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古今小说集(共六册)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高阳
“既如此,我得奉还。”
“摆着,摆着!随后再算。”于少棠摇一摇手,指挥挑夫将行李堆在屋角,打发他走了,然后问郑板桥:“昨夜睡得还安稳?”
“很好!”
这是言不由衷。于少棠自然不会知道他一夜辗转、数番坐起,只尽他主人的责任,在屋中四处细看,仿佛是检查有什么不适居住的地方,好立即改正似的。
等看到书桌,郑板桥蓦然警觉,桌上的词稿未收,如果落入于少棠眼中,大为不妥,一急之下,不由得先喊了声:“少棠!”
声音很急促,所以于少棠回脸相看时,略有诧异之色。
郑板桥自己也发觉了,便力持从容,“你喜欢兰花,还是竹子?”他问,“我画一幅送你。”
听得这话,于少棠未语先笑,而又搓着手踌躇,仿佛高兴得不知怎么说才好。过了好半天他才说:“表兄既然赏赐墨宝,倒起了我的贪心,又要兰花,又要竹子。”
“可以!”说着,郑板桥已移动脚步,到了书桌前面,一面将词稿塞入抽斗,一面说道:“此刻就磨墨动手!”
“叫秋儿磨。”于少棠说,“我那里有大墨海。”
正说着,一姐也来了。重新匀过脸,换过衣裳,粉脸生春,不知是胭脂还是酒晕,在郑板桥只觉有股迫人的热气,烘得他一颗心跳荡不止,不自觉地退了几步。
“表哥趁着酒兴,要画画给我!”于少棠向他妻子笑道,“快叫秋儿磨墨。”
“你是得其所哉了!”一姐笑道,“秋儿可有了苦差使。只怕她还伺候不来书房,得替表哥买个书童才好。”
“那容易。明天就找几个孩子来,让表哥自己挑。”
“不必,不必!我已经打扰了,如何再添一口人,来替府上添麻烦。”
“添个人来做事,麻烦什么?”于少棠说,“这个孩子得要好好找,下个月表哥去应考,秋闱、春闱,一路跟到京里,不得力的可不行。”
“那只好慢慢再找。”一姐忽然变了口气,“先不忙!”说着转身走了,必是去找秋儿磨墨。
“表哥,”于少棠看着一姐的背影,悄然问道,“膝下还没有男娃娃,倒不曾打算过?”
郑板桥报以苦笑,“打算也是白打算。”他这样答说。
于少棠不即回答,把他的话辨一辨味,估量还是家贫亲老,功名未成的缘故。既为至亲,不能不劝劝他。
“等秋闱以后,可不能耽误了。那时要办事也容易。”
所谓“办事容易”,是指不难筹措一笔藏娇的费用。中了举,自然有人肯放账,甚至肯赠金,结个后来飞黄腾达的因缘。郑板桥体会得此意,便即笑道:“明朝士林的习气,中举以后,有两句口号:‘起个号,娶个小。’我不学那种俗气。再说,我也错过了——”
“错过了?”于少棠极感兴趣地抢着问,“想必是一段哀感顽艳的故事?”
这从何谈起呢?有了几分酒意,而且一夜不曾睡好的郑板桥,神思昏昏,要他全本大套讲那个故事,也不可能,想一想便说:“我念一首词给你听吧!”
“是!”答了这一声,于少棠忽又笑道,“索性请表哥写下来吧!我又得一幅好斗方。”
“也好。”
于是郑板桥坐到书桌前面,铺纸伸毫,写的是:
有感
绿杨深巷,人倚朱门,不是寻常模样。旋浣春衫,薄梳云鬓,韵致十分娟朗。向芳邻潜访,说自小青衣,人家厮养。又没个怜香惜媚,落在煮鹤烧琴魔障。顿惹起闲愁,代他出脱千思万想。 究竟人谋空费,天意从来,不许名花擅长!屈指千秋,青袍红粉,多以飘零肮脏。且休论已往,试看予十载,醋瓶齑盎。凭寄语雪中兰蕙,春将不远,人间留得娇无恙,明珠未必终尘壤!
