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历大帝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楼主大大
李光地闻言动容,若是真有一支孤军能够深入京畿,还能全身而退,这其中的影响可想而知,这等于就是告诉满人,哪个地方都是危险的,只要留在关内,你的身边都可能出现敌人,单止这一点,心理上对满人的压力可想而知。
施琅却是历经过海战的,在郑成功属下时,曾带过舰队袭击沿岸,立即就发现了其中几处漏洞,道:“一万人孤军深入,给养如何解决?此外,满蒙铁骑加上新军共有二十万众,一万明军由天津登陆,如何突袭?”
张茹诚道:“施琅将军的顾虑是对的,这一趟出的是奇兵,意在出奇制胜,因此孤军只带三日的口粮,奇袭之后,立即撤返天津,绝不拖泥带水。”
施琅摇头道:“太冒险了,且不能保证能重创清军,提振民心士气恐怕也不能收到多大效果。”
张茹诚道:“其实皇上主要看重的是江北各地地反清斗争,如今江北表面上风平浪静,反清复明的抗争却如火如荼,兴山十三家,山东的榆园军残部,还有那些弘光朝官员投降清廷之后又秘密串联反清的,这些人在江北了几十年,有地已与朝廷建立了联系,若是我明军能一举进抵北京,不但这些义士受到鼓舞,江北的汉人反清武装亦能壮大,再加上南北镇抚司秘密活动,届时王师北向之日,烽火连城,定能一举克服旧都。”
兴山十三家原本是大顺军的残部,首领李来亨,聚众二十万在湖北兴山一带坚持抗清。
山东榆园军在明朝末年发起于莘县的一次农民起义。因义军以广大荫深的榆树林为基地,故称榆林军,又称榆园军。明崇祯十三年,县人马应试借该县南部一带荒地不耕、农民饥苦不堪之机,组织农民举行了大规模的起义。他们先是反明,后清军南下之后,立即打起了反清复明的旗号转入抗清斗争。义军在方圆数十里的榆树林中广挖地道,既可在战斗中掩身,又可栖止,人数过数万,屡败清军。当时处于鲁西的观城、朝城等县均为榆林军占领,其活动范围远达开封、徐州、海州,对清廷威胁甚大。清军为毁林,夏射梅豆种子、冬放火,后又掘黄河水灌榆林地道。清顺治十二年(1655)榆林义军被镇压。
但是很快。榆园军首领高昌又纠集残部扯旗反清。聚众两万余人坚持抗清。高昌是范县知县高其让地长子。清军攻破范县之后。逼迫其父投降。高其让至死不交印绶。从容就义。高昌被人救出。榆园军感佩他父亲地忠义。便奉他为主。继续盘踞榆园一带地山岭中。
至于投降满人地明朝官员暗暗结党反清地事例更是不胜枚举。人数更是多地吓人。当年永历刚刚即位。在前途渺茫地境况下。忽然“于无声处听惊雷”。喜讯接二连三传来。给永历朝廷带来了无限地欣慰。金声桓、王得仁在江西南昌反正归明;三月十七日李成栋在广州反清;十二月初三日姜在山西大同反正。这三个事件都可以说是震惊全国地
大变。事变地发生不是偶然地。金声桓、李成栋、姜等人都是明朝地总兵。投降清朝之后一直秘密从事反清活动。最后终于举起了义旗。
到了永历元年四月十六日。在苏州又发生了苏松提督吴胜兆反清复明地事件。吴胜兆。辽东人。曾经在明朝军中任指挥;降清后跟随多铎大军南下。顺治二年七月二十六日到苏州就任苏松常镇提督。
其他各种反清秘密活动更是不胜枚举。单清初
