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鬼话三国——现代蒲松龄邪恶解说三国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寒雨潇风
姜维知道没机会了,果断退兵,向汉中退去。
由于诸葛亮部署得当,故布疑兵推迟了魏军进军的脚步,蜀军在退兵的过程中并没有造成什么额外损失,顺利把所辖百姓迁往了汉中。
不久,魏延诸将也顺利撤出天水,而攻打祁山堡的老将吴懿直等到最后一批部队撤出,才缓缓撤出祁山堡。
祁山堡守军本已准备好了受降仪式,忽然蜀军一夜间全部撤离,惊得高刚都不知所谓,太公甚至连个招呼都没打就退兵了。
其实这也不是诸葛亮的错,他把相关事宜全权交给了吴懿,三日后接受祁山堡守军投降。
不过,蜀军这一退连三日都不到,吴懿料想祁山堡守军必不肯提前受降,加之撤军仓促,需要接应,吴懿也未与祁山堡方面打招呼就撤离了。
这可苦了高刚,如果他不给朝廷发信,自己坚守祁山堡这么久怎么也都算是大功一件。如今倒好,差之毫厘,谬之千里,从抗蜀名将一下成了末流。
而此时的赵云更不好过,他负责牵制曹真的主力部队,待曹真反应过来赵云可能不是主力部队,便展开了一场规模较大的进攻,夺取了赵云的一座大寨。这才发现赵云的军营原来是十室九空,小蝈蝈冒充黄元帅。
赵云知道情况不妙,收到诸葛亮撤退的消息不敢耽搁,也循序撤军了。
曹真被赵云骗了这么久,心中大为光火,便率军出斜谷取道祁山去堵截蜀军。
赵云见曹真部来势汹汹不可阻挡,若是被曹真过境,蜀国边境并无充足守军只怕会被打个措手不及。赵云再三思量后一把火烧了栈道,直接把斜谷焚了。
望着熊熊大火,曹真也只能望火兴叹了。
一场精心策划的一出祁山就这样仓促结束,本是很有希望的一次就这样中途流产了,在后来的诸多伐魏中,这也是最有希望的一次。
进攻不利,蜀军中漫延着一种不安的**,很多下层军官不明所以,明明自己是占尽优势,怎么就突然败了呢?而马谡失街亭无疑是最大主因,军界对此愤慨不言自明。
蜀军大军陆续回到汉中,待得魏延部撤回来的时候,各部人马均已到齐。
此时在临时的相府里,征北诸将分列两班,议事厅静得针落可闻。
“王平,马谡经验不足,我才派你与其同守街亭。马谡移兵山上,你为何不谏?”
王平忙道:
“丞相,非是平尽进心,参军主意已定,平苦劝无效,这才请求参军与某分兵与山上互为犄角。”
说完看了眼立在不远的李恢,又道:
“部署完毕,末将便已呈报作战图纸到上邽请示丞相。”
李恢早已感觉到那灼灼的目光,当下出列道:
“丞相,末将确实收到了王平的书信,只是在呈报给丞相的路上时,街亭便已经失守了。”
王平又说:
“街亭战事一起,末将便擂鼓以为疑兵,这才未被魏军奸灭,早上深恐被围这才被迫撤出。丞相若不信,可问各部将校。”
诸葛亮扫了眼阶下面如死灰的马谡:
“马谡,你可知罪?”
马谡如无主孤魂一般立着,听到诸葛亮之言,缓步走出将列,纳头便跪泪若雨下:
“马谡有负丞相信任。”
诸葛亮气道:
“街亭之事,你临行前我便与你说得清清楚楚,你以全家性命相托,为何临时变阵?你先前给我的图本莫非是假的不成?”
马谡此时纵然有千般委屈,更与何人说?此时的辩解已经没有任何用处了,大错已酿,于事无补,马谡叩首拜道:
“谡大错已筑,万请丞相明正典刑。”
诸葛亮冷哼一声:
“好!既然你已知罪,来人!将其打入死牢,三日后问斩!”
马谡心中早有死志,颓然坐在地上,泪水已经模糊了双眼: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诸葛亮看着阶下马谡那稚嫩的面庞,不由得悲从中来,亦是泪洒衣襟,长声泣道:
“我之过也!我之过也啊!”
一旁蒋琬出列劝道:
“丞相马谡虽有大过,但罪不致死,还请丞相三思。”
诸葛亮怒道:
“昔年孙武之所以能纵横天下,便是用法严明,今日我若因此而废法,你叫我如何服众?”
