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吏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天下九九
牛吏 第363章 362.一攻一守
建世汉国家战略已经来了一个大转向,西部已经平定,先西后东完成了一半,现在应该全力向东了。
长安方面最近一直在向东增兵,主要的增兵方向是洛阳、河东、南阳、汉中方向。军械粮草等物资也随之向东。建世汉好像在搞全国大运输,船只密布于江河,车马盈塞于道路,八方的商贾也觅得商机,跟着凑热闹,全国的人流物流规模大得惊人,其规模堪比后世春运。
东面的建武汉也是如此,人和物都在向西流动,如今两个势力的交界之处是全天下人员最密集、物资最丰富的地区
一切迹象表明,一场大战正在酝酿,只等一个机会触发。
目前的态势来看,建世汉更主动一些,主要原因是后方稳定,粮草充足。但是从发展潜力来说,建武汉的潜力更大。
刘钰占据的关西之地,幅员辽阔,总体来说地广人稀。而刘秀占据的关东之地,虽然面积比建世汉小得多,但是各方面实力却是绝对领先的。
关东黄河流域一向是大汉经济文化最发达、人口最密集的地区。关西只有三辅人口密度较大,其中京兆以每平方公里九十五人成为关西人口密度之最,但是在关东,每平方公里一百人以上的郡国比比皆是,在最发达的齐地,济阴和淄川的人口密度都在每平方公里两百五十人左右,是京兆的两倍半。
十年战乱,大汉人口锐减,关中地区由于屡遭战火,人口减员严重,数十万流民入关,缓解了关中人口荒,再加上建世汉的吸引流民政策,近年人口不断增长。
屯田政策使得建世汉粮仓充实,百姓日子比较安定,如今刘钰不缺粮,他缺的是人。刘秀则完全不同,关东人口虽也有大的下降,但还是比关西多了许多,刘秀缺的不是人,而是粮。
刘钰限制粮食流入关东,刘秀也限制人口流入关西,所以如今关西人可以饱食,关东人却多受饥,饿死者依旧不少。
一旦关东稳定下来,开始恢复正常的生产,众多的人口、肥沃的土地很快就能爆发出巨大的能量,使建武汉国力再上一个台阶,到了那时,刘钰要对付刘秀就更难了。
所以,目前刘秀要守,首要任务是搞内部建设,尽量将决战向后拖,而刘钰要攻,早早开战,趁你病,要你命。
这种大决战,他当然要亲征,他和刘秀之间的对决是倾国之战,两人大概都要亲临战场,真刀真枪地干一场。
长安朝中对于皇帝亲征却有很多反对意见,主要是受了上次谣言的影响,尤其是那条杀伤力巨大的“城阳王当立”,到现在还余波未断。
刘恭因此闭门谢客,几乎不再参与朝中事务,若再要他出来监国,恐怕他是说什么也不会做了。
不过皇帝也不担心,即便没有刘恭监国,朝廷依然能顺畅地运转,他这几年建立的三省六部制,将相权分割,尚书令、中书令、门下令各司其职,互相制约,朝政上有郑深、宋弘等重臣坐阵,军事上有兵部尚书罗由等人掌管禁军,长安城安如磐石。
刘钰真有点佩服刘秀的造谣水平了,不愧是大魔导师,一出手就是狠的,这条谣言真是击中要害,一刀捅在腰眼上,就算大家明知道这是谣言,它依旧有很大的杀伤力。这种大概就不应该叫阴谋,而应该叫阳谋了。
其实这就是刘钰在政治上的一个先天不足之处,谁让他不是老大,而是个小三呢?敌人只要揪住这一点做文章,打击力还是相当大的。
来而不往非礼也,吃哑巴亏可不是他刘钰的性格,这个谣一定要回造过去。刘钰抬头望天,天空中飘来了十二个大字:
你若满嘴喷粪,我必血口喷人。
皇帝在汉情局下面设置了舆情署,负责收集敌国及本国的舆论情况,然后经过研究分析,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有计划地发布一些消息,起到引导舆论的作用。
一句话来说,舆情署的工作就是“破谣言,造谣言,带节奏,忽悠人。”
舆情署还真就造出了几条有价值的谣言,如下:
第一条:刘秀也是个小三,他上面有两位兄长,大兄刘縯,二兄刘仲,这两人都已经去世,但是刘縯留下两个儿子,太原王刘章和北海王刘兴。当初舂陵刘氏起兵,刘縯是绝对领袖,刘秀只是个马仔,从舂陵刘氏这一枝来说,刘縯一系是长房,刘秀作为小三,只是个旁枝。舆情署以此推出“刘章当立”论,让刘秀让位于长房,扶立刘章为帝,他本人则退居旁系地位。
刘钰觉得这一条杀伤力不大,但是同样强化刘秀的小三地位,可以使自己这个小三不那么孤单,大家都是小三,谁也别说谁了。所以这一条还是挺对刘钰的心思,可以施行。
第二条:刘秀是叛臣逆贼,他本来是更始帝刘玄的重臣,却拥兵自立,公然与朝廷作对,是不折不扣的乱臣贼子。由刘玄出面,号召更始旧臣讨伐逆贼,反对刘秀。
刘钰作为一个后世的键盘侠,知道如何站在道德的珠穆郎玛峰上批判人,何况这话说得再正确不过。当初项羽杀了楚义帝熊心,被刘邦发檄文布告全国,指斥项羽大逆不道,天下诸侯群起响应,项羽在政治上陷于孤立,可见占据道德的制高点何等重要。
刘秀虽然没有弑主,但至少是个背主小人。当时的道德标准就是这样,皇帝就是正确,没人管你是不是在皇帝那儿受了委屈,背主自立就是大罪。
第三条:刘秀只重用河北将领,对朝中的河北派过于纵容,无功滥赏,有罪不罚。故意打压南阳派和颖川派,尤其是南阳刘氏宗族,在刘氏的朝廷中没有得到应有的地位。这一条的中心主旨是利用邯郸朝廷中各派之间的矛盾,极尽挑拨之能事,使其内部分裂加剧。
刘钰觉得这一条会比较有杀伤力,因为邯郸朝廷确实存在派系分裂,刘秀得居中活稀泥,极力保持平衡。
邓奉叛乱就是各派斗争的最激烈体现,吴汉在南阳逞威,一点不顾忌朝中南阳派的面子,作为南阳派的邓奉立即起兵反抗,而刘秀对吴汉并没有什么处置,反而是立即以武力镇压邓奉,朝中的南阳派对此都有微词,从高官到普通士卒有许多人对邓奉抱有同情之心,有人甚至暗暗地视他为英雄。
岑彭战事不力并不只是将领指挥的问题,他手下的南阳兵,如果在心里就站在邓奉一边,这个仗还怎么打?
在皇帝的授意下,吴原安排人手,将谣言投放出去,几乎立即就在关东掀起了风波。
牛吏 第364章 363.忧惧成疾
建武汉太原王刘章今年十九岁,虽爵位为太原王,但太原在建世汉的手中,他当然不能就国,只能在邯郸闲着。
他是刘縯的长子,父亲死时只有十三岁,刘秀痛惜长兄的亡故,可怜刘章和刘兴兄弟俩年少孤苦,在高邑刚刚称帝,便派人去南阳接了兄弟两个过去,留在自己身边悉心照顾。
刘縯比刘秀大了十一岁,他们的父亲刘钦去世时,刘秀只有九岁,刘縯却已经成年,常言道长兄如父,何况刘秀父亲早死,更是依赖这个大哥,兄弟俩感情很深。
刘秀和两个侄子关系也很亲密,称帝后对他们很是厚待,建武二年便分别封王。这大概也是出于对大哥刘縯的补偿心理,没有刘縯,就没有刘秀的今天,刘縯不死,皇帝轮不到他刘秀来做。
刘章刚刚成年,他的皇帝叔父便问他的志向,意思是想要给他安排职位,下基层锻炼一下。
刘章少年意气,当即说道:“愿效陛下及先父,提三尺剑上战场!”