人发现并镇压地就有大小数百件。这些全是李自成自前后投降满清地官员。倒是深地曲线救国地精髓。他们主要地活动要嘛是武官起兵宣布反清。要嘛是文官在清廷里相互串联拉人头同伙搞小动作。最为出名地就属弘光朝廷官员投降清廷之后又从事秘密反清活动地串联运动。还有“王道士伙党”。其中涉及地人数极多。几乎囊括了弘光朝所有地重要官员。投诚伯常应俊、总兵李际遇、马儒齐、黄明先、丁启光。副将王士永、一把撒、夏五岳、贾应逵、骆和萧、刘方侯。参将乔松。游击滕和齐、于起范、冯可松(按即弘光朝掌锦衣卫地冯可宗)、傅有功。都司马崇臣、卫士龙。守备李豪、张嵩。闲散官丁启睿………………
另外一伙则是以刘泽清为主,是同山东地方势力联合反清,王道士则是以弘光朝文武官员为主串通河南反清势力进行密谋,所涉及地人十分多,南北镇抚司向北方派出暗探之后,这些人立即与锦衣卫开始取得联系,除此之外,还有一部分前明时期的官员武将摇摆不定,既有反清的心思,为了身家性命又没有这样的胆子,若是明军如果能够突然出现在北京城下,这对于密谋派以及摇摆不定的官员所给予的信心是极大的,这也是朱骏愿意冒险的原因。
李光地是文臣,因此更多的原意用政治的视角去看待问题,孤军深入于军事上或许是冒险,但是政治上的好处却是极多的,只要能够证明满蒙八旗并非无敌的观念,恐怕投降满人的明臣都要蠢蠢欲动了:“张兄说的一点也没有错,虽然冒险,但是这个险还是值得一冒。”
施琅勉强点了点头,算是同意。三人又沿着思路相互勉励了一番,具体的参详了一下起事的时间,这才分别告辞。
………………………………………………………………………………………………………………………………………………………………
另一边,刚刚从常熟府移架到南京城的朱骏此时正住在修缮完毕的华盖殿,边上的文楼,武楼,谨身殿还在继续施工,虽然华盖殿离工地较远,偶尔还会传出乒乓的声音,朱骏这几日过的倒不轻松,流民算是安置的差不多了,可一份北镇抚司的密报却让朱骏的心又提了起来,更令朱骏哭笑不得的是,两个后世极为有名的人物出现在他的案头,他仔细问明了二人的籍贯和经历,这才确认不只是同名,而是真真切切的两个历史人物,不由得打起了精神,赞扬了一番北镇抚司的效率,说了几句让南镇抚司汗颜的话。
紧接着一道道密旨向驻守朝鲜的北洋水师,驻守琼州的东洋水师,海都发布命令,南洋水师大部分战舰因为是护驾的,因此还停留在江苏海域,北洋水师,东洋水师也正在悄然向江苏海域靠拢,另一边,海都城山谷内的存粮开始通过驰道向南京运输,虽然存粮不足够救济流民,但是支持一次军事行动还是绰绰有余。
两年之前,清军建立水师时便引起了南北镇抚司的注意,不少暗探早已潜伏在白洋淀附近,或者直接插入满人水师当中,进行了近两年的刺探策反工作,现在,满人水师以为他朱骏没有足够的粮食发动攻击性的海战,朱骏就要让他们看看,什么叫做兵临城下,什么叫为他人做嫁衣。
无数的番子骑着快马出入宫禁,一个个情报送进去,又传了出来,随扈的大臣几乎全部驻在宫城,随时准备听从朱骏召唤,宫城外一切太平,繁荣如织,但是在这朱红的宫墙之内,却是忙碌一团,就连走路的太监也学会了快节奏,传道旨意都是小跑着的。
大儒方以智成了朱骏身边的智囊,毕竟内阁大臣不在身边,朱骏发现,这个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大儒不但所学庞杂,对军事也略有研究,虽然还是纸上谈兵,但是所想出来的计划交给几个身经百战的将领参谋纠错的话,自然详尽了不少。
