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超级能源强国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志鸟村
””许多船厂即使能继续经营下去,工厂的股东也不一定乐意。被苏城收购的三家企业,就是比较主动的三家。他们的老板宁愿套现撤离,也不想无休止的陷入其中。
“这么说,大华实业名下,已经有3家外国船企了?大华准备怎么运作这些海外公司?”这个问题,似乎比船舶本身更加令人有兴趣。1993年的中国企业尚未向海外扩张,但苗头已经出现了,作为政策研究者。自然要提前一步,进行了解和语言。
孙道孚也好奇的转过头来。过去几年里,他其实有机会收购外国企业的。但都因为种种缘故而未能成行,管理的难度正是其中之一。
苏城微微点头,道:“确实是有三家船企了,不过。因为都是中小型船企。我们并不准备进行实际经营,而是准备进一步的处理。”
“进一步的处理?”有人疑惑的问。
大家都看了过来,似乎想听苏城说点什么经营意见。尤其是船企中人,虽然不愿承认,但大华船业的发展,乃至于大华实业的发展都是有目共睹的。
苏城颔首,停了一下,才在众人期待中。说道:“我们准备将2家印尼船厂和一家马来西亚船厂,合并成一个船厂。看看是否能建立起两个总段工厂。但不管是否能够成功,主要的策略仍然是裁员。”
“裁员?”不止一个人露出错愕的表情。
苏城摊开手,道:“3..””家船厂的人工支出和大华相当,生产率只有大华的三分之一。就算建成总段工厂,也很难达到大华员工生产率的三分之二,所以,裁员是必然选择,我们保留一个船厂,也是为了利用当地的技工,所以,两个总段工厂,600人左右就是最终规模了。”
“那要……裁员多少人?”就业与收入分配司的张司长,半是好奇,半是奇怪的问道。他还是不太习惯裁员这个词。
事实上,就是下岗这个词,在93年也不流行,政策层虽然在讨论,但对下岗一类的事情,还是非常忌讳的。
不到国家财政即将破产的时候,大家也不希望让国家的信用破产。另一方面,作为中国最先进的阶级,解雇工人老大哥,需要的不仅仅是勇气,还要有技巧和运气。
没到最后时刻,谁都说不清下岗问题。
至于解雇和裁员,更是官员们讳莫如深的。90年代的私企兴起,裁员也是时有发生的。不像是国外的私企有社会保障和工会组织,国内的保障体系完全没有延伸出来,官员们也说不出出什么时候能够延伸出来,所以都做了鸵鸟,将头塞进地下。
高级别的场合里,说出“裁员”的,确实是少之又少,对中船这样的央企来说,那就更难得了。就是在下岗浪潮最激烈的年代里,他们也没有真正受到冲击,只是福利和奖金方面受到了一些影响。93年遭遇的经营困难,距离下岗或裁员还早的很呢。
面对众”超级能源强国第四百四十二章联合”人的目光,苏城没什么感觉的道:“裁员总数在5500人左右吧。技工会保留的多一点,大部分的管理层和普工都要被辞退。”
“不能……不裁员吗?”张司长开口就知道自己问了一个笨问题,还是说了出来。这大概属于他的职业习惯了,就算是发改委的正厅级官员,有时候面对副部级或者正部级的国企,还是会有弱势感的。
苏城忍住翻白眼的**,镇静的道:“不裁员的话,大华就要把这5500人养起来了。”
荣尚国咳嗽一声,道:“总能找到别的出路吧,裁员的话,这些工人又怎么办?”
“如果是国内的工人,我也许会想办法维持工厂,采取一些措施,但目前是外国工人,我只能说,再找工作好了。”
这一句话,险些噎死荣尚国。他愤然道:“外国工人也是工人阶级,草率的解雇……”
苏城不说话,就是看着他。
张超留学回来,很自然的接口道:“工作做不下去了,难道等工厂倒闭了,再把工人推向市场?”