——调寄《玉女瑶仙佩》
这首词,于少棠是看得懂的,借“红粉”以写“青袍”,自抒其胸中不平之气。结局几句是个好兆,他也代郑板桥高兴,“恭喜,恭喜!”他说,“‘明珠未必终尘壤’,就要得意了;‘春将不远’,明年会试高中,也在意中。”
看他居然懂得词意,郑板桥大为兴奋,不觉另眼相看。也因此,等秋儿磨了墨来,便加意挥洒,画兰、画竹、画石,还很罕见地添了一座茅屋、一个负手闲眺的老者,另外加上一大篇题词:
三间茅屋,十里春风;窗里幽兰,窗外修竹,此是何等雅趣!而安享之人不知也。懵懵懂懂,没没墨墨,绝不知乐在何处!惟劳苦贫病之人,忽得十日五日之暇,闭柴扉、扫竹径、对芳兰、啜苦茗,时有微风细雨,润泽于疏篱仄径之间,俗客不来,良朋辄至,亦适适然自惊为此日之难得也!凡吾画兰画竹画石,用以慰天下之劳人,非以供天下之安享人也。
题罢落款,说了声:“献丑!”便搁笔避到一边,好让于少棠夫妇欣赏。
“表哥真是赏面子!”于少棠异常满意,“收藏得表哥这幅大件精品,花钱买不到,拿出来才够面子。”
“你就是这么俗!”王一姐毫不客气地指出她丈夫的本心,“一开口就是暴发户附庸风雅的话,你不细看题词?真是‘绝不知乐在何处’!”
凡是一姐有所呵责,于少棠总是逆来顺受,笑笑不响,但此时有郑板桥在,不免脸上讪讪的,有些不大得劲。
一姐却只管自己又说:“表哥替你画了这么幅画,你怎么谢谢人家?”
“你说呢?”于少棠这样回答他妻子,突然间,出现了诡秘、好奇而又有些顽皮的神色。“一姐,”他终于说了,“我们替表哥置个人,你看,怎么样?”
这建议在一姐听来异常突兀,“好啊!”先这样顺口答了一句,接着便去看郑板桥的态度。
“谈不到此,谈不到此!”他双手乱摇着,似乎谈都不愿谈。
“这件事要从长计议。”一姐说道,“‘若要家不和,娶个小老婆!’”
于少棠深为懊悔,不该轻发此言;郑板桥也觉得十分无趣。而一姐却辨不清自己的感觉,说这句话到底是阻止丈夫起纳妾之想,还是不赞成郑板桥置个偏房?
置偏房、买书童的话,都不见再提起。“伺候书房”是秋儿和她的主母“当值”。
当然,那不是经常在郑板桥的左右,为他磨墨烹茶、添香剪烛,只是间歇地走来照料。到了薄暮时分,便是于少棠走来闲话,然后邀入内厅,一顿酒有个把时辰好吃——郑板桥自己也奇怪,每到那辰光,如何会有如许的话好谈?
半个月的工夫,他跟一姐无日不共晨夕。然后有一天,一早晨不见一姐的影子,到了午间秋儿来送饭时,他毕竟忍不住要探问了。
“噢,奶奶探望亲戚去了。是我家大爷的姑太太,一早派人来通知,得了急病。”秋儿说,“我家大爷是那位姑太太抱大的,跟亲娘一样。”
“那么,你家大爷呢?也去探望姑太太了?”
“大爷盐栈里有公事。”秋儿答道,“还不知道去不去呢!”
如果于家姑太太病势无碍,于少棠暂时就不去了。这是他自己跟郑板桥说的,因为家里有客。
“少棠!”郑板桥急忙声明,“你不必在这里陪我。说句老实话,我自觉已不是府上的客了。听说你那位姑太太,视你如己出,你还该去省视一番,莫伤了老人的心!”