………………………………………………………………………………………………………………………………………………………………
高潮了,高潮了,大家支持一下,呜呜呜………………
永历大帝 第四百二十章:出征
密旨发出去一个月之后,日夜兼程赶到江苏海域的师舰队终于出现在地平线的尽头,北洋水师总督杨让,东洋水师总督刘国轩不敢驻留,登岸之后立即骑上快马飞奔南京。
南京皇城已经修缮了大半,工匠完全仿造的是北京皇城的建制,宫殿错落,南为午门东为东华门西为西华门北为玄武门入午门为奉天门内为正殿奉天殿殿前左右为文楼武楼为华盖殿谨身殿内廷有干清宫和坤宁宫以及东西六宫。之后又建造了紫禁城的一些建筑,如太庙、太社稷、万岁山、太液池、十王府、皇太孙府、五府六部衙门、钟鼓楼等都是沿用北京皇宫的名称,九门城楼、瓮城和箭楼;城池四角建角楼;城门外各立牌坊一座;护城河上的木桥全部改为石桥,桥下设水闸,河岸用砖石建造驳岸。整座皇城以紫金山的富贵山为靠山,内廷部分是在被填平的燕雀湖上建造的,采用了打入木桩巨石铺底,以防止下沉。
装饰一新的奉天殿上,文武百官各据一边按着品级列成两列,簇新的官袍武服,每个人都是一脸的肃然,一齐望着丹陛之上神色不动的天子,与平日的朝议不同的是,今日没有人窃窃私语,没有人出班侃侃而谈,每个人都屏住了呼吸。
朱骏没有说话,他地注意力集中在手上的一份奏折上,这是一份北镇抚司从长江以北弄来的榆园军以及一些投降满人在清廷暗暗筹划反清复明的前明官员的联名密折,由于条件有限,为了便于保密,纸张是泛黄的草纸,早已被揉成了一团,塞入探子的布鞋里才带来地,因此既散发着一股臭味,也褶皱不堪,朱骏扬了扬手中的纸片,纸片上各种字体的字迹密密麻麻的写了满幅:“神州沦陷,忠义之士犹如过江之鲫,谁敢说我大汉崖山无后乎?若我忠勇将士不能兵抵建奴城下,岂不是要让千万藏身清廷的忠义之士各自寻求救国驱虏之法?千万黎民翘首浮望不得?朕决定了,朕要让鞑子知道我大明三军将士的犀利,要给予沦陷之地地官商士农们足够的信心,更要一举围歼一支满蒙八旗,让天下人知道,所谓满人无人敌纯属荒谬之言。”
刘国轩,杨让二人已经从武官的前列走到殿中:“吾皇诏令天下,我等愿做前锋。”
“好。”朱骏拍案而起,咚地一声犹如平地惊雷,将奉天殿内的文武官员震的不由得打足了精神:“北洋水师守天津策应,东洋水师陆战队突袭北京城,即日起,尔等二人速去准备吧。”
杨让比之刘国轩显得更加年轻了些,道:“皇上,北洋水师陆战队在朝鲜北部训练,适应北部寒冬,应当让北洋水师突袭。”
朱骏将目光落在刘国轩身上,对于这个杨让,朱骏只知道此人还算谨慎,也算个海战的人才,其他地了解不深,因此,朱骏更愿意用刘国轩来完成这一次任务,毕竟突入敌人腹地,其中的凶险可想而知。
刘国轩道:“天寒地冻没什么可怕的,东洋水师保证完成任务。”
朱骏点了点头:“杨爱卿,这一次先让刘国轩去吧,下次若有机会,朕以你为先锋。”
“遵命。”杨让无奈地拱手行了军礼。与刘国轩一道转身出殿。
奉天殿内显得气氛轻松了一些接下来便是敕命各部之间紧密配合了。户部主意供应大军出征地粮草。礼部准备好封发给一些投降满人地前明反正官员敕书。兵部上呈更加详尽地作战计划。并且准备好战后地封赏诸如此类。
