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高阳古今小说集(共六册)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高阳
后有追兵,前无出路,左良玉及各路的官军大乱。一仗大败,光是被俘的骡马就上万。左良玉损兵折将,退回襄阳。
军报传到京师,朝廷大震。皇帝责成侯恂凭借黄河,相机进剿;同时下诏命左良玉自襄阳回师夹攻。但左良玉怕李自成,迁延不进。这样到了九月里,开封失守。皇帝革了侯恂的职,而对左良玉则是敢怒而不敢言。
开封虽然失守,李自成所得的却是“鸡肋”,断然放弃,决定西攻襄阳,以为根本。而其时的左良玉,正屯兵襄阳对岸的樊城,在大造战舰,招纳流亡。表面看来,有二十万人之多,声势仍然很盛,但亲军爱将,已大半死在那条大壕沟中,乌合之众,不能言战,而且亡命之徒,不奉约束,所以匪军一到,左良玉退兵南岸,留下一万人拒守。等李自成乘胜渡河,左良玉又是宵遁,水陆并进,逃到武昌。
武昌是太祖第六子楚王的封疆,这时的楚王名叫华奎,自己募兵守城,所以当左良玉向他索取二十万人的军饷时,楚王华奎不理他。左良玉大怒,纵兵又抢又烧,火光照耀长江,直到二十天以后,才又东去。
这是当年正月间的事,左良玉率兵一路由长江上游顺流而下,到一处抢一处,而另有些散兵游勇,也假冒左良玉的旗号,恣意抢劫。因此,南京大起恐慌。这天得到消息,蕲州守将王允成作乱,劫了许多漕船,预备运兵到南京就食。南京兵部尚书熊明遇,以为是左良玉的指使,情急之下,才托杨文骢来向侯方域求援。
听罢左良玉的传奇,香君大为叹惜。“都道左宁南忠勇盖世,原来也是这等拥兵自重、形同草寇的角色!”她摇着头说。
侯方域觉得她未免天真,然而看她一脸失望忧烦,也知道她的性子,温柔的时候温柔,刚烈的时候刚烈,怕一句话惹起嗔怒,不敢拿她取笑。“哪个不是拥兵自重、形同草寇?”他只这样跟她说,“左宁南还算是庸中佼佼,可与为善的人。”
“既然可与为善,相公,你们是世交,怎不劝劝他?”
“说得是!”侯方域不再有何顾虑了,“香君,你磨起墨来,我要写信。”
“是写给左宁南?”
“对了!”侯方域说,“我用家父的名义,比较容易着笔。”
于是,一个磨墨,一个构思,静悄悄的,渐闻人声,窗纸上曙色初透,不知不觉中一宵已过。
香君磨好墨,铺好笺纸,顺手打开书案旁边的窗户,晓气扑人,令人精神一爽。她悄悄在窗前站了一会儿,转身问道:“相公,这封书信,关系重大。南京百姓的安危,左宁南悬崖勒马、补过惜名,都在你这支笔上。你待怎生说法?”
“我么——”侯方域虽已有腹稿,却不肯先说,反问一句,“你看呢?”
“依我看,总要说得他不好不依,不敢不依!”
“妙极,妙极!”侯方域身子往后一仰,拍掌大笑,“动之以情,折之以理,那就不好不依,也不敢不依了!香君,若有一日我建牙开府,首先就要奏明天子,保你做个女参谋。”
“休说笑了!”香君指着窗外说,“天色已明,只怕稍停一停,杨老爷就要来讨回音,还不上紧快写?”
于是侯方域振笔疾书,片刻而就,用侯恂的口气,称左良玉“将军”,劝他驻军细思,兵出无名,道路猜疑。南都为太祖孝陵所在之地,不可轻犯。如果缺乏粮草,尽可商量。又赞他一片忠心,但亦勉励,要穷而不改,才是真正的忠心。
信倒是写得激切婉转,足可打动左良玉,只是投书的人,却费踌躇。“这是一通密函,如今道路不靖,倘或半途上出了差错,泄露出去,累及家父,教我何以为人?”侯方域皱着眉说,“得有个妥当的人去走一趟才好。”
“莫非杨老爷就找不出这么一个投信的人?”
“你莫小看了这个差使。”侯方域屈着手指说,“第一,一路散兵游勇,到处骚扰,须能脱得了身;第二,这封书信须面递左宁南,他的军门严肃,游士杂流,一概不容擅入,怎生到得左宁南跟前;第三——”
“相公!”香君抢着说道,“我举荐一个人,再好不过。”
“哦!哪个?”
