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江山国色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幸福来敲门
萧瑀抚须道:“正是如此。这样我的背叛才有意义,我正想看到李世民得知,当朝尚书左仆射投靠赵国时那一刻的脸色,这也是李家父子不重用我的后果。”
萧瑀说到这里,露出恨色。
当夜萧瑀下了决定,次日就向朝廷告假,往长安郊外扫墓。而在路途之上,萧瑀则是由风闻司的人接应骤然从长安离开,前往赵地。
萧瑀叛唐的消息,并没有隐瞒多久,第一个发现萧瑀失踪的是尚书省的书吏,此人得知萧瑀一夜未回长安后,立即禀告了李世民。
李世民闻之消息后顿时震怒,一面封锁消息,一面派人去抓拿萧瑀。
但是当朝尚书左仆射失踪之事,又怎么是封锁消息可以隐瞒得住的。小道消息不断爆出,特别是长安派人前往渭水,黄河沿河抓拿后,消息更是走漏。
长安的官员不少人都已是听说了萧瑀叛唐降赵的消息,连当朝宰辅都是叛变赵国了,这件事实在是非同小可。越是遮掩,越是瞒不住,这对朝堂上的震动,就犹如赵国温彦博,魏征,王珪三人之一投降了李唐一般。
李唐朝廷上的震惊可谓不小,更何况萧瑀身为宰辅,掌握得李唐机密也不少,这一降赵。李唐的国内局势更是毫不遮掩地展露在赵国的面前。现在李唐朝堂上下必是人心惶惶,萧瑀降赵之后,那么李唐官吏里还有哪一个是可以信任的,此刻都是人人自危。
加上李元吉,萧瑀,萧德言一并降赵之事,李唐官吏不知道明日还有谁会宣布降赵。官员们都是在提心吊胆中渡着日子,但表面上在李世民维持下长安城内还是维持一个安定的样子。
就在这看似安定朝局下,玄武门事变的导火索,杨文干本人,正式在庆州宣布造反。
这一消息,犹如烈火点燃下的干柴,顿时将李唐河西的局势瞬间点燃。
两仪殿内,李世民端坐在龙椅旁,一旁龙椅空无一人,但谁都知道李渊此刻已是不可能再回来坐在龙椅之上了,所以一旁的李世民已是大唐的掌舵人。
两仪殿里灯火通明,李世民的心腹重臣都在向李世民奏事。
房玄龄向李世民道:“延州总管段德操,庐江王李瑗,拒绝奉太子殿下诏令,返回长安之事也是在朝堂中悄悄传遍,不过这二人尚好,虽是反对太子殿下您,却没有公开表露过叛变的意思。但是杨文干却是公然举兵叛乱,他打出的旗号,竟是要起兵杀太子殿下,替李建成报仇,迎回陛下掌管大唐!”
李世民道:“杨文干此人愚昧不明,对于这样人的,孤没有话好说的,传令下去拜侯君集为左武卫将军,出兵讨伐杨文干,再派灵州都督杨师道,从灵州进击,两面夹攻。孤要以雷厉风行之势,扫平杨文干,杀一儆百!”
杜如晦道:“太子殿下圣明,杨文干起事纯属不智,庆州之地,不比段德操所在的庆州,以及李瑗所在的河东,这里赵国的势力鞭长莫及。此人造反,若是能迅速剿灭,这样对段德操,李瑗也是一个震慑。”
房杜二人说完,高士廉捏须道:“太子殿下还有一事,眼下宗室里已是有不少人指责你这一次玄武门之变杀戮兄弟之事,尽管陛下已是极力挽回了,但是宗室之内仍是有不少人抗拒。”
这一句话也只有李世民半个舅父高士廉,才敢和他这么说。而其他人都不敢在李世民面前提及玄武门三个字,就算房玄龄,杜如晦都不敢。
李世民道:“父皇吸取前隋教训,不肯信任外人,只重用宗室为将,故而提拔李神通,李神符,李道玄,李孝恭,李瑗等人。这乃是用人唯亲,这数人之中,除了李孝恭外,哪一个是真正有本事的,还有李瑗竟然反对孤。这样的宗室,孤不要也罢!”
听李世民这么说,房玄龄等人都劝道:“殿下不可以这么说,无论如此,这些宗室都是陛下的亲戚,不信任他们还能信任谁呢?”
“孤偏不信任他们,”李世民道,“天策府里如侯君集,长孙无忌,段志玄,张亮,程知节等人,哪一个人为将不胜过他们十倍,就不提他们,我大唐中还有柴绍,杨恭仁,刘弘基,张公瑾这样的名将,各个才能都胜过他们十倍,凭什么由他们来掌握军权。孤用人唯才是举,绝不任人唯亲,那些尸位素餐之辈,就应通通革除,让有才能的人担任大将!”
