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渣男改造的一千种姿势(重生)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碉堡rghh
他眼角余光瞥见公孙琢玉正在一旁看热闹,心中暗恨,咬咬牙,干脆直接跪在了地上:司公恕罪,实是下官无能,未能查明真相,不如将此案交于公孙琢玉审理,他聪慧过人,想来定能查个水落石出!
那句聪慧过人夸得不情不愿,堪称咬牙切齿。
杜陵春心想真是一帮酒囊饭袋,将茶盏放在一旁,用帕子擦拭着手心,垂着眼漫不经心的问道:既然什么事都要交予公孙琢玉去查,那要你这个知府有何用处,嗯?
知府叩首不起,压根不敢抬头答话。
公孙琢玉无所谓,反正头都冒了,虱子多了不痒,债多了不愁。对杜陵春拱手道:下官虽无能,却也是一县父母官,不愿见清白之人含冤,愿斗胆一试,请司公准许。
满座之人,唯他不卑不亢立于堂下,只让人想到正气凛然四字。
杜陵春从未见过这样的人,目光幽深了一瞬。若说公孙琢玉刚正不阿,他却比那些自持清正的文臣懂得变通,若说公孙琢玉阿谀奉承,他却又与周遭贪腐之辈格格不入。
杜陵春认真问他:你当真要查?
公孙琢玉俯首:自然要查。
杜陵春心念微动,声音沉沉:只为了一个奴才?
公孙琢玉:奴才也是人命,是我江州子民。
他这话一出,旁边侍立的仆人皆面有动容。
这是一个命贱如草的朝代,每天都会有无数的人死去。奴才则是最低贱的一种人,他们的身家性命全部都系在一张卖身契上,生死皆由主人打杀。
知府为何会推凌霜出来当替罪羊,无非因为她是一个奴婢,一个微不足道,没有丝毫反抗之力的奴婢,一个死了便死了,不会有任何人在意的奴婢。
人生有轻于鸿毛,重于泰山。然一世为奴,死时却连个清白名声都落不下,未免太过可悲。
杜陵春深深看了公孙琢玉一眼,半晌后才出声:既如此,本司公便让你查。
他从座位上起身,衣袖拂过座椅,带起丝绸特有的声响,缓缓走至公孙琢玉面前:只是本司公剿灭前朝乱党后,不日便要回京复命,没有太多的时候给你,三日之内倘若查不到蛛丝马迹,那名叫凌霜的奴婢便是真凶。
杜陵春不会在一件无关紧要的案子上浪费时间,真凶是谁也不重要,重要的是有个交待。但他忽然很想试试公孙琢玉的深浅,看看他是否能查出真相。
杜陵春靠近他,压低声音道:但你若真能查出真相,本司公必当奏明圣上,嘉奖你能力卓绝,入京为官,指日可待
离得近了,公孙琢玉甚至能隐隐嗅到杜陵春身上名贵的沉水香料味,淡淡的沁人心脾。闻言更是眼睛一亮,打了鸡血也不过如此,京官可比江州这个小地方强多了!
公孙琢玉心里美滋滋,面上却还是要谦虚谦虚:下官只愿查出真相,还死者清白。
杜陵春复又看向苏道甫等人:那这件案子便交由公孙琢玉去查,尔等听其调配,不得有误。
竟是给了他最大的方便。
知府愁眉苦脸,心想这叫个什么事儿啊。他堂堂知府竟然要被公孙琢玉一个小知县踩在脚底下,实在憋气,但碍于杜陵春的话,只得苦哈哈应是:下官遵命。
要想查出一件案子的真相,首先必须进行验尸。这具无名尸体明明是男子,死时却身着女子衣物,而且还是失踪了三日的丹秋的衣物,其中必有蹊跷。
是异装癖?还是有人故意为之?
公孙琢玉从衙门仵作手里借了一双布手套,仔细将尸体检查了一遍,最后通过长骨末端的骨骺线位置以及耻骨联合面的整体形态,粗略推算出这具尸体是一名成年男子,年龄在三十二岁上下。
头骨后面有一道轻微裂痕,像是被重物所击,面骨有多道尖锐划痕,颈骨折断,不太能判断死亡原因。
他很可能是被人砸死后推入井中,也有可能是掉落井底时不甚摔断颈骨,磕到后脑致死,再或者简单一点,被井水淹死的。
因为尸体当初打捞上来时死状太过恐怖,故而没人敢碰,张吉吉也只是命人将衣物首饰取下,别的依旧维持原状。公孙琢玉看了看尸体的头发,发现虽然有些凌乱,但不难看出曾被人细心梳好过发髻,而且是女子发髻。
这就奇怪了
公孙琢玉确实没遇到过这么离奇的案子,只能在心里用排除法了。
第一,死者大概率不是异装癖,因为丹秋的衣服对他来说实在太过短小。举个例子,这件嫁衣的裙摆只能到他膝盖下面小半截,如果真的穿上,根本无法行走,实在很滑稽。
第二,行凶者故意给死者穿上丹秋的衣服,是为了什么呢?让别人以为死的人其实是丹秋?