“柳老。”
侯方域一愣,细细想去,越想越对。“真是非他不可!”侯方域说,“我刚才还不曾说‘第三’。左宁南西瓜大的字,识不得一担,我这封信,须有个能说会道的人,为他讲解明白。这哪里还有比柳老更合适的人?”





高阳古今小说集(共六册) 柒

先说在九江,到九江扑了个空。左良玉的中军,已经回驻武昌,于是柳敬亭又沿江西行。一路遭遇麻烦,尽管他凭一张嘴就能脱身,到底也耽误了工夫,走了一个月,才到武昌。
武昌城内,鸡犬声稀,人烟萧条,满街多的是兵。柳敬亭随便拉住一个,问明了左良玉的中军大帐,在府城西南,黄鹤楼下,俗名蛇山的黄鹄矶,更不敢耽搁,直奔西南而去。
这天是三、八“卯期”,中军亲兵,列队应点。左良玉治军,向来讲究军容,所以旌旗五色,刀枪闪闪,一眼望去,倒也壮观。但仔细去看,士兵萎靡不振的多,精神抖擞的少,而且脸色黄渣渣的,确是饥兵,也难怪左良玉情急。
就这东张西望之际,负责警戒的卫兵动了疑心,“喂,站住!”他大声喝道,“你是干什么的?”
柳敬亭不慌不忙地站住脚,等那卫兵提着枪来到面前,他才问说:“请问,将军的辕门在哪里?”
“你问它干什么?”
“自然是公事。”
因为奸细甚多,盘查不得不严,那卫兵将手一伸:“有公事拿来看!”
柳敬亭直摇头,用左手拍拍右胸,“机密公文,怕路上让流贼搜了去,缝在衣服里面,这里不敢取出来。”他索性诈他一诈,“跟你实说了吧!我是解粮来的。”
听说是解粮官,全军的福星,那卫兵的神态,马上不同了,“来,来!”他招着手说,“请跟我来。”
层层转送,送进辕门,传鼓通报。中军官接见问道:“你是哪里的解粮官?公文呢?”
进了辕门,柳敬亭就不愁见不着左良玉,老实答道:“没有公文,只有书信。”
“这就可疑了!何以冒称解粮官?”
“若非冒充,进不得辕门。”柳敬亭答道,“这封书信,事关机密,要当面递呈元帅。”
听得这话,中军官便不肯再问——时世多变,中朝大官与各地将帅,常有信使往来,密议应变之计,其中尽是不足为外人道的话。中军官只要查明来人不是刺客,就连姓名都无须问,只送了上去就是了。
“既如此,我派人替你禀报。不过,有道手续,未免不敬。”
中军官说完,努一努嘴,随即有两名士兵走了上来,一手提刀,另一只手很快地往柳敬亭身上去摸,从上摸到下,摸清楚并无凶器,便很快地又退了下去。
声色不动的柳敬亭,指着自己的脸说:“烦你上告元帅,就说我柳麻子要见元帅。”
“柳麻子!”左良玉说,“久闻此人,一张嘴能把三贞九烈的寡妇,说得非嫁人不可。这一次来,必是替人做说客。我倒不相信,先给他个下马威,挫挫他的锐气!”
于是传令,命柳敬亭堂参投书。引入二堂,中门突开,等柳敬亭刚踏进去,只见眼前一亮,两把大刀,交叉下削,恰好挡住柳敬亭的鼻子,差一点就劈在头顶上。
这自然令人吃惊!不过他神色一变就恢复了原状。高坐堂皇的左良玉根本就无从发觉,只见柳敬亭神态安详地穿过如林的刀枪,走上堂来,长揖不跪。
“元帅在上,晚生拜揖。”
“你是什么人,到我这里来放肆?”
“一介平民,何敢放肆?”柳敬亭从怀中取出书函,高高一举,“晚生奉命前来投书。”
“是哪个的书信?”
“归德侯老先生寄书奉候。”
“噢!”这一说,左良玉的声音立刻和缓了,“侯公是我恩师,你如何认得?”
