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废太子生存指南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寻香踪
况且就算四书五经,他们也没刻完雕版。雕版印刷的效率太低,成本太高,萧彧决定弄活字印刷。
晚上睡觉的时候,萧彧对裴凛之说:“凛之,你明日安排人去一趟崖州,将刻版师傅都接过来,还要带两名优秀的陶工过来。”
裴凛之有些意外:“你打算在广州烧瓷器?”
萧彧摇头:“不烧瓷器。我打算烧字。”
“烧字?”裴凛之被弄蒙了。
萧彧解释:“雕版印刷太慢了。我想将每一个字都做成陶字模,然后根据一篇文章的需要挑选字模进行排版,这样雕刻一个字就能反复使用,也就不需要每本书都刻一个雕版了。”
裴凛之激动地握住萧彧的双肩:“还能这样?简直是太厉害了,小彧,你还有什么惊喜是我不知道的?”
萧彧看着裴凛之傻乐:“我脑子里比你们多了两千年的技术积累,我知道很多很多,但是迫于技术和现有条件,很多都没法实现。”
裴凛之搓搓手:“没事,没事,你让我消化一下,这个已经相当惊人了。这个活字印刷,将大大降低印刷成本,那让天下孩童都能上得起学就完全不成问题了。你怎么能这么聪明呢?”
“这不是我聪明,而是人类太聪明,我不过是拾人牙慧罢了。”萧彧笑着说。
裴凛之说:“我也有事要跟你商量。”
萧彧说:“你说。”
裴凛之说:“闵大人说北边的动乱愈演愈烈,萧祎暂时无暇顾及我们这边。我想趁这个机会一举将交州拿下,以后我们就只需要专心对付北边即可。”
萧彧沉吟片刻:“确实是个好机会。只是现在正值农忙时节,民夫不太好征调。还有粮草,要跟腾云确认一下,广州境内还有多少粮食,能够支撑多久的战事。”
裴凛之说:“我已经同闵大人请教过,他说目前粮草能够支撑三个月的战事。我觉得可以放手一搏。我与关山兵分两路,他率崖州兵走水路,从红河北上至宋平,我走陆路,从北面包抄,围攻宋平。”宋平是交州的州治所在。
萧彧说:“交州目前尚有两万左右兵力……”
裴凛之打断他:“不,不到两万。交州一共有三万兵力,实际兵力我估计不到三万,因为地方武官总会留出一些名额来吃空饷。这是安国军中的惯常操作,当初崖州的兵力说是两千六百人,事实上,我接手的时候,仅有两千三百人。交州兵就算满打满算三万兵力,已经有一万一千多人折损在了崖州。徐闻已经被我们拿下,那儿驻守的两千兵力也都归降了我们。所以目前交州实际兵力应当在一万五左右。”
“那万一交州刺史又紧急征兵,补充了兵源呢?”萧彧觉得这不无可能。
裴凛之说:“那他也应当没有足够的兵器与甲胄。况且募兵需要时间,就算补充了兵源,这也是一群新兵,而我们的优势更大。所以目前是攻打交州最好的时机。陛下,等你定夺。”
两人私下里的时候,裴凛之很少叫萧彧陛下,通常都不称呼,只叫你,极其亲昵的时候,会叫小名,叫陛下,那就比较严肃了。
萧彧看着裴凛之:“我们目前有多少兵力?”