荣尚国很想说一个不要倒闭,奈何江南造船厂的情况也不好,他也说不出口了。
突然间,荣尚国很是怀念以前的日子。
曾几何时,国企人从来没有考虑过倒闭的事。经营困难了也有国家买单……最多的情况,是国企生”超级能源强国”产多少东西就卖多少……
“解雇5500人,真是想也想不到。”荣尚国叹了一口气,有些无可奈何。
“所以,我们做企业的,一定要把企业做好。国内经济向好,即使有工人被解雇,也能找到工作,否则,期望只能是期望而已。”苏城同样想到了一些东西。
荣尚国无话可说。中船下属的小工厂,已经有停工待岗的现象了,企业不好,赚不到钱,又如何发工资和奖金福利。
丁志鹏不想在延续这个话题,他本人更加关心本国的岗位问题。于是,丁志鹏喝了一口水,清清嗓子,道:“这样看来,大华实业解决了订单不足的问题。在大华船业和中船联合的问题上,中船方面还有什么的想法吗?”
“产能方面,我们还没有接触过总段工厂,是否能把要求降低一些。”平江造船厂的总经理很担心自己的工厂不能入选,希望将整体的要求降低下来。
苏城瞄了一眼对面,就道:“大华如果获得20%的股份,双方自然会变成关联企业,到时候,我们会指导各步骤,包括工厂的建造,生产,质检等全过程。”
中船众互相看看,还是荣尚国开口道:“我们已经清退了三产公司,我觉得,是否可以进入正式的谈判阶段?讨论股份转让和补偿,还有技术扩散等内容?”
“苏董?”丁志鹏看了过来。
”娱乐秀”苏城没什么犹豫的道:“大华实业要求最低20%的股份,我们计划用数量不等的总段工厂,以及仪器设备来做交换。当然,技术和培训也是要计算在内的。”
“没有现金?”
“没有现金。”苏城给予肯定的回答。
荣尚国深深的看着他。这其实再次降低了条件。
然而,中船是否还能耗得起?
孙道孚等人,也在考虑同样的问题。
这次的见面,还是孙道孚拉着老脸,绕过几层关系,请丁志鹏出面促成的。若是这次放走了苏城,他下次又会提出什么样的要求?
几个人看来看去,试图用眼神交流。
丁志鹏一笑,就想宣布休会。
苏城赶在他开口前,道:“收购股票的提议,只在本次会议有效,会议结束后,股票收购的方式将不再保证。”
中船的能量还是极强的,他可不想陷入纷纷扰扰的政治斗争当中去。
丁志鹏失笑,干脆坐稳了等着看戏。
一项上亿元的交易,如此仓促的做决定,对双方都是一个挑战。当然,对国企的要求就更高了。
很快,孙道孚说道:“我们必须向上级部门确认。”
“我们商谈好价格,如果上级部门不同意,那也只能如此了。”
“你是的只能如此,是说中止联合?”
苏城点头,道:“如果上级主管部门不同意,大华就只能选**企进行合作了。”
比起之前,苏城的态度更加坚决了。
这也是实力使然。
孙道孚等人没有办法,唯有聚到一起,低声商量。
甩手就走一类的事,他们以前就做过了,现在却是不敢了。
……。)
ps:四点了,天都要亮了……
好像又晚了……
……





超级能源强国 第四百四十三章 结论
..当着丁志鹏等人的面,孙道孚等人并不能有太多的讨论。
很快,孙道孚就拨出了电话,与上边讨论了起来。
很短的时间限制,让荣尚国很不满意,对苏城道:“谈判就要认真来谈,限制时间算什么事?”
“长时间的拖下去,对双方都不利,所以,如果今天不能决定的话,大华实业自然要有别的出路。”苏城的解释,自然不能得到荣尚国的认可。
“就算延迟一两天,也没有关系吧?”
“大华实业当然没有关系,但是,江南造船厂是否有关系,我就不能保证了。”苏城语气不善的道:“如荣总所见,大华船业在基础薄弱的情况下,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发展了起来。以大华目前的规模,如果支持一家中小型船厂,您觉得,用多长时间,能发展成江南造船厂的规模?”