刘秀想到与大哥创业时的情景,不禁叹了口气,说道:“战场凶险,你和刘兴两人,要挑起两房的宗祧,朕怎么能放心让你们上战场拼杀呢?”
刘章和刘兴虽然都是刘縯的儿子,但是刘兴却被过继给了二叔刘仲,承继二房,长房只有刘章一子。他们两个有一个出了危险,刘秀的哥哥中有一个就算是绝后了。
“陛下与先父创业之时,小长安一败,舂陵刘氏死伤数十人,之后叔父终成大业。盖创业艰难,一族一氏之兴,中间不知有多少人死去。别人都能死,臣为什么不能死呢?臣不怕死!臣父是个英雄,臣不能给父亲丢脸,躲在后面过平安日子,却叫别人在阵前拼杀。臣愿追随陛下,为大汉奋战沙场,为平定天下出力。陛下,您就让臣上战场吧!”
刘秀的脸沉了下来,刘章一口一个死,让他听起来极不舒服,更因为刘章提起来他生平最为惨痛的小长安之败,更让刘秀心中难受。
小长安之败是刘縯、刘秀在新军手下吃的一个大败仗,这一败舂陵刘氏死伤惨重,刘秀的二哥刘仲和二姐刘元都死在了小长安。刘秀眼睁睁地看着,无能为力。
刘秀一直不愿去回想这一幕,可刘章却偏偏提这个,他压下了心中的不悦,说道:“上战场之事,以后再说吧!你先去尚书台做个令史,学一学政事。”
刘章不敢再说,只好低头道:“是。”
刘章郁闷地回到府中,他的弟弟北海王刘兴正在等他,一把抓住他,扯到里面,说道:“叔父可答应你去?”
刘章摇了摇头,“陛下担心战场上危险,不让我去。”
刘兴沉默半晌,才说道:“大兄,最近有一些传言,不知你听没听过,是关于你的。”
“你怎么吞吞吐吐的,有话就直说!”刘章有些不耐烦了。
“民间都在传说,他们说。。。”刘兴干脆不说了,而是拿手蘸了水,开始在案上写字。
刘章伸头去看,见他水指不停,写了一个“太”字,然后就是个“原”字。刘兴又蘸了蘸水,写下一个“王”字。
刘章道:“太原王?你写这个做什么?还这么神神秘秘的,到底有什么意思?”
刘兴不说话,在案上又写了个“当”字,刘章已经要按捺不住了,不知道刘兴搞的是什么鬼,他现在心里很烦躁,没功夫跟他在这瞎耗。
可是当他看到最后那个水淋淋的“立”字的时候,顿时像被雷击中了一般,一点也动弹不得。
太原王当立。
刘章脑袋里嗡嗡作响,脸色也涨得通红,这几个字先还水淋淋地在案上,后来水渍慢慢干掉,字迹一点点模糊,直到没了踪影。可刘章觉得“太原王当立”这几个字并没有消失,而是像用最锋利的刀刻进了他的心里,再也抹不去。
刘兴抓住他的臂膀,说道:“大兄,百姓都在说这个,想必陛下已知道了,所以他才。。。不肯让你出去带兵吧!”
刘章呆愣了半晌,忽地怒道:“你既听过这个传言,为何不早说?我早知道,根本就不会去要带什么兵,上什么战场!”