“广州有两万,崖州有九千。还有七千交州降兵。”
“降兵不能用。”萧彧说,降兵打别的仗可以,但是打交州是万万不可的,“而且都留在崖州,是个隐患。”
裴凛之说:“这次将交州降兵带一部分来广州。”
“也好,可以安排到义安郡驻守一部分。余下的便安排到各地去修路修水利。”萧彧正好也想改善一下广州的基建。
裴凛之说:“崖州留两千驻守足够,可以出兵七千。广州再出兵一万三,凑足两万,留几千守番禺。”
萧彧看着裴凛之的眼,知道他已经拿定了主意,兵力上,他们优势不大,但时机确实刚刚好,尽管有点冒险,但值得,他应该相信裴凛之:“那就打吧!”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成大事者太瞻前顾后是不行的,需要有勇气。
裴凛之笑着说:“放心吧,陛下,我有必胜的把握。三个月之内必定拿下交州。”
萧彧说:“不必贪功冒进,做好万全之策,减少牺牲。哪怕是超过三个月也不打紧,崖州的三季稻已经收了,再过三个月,广州的新粮也下来了。”
裴凛之点头:“好。我亲自去一趟崖州,与关山商量行军路线。”
萧彧说:“好,明日朝堂之上,便商讨此事。”
此时确是攻打交州的最佳时机,青黄不接,萧祎遭遇连年天灾与战事,余粮不多,无暇南顾。
广州有南岭为屏障,只需提防自东北角来的步兵以及来自海上的安国水师即可。
广州东北的晋安郡与梁安郡情况比崖州好不到哪里去,地广人稀,是百夷族活跃的地盘,朝廷对此地的控制还不如更南边的广州。
所以萧祎想从梁安郡这边打过来,没有十足的把握是不太可能的。萧祎最有可能攻打广州的方式,便是派水师前来。
闵翀留守广州,就是为了提防安国水师来犯。
翌日朝堂之上,萧彧提出攻打交州一事,裴凛之、闵翀与萧繇都表示支持,而广州原来的那些官员,都不太热衷打仗。对他们来说,偏安一隅的小日子过得非常惬意,没必要自找不痛快。
萧彧早猜到会是这样,他当然也不会考虑这些人的意见,只是知会一声罢了。
散朝后,大家各自去忙。萧彧与裴凛之、闵翀、萧繇凑在一块儿研究行军路线,然后各自去安排。
裴凛之去点兵点将,闵翀去征劳役安排后勤。
萧彧则继续处理政务,萧繇凑过来:“皇兄,这次攻打交州,也派我去吧。”
萧彧抬眼看着他:“你已经安排任务了啊。”
“真的?什么任务?”萧繇急忙问。
萧彧说:“凛之是这次征交州的主帅,他一走,这番禺城的防守就只能交给你了。”
萧繇满脸失望:“让我留守啊?没劲!”
“万一萧祎的水师打来了,你们都不在,我们怎么办?”萧彧看着他。
萧繇一想也是:“是啊,虽说来的可能性不大,但也不能不防。”
萧彧笑着说:“所以拜托你了!”
第二日,裴凛之便出发去了崖州。
三日后,裴凛之从崖州返回,带回了五千交州降兵。
关山要抽走崖州兵出征,这样崖州军的数量就远低于交州降兵,万一造反,崖州就危险了。
萧彧便将这些交州兵分散到广州各郡县去修路修水利,反正也是养着吃白饭,不如创造一点价值。
等交州被攻下之后,再放这些人回去继续守交州。
四月初五,裴凛之在番禺城外誓师。然后率领一万一千人马,开拔交州。
十日后,关山将率七千崖州将士乘船出发,萧繇麾下大将李弦也将从徐闻率两千从海上出发,一同前往宋平。
第101章 日常
“郎君, 吃饭啦!”一声清脆的童声惊醒了正沉浸在工作中的萧彧。他抬起头,看见一个扎着冲天辫的小脑袋从大门外探进来,小家伙虎头虎脑, 圆脸蛋大眼睛, 煞是可爱。
唯一还在叫自己郎君的,就只有这个可爱的小家伙了。萧彧笑起来, 略惊讶道:“天都快黑了?来了,吃饭了。”
他放下手中的笔,扶案几站起来,却因跪得太久又一下子坐了回去,向阳赶紧伸出手来搀扶他:“陛下小心!”
萧彧摆摆手:“无妨,久坐血行不畅,等一下便好。”
向阳心疼地说:“陛下明日还是坐椅子吧。”
萧彧说:“地上凉快。”
向阳说:“切忌贪凉, 寒气入里, 容易伤及根本。”
“你怎么跟思归一样了。”萧彧笑着走到门边, 将手指伸给了可爱的小阿平:“小宝贝,走去吃饭。”
阿平伸出手来抓住了他修长的食指,奶声奶气地说:“阿平好饿,要吃饭。”
“吃, 饿了要多吃一碗。”
“我要吃三碗。”小家伙夸海口。
一大一小朝饭厅走去, 阿平突然仰起头问:“郎君,我师父呢?”
这话仿佛是无意间碰到了一个开关,一直没被人触及的想念瞬间便涌满了心头, 萧彧仰起头, 朝西面浅紫色的长天看过去:“他今晚不跟我们一起吃饭了。”
不知道队伍今晚在哪里安营, 会是露宿野外吗?
