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永历大帝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楼主大大
后方的明军炮队开始戒备,火炮在这里已经没有效果了,明兵们只能捂着手中的火铳准备反击,而朝鲜兵已经乱成了一团,好在满洲骑兵在冲刺之后绝没有做出任何停留,径直扬长而去,骑兵最大的优势就是利用战马的冲刺力进行冲锋,一旦冲刺力消失之后,骑兵就不可避免地成了步卒,若是陷入了朝鲜兵人海一般的包围,恐怕就危险了。
第一波冲刺破坏车阵地满洲兵也开始趁乱退走,而遭受了重创的朝鲜兵自然也不敢追击,一场遭遇战来地快,去的也快,犹如狂风暴雨一般在肆虐之后立即消散,最后只留下雪原上一滩滩血迹和早已冰冻了地尸体。
朝鲜兵们开始清点战果,而李显则是一脸阴沉的去找明军千户,这一场大战下来,让略带了些骄傲的李显一下子瘪了下来,他的心情很不好。
“千户大人。我们现在该怎么办?”李显想回自己老家去了。这里太危险。不适合朝鲜人驻留。他不敢想象来去如风地满洲铁骑还会发动几次这样地攻击。这里比朝鲜还要寒冷。而且粮草运输方面也极为不便。对于李显来说。这里简直就是佛陀所说地地狱。
“先撤回沟子河去。那里有简易地防护。这样可以不必害怕满洲骑兵地骚扰。”千户也丧失了不少地信心。但是兵部参谋部给出地命令是出击宁古塔。不管如何。一定要吸引满洲地援军抵达。沟子河就是昨日占领地一座简易堡垒和满洲穆敏娜地市集。离鸭绿江有五十里路。驻兵在那里。可以保持对宁古塔地满洲人一定地压力。
李显点头表示同意。沟子河既属于宁古塔境内。距离鸭绿江又近。一旦有状况可以随时撤退。周边地防护虽然简陋。但是抵挡骑兵还是绰绰有余地。
这个时候。清点战场地结果也出来了。朝鲜兵死亡四千。并且发现了九百多个满洲人地尸体。李显脸色总算好看了些。以五换一看上去十分惨重。但是能和满洲骑兵占到一些便宜。至少比二十年前几万满洲骑兵追着几十万朝鲜兵大肆屠杀地好。虽然这一次明军炮营帮了很大地忙。
……
…………………………………………………………………………………………………………
鸭绿江的异动立即传到了北京城,这一次虽然没有引起轩然大波,可是也让康熙郁闷不已,清军的主要防卫方向在京畿和盛京,山海关一线,至于宁古塔,吉林,甚至是甘陕山东河南等地都是次要的地方,如今两年未动的明军突然发动日本朝鲜人袭击宁古塔,吉林,到底预示着什么?
吉林,宁古塔可不是什么战略要地,明军突袭这空旷的原野做什么?
“难道是为了盛京?”康熙心里暗暗吃惊,明军作战一直出乎常人之外,这一次表面上攻击吉林、宁古塔,但是真正的目的是什么呢?就在康熙焦头烂额之际,又是一份份急报传来。
望着一份份急报折子,康熙这下子算是傻了眼,战报共有三份,第一份是江苏巡抚急件,苏南的明军突然渡江,大肆搔扰。第二份是湖北巡抚的急报,武汉明军同样是渡江发起了攻势,第三份是陕西提督王辅臣的军报,四川明军出潼关,攻击川陕。这三次攻击显然是有预谋的,都是在同一天进行,而且人数并不算多,都是一万余人。
吉林告急、宁古塔告急、苏北告急、湖北告急、陕西告急,这一连串的动作一下子将康熙惊的目瞪口呆,重要的问题是,康熙明明知道这些攻势都是假动作,可是仍然猜测不出明军真正的目标在哪里。
非但是康熙,就是索尼也猜不透,明军若是真要发动总攻,应当拧成一块拳头才是,为什么分散这么多股力量,总不成是各个击破吧?
“皇上,奴才以为,明军多半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想故意做出攻击势态,引得我驻防京畿的军马前往救援才是。”
康熙苦笑着摆摆手:“朕当然知道这些,只是项庄舞剑,到底意欲何为?”
康熙的苦笑似乎又传染似的,也引得索尼一阵苦笑,在短暂的咳嗽之后,索尼似乎抓到了些什么,可是又想不出细节,过了片刻之后,索尼的眼眸总算放出了一丝精光:“莫非是山海关?”