众臣知道诸葛亮已是动了真怒,是真要杀马谡,纷纷劝谏,诸葛亮却只是不听。
李恢想了想不由上前道:
“丞相去祁山堡时,马谡曾去过上邽,当时尚有伤在身。他曾留信丞相,现在恢这里,还请丞相过目。”
说话间已将信呈了上来,天明早将信件接了过来,放到了诸葛亮面前,毕竟马谡身份特殊,天明也有心相救。
岂料诸葛亮看也不看:
“此事我心意已决,不要再说了,今天就到这里吧,有什么事明日再议。”
天明将信放到了案上,讪讪退到了诸葛亮身后。
众大臣见丞相揉着太阳穴也不敢再过逗留,只好退了下去。
向朗眼见众人都散了去,这才上前劝道:
“师兄,马谡毕竟是仙鹤童子的兄弟,如何杀得?”
诸葛亮见是向朗,面色不由缓了下来,只是却没回答向朗的话,深看了眼向朗这才叹道:
“马谡言过其实,先帝早就曾告诫于我,现在想想,只怕是先帝已经算到有此一遭了。唉!这伏羲算法果然了得!”
向朗闻言也不由色变:
“若如此说,人教手段当真厉害了!只是那仙鹤童子要如何交待?”
诸葛亮摆了摆手:
“先不必管他了。”
向朗见诸葛亮已经有些不耐烦了,不敢再说,当下退了出去。
却说向朗出了门,转念一想:诸葛亮虽是元始弟子,但毕竟现在在门外,那仙鹤童子却是门内人,且深得南极仙翁赏识,若是能与仙鹤童子攀上关系,远胜诸葛亮,却不能错过了这次机会。





鬼话三国——现代蒲松龄邪恶解说三国 第四十二章 马谡越狱
汉中,几日后的一个夜里,死牢中走进一个中年男子,气质卓然,狱卒毕恭毕敬地迎上去满脸的谄媚,引着中年人缓缓向死牢深处走去。
死牢深处,风光无限的马谡早已没有了往日的风采,佝偻着身子蜷缩在死牢的一角抱膝而坐,说不出的落寞。
诺大的牢房里只关了他一个人,看上去也比其他牢房整洁的多,可见狱卒平日里对他极为关照。只是,这一切的一切对于此时的马谡而言,都显得那么昏暗。此时此刻,对于他,一隅之地都显得多。他自知罪孽深重,前途灰暗,实是生无可恋,死不足惜。
死牢中的火光忽明忽暗,脚步声由远及近,不知道是什么人来探监,探的又是哪一个?灯笼的光芒在阴暗的死牢中一如一团希望之光,吸引了很多死囚的目光,这些死囚扒在牢门前或口中喊冤,或目光麻木……他们都凑到了铁牢前,像是落水前抓住了一棵稻草。
中年汉子皱着眉跟在狱头后边,像看怪物一般看着这些蓬头垢面的将死之人,寻找着自己想见的那一个。但他实在想不到那个曾经英俊潇洒的翘楚人物会与这些衣不蔽体、不知经年的人混为一谈,若是自己看到一个这样的他,自己该如何面对呢?
此时牢头已在一个空荡荡的牢房前停了下来,中年汉子心中咯噔一下,难道有人已经捷足先登了?
牢头显然没有与向朗一样担心,他漫不经心的打开牢锁,一阵叮叮铛铛的弹簧机扩声音过后,铁门吱呀一声被打开了。随着火光的映射,牢房内的情形终于变得清晰可见了,昏暗潮湿的牢内铺着蓬草,蓬草堆上铺着一张席子,席上却并没有人。
中年人环顾四周,这才看到角落里仿若丢了魂的汉子。
“马参军一天天就这样坐着,一句话没说过,一口水也没喝过……唉……真是可怜啊!”
牢头在一旁唠叨着,中年汉子却似乎并没有在听,他看着眼前落魄的人,哪里还有半分曾经那个意气风发的少年模样?
此时马谡的手遮着脸,看不清楚面容,头发虽然有些凌乱,却还是拢着,并没有散掉。衣服虽然有些脏乱,还是整齐的穿在身上,马谡一向是爱干净的。
“向长史,何必屈身来此看我这将死之人?”