阿平“哦”了一声:“那师父也不跟我一起睡了?”
“嗯, 从今晚起, 就只有我陪阿平睡了。”
阿平继续问:“那师父什么时候回来?”
“很快就回来了。”
“明天吗?”





废太子生存指南 第97节
“不是明天。”
“那是后天?”
“后天也不回来,要很多天以后。”
“那好久啊。”
是啊,要好久呢。裴凛之一离开,萧彧的心就空落落的,还有一种隐隐的不安。
这跟上次崖州的战争不一样,这场战争不确定的因素太多了,意外随时都可能发生。他不希望裴凛之有任何闪失,当然,也希望将士们都能平安归来。
然而除了等待,也别无他法。
“郎君,今日姐姐教我背诗了。”阿平说。
萧彧将阿平抱了起来:“真的啊?是什么诗,阿平会背吗?”
阿平用力点头:“嗯!《咏史》,左思,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萧彧惊讶地发现,阿平竟然将这首十二句的古诗全都背下来了,这孩子六月才满三周岁呢。
如今大家都忙,阿平就由鱼儿和小春照顾着。两个小姑娘来番禺后没再上学,平时也没忘记萧彧的嘱咐,坚持自学。
阿平跟着她们,她们学习的时候,顺便也教阿平读书识字,没想到阿平的接受能力如此之强。
“阿平你也太棒啦,居然都会背这么长的诗了。”萧彧说着在阿平小脸蛋上亲了一下。
阿平美坏了,抱着萧彧的脖子:“我还会背,还会背《观沧海》……”
萧彧听着阿平奶声奶气背着诗,想着是不是该给阿平找个夫子来上课,还是让他这么自由成长,到学龄了再上学?
鱼儿和小春也还要继续上课才行,还有吉海和思归也该继续上学。
不过这两个小子都蔫有主意,一个打定主意要当武将,一个打定主意要当名医,觉得读书做学问这种事还是算了,只看自己感兴趣的兵书和医书。
最后萧彧还是决定过两年再送阿平去学塾,让他在自己身边再过两年快乐无忧的童年吧,免得揠苗助长。
幸而身边还有阿平这么个无忧无虑的小家伙,萧彧才不会在长夜中孤枕难眠,彻底被恐慌与一种叫思念的情绪支配。
白日里,萧彧便通过繁忙的事务来压制这些情绪。
这日上朝,礼部侍郎谢从面露得色,兴奋地说:“陛下,这是臣昨日傍晚收到的,呈给陛下过目。”他说着,将一个小小的托盘呈上来。
萧彧看着托盘里的东西,非常惊喜:“已经烧出来了?”他将盘子里的几个字模拿出来,放在案几上并排放好,歪过头仔细比对着:“好像有点不太平整。”
谢从说:“有一些在烧制的时候会变形,不过接下来我们会将每个字批量制作出多个,留下烧得最好的。”
萧彧赞许地点头:“对,就该这样,每个字至少得做多个,一页上可能也有多个相同的字。”他拿着字模往砚台里沾了点墨汁,拿过一张纸,往上一按,然后满意地笑了。
殿上站着的官员们都好奇地看着他俩一唱一和地说话,都有点不太明白他们到底在说什么。
萧繇最先忍不住:“皇兄,你们在说什么呢?”
萧彧摆了一下手:“谢大人,拿去给大家伙都传阅一下。能认出来这是什么吗?”
谢从得意洋洋地托着那几个陶土烧制成的活字,送到殿上的几位官员手里:“这是陛下发明的创举,有了它,整个天下便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萧繇拿了一个字模在手,仔细辨认了一下:“这是印章吧。”
萧彧笑着说:“不是印章,这是字模,将它们按照文章的内容整齐排列,然后刷上墨,就能印刷书册了,想印多少就印多少,想印什么就印什么。这叫活字印刷。”
萧繇眨巴一下眼睛:“不是吧!皇兄,你这操作是要逆天啊!”
