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婚文里喜当妈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浣若君
无奈之下,渡边只得跑到学校去堵宋南溪,让她跟自己走。
这会儿正好放学,吱吱和谷东俩一起从学校里出来,还正好碰上那个跟吱吱一样大的陈光彩,悄悄跟在吱吱身后跟人说呢:“瞧见没,宋南溪要当间谍啦。”
“这个可不能胡说呀陈光彩,宋南溪那俩哥哥可凶了,小心他们收拾你。”一个女同学小声说。
陈光彩才不在乎呢:“我们军区都传开啦,真的,她要去给日本鬼子当孩子,再说了,就她那几个哥哥,你们怕,我可不怕。”
“为啥呀?”几个小姑娘说。
陈光彩吐了吐舌头,说:“我大哥一个人就能打他们哥仨,真的。”
“哎呀,真的吗,宋南溪真的要跟日本鬼子走吗?”一个小姑娘胆子大了点,小声说:“她可是咱全校最漂亮的女生,那多可惜啊。”
吱吱可不是那种只会哭哭啼啼的小姑娘,转身就指上几个小姑娘的额头了:“你们放屁,是渡边先生想请我去日本,但我不愿意去,怎么就变成我想去日本啦?”
“大字报上贴的哟,我们哪知道?”小姑娘们嘛,爱喟舌根,但真的要吵起来,也是跑的最快的那种。
正好这时候,渡边带着几个随行人员,从马路那边就过来了。
当然,因为渡边带的人多,而且她本身的皮肤白,相貌,口音都一看就是个外来人,一下子孩子们就全给吸引住了。
渡边说明来意之后,还特地从包里翻了一本香港的风景画册出来,翻开给吱吱看着,大声说:“小朋友,你在电影里看到的日本,都不是真实的日本,而且我们也不是去日本,我们是要去一个叫做香港的国际大都会,在这儿,你的舞蹈不需要表演给坐在台下的,像扑克一样板着脸的人们,而是要表演给真正懂艺术的人看。”
孩子们嘛,最爱的就是热闹,这会儿又正好放学,里三层外三层,凑着的全是孩子。
“阿姨,我不懂您说的话是什么意思,但是,我从来没有跳舞给长的像扑克一样的人看过,您是不是误会什么啦?”吱吱一头的雾水啊。
“艺术,明白吗,这儿的人并不懂得真正的艺术,你得跟我一起出国,向真正懂艺术的人去介绍敦煌文化。”渡边又说。
不过就在这时,大冬天的,狗蛋、驴蛋和谷东几个,扒开人群也挤进来了。
“哥哥,这个阿姨口口声声说的艺术是啥?”谷东嗓门儿最大,最能吸引人的注意力,高声问。
狗蛋声音细,慢斯条理,但是讲的好啊:“外国人叫艺术,但咱叫历史,就是从两千年前秦朝的时候开始,那时候的人信菩萨,于是就雕了很多菩萨的塑像在石头山里头,到现在,历史就让它变成艺术了。”
谷东恍然大悟:“那不是小时候,我在黄河边摔的泥娃娃嘛。”
“差不多。”狗蛋说。
谷东一把拽过吱吱:“姐,咱走吧,咱不需要懂艺术,咱回家吃饭,今晚妈妈做大鹅火锅吃呐。”
渡边本来就生气,而此刻呢,围观的孩子也多,渡边从一入中国,就一直在敦煌。当然,她所见过的孩子都跟狗蛋、驴蛋这些孩子一样,一件绿军装,一张扑克脸,他们的体内好像没有灵魂在跳动,他们在她眼中,也从不思考。
“孩子,不懂艺术就不要乱说,你这样是在害你妹妹的前途。”渡边因为生气,声音更大了。
当然,所以的小学生们眼睛都眨巴眨巴,看看渡边,再看看狗蛋,要看这俩人咋吵架。
狗蛋本来就瘦,脖子又细,最近因为总低头看书,有点驮背,把个绿书包往后一搡,双掌一搓说:“阿姨,要说起敦煌的艺术,那咱们是从北魏的秀骨清像说起,还是从唐的饱满雄健说起,要说壁画,咱们是从它的形神,还是历史谈起,您要愿意就到我家来,我能跟您谈一天一宿不打结儿。”
要知道,哪怕是李承泽那样的孩子说这种话,渡边都会想,那孩子可能读过大学,进修过艺术。
可狗蛋是谁呀,他是整个宋家最怂的孩子,又怂,看起来又没气质。
不,应该说,在整个秦州市所有的孩子里,狗蛋也是最怂,最没气质,叫人一眼看见,就觉得这孩子没任何情况的那种。
可是,他不过一句话,所挑出来的恰就是渡边所认为的,敦煌的艺术价值所在,如果他只懂两句皮毛也就罢了,要是他真的懂呢,能谈呢。
这就好比她自认武功天下无双,却叫人一把菜刀给破了盖世神功一样。
她目瞪口呆,愣在当场。
吱吱拧过谷东的耳朵:“放学为啥不等我,跑去干啥啦?”