临末。朱骏一脸疲倦地宣布退朝。待官员三呼万岁之后鱼贯而出。朱骏招手将方以智留下。整个空旷地奉天金殿之内只剩下一君一臣。原先在人前还自信满满地朱骏此刻显得有些忧心忡忡。这绝对是一场军事冒险。若是能够得胜。虽然不能得到城池土地。但是对于人心地鼓舞是极大地。满人在北方大肆宣扬他们如何如何挫败了明军。南明如何如何不值一提。这些言论虽然有地人不信。但是相信他们宣传地汉人还是占了多数。满人入关不过二十年。满万不可敌地谣言仍然盘绕在汉人地心头。明军虽然在对满人地军事作战中接连胜利。但是一直没有与满蒙骑兵进行过接触。江南地敌人大多数都是绿营兵。若是这次能够一举进抵北京。并且趁着满人还未做出准备地情况下围歼一部分敌人。那么对于满人与汉人之间地
对比是极为震撼地。这一次或许不是一次以收复失:争。而是心战。一种心理地压迫。当康熙知道一支万人左右地明军可以如入无人一般突然出现在北京城下时。他会怎么想?当北方不敢抵抗地汉人知道明军可以随时在任何口岸登陆。可以犹如杀猪宰羊一般地驱逐屠戮满人地时候。这些原本还是懦弱地汉人会怎样想?
汉人绝不是打心眼地顺服这个所谓地盛世。十几二十年前。当这群凶恶地豺狼骑着快马舞者刀剑踏入燕云关中地时刻。多少人妻离子散?又有多少人被驱除出家园。固有地土地成了皇庄。成了满人地庄园。又有多少人匍匐着望着高头大马地满人踏马而过。这种曾经自持天朝上国。四荒蛮夷思想地汉人对于这种屈辱该是如何地沉重。
真地没有抵抗吗?有地。清初时期反清复明起义地事件就足有大小前起之多。只可惜这些人没有成为义士。反而被泼了脏水。留给后人地只不过是一些被冠以匪寇。流贼之类地称呼而已。
朱骏要的就是这样的效果,让寇仇胆寒,让汉民不再唯唯诺诺。
“皇上,您担心此次的成败吗?”方以智看出了朱骏脸上的担忧,此时他已开始蓄发,头上稀疏的长了一小截短发,却如老僧坐定一般,只差一件袈裟恐怕又能去做和尚了。
朱骏点点头,在这个大儒面前,他实在没有什么可隐瞒的。
方以智微微一笑:“皇上有什么可担心的?王师北进,天下汉人景从其后,就算此战略有小挫,也不影响大局,皇上认为满人还有自救之法吗?”
方以智一席话倒让朱骏开朗起来,没有错,现在的局势已经注定了成败,这一次作战胜利了固然是好,就算失败,也不过是给了满人芶延残喘的一点时间而已,天下大势早已明朗,或许许多人看不透,可是朱骏却明白的很。
方以智捋着胡须,看着朱骏脸上的表情变化,嘴角勾起欣慰的笑意。这个时候,小桂子挪步进来,禀道:“皇上,西洋顾问大臣阿姆斯大人已经到了南京,在宫外觐见。”
“来了?”朱骏站起身来:“快,让他进来。”接着对方以智微微一笑:“方先生,朕要给你看些好东西。”
…………………………………………………………………………………………………………………………………………………………………………
阿姆斯一脸风霜的走进金殿,南京皇宫由于早先就有了雏形,修缮之后规模上比之海都临时兴建的皇宫要雄伟了不少,阿姆斯犹如刘姥姥进了大观园,由内侍领着进了奉天殿,抬眼便看到朱骏与一个官员在丹陛之下分别坐在一个锦墩上闲聊,连忙巴巴的小跑上前:“陛下,您卑微的仆人向您致敬。”
阿姆斯笑的极为献媚,若不是怕引起误会,差点就想亲吻朱骏的靴子了。
朱骏一脸随和的让内侍又搬了个锦墩来,让阿姆斯坐下:“东西都及时运来了?”
