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能源强国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志鸟村
情报分析和情报搜集是一样重要的。对企业来说,惊心动魄的间谍战不是他们想要的,商业间谍最好也不是飞檐走壁的侠客。花大价钱请一些社会行为分析学之类的专业学生,再对情报进行分析探讨,是最好的解决方案。
日本韩国德国美国的财团,用的都是一样的体系,以搜集公开消息为主,再对公开消息进行分析,往往就能得到正确的结论。历史上的格林斯潘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当他还不是美联储主席,而是一名打工仔的时候,他对二战期间的美国飞机行业进行了分析,竟而通过公开资料,得到了美国工业用铝,工业用橡胶等等数据的具体答案,和五角大楼储存的一模一样,当年就惊出了美国将军们一脑门的冷汗。
实际上,他就是做了一个模型,然后添上数据。自80年代以来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很多都是经济模型的设计者。
90年代早期的中国,刚开始对钱感兴趣,还没有升华到经济的程度,更不用说枯燥无为的情报分析师了。就算是有,他们也是附庸于情报部门的,和大华实业的分析科是两码事。
周老从别的报告中看到过大华的情报收集系统,他简单的说了两句,就提点道:“计委得出结论,必须建立在正确合理的信息基础上。大华的信息收集,就他们的规模来说,那是远胜于你们了。”
鲁司长略微有点不服气,终究是无奈的说:“是”。
周老亦不多说,按下电话的免提,直接说话道:“找一些苏联的金融系统的资料,要最近几天的,看看他们和俄罗斯的银行,有什么变动没有。”
说完,他静静的靠上了躺椅,又示意苏振国也躺下。
鲁司长就没有这么好的待遇了,他双手覆在膝盖上,坐在独立的沙发处,有点不太习惯这样的安静。
须臾,周老的秘书推门而入,将一盒录像带插入录像机,并交给周老一份文件,道:“这是大使馆传来的最新消息,今天早晨,叶利钦就已宣布,接管包括贵重金属生产部门在内的属于中央财政的权力。并停止向中央约80个部门提供资金……稍晚些时候,叶利钦再次宣布由俄罗斯中央银行接管苏联国家银行,苏联对外经济银行……”
鲁司长脸都听的僵直了,忙问:“事情是今天发生的?”
“是。”
“这家伙,又猜中了。”鲁司长喃喃自语,苏振国和周老又有些好笑,又有些惊讶。
周老笑问:“既然如此,那就通知苏城吧。”
“好的。”鲁斯张再没有二话,人家能猜中这个,说明信息明显比自己通畅,那还争什么呐。
……rv
..
超级能源强国 第三百三十一章 逆反
深发展的行长栾其远闭着眼睛,手指摩挲着沙发的皮面,脑袋有节奏的晃动着,像是悄悄哼着歌似的。
表面上,他似乎云淡风轻的模样。只有砰砰直跳的心神,说明了栾其远的不安。
给乱糟糟的苏联贷款?真亏的苏城想的出来,上面竟然也有兴趣……全是一群不干正事的大老爷们胡闹。
昨天听说这件事的时候,栾其远简直吓了一跳。
深发展是以一堆农村信用社之类的银行金融机构组合而成的,得益于深圳的快速发展和深交所的股票行情,深发展才有机会掩饰自己的不足,但在骨子里,它的根子仍然是一家农村信用社,它希望植根于本地,希望安全的攫取利润,又不得不受到各方面的影响。
对于出国赚钱,做一个两国间的金融业务,深发展根本是想都没有想过。他们甚至对离开广*东都心有疑惑,假如可能的话,栾其远甚至希望将银行主体局限在深*圳。
现在的特区正是快速发展的时候,留在深圳的利润是最高的,发展潜力也是最大的,业务量足够深发展用的了。
前往苏联,对栾其远来说,不光是脱离实际,几乎接近于末日来临了。
今天早晨,栾其远在上飞机前,在此前好几个犹豫不决的贷款申请书上签字了,总共放出去3000多万元的款子。
原本,栾其远是不会在资本金不足。资金回流较少的情况下放出如此多款子的,但他转念想想,与其把钱丢到苏联那种地方,还不如贷给本地的小老板,即使人跑了,总能留下点什么吧。
栾其远攥紧拳头,手指猛的划过皮沙发。
他也睁开了眼睛。目光坚强的想:“不能让深发展成了苏城往上爬的台阶。”
身在金融界的明眼人都知道,苏联的金融问题是中国目前最关心的对外金融问题。谁要是能解释它,或者从中博取利益。谁就能成为金融界的权威。简称学霸。
所谓的学霸,就是学术界一锤定音的人物,他用不着仔细的解释。甚至不需要严谨的验证,只需要一个猜测,就能解决悬而不决的问题,直到严谨的验证彻底打破其猜测为止。历史上最著名的学霸应该算是爱迪生了。为了他本人的直流电生意,爱迪生以横空出世的王者姿态,生生苦憋死了交流电之父尼古拉特斯拉,让他不仅无法推广交流电,连养家糊口都做不到。现在的人们把特斯拉当作科学超人一样崇拜,但在现实的世界里,苦憋死的就是苦憋死的。
栾其远可不想用深发展的尸身,成就苏城的赫赫金融学霸之名。
他的紧张感缓缓的消除了。人总是对未知充满了疑虑和恐惧,认命之后的人,往往就是轻松的。
“栾行长,请和我来。”一名计委的工作人员上来喊了一声。转身就走。
栾其远过了一会才醒悟过来,顿时有点愠怒:“我好歹也是一个行长,你年纪轻轻的,装什么大尾巴狼?”
