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科举为官指南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枝问雁
管家还以为杨云清是喜欢吃葡萄呢,说:“少爷您是想吃葡萄了吗?这边地不好,也种不出什么,您要是想吃了等到了七月时我使人去买,虽然卖这葡萄的人不多,但也还是能买到的,倒也不必在这种了。”
杨云清没想到管家想到了这去,“海伯您多想了,我是之前在一本杂书上看到这种土质种葡萄是很适合的,想着这边的大片地一直荒着,现在要是用来种葡萄以后也算是有个进项。”
听了杨云清的话,管家倒也没有怀疑,因着自家少爷书房里一直有不少杂书,平时老爷也没禁着少爷看,所以少爷现在知道这些也不足为怪。
“好,果然还是读书人懂得多。少爷你就放心,这些交给我安排就行了”。
“行,不过海伯你也不必安排别人了,直接把这些交给这边的佃户吧,然后跟他们说工钱就从今年交上的租子里抵扣,这样也省的再找人了。”
听了杨云清的提议,管家想了想,觉得也的确可以,就说:“这样也行,我一会交代下去。”
“等一下,海伯你到时候要和他们定一个契书,来帮忙种的人一天四十文,这样年底减租子的时候也有个依据,最后租子抵扣完了就直接发工钱。”
其实杨云清他这样说其实也是为了安到时候来帮忙种葡萄的佃户的心,因为很多地方主家虽然将地租给佃户,每年也收租子了,但是还是依旧要求佃户帮他们免费的干很多事,而佃户也不敢拒绝,生怕拒绝了以后正在种的地就被主家收了回去。
而且杨云清也还担心佃户以为是强制劳动不付工钱会对种葡萄不尽心。
“少爷想的也是周到。”管家只觉得十分欣慰,丝毫没有觉得一个九岁的孩子能考虑到这些会有点不可思议。
此时跟在杨云清后面的佃户脸色则是按捺不住的喜色。一天四十文,而且还就是帮忙种葡萄而已。闲的时候,他们这些人里面有些壮汉在县城里的码头帮忙,一天从早到晚不休息,累死累活的也不过是七八十文而已,还不一定能接到活。现在这个少爷说的简直就是天上掉馅饼了。而且现在种完葡萄,以后还要侍候,给它捉虫,到了收的时候也要人,这样干下来,说不定他们年底的租子就直接免了。
“这位老人家你叫什么?”杨云清对佃户说。不过说完他就觉得不妥了,因为他刚刚才想到古代农人常年在外面风吹日晒,一般面相都比较显老,这个佃户应该不算是老人家。
但是这个佃户显然没有在意杨云清的称呼问题,他激动地说:“小人叫张树根,大家都直接喊我根子。”
“行。你刚刚也听到了,这里要种葡萄,想请你们来帮忙,工钱按一天四十文来算,用年底交的租子抵扣,租子扣完就直接给你们发工钱,而且还签契书,这样你们也能有个保证。”
“不用签,我们肯定相信您。”张树根一脸感激地说。
“契书还是要签的,这样到时候也好算钱。”杨云清看着这个佃户一脸感激的模样,内心其实也是有点不好意思。在他眼里这其实是一件互惠互利的事,佃户们给他干活,他给佃户们工钱,双方是雇佣关系,佃户根本不需要对他如此感激。杨云清显然不太了解这些佃户的情况。
一般来说还算是有点银钱的村民基本都会有自己的地,一辈子除了娶媳妇盖房子,剩下的银钱都会攒着买地,而来当佃农的,都是真的穷的连自己的地都没有的人,他们一年到头都是指着向主家租的地过活。而且这个年代大多数人都是不识字的,除了种地,他们就算是到县城里谋出路都找不到,而那些卖力气的活一般时候也轮不到他们,毕竟县城里也有穷人。所以现在杨云清提出让他们帮忙种葡萄,而且一天还有四十文,可以说是在做善事了。
“多谢少爷,那现在需要小人去叫其他人过来吗?”张树根小心的问。
“行,去叫吧。”
得了杨云清的准话,张树根是一脸喜悦的冲着那边正在耕种的人小跑过去。
“快点,大家都过来,我有好事和大家说。”张树根朝着那些人喊道。”
“有啥好事呀根子,难道是你去带路得了赏钱?”平常和张树根关系比较好的大河直接出口问道。
“我没得赏钱,但是有比得赏钱更大的喜事。”张树根兴奋极了。
看着张树根这个样子,大家也猜肯定有个大事,不然他不会这么高兴,于是纷纷催着他赶紧说。
见大家这么催促,张树根也就不卖关子了,说“刚刚主家少爷说了,他要在那边的荒地上种葡萄,然后要请我们去帮忙,还给发钱,一天可是有整整四十文呢!不过这些钱要用年底的租子抵,可他还说,要是这些租子抵工钱抵完了以后还要直接给咱们发钱呢!”