阿姆斯邀功似的道:“陛下,微臣听到陛下的密旨,日夜兼程的将所有东西都运来了,半路上连歇都不敢歇息一会。”
“好,这一次记你一功。
”朱骏勉励了一番,看阿姆斯风尘仆仆的样子,确实是受了不少的苦:“你暂且先回去吧,朕明日去看你们倒弄出来的器械。”
“好的,陛下,对了,还有一件事还要禀告。”阿姆斯在这里顿了顿,接着道:“陛下,有一股欧洲的冒险者在海都驻留,他们希望能够成为大明的臣民,微臣是统管洋务的,因此见了他们,但是不知道应该怎样回答他们,一切还需要陛下做主。”
“冒险者?”朱骏楞了楞,随即明白过来,所谓的冒险者其实不过就是一群欧洲的海盗和殖民先锋而已,这群人以几百人为单位,扬帆万里,四处寻找土地,登岸之后就开始大规模的掠夺,可是这些人为什么要加入大明呢?朱骏有些想不通了。
…………………………………………………………………………………………………………………………………………………………………………
马上各种新式武器要登场了,都是在明朝的武器基础上改编的,绝对不yy,拭目以待,感谢书友苍天的资料。
永历大帝 第四百二十一章:海盗
民者与冒险者都出于西方国家,如葡萄牙、西班牙、国、俄罗斯,他们有两个特点,一个是好战,第二个特点就是对财富的极端渴望。古语有云: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这话拿来形容这些国家是再合适不过了。地理上的亚美利加大陆是怎么发现的?是哥伦布为了寻找另外一条通往印度航线,这才发现了,作为殖民者与冒险者的先驱,哥伦布毫不犹豫的对这块新发现的土地进行了血腥的抢掠和占领。殖民者和冒险者的出现,同样也让海盗的事业开始繁荣起来。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航海贸易业热了起来。新大陆的发现,殖民地的扩张,令世界各地游曳着各种各样满载黄金和其他货物的船只,各国的利益竞争和对殖民地的野心提供了海盗活动最大的温床。随着私掠许可证的出现,海盗活动甚至开始“合法化”了。私掠许可证听起来有点强盗逻辑,例如:能通过合法或外交手段来获得对于他损失的补偿,反而能得到一封荷兰政府授权的私掠许可证,这样的许可证允许他可以俘获德国商船来~补损失。
后来各国政府使用这些许可证作为国家工具来加强海军,可以使本国在不增加预算的情况下,凭空多出一支能够攻击敌国商船的海上力量。后来海上霸主英国,就是靠着一群海盗起家的,难怪有人曾戏说:全英国就是一大群海盗,伊莉莎白就是最大的海盗头子。在这个自由与荣誉共重、炮声伴随海风齐飘地海盗黄金岁月,一批著名的海盗头子涌现出来,基德船长、“黑胡子”蒂奇、“黑色准男爵”罗伯茨等都成为了海盗史上的传奇经典。
这个时期的海盗使用的武器主要是短火枪和水手弯刀。短火枪携带和使用都非常方便,是海盗的最爱;水手弯刀比一般的刀剑略短,刀身呈弧状,利于近战劈砍,是海盗们的主要武器。除此之外,他们还配有利于狭小空间作战的匕首、登船时用来砍断索具和网的登船斧、较短火枪而言射程更远威力更大地火枪……海盗船上则装备了大炮,可以发射单颗大铁球,也可以同时发射多颗小炮弹,另外还可以发射专门用来对付敌人桅杆地铁链弹——用长铁链连接的两颗大铁球。