谷东赶忙递上一根冰棍儿:“找哥哥给我买冰棍去啦。”
都入十月了,也就谷东的燥火才能吃得下去冰棍。
吱吱嫌冰不肯吃,谷东把冰棍儿拆开,一边一根,左一嘴子的右一嘴子。
当然,进光荣大院的时候,他就在给自己做心理建设呢:“不生气,陈光荣是个屁,气到自己不划算,不如咒他妈生孩子没屁眼儿。”
这歌吧,是苏向晚给谷东教的人,为防的就是他老要去跟陈爱党家那几个孩子打架。
但是显然,歌词已经叫谷东给篡改了。
但是说实话,架这玩艺儿,是谷东几兄弟想不打,就能不打的吗?
这院子里别人家的孩子都有教养,当然,跟驴蛋他们关系好,知道内情,不会喊汉奸。
陈光荣兄弟几个可是乐疯了呀,尤其是那个老三陈光耀,简直了,小屁孩儿一个,裤子都不起来,一看见驴蛋几兄弟进门,就要喊大汉奸。
好吧,为了妈妈的劝告,他们几兄弟忍了。
但是,这小家伙他着实欠揍啊。
“宋谷东,你妈生孩子没……”那小家伙也不知道谁教的,小手指头居然是最没教养的孩子的那种形态,一根指头撮个圈儿,另一根指头一捅一捅的,就在假山上做着样子呢。
好吧,这回暴怒的是驴蛋。
人能侮辱谁,也不能侮辱他妈呀。
书包往地上一甩,十五岁的大小伙子,也不顾自己要以大欺小,直接就爬上山,以大欺小去了。
军婚文里喜当妈 第152章深受打击
第152章深受打击
今天宋团下班, 是和司令员一起回的院子。
俩人边走边聊,司令员的意思是让吱吱去香港一趟, 现在的留学, 多来之不易的名额。
“资本主义国家也不尽是糖衣炮弹,人家比我们富强,我甚至希望你们都出去多学点知识回来, 孩子有机会, 为什么不出去呢?”王司令说。
“要说让孩子们出国,这个我并不反对。但是, 在孩子们还小的时候, 没有接受过系统教育的时候, 我不觉得她们出去留学是好事, 毕竟资本主义国家整个的文化体系跟我们是不一要的。孩子要不融入他们, 怎么学, 要融入了他们,所以, 不希望我的孩子们在长大之前出国。”宋青山。
王司令一看池塘边四处是石头, 就说:“估计你家和陈团家的孩子啊, 又打架啦。”
这俩家的大人关系那么好, 孩子动不动就打架, 也是院中一景啊。
不过,宋团怎么看着地上有斑斑点点的血似的, 好在王司令没细看, 转身走了。
回到家, 还没进门呢,宋团就见墙跟下一溜排的站着四个, 就连李承泽都在。
“爸爸。”狗蛋先叫了一声,那个可怜样儿啊,揉着肚子说:“我饿。”
“饿也忍着,我都说了多少遍,不生气,他人气我不气,气出病来无人替,你是怎么干的?”窗户里一声,啪哒一声,窗子又关上了。
吱吱也在叫:“爸,我腿酸。”
宋团觉得闺女嘛,苏向晚疼一点,估计可以走,刚给了个眼色,窗子啪一声又开了:“就宋南溪刚才跳的最欢,爬那么高,你就没想过要是摔下来,腿要断了,你还怎么跳舞?”