这话说完,下面直接炸开了锅,“这是真的吗,你没有骗咱们?这怎么可能呢!”
“我刚刚可是得了准信来的,绝对没有骗你们。那主家少爷可是说到时还要和咱们签契书呢,这怎么可能骗咱们。”
佃户们听了他这么说,心也放下了一大半,接下来就完全沉浸在一天四十文的工钱里了。他们一年一亩地的收成顶天了也不过是一两银子,租个十几亩,一年干到头交了租子以后也不过就剩了七八两了。现在一天四十文,干个十天八天就抵他们半年收成,傻子才不干。
“行了,别磨蹭了,那边人家少爷还在等咱们呢,大家赶紧过去,可不好让人等急了。”
大家听了赶紧理了理身上的衣裳然后跟着张树根过去。
到了那边,佃户们见着站着的三个人,猜都不用猜就知道哪个是主家的少爷,虽然看着年纪也很小,但是也丝毫不敢轻视,到了跟前就赶紧拱手,称着“少爷好!”
看着来的这一帮人,管家海伯扬声道:“大家既然过来了想必也知道我家少爷说的事了,如果愿意的话,之后签了契书就可以在这边帮忙干了。”
“愿意的,我们都愿意的”。佃户连忙答道。
庄子也看完了,事情基本也解决好了,剩下的就等后面管家使人来安排了。杨云清这个时候也就打算走了,要是在这多待,他们很可能赶不上在城门关之前回到县城里。
路上,他们马车行到一半的时候突然在路边看到一个十一二岁,背着一个大包袱的少年。
※※※※※※※※※※※※※※※※※※※※
喜欢的记得收藏呀!
以下不喜欢的可以直接跳过
葡萄酒在我国汉代的时候就有了,葡萄当然也是自那时就有了,虽然葡萄和葡萄酒都是汉代从丝绸之路传入,但是却不是因为我们熟悉的张骞,根据《汉书》和《太平预览》两书,带回葡萄和葡萄酒的是“贰师将军”李广利。这个李广利曾经三征大宛,获胜后带着战利品回到长安,其中就有葡萄。但是但是西域很多国家都把酿造葡萄酒当做机密,根本不外传,后来是直到唐朝时才酿出了我们自己的葡萄酒。
古代佃户大多数都是很穷的,他们没有属于自己的地,一年到头只能靠租来的地过活,而且最后还需要交一大笔租子,因为朝廷不向他们征税,而是直接向土地所有者征税。
最后,





科举为官指南 偶遇少年
这个少年穿着一件暗青色的直缀,虽然看起来有点旧,但是洗的很干净。大概是年纪尚小的原因,身量还未长开,因而看起来有些瘦弱。
最令杨云清感到惊奇的是,这个少年在赶路的时候手里还拿着一卷书册,不时地低头看几眼然后嘴里念念有词地继续向前走着。
这条路是通往县城的,而少年身上背着包袱手里还拿着书,所以杨云清猜这个少年应该是去县城读书的。现在这个时辰,如果少年想要在下午城门关闭前赶到县城,后面必定是需要小跑的。
杨云清想着相逢即是有缘,于是对正在赶车的来福说:“我看那个少年赶路也十分辛苦,来福你下去问一问他是不是去县城的,如果是的话,就让他上来吧,搭我们的马车去。”
“好嘞,少爷,我这就下去。”说完来福就放下手中的缰绳,噌的一下跳下了马车,然后直接向那路边的少年跑了过去。
路边的少年也就是王向松听着脚步声回头一看,便见一个人朝着他这边跑过来。他有点不明所以,顿了顿脚步的功夫,那人便以来到他的面前,说“你是要去县城的是吧?我家少爷说了,你要是去县城的话就过来搭我们的马车吧。我们便是正要回县城去的。”
王向松显然是没想到会是这么一回事,但还是说道“多谢了兄台了,但不用了麻烦你们了,我自己走着也是可以的。”
“别叫兄台,直接叫我来福就行了。你走着去估计还没到县城天就黑了,到时候你就要在荒郊野岭睡一个晚上了,还是搭我们的马车吧,现在晚上可不安全。”来福再次说道。
