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东晋北府一丘八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指云笑天道1

    桓玄的眼中闪过一丝怨毒的恨意,一闪而没,他咬着嘴唇,跟着附和道:就是,太丢人了。不过殷兄,此事不寻常,你看谢家宁可这样丢人现眼,也要通过招婿的方式来拉拢刘裕,只怕是真的想把刘裕弄成谢家人了。如果以后打完了仗,军队解散,这刘裕怕是也要通过这层关系,步入上层豪门了呀。

    殷仲堪不说话了,他的眼中光芒闪闪,陷入了沉吟。

    桓玄一看殷仲堪差不多已经给自己说动了,心中一阵得意,这正是他今天前来的目的,他向前移了两步,直坐到殷仲堪面前的一个蒲团之上,正色道:如果谢家一意孤行,想做这样的事,宁可跟这些底层泥腿子联手,也不愿意与我们为伍,那说明什么?

    殷仲堪冷冷地说道:说明谢家想要永远地占有权力,不给其他家族执政的机会了!

    桓玄哈哈一笑:殷兄果然是明白人,正是如此。这就坏了我大晋几十年来的世家轮替的规矩,是我们万万不能答应的。殷兄,咱们可都是高门世家,又是世交,这回应该重拾起我们父辈的友谊,联手维护我们的利益啊!

    殷仲堪低下了头,没有说话,只是新拿起了一堆黄纸,一张张地送进了火盆。

    桓玄看到殷仲堪的这个表现,知道他还是有一个心结没有打开,轻轻地叹了口气:殷兄,你我相交多年,但从没有象今天这样深入地沟通过,是不是你还是对于先父与令叔的事情耿耿于怀,不能释怀呢?

    殷仲堪的手一下子定在了空中,也不再往火盆里递,他缓缓地抬起头,平静地看着桓玄:你说我们两家是世交,很好,请问为什么你们桓家现在坐拥荆州,而我殷某人现在只能在这里烧纸?

    桓玄轻轻地叹了口气:这只怕是我们两家长辈当年的一点误会吧。

    桓玄的父亲桓温,当年和殷仲堪的叔父,著名的名士,陈郡殷氏的代表人物殷浩,是自幼相交的好友,甚至从小的时候在一起玩一个玩具。传说桓温玩过的木马扔到一边,给殷浩捡起来继续玩,从此桓温就内心里看不起殷浩,而两人也开始从幼年时期就有了一些难言的芥蒂。

    但这并不妨碍二人成年后的友谊,桓温因为为父报仇,手刃杀父仇人而被皇帝嘉许,把郡主下嫁,从此走上了飞黄腾达,建功立业的路子,而殷浩则选择了另一条不同的道路,隐居山中,成为名士,其清谈之能,名震天下,时人看这一对儿时好友,一文一武,俱是安邦定国之才,最后桓温掌天下兵权之时,殷浩亦出山为朝中宰执,看起来两人会精诚合作,共扶大晋。

    只是谁也没料到,不知是出于儿时桓温对自己的讥笑的仇恨,还是出于一颗对晋室江山的忠诚,在桓温准备北伐,以此捞足篡位的功业资本之时,殷浩却是极力反对,甚至为了阻止桓温的这次北伐,抢先自己挂帅出兵,以那羌族大酋长,也是姚苌之兄的姚襄为先锋,想要在冉闵灭赵,北方大乱的时候收复失地。

    只是这次时机最好的北伐,却因为殷浩本人缺乏军事才能,又自视清高,看不起姚襄,最后用人失当,逼反了姚襄,还没出师就失败了。晋国到目前为止最好的一次北伐机会,也就此错过。以至于几年后桓温再次北伐时,面对的是已经消灭了冉闵政权,巩固了北方的燕国慕容氏,这才有了枋头之败,可以说,这对儿时的好友,却因为这意气之争,落得了个双输的下场。

    事后朝廷追究责任,殷浩被解职,除名,废为庶人回家。但这会儿的他,又念起权倾天下的桓温,希望老友能帮自己一个忙,重新起用自己,于是不停地给桓温写信,希望能看在儿时友情的份上,拉自己一把,这对当时的桓温来说,不过举手之劳。




第二百五十二章 桓殷密谋阴风起
    不过桓温本来念在儿时的交情,此外也有利用殷浩这个老熟人,以殷家的势力来牵制当时坚决反对自己篡权夺位的王家,谢家等门阀家族的考虑,一开始是答应重新起用殷浩为侍中的。为此两人还书信联络不断,甚至商议起朝中的人事安排了。

    但殷浩在大喜之余,却又犯了低级错误,居然把最重要的一封回信,也是答复桓温应该如何安排朝中官职的回信给弄出了岔子。也许是因为这封信太过于重要,所以殷浩在装好信封后又反复地拆开观看,如此十余遍,这才满意地放了回去,却是出了差错,把一封白纸给放进了信封之中,寄给桓温。