几个孩子没见妈妈发过这么大的火,一瞬间全都站的直直的。
进了门,宋团闻着一股浓浓的香气。
苏向晚正在案板上卖弄她的刀法,蜂窝煤炉子上,一锅子汤正在咕嘟咕嘟的滚着,案板上一排溜的小碗,里面装着蒜茸沫子、香菜沫子、香油、还有些不知名的酱料,琳琅满目。
一只大肥鹅,这是李承泽来了之后,苏向晚专门开着车跑到清水县,花了两块钱,从养猪厂买回来的。
一斤鹅肉倒不贵,但是难得啊,特供商店里头就没这东西。
骨架子在炖汤,肉全给她切成了薄薄的片儿,码在盘子里。
宋青山拈了一片起来,薄的几乎可以看见肌里。
可以想象,放到滚开的鹅汤里转一圈儿,捞出来之后蘸上酱料之后,那种味道。
“到底怎么回事?”宋青山放低了声音:“我听有人风传,说贴大字报的应该是郭梅,但看不出来啊,那个女同志看起来挺本分的。”
提起这个苏向晚就生气。
因为下午刘在野来过,说其实昨天夜里,他们公安局和光荣大院的保安部门就抓到人了,比较可气的是,贴大字报的那个人,居然是常丽萍的二婶刘梅。
刘梅在特供商店里工作,这工作还是原来常丽萍给领导打了招呼才给放进去的。
现在还没有不准贴大字报一说,所以,贴大字报,抓住,批评教育一通也就完事了。
“这么说,跟郭梅没关系?”宋青山说。
苏向晚又哼了一声:“郭梅在妇联,妇联的采购全从特供商店走,你说俩人有没有关系?”
所以,郭梅自己不出面,却指使着常丽萍的二婶,在光荣大院里贴大字报呢。
关键是,还有孩子们打架的事呢。
“那几个孩子岂不是打的有理,我都想替他们去打架。”宋青山说。
苏向晚一刀剁在案板上:“问题不在这儿,你自己去问承泽,看是怎么回事。”
“那他们能进来吃饭吗,咱们边吃边聊?“
“不能,认识到错误才可以。“苏向晚说。
宋青山其实吧,还有件事情想跟苏向晚说,是关于自己的,但是毕竟中年夫妻,孩子比自己更重要,于是,他转身就出来了。
“怎么回事”宋青山故意给李承泽使着眼色呢:”你也参于打架了?”
“岂止参加。”谷东扬着一只手在那儿示意:“我被陈光荣压着打的时候,我哥哥提着菜刀就出来啦,菜刀上还有血呢,哗啦啦的往下流,陈光荣一下就给吓瘫在地上,都没跑得掉,叫我哥给削了一顿。”
宋团觉得不对啊,因为李承泽一直是晕血的。
这孩子现在好像不晕血了似的。
“长时间盯着血看,坚持,训练,报告首长,我现在已经不晕血啦。”李承泽昂首挺胸说。
“那赶紧反省错误,反省完了才能进去吃饭。”
鹅肉火锅,不说几个孩子,宋青山其实也是头一回吃,而且苏向晚对于食物的追求,在物质慢慢变的丰盛以后也变的越来越精致。
一堆的碟子和碗,光闻着窗子里往外散的香味,肚子里就是咕咕直叫。
李承泽当了几年兵,脑子都当直了,还不及小的几个有悟性。
谷东的肚子咕咕叫的最响,捂着肚皮,馋的口水真流。
宋青山不得不点拨他们:“敌来我躲,敌走我扰,陈团家那几个孩子摆明了的就是骚扰你们,想让你们打他们给人看,你们还非去不可。跟你妈说,一回要打躲着人打,行不行?”
“不行,谁敢骂我妈,我就干死谁,光明正大的干。”驴蛋顶天立地,谁都不服。
宋青山顿了片刻,才说:“那几个孩子骂你妈啦?”
“可不?”几个孩子异口同声。
“不讲战略直接打,要是打不赢,还可以喊我,这个必须打。”宋青山说完,自己也站墙跟了:“为了你妈,饭不吃都成,气势咱不能输。”
不过宋团也装模作样的叹了一声:“好饿啊。”
“看你们那熊样子,赶紧进来吃饭吧。”苏向晚推开窗户说。
渡边先生来的时候,苏向晚全家围着蜂窝煤子,正在后院里吃火锅。
后院就一点点地方,蜂窝煤炉子一架,肉一盆,各色素菜一盆,一人端只碗,十月的天气,一个个吃的满头大汗。
渡边还真是因为狗蛋而来的,去北京的时候,一路上坐火车,她都没看出来,一个十四五的小伙子,能说出那番话来。
她来,还有韩明陪同着。
韩明现在马上就是秦州市的一把手了,在外面当然也有他的官威,不过在宋家,他就算想夹一筷子鹅肉,也有一个眼神像杀鸡的儿子瞪着呢。
“你了解敦煌吗?”渡边毕竟是个有文化,有知识的人,坐到苏向晚挪开的凳子上,颇为好奇的问狗蛋。
狗蛋把碗抱在怀里,掏出小手绢仔细擦了个嘴,才说:“并不了解。”
“可你懂得什么叫秀骨清像,那你就必须了解历史,了解北魏,而据我所知,现在的教科书里头并不讲这些东西。”
狗蛋颇为害羞的,抬头看了一下苏向晚,说:“渡边先生可能不会相信,这些,全是我妈妈讲给我们听的。”
这下不止渡边,就连韩明都诧异了:“小苏同志,你还能给孩子们讲历史?”