但他也只能在心里想想而已。这里可是计委,中国顶神秘而高权的地方。深*圳画圈圈的时候,指不定就有他们参与。
“不到北*京不知道官小。”栾其远默念一句。安慰了自己,迈步向前。
计委的老楼虽然几经装修,楼道内缺少窗户的弊病却是无法改变了,走到深入的地方,竟让人有寒冷的感觉。
栾其远深吸了一口气,闻到的是熟悉的官僚味道。这些70年代以前的楼宇,无一例外都是政府机关的所在,经过一任任主人的滋养,楼宇仿佛浸润着权贵金钱的面包,回味悠长,还有酿造后的酱香。
栾其远的后半生,就是在这样的楼宇中度过的。有过很短暂的时间,他因为下放而脱离了这样的环境,重新回来以后,栾其远就更珍惜难得的环境了。他的嗅觉,已经适应了这种大楼的味道。
“这里比大厅弄的好。”栾其远没头没脑的来了一句。
前面的工作人员突然停步,只看了他一眼,就道:“鲁司长和苏董事长等着你呢。”
“谢谢你了。”栾其远抬头,办公室的门派上,果然挂着鲁司长的官职全称。
“不客气。”工作人员礼貌的回应了一句。然后推门说:“栾行长来了。”
“请进请进。”
栾其远这才发现,里面的房间是个套间,鲁司长的一名秘书在外面办公。虽然说是套间,但面积极小,远远比不上他的行长办公室,深发展还是一个新公司,办公的空间本就不够,没想到中央的办公条件更差。
京官真惨。
栾其远摇摇头,看着秘书进去通报。
几秒钟后,套间的门就被拉开了。鲁司长和苏城满面笑容的走出来。
苏城笑呵呵的欢迎栾其远,说道:“早就想见栾行长了,一直没有机会。只好借计委的地方,聊表敬意。”
这样的套话,他已经说的相当熟练了。
栾其远也听的多了,笑眯眯的没有当回事。
鲁司长的秘书轻轻敲门而入,给三人端了茶,同时给苏城的杯子里加了一块冰糖。
苏城点点头,然后笑对栾其远道:“我最近口淡,喝茶喜欢加冰糖,栾行长要不要来一块。”
“不用,我这个人,喜欢自找苦吃。”栾其远自讽了一句,也埋下了一个伏笔。他心里则在暗暗吃惊苏城在计委衙门里的熟络,在计划经济年代,这里简直就是国家的圣地一样,即使是改革开放了,他们的地位有所降低,那也依然是普通人难入门的地方。苏城在计委的关系,令栾其远又多了一分自怜自哀的痛苦,甚至有种明知有火坑,还要闭着眼睛跳下去的放纵的情绪。
牺牲我一个,救活深发展。
栾其远以这样的心态面对苏城和鲁司长,气势倒是一点都不弱。
鲁司长和苏城互视一眼,暗自苦笑。
他们预料到了对方可能反对。但总是希望能顺顺当当的把事情办下来,没想到栾其远竟是有点坚决的意思。
试探了两句,栾其远果不其然说道:“深发展本小力弱。难当大任。苏城先生虽然是我们银行的大股东之一,但行长仍然是我,银行的发展方向如何。我们已经有了变化。”
鲁司长的笑容收敛了,赫然道:“栾行长,你是党员吧?”