说来说去,其实都绕不开一个人。
公孙琢玉把手套摘掉,净手之后,命人把和丹秋相熟的,同屋居住的丫鬟全都聚到了一起,挨个问话,试图寻找出蛛丝马迹。
丫鬟a:丹秋姐姐是家生子,平日手脚麻利,对我们这些刚入府的丫鬟都很好,平日若犯了错,她也细心教导,从不乱发脾气。
丫鬟b:丹秋姐姐与我同屋而住,只是与雷副管家订下婚约之后,就单独住了一间屋子,我有一日清早寻她不见,这才发现人失踪了。
公孙琢玉这才发现还遗漏了一个人:雷全呢?
立即有家丁答道:雷副管家回家探亲去了。
公孙琢玉眼皮子一跳:什么时候离开的,他多少岁?
家丁思索一瞬道:约摸是三四日前离开的,雷副管家与小人同岁,三十整的年纪。
公孙琢玉心想死的人那就不是这个雷副管家了,按这具尸体的腐败程度来看,起码死了有十五天以上了:他有没有说什么时候回来?
家丁摇头:不知,只听说他向管家告了六七日的假,大概后天便能回来了。
公孙琢玉道:等他回来之后,带过来见本官,对了,丹秋的住房在何处,我去看看。
丹秋既然失踪,总要先找到下落才是。
一名粉衣丫鬟闻言出声道:丹秋姐姐住在南院,大人请随奴婢来。
她语毕在前方引路,穿过回廊,走至一处僻静的院门前,轻轻推开了房门,一边抬袖挡住迎面而来的灰尘,一面解释道:丹秋姐姐脾性虽好,却不喜旁人碰她东西,是个有大主意的人,故而她虽失踪,我们也不敢贸然打扫她的屋子。
论渣男改造的一千种姿势(重生) 分卷(150)
公孙琢玉道:无碍,劳烦姑娘了。
这是一间再普通不过的女子闺房,床被整齐,散发着浓烈的熏香气。梳妆柜上摆着几瓶常用的胭脂水粉,钗环首饰堆放在一个匣子中,一切俱都正常无异样。
公孙琢玉拉开了抽屉,发现里面放着几个精致的香囊,另还有一方属于男子的汗巾,细嗅带着淡淡的药香,不由得出声问道:丹秋身体如何,可是常年多病?
粉衣丫鬟道:丹秋姐姐确实有心痛之症,打娘胎里带出来的,大夫说不能根治,只能用药温养着。
公孙琢玉闻言哦了一声,似乎只是随口一问,没有再提。他将床榻仔仔细细摸了一通,最后在枕头底下找到一方手帕,上绣鸳鸯双蝶,边角隐隐抽丝,有些发旧,仔细看去,甚至能瞧见几条边缘模糊的泪痕。
鸳鸯蝴蝶俱是成双成对,可见情意绵绵,只是为何泪痕深重,难道为情所困?
第172章 线索
现在有两个疑团困扰在公孙琢玉心头。
第一,死去的男尸究竟是谁?
第二,失踪已久的丹秋到底在哪里?
公孙琢玉觉得这件案子查起来应该挺费劲的,对于他这种懒蛋无疑是种折磨,但一想起杜陵春说查出真相就可以进京当官,又浑身都是干劲。
他把丹秋的房间又仔仔细细搜了一遍,最后在首饰盒底下发现了几张药方,发现看不懂,就叠吧叠吧塞进了袖子里,准备去镇上的医馆问问。
江州这个地方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倘若出城,必须得要官府出据的路引才行。丹秋才失踪三日,不管是死是活,人定然还在江州城内。而且她患有心痛之症,必须日日服药,挨个查过去必然会有线索。
公孙琢玉走出门口时,不知想起什么,又折返了回去,把丹秋抽屉里的那块男子汗巾又取了出来。藏青色的底,右下角绣着一个小小的全字。
全?雷全的全吗?