中年人虎躯一震,原来他正是向朗。向朗听到马谡的声音,不禁发出一声叹息,短短几日,他的声音怎么变得苍老如厮?
“幼常,你……你这是怎么了?”
向朗三两步行到马谡跟前俯**来。
狱卒见状,忙跟上向朗,把灯笼凑的近些,生怕向长史看不真切。
“光!”
马谡低声说了句,手又往脸上移了移掩住自己的脸。
向朗见状忙哦了一声,赶紧摆手让狱卒移开了些。
待马谡适应了光芒这才放下了手,只见那苍白的脸上满是憔悴:
“唉!想不到我马谡竟会落个如此结局?”
听马谡这么一说,向朗回身对狱卒说:
“你先退下吧。“
狱卒闻言讪讪退了出去,向朗这才转过头,轻声道:
“幼常,你还年轻,修行的路还长着呢,何必在意这一城一池的得失?你生性聪慧,怎么连这都想不明白?”
马谡叹了口气,这毕竟是自己的师叔啊,日后要自己如何面对?如何自处?如何再见长兄?两行清泪滑过脸颊:
“丞相信我,委以重任,然谡不争气,筑成大错。若我不死,要丞相如何面对朝中文武?如何面对西蜀百姓?谡之残躯,若能为丞相尽些心力也便心安了。”
向朗闻言叹道:
“幼常啊!你这又是何必呢?丞相在西蜀,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又有何忌惮?我等蝼蚁,生死都与大局无关。幼常,万不可做此想,若你一死,又要堕入轮回,重塑肉身。现在冥界斗得正激烈,若是无人看护,何年才能修成正果?到时岂不又要劳烦你兄长?”
见马谡已经不似方才那么决绝,向朗又苦口婆心道:
“幼常啊!切勿意气用事啊!”
马谡经向朗这么一劝已经醒悟过来,不禁道:
“向兄说的是,只是现在如何是好?我看丞相心意已决,只怕是不会放了我的。”
向朗心里清楚,如果丞相放了他,那就没自己什么事了,不禁道:
“幼常说的是,我也觉得丞相这次是动了杀心了。”
马谡闻言叹道:
“那却如何是好?”
向朗环顾四周,眼见周身再无六耳,这才压低声音道:
“幼常若是想走,这区区死牢又如何能困的住你?”
马谡闻言惊道:
“你的意思是……”
向朗忙发了个噤声道:
“小点声……”
马谡知道一时失语,这才低声说:
“你是要我越狱?”
向朗点了点头:
“合该如此,待过些年,等风头一过,再换个名讳入世再修不迟。幼常!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马谡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向兄说的是……说的是……”
向朗见状又道:
“若是幼常不弃,到时可到我府上权且先待着,待到风头一过再说。”
马谡礼貌的拒绝了:
“向兄能来看我这落魄之人,幼常已经很是感激了,如何还要再麻烦向兄?不必了,我正好借这些许时光去看一下旧友。”
向朗也不勉强,点点头道:
“如此也好,他日幼常回了西蜀记得来找我。”
马谡不住点头,这才问道:
“丞相现在怎么样?”
向朗想起诸葛亮几日前的神情,喃喃道:
“还好吧。”
此时,诸葛亮正坐在太师椅上,手上正拿着李恢递上来的马谡的亲笔信,他知道信上说的玄武应该是张合。只是……这个大阵嘛……诸葛亮摇了摇头,若是寻常玄武自是无虞,不过那张合来头不小,连先帝刘备都甚是忌惮。昔年黄忠斩夏侯时,刘备甚至说斩夏侯不如斩张合这样的话来,可见一斑。
如果自己当时在上邽,定然不会同意他这样做,只是……这个世界没有如果,一切都不能从来了。
罢了!圣上素来喜爱马谡,过几日回京,圣上定然会为之求情,到时再放他不迟。年青人总要吃些苦头才好,若是一番风顺也不见得是好事。
诸葛亮正盘算着回京事项,忽有人急奔入报:
“丞相,马参军越狱了!”




鬼话三国——现代蒲松龄邪恶解说三国 第四十三章 胁迫相逼
大司马府,曹休正在府中研究江东沿线的地形图,最后他将目光落在了鄱阳郡。
探子已将周鲂的事一一落实,甚至查证,周鲂的实际情况可能比信中所言更严重,尚书郎多次入郡调查周鲂。
曹休狂喜:
“真天助我也!”