最近这个传言甚嚣尘上,但是没有人向刘章提起,他完全不知道这事。如果刘秀真的听过这个谣言,刘章要上战场的行为就是火上浇油、自寻死路了。
所有有资格做皇帝的人都是现任皇帝的眼中钉、肉中刺,他们最怕的便是被别人取而代之。原本没有人想到刘章有这个资格,可是这个谣言一起,刘秀一定会意识到,原来自己的侄子也有成为君主的潜力。
刘秀当年还是萧王时,在与流民军的战斗中失踪。听说萧王已经战死,将领们都惶惶无主,这时吴汉说道:“大家打起精神来,萧王长兄的儿子还在南阳,我们还怕没有君主吗?”当时刘秀没有儿子,刘章是他的第一顺位继承人。
那么现在呢?
如果刘秀现在死了,刘章甚至比他才两岁的儿子刘庄更有可能继承帝位,大汉有过襁褓中的皇帝,但是乱世当立长君。从这一点来说,刘章显然更合适。
在这样的情况下,刘章还不知死活地要去军中,要做将军,上战场。在皇帝看来,会不会认为他想要手握军权呢?
刘章的汗已经下来了,不免要埋怨刘兴,为什么不早早提醒他。
“咱们与叔父向来亲密,我想叔父不会因为这两句谣言就有什么疑心,我怕你因此忧心,故而没有说起此事。今日我过来,却听说大兄去了宫里,还说大兄想要去军中,我才觉得有些不对。。。”
刘兴迟疑道:“大兄,你说叔父会不会是因为这谣言,所以才不让你从军的?”
刘章一直在回忆今天的事,回忆当时皇帝是什么表情。想来想去,觉得自己说那番话之后,皇帝看起来十分不悦。
是的,皇帝听说他要去军中,很不高兴,断然拒绝了他。
毫无疑问,皇帝对他有所忌惮。
刘章想到这儿,心中十分不安,越想越是害怕,这一晚,他翻来覆去睡不着,睁着眼到了天亮,第二天脑袋昏昏沉沉,饭又吃不下,晚上又是个失眠夜。
折腾了三天之后,刘章病倒了。
牛吏 第365章 364.无耻之极
刘章病了七八日,每天闭门不出,本来要去尚书台上任,如今自然是耽搁了。
他这一病,惊动了刘氏宗亲,两个姑姑第一时间赶来探病。
一个初创的王朝,皇亲国戚都出自民间,还没有经过权力的争斗,有着与普通百姓一样的亲情,不像传统帝王家那么无情。
刘章的两个姑姑,大姑是后世比较有名的湖阳长公主刘黄,就是因为她纵奴行凶,使强项令董宣得以在史书中留名;二姑是邓晨的夫人刘元,在小长安之败中被新军所杀;三姑是李通的夫人刘伯姬,是一个女中豪杰,在刘氏举义之时,常做些一针一线绣红旗、纤纤素手擂战鼓之类的事情。
因为大哥刘縯早死,姑姑们对这两个侄子疼爱有加,一听说刘章病了,立即登门探望。
她们没想到,才几天的功夫,刘章已经瘦了一大圈,眼窝深陷,脸色青黑,眼看着从一个活蹦乱跳的大小伙子变成了一个病鬼。
刘黄吃了一惊,说道:“找太医看了没有?到底是什么病?怎么来得这么急?”
刘章有气无力地道:“不过是饮食失调,没什么大事,姑母不必忧心。”
刘黄是个急性子、暴脾气,听了这话,立即将太原王府中管事的找来,怒斥一番,责怪他没有安排好刘章的饮食,又将府中诸事都过问一遍,要他们谨慎行事,好好伺候太原王,搞得太原王妃十分尴尬。
刘伯姬却比她的大姐有见识,私下里对刘黄嘀咕道:“章儿这病起得蹊跷,他年轻力壮,平时都好好的,怎么会一下子病倒,又病得这么重?依我看倒像是心病。。。最近邯郸有许多流言,他的病或许与这个有关。”
刘伯姬的丈夫李通是朝中重臣,清楚朝中动向,她又关心朝政,自然消息灵通,刘黄却是个丧夫的寡妇,纯粹的家庭妇女,消息比较闭塞,那些流言她都没怎么听过。
刘黄听刘伯姬讲了半天,越听脸越黑,立刻就想去逼问刘章,刘伯姬忙把她拉住,说道:“姊姊莫急,我这也是猜测,万一不是,章儿知道了反倒要着急上火。就算是这么回事,他焉能轻易承认?以你这个脾气,到时百般催问,反倒逼得他病势加重了。”
刘黄急得跺脚,“那怎么办?眼看他这副要死要活的样子,我怎么不急呢?大兄死得冤枉,就留下这么两个宝贝,他要是有个三长两短,我们怎么和死去的大兄交待?”