栾其远无奈道:“是。”
“多少年党龄?”
“21年了。”
“21年的老党员,你不懂什么叫组织纪律!”鲁司长立刻拍了桌子:“服从大局你不懂,难道谈都不能谈了?组织让你做深发展的银行,不是让你搞自己的小山头的。你想做什么?把深*圳做成你的自留地,把特区做成深发展的后花园?国内那么多的银行,为什么选中了深发展?这是组织对你们的信任,你这是什么态度!”
苏城听着鲁司长滔滔不绝的呵骂,眼都直了。政府领导企业是什么样子的。他以前只看到了外表的一层,这下子就看的清楚了。
比较来说,鲁司长和栾其远的行政级别是相差无几的。但鲁司长是中央计划委员会的司长,栾其远只是一个股份制银行的行长,实际权力千差万别。
栾其远哪怕面红耳赤。也只能硬着头皮挨骂,没有选择的权力。
安按道理说,深发展是股份制银行,只要向大股东负责就行了。但正如鲁司长问的那样,栾其远他还是个党员,只要是党员。他就逃不脱党组织的教育,此时谈什么企业性质,都是闲的。
鲁司长一口气骂了五分钟,停下来喝了一口水,问苏城:“苏董,你说说。”
这种邀请的感觉有点怪异,好像是请人去骂人似的。
“你说就好了。”苏城自然拒绝,他可不好去骂栾其远。
鲁司长点点头,又换了一个语气,续道:“栾行长,到苏联发展业务,是上面定下来的策略,你们必须遵守。但怎么去,什么时候去,还有商酌的余地……”
“深发展还不到10亿的资本金,也没有多少外汇,到了苏联,也做不了什么啊。”栾其远艰难开口。
鲁司长摇头道:“你们从苏联银行,现在是俄罗斯银行借款,然后在苏联境内放款就行了……用不着多少自己的资本金……”
“万一卢布贬值,又有人恶意欠款怎么办,我们都没有苏联的资料,又是社会不稳定的时间。”
苏城听着栾其远一套又一套的说辞,心中一动,问:“栾行长,你看这样如何,我们大华出一笔钱,我们共同到苏联搞借贷生意,但要是这样的话,我们要同风险同利润,按照比例划分利润,你看怎么样。”
“那就大华做好了。”栾其远趁机就想脱身。
苏城笑着摇摇头,道:“必须是银行机构,我私人也不能建银行啊。”
他是想借此机会,多赚些俄罗斯的好处,若以个人或公司的身份去俄罗斯,恐怕很难办成此事。而对国家和计委来说,提升中国工业品的出口量是重中之重,即使是出口到俄罗斯去也不例外。他们对一点点小钱,根本不在乎。
苏城倒是不闲钱少,做石化基地的人,永远都会觉得钱不够。
双方各取所需,完美无间。
栾其远还怕苏城返回,一口咬定,道:“大华出资一半,我们深发展出资一半,这是最低要求。”
他也不敢罔顾计委,只喊出了一半,尚有试探的意思。
孰料,苏城笑着答应了,并道:“大华还有一部分深发展的股票,因此,我就是此案的最大股东,双方若有分歧,要遵守大华的意见。”
栾其远才不会领头呢,他甚至都不想去俄罗斯,也是急忙忙的答应了下来。
等双方的合同签了,苏城对鲁司长笑笑,道:“这可是他自愿的,赚多赚少都和我没办法。”
..
