃讨的,儿臣给父皇呈上的手札有一半是王妃编写的。王妃这些年跟着儿臣在符阳进行农耕,对作物习性、杂交规律已有很深入的了解,以她之才情,若能将这几年所学传与世人,定能造福万民。”顾君瑜道。
陆太傅和陆依霖吃了一惊,老皇上未置可否,戚淮虽有诧异,不过想着说这话的人是安王,便也没什么好诧异的了。
汪太师和汪三现在满肚子都是气,安王如今已不再是昔日那个温吞的太子,为了将自己的势力渗透到各个部门,竟然让安王妃这种女流也出来就职。
“皇上,安王妃乃一介女流,岂能胜任翰林院学士?还请安王收回刚才之言,切莫让世人取笑了去。”陆太傅不敢再当哑巴了,站起身说道。
顾君瑜心中有种说不出的悲凉,如果现在站出来说这话的是汪太师,他或许没这么强烈的情绪,但陆太傅不管怎么说都是陆沉菀的亲爷爷。
“陆太傅此言差矣!高祖开国之时,我大锦国还曾设有女官之职,女子怎么就不能出任官位了?王妃文武双全,能撰文作诗,亦懂骑射之术,其聪慧不亚于任何男子。古有巾帼不让须眉之说,难不成当今之人的眼界连古人都不如?”
长信侯府一向以诗书文章闻名于世,自诩清高,非常推崇时下那些陈规滥调,还自成一派学术,颇有几分朱程理学的调调。
陆太傅大抵是没被人这般当面责问过,憋红了脸道:“女子便当有女子的样子,成日混迹于男人之中,又成何体统?王爷可有为王妃的声誉想过?”
顾君瑜:“如此说来,陆太傅身为陆氏学说的发起人,也算当今一代名儒。自古以来名儒也当有名儒的样子,成日流连在烟花柳巷,混迹在那些风尘女子之中,却又要求自家女眷个个恪守所谓的妇道,不知陆太傅这又是何种体统?”
“你……”陆太傅气得上气不接下气,面红耳赤竟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
顾君瑜冷笑一声,“如果一个女子出来用自己的学识造福百姓造福后世,都能与所谓的清白声誉挂上钩,不知说出此话之人心到底有多脏,大抵是他自己便是这么龌龊的人,所以看谁都是如此龌龊!”
顾君瑜而今算是明白为何书中的陆沉菀会被逼得自尽,她所处的生长环境,她身边最亲近之人便是如此不堪,当不了她的后盾也就罢了,还成为最可恶的加害者。
陆沉菀嫁与太子之时,与太子根本不熟,却愿意为这个毫无感情基础的丈夫选择流放千里……这确实不是她能选择的,长信侯府的家风就决定了她只能跟着流放。
陆太傅大概是从未被人这样怼过,整个人像只红脖子公鸡,连身体都在发颤。
陆依霖的面色也很难堪,一个是他亲爹,一个是女婿,话题还是关于他闺女的……
戚淮和明以微面面相觑,明以微想说点什么缓和现在的气氛,不过被戚淮的眼神止住了。
虽说戚淮也觉得让王妃去翰林院任职有点不合规矩,但他不是个迂腐的人,和安王妃也算熟识。安王妃并非寻常女子,一直跟在安王身边,能力和眼界也确实让男儿也叹服。
如果安王妃和安王两人都不介意,那安王妃去翰林院也无可厚非。安王妃尚未出阁时,便曾以一首咏梅诗享誉京城,长信侯府这种书香门第走出来的女子,才情自是不差。
安王让他送到皇上手上的手札,戚淮都看过,里面提到的一些农耕技术浅显易懂,但编写之人表达得很通畅,并无累述之言。
若是安王妃真能把所有的农耕技术,包括嫁接术,育种术等写细致传于世人,造福百姓,纵使安王妃是个女子,又如何?
陆依霖道:“王爷今日这番话,是王爷之意,还是王妃之意?”
顾君瑜:“不知陆大人想用何种言语相劝?不过你可要想好了再问,本王在鬼门关走了几回,如今也不怕得罪人了。”
陆依霖一噎,面色冷了两分。
“臣只是想提醒王爷,王爷替王妃做决定之前,还是得先问问王妃的意思。”陆依霖冷着脸说。
老皇上坐在龙椅上静静地看着这一出闹剧,汪太师见陆太傅被安王一顿狂喷,现在心情莫名好了几分,大概是看着倒霉的不止自己一家,便从中找到了一种平衡吧!
顾君瑜看着眼前和陆沉菀有七六分相似的老丈人,心中越发觉得长信侯府之人中看不中用,脸都是用智商换来的。
除了陆沉菀。
“这是本王的家事,就不劳烦陆大人操心了。”
回到京城这些日子,顾君瑜也多少听到了一些八卦。
听闻陆沉菀不受陆家人喜欢,是因为长信侯府的人怀疑陆沉菀并非陆依霖之女,楼霜雪嫁给陆依霖不足十月就产下陆沉菀。
陆依霖面上挂不住。
这时,萧牧匆匆从殿外赶来,见着这剑拔弩张的气氛,还有几分摸不着北。
顾君瑜不想和他们计较下去,“还请父皇应允。”
老皇上微微耷拉着眼,一副老谋深算的样子,隔了好一会儿才说:“此事你让她亲自过来见朕,朕考核了便让她入翰林院。”
顾君瑜并不怕老皇上考核,陆沉菀的诗文功底不错,而且也很知礼,便点头应下。
萧牧:怎么觉得大家在打哑谜?
“臣见过皇上,不知皇上叫臣何事?”萧牧问道。
老皇上:“你暂放手上的案子,交给戚淮处理,你去户部与陆大人一同负责征收钱粮之事。”
萧牧:???
他到底哪里做得不对,为什么一把手的位置都还没有坐热,这马上就要去户部给人当小弟了?
萧牧郁闷。
老皇上让其余人退下,独留萧牧一人。
“朕听安王说你这几年在符阳为百姓做了很多实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