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话三国——现代蒲松龄邪恶解说三国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寒雨潇风
何为英雄?他们轻生死而重名节,并非不爱,只是那份爱深敛在内心深处,在那里生根发芽。英雄,注定是要孤独一生的。
刘禅卧于龙塌之上,睡得正酣,一道精光打入,刘禅乍然坐了起来。
身旁**的妃子睡意正浓,但见刘禅惊醒,也迷迷糊糊地跟着坐起来,慵懒地搂着刘禅:
“陛下,您怎么了?”
待看清刘禅的面容,她的声音抖然间提高了几个音度,登时睡意全无:
“陛下,您怎么哭了?”
再看刘禅泪若雨下。
诸葛亮大宴方开,忽起了一阵疾风,但听帐外传来咔嚓一声脆响。众将无不诧异,诸葛亮忙令人查探,却是庭外的一棵松树被风吹折了。诸葛亮眉目微皱:此时与诸将计议北伐,竟有此等凶兆。当即占了一课,不由高呼:
“此风主我西蜀折一大将。”
众将闻言面面相觑,此时又无战乱,怎么会折一大将?正疑虑间,忽闻报,赵云之子赵统、赵广前来求见。
诸葛亮闻言心头一沉,悲声道:
“子龙休矣!”
说话间,二子急匆匆奔入泣道:
“丞相!我父亲病逝了!”
诸葛亮闻言,恸声道:
“子龙身陨,蜀国损一栋梁,我如折一臂膀。”
众将闻言无不面面相觑,但想起赵云这位忠厚长者,无人不心生悲意。刹那间,大宴上笼罩了一层悲意。
诸葛亮哭罢,见赵统、赵平面上虽有悲色,但眉宇间更多的却是惊慌,方意识到什么恍然道:
“速带我去见子龙最后一面!”
赵统二人闻言忙引诸葛亮及诸将回府。
一入赵府,便听得满是泣声,赵统兄弟引诸葛亮穿过人群径入内室,赵云的遗体显是还没有呈入棺柩。众臣面面相觑,均想不明白这哥俩的行为举止,照常理,自然应先将赵云呈入棺柩放入前堂才合常理,哪有带着丞相去内室看遗体的道理?但丞相未开口,众臣自然不好再问,只得跟着二子与丞相一同奔入后院。
至卧房前,却发现一应女眷都被拦在外面抹着眼泪,见到诸葛亮纷纷施礼。众臣不明其意,更是惊讶,只得面面相觑,诸葛亮却早已心中了然对赵统、赵平道:
“你二人随我进去见你们父亲。”
赵统、赵平松了口气,点了点头随诸葛亮进了赵云的卧房,其余人等未得诸葛亮首肯,只得留在外面。三人进入房间后,赵平随后合上了房门。
诸葛亮见赵云已经被人将身体盖好,只露出头来,但见其面色呈透明状,乍一看仿如玉制雕刻。
赵统、赵平战战兢兢道:
“丞相,父亲自门外回来便已经这样了,他这是……”
诸葛亮淡然道:
“这只是一种病,不必害怕。”
说这话的时候,他一直盯着赵云的脸。
赵统、赵平面面相觑,他二人毕竟年青,听诸葛亮这般说,便只道这真是一种怪病。
他们又怎么会知道赵云乃玉质天成,如今玉气耗尽,终是要现出本来面目。只可惜,诸葛亮终是没法为他挣来一份正果,此等玉石本就难成大道,何况又久经杀伐,沾染了太多的血腥气,不知要在这轮回中苦苦挣扎千世万世方能有所成就了。
诸葛亮心中不禁暗叹,此等英雄化归尘土,当真是可惜至极了。
正自感慨间,忽然外面响起了铁环的撞击声,一声啊弥陀佛竟是透过高墙传了进来,仿佛如在耳边一般。
诸葛亮一听便知有高人到访,心道:莫非子龙还有转机不成?
当下便叫人把和尚请了进来,黑衣僧人手执锡杖走了进来,透彻的目光仿佛能看破一切世间浮华。
“原来是地藏王菩萨造访,不知法王来此有何贵干。”
和尚微微一笑,打了个稽首,“正是为那玉人而来,道长可知这玉人的来历?”
诸葛亮此时心情无以复加,无精打采道:“贪道不知。”
和尚倒是兴致勃勃:“西汉末王莽代权,皇帝刘婴年仅两岁,玉玺由孝元太后掌管。王莽命安阳侯王舜逼太后交出玉玺,遭太后怒斥。太后怒中掷玉玺于地时,玉玺被摔掉一角,后以金补之,从此留下瑕痕。都说这玉人便是摔掉的这仁义一角。”
诸葛亮也听说过这个传说,点了点头。
和尚接着道:“不过我却知道并非如此。道长可知这玉玺从何来?”
诸葛亮对此到是了解:“卞和献玉,名为和氏壁,几经辗转后传到始皇手中,六国一统,始皇将这和氏壁制成了传国玉玺,由此而来。”
地藏王连连点头,“正是如此,既然先生知道卞和献玉,当知卞和泣玉了。卞和因此玉蒙受刖足之刑,却不忍宝玉蒙尘,泣血而亡,文王听说此事,方才从璞石中剖出美玉。”
诸葛亮点了点头,“这卞和......”
突然间诸葛亮好似想到了什么,卞和,莫非子龙便是这卞和转世不成?