“山海关?”康熙沉吟了片刻,背着手来回踱步。
“很有可能,明军攻击吉林、宁古塔岂不就是为了吸引盛京的五大营驰援吗?而攻击湖北、陕西、苏北,恐怕是要让我京畿的满蒙铁骑南下救援,这样一来,明军若是突然施出重拳,猛攻盛京,只要盛京城破,便可全力奔袭锦州、宁远最后一举突破山海关,到了那个时候,整个辽东与关内就分成了两部,收尾不能顾应,明军上可取辽东数千沃土,下可虎视京畿,若是盛京、锦州、宁远、山海关一线出了差错,满人就死无葬身之了。”
康熙愕然的抬起头,索尼说的一点也没有错,当年满清就是入了山海关才得来的天下,如果明军佯攻以吸引盛京、京畿的守军驰援吉林、宁古塔、湖北、苏北、山西这些地方,整个盛京到山海关的防线就凸露出一个绝大的口子,明军正好正虚而入,若是再配合水师在北洋一带策应,直接虎视京师并非没有可能。
“那么依索相的意思,应当如何?”康熙的脸上显得极为焦虑。
“敕命杰书谨守奉天,不可救援吉林、宁古塔,京畿的二十万满蒙铁骑与新军分成两部,一部继续卫戍京师,另外一路开往宁远、山海关一带布防。”想到了明军的‘鬼主意’,索尼的思路一下子开朗起来:“我大清最重要的便是奉天与直隶一线,至于其它的都可以缓一缓,将京畿的大军调一半去山海关、宁远布防,一是为了固守关隘,这第二嘛,山海关正好处在京师、盛京之间,若盛京有危险,可立即北上救援,若京师有佯,三日之间便可南下勤王,可保奉天与直隶万无一失。”
康熙点了点头:“索相所言甚是,朕这就传旨,令金富的左营入驻山海关,令喀莫多的右营调往宁远,令齐布琛率后营增援锦州,以防不测。”
关外大军入关之后,担负起了戍卫京师的责任,康熙将十八万关外大军共分为前后左右四大营,另外又组建了两万新军,康熙这一道旨意,就等于将京畿附近的守卫削减了一半,二十万大军只剩下十万人。





永历大帝 第四百二十四章:目标 塘沽港
军的动向迅速的引起了南北镇抚司番子的主意,几乎畿卫戍部队开往山海关的同时,番子们犹如打了鸡血一般立即用各种方式向南方发出了警讯。
几日之后,陈列在苏州府吴港海域的战舰迅速驶离军港,朱骏亲自为杨让、刘国轩两员水师总督送行,大小近千支舰只扯满风帆,驶出长江口岸,进入北洋。
而在另一边,清军水师已经抵达天津,水师提督图海在天津港塘沽登岸,李光地、施琅一道前来迎接,图海虽然就任水师提督已有两年,却是第一次看到碧波万里的大海,原先的不安早已被抛得九霄云外,再看到天津港沿岸工事密密麻麻,数百精良火炮正对大海,便可知李光地在修建工事时确实是下了一番功夫,而施琅所率的战舰分布在天津外海,作为警讯之用,一用敌踪,便可立即示警,塘沽湾内练兵的水师主力便可立即依靠海岸上的工事应敌,就算是北洋水师或是东洋水师倾巢而出,也并非没有一战之力,图海自然是心中大定,前脚登上码头,便立即对迎候多时的李光地和施琅勉励了一番,三人一前二后,再后面便是琳琅满目的天津府官员,一道巡视塘沽港工事。
塘沽港的防务乃是朝廷耗尽国库财力建造的,其中塔楼二百三十一座,仿造西洋人的+=堡七十座,搭设火炮五百六十三门,工事建造的极其坚固,先用巨大的岩石堆造,再采用南明偷学来的水泥配方浇灌,此外,整个港口还有两道防线,一道临海,一道修建在沽河两岸,一旦港口地水师战舰不敌,便可利用沽河水道遁走,可谓是万无一失,也亏得李光地这个福建人才能督造的出来,一路上图海又是一阵赞赏不决,他登上塔楼,抚摸着塔楼上的漆黑的火炮,一边的李光地早已介绍开了。
“提督大人,这些火炮全是佛朗机工匠锻造的,用料都是极好,射程可达数百丈,只要明军敢来,不及靠岸,便可让他们尽皆葬身鱼腹。”
图海连连点头,一下子信心膨胀起来,在这塘沽口勤练水师,恐怕世上还真没有人可威胁到了,他原本就是个苛刻的人,如今见到这个光景哪里还能挑出毛病:“李巡检办差果然精细,我今日便写折子上去,给李巡检报功。”
李光地做出一副大是期待地摸样,连忙道:“提督大人提携之恩,光地时刻铭记在心。”