荣尚国瞪大眼睛,其他人也没料到苏城说的如此直白。
平江造船厂的总经理就是出生于江南造船厂的,此时,他呵呵一笑,解围道:“就算大华能用一年的时间,扶持一家江南造船厂出来,那也要耽搁一年的时间不是?何况,江南造船厂的底蕴,是其他船厂不能相比的。”
“江南造船厂的底蕴,还包括数千名退休工人,以及每年2000万元的亏损。”苏城紧接着他的话,说道:“大华船业计划要扩散技术,也有半年的时间了。””我们可不想再等半年了。所以……如果今天没有结果的话,大华实业只能考虑一家更简单的船厂做技术扩散。”
荣尚国听的重重哼了一声。有脾气不能发,他也够郁闷了。
苏城却是一笑。道:“说实话,我们如果不是希望将技术扩散到中国企业,将会采取更积极的经营措施。所以,贵方的拖延,也应当有一个限度。”
“苏董的意思是,江南造船厂还不入你的眼?”
“和这几家公司相比,您觉得呢?”苏城伸手从张超那里。要来一叠文件,放在桌面上推给荣尚国。
文件里,正是几家船厂申请技术转让的申请书。
“智利航运国际有限公司。”
“韩进造船。”
“韩国汉堡商业船舶有限公司。”
三张纸上的三个名字。全是超过江南造船厂的世界级大型造船公司。也许再过20年,得到了国家全力扶持的江南造船厂,在花销了上百亿元人民币,借助国内航运市场的强劲动力。能够与这三家造船公司比肩。但在93年,中国的造船水平,着实不高,中船捆绑起来,也比不上三家公司中的任何一个。
荣尚国愣愣的看着申请书,不确定的道:“大华要与他们合作?”
“我更愿意相信国内厂商的能力..””。但是,也请各位尽快决定。”苏城的声音冷静,明显不是胡乱说的。
此时的大华实业。经过一年的实践,算是彻底的掌握了巨型总段造船法和平地造船法。以前的时候。还可能因为技术不成熟而等待中船自我调整,如今到了飞速上升阶段,自然不可能再等下去。
荣尚国愤然道:“口口声声说爱国,又为什么把价格压的那么低?”
“大华开出的价格是恰当的,也是有竞争力的,外国工厂要想得到这样的股份交换条件,想都别想。”苏城撇撇嘴,又道:“有设备有厂房有技能培训,再加上优秀的工人,这样的工厂,自然能进入上升通道。多给出现金,难道是为了建几个漂亮的办公楼?”
“你说的这是什么话?”不止荣尚国,其他的中船人也受不了了。
苏城摊开手,道:“大华假如收购了你们20%的股份,你们就要做好类似的对话的准备。我不光是说说而已,还会派人详细的查证自签约之日起的所有账目记录。”
几个人的脸都绿了。苏城可是当着发改委的一群官员在说话。
但是,要让他们说出停止合作的话,他们也说不出来。不提技术革命的重要性,就是苏城谈到的账目记录,也将他们卡死在此。
谁要是现在说退出,岂不是声明自己的账目有问题?
丁志鹏笑着将话题岔开”超级能源强国第四百四十三章结论”了,继续谈论经济的问题。
孙道孚好像没听到他们的讨论似的,坚持打电话。
到了晚饭时间,发改委的官员们各回各家,中船众仍然留在会议室中。
无论苏城怎么逼迫,这么大的事情,总不是一句话就能解决的。
熬了一晚上。第二天中午,孙道孚才终于等到了电话,疲惫不堪的对苏城说道:“我们原则是同意大华的收购要求,还有什么问题吗?”
“还有两个问题。”苏城竖起了两根手指。
“两个问题……”孙道孚苦笑,他本来只是客气了一下。
苏城才不管呢,他笑了笑,道:“首先是我们双方的联络问题,我要求,桂江造船厂的黄厂长,要安排作为我们双方的联络人,中船方面的要求,最好通过黄厂长来传达。”
“黄厂长人在桂江,怎么做联络人?”
“就算是远距离联络,我也希望尽量交给黄厂长来传达消息。”苏城说的正是小胖的父亲。他在桂江造船厂做了好些年了,早有调到中船总部的资格,苏城既是帮他,也是帮自己。
要是再和荣尚国这样的老派领导谈下去,合作说不定真会黄掉。
孙道孚在政治浪潮中飘来荡去,稍微转一下脑筋,就了解了苏城的想法,缓缓点头,道:”超级能源强国”“我去问问黄厂长的意见,他如果同意的话,我也同意。”
“那么,第二个问题。”
荣尚国翻翻眼皮,心想,还真的有第二件事。
只听苏城继续说道:“不论大华和中船的哪几个船厂合作,希望詹志芳同志,不要涉及到大华的业务。”
詹志芳代表的正是中船内部的保守势力,自从大华涉足造船以来,他就和大华实业不对付。以前的时候,苏城还撬不动一名副部级官员的任命,但要拒绝一名副部级官员的合作,正是时候。
孙道孚意外的问:“什么意思?”