“历史就是故事,我只是给孩子们讲故事而已。就比如说,宋朝的时候,为什么是赵家坐江山,而杨家来保江山呢,那是因为,原本赵家和杨家的高祖都在海边打渔的时候,见海中腾起一条青龙来,赵家的高祖把自家的儿子就放到龙头上去了,杨家的高祖呢,手慢,只把儿子挂到了龙犄角上,所以,才有的宋朝,赵家座天子,杨家世代保忠。至于汉朝,也有它的历史,你们想听吗?”苏向晚笑着说。
渡边自认对于中国的历史文化,以及神话学,了解的算是很透彻了,而苏向晚的这个故事,她还真的在隐隐在某本书里翻到过。
“你这些是从哪里的书里读来的?”渡边于是又问。
苏向晚笑着说:“我奶奶讲给我听的呀,不论历史,还是野史,在中国的民间都是以故事的方式来传承的。就比如说,你出去问问,应该是个人都知道,隋唐以前的塑像以清丽飘逸为主,为什么,因为那时候的人崇尚以瘦为美,从隋唐开始,塑像渐渐变的丰满,因为隋和唐的君主都有鲜卑血统,而鲜卑人,崇尚丰韵。”
这话要是一个有知识,有学问的人来说,渡边都不觉得有什么。
但问题是苏向晚只读过两年书啊。
火锅还在沸腾,韩明吃的满头大汗,竖起大拇指说:“我奶奶也给我讲过很多故事,要是渡边先生想听,我今天晚上讲给你听。”
虽然苏向晚也给渡边调了蘸料,但是渡边并没有吃火锅。
武功再高,也怕菜刀,而更可怕的是,菜刀他妈比菜刀还厉害。
渡边再也没说什么,轻轻的叹了口气,见韩明还在吃火锅,转身进了屋子,略站了片刻,突然就看到一间屋子里,放着一张工笔画,画的正是宋南溪。
画里的小姑娘穿着她军绿色的衣裳,两条辫子,双手合什,笑的跟菩萨一样。
但这,只看旁边那些凌乱的画笔什么的,显然,只是一个普通男孩子的临摹而已。
狗蛋蹬蹬蹬跑了进来,在厨房里一个个的归整着,洗着碗呢。
渡边抱着试一试的心情进去跟他聊天,聊着聊着,就发现,那孩子懂的,不仅仅是他自己所谦言的故事和历史,这看起内文静,内敛,羞涩的大小伙子,对于传统文化和历史,有着非常独道的见地。
她突然就明白过来了,一个国家的文化和底蕴,哪怕统者阶层再不宣传,只要有人,它就不可能消亡,也不可能一个外来者懂得比本国人更多。
毕竟历史是人创造的,而非由人记录的啊。
伴随着打击的,当然还有特别深的羞愧心,她对于敦煌的见解,其实跟这个国家最普通的妇女和孩子是相当的,还谈什么大家?