李世民这么说在场天策府的将领,都是露出感激之色,这才是他们值得效忠的君主啊,不负了他们在玄武门中的鼎力支持。
而房玄龄心底大赞,这才是高策啊,李渊靠重用宗室,维系了大唐的现在,李世民现在通过篡权上台,自是不能用李渊的班底,当然要用自己信任的天策府将领为将,来接管军权。
所以李世民才有打算革除,李神通,李神符,李道玄,李孝恭,李瑗这些人的兵权。尽管这些人中李神通当初也是大力支持李世民上位的,但是李世民已是铁了心的换掉,让自己亲信将领接管军权。r1152





江山国色 第八百一十四章 河南烽火
邓州,唐军河南道行台。
“河间王,这是天子的旨意,请你回长安一趟,而河南道行台的人马,暂时改有李靖节制,另有张公瑾辅之。”
殿中监陈福将圣旨交到了李孝恭的手中。
李孝恭呵呵一笑,脸上并没有流露出丝毫失意之色道:“戎马在外,老夫已是五年没有回长安了,这一次回长安,终于有机会可以面见天子,叙叙旧了。”
李孝恭这么说,下面将领却是神色不一。
陈福连忙道:“郡王是国之重臣,这一次回长安,天子是有要事交托的,眼下大唐时局有变,哪里少得了郡王这样重臣在旁扶持。”
李孝恭笑着道:“我明白,请你转告太子殿下,明日我就放下军务,返回长安,你先去驿站下榻吧,我这里还有军务要交割。”
陈福听对方不指陛下,而是谈及太子殿下,当下脸上尴尬一笑道:“太子年轻,也少不了郡王帮着太子扶一把啊,那我先告退了。”
于是向李孝恭重新施礼后,这才退下。
陈福走后,帐内只余下一系列大将站立,如庞玉,吴黑闼,张镇周,卢祖尚脸上尚有不忿之色。
李孝恭笑着对诸人道:“各位,老夫行事半生,没有做过半分亏心之事,看相的都说我是长命久禄之人,眼下归去长安,也是保全富贵,你们何必忧愁。”
大将张镇周道:“徐世绩,单雄信大军正在猛攻河南,天子。不,是秦王殿下。在这时候临阵换将,岂非是动摇军心。”
另一名大将吴黑闼也是道:“大帅。朝堂上的事情,某是粗人不懂,但是我军不可一日无大帅啊,现在徐世绩,单雄信气势汹汹,我们正准备与大帅一并好好打一战,让赵人知道我们唐军的厉害,眼下这是怎么回事,我们还怎么打这个战。”
说完吴黑闼气呼呼地坐下。
李孝恭目光扫过众将道:“你们不必说了。这一次不论是太子,还是天子的意思,老夫都不在乎。既是决定已回长安,老夫就不会婆婆妈妈的,至于下面如何对抗赵军,我想药师,弘慎二人足以担之。”
一旁李靖,张公瑾二人听到李孝恭提到他们,都是一并抱拳道:“大帅!”
李孝恭走到李靖面前。语重心长地道:“药师,你之才具,远胜某十倍,古往今来论为将者。你不亚于孙武,姜尚之后,只……罢了没什么。”
李孝恭本要说‘人力有时尽’。但是最后一句他却没有道出。
“诸位,老夫此去长安。在此期间,你们谨听李靖之命。不可违背,懂了吗?”李孝恭说到这里,目光扫过众将。
“诺!”
下面众将一并允命。
这时李孝恭将自己的蹀躞玉带解下,交给李靖。
蹀躞带是一种腰带,是胡人传给汉人一种风俗,腰带上面悬挂算袋、刀子、砺石、契苾真、哕厥、针筒、火石袋等七件物品,俗称蹀躞七事。蹀躞带乃不少权贵武官喜佩之物,大唐三品以上武官则可悬此玉带。
而李孝恭将自己蹀躞带交给李靖,显然在众将面前表示李靖以后就是主帅,尔等不可轻之。李靖虽是不世出的将才,但是却资历不够。所以他要将自己的威望借给李靖,让他来威慑诸将。至于自己恐怕日后是再也没有重掌军权之日了。
李孝恭事后,河内的李神通,李神符兄弟也被调入长安,大将之位由李世民心腹高甑生,程知节接替,负责河内防务。
而绛州总管襄武王李琛,也被掉入长安,总管由左骁卫大将军段志玄担当。
不过军权移交也并非一帆风顺,天策府众将上位,令不少原先忠诚李建成,李元吉的余党深感不安。这边李世民明里暗里的清算也是一直不停。李孝恭返回长安的同时,李唐的河南战局,顿时崩坏。
驻守在汝南郡,原齐王护军李思行率军叛变,放赵军进入汝南,汝阳,西平等汝南重镇相继失守。
李思行之后,东宫太子千牛李志安聚众起事,李唐宗室长乐王李乐良率护军叛变,李靖虽是扑灭了这两场叛乱,但是由徐世绩指挥的赵军却乘势而入,令李唐在河南局势陷入被动,李靖才接管河南占据不过十日,河南就已是烽火一片。
淮南,汝南全郡失陷!