苏城淡淡的道:“凡是大华和大华关联的船厂的文件上,我不希望看到詹志芳同志的签字,或者他的直属部门的参与。同时,所有相关的谈判、具体的工作,也请不要詹志芳同志的参与。他是集团的副总,想来也没有必要参与其中吧。”
孙道孚的脸色刷的变了,气道:“中船集团内部的职务任命,还轮不到大华来插手。”
苏城笑笑,道:“你要任命他做什么,我不管,但是,我是不会和他合作的。这一点我提前声明了。如果中船集团一定要派他过来,那技术扩散就立刻停止,订单转让,设备转让等等,都将停止。”
他手上的筹码太多了,孙道孚眼神不善的看向苏城,终究只能看着了。
”娱乐秀”中船人此时还没有意识到,中船集团对大华船业的依存度和联系,会紧密到何种程度。
不能参与大华实业的项目,詹志芳自然会被排斥出权力圈子了。
“那就这样吧。”孙道孚也疲倦的厉害。
6月18日。
国务院的审核通过,荣尚国、李冠等分厂的总经理,开始分别与大华船业谈判。
这种时候,就连荣尚国都不敢矫情。
大华实业虽然不准备拿出现金,但有多少设备,多少厂房,提前提供多少原材料,甚至谁先谁后,都是有极大分别的。
很快,收到消息的各船厂,纷纷派人来到本埠。
如黄恒丰这样的船厂总经理,其实还有不少。
桂江造船厂这样的企业,一年都造不了几艘万吨船舶,也不会在消息确定以前,急火火的跑来和江南造船厂之类的船企竞争。
但是,等到国务院批准了大华实业的收购以后,希望得到技术扩散的船厂就坐不住了。
在争夺资源方面,国企向来训练有素。
不管是哪个国企申请下来的项目,总有其他的企业想分一杯羹。哪怕没什么直接关联,或者没出过力气,到最后得到好处也并不奇怪。
对国内的船企来说,大家都是中船下属的厂子,前期是否参与并不重要,后期想要参与,集团总没有拒绝的理由。
于是,眼睛原本盯着3家巨型总段造船法名额的大型船厂,突然发现身边满是盯着巨型总段工厂的小船厂,谈判的环境,也陡然恶化。
来访的船厂多了,苏城也忙忙碌碌的没个休息。
他才盯了几天时间,6月24日的一条新闻,吸引了他的目光。
当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当前经济情况和加强宏观调控的意见》,16条强力调控措施,至少就执行力方面,远超后世的调控政策。
严格控制信贷总规模、提高存贷利率和国债利率、限期收回违章拆借资金、削减基建投资、清理所有在建项目等等,意味着银根全面紧缩。
“海*南完了。”苏城看完新闻,得出了一个并不困难的结论。
……。)




超级能源强国 第四百四十四章 崩盘
..“海*南完了!”站在海*南发展银行的门前,钟汉楠没骨头似的坐在了台阶上。
跟着他跑来跑去的苏刑,还残存着些许的希望,低声道:“要不,咱们再跑城市信用社试试?”
“老徐在的城市信用社已经被处置了,咱们比较熟悉的信托投资公司全部停业整顿,如今连银行都不行了……”
“那就找天*津的银行。”苏刑急不可耐的说。钟汉楠天*津驻海南办事处的,也就是天*津的干部,派到海*南来给政府赚钱的。93年的海*南地产投机里面,多的是这样的人。正因为如此,国家的调控才能如此好用,一招釜底抽薪,就把海南地产的流动性给搞没了。
钟汉楠只是摇头,道:“天*津的银行早就被警告了,他们不敢。”
苏刑嗤之以鼻:“有什么不敢的。”
钟汉楠呶呶嘴,道:“海*南发展银行就被关闭了,系统内通报,你说天*津的银行怕不怕。”
“咱们给他们两分利借钱的时候,他们就不怕了!”苏刑心里在滴血。月息两分是年息24%,对蒸蒸日上的地产公司来说,算不得什么,但如今想想,那是每年上千万的利息啊!