一旁的施琅也故意打趣道:“卑职跟着提督大人这么多年,也不见提携,还是光地的命好,一眼便被提督大人相中。”
图海此时心境绝佳,哈哈笑着轻锤施琅胸口:“放心,少不得写上施琅游击地大名,届时一并都有封赏。”
三人俱是大笑,只是图海笑的甚是开怀,而李光地、施琅则是另一番心境。
三人一道下了塔楼。下面地官员和戈什哈自动让出一条道来。有人给他们牵来了马。图海当先上马。紧接着施琅。李光地。由戈什哈牵着马绳。继续往下一站走。等到了巡检衙门。三人一道入衙细谈。李光地顺手献上天津工事图样。图海摊开来细看了一会。开始时还是连连点头。可是到了一半。却咦了一声。眉头已经拧起来了。
“光地。你督造地工事细。可是为什么连后方也要建起工事?天津府紧靠直隶。难道你还怕直隶方向有明军吗?”图海这一声责怪并非没有道理。他原本以为天津地工事主要面海地。不成想从图样上看竟连直隶与天津府接壤处地重要关隘入口也修建起了坚固地工事。这就不太寻常了。
李光地自然有他地如意算盘。当然也不能明着说出来地。只是道:“提督大人。光地奉命督造天津防务。朝廷拨出百万白银。自然是要将工事建地固若金汤地。别地地方光地管不了。但这天津。既然光地奉了命。就定要将它建成金城。

这个理由虽然牵强一些。图海倒也接受。只当是李光地此人过于执着。并没有往深里想。他打了个哈欠:“在船上待了这么久。还真想歇歇。提督衙门还未落成。这几日免不得就到巡检衙门歇息吧。光地啊。随便收拾个卧房吧。”
“卑职早已备齐了。提督大人请。”李光地与施琅一道笑呵呵地站了起来。…………………………………………………………………………………………………………………………………………………………
接下来的几日整个塘沽港又平静起来,图海每日在
练水师,要说白洋淀与大海之间地差别还是极大的,新兵在白洋淀练的龙精虎猛,可是换到了大海上,船只的颠簸比之白洋淀不知大了多少倍,许多在白洋淀练了两年的老兵也不免晕船起来,就连图海也是如此,还有炮手地训练,白洋淀水面平静,炮手在没有摇晃的情况下校准水平极高,可是一到颠簸地大洋,这校准起来可就难了十倍不止。
纵是如此,图海倒是打起了精神,挑战因人而异,有人畏缩,有人逆舟而上,只是图海如何也想不到,他的时间并不多了。
新始九年三月初一。
清晨地晨雾浮在海面上隐约的只能看到连片地大小舰船正在鼓起风帆,图海已经登上了船,开始训练水师兵勇,水手大声的吆喝着拉动绞盘,炮手们已经进入了位置,旗手站在高处,不断的告诉周遭的战舰保持距离。
同样早起的李光地在一个工事前假装巡视的样子遇到了早已等候多时的施琅,施琅一身鲜明的钉甲,挎着腰刀,显得神采奕奕,二人碰头之后,让身后的戈什哈回避,沿着海岸的沙滩慢慢踱步。
施琅终于忍不住先开口说话了:“光地,确认是今日吗?”
“应当是晌午时分,张茹诚已经传来了消息,绝没有错的。”李光地望着远处水师的操练声,还有船上炮手试射出来的火炮响。
施琅大是兴奋,搓着手道:“这一日等得好苦啊,待会我便带本部出海巡航,等撞见了王师立即投诚,届时一道回航,至于海岸上的事就交给你了。”
李光地道:“放心吧,火药都做了手脚,岸上卫戍的士兵也有我们的人,倒是尊候兄切记小心了。

施琅眉飞色舞的道:“这个我自有分寸,好了,话不多说,我出海去了。”
“去吧。”李光地挥挥手,接着神色一肃,朝着施琅拱拱手:“珍重。”
施琅回礼:“珍重。”说完毅然的挎着腰刀脚下的官靴一深一浅的踩在沙滩上向着码头走去。…………………………………………………………………………………………………………………………………………………………………
晌午,港外的清军水师开始渐渐返港,操练了一上午,所有人都感觉到疲惫,许多清兵懒洋洋的光着膀子上岸,等候伙食。
这个时候,一大队巡检衙门的戈什哈已搬来了酒食,李光地这个水师巡检不单主掌的是海岸的防务,也兼任着水师的后勤官,水师的一应伙食都是由巡检衙门供应,海岸上已经搭起了上百个窝棚,巡检衙门的役丁开始派饭,熙熙攘攘的水兵们排成了老长的队伍,分到饭后便蹲在沙滩上光着膀子胡吃,当水兵的都是粗人,没有这么多规矩。