接着颍川郡唐军被徐世绩击溃,唐军五千人马被歼灭!
李靖不得不从前线收缩兵力,谨保襄城,淮安一线,至此李唐已是丢失半个河南之地。
而关中一场疾风暴雨也是在酝酿之中。
在长安一间华屋之内,一名身着锦袍的中年男子,看着一文笑着自言自语道:“与王相失道,我问王所在,答曰汝即王也!哈哈,看来天命在我!”
说完一旁十几名子弟皆是起身附和道:“既是天命在公子,我等愿奉公子为主,立即起事!”
而这名男子乃是李义立,乃是李唐义安王李孝常之子。而他左右的男子,也并非一般人物,如刘德裕曾任为李建成府上左内率,长孙安业则是长孙无忌异母兄长,现任监门将军,统军元弘善,乃是北魏拓跋氏之后,其余在屋中之人都并非一般人物,不是太子齐王余党,就是关陇子弟中的杰出人物。
李义余负手成竹在胸道:“李世民能借南衙禁军之助,兵谏成功,夺取东宫之位。我们为何也不能效仿他成功呢?”
长孙安业道:“是啊,眼下李世民众叛亲离,连义安王在内的宗室都在反对他。眼下又有天命在公子身上,我们没有理由不顺天应时而为,推翻李世民,迎新天子登基!”
长孙安业挑头这么说了,说起李世民他可没有什么好感,谁都知道他与长孙无忌,以及李世民妻子长孙无垢早就是闹翻了。
“是啊!”
“正是如此!”
众人纷纷说到。
明眼人看得出来,这一次密谋的叛乱,看似是李义立因谶言,而有天命在身,决定反叛。实际上却是长安内太子,齐王余党,与不满李世民薄待宗室子弟,重用天策府官员一次叛乱。(未完待续。。)r752




江山国色 第八百一十五章 李唐内乱
由义安王李孝常策划的叛乱,简单而粗暴。就是控制禁军发动一场如同玄武门般的政变。但是就是在他们聚会之时,身在太极宫的李世民,却已是了解他们的一举一动。
就在第二天的半夜,上千人马出动,惊动了长安百姓。
马蹄声在坊间街道响过。长街上的口号声一声响过一阵。
面色严肃的于志宁骑马走到某间府邸门口,随意向里面一指喝道:“除了主谋之外可生擒外,遇反抗者皆斩!”
随即如狼似虎的唐军士卒就撞开了大门,拿出刀子朝里面杀进。
同样这一幕也是发生在长安十几处的府里,百姓们颤抖地不敢出门,只是悄悄地将窗户拉开一角,但见长街上灯火通明,一匹战马拖着一个人,从街道上行过。
那人双腿长长地拖在马后,在道上留下了两条血迹。百姓们立即将窗户关上,牙齿里咯咯直响。
这一夜长安城内流干了鲜血,府门外的百姓听着重物砍入肉块,以及咕噜噜地滚动声,一夜都不能安枕。李孝常,长孙安业,刘德裕,元弘善府门前血流十丈。上千人头在一夜间落地。
李孝常等人亲眼见着唐军士卒将自己的家属亲人的人头一一砍下后,堆叠在一起。
他们愤怒哭喊,但回应他们的是一长串笑声。
次日天色明亮,但是恐怖犹自没有过去。
长安的夔国公府里,大门紧闭,府内奴婢仆人受到昨夜的惊吓,都是清醒过来,有那么一刻,他们以为外面的人马都要杀进来了。后来才知道他们不过是在门口转了个圈,绕了个弯罢了。
重新见到长安城头上新生的太阳,对于每个人而言,都是充满的欣喜。
而府内,一名妇人抱着一名襁褓中的婴儿低声地哭着。而夔国公刘弘基背负双手站着,最后他摆了摆手,那妇人停止了哭泣,朝着他长长一拜,然后退出了屋子。
刘弘基此刻拿起了镜子端视了自己一番,但仰天一声惨笑。
“太子殿下,昨夜虽未派兵杀我,但是我刘弘基与李孝恭乃是世交,以他多疑的性子,怎么又会不怀疑我身上。可笑,可笑。什么辞官保命,妇人之见,只有我死了,我刘家才不会遭到灭门之祸。太子殿下连亲兄弟都可以杀的人,难道会对我心软吗?”