曹休当即拟信将此事上逞魏主曹睿,并详细分析了此次出征的可行性。
汉中,诸葛亮闻报一惊,怒道:
“什么?竖子安敢如此?马上派人去抓,一定要把他给我抓回来!”
冥冥中,诸葛亮心头涌起一种不祥的预感,只是掐指算来却又算不出什么。马谡一逃却打乱了他的计划,如此一来,只怕这马谡是再难归蜀了。虽然仙鹤童子嘴上不会见责,终究心里是不会舒服的。
诸葛亮越想越觉不妥,又派人抓紧去找,并嘱咐此事一定要暗中行事,切不可动用州府力量。
此时,江州李严府上,李严笑呵呵的啜着茶,其子李丰侍立一旁:
“父亲,你怎么把马参军抓了起来?”
李严瞥了一眼李丰:
“你怎么就没继承为父半点优点?一点不知算计!我且问你,诸葛亮此番出祁山因何而败?”
李丰嗫嚅着说:
“听说是因为马谡失了街亭所致,诸葛丞相不得已才退了兵。”
李严点了点头:
“算你还能知道关注陇西战势,诸葛亮害死你孟达师叔,这个仇,咱们是无论如何都要报的,这个马谡与诸葛亮情同父子,折了马谡,如断其一臂。”
李严大觉快意,又轻呷了一口茶水续道:
“本来为父要除掉这个马谡还要费些周折,现在倒好,这小子自寻死路,竟来我到江州,真是不知死活。本来他就犯了死罪,现在又越狱,就算陛下想法外开恩,这次他也休想活命。”
李丰见李严一副咬牙切齿的样子,本想求情的话硬生生咽了回去。
只见李严一口将余茶喝尽这才道:
“明日咱们就出发去汉中,事情很快便可以见分晓了。”
李丰本来要倒茶的手不由一窒,他知道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即将拉开序幕。
却说这日诸葛亮正在整军讲武,忽有人报尚书令李严从江州赶来。诸葛亮一听李严来汉中,不由微一错愕,他并未想透李严为什么会来汉中,这个时侯一动不如一静,诸葛亮淡淡道:
“只推说我在讲武练兵,待练兵之后才能接见。”
中军领命而去,传到李严那时,李严正与其子李丰在偏厅稍歇。李严背着手四处打量着偏厅的构造,李丰则略显拘束地坐在椅子上,不时喝口茶水。
听到中军这个答复,李严微微一笑:
“无妨,练兵是正事,不要打扰了丞相,我们且等会无妨。”
待中军退了后,李严才用鼻子哼了一声:
“好一个下马威,待会有你好看。”
李丰听了,头压地更低了,显然,对于李严的做法,他从心底里是抗拒的。
又过了一柱香的时间,诸葛亮才姗姗来迟。
李丰不敢稍有怠慢,赶紧站起身迎了过去,李严听到脚步声也回过头来,正看到那张不怒自威的面孔。他忽然发现这位西蜀权臣两鬂已有些斑白,似乎并没有那种身居高位的惬意。
“丞相别来无恙?”
李严笑吟吟地迎了上去。
“祁山战事已经传报京都,想必尚书令早已知晓了,败军之将何来无恙?”
诸葛亮冲着一旁作礼的李丰点了点头算作招呼。
“唉!实在是太可惜了!丞相算无遗策,几已成功,可惜错用一将,痛失街亭,功亏一匮。”
李严摇头叹息,脸上表情比诸葛亮更加痛心疾首。
诸葛亮叹道:
“只能说是天命难违,怨不得别人。”
说话间已示意二人落座。
李严表情变得很快,连连点头:
“丞相所言甚是,有功当赏,不过这过也一定要罚的,听说丞相已经将那马谡判了死刑?”