超级能源强国 第三百三十二章 私掠证
鲁司长深入了解过苏城的计划,并且与计委内的同事交换过意见。因此,他确实认为苏联的局势会像苏城分析的那样,急转直下,这将是一个很有机会赚大钱的计划,即使出现一些波动,长期来看,银行也是不亏的,对国家更是大有好处。
因此,鲁司长再三劝说后,仍然不放弃的对栾其远说道:“深发展至少应该尝试一下独立运营此事吧。”
栾其远顽固的道:“我们银行有自己的风险管控,苏联的政治危机将产生极严重的后果,而且有一点很重要,即使苏联解体,他们会维持公有制,还是改做私有制,还是公有制和私有制并存?我们并不清楚,我们也没有这种专业知识,要是没有人愿意承担风险的话,我宁可受组织批评,也会不同意的。”
“苏董的判断不仅得到了国务院领导的赞同,而且得到了社科院的院士的赞同,我想,深发展是不是能参考苏董的意见,但以独立运营的方式进行……”
苏城还不知道有社科院的院士参与此事,但转念一想,他也就能够理解。这么大的事儿,社科院的院士怎么可能还呆在象牙塔里。现在可是卖筷子的最佳时刻。
栾其远依旧摇头道:“苏城先生是苏城先生,我们银行自己没有分析能力,我们就必须远离这样的风险,这样才能发展壮大。”
鲁司长很不高兴的道:“苏董拥有深发展几千万股的股票,他配合深发展也是题中之义,你不用有什么心理负担,请苏董帮忙,深发展能获得的利润更多,不是更有利于它的发展?
“现在投入大笔的资金,最终有可能在他们国家的改革中血本无归。万一发生武力冲突,文件档案被销毁,继任者不承认,我们怎么办?”
苏城不得不承认,栾其远考虑的很周详,或许是太周详了,以至于偏向于保守。
他摆摆手,示意鲁司长不要再步步紧逼。〖中〗国一向倾向于金融系统的保守,事后证明,这套体系至少比华尔街的体系稳定的多。至于栾其远的特区血统,则表现在他的顽强上,无论鲁司长叱喝也好,嬉笑怒骂也好,栾其远都是咬定青山不放松。
说了一个小时,鲁司长也说疲乏了,摇头道:“算了,你一定怕担责任,那就由得你。”
栾其远没有胜利的笑容,木着脸说:“既然您这么说了,那我想签一份合约。”
鲁司长完全理解不能的重复:“什么?”
栾其远扳着手指,说道:“合同需要说明,深发展是服从国家计委的领导,在苏城先生的指挥下,进行的对苏贷款计划,另外要说明,大华实业和深发展平分利润,共担风险。”
“这不是合同,这是声明。”
“那就写一份这样的声明。”
鲁司长气笑了,道:“什么叫计委领导,苏城指挥?贷款仍然是由你们放,深发展负责此事。”
“但最终决定权落在苏城先生手上,贷款出现的一切偏差,也应当由苏城先生承担。”栾其远铁了心要撇开责任了,强硬道:“如果要深发展参与,就得把这些内容白纸黑字的写清楚。”
鲁司长抬手摸着鼻子,烦躁的看向苏城。
苏城心里早就在激动了。
栾其远也许是一个不错的银行经营者,但绝不是银行家,任何百年老店都不是保守出来的,何况是又小又弱的深发展。苏联风险和利润共存,苏城原本是不想吃相太难看,没想到,栾其远直接就把饭盆给端了过来,要把好东西都给他吃了。
苏城又何必客气,豪气的道:“我负责也没什么关系,大不了赔一个银行出来。”
鲁司长愕然,惋惜的看看栾其远,道:“随你吧,这么好的机会,不是随便就能遇到的。”
栾其远不甘的回道:“这么大的风险,也是百年难遇。
”
鲁司长没有抬杠的意思,挥挥手去向上级做汇报去了。
接着,他又拿着做好的文件回来,里面写明了深发展和苏城的责任权属,特别说明了苏城是最终责任人,然后加盖公章,一式六份交由各方保管。
栾其远满意的将文件收好。
苏城感慨万千,他本来只是求名,没有想着求利。
奈何利要往身上撞,竟是躲也躲不过。
看着手上的文件,苏城仿佛看到了大航海时代的私掠证。
以国家的名义,接受苏联解体的财富。
鲁司长很在意苏城的态度,见他沉默不语,以为他是顾忌什么,于是开解道:“苏董要是不想接受的话,我们再找几家银行参与好了。”
苏城一下子醒了过来,连连点头道:“再找几加银行参与好了。”
再找10家银行,也不会分薄利润的。
苏联解体溢流出来的财富数不胜数,就像是海洋上的商船一样,不可能有谁能把所有的商船都劫到。
当惊人的财富流淌出来的时候,独自拥有“私掠证”就有些烫手了,再增加几家银行,自然是最好的选择。
想到此处,苏城又补充道:“最好是各家银行自行其是,咱们这个本身也就是企业行为,另外,采购〖中〗国商品最好由计委订个计划,正好扶持一些产业,让〖中〗国的民族工业能多滋养几年。”
鲁司长正有此意,乐道:“苏董要是有什么想法,和我多交流。我们计委做计划,还是有些水平的。”
这又是一个属于〖中〗央部委的笑话。
……
走出计委大楼,周围的环境顿时变的舒服多了。苏城深深的吸了一口新鲜空气,然后不顾形象的伸了个懒腰。
“住在这种老楼里,就像是站在梅雨时节的竹林里一样,凉暖温热寒湿一应俱全,是不是感觉骨头都要锈住了?”谢薇薇像是有一双长腿的气质幽灵,从另一个方向飘了出来。
苏城愣了愣,自嘲的笑道:“我也快成了竹林里的一员,不会被锈住的。”
“那就要小心熊猫了,凡是带着大大的黑眼圈的,都要注意!”谢薇薇用手比划着一个眼镜的样子,卖萌的趋势很明显。
苏城笑了两声,摆摆手,继续向前走。
谢薇薇缀着他,纤细的小白手在苏城面前划动,笑道:“苏董,听说你要去苏联,那我的工作岂不是不好完成了?您看看,不忙的时候,是不是送我们去大华看看?”