公孙琢玉走出大门口,心想三日时间还是有些紧了,见石千秋守在门外,上前道:大师父,有件事还需你帮忙跑一趟腿。
石千秋:大人只管吩咐。
公孙琢玉:据府上家丁所说,这雷全回靖州探亲,归期不定,我恐他回来的日子太晚,赶不上我向杜司公交差的时候。
石千秋思忖一瞬道:这也不难,靖州不算远,我和其他几位师父走一趟,去将那雷全带回来给大人审问也就是了。
他们有轻功在身,脚程自然比普通衙役快些。
公孙琢玉眉开眼笑,乐的直蹦跶:那就有劳几位师父。
江州城内的大医馆共计二十四家,小医馆零零星星加起来也有十五六家。公孙琢玉找了几个素日与丹秋关系好的丫鬟问话,得知她经常在济民堂里抓药,直接寻了过去。
既是调查,自然不能打草惊蛇。
公孙琢玉只做寻常富贵公子打扮,逗猫走狗的在街上闲逛,最后一路寻到了济民堂门前。他哗的一声打开手中折扇,慢悠悠摇了两下,见里面病人并不算多,直接走了进去。
大夫在何处?
坐堂的是一名布衣老头,带着方方正正的四方帽,正在用药杵捣药,见公孙琢玉入内,从里面走了出来:老朽就是,公子可是来看病的?
公孙琢玉唔了一声:我近日心口疼痛。
老大夫道:既如此还请公子坐下,老朽替你把把脉。
公孙琢玉一边打量着四周环境,一边将怀里的药方拍在桌上,故意道:不必把脉了,我与家里表妹是一样的病症,她就是在你家吃这服药吃好的,你原样给我抓便是了。
老大夫见他说话中气十足,唇色正常,实在不像有心痛之症的模样,又拿起药方端详片刻,摇头晃脑捋着胡须道:唔确是我家的药方子,只是公子还是让老朽把把脉的好,就算病症相同,药也不是可以浑吃的。
公孙琢玉不着痕迹套话:药方子是先生开的?
老大夫:非也,老夫专治儿科,倘若治心痛之症,虞大夫乃此中翘楚,这张药方子就是他研制的。不过他随其余人进购药材去了,并不在堂中,公子可稍等片刻。
无碍,公孙琢玉状似闲聊般道,先生可见过我家妹妹,她经常来你家抓药,呐,就是这副方子,一会儿可要给我算便宜些。
老大夫捋着胡须,呵呵笑问道:难道是丹秋姑娘?
公孙琢玉眼睛一亮:就是她,怎么老先生也认得?
老大夫道:患心痛之症的人可不多,再者她隔三差五就来此处抓药,老夫自然也是认得的,就是没听她说有个哥哥。
公孙琢玉撒起谎来脸不红气不喘:远房亲戚,表哥,表哥对了,丹秋近日可曾来此处抓药?
老大夫思索片刻道:说来奇怪,她好像有几日未曾来过了。
公孙琢玉闻言若有所思,沉默片刻,抬眼却见老大夫正一脸狐疑的盯着自己,低咳一声,欲盖弥彰的道:她许是有事耽搁了,既然如此,我便替她取几副药回去吧,还请老先生照着这药方给我抓一些。
既如此,老朽先抓三天的量。
老大夫说完从座椅上起身,照着药方挨个去药柜旁抓药,但谁曾想取到最后一味地姜黄的时候,药匣里的量却只剩了一点渣子,不由得狐疑出声:咦,怎么会这样
公孙琢玉注意到:老先生,可是方子有什么问题?
老大夫收回手,将药匣关上:倒是让公子白跑一趟,这地姜黄不常用,老朽前些日子看的时候明明还有,可谁曾想今日一看,仅剩一点了,怕是不够。
公孙琢玉问道:地姜黄不常用吗?
老大夫道:公子有所不知,地姜黄药性特殊,寻常医者使用需斟酌又斟酌,一年到头也用不了几回,故而进货不多。
公孙琢玉本来也没打算买药:无碍,那我下次再来。
他说完转身离开了医馆,迎面刚好遇上一行人搬着药材进去,隐隐约约还能听见老大夫的问话声:虞大夫,这地姜黄怎的没了?
一名年轻男子答道:哦,我见那药材有些犯潮,便扔了去。
老大夫重重叹气:可惜,可惜!虽犯了潮,药效还是有的,下次可莫丢了。
公孙琢玉尚未走远,听得此言,不由得顿住脚步,转身看去,却见一名穿蓝色布衫的男子正在听训,料想便是替丹秋开方子的那位虞大夫了。
唔
济民堂只是个小医馆,应当还没有阔绰到可以随意扔药材的地步,再者就算是寻常的大医馆,那些受潮的药材也会折价卖,或者拿去喂猪羊,断不会随意丢弃。
公孙琢玉站在门口,用扇子轻轻敲击着掌心,几经思虑,干脆在医馆对面的茶摊寻了个位置坐下,打算盯着那名虞大夫看看动静。
卖茶的伙计殷勤倒了一碗凉茶:客官,两文钱一碗。
公孙琢玉闻言眼皮子一跳,挑眉看向他,一副了不得的模样,手中扇子摇的哗哗响:你可知本大爷是谁,竟敢找我要钱?!