刘弘基长笑一声,从墙壁的剑匣上取出利剑来,用手拂拭然后道:“可惜,可惜,此剑新磨,竟是用我之人头第一个试剑!”
说完刘弘基这位被李世民的少年之交,被誉为大唐名将,大唐开国功臣,李渊亲信的男子,用长剑一横在脖颈上一抹。
随即鲜血长长喷溅,洒了满屋子都是。刘弘基脚步向后蹬了几步,目光中露出一抹欣然,似在赞着此剑‘好快’。
太极宫早朝,李唐的大臣们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上朝,可以看出很多人昨夜都是没有睡好,脸上顶着黑眼圈。
随即李世民精神抖擞地出现在大殿之中。
李世民对诸臣宣布道:“昨夜叛乱平定,各位不必忧心。”
随即生擒的李孝常,长孙安业,刘德裕,元弘善等人被李唐的禁军拖拉上殿,这些人都是穿着一身血衣,脸上伤痕累累,看得令人触目惊心。
李世民当殿问道:“孤素来待尔等不薄,尔等为何起事要杀孤。”
李孝常惨笑道:“王侯将相宁有种,这天下又不是你李家的,你这样连亲兄弟都能杀的人,也登得上太子之位,我们又为何不可。”
李世民点点头,并没有动怒,反而道:“骂得好!统统拖下去,在殿前杖毙!”
说完李唐禁军将这些人统统拖拽而出,在大殿门前大唐百官的围观中,一一杖毙。
大唐众官员看得噤若寒蝉,李世民却谈笑自如。
随即刘弘基自杀而死的事,也是报上殿上,李世民想起二人的交情,只是轻轻道:“可惜,弘基与孤是少年之交,若是能说明情由,未必不能免死罪,但是他既选择此路。孤也无话可说,让他的妻子扶他灵柩回老家安葬吧,对了,以国公的礼数,不可差了一点。”
堂上大臣见连刘弘基都自杀了,与之交好的大臣都是纷纷感叹。此人乃是李唐名将,折了一人,也是少了一人,加上李孝恭被罢免兵权,李唐能战的名将也就更少了。
庆州已是夜晚。
庆州城外,火光四处,无数唐军士卒,举起火把登城厮杀。
杨文干站立在城楼上,指挥士卒拼死反扑。
昔日的袍泽厮杀在一处,大唐的精锐相互搏命,彼此的士卒虽是不愿意,但是在各自主帅的命令下,他们又不得不彼此交战。
轰!
一声巨响,庆州城城门终于被唐军的撞门车轰破,城外的唐军一涌冲入城门,城门后庆州军一点抵挡,根本是螳臂挡车。
但是杨文干犹自在城头上喊着:“杀,杀,杀到最后一人!”
杨文干麾下的死士在听得杨文干的命令下,大吼一声率领城墙上的士卒,纷纷从马道上杀下,义无反顾地扑向了正在涌入唐军将士。
顿时杨文干左右的城墙上一时候都是空了起来,只有他一人面色狰狞地犹自举剑大吼,左右士卒在他呼喝下都是冲到了城下,竭力阻拦唐军杀入。
但是城门已破,杀入城中的唐军士卒犹如洪水决堤,其势不可阻挡。
杨文干麾下将士的阻拦,犹如是一头快要溺死的鱼儿,最后那几下扑腾,虽是十分有力,但最后还是没有了生息。
杨文干看着左右将士尽数战死在城下,回望着左右空荡荡地城墙,原来只剩下他一人。
左右唐军士卒已是从马道上上来喊道:“活抓此人,叙功三极!”
“不,要将此人千刀万剐,这庆州城折了我们多少将士。”
“要不是此人,我大唐将士,也不是死在这里三四千人,都是因为他,杀了他,为死去兄弟报仇!”
杨文干听此哈哈一笑道:“蠢材,李世民以为杀了我杨文干一人就行了吗?大唐完了,大唐完了!”