“我找人陪你们去好了,我本人还要留驻几天。”
“那我等着。”
“嗯?”
“采访外籍工人啊,苏董您要是不出面,大华的人推来推去,我们就白忙活了,所以啊,还是和您一起去比较好。”谢薇薇说着眼珠子一转,道:“苏董,您在京城还有什么事没办?”
苏城想想摇头道:“也没有特别要做的事。”
“那你不在去苏联前回一趟大华?总有工作要布置吧,我们一起上路好了。”谢薇薇说着也察觉到语病,忙改正道:“不是一起上路,是你上路,我跟着……或者,我上路,你……”
耳边叽叽喳喳的,倒是让苏城的心情宽松许多,他放缓脚步,道:“我不一定会去苏联。所以,回大华的时间也不确定。”
“你不去苏联,那你的计划怎么做?”谢薇薇明显从其他途径知道了苏城策划的方案。
部委老早以前就漏的和筛子一样了。苏城毫不奇怪的道:“我不会说俄语,对苏联的环境也不熟悉,没有认识的人。所以说,远距离操作和近距离操作是一样的……其实留在国内,我还更方便一些。整个计划里面,没有一定要我做的事。”
“这么大的事,你都不去?”
“别人去能做的更好,我们大华就有俄语系的毕业生,找几个人高层去就行了。苏联部分的主要工作就是贷款和确认抵押品,再就是政府关系,没我能做的。”苏城说给谢薇薇听,也是指望着她将消息回馈回去,以免下次询问再说起令双方感觉突兀。
谢薇薇只好点点头,眼巴巴的看着苏城说:“那你要快一点,我们都等着去海沧看呢。外籍人士的报告可是很重要的,说不定过几年,〖中〗国会有几千上万的外籍人士来工作。那时再做就被动了。”
苏城瞄了她一眼,轻笑道:“不是几千上万,是几万几十万。再过10年,〖中〗国就大不一样了。”
“世界也不一样了,到时候,苏联解体了,苏联人说不定也要到〖中〗国来。”
“世界对〖中〗国是一样的,苏联解体了,还有美国呢。”
“马上就是12月了,苏联真的会解体?”谢薇薇语气中带着好奇,对她这个年纪来说,苏联老大哥的形象早已经模糊了,如果不是在计委衙门里上班,她甚至不会去关心苏联怎么样。
苏城再次予以肯定,感慨中也有着期待。普京以前的俄罗斯才是一个和谐友爱的好俄罗斯,未来的20年,确实是〖中〗国发展的黄金年代。
这是世界格局,世界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共同催化,同时也是〖中〗国五十年奋斗所积累的红利。迎接这一刻的时候,应当怀着一颗感恩的心。
..
超级能源强国 第三百三十三章 来考察
谢薇薇等了苏城一个多星期,才以工作组的名义,和他一起返回海沧。
在这十天里,苏城和鲁司长一起,与好几个银行的管理层见了面。想去苏联的有,保守畏缩的也有。
鲁司长经过了栾其远的前车之鉴,再没有强迫银行参与的兴趣,差不多就是谁愿意去谁去,然后给愿意去的一份文件,再让他们和外交部的同志联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