    桓温本来满怀希望地想要看殷浩安排的朝中官职名单,也能从此看出殷浩是否真心地臣服于自己,却看到了一张白纸,于是勃然大怒,以为殷浩是在羞辱自己,以白信绝交。从此桓温就再也不理会殷浩。

    身为文坛领袖的殷浩,就此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在家患上了怪病,时不时地会嘴里念念有词,拿起一支笔在空中虚画,却不知在写些什么,直到很久以后,家中子侄才明白,他写的是咄咄怪事这四个字,大概是一直也没弄明白,为什么写好的信,就成了一张白纸呢。

    两年之后,殷浩积怨成病,最后活活气死了,而桓温没当上皇帝,却保住了桓家在荆州的世袭藩镇,也难怪殷仲堪愤愤不平,毕竟当年长辈的恩怨还在,自己现在也跟桓玄有了高下之分。

    桓玄叹了口气:我们两家长辈的事情,就不要再说了,当年那封白信,可能是个误会,先父临终之时,言及生平悔事之时,还特地提到了这件事,说这只怕是信件给某些想要离间我们两家关系的人掉了包,这才让两位大人生出了误会。只是后来他意识到这点时,令叔已经仙去,也无法弥补这个遗憾了。

    殷仲堪冷冷地说道:事已至此,说什么也没用了。你们桓家起码还有荆州,而我们殷家子弟,除了有几个虚职之外,又得到了什么?这回若不是你们在荆州面临了很大的压力,要四处求援,又怎么会来找上我殷仲堪呢?

    桓玄微微一笑:殷兄果然一语中的,不错,话说白了吧,之前我没来找你,确实是因为你们殷家现在并非居于要职,不过,这不正是你家的传统吗?陈郡殷氏,向来是文坛领袖,就算没有官职在身,也在世家士族间有巨大的影响力,可谓黑衣宰相,山中执政。这可不是小弟要吹捧殷兄啊。

    殷仲堪的脸上闪过一丝得色,点了点头:这点愚兄倒是可以当仁不让,这也是我们殷家的传统了。不过,就算有些虚名,现在我们并无权势,你想要调兵支援,只怕这个忙,我是帮不上的。

    桓玄的眼中冷芒一闪:不,殷兄,你误会我了,这次我来找你,可不是要你出面帮我调兵,秦军南下,看起来真正的突破方向,不在荆州,而是淮扬。

    殷仲堪的眼中闪过一丝疑色:什么?秦军不是大军攻破襄阳了吗,怎么可能就此停手?荆州才是他们要拿下的,至于江淮这里,不过是偏师吧。

    桓玄笑着摇了摇头:殷兄,你不在前线,这军事非你所长。兵者,诡道也,秦国大举进攻荆湘,如果真的有意从荆州一带突破,那一定会在攻克襄阳之后,派出大量援军,继续攻击的。

    但他们现在却是停止了攻击,驻守襄阳一线,与我叔父的十万大军对峙,反倒是在淮北,攻势非常凶猛,甚至从荆州战场上调去了两万兵马作为援军,种种迹象表明,秦虏知道我们荆州一带的防守严密,想要再突破很困难,于是,挑选了淮扬一带作为突破口。

    殷仲堪喃喃地说道:原来是这样。这么说来,你现在不需要求援了?

    桓玄点了点头:谢家所练的北府兵我见过,很能打,现在秦虏看起来在淮北占了点便宜,但在我看来,只怕是中了谢家的诱敌深入之计,一旦秦军主力长驱而入,到达水网纵横的淮南地带,只怕会给北府军大败,若能一战击破秦军主力,则这次大晋的危机,就可以安然渡过了。

    殷仲堪的眉头舒展了开来,并不是很懂军事的他,其实这些天也挺忧心这些事,他点了点头:若是如此,是国家之幸,也是我们这些世家之幸,毕竟,有国才有我们的世代荣华富贵嘛。

    说到这里,他的眼中神芒一闪:这么说来,桓兄此次来找我,可是为了这谢家乌衣之会的事情?

    桓玄摇了摇头:我并不怀疑谢家能打败秦军,但是如此一来,谢家的权势会得到进一步的加强,他们现在已经有扶植刘穆之,刘裕这样的低等士人,以代替我们这些高门世家的打算。若是再让他们战场建功,那就更不得了。

    说到这里,桓玄叹了口气:当年先父大人,不就是走了这条路,通过历次北伐建功,一边提拔了大批起于行伍的忠心部下,一边想要改天换日,自立为君吗?谢家看起来也有走这条路的意思,到时候,非你我之福啊!