说完杨文干登上城垛,然后纵身往城下一跳!r1152




江山国色 第八百一十六章 席卷东南(第一更)
太极宫里。
房玄龄对李世民道:“太子殿下,杨文干之乱虽平,但我军却为此付出了不小代价。杨文干穷兵黩武,庆州数百里经此一战已成焦土,数万百姓流离失所。攻下庆州我们士卒折损伤亡也超过两千余人,纵胜也不足喜。”
房玄龄又接着道:“杨文干之乱,还令河西一片乱局,段德操乘势则是将驿站捣毁,封锁道路,断绝与朝廷来往,同时率军驻守各县,杨恭仁曾派人劝降,段德操则回答道,若是逼迫太甚,他则会直接降赵。”
李世民问道:“梁师都不可一点动静也没有吧。”
“是的,梁师都此人最会狗仗人势,当初借着突厥之力,屡犯我边境,眼下又得了赵国支持,再度数犯我河西腹地,不过此人用兵倒是平平,降赵后几次劫掠都被侯君集击败,只要赵军不再河西增兵,我看河西应是无碍。”房玄龄回答道。
李世民道:“河西防务不可轻之,若无河西,陇右则不能定,若是陇右,川蜀,关中则不能安。李重九有十几万草原轻骑之利,随时可以南下,加上西突厥,吐谷浑之助,河西防线压力极大。”
杜如晦回禀道:“陛下,河西防线暂时还是无忧,柴绍,杨恭仁,杨师道都乃是我李唐的名将,河西还有我五万大军镇守,李重九就算有轻骑之利,但于攻坚也是无助。至于西突厥,吐谷浑更不用担心,这一次柴绍率一万轻骑直踏西域,西突厥,吐谷浑诸部望风披靡,获牛羊十余万。俘部众三万余。我大唐声威,足以令西域宵小胆寒。”
李世民听了大为欣慰,虽是李孝恭。刘弘基不能用了,但关陇门阀以军功起家。名将层出不穷,而李唐十几年征战训练出来的精兵良将,也是十分能打的。这一次柴绍亲率一万骑,即横扫西域诸国,实是大涨李唐的声威。
李世民道:“这一次给与突厥,吐谷浑之打击已是足够,令柴绍与突厥,吐谷浑。签下城下之盟,之后回师河西。段德操此人有反骨,将来必是孤的心腹大患。”
“诺!”
“殿下,河南之战事也是十分不利。赵军徐世绩,单雄信两将,得势不饶人,继续猛攻河南,李靖已是撑不住,张公瑾秘奏李靖有退守秦岭,死守荆襄之念。”
李世民听了没有说话。杜如晦这时候道:“殿下。赵军横扫东南,林士弘败局已定,而高州总管冯盎。今年也是绝了对长安的进贡,不知是有自立之意,还是有意投降赵国,但对于我们而言都是不利的消息。”
听杜如晦这么说,李世民道:“天下倾覆,连冯盎这等人都蠢蠢欲动,难道他想要当赵佗不成?这样的人,不必理会,岭南瘴重。民风颇顽,李重九能据之。也不能有之,给他去吧。我军就只要谨守荆襄。据长江上游之势即可保得川蜀无事,告诉李靖,河南战局由他一人决断,朕信他!”
房玄龄,杜如晦听了都是面露喜色,李世民能放权给李靖,让他自决战事,显然是很有胆略的。毕竟现在河南之战局已十分糜烂,民心也是弃唐而向赵,如果现在李唐能壮士断腕,退保荆襄,仍不失有赵国一战之力。
一般人都不肯舍弃河南这样的重地,换做李渊肯定背负各种政治压力,而不会冒险下这样的决定。但是李世民也知道河南战局现在无解,所以大胆交给李靖一人决定。不过房玄龄也知道李世民虽富有决断,但是现在天下大势已在赵国一边,李世民再杰出,又是否能以个人之力,扭转大势呢?
若是早三年两年,可能当今的局势就不是这样了吧,想到这里房玄龄不由暗自叹气。一旁杜如晦看见房玄龄如此,也是知道他的心意,没有说什么。
二人都是由李世民一手提拔赏识的,入了天策府后,为李世民信任重用。两人都是忠贞之士,皆有君以国士待我,我必国士报之之念。无论李世民将来如何,他们也都只有殚精竭虑助他一臂之力,看看能否对大局有所帮助,至于成败不在他们考虑之内。
就在李唐内乱不止时,赵军在江南却是高歌猛进。
南昌。
欧阳询骑马进入城头,三日前南昌这座城池已被攻下,而攻下南昌一战也十分顺利,当时赵军先锋王雄诞率五千步卒突进南昌。
而突然天降大雨,五千步大半迷路,只有王雄诞率两百士卒抵达南昌城下。王雄诞见兵少也不惧怕,当下率两百士卒在城下高喊赵军杀来了,赵军杀来了!
1...297298299300301...31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