本来今天王向松他是要坐一个同村的牛车去县城的,但是不巧那牛出了问题,一时半会好不了,王向松也怕耽误了去夫子那读书的时间,于是劝说了爹娘,最后答应他让他自己独自一个人去。他也一时没有想到会赶不到县城这事。
想到这,王向松也只有不好意思地厚着脸皮去搭人家的马车了,说:“那就实在麻烦了。”
“不麻烦,不麻烦!那你现在跟我过去吧。”
说完来福就带着王向松去了马车那。
登上马车后,王向松才发现里面坐着的是一个老人家和一个小少年,看着衣着打扮,那个老人家应该是那个小少年的管家。
他一开始还以为来福说的少爷应该是个青年,见他一个人赶路好心邀他坐马车,但是实在没有想到会是一个看起来比自己还要小几岁的孩子。
但不管怎么说,他内心还是对这个小少爷十分感激的,于是拱手道:“多谢这位小少爷了,我叫王向松,是县城外三十里处王家村人,接下来要打扰你了。”
看着这个小少年一本正经向他感谢的样子,杨云清觉得十分有趣,像个小大人似的,还不禁感叹古代孩子的早熟,这个时候他完全忘了自己也才九岁,在此之前还一脸稳重地决定要种葡萄雇人的事呢!
于是说:“不用多礼,只是举手之劳而已。你到我这边坐吧。”
离得近了,杨云清发现这个少年比他居然高了大半个头。唉,他到现在还是不太适应自己这缩水的小身板。
而王向松看着杨云清这般动作,也不再扭捏,便在马车里坐了下去,接下来还是继续在马车里读着刚刚在路上读着的书。
杨云清看着这个叫做王向松的少年拿出书继续在马车上读了起来,他丝毫没有觉得被冷落,,只觉得这个少年如此专注勤奋,未来必定是会有一番作为。因而也未对这个少年进行打扰,自己也靠着马车,闭上眼睛开始回想之前在家读的那几本书中的内容。
马车一路晃晃悠悠地走着,一个时辰后,杨云清一行人就回到了县城。
进入了县城的时候还只是下午,街上还有一些小摊子在经营。
“卖面了,三文钱一碗嘞。走过路过不要错过呀。”
“包子,大肉包子,一文钱呀。来吃吃看呀!”
可能是到了下午,人们也都要收工回家了,各种买吃食的摊子甚是热闹。
各种叫卖声此起彼伏,一直在马车上看书的王向松这个时候也才反应过来他们已经到了县城。
既然到了县城,王向松觉得自己也该下马车了,不好继续再麻烦人家。他把书放在一旁然后打开了一直背在身上的包袱,从里面拿出了一提用油纸包好的雪花糕。这还是上个月他的大姐回娘家给带的,但他娘一直没吃,最后硬是让他带了带去私塾里吃。
这一提雪花糕在他们眼里就是上好的点心了,但是可能在这小少爷眼里也只是普通吃食。不过不管怎样,这也是他的一点心意,毕竟人家好心让他搭上马车一路坐到了县城。
这位小少爷让他搭车或许根本没有想到要什么回报,但这是人家的事,他不能真的视作理所当然,毫无表示。
“我也到了,麻烦在前面停下就可以,这次多谢你们了。”说完就把那提糕点递了过去,然后又说:“这里面的糕点叫雪花糕,吃起来还算可口,这个就当做是我的谢礼吧。”
杨云清丝毫没有想到这个小少年会这么做,但是他也知道这个时候他需要收下这份谢礼,好歹这是人家的一番心意。
于是杨云清伸手接过了这提糕点,说“那我就收下了,这个雪花糕我还没吃过呢,也是谢谢你了。”
收下果然是对的,因为杨云清收下后,王向松脸色顿时冒出了一点笑意。
背着包袱拿着书卷,王向松下了马车。
“再见了!”王向松朝着杨云清挥了挥手。杨云清见了也朝他挥了挥手。
然后不一会功夫,王向松就走进了人流之中,慢慢的消失不见,而杨云清也让来福继续驾着马车准备回杨府。
看着手里这提糕点,杨云清觉得这个路上偶遇的少年真是格外的克己正直,以后要是再见一定要与他结识一番才好。