正在这个时候,洋面上突然出现了一条条船影,蹲在沙滩扒饭的水兵们揉了揉眼睛,原先还以为是施琅在外海巡逻的舰只回来了,可是很快,他们就发现了不寻常,海平线出现的船只越来越多,开始是一条,两条,五条,十条,二十条…………
绝不可能是施琅的船,施琅的巡逻舰只有十几条大小船只,而在水兵眼前所出现的,是成百上千,犹如幽灵一般顺着波涛悄然移来。
“明军水师…………”有人顾不得吃饭开始高吼。
海岸上骤然乱成了一团,而在凉棚下用饭的图海也察觉到了异动,他抽出腰际的单筒望远,眯着眼睛朝海岸看了一会,接着倒吸了口凉气,随后怒气冲冲的大吼:“施琅呢?为什么施琅没有回来报信,快,所有人全部登舰,迎敌。”
“各营登舰,迎敌。”与图海同桌用餐的将官们也跟着大吼。
沙滩上的水兵这才醒悟过来,纷纷向码头和停靠在沙滩上的登陆船上涌,图海已拔出了腰刀一脸狰狞的向着码头奔去,身后的戈什哈追之不及,小跑了片刻,图海突然顿住了脚,环伺左右追上来的亲兵:“见到施琅,提头来见,去给李巡检传信,让他速速做好准备,掩护我水师迎敌。”
“喳。”
……………………………………………………………………………………………………………………………………………………………………
满人打起来没意思,打算加快进程了。




永历大帝 第四百二十五章:天津海战
于今天有个帖子说我放日本人进辽东,这里有必要
在辽东曾经是有汉人的,而且很多,至少数百万人。但是在主角所处的那个时期是绝对没有汉人的。
明天启三年,1623六月,听说复州汉民人数增加,接受明国“派来之奸细和札付”,将要叛逃,努尔哈赤派遣大贝勒代善、斋桑古、阿济格、杜度、硕等贝勒,率兵两万,前往镇压,将男人全部杀光,带回大量子女、牲畜。
天命九年正月,努尔哈赤连下九次汗谕,遣派大批八旗官兵,在金国的大部分辖区,查量汉民粮谷,凡每人有谷不及五金斗的,定为“无谷之人”。努尔哈赤辱骂“无谷之人”是“不耕田、无谷、不定居于家,欲由此地逃往彼处(明国)之光棍”,谕令八旗官兵“应将无谷之人视为仇敌”,发现其“闲行乞食”,立即“捕之送来”,并于正月二十七日“杀了从各处查出送来之无谷之尼堪”。
天命十年十月初三日,努尔哈赤下达长谕,指责汉民“窝藏奸细,接受札付,叛逃不绝”,历数镇江、长山岛、川城,耀州、彰义站、鞍山、海州、金州等地汉民武装反抗事例,宣布要斩杀叛逃之人。他命令八旗贝勒和总兵官以下备御以上官将,带领士卒,各去自己辖属的村庄,“区别”汉民,凡系抗金者,一律处死。各将遵令,“分路去,逢村堡,即下马斩杀”。
时有辽民几尽杀光之说。
努尔哈赤还在十月初三的“汗谕”中,命将未杀的“筑城纳赋”之“小人”(即劳动者),全部编隶汗、贝勒的拖克索(庄),每庄十三丁、七牛,耕地百晌,八十晌庄丁“自身食用”,二十晌作“官赋”。编丁隶庄后,总兵官以下,备御以上,“每备御各赐一庄”。这样一来,原来“计丁受田”的汉民,失去了“民户”的身份,沦落为奴隶制农奴性质的“庄丁”,被迫缴纳数倍于“计丁授田”之丁上交的丁赋,人身奴役加重,剥削更为厉害。
辽东地区的大多数汉民(即除去原系阿哈地汉民以外),从“计丁授田”的后金国“民户”,下降为缴纳高额地租、惨遭庄主压迫的封建农奴,严重地加深了辽民的苦难,农奴制庄园恶性扩展,遍布后金辖区,这是很大的倒退。
努尔哈赤令汉人与女真人合户,实际上是将满族旗人分置于汉人各户之中,满人奴役汉人,汉族男丁承担了全部重体力劳动,汉族妇女则成了他们的奴婢。
如此的不平等,加上缺衣少食,就导致了1623年满、汉之间的一系列冲突。许多汉人故意在食物和饮水中投毒,焚烧房舍,还杀死了一些后金的哨卒。
努尔哈赤对汉人抗暴作出地反应。是进一步种族歧视、种族清洗。
他愤怒地责问八贝勒:“我等之兵去后。耀州之人即扬言杀我妇孺。其他各地之人亦毒杀我等之诸申。尔等知否?”