刘伯姬道:“他们兄弟两个亲近,天天在一处厮混,章儿要是有什么事,兴儿那个小子肯定知道,我们去问他好了!”
两个人出了太原王府,马不停蹄地赶到北海王府。刘兴见了两个姑姑,好像是老鼠见到猫一样,尤其是大姑母,平时最爱管闲事,动不动就斥责他,刘兴从心底里害怕。
刘黄稍一盘问,他便一五一十,将事情来龙去脉讲了个清清楚楚。
刘黄听了,怒道:“好个刘文叔,当上了皇帝便六亲不认,连自己的侄子也怀疑起来了。当年父亲早死,他还是个小孩子,全靠大兄维持家业,好不容易将他拉扯大。当初造反之时,也是大兄带头,领着咱们和官府对抗。。。如今是他刘文叔成了器,便要拿自己的侄子开刀立威吗?”
刘姬道:“姊姊,话不能这么说,三兄这皇帝也是凭着自己的本事,拼死拼活争来的。大兄也有这个本事,可是他命不好。。。如今尚不知三兄是否知道此事,或许是章儿自己吓唬自己。”
刘黄抬腿要走,“我去找他问个清楚!”
刘伯姬忙拦住她,说道:“三兄如今是皇帝,和从前不同了,你这个臭脾气,别到那儿噼噼啪啪一通吵,也不管有没有别人,让他那皇帝的面子往哪搁?你别去了,我去!”
刘伯姬进了未央宫,得知陛下正在温明殿议事,让她在外面稍待。
这未央宫是刘秀按着长安皇宫改的名字,虽然也是高轩华屋,但作为皇宫来说,还是稍嫌简朴。
天下未定,民生凋蔽,刘秀不想在这些奢侈之物上浪费钱财,加重百姓的负担。他终究是个仁慈的君主。
过了半个时辰,刘隆从殿中走出来,见了刘伯姬,上前见礼,寒暄两句,便匆匆离去了。
当年在乡里,大家都是亲戚,互相之间都很熟悉,刘隆的妹妹还是刘伯姬的好友闺蜜。
刘伯姬进殿,看见刘秀正拄着额头,看着案上一封帛书发怔。
刘伯姬行了礼,刘秀头也不抬,说道:“伯姬,你来看看,这放牛皇帝花招还真不少。”
刘伯姬走上前去,探头一看,见帛书上写满了字,她一字一句地读下去,慢慢地变了脸色。
这是一道诏书,也是一封檄文,是更始皇帝刘玄写的。
刘玄先说自己如何信任并重用刘秀,以他为破虏将军行大司马事巡视河北,赋予他很大的权力,并晋封他为萧王。而刘秀却依然不满足,不仅不听从朝廷的命令,而且击杀了刘玄任命的冀州牧和诸郡太守,在河北拥兵自立,背主忘恩。刘玄痛斥刘秀是无义之徒,说他与杀主求封的“不义侯”一样,是“不义王”。
在檄文的后半段,刘玄大肆赞扬建世帝刘钰,说他天资英伟,仁德布于四方。同时号召更始旧臣起兵反对刘秀,共诛“不义王”,投奔真正的天命之主刘钰。
刘伯姬斥道:“刘圣公好不要脸!当初起事的是你和大兄,昆阳退敌的是三兄,攻占宛城的是大兄,他刘圣公有什么功劳?要不是他勾结朱鲔张卬窃取帝位,大兄早就做了皇。。。”
她忽然停住,不再往下说了,因为这话没法再说了。她本来想说,这个皇位本该是大兄的,当初就该大兄来坐,但是被刘玄抢了去。但这样的话,立即就掉进另一个坑里,而且也会把他的侄子太原王刘章推到坑里,再用土狠狠地掩埋起来。
这篇檄文和太原王当立的流言是互相联系的,非此即彼,你指斥刘玄得位不正,论起当初,就得说这皇位本该是刘縯的,那么如今刘秀坐着这位置,也就变成了得位不正。
刘秀多么精明,他一见刘伯姬住了嘴,立即便体察到她的心思。他抬起了头,看着刘伯姬道:“看来你也听到那些流言了,放牛皇帝耍这些花招,不过是要离间我们至亲。我没想到,大兄死了六年了,还有人利用他来做文章。”
刘秀忽然拍案而起,喝斥道:“刘钰小儿,真是无耻之极!”