    桓玄抬起头,紧盯着沉吟不语的殷仲堪:我这不止是为了我们桓家,更是为老兄你着想啊,要知道,我们桓家再怎么也有个荆州的地盘,可是殷兄你呢,只怕谢家一旦得势,你现在的官职也未必能再保有了。

    殷仲堪突然一抬手,阻止了桓玄继续说下去:够了,不要再说了。桓玄,你的意思我很清楚,但是现在大敌当前,我们不能做相互牵制,影响前线战事的事情,不管怎么说,现在秦虏才是我们的大敌,别的事情,等打完仗再说。

    桓玄微微一笑:这是自然,我这次来,不是要殷兄现在就做什么,不过,我希望殷兄能利用您这名士地位,在这段时间多跟建康城中的世家贵族们走动走动,把我刚才说的这个道理,让更多的人知道。起码,不能让谢家战胜之后,就把我们这些高门世家一脚踢开了!

    殷仲堪的独眼中冷芒一闪:那我做了这件事,得罪了谢家,我殷家又有什么好处呢?

    桓玄伸出了手:兄之大恩,不敢或忘,你我可以成为一世的盟友,永不相背!只要我桓家渡过此关,荆州的南蛮校尉(荆州最高武官,仅次于刺史)之职,非老兄莫属!

    殷仲堪咬了咬牙,伸手一击掌:一言为定!



第二百五十三章 狗面王忱看人低
    广陵,北府军帅府。

    往日里人来人往,一派军府气息的这个帅府,今天却是张灯结彩,一片喜气,前几天纷飞的大雪已经停了,雪后的广陵城,一片银装素裹,这更让挂满了府内外的绫罗绸缎,平添了几分颜色,今天来回奔走的,不再是那些身着盔甲的军士,或者是青衣小帽的文吏,而换成了一身绿衣的谢家僮仆,还有穿红着绿的谢家婢女,他们的手上持着各色果盘,里面放着蜜饯果脯,人人脸上都洋溢着笑空,那大敌压境的紧张气氛,在今天是半点也看不见的。

    刘裕与刘穆之换了一身缮丝便装,这是军需官特批的,虽然说二人不是上等士族,也没有绫罗绸缎可以穿,但今天毕竟是谢家的乌衣之会,穿得太寒酸,显然不合时宜,刘裕这个五大三粗的威猛汉子,这辈子还没有穿过这样的好衣服,乍一看,如同张飞穿官袍一样,显得是那么地不和谐。

    而一身蓝色缮衣的刘穆之可就不一样了,人靠衣妆,尽管他身着并非绸缎,但那种满腹经纶的文人气质,却是尽显无疑,今天刘穆之还特地往脸上施了些粉,发巾也用了还是娶亲时老丈人送的那一条紫色绸布纶巾,手里拿着把羽毛小窗,一眼看去,还真有几分诸葛亮的风范呢。

    刘裕站在刘穆之的身边,看着门口那流水价似地登门签到的贵客,而谢玄和谢琰等人则带着几个子侄,在不停地迎官的人,刘裕一脸的苦笑:胖子,你说今天这样的盛会,来的都是高门世家的子弟,象郗家,庾家,温家,刘家的子侄都来了,我们这样的家世,来这里真的合适吗?

    刘穆之微微一笑:有何不合适的?是谢相公请的我们,要是连他老人家都没觉得有何不可,我们又何必自觉低人一等呢。寄奴啊,你要知道,这高下之分,首先就是人心的高下,你自己都不看重你自己,又怎么指望别人看重呢?他们有的,你终究会有,而你有的,他们却不会有!

    刘裕心中一下子变得畅快舒服了许多,哈哈一笑:还是你这死胖子会说话,我爱听!

    正说话间,只听到门口传来了一个熟悉的声音:刘裕,好久不见!

    刘裕的心中一动,看向了来声,只见那杨林子一身白色襦衫,宽袍大袖,头戴高高的白玉冠巾,一如初见时那副神仙也似的模样,正微笑着看着自己呢。

    刘裕连忙上前拱手行礼:晚辈见过杨前辈。

    杨林子笑着摆了摆手:你还叫我杨前辈啊,看来我的老友并没有把我的身份公开,幼度啊,这可是你的不是了。

    站在一边的谢玄微微一笑:你的身份,自己说出来比较好吧。

    杨林子点了点头,看向了刘裕,正色道:我姓王,名恭,字孝伯,小字阿宁,乃是太原王氏之后,司徒左长史,王公讳蒙是我大父,会稽内史,王公讳蕴是家父,而我妹妹王法慧,则是当今皇后。我现居秘书丞,即将转中书侍郎,你以后叫我王中书即可。

    刘裕心中早有准备,虽然不知王恭的具体身份,但其与谢玄的关系,早就证明了他是一流的世家子弟,这一听也并不太意外,只是他这个当朝国舅身份,还是大过他的那些家世的,刘裕点了点头,正色道:见过王中书。

    一边的刘穆之也正色行礼,他们都是拱手作揖,不卑不亢,完全是平等结交的士人礼节,这是刘穆之之前和刘裕商定好的,无论见到多尊贵的豪门世家,今天来参加这乌衣之会,都要平等结交,绝不能矮人三分。

    王恭正要笑着回礼,一边却传来一个冷冷的声音:孝伯,你是太原王氏的尊贵后人,怎么能在下人面前失了世家的气度?