“晚生是侯府的食客,如何不认得。”
“这倒失敬了!”左良玉起身离座,“请二堂相叙。”
到得二堂,左良玉先进去换了便衣,然后以客礼相待,向柳敬亭索取书信,唤了个幕客来念给他听。
“侯公远在归德,不明实情,我如何肯负了君恩,有辱他的荐举?”左良玉用嘶哑的声音说道,“你可知这座武昌城,自从张献忠来过以后,十室九空。我虽在这里镇守,无如缺草乏粮,饥兵日日鼓噪,要南下就粮,连我也做不得主了。”
“元帅说哪里的话,自古道:‘兵随将转’。再没有将官倒受士兵摆布,说东就东,说西就西的。”
“你这叫纸上谈兵!”左良玉不悦。
“是,是,纸上谈兵!”说着,只见柳敬亭顺手一甩,拿一碗茶摔在砖地上,“嚓琅”一声,茶碗摔成碎片。
堂上堂下,无不变色,左良玉拍案大怒:“你在我这里,如何这样子无礼?”
柳敬亭笑了,“晚生怎敢无礼,冒犯虎威!”他说,“只为一时说得高兴,顺手摔了去。”
“顺手摔了去?”左良玉质问,“难道你自己的心就做不得主?”
“就为心里做不得主。”柳敬亭从容答道,“如果心做得了主,也不教手下乱动了!”
这一句话,重重在左良玉心头一撞,不知不觉地低下头去。沉默片刻,他抬头说道:“敬亭,你讲得有理。不过士兵实在饿得急了,许他们南下就粮,亦是无可奈何的一着。”
“元帅只顾部下饿,晚生千里奔波,也饿得急了,元帅就不问一声?”
“噢,噢,我倒忘记了!”左良玉歉意地说,“我马上叫他们替你备饭。”
于是堂下卫士,立即传令,为客备饭。厨房甚远,又不是开饭的时刻,通炉子等火上来,才好动手做菜,自然得有一刻工夫。
“乖乖!”柳敬亭手捂着肚子,愁眉苦脸地用扬州口音说,“饿得我不得过!”
“混账东西!”左良玉便骂卫士,“怎么还不摆饭。”
“等不及了!”柳敬亭站起身来,“我到里头去吃吧!”
这就太过分了,左良玉有些生气,“你也太难了!”他放下脸来说,“怎么就往我里面闯。”
“实在是饿得急了。”
“饿得急了,就许往里面闯吗?”
“原来饿得急了,也不许往里面闯!”柳敬亭抗声而言,“元帅是早就知道的。”
左良玉会过意来,纵声大笑,“你这个鬼麻子!”他心悦诚服地骂,“真服了你了!你好好坐下来。我一肚子的肮脏气,总算有个人可以谈谈了。”
于是又移了相叙的地方,移到左良玉日常起居,非关系极密切不能到的一处精舍。水阁中轩窗四面,风送荷香,置酒畅谈,只听得不时有左良玉洪亮的笑声,隔水传送。守卫在外围的士兵,无不稀奇,是什么事让元帅如此高兴?
笑声终于停了。柳敬亭引古论今,庄谐杂作,将左良玉逗得悲喜不能自持之余,还有句要紧话须问。“元帅,”他正一正脸色,“闲话多时,到底不知元帅向内移兵,有何主见?”
“自然是作罢了!”左良玉指着胸说,“耿耿忠心,唯天可表。何况是我恩师的告诫!”




高阳古今小说集(共六册) 捌

一封书退却数十万兵,也只是一时之计。虽然左都御史李廷华已命令安庆巡抚,发九江库银十五万,补助左军军饷,但在南京的官绅,还须设法继续拨助军饷,才可以保得无事。
这天是在朝廷大臣议政的“清议堂”会议。事先由兵部尚书熊明遇发的“传单”,有杨文骢,也有阮大铖。但大众所瞩目的,却只有两个人。
一个是史可法,号道邻。他是河南开封府祥符县人,但家世是锦衣卫世袭的百户,所以籍贯还算京师大兴县。虽是武官世家,其实早已弃武就文。史可法的母亲尹夫人分娩时,梦见文天祥进入她家,所以乡里流传,说他是文信国的后身。
史可法是崇祯元年的进士,也是侯恂的门生。先做西安府的推官,后来又在户部当司员,崇祯八年到上江池州、太平一带做地方官,从此一直在皖江一带领兵。他生得短小精悍,一张黑脸上生一双精光四射的眼睛,格外显得凌厉精明,仿佛是个很难惹的人。然而他的本性与外貌不同,心地极慈,最肯任劳任怨,体恤下属,因此极受部属的爱戴,并力御贼,大致能稳住皖江一带的局势,保障了南京的平静。他这时的官职是“总督漕运,巡抚凤阳、淮安、扬州”,要为左良玉筹饷,当然非他不可。
再有一个就是马士英。到了清议堂才知道熊明遇临时有江上阅兵的紧要任务,不能到场。马士英看会议不成,颇为忧虑,因为左良玉果真领兵东下,他的部队便是首当其冲,所以对这次会商比别人更感关切。
于是杨文骢便安慰他说:“左良玉是侯司徒的旧卒,有书信劝阻他东下,料无不从,无足为忧。”
史可法也知道有这件事,对杨文骢以“听勘”的废员,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而能这样子热心奔走,觉得很可赞扬,所以向他拱拱手说:“我亦听说,此虽出于熊大司马的意思,实在是阁下斡旋之功。”
“不敢,不敢!”杨文骢很高兴地谦虚着。
那一旁阮胡子却以香君却奁一事,自觉羞辱过甚,将侯方域恨之刺骨,这时就在旁边冷笑道:“说什么‘料无不从’,左军之来,根本就是有人在暗地里勾引的。”
听他一说,从人无不相顾愕然。史可法当然不能不问:“是哪个?”