于少棠原就悬念着姑母的病,听他这一说,便拱拱手:“表哥体谅我!既如此,我抽空去看一看。只是失陪不安。”
“你请,你请!我替你看家。”
于是于少棠一再叮嘱秋儿尽心照料,留意火烛,然后骑一匹马,匆匆赶往东乡。而郑板桥这一夜便觉凄凉万状。
那是忽忽若有所失的感觉,心里有莫名的烦躁,书看不下去,酒也喝不出味道。草草敷衍了一顿夜饭,回到自己屋里,兀坐在灯下,仿佛置身于大海孤舟,四面黑茫茫一片,不知自己到明朝是何光景。
“郑大爷,”秋儿收拾好一切,检点门户,等诸事已了,走来问道,“可还要什么?”
“噢,什么都不要!”郑板桥想说:只要你陪我谈谈。但瓜田李下的嫌疑,不能不避,所以改了这样一句话:“你去睡吧!”
“还早!”秋儿这样说,站着不动。
“那……那你就坐下来,”他终于说了,“我们谈谈!”
秋儿原就有意跟他说些闲话,好消磨上床之前这一段无聊的辰光,因而答应一声:“是!”在靠门的一张小凳子上坐了下来。
“你家大爷的脾气,倒是真好。”
“是啊!”秋儿笑道,“太好了!奶奶反不中意。”
“怎么呢?”
“奶奶总说大爷欠刚强,不像个男子汉。”
“那么,也有吵嘴的时候吗?”
“怎么没有?”秋儿说,“常是一起床就吵!奶奶也不知道摔坏了多少黄杨木梳。”
“你家大爷呢?”郑板桥问,“总是让她?”
“是的,总是不开口,倒像做了什么对不起奶奶的事似的!”
于少棠是如何“对不起”一姐?郑板桥怎么样也猜度不出。
“郑大爷,”秋儿忽然问道,“你跟我家奶奶是从小就在一起的?”
他不知道她问这话有无用意,很谨慎地答道:“原是表兄妹,住得又近,从小便有往来。”
“那——”秋儿迟疑了一会儿,终于带些不安的神情问了出来,“郑大爷跟我家奶奶,既然是表兄妹,又住得近,当年倒不曾亲上加亲?”
一句话触及郑板桥的痛处,强自笑道:“这都是缘分。”
“是,”秋儿似懂非懂地点着头,“缘分!”
他想说:这一次重逢,也是缘分。然而毕竟不曾出口,因为这一来就扯得多了。有些话,无论如何是不足为外人道,更不足为不解事的外人道的。
看郑板桥神思不属,有心事在想,秋儿很知趣地站起来,说一声:“郑大爷早早安置!”悄悄走了。
秋儿的话,郑板桥不曾听见,自然也不曾发觉她走。他确是有心事在想,想到当年的光景,信口吟成一阕《浣溪沙》:
“砚上花枝折得香,枕边蝴蝶引来狂,打人红豆好收藏。 数鸟声时痴卦算,借书摊处暗思量,隔墙听唤小珠娘。”
“雀儿算卦”说西邻的珠娘该嫁个肖鸡的,若非一姐的打人红豆、掷砚花枝令人魂牵梦萦,当时娶了珠娘,倒也是一桩好姻缘。
“唉!”郑板桥叹口气自语,“一误再误!”
三天不见,彼此仿佛都有无数的话要说,碍着秋儿,只得强忍,唯有偷空多觑几眼——仿佛觉得这三天就是三年,彼此在容颜上,必都应有什么改变,要把它找出来似的。
“姑太太的病,总算不要紧了。亏得你劝少棠去,老人家自己的儿子倒还不怎么样,就是想她那个自己喂过奶的内侄。也就为此,少棠的表兄留他住在那里,还得两三天,等我去接他的班。”一姐说到这里,抬眼问道,“这两天,秋儿照应得还好?”