又斥责各旗大臣对汉人过分宽容:
汉官与我等之诸申。因何同等对待?若我等之诸申犯罪。则问其功劳。问其官位。稍有理由。即应赦之。若尼堪犯下死罪。又未尽心效力。复有偷窃之事。则应尽诛其子孙亲族。为何仅责打了事?
窃据沈阳后。满汉人户便被指定居住在按种族划分地区域内。除此之外。努尔哈赤还规定汉人不得持兵器;而女真人则无论是不是八旗兵丁。都要随身携带兵器。
这种旨在阻止汉人反抗地歧视政策。可能正是1625年汉人叛乱地导火索。这年秋。许多满族兵民被杀。据说还有汉人派人向附近地明军求援。希望重返明朝。11月。努尔哈赤采取了严厉措施。遂令满族官吏进行彻底调查。清洗各村带头闹事地秀才:
并非我等嘉善拔擢之官员,乃是昔为明国秀才、大臣而今无官者,听信奸细之言,煽动当地村民。凡此等人,皆检出诛之。
最后又演变成大规的杀富户。
以上史料主要有两点,贯穿的是先杀穷户,凡是家里没有五斗米的穷户一律斩杀,辽东汉人的人口锐减一大半。接着又是杀富户,凡是富人都有通敌之嫌全部杀,整个辽东已没有了汉人人烟,这也是辽东地广人稀地根源。
接下来满人入关之后,认为辽东是满洲的龙兴之地,不允许任何汉人迁出关,直到1860年,面对沙皇俄国对东北地区领土的蚕食,黑龙江将军特普钦上疏朝廷,呼吁开禁放垦,鼓励移民,获得采纳。于是直隶(今河北)、山东等地区无地或者少地农民纷纷进入东北地区开垦荒地。这个过程持续到19311年九一八事变之前。数百万关内农民移民到东北地区。这其中,闯关东主要是山东人,大约占闯关东人数的95%以上,总数大约2000多万人。
那位朋友说三百年前吉林是中国的领土,首先我不同意,至少当时的满人并不认为他是中国人,整个辽东也没有现在的中国人《这里区别一下,现在的满人和以前的满人是不一样的,现在地满人是中国人,但是并不代表以前的是。》但是作为主角来说,辽东是大明失去地国土范围,既然是如此,收复国土是必要的,出兵辽东应该没有义,至于派遣什么军队或者走狗问题都不大,那里没有汉人,大明以汉立国,难道还要因为日本人暴虐而舍不得对这些蛆虫屠杀?难道还要好好教育,告诉他们,我们一起放下武器,和睦相处,满汉一家亲,开创未来?
我只想说,不可能,至少在当时的条件不可能,仇恨太深,就算主角愿意,恐怕所有的汉人也不会愿意,当你的父母被满人屠杀,当你地妻子被满人奸淫,你会愿意和他一家亲吗?就算你有这个觉悟,恐怕别人也不愿意。请记住,满人在辽东崛起直至入关之后,所进行的屠杀是全国性地,谁都没有幸免过,谁都有亲人朋友,谁都背负了血海深仇。就算汉人愿意放下屠刀,满人也不可能放弃他们的既得利益,
久了,不可能会自动退回长白山区打渔。
那么,既然矛盾不可调和,现在地问题就好办了,打,既然要打,我认为最好地办法就是斩草除根,留下一个满人就多了一个隐患,这绝对不是危言耸听,明太祖朱元璋驱逐了蒙古人,蒙古人照样侵犯边境几百年,朱~没有将他们斩尽杀绝,后世地汉人有多少死在他们的屠刀之下?到了最后,这些蒙古人与满人勾结在一起,又一次的入关屠杀,知道这是为了什么吗?因为他们做惯了主子,你让他们回去饮血茹毛,是绝对不可行的。
既然如此,让汉人屠杀为什么就能让日本人屠杀,那里全是满人,为什么要让汉人沾满鲜血?日本人干这一行很顺手,就让他们干吧,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嘛。辽东清洗干净之后,辽东的土地还是汉人的,日本人得到了满足,汉人得到了一个干净的辽东,为什么不能结合?至于日本人,后面自然会慢慢对付,这是后话。
漫天遍海的明军战舰开始缓缓靠近,一口口漆黑的炮口已经开始校准,而清军也逐渐手忙脚乱地登上停泊在海岸的舰船,大战一触即发。
1...124125126127128...21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