“少爷,现在要用饭吗”来福站在书房外问。
“行,先摆上吧,我一会就去。”
下午一回来,杨云清就一头扎进书房里。他坐在书桌前的椅子上,看着面前刚刚写好的计划表,眉头紧皱,慢慢思索着。
现在他才九岁,原身之前已经请了夫子教过几年,底子打的还不错,杨云清继承了原身的记忆,对那些夫子教过的内容也不陌生了。
从记忆里看,按照现在的标准,那位姓许的夫子教的的确不错。但是那位夫子却因病请辞了,所以现在杨云清不得不再给自己找一个夫子,不然光靠他自己在这闭门造车,他说不定以后连县试都过不了。
原身的夫子是杨父当时给请的,因而从原身的记忆里杨云清也了解不到其他夫子的信息,现在也不知县城里是否有其他的好夫子。他只能接下来派人到县城里去打听一番。
请夫子这事也不急于一时,因为杨云清父亲刚刚去了,按礼来说,接下来他需要守三年的孝,所以纵使杨云清在这三年里火候到了,可以下场了,他也不能去科举。
而城外那边荒地种葡萄的事他也已经交给了管家,相信后面管家也一定会使人安排好的。而葡萄最快也要到七月才能收获,也正好是夏季,到时候就可以用葡萄制作一些水果饮料了,而用葡萄酿酒则是更远的事了。
这两样虽然以后都可以生出钱来,但都不是短期内可以做到的,现在杨云清他更需要的是一个可以迅速来钱的生意。
说实话,作为一个本科是学化学的人来说,玻璃和水泥,要是他现在想弄,也是真的可以弄出来,这两样在他眼里是真的简单,虽然其中也有一定的技术门槛,可对他来说根本不是问题。但是他现在这具身子才九岁,如果现在他就造了出来,那就等于幼儿抱赤金行于闹市,没有任何依仗,迟早招来麻烦。这两件事也不是不能做,但必须等到他有所依仗后才行。
想了半天,他最后决定,就卖小吃吧。
他还记得自家有一个糕点铺,也没什么太多的盈利,所以他打算以后这个糕点铺就不卖糕点了,改卖小吃吧。至于卖什么小吃,杨云清暂时想的是卖凉皮和煎饼果子。
这两样他在现代的时候不知看过多少制作它们的短视频了,虽然还没有动手做过,但是想想也不难,毕竟是真的没什么技术含量。
这个时候他不得不感谢自己爱刷短视频的习惯,让他可以在这个大周朝暂时“发家致富”。而除了这两样小吃,杨云清当然还记得一些别的小吃的做法,但是一口吃不成个胖子,还需要慢慢来。
想好这些,他才慢悠悠的准备去吃饭。
刚出书房,他就遇见了匆忙过来的管家海伯。于是就问“海伯,是有什么事吗?”
海伯直接递给了他一封信,然后说“这是今天许夫子托人送过来的信,是给少爷你的。”




科举为官指南 看望许夫子
许夫子?杨云清有点诧异,他接过信后让海伯一起跟着他再次进了书房。
打开信的时候他心里还在想着会是什么事,但等到看完信时,他不由得高兴了起来,毕竟这可真是瞌睡来了送枕头。
原来许夫子自从因病请辞后,虽然一直通过书信指导偶尔对杨云清进行指导,但是始终觉得
耽误了这个学生,原本还想着等身体好了再继续教导的,可自己身体又实在不好,以后也不可能再有时间教导这个学生了,所以前不久就联系到了自己的一个老友,打算请他收下杨云清当学生。
这事成了后,许夫子本来是要告诉自己的学生的,可没想到学生家里突然遭遇大变,父亲去世后自已也生了大病,一病不起,因而许夫子听说杨云清病好了后才使人给他送了封信。
杨云清心中对这个许夫子实在是充满了感激,他决定明天去看望这个老师一番。当然原身还在的时候也会每月去看这个老师一回,所以他明天去也不显得突兀。
看着杨云清脸上的喜色,海伯问:“可是许夫子说了什么好事情?”
“是的,当然是好事情。老师他把我推荐给了另一位夫子当学生。”
“那位夫子姓什么?”