由于欧洲各国的势力在远东的消失,大明水师完全掌控了印度洋,南洋,乃至整个东海,这样一来,游荡在亚洲海域的冒险者和海盗们就成了被打击地对象,不能得到国家武力作为后盾,成了一群游荡在海面上随时被大明水师扫荡的孤魂野鬼,如果说英国地海盗背后有英国人支持,荷兰的海盗背后有荷兰政府支持的话,在这片大明控制的海域,他们真的是人人喊打的对象了。
三年前,内阁曾下过海盗绞杀令,对于所有海盗以及身份不明地冒险者都将受到巡航的大明水师武力炮击,开始时,这些曾经伴随荷兰,英国,葡萄牙,西班牙海军而来地海盗还打算进行反抗,但是明军水师强大的火力和源源不断地补给绝不是这群天真的冒险者所能比拟地,很快,他们就败下阵来,船只被炸毁,同伴一个接一个喂了鲨鱼,辛苦抢来的财宝成了明军的战利品,以至于他们连一个落脚点没有,已经到了穷途末路的境地。
这个时候,澳门葡萄牙人的归顺让这群芶延残喘的海盗找到了一条活路,在这个时期,任何海盗都是依附于国家的,欧洲各国的政府都蓄养了一批海盗,专门依靠劫掠别国的商船为生,一些大海盗甚至能够得到政府颁发的爵位和荣誉,现在他们要做的,自然是向大明臣服,并且希望得到大明政府的资助,当然,作为交换,他们也愿意为大明效力。
朱骏沉吟了许久,终于做出了决定:“让那些海盗的头目到南京来,朕要见见他们。”
阿姆斯已笑了起来,道:“微臣就知道皇上要见他们的,早就让他们随微臣一道来了,他们被微臣安排在南京城里,微臣这就去叫人。”
朱骏摆摆手:“去吧。”
待阿姆斯一走。方以智已皱起了眉。对朱骏道:“皇上。何必要蓄养海贼呢?须知养虎为患啊。”
朱骏解释道:“朕要这些海盗。自然是不为他们在南洋劫掠地。而是在北洋一带。”
方以智一下子恍然大悟。由于满人与荷兰人已经勾结在了一起。若是能让海盗去北洋拦截荷兰商船。自然也是对满人地一种削弱。
朱骏继续道
人留恋故土。而夷人酷爱开拓。朕还打算让他们去若能发现大陆。届时再将无家地流民迁徙到新大陆去。将其并为郡县。岂不是大功一件?”
方以智沉吟了片刻道:“皇上。汉人已有了富庶地江南。关中。又何必要去开拓蛮荒呢?这恐怕…………”
朱骏微微一笑,其实这个时代的读书人心里仍然顽固着天朝上国的思想,对于狄夷蛮荒之地不屑于顾,这种思想是几千年来大一统的中央帝国所养成的,朱骏也不愿意过于纠结,只是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天下只要还有为开拓之土地,未教化之夷民,朕如何能让他们悬孤化外呢?只要世界没有尽头,王土的征服就不能停止。”这一席话出来,自然是雄心万丈,若是十年前的朱骏,如何也没有这么勃勃野心的,可是随着地位越高,疆域越是辽阔,效命的枕甲待戈越多,他的雄心自然也水涨船高,既然已经陈雄一时,为什么不能独揽天下霸权呢?大明有这个实力。如果是在八年前,朱骏或者还在为自己的生计绞尽脑汁,为了不重蹈永历被吴三桂勒死的覆辙而苦苦挣扎,可是,现在不同了。
这种雄心是几千个日夜随着地位的提升,随着实力的增强,随着一个胜利走向另外一个胜利而膨胀的,现在的朱骏已不再是那个为了保全性命犹如丧家之犬的穿越者了,而是一个雄心万丈,期待有一日旷古拓疆的雄霸君王。
方以智终于不说话了,他闭上了眼睛,仿佛看到了后世的蓝图。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