    此言一出,周围正在欢笑的人们都停止了交谈,看向了这里,气氛一下子变得非常地紧张,一如当天在江家的婚宴之上。

    刘裕和刘穆之倒是早就预料到会有这样的事发生,神色平静,看向了发声之人,只见一个四十二三岁的青衣文士,长相丑陋,大小眼,高低眉,脸上遍是皱纹,鼻子却是不合比例地大,活象一只后世的癞皮狗,这一身上好的行头,穿在他的身上,刘裕顿时就想到了一个以前从刘穆之那里学到的成语:沐猴而冠。

    刘穆之的神色镇定,看向了来人,也不行礼,淡然道:不知阁下是太原王氏的哪一支呢?难道是当今尚书左仆射王国宝的兄弟吗?

    来人看都不看刘穆之一眼,而他的身的一个随从则高声道:大胆,瞎了你的狗眼,连我家老爷,太原王氏之后,骠骑长史大人都不认识了吗?

    王恭的眉头一皱,上前两步,走到来人身边,轻声道:元达,今天是谢家的乌衣之会,这样不太好吧。

    来人正是当下权倾朝野的大贪官,太原王氏的嫡流王国宝之弟,现任骠骑长史王忱是也。此人与王恭向来交好,形同兄弟,今天也应邀代表王氏一族参加谢家的乌衣之会,但他向来看不起刘裕这样的次等士人,今天一看到王恭与之平辈论交,立即就勃然大怒,甚至当众出言羞辱了。

    王忱冷冷地说道:幼度,今天是高门世家的内部聚会,怎么这两人也能混进来了?就算谢相公邀请了他们,但我们这些上层世家子也应该自重身份,这两人全无礼仪,对你居然都以这种平辈之礼论交,如果这是在我们王家,只冲这一点,就可以把他们赶出去了!

    刘裕淡然道:王长史,我和王中书有旧,他当日微服私访京口之时,早就有过与我做忘年交,平辈相称之语,我若不遵从他的心意,那才是对他的不尊重。倒是您,身为高等世家子,在别人家的聚会上,却对参会的宾客公然羞辱,要说不合礼法,您这才是不合礼吧。至少我这个京口村夫也知道,尊重宾客,就是尊重主人!



第二百五十四章 谢相一出震全场
    王忱的脸色一变,自他出生以来,还是第一次当众给人这样折辱过,谁不知道太原王氏的子弟是何等尊贵,更不用说其父亲王坦之是与谢安齐名的当世名士,超级世家了,就连同为名门之后的王恭对他都是礼敬有加,称兄在先,想不到今天在这谢府之上,居然给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底层士族,在他眼里不过是一个臭当兵的这样当面反击,岂不能火冒三丈呢?

    王忱双眼圆睁,脖子变得一片通红,厉声道:混蛋,什么时候轮得到你来教训我了?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这是古训,就你这个京口村夫,也妄想跟我们这些上层世家平起平坐?

    刘裕微微一笑:所有的世家都是从平民百姓变的,世上哪有千年不变,长盛不衰的家族?太原王氏固然家世显赫,但连皇帝都没有当过,就敢确定这天下的权势,永远会给你们家所把持吗?当年刘邦也不过是一个亭长,最后斩白蛇而得天下,请问当时贵家何在?

    王忱气得浑身发抖,直指刘裕,声音也在微微地发抖:反了,反了,幼度,你们看到了吗,这就是你们带出来的好兵?!如此狂妄无礼,看不起我们世家子弟,还不把他现在就轰出去?

    谢玄的脸色平静,看不出他的喜怒哀乐,这时候他才微微一笑,上前向着王忱一作揖:元达,很抱歉,刘裕出身行伍,说话比较直,如果顶撞了你,我作为他的长官,他的主帅向你道歉。但是也请你尊重一下我们谢家,今天是谢家的乌衣之会,邀请的宾客,都是我谢家的朋友,刘裕也同样得到了邀请,今天在这里,没有官职尊卑高下,都是我谢家朋友。也请元达你给我们谢家一个面子,不要对刘裕苦苦相逼。
1...8889909192...94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