殿上的官员听到这里,无不倒吸了一口凉气,他们所读之书,无一是手抄本,所以读书是一件极其奢侈昂贵的事,因为书太贵了。
也是因为这个原因,读书一直都是一件极为高贵的事,跟普通百姓是没有瓜葛的。
现在他们的皇帝居然发明了活字印刷,这就意味着大大降低了获得书本的难度,以后普通平民想要读书,也并不是什么难事了。
这一举措,对天下读书人来说,将会是一个划时代意义的创举。但对世家大族来说,并非是什么好事。
之前萧彧推出选拔考试一事,他们尚且不觉得有什么,无非就是九品中正制换了个形式,家世的优势不再那么明显,要跟寒门庶族竞争机会。
但他们也不怕,跟寒门庶族比起来,士族子弟明显更具优势,毕竟他们的学习资源是许多寒门庶族无法企及的。
可现在,萧彧不仅要弄活字印刷,还要全面推行免费学塾,让穷苦人家的孩子也能上学,这就意味着,士族要跟那些贩夫走卒一起去竞争,参加选拔考试,未免也太折损士族的颜面。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
闵翀拿着一个字模反复看了看:“这个是烧出来的?这能用很长时间吧,比之前那个雕版更要方便得多。恭喜陛下,此乃生财的法宝啊。”
萧彧听到这里忍不住笑出声,闵翀什么时候都不忘赚钱,真是个钱篓子:“爱卿不妨说说如何生财。”
闵翀说:“陛下当颁布一道圣旨:这活字印刷乃陛下独创,他人不可盗用。陛下用这个法子印了书,便卖给那些天下的读书人,想必读书人会趋之若鹜。甚至只要出得起价钱的,我们还能开办承印业务。以后陛下何愁无钱平定天下?”
殿上那几个官员都面面相觑,闵翀所说卖书印书一事,绝对会在士族子弟中成为风靡一时的事。
萧彧说:“我倒是没想过将此法垄断。不过爱卿倒是提醒了我,民间不能私自印书,如若需要印书,必定要向官府报备申请,获得批准方能印书。”思想引导这个时候就该抓起来了,不要让毒瘤贻害世人。
有了活字印刷,以后还能出报纸,宣扬自己的观点和思想就方便多了。
今日活字印刷术震撼了朝堂上的一众官员,他们终于见识到萧彧的本领。
有些目光长远之人也意识到一件事:萧彧在下一盘很大的棋。
萧彧的本事这才哪到哪啊。前段时间崖州送来了今年春天收获的杂交水稻种子,占城稻与天竺稻混合杂交的水稻产量又创了新高,接近四百斤。
目前这批杂交水稻就播种在从林家租来的水田里。
为了确保粮食产量,萧彧还实施了稻田养鱼、稻田养鸭的套种法,鸭子和鱼都会吃虫子,可以防止虫害,并且还能分泌粪肥,又能产出鸭子和鱼,可谓一举两得。
等到这一批水稻收割了之后,就能小范围内推广种植杂交水稻了,当然,最要紧的还是先育种。明年春天,至少在番禺一带,就都能种上高产的杂交水稻了。
到明年下半年或者后年春天,差不多就能够在整个广州与崖州范围内种植上杂交水稻了,若是这一仗打得顺利,交州都能够种上杂交水稻了。
王启得知萧彧发明的活字印刷之时,亲自跑来找萧彧:“这活字印刷真是陛下发明的?”
萧彧说:“算是吧,怎么了?”
王启说:“印书这事归谁管?是礼部吗?”
萧彧说:“对,就是礼部,我把它交给礼部侍郎谢从了。”
王启突然说:“陛下之前说的话还算数吗?”
“什么话?”
王启说:“就是说让我担任礼部尚书一职。”
萧彧笑出了声:“当然算。王大人要来吗?”
王启说:“来!”
第102章 天命
萧彧没想到一个活字印刷就搞定了王启, 读书人果然还是要用书的事来说服。
王启又提了个要求:“我欲修书一封回建业,陛下的商船经常出入建业,能否将家中族人接来广州?”
萧彧说:“我去想办法, 尽量将人接来。”
这事儿得找闵翀想办法, 闵翀在北地人脉广,办法比较多。
闵翀正好来找萧彧汇报好消息, 说是从东戎买的马到了一百多匹。
这匹马来得可真不容易,在路上辗转奔波了三四个月,才终于抵达广州。
负责送马的人一路打通关节,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出发时一百五十匹马,送到的时候只剩下一百零八匹了,有些死了, 有些跑了, 还有些被扣留了。
萧彧觉得, 能将马匹从燕地赶到广州来,已经是个奇迹,居然还能剩下一百匹,已经大赚了。
萧彧说:“这些马状态如何?能不能送一批给前方的将士?”