“姓张。”杨云清答道。他目前也只知道了这位新夫子的姓名,对其他情况也不太了解。
海伯刚听到的时候还有点吃惊,然后就激动了起来:“啊!这位可是一个好夫子。许夫子请辞的时候,老爷不久就为少爷你去物色新夫子了,当时就想请这位张夫子来,但这位张夫子他教的私塾又一直不再收学生了,听到这个消息后老爷也只好作罢,但谁又能想到许夫子和这位夫子有交情,现在还让他收下少爷你当学生。”
杨云清听到管家说的后,更加感激许夫子了,许夫子能让那位姓张的夫子收下自己,肯定是欠了很大人情的,他也没有什么其他可以报答的,于是对海伯说:“明天我去看望老师,海伯你替我准备一些礼品,然后再多备一些药材,老师现在肯定需要这些。”
“好,我马上就让人去准备。”说完海伯就大步的走了出去,赶紧去准备礼品和药材,而且因着这位许夫子为自家少爷引荐了新的老师,出于感激,他准备的十分尽心,甚至亲力亲为。
而此时坐在书房的杨云清忽然感到饥饿,然后才想到已经到了吃晚饭的时间,他刚刚就是要去吃饭的。他这才放下手中的信准备去正厅用饭。
用饭的时候,因为是在守孝,饭菜没有一点荤腥,但杨云清丝毫没有介怀。既然他继承了原身的身份,就要替他承担好一个为人子的责任。而且家里的厨娘做的素菜也挺好吃的,手艺非常不错。杨云清甚至还在想,既然厨娘手艺不错的话,那以后帮助他做那些现代的小吃应该也不成问题。
次日杨云清收拾好要带的东西后就坐着马车去了城东,许夫子的家就在城东,离杨府也不远。
半个时辰后杨云清就到了许夫子家的巷口。巷子有点窄,马车也进不去,所以杨云清就让来福把马车先停在外面,随后两人就下了马车。
杨云清让来福提的那些礼品和药材,他一个人先上前去敲门。
门敲了几下后,很快就传来过来开门的脚步声。
然后门一打开,杨云清见到的就是一个穿着青衣的妇人,从面相来看,很是平易近人。从原身的记忆来看,这个应该就是许夫子的妻子,也就是杨云青的师母了。
然后他赶忙问了一句“师母好。”
许夫子的妻子也就是江氏,看见是杨云清来了就很热情,赶紧把他往里面拉,说道:“是云清来了,是来看望你老师的吧?快往里面进。你老师这段时间可是念叨了你不少次。”
“嗯,是的,我来看一看老师,之前一直生病,也有一段时间没有来看望老师了。”杨云清回答道。
“病好了就行,赶紧进去吧,你老师就在里面,刚刚听到敲门的声音时,他就在猜是不是你来了。”江氏只有一个女儿,而且已经出嫁多年了,家里一直没有小孩子,所以对于丈夫的这个长得格外好看的学生很是喜欢。
“知道了,师母。”然后杨云清就跟着师母进去了院子。
进去的时候,江氏发现后面跟着的来福手里拎的好几大包东西,满是嗔怪道:“你来看望你老师还带这么多东西,一会儿走的时候给我带回去。”
“师母,老师帮了我许多,我还觉得带这些东西还不够呢,怎么好意思再带回去呢?好了,我们赶紧进去看老师吧,老师可能还在屋里面等着我呢。”杨云清赶忙把话岔开,不让师母再说把东西带回去的那些话。
“哦,好,我带你进去。”听着杨云清催着要去见老师,江氏一时也忘记要说什么了,就赶紧领着杨云清进屋去。
杨云清一进到屋里,就闻到了一股药味,药味也不浓,应该是刚刚喝完没多久的药留下的味道。
屋里,靠窗户的位置摆了一张床,许夫子就靠着枕头躺在了上面,看着杨云清来了,就扶着床沿,准备起身。
杨氏见丈夫要起来就赶忙过去扶着他,靠在了床上。
杨云清快步走了过去,说“老师,我来看望您了,您这段时间身体可还好?”
“天天喝药还算有点起色,不过老师可知道你前段时间是大病了一场,我老了也就算了,你以后是要读书的,身体必须要养好,以后可一定要爱护自己的身体。”对于自己这个学生,许夫子是十分喜爱的,如果不是自己的身体原因,他还想继续教下去的,只是现在只好把他托付给自己的老友教导了。
“多谢老师教导,不过老师你放心吧,我现在身体已经养好了,以后也一定会多多注意自己的身体的。”
12345...1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