“很好,很好!只是——’郑板桥摇摇头,没有说下去。
“只是少个人陪你喝酒?”
这个人是指于少棠还是指她自己?郑板桥不明白。“一个人也好!”他言不由衷地说,“静下来可以想想往事。”
“那——”一姐斜睨着他说,“回头倒说给我听听!”
“回头”已是二更时分,萧萧秋雨,宜寻好梦,郑板桥正待解衣上床,窗纸外映出一片光晕,开门看时,是一姐持着烛台站在外面。
郑板桥讶异多于一切,“还没有睡?”他随口问了一句,身子却堵着门。
她把烛台伸了过来让他接着,然后身子一闪,进门就说:“我不甘心!”
郑板桥一惊,“什么事?”他问,“怎么不甘心?”
“我不甘心嫁于少棠。”
这一声在郑板桥如当头雷震,“怎……怎说这话?”他喘着气说,“你们一双两好——”
“你不要说昧心的话!”一姐抢白,“难道你就甘心了?”
一句话,直抉郑板桥的心事。他像斗败了公鸡一般,把头低了下去,往回退了两步。
“在姑太太家那三天,我一夜梦见你好几遍。我告诉我自己,我是有夫之妇,少棠待我不错,莫做对不起他的事!”她指着荧然一灯,“灯光菩萨在这里,我不说半句假话。我尽力忍,忍!到底忍不住。我少不得你,这是没法的事!再在那里住下去,要闷出一场病来。你——”她乱眨着眼,便待流泪:“你怎么说!”
说着,便扑了过来。郑板桥跟扶救要倾跌的人那样,不由自主地双手一张,一姐便伏在他胸前,听得见他的心跳如擂鼓。
丰腴软滑的肉体,散射着令人无可抗拒的温暖,不辨来自发际还是衣襟的甜香,熏得人意乱如麻。郑板桥竟无法驾驭自己,心里要摆脱,手上却把她抱得更紧了!
“‘便见也相思苦’!”一姐念着他的词说,“何苦‘一字也何曾吐’?你害我终身!”
不讲理的话,偏是教人回肠荡气,而郑板桥亦竟有自误终身之感,不知对一姐应该是歉疚,还是怨恨。
偎依无言,各人都像摸得到对方的心。四只脚一步一步移向床前,自然而然地倒了下去。灼热的嘴唇密接在一起,于是郑板桥慢慢伸手解开她的衣纽,隐然潋滟红光,移眼看时,一根金链子系着一方猩红绸子的肚兜……
蓦地里一声雷震,两人都惊得直跳起来!看到一姐的罗襦半解,郑板桥猛然把头扭了转去,冲出房门,把头从廊上伸了出去,让湍急的檐溜,淋得一头一脸。
身后又出现了烛光,“表哥!”一姐喘着气断断续续地说,“老天有眼,不教你我做错事!科场里有鬼神,做了亏心事的,再也不得中。差点误了你的终生!我走了。”
她慢慢地走了。郑板桥怅惘与欣慰交杂,而终于化为撑胸塞腹的无穷之恨。回到屋中,提笔写了一首《沁园春》:
花亦无知,月亦无聊,酒亦无灵。把夭桃斫断,煞他风景;鹦哥煮熟,佐我杯羹。焚砚烧书,椎琴裂画,毁尽文章抹尽名。荥阳郑,有慕歌家世,乞食风情。 单寒骨相难更,笑席帽青衫太瘦生。看蓬门秋草,年年破巷,疏窗细雨,夜夜孤灯。难道天公,还箝恨口,不许长吁一两声!颠狂甚,取乌丝百幅,细写凄清!