牛吏 第366章 365.薄待宗族
刘縯的死是刘秀心中的禁脔,没有人敢在他面前提起,可刘钰偏偏拿这事来做文章,让刘秀十分生气。
尤其当他从刘伯姬口中得知刘章因此事忧惧成疾时,不禁勃然大怒,说道:“刘钰小儿真是阴毒,竟使出此等下三滥的招式,离间我至亲骨肉!”
此时他全忘了当初是如何指使刘隆在长安散播流言,离间刘钰刘恭兄弟的。因为这个流言,刘恭也闭门谢客,不敢再参与朝政。
但是刘恭毕竟年龄已长,经历的事情多了,心理比较强大,不像刘章这么脆弱。而刘恭与刘钰是亲兄弟,感情深厚,互相之间有牢固的信任,比起刘秀和刘章叔侄关系更近了一层。因此刘恭虽然也担心得要避嫌,但他怕的不是刘钰要收拾他,而是怕流言传播,对弟弟的江山不利,还不至于像刘章似的被吓病了。
刘秀生气归生气,可还是担心自己的侄子,他原本想让刘章多习政事,磨炼一下,不要到战场上去涉险。可没想到刘章却把他的好心完全想歪了。
“伯姬,你不用说了,难道你也信那些胡说八道?朕怎么能难为一个小孩子?”刘秀叹气道:“早知道如此,我便直接应了他,也省得有这一番波折。”
刘伯姬也放下心来,说道:“陛下不必过于忧虑,只要咱们一家人不自乱了阵脚,别人怎么造谣也伤不到咱们分毫。”
刘秀道:“此事朕自会妥善处置,刘钰小儿想看笑话,恐怕没那么容易。”
刘秀让伯姬回去,多多安抚刘章,别让他再胡思乱想。一边让刘隆抓紧查找流言的来源,争取把长安的间人一网打尽。
过了两天,太原王府府门大开,有黄门侍郎入府,宣读皇帝旨意,以太原王刘章为步兵校尉,掌北军屯兵。
刘章强撑着病体跪地接旨,开始时他一直是病恹恹的没有精神,听到一半,忽然脸色通红,浑身发抖,没等旨意宣读完毕,刘章突然大叫道:“不!臣绝不敢受此诏,请陛下收回成命!”
众人都很吃惊,赶紧上前扶起他,百般安慰,刘章却哭泣不止,断断续续地道:“陛下,臣,臣错了,臣糊涂,臣不该说什么带兵上战场的混话,请陛下饶过臣吧!”
传旨的官员无奈,只得回去向皇帝复命,刘秀听了很是烦恼,说道:“朕一片苦心,要除他心中芥蒂,太原王何必如此?”
此时尚书令韩歆在侧,说道:“陛下,北军以守卫京师为任,以其兵授于藩王,大不妥!”
刘秀有点生气,“放牛皇帝以其兄为车骑将军,公孙述以其弟为大司马,此皆为藩王守京师,未见有什么不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