堂堂江州知县,说出来吓死你!
卖茶伙计老老实实摇头:不知,不过客官,就算是天王老子来了,喝茶也得给钱。
公孙琢玉不信他的话:若是你们江州的知府来这里喝茶,你也敢收钱?
苏道甫在本地大肆敛财,名声显然臭不可闻。
谁?知府?卖茶伙计掏了掏耳朵,那就是一条狗,狗要喝茶,你还能找狗要钱吗?
公孙琢玉乐了,旁敲侧击的问道:那若是江州那位英明神武、风流倜傥的公孙知县来此喝茶,你收钱吗?
那必然是不会收的,因为
他就是一坨臭狗屎,卖茶伙计掸了掸肩上的抹布,民不与官斗,我不与狗屎斗。
公孙琢玉闻言嘴角笑容逐渐消失,扇子都摇不下去了,心想这个刁民真是大胆,非得让人关到牢里好好教训不可,顿时拍桌而起:你这个刁
话未说完,眼角瞥见一抹熟悉的紫色身影,到嘴的话便咕嘟一声咽了回去,连忙拿起扇子跑了过去。
卖茶伙计见状急忙拽住他:哎哎哎,客官你还没给钱呢!
公孙琢玉只得顿住脚步,掏遍全身上下摸出两个铜版扔给他:两个铜板也值得你这么斤斤计较,小气鬼!
伙计觉得他有病,暗自嘀咕:什么人呐。
杜陵春清剿完一批前朝乱党,刚刚才从大狱里审完犯人出来,然而未走多远,就在街上碰见了公孙琢玉,不由得浅笑出声:公孙大人,好巧。
他喜着朱紫色的衣裳。今日一身白袍,外罩紫纱,腰系玉带,当真贵不可言。兼得眉飞入鬓,愈发雌雄莫辨起来,隐隐透着妖气,让人捉摸不透。
公孙琢玉依旧还是简简单单的白袍,清爽利落,一看就是富贵公子。他摇了摇折扇,装作偶遇:哎呀,好巧,杜司公这是从哪儿来?
杜陵春不答,将手缓缓拢入袖中:公孙大人这么聪明,为何不猜一猜?
莫名的,不愿说自己刚杀完人。
公孙琢玉闻言摸了摸鼻尖,不动声色打量着。见杜陵春身后跟着一小队护卫,其中几人身上有伤,显然刚经历过一场恶斗。
他们从东面而来,大概率不是喝酒吃饭,因为东面恰是府衙监牢。
那为什么要去府衙监牢呢?
公孙琢玉轻嗅了一下,闻到杜陵春身上有浅淡的血腥味,很新鲜。面前这个人是当朝提督,来江州就是为了清剿乱党一事,去监牢总不可能是为了巡视民情。
公孙琢玉笑笑:司公清剿乱党可还顺利?那群乱党武功不俗,还需严加看管,大狱里的牢门有些旧,提前找人加固为好。
杜陵春挑眉,忽然觉得自己在他面前全无秘密可言:你如何知晓?
公孙琢玉这个时候反倒谦虚起来了:胡乱猜测,误打误撞。
杜陵春掩在袖袍里的手动了动,笑道:你很聪明,不过牢房不需加固了。
那群人已经死了。
一阵风过,吹散了他衣袖上沾染的血腥味。
杜陵春似是想起什么,忽然问道:公孙大人不去查案,怎的在大街上闲逛?
公孙琢玉心想可千万不能让上司以为自己在摸鱼开小差,折扇遥遥一指,正对着济生堂门口:下官是来盯着嫌犯的。
说来也巧,话音刚落,那虞大夫恰好从医馆中走了出来,只见他先是左右看了一圈,然后朝着南街而去,也不知是要做什么。
公孙琢玉道:下官盯的人就是他。
杜陵春饶有兴趣问道:他就是嫌犯?