闵翀说:“我还没细问, 回头问问, 若是可行,便送一批过去。”
领兵器时代,骑兵的优势太明显了。虽然广交这样的地区骑兵的优势不容易发挥出来, 但运输、送信、奇袭也还是必不可少的。
“对了, 我这有一件事需要你着人去办。”萧彧将王启要求接家人的事说了。
闵翀皱眉:“只怕不太好办, 王家的人恐怕早就被监视起来了。”
萧彧说:“不好办也得试试, 我已经答应王启了。”
“那我去试试吧。”闵翀说, “赖峰训练的那批人能用了吗?”
“你去问问他。”萧彧说。
应裴凛之的要求,赖峰在按训练暗卫的办法训练一批精锐,给萧彧做护卫,也能办一些难度较高的事。
“行,我去问问。”闵翀说着走了。
闵翀从送来的一百匹马中,挑选了五十匹膘肥体壮的送往交州前线。
裴凛之的战报初时每隔几日便发一封,途中拔除了几个郡县,解除了交州军的武装,以防他们在围攻朱平时对方从背后包抄。
十天后,关山与李弦从海上出发,三日便抵达宋平,宋平城大门紧闭,拒不迎战。
萧彧不断接到来自前线的战报,从前期的战事来看,遇到的阻力并不大,除了徐闻的兵力超过了两千,其他地方的兵力都不多,都只有几百人。
裴凛之在信中分析,应当是宋平以南的南越地区边民暴动较多,兵力主要驻扎在这些地区。
行军如此顺利,萧彧却有点不安。交州跟广州不太一样,交州常年战事频仍,交州刺史山亨战斗经验丰富,绝对不可能如此轻易就认输。
萧彧将裴凛之发回的所有战报拿过来,仔细分析了一下,发现各处郡县的守备都很空虚,每处驻守的兵力都在两三百人左右,最多不超过五百,人少得不太正常。
萧彧赶紧叫来闵翀和萧繇商量军情。
萧繇听完萧彧的分析,说:“交州军有没有可能利用熟悉地形的优势,避开了裴将军的部队,然后从后面切断了粮草补给线。”
闵翀说:“这点倒是无需担心,裴将军早就料到了,所以我们后期的补给不是从陆上走的,而是从海上走的,吉山负责粮草押送,已经在路上了。”
萧彧说出自己的担忧:“我现在担心有两种可能:崖州兵败之后,交州刺史早就料到有此一战,所以老早就做好了应对准备。宋平城内有可能现在都是空的,交州兵则散布在宋平城外,凛之有一场恶仗要打;还有一种更坏的情况,就是交州军已经在来番禺的路上了。”
他一说完,闵翀和萧繇都吓了一跳:“你是说,我们去打他们的大本营,他们来偷袭我们的大本营?”
“不无可能。”萧彧说,“自从交州军在崖州全军覆没后,交州就再无动静,我发出的招安令山亨始终都没回应。说不定早就在筹谋中了。”
萧繇说:“可就算是交州兵都过来,也不可能一时半会儿能打下番禺城。”
“若是萧祎也派人前来呢?镇压起义军可不需要水师。”萧彧越想越心惊,如果萧祎与山亨真这么计划,如今番禺仅有几千守卫,自己必死无疑。
闵翀和萧繇对视一眼,说:“得赶紧派人送信给关山,让他探明宋平城中虚实。”
萧繇说:“要是交州军已经出发,裴凛之现在往回赶也来不及了吧。”




废太子生存指南 第98节
萧彧说:“皇弟,你赶紧命人抓紧时间排查番禺城的出入人口,尤其是进城的人。晚上城中实行宵禁,加强守卫。腾云,你赶紧派人送信给关山,让他们探明交州虚实。同时增派斥候在广州境内、沿江及近海海域进行查探,看看有没有可疑的军队与船只。”
“是,陛下!”萧繇与闵翀都赶紧领命去办事。
萧彧有些犹豫要怎么跟裴凛之说,这一切都只是自己的推测。他跟交州大军还没正式交手,就直接撤回来,若不是自己推测的这样,这对士气是相当大的打击。
但若真是自己推测的这样,番禺城能守多久?能够坚持到他们回援吗?
若是走海路,从宋平回到广州,最快也需要四天,若是走陆路,从宋平回来,最快也需要半个月。
1...5657585960...10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