别说1000万了,现在就是有10万块,苏刑都满足了。
钟汉楠早就没有了往日的激情,只能摇头,道:“2分息是友情价。听说有几十家城市信用社要被处理,你如果还有办法,就弄点现金,留着防身。”
“咱们的账户,在银行还能取出钱来?”苏刑笑的坐在地上,满是苦色。
“银行肯定不行了。把车卖了吧。”
“车?”苏刑哗的跳起来,大声道:“我大奔才到两个月。”
“现在卖掉还能得点钱,等银行贴封条了,可就什么都没了。”钟汉楠吁了一口气,爬起身来,道:“现如今,什么都没现金好用。”
“卖就卖吧。”苏刑扭头往外走,到了路边的大奔旁,眼神专注的像是看着情人似的。
93年的奔驰车。不光是泡妞神器,更是办事神器,有着一切宵小避让的属性。
苏刑以前曾经开过一段时间老爹的奔驰e200,那是国内组装的第一批奔驰车,只分配到部级官员。他能得到实属不易。刚刚买到的这辆奔驰则更厉害,编号w140的豪华s系列,在国外也是难得的好车。要不是海*南的生意蒸蒸日上,苏刑根本想都不敢想买这样一辆车。
光是为了等车,苏刑就等了三个月,那叫一个日思夜想。
卖掉它?
苏刑暗暗叹了一口气,愤慨的想:凭什么我做生意。就正好遇到国家调控。
凭什么银行收紧银根,就要收我的贷款。
钟汉楠慢吞吞的走了过来,咳嗽一声,道:“走吧。到公司收拾点东西,能卖的就卖掉好了,趁着还有人接手……”
“说不定熬一段时间,咱们还能回来。咱们名下有5份地产。最少值6个亿……5亿是肯定。”苏刑打断了钟汉楠的话。
钟汉楠苦笑:“5亿的话,谁现在会买?”
“上个月。咱们可是计划10亿才抛售的。”
“没有人买,也就是一块地罢了。”
“逼急了,我就建成楼再卖!”
“谁买?”钟汉楠本身就是天*津银行的人,因为懂金融,才被市委看重,派到了海*南。因此,他对自己面对的地产崩溃,明明白白。这已经不是土地值多钱的问题了,而是信心的问题。没有人会掏钱购买包赔不赚的土地的。
当然,能说出这样的话,也因为他赔的是国家的钱,虽然沮丧,虽然软弱,虽然后悔,但还是愿意正视现实的。
苏刑就不同了,他不光赔了自己的钱,银行的钱,还要承担海量的银行利息。93年的银行利息,比2013年的高利贷利息都要高,即使有通货膨胀的存在,但对还不上利息的人来说,超过20%的贷款利率,仍然是相当恐怖的。钟汉楠的话,显然不能让苏刑高兴。
他上了车,重重的关上车门。
钟汉楠摇摇头,也跟着上了车。
苏刑的车,开的摇摇摆摆。他的心思已经不在路面上了。
到了租赁来的写字楼前,苏刑一脚刹车,将他的大奔钉死在路边。自从得到这辆车以后,这是他第一次如此粗暴的对待它。
既然马上要卖给别人了,也就不用爱惜了。
苏刑这么想着,推门下车。
刚刚关上门,一群人就涌了上来。
“苏老板,我们的工程款,什么时候给啊!”打头的包工头面目黝黑,脸有忧色。
苏刑眼一瞪,道:“黑五,你的工程款年末才到,急什么?”
“苏老板,工地都停工了,你给了我们工程款,我们也好回家啊。”包工头挡在路上,只是不让。房地产破产,亏的最多的是国家,最倒霉的却是工人。建筑工程款的拖欠向来是有传统的,海南的欣欣向荣,使得许多包工头都允诺了一两年的回款时间。当房地产崩溃以后,他们的损失之大,简直令人难以承受。
几个人眼巴巴的望着苏刑,让他瘆得慌。
钟汉楠从后面下来,啪的关上门,喊道:“都做什么?想要钱,可以,等我们下个月的账到了。要不然,你们这钱就别想要了!”
1...183184185186187...28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