诸葛亮面露狐疑,李严的话似乎有意无意地指向马谡:
“尚书令的消息果然灵通,现已将此子关进了死牢。”
李严笑盈盈的点头道:
“丞相果然是法令严明,我等西川将士皆对丞相佩服的紧啊!若无丞相铁腕,只怕还真的很难弹压这些天下之士。”
诸葛亮眯着眼睛看着一旁正侃侃而谈的李严,这已经近乎**裸地胁迫了,诸葛亮淡淡道:
“此乃为相之本分,马谡之过,我亦有错,亮当秉明我主,自贬三等,以示惩罚。”
李严听弦音而知雅意,自然已经听出了诸葛亮的用意,心道:想以己之身来减马谡之罪,痴心妄想,这次不折你一臂,如何解我心头之恨?想到此处,李严不由道:
“丞相能以身作则,实是我朝中楷模,严深感佩服!严自当禀明朝廷,当以丞相为楷模,举国效仿。”
诸葛亮眉头一皱,心中一阵厌恶,他抬起杯子以喝茶的动作掩饰了这种反感,却没有再说什么。
厅里一下子安静下来,不知为何,两位蜀国手握权柄的朝中大员都收了话柄,场面几乎降到了冰点,两人若无其事地喝着茶,似乎都在等对方先沉不住气。
他们都气定神闲,李丰却如坐针毡,他清了清嗓子:
“听说丞相得陇右百姓数千户,此次伐魏也算是收益不浅。”
李丰一说话,气机牵动间气,凝重的气息为之一泄,二人也再难斗法,登时都收了心法。
诸葛亮淡淡道:
“兵败还师,未得寸土,何谈收益不浅,不过是聊以**罢了。”
李严狠狠瞪了一眼李丰,回过头笑道:
“丞相说的是,这马谡真是可恶,千古之功,毁于一旦!不杀他实是难以平众怒!”
诸葛亮深吸口气,自己一退再退,李严却步步紧逼,是为何意?
“正方放心,亮自当禀明圣上,马谡之过难逃其责,亮自当以法判之。”
李严点了点头,幽幽道:
“死刑之人若是逃狱,又该判什么刑?”
诸葛亮举杯的手一窒,慢慢看向李严,李严两眼微眯,却并没有半分退缩之意:
“自然是死罪难逃,罪加一等。”
李严盯着诸葛亮一字一句道:
“丞相恐怕不知道吧?马谡逃狱了,逃到江州地界,不巧被严抓获了。”




鬼话三国——现代蒲松龄邪恶解说三国 第四十四章 断其一臂
诸葛亮听到马谡落在李严手中,眉头颤了又颤,不过在外人看来也仅仅是抖了一下:
“哦?竟有此事?尚书令手眼通天,亮自愧不如了。”
李严哈哈一笑,起身道:
“丞相过誉了,若是丞相信得过李严,严愿代丞相行刑。”
诸葛亮扶着椅子的手一紧:
“不必了,亮御下无方,自然责无旁贷。”
“好!既然如此,严便把马谡交给丞相处置。这几日,江州正好无事,待丞相斩了此子再走不迟。”
李严说罢哈哈大笑,大步走了出去。
李丰赶紧跟了上去,回头不住地看着诸葛亮,眼中充满了歉疚,显然对其父的所为并不赞同。
诸葛亮望着李严的背影,眉头深陷了下去。
虽说李严说了将马谡交给诸葛亮处理,但这马谡却并不是诸葛亮想见就能见得到的。诸葛亮没想到李严做的如此绝,竟连探监看都不准,只是一昧推托。
面对李严的作为,诸葛亮亦是无计,马谡这次罪上加罪,自己身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竟救不了他,只好一直拖着不斩。
因与诸葛亮的关系紧张,李严在汉中门可罗雀,只有吴懿、魏延前来探望过几次,但也是偷偷摸摸的,只是在李严的驿站简单吃了个便饭罢了。而其他人几乎连礼节性的招呼都没有,让李严倍感冷落。
明帝在长安盘桓不过半月,陇西战乱便被迅速平定,对此明帝大为满意,首次御驾亲征便能达到这种效果,实是他始料未及。
明帝论功行赏,街亭大捷,彻底打破了诸葛亮的战略计划,张合当居首功,增加食邑一千户,共四千三百户,成为曹魏军中食邑最高的将领,可见曹真对这位曹操时代名将仅存硕果的重视程度。其次曹真、郭淮等将各有封赏。
而对于三郡郡守分别处以了不同程度的惩罚,其中马遵、杨陵更因守土不利,丢了上邽而处以极刑。马遵、杨陵垂死挣扎之际本想拿郭淮顶缸,不料郭淮的列柳城大捷众所周之,两人偷鸡不成蚀把米反被明帝所恶。
而本来可以在祁山之战中扬名的高刚则因为一纸降书为人所不齿,连着祁山堡诸将也跟着受了连累,都成了无功之人。高刚为逃脱惩罚本想投奔西蜀,不想还没付诸行动就被地藏王调回身边听后差遣,高刚不敢有误,只好回了地府暂且不提。
1...432433434435436...45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