公孙琢玉也没有把话说的太死:他跟此案有关联。
杜陵春倒是从未见人破案,心中颇为新鲜:既如此,本司公便与你一同瞧瞧究竟。
公孙琢玉闻言眼皮子一跳,而后犹犹豫豫的看向他身后:司公,跟踪不必带这么多人。
杜陵春一拂袖:简单,让他们不必跟着。
他身后一名黑衣护卫闻言下意识出声:司公,不可
江州毕竟不是他们的地盘,倘若被有心之人盯上,只怕大大的不妙。
杜陵春淡淡垂眼,漫不经心道:你们隐于暗处便是,乱党已除,不会有什么大事。
护卫只好照办。
于是一个人的跟踪就这么莫名其妙变成了集体活动。
公孙琢玉和杜陵春隔着三五步距离跟在虞大夫身后,一路兜兜转转,弯弯绕绕,不知走了多少条街,最后终于停在了
一家妓院门口。
第173章 原来他们上辈子曾经见过
公孙琢玉可以对天发誓,他这辈子从来没有这么尴尬的时候。眼见着虞大夫进入巷子里的烟花之地,他站在门口,双脚却像是灌了铅一样,怎么都挪不动步子。
司公
公孙琢玉不期然想起身旁人是一名太监,一向伶俐的唇舌竟也显得不利索起来,双手不安的搓来搓去,犹豫着道:此地污浊,不如不如我们先回去
声音很小,像犯了错一样。
杜陵春没说话,侧目看了他一眼,不知在想些什么,总归声音听不出喜怒:不是要追疑犯么,你站在门口如何追?
语罢冷冷拂袖,竟是率先走了进去。
公孙琢玉只得跟上,同时在心里默默抽了自己一个嘴巴子:让你跟,让你跟,居然跟到青楼这个破地方来了,真要命!
风月楼亦是销金窟,楼下的歌女奏起丝竹管弦,声音甜腻的唱着露骨诗词,让人面红耳赤。杜陵春衣饰华贵,从进门开始就被那些揽客的姑娘盯上了,三三两两娇笑着拥了上来往他怀里靠。
哎哟这位公子看着面生,怕是第一次来吧。
奴家擅曲,给公子唱曲子听好不好?
她们身体柔若无骨,丝帕乱飞,混杂着各种脂粉香气,不动声色撩拨着杜陵春,后者脸色则肉眼可见的阴沉了下来,细看竟有几分阴鸷,冷冰冰道:滚!
姑娘不大乐意:哎呦,都进了咱们这地界,你装什么正人君子,瞧你这细皮嫩肉的模样,似女子一般,该去对面的青街呢。
青街就是小倌楼,全是断袖扎堆的地方。
杜陵春不是江州本地人,眯了眯眼,一时半会儿还没反应过来她话里的意思。正待说些什么,手臂忽然被人一攥,紧接着跌入了一个带着浅淡松香味的胸膛。
公孙琢玉可不想惹了这位活阎王,他一面将杜陵春虚护在怀中,一面挡开那些狂蜂浪蝶:各位姑娘,对不住,我朋友面皮薄,你们莫吓着他。
姑娘挥了挥手帕:公孙大人,您说的话,咱们姐妹自然是听的,只是日后记得常来,多照顾照顾生意。
论渣男改造的一千种姿势(重生) 分卷(151)
这话说的,好像他经常来这儿嫖一样。
公孙琢玉瞪了她一眼,正气凛然:胡说八道,本大人从不踏足烟花之地!
姑娘娇笑,往他胸膛上拍了一下,嗔怪道:奴家上个月还见过您在这儿喝酒呢。
酒钱还是赊的。
是吗,公孙琢玉看向她,嘶了一声,本官上月一直在调查女飞贼盗窃官印一案,只和疑犯见过,你见过本官,难道你也是
哎呦大人!姑娘吓的连忙摆手,是奴家说错话了,从不曾见过大人,该打,该打。
公孙琢玉轻哼一声,收回了视线,这才看向杜陵春,低声殷勤道:司公,咱们往楼上去,上面有雅间,楼下鱼龙混杂了些。
杜陵春脸色依旧难看,闻言嗤笑一声道:倒没看出来,公孙大人还是个风流种子。
公孙琢玉摸了摸鼻尖:不是下流种子就行
声音很小,只有他自己能听见。
公孙琢玉恐又有什么不长眼的姑娘往杜陵春身上贴,一直护在旁边,抬手隔开了那些醉醺醺的酒客。杜陵春不喜欢与人太过靠近,平日里就连仆役也不得近身伺候,此时被公孙琢玉虚护在身前,难免磕碰到。
躲又躲不开,避又避不得,只有那清冽的松香笼罩在周身,竟让人心烦意乱。杜陵春不由得皱了皱眉。
公孙琢玉一直走到二楼,才落下手臂,左右看了一圈,忽然发现了一个问题:司公
杜陵春回神,掀了掀眼皮:嗯?
公孙琢玉:我们好像把人跟丢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