“还有哪个?”阮大铖阴恻恻地说,“就是敝同年侯恂之子侯方域。”
听了这话,杨文骢第一个就诧异,但不好意思驳他。马士英则未明真相,亦不便开口。史可法却忍不住了,只是摇头。
“他也是敝世兄。在‘复社’中铮铮有声,岂肯出此举动?”
史可法是阮大铖家乡的地方官,所以阮胡子便叫一声:“老公祖!”接着又说:“你有所不知。复社恃左良玉为护符。侯方域因为他父亲的关系,跟左良玉相交更密,常有私书往来。中间传话的人,就是能把死人说活了的柳麻子。若不早除此人,将来必为内应。”他又向马士英看了一眼,“如今总以安定后方为第一。”
马士英是个喜欢偏听的人,更喜偏听阮大铖的话,因为他能当到总督,是阮大铖趁周延儒入阁机会,为他活动而来的,自然言听计从,所以即时接着他的话说:“说得有理!何惜一人,致陷满城之命?”
“这是莫须有的事!”史可法用一双精光闪闪的眼,看着阮大铖,责备他说,“况且阮先生你是罢闲之人,国家大事,不可乱讲。”说到这里,道一声:“请了!”径自离座,一直向外走去。
“怎么史道邻就拂袖而去?”阮大铖有些恼羞成怒,越发抹杀良心,一口咬定了侯方域,“我的话,凿凿有据。瑶草兄,你若不信,只管派兵到秦淮河房,李贞丽院中去搜查,必可以搜出侯方域与左良玉往来的私书。”
“这太冤屈他了!”杨文骢忍不住要说公道话,“就拿这一次来说,侯方域用他父亲名义给左良玉写的信,投递以前,我就看过,十分恳切。如何反倒疑心起他来?”
“龙友不知,那书中都有字眼暗号,外人哪里晓得?”
“是啊!”马士英点点头,“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不然,南京定有祸事。地方治安,是我的责任,缉捕奸宄,疏忽不得。我马上派人访拿!”
“这才是!”阮胡子很高兴地说,“一路哭,何如一家哭!瑶草兄,除却此人,功在地方。”
这一恭维,马士英立刻就要动手,看着他妹夫杨文骢说:“老妹丈,就此同行吧!”
“不!不!”杨文骢五中如焚,强自镇静,“舅翁先请,我随后就来。”说完,拱一拱手,匆匆奔出清议堂。
奔出清议堂,赶到李家院,已近黄昏。未曾敲门,先听得歌喉婉转,杨文骢到底是雅人,便不忍搅断,凝一凝神,细细听去,在穿云裂帛的笛声中,香君在唱: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残垣,良辰美景奈何天——”
笛声顿歇,有人喊道:“错了,错了!美字一板,奈字一板,不可囫囵吞枣连下去。重来!”
说话的声音好熟,杨文骢想一想记起来了,是河南固始人,原名周如松的苏昆生,昆曲名家,正在教香君唱《牡丹亭》。
香君重唱那阕《惊梦》的《皂罗袍》: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
“又不是了!”苏昆生打断曲子说,“丝字是‘务头’,要在嗓子内唱。”
能得采的好腔,叫作“务头”,自然不可轻易放过,香君便整顿精神,着意又唱:
“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
“妙,妙!”苏昆生高兴地说,“这就一丝不错了!再往下唱,唱那阕《好姐姐》!”
“莫唱《好姐姐》了!”杨文骢在门外大声喊道,“快请侯哥哥!”