“渡边先生好像不太高兴的样子。”韩明捞了一大筷子的肉片起来,轻轻吹着说。
宋团已经吃饱了,正在擦嘴巴呢,晚上他还有训练,得出去。
他伸了伸自己年龄愈大,反而又愈瘦又结实的臂说:“看那样子是深受打击,估计她得在敦煌再呆上几年了,否则的话,她怎么好说自己懂历史,懂敦煌。”
……
苏向晚还以为,郭梅闹成那样子,总得跟自己正面交锋一下呢。
但是没想到,她除了怂着几个孩子整天出头之外,自己却躲得深深的,几乎不露面。
而且,这一回李承泽率队,把陈光荣几兄弟堵在一起给打的可不轻啊,她也是就那么悄悄的压下去了。
渡边连回国的话都没说过,直接就转道到敦煌去了。
不过据韩明说,她现在除了在窟里发掘,修复文物之外,经常还会跑到乡下去,听老太太们讲故事。还真甭说,她自己整理了一本神话故事集,然后送给狗蛋,狗蛋居然读的津津有味呢,俩人倒还成了莫逆之交。
日子要过的顺起来,那当然就挺快的。
转眼又是一年,77年的夏天,即将恢复高考的消息给登到报纸上,当时,还在部队上的李承泽和苏向晚俩,就一起报名了。
冬天高考,苏向晚进考场之前,驴蛋和狗蛋俩满脸冒着青春疙瘩痘,跟谷东和吱吱,宋青山几个给她壮胆儿呢。
人李承泽在部队上,不能参加高考,但是,人家报了军科院的自主招生,也在同一时间,赴北京高考呢。
苏向晚曾经参加过一次高考,虽然紧张,但那个紧张是有度的,毕竟有经验,考完出来之后一估,就发现自己答的还不错。
不过,她就发现,原本对于自己考大学很紧张的宋青山,现在似乎一点都不紧张了,而且还挺热情的,要给她参详一下,看她到时候报那所大学呢。
“你就不怕我到外地去读大学,比如清华北大,到时候你得一个人带孩子?”苏向晚说。
宋青山最近忙的,是504厂将来转为钢铁基地之后的报告,他是工科出身,擅画图,在写报告的同时,索性连规划图都来自己画。
“想去就去吧,吱吱可以跟着李逸帆,大的俩能住,把谷东给韩明,这不就了结了吗?”宋青山答的倒是很轻巧。
苏向晚莫名觉得宋青山最近瘦的有点厉害:“宋青山,你该不会有什么病吧,我看你最近瘦了好多?”
“我怎么可能生病?”宋团丢了笔,站了片刻,在苏向晚看来,他有点儿局促啊。
习惯性立正,把两手只并在两侧,宋青山突然说:“你一直都知道的吧,苏向晚,我特别爱你。”
苏向晚莫名的就笑了:“当然,我是个非常优秀的女人,值得任何一个男人爱。你爱我,这不奇怪啊。”
宋青山深吸了口气说:“大学是要读四年。这一年多来,院子是我在整理,孩子们的衣服全是我们自己洗,你的衣服我洗,卫生也是我和孩子们轮流着来搞的,我也想好了,我等你四年,等你大学毕业之后还回咱们秦州工作,到时候你要觉得我配不上你,那我带着孩子们再求一回婚,怎么样?”
学历一直以来都不是拴住苏向晚的那根绳子,她一直以来在宋青山身边,除了必须教育孩子之外,更大的原因,是因为她在跟命运抗争,争取自己要活的跟书里的不一样。
当她改变了所有孩子们的命运,现在轮到改变自己的命运了。
宋青山为此而做足了准备,但不得不说,当一想象同床共枕十年不曾分开过的妻子要离开自己,到异地求学的时候,那种难过劲儿,让宋青山每每夜里想起来,都要翻身起来看看妻子,怕她出门在外不习惯,也怕她那么能干,走了之后要头也不回。
好多回,他只要一想就是突然的悲噎,这让宋青山觉得,自己都不像个男人了。
“不对,你绝对还有别的事情。”苏向晚见宋青山脸色很难看,果断又说。
宋青山确实,只是为了这个而难过,而不能自已的。
但是,活到37岁,他从来没有因为夫妻感情的事情而失态过,为了掩饰自己的慌乱,想来想去,他突然想起件事儿来,就把自己的难过给叉开了:“你知道吗?常丽萍和刘在野居然悄悄结婚了,而且还给他生了个小闺女。”
“啊?”这回啊,轮到苏向晚大惊失色了。
军婚文里喜当妈 第153章父子参战
第153章父子参战
从77年开始, 因为拨乱反正,以及大批知识分子要恢复岗位, 上山下乡的知青们大批回城的原因, 公安工作变的特别忙碌。
谷北调到了省厅,而刘在野呢,又是市上的一把手。再加上他自己糊里糊涂娶了常丽萍, 总觉得自己头上戴了好多顶绿帽子, 耻于见人,就连宋青山前往越南之前要跟大家告别一下, 他都没参加。
苏向晚倒是经常见常丽萍, 因为她现在就在光荣大院的居委会工作。
刘在野的小丫头叫刘灵, 生的那叫一个水灵灵的漂亮。
据常丽萍说, 私底下刘在野其实很疼她, 但是正式常合, 苏向晚从来没见那家伙抱过孩子,亲过孩子一口。
当然,只要不忙, 他还是会到光荣大院来接老婆孩子, 但是公安帽子压的低低的, 一见熟人扭头就走, 任凭苏向晚再怎么喊, 那是停都不停一下。
“刘在野对你究竟怎么样啊,要是不行就离婚算了, 你是个军人, 工资又不是养不起孩子, 何必跟着他受气?”苏向晚说。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