高阳古今小说集(共六册) 壹
壹
从雨花台踏青回来,进聚宝门往东信步走着,等望见了武定桥,侯方域心中一动,记起前天听人说道,“旧院”的李香君,清丽绝俗,色艺双绝,倒不妨去见识一番。
念头刚刚转定,人已到了贡院门前。由此过武定桥,便是“旧院”——洪武年间,官妓所聚的富乐院——那沿着秦淮的一带河房,是天下艳称的温柔乡。作为“四公子”之一的侯方域,文采风流,冠绝一时,自然是这个温柔乡中的常客。已归钱牧斋绛云楼的柳如是,隐入冒辟疆水绘园的董小宛,正在打算嫁龚芝麓的顾横波,善画兰花、与吴梅村有一段情的卞玉京,蒙古人琵琶顿老的孙女儿顿文,多才多艺的沙才、沙微姐妹和马娇、马微姐妹,没有一个不相熟的,但就是不曾见过李香君,当然也不知道她的香巢筑在何处,只好破工夫去寻访了。
走上桥头,忽然听得后面来人招呼,转脸来看,是个六十多岁的麻面老者。侯方域十分高兴,遇着了这个人,便不愁访不着李香君。
这个人叫柳敬亭,善于说书。今古兴亡之理,里巷琐屑之微,到了他嘴里,无不头头是道,能令人悲、能令人喜,更能令人忘倦,所以凭一块醒木,为公侯将相家的上客,也是旧巷中有名的清客。
“敬亭,正要你与我做伴!”侯方域问道,“可得闲吗?”
“正因吃得‘咸’了,待到相熟的人家,讨杯茶吃。”
侯方域笑道:“不必吃茶!访着了一个人,我请你吃酒。”
“好啊!要访哪个?”
“有个李香君,住在何处?”
“原来是香姐。侯相公与陈相公至契,难道不曾见过?”
“你是说定生?”定生是宜兴陈贞慧的别号,与桐城方密之、如皋冒辟疆及侯方域并称为“四公子”。陈贞慧的年纪最长,无形中成了他们四个人当中的领袖。侯方域又问:“难道是定生的新欢?”
“陈相公不是香姐的新欢,是她娘的旧欢。”
“这话说得我又糊涂了。”
“极明白的一笔账,我算来与你听。”柳敬亭说,“香姐的假母是李贞丽,李贞丽不是陈相公的老相好吗?”
侯方域大笑:“原来‘她娘的’三字如此用法。不错,不错,是香君‘她娘的旧欢’。只是与定生去访过贞娘几次,从不曾见有这个香姐。”
“那是香姐年纪还小,尚未‘梳拢’,不见外客的缘故。”说到这里,柳敬亭突然问道,“侯相公今年尊庚?”
“二十七。”
柳敬亭皮里阳秋笑了一下,拉着侯方域下桥走入旧院。曲折的深巷中,不断传来悠扬的弦管声和卖花声。到巷底声音静处,最末一家,黑漆双门的雪亮铜环上,插一枝带露的柳枝。侯方域认得,这就是李贞丽的家了。
于是柳敬亭伸手拍一拍门环,门里响起一头小狗的吠声,接着有人问道:“哪个?”
“常来走动的老柳,陪着贵客来耍。”
“贞娘、香姐都不在家。”
“哪里去了?”
“在卞姨娘家做‘盒子会’。”
“啊!”柳敬亭把额角一拍,“正是!我倒忘了,今日清明,自然有盒子会。”
侯方域还不懂这个名目,接口问道:“如何叫‘盒子会’?”
盒子会是结成手帕姐妹的旧院名妓,每逢佳节,庆贺行乐的聚会。就像男人的“壶碟会”一般,每人携一个漆盒,里面盛的是食品,以新奇为贵。会中除了饮酒尝新,还要互斗技艺,急管繁弦,笙歌彻夜。
“这好有趣呀!”听了柳敬亭的解释,侯方域兴致勃勃地问道,“可许我入会吗?”