里面弦歌顿歇。停了一下,开出门来,是苏昆生,“杨老爷,”他说,“天色已晚,倒还有兴致来闲逛?”
“哪还有心思闲逛?”杨文骢问道,“侯相公呢?”
“在听香君唱曲。”
正说着,侯方域步履从容地踏了出来,望着杨文骢说:“杨兄高兴,也来消夜?”
“侯兄,侯兄,天大祸事来寻你了!”
听得这一声,李贞丽母女无不大惊失色,相将而出,睁大了眼,看看杨文骢,又看看侯方域,仿佛他们脸上就写明了什么天大祸事似的。
侯方域倒还从容,“如何是天大祸事?杨兄,”他指一指李贞丽母女,“休惊吓了她们!”
“这是瞒不得的事!”杨文骢顾不得那许多,率直而言,“今日清议堂议事,阮圆海当着大众,道你与左宁南有旧,常通私书,要做他的内应。当事诸公,颇有人听了他的先入之言。”
这话在侯方域,所引起的不是惊恐,是愤怒,寒着脸问:“当事诸公是谁?熊明遇?”
“不是,不是!熊明遇今日不在场。”
“然则,”侯方域问道,“必是令亲?”
“杨老爷的亲戚是哪个?”香君插进来问。
“还有哪个?手握兵符的凤阳马总督!”侯方域答道,“他们是郎舅至亲。”
“这就是杨老爷的不是了!”香君侃侃直言,“侯相公修书与左宁南,道的何事,他们不知,杨老爷是再清楚不过的,如何不与侯相公分辩?”
“如何不分辩?无奈他们不听!”
“郎舅至亲,哪有说不明白的道理!杨老爷,想来你是畏惧令亲,不敢作声?”
“香君!”面有窘色的杨文骢,用嘶哑的声音说,“如今不是论这些是非的时候。请你劝劝侯相公,早自为计。”
“怎么?”侯方域问,“莫非令亲不准我在南京安身?”
“常言道得好:君子不吃眼前亏。侯兄,你还是暂避一避的好。”
这一说,李贞丽先就着慌,“看样子是要动蛮!侯相公,”她很吃力地说,“你听杨老爷的劝吧!”
侯方域恋着香君,实在不愿舍却温柔乡,只是不走又怕连累李家。要走呢,仓促之间,避向何处?却又是一大难题。
当然,杨文骢是早就有盘算的,“侯兄,”他问,“漕抚史道邻,与府上有世谊?”
“他是家父门生。”
“何不投奔他去?”杨文骢说,“今天会议,史公与马舍舅俱都在座,史公倒是力为老兄分辩,投了他去,可保无虞。”
“就不知他寓在何处?”
“我知道!”一直不曾开口的苏昆生说,“史公寓在市隐园,等我送了侯相公去。”
“那更好不过。”李贞丽回头说道,“香君,快替侯相公收拾行李。”
“是!”香君答应着,匆匆入内。
“杨老爷,”李贞丽神色凝重地说,“这桩祸事,都从杨老爷身上而起,也还求杨老爷归结。明日果然派兵来拿人,作何计较?”
“贞娘放心!侯公子既然走了,自然一切与你无干!”
听得这话,侯方域最后一丝恋恋不舍之情也割断了。黯然回身,踱向香君的卧室,双栖之处,爱屋及乌,只觉一几一瓶,都有离情别意,逐一摩挲,重生恋意。想到别后光景,顿觉神魂飞越,满怀惶惧,软弱地倒在椅子上,不住喘气。
香君也是心如刀绞,恨不得倒在侯方域怀中痛哭一场!只是将他的安危,看得比什么都重,也了解他此时的心情,不敢做任何可以加重他留恋之意的表示,只紧闭着嘴,努力做出刚毅之色,直到收拾好一副行囊,才与侯方域话别。
“相公,事出无奈,你赶快走吧!珍重有用之身。”她说,“到了史公那里,得便捎封书信来。”
“自然会有信给你。香君,”侯方域怔怔地看着她,“此别不知哪一天才得重聚?”
“人生遇合都是个缘字。只要缘分未尽,虽隔着万水千山,终有相见之日。”
这话不能让侯方域满足,“如何是缘分未尽?”他问。
“守得住这颗心,便是缘分未尽!”
侯方域将“守得住”三个字,细细地咀嚼了一番,大为兴奋。“香君!”他紧握着她的手,朗然吟道,“‘定知来岁中秋月,又照先生枕曲眠!’”




1...1314151617...11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