“不许,不许!”柳敬亭摇着手说,“最怕子弟闯席胡闹,连楼门都是锁住的,只许在楼下看热闹。”
听得这样说,侯方域不免失望。看这光景,今天要会李香君的面是不容易了。
“侯相公,你要会香姐也还有法子。”柳敬亭又说,“说实在话,这盒子会也无非要惹得人心痒。到了暖翠楼下,山人自有道理。”
暖翠楼是卞玉京的香闺,在大功坊底,正对着魏国公府。远远就听得笙簧并奏,楼下挤满了看热闹的闲人。等他们走近了,好些人纷纷招呼“柳老”,让出一条路来,容他们挤了进去。侯方域站在天井里抬头望去,只见竹帘高卷,宫灯微动,窗子里无数珠翠满头的丽影,看得人眼花缭乱,却不知哪个是李香君。
楼中这时又换了乐器,是琵琶与筝合奏的《百鸟朝凤》,大弦嘈嘈,小弦切切,加上叮当的云锣,极其热闹。忽然间,众音皆寂,一缕箫声悠然而起,婉转而清越,意象中,仿佛云间双凤,联翩而降。侯方域鼓足了劲,却憋着一口气,只等箫声一歇,便要喝彩。
“慢慢,慢慢!”柳敬亭拉着他的手说,“侯相公,你要会香姐,须备下‘打采’之物。”
“什么叫‘打采’?”
“见了香姐,须有投赠。把样什么玩物,抛上楼头,就叫打采。投桃报李,看她抛下什么来,便知有意无意了。”
“有趣!”侯方域想了想,从一柄折扇上,解下南海檀香所雕成的一个扇坠,问道,“就用此物打采如何?”
“最妙不过。香姐娇小,恰如扇坠。”
等楼头箫声一歇,随之响起一片娇笑,也有语声,辨得出是品评技艺,推箫为第一。然后侯方域听得做主人的卞玉京在说:“香姐,你满饮一杯!”
这不用说,是李香君夺得了魁首。侯方域顿时脸上飞金,比在“复社”会文压倒全场还要得意。
就在这时,听得柳敬亭仰起头一声断喝:“打采了!”
这一声犹如他说书说到张飞在当阳道上大吼一般,把侯方域吓一大跳。楼头挂着的宫灯,似乎都被震得摇晃。窗子里扑出来一群脸色大变的丽人,最前面的一个面如满月,已近中年,是马湘兰一辈的郑妥娘,伸出一只白皙丰腴的手拍拍胸骂道:“我道是哪个?原来是骚麻子老柳!”
“我道是哪个,原来是骚狐狸老妥!要偷汉子,不妥,不妥!”柳敬亭顺口奉敬了这一句,随又闪身子,指着侯方域说道,“侯相公要打采了!没有你们的事,把吹箫引凤的那位天仙请出来。”
于是扑在楼窗口的那些名妓,有的向侯方域含笑招手,有的退了回去,旋即簇拥着肤色如玉、瞳神如漆、娇羞不胜的李香君重又出现。
怪不得还不曾“梳拢”,侯方域看她才十六七岁,春花初发,艳如芍药,一时看得傻了,竟忘了该干什么。
“侯相公!”柳敬亭笑道,“还不打采?当心别人捷足先登!”
于是侯方域将那枚檀香扇坠,看准了往上一抛,使的劲道,刚够分寸,不徐不疾地升起在香君面前。她轻舒一臂,轻巧巧地捞在手里,看着侯方域,嫣然一笑,示意致谢。楼下闲人,齐声喝彩,并都凝视着香君,要看她抛下什么来。
香君先把玩着那枚扇坠。整块檀香雕出一双麒麟,手工极精。她看一看、闻一闻,旁若无人。卞玉京性子急,催着她说:“香姐,人家‘痴汉等老婆’似的,伸长了脖子在望呢!”
“什么‘痴汉等老婆’?”香君嗔道,“‘皇帝不急,急煞太监’,不如你抛下东西去。”
“休斗嘴了!”贞丽也催香君,“你把果子回了侯相公,我还有话说。”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