地藏王笑着看着诸葛亮,点了点头:“玉能养人,亦能养魂。玉中有人,人中有玉,这才是玉人啊。”
话到此处已是不言自明了,诸葛亮不由恍然,原来竟是如此。
地藏王笑笑:“若将此玉人交由贫僧保管,他日自能大放光彩,贫僧自会给他个好去处。”
诸葛亮叹了口气:“贫道与你们西方二圣尚有几分善缘,虽佛道不同本,终是同源。既如此,就烦劳法王了。”
地藏王微微一笑,这诸葛亮忒也会占人便宜,竟与佛祖攀交,倒好似我们都成了小辈了。
不过佛心广大,地藏王也只是笑笑,从怀中拿出钵盂,一道金光罩向赵云,赵云竟越来越小飘向钵盂。
赵平、赵统都是心头一紧,齐声叫道:“丞相。”
诸葛亮摆了摆手,二人只好退了下去。
赵云就这样飘进了钵盂之内,消失不见。
地藏王此间事既了,同三人打了个稽首,洒然而去。
赵云出丧时是蒙着白布入棺的,除了诸葛亮及其亲子外,并无他人再见过其逝去的模样。但诸葛亮清楚,纵用白布包裹,亦难抚去其血腥气了。
不几日,汉中的一处院落,中年妇人望着镇南将军府的方向,也郁郁而终。或许,不是因为痛苦,只是因为失去了活下去的意义。
安排好赵云的后事,赵统、赵平依诸葛亮之意入成都报丧。
后主早知子龙之死,昔年长坂坡子龙为救自己七闯连营而身陷囹圄,若非自己将星魂寄在他身上,他又如何能杀出重围呢?现在子龙身陨,星魂再无寄托,自然回归本体,后主又如何不知呢?
虽然后主早有心里准备,但此时亲耳听赵统、赵平说出来,心中仍是激荡不已。昔年长坂坡前,子龙与自己并力杀出重围,刀枪剑林,杀场铁血,此时回味,只觉历历在目。不想今日,昔年的长坂英雄已与自己天人永隔。
后主想起往事,不觉悲从中来,坐在殿上泣道:
“朕昔年年幼,若非子龙,朕早已死于乱军之中。”
为感念赵云的功绩,后主当即下诏追赠赵云为大将军,敕葬于成都锦屏山之东;建立庙堂,四时享祭。
鬼话三国——现代蒲松龄邪恶解说三国 第十一章 二出祁山
赵云死后三十年后,被追封为顺平侯。
平者,安定诸侯、治理天下谓之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顺者,消除阻碍为之顺。很多人对于子龙三十年后才被封侯有很大意见,非是后主薄待子龙,而是大家不知道当时的时代背景、政治体制。
随着蜀汉政治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一种对有较大功绩的文臣武将进行“身后追赐封侯”的惯例,但其身后子孙待遇略低于刘姓诸侯,且没有“封地”、没有“采民”。而这里所说的“侯爵”是封侯,也不包括亭侯和关内侯,亭侯(彻侯、列侯)和关内侯分别为秦汉二十等爵制中的第末级,仅仅拥有爵位,却没有封地、民政和财税权,大致相当于如今的公务员末级。
后主时代,赵云生前就已经有个永昌亭侯的爵位了,而其他武将,即使是关羽,也仅仅在生前有个汉寿亭侯爵位,也只是在死后追赐为壮缪侯。所以,在刘氏父子时代,并不是只有赵云一个死后封侯,而是诸将都是如此。换句话说,死后封侯在蜀汉时代其实相当于谥号。
何况,赵云身处京畿重地,掌握蜀国禁军和情治机关,已然是大权在握,在军界更是极富盛名,足可见刘氏父子待他不薄了。
曹真自洛阳回到长安后,身体便一直不适,已经到了下不来床的境地。这个时候,曹真却上本请明帝将张郃调往荆州接受司马懿调度。
侍立在侧的曹爽眉头大皱:
“父亲大人这个时候还要把张郃调往荆州?难道您认为东吴还会有什么动作?”
曹真倒在床上艰难地吸了一口气:
“儁乂与仲达相较如何?”
曹爽闻言脸上闪过一丝不屑:
“论军功,论威望,司马仲达如何与车骑将军相提并论?”
张郃毕竟是凭借军功一步步从一个降将成为曹魏军界大佬的,随便拿出个战绩都能让司马懿望尘莫及,而司马懿能拿的出手的还只有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破上庸斩孟达的战绩。虽然曹真与司马懿家有姻亲的关系,但张郃毕竟属于曹真的嫡系,曹爽自然高看一眼。
曹真摇了摇头:
“仲达是政客,儁乂终是行伍出身,为父一去,朝中便再无人可钳制仲达了。”
曹爽心中冷笑,对曹真所言,显然不以为然。曹真若去,自己即将继承曹真的爵位,未来更将替代曹真成为曹魏的顶梁柱,司马懿虽是辅政大臣,但他毕竟不姓曹。
曹爽心中虽这样想,面上却甚是谦恭:
“父亲大人说的是。”
很快,张郃的队伍便进驻荆州,司马懿则正在荆州操练水军,听说张郃的调令后沉默良久,司马昭心生奇怪:
“父亲大人,朝廷把左将军派来是为何意?不是真为了配合我军讨伐东吴吧?”
眼看便入冬了,冬季水浅,根本无法行船。
司马师冷笑一声:
“何意?自然是为了警告父亲大人,不要作第二个孟达。”
司马昭闻言面色冷了下来,现在的军界,张郃风头无二,俨然已经稳坐军界的第三把交椅。
“看来,子丹怕是大限将至了。”
司马懿很快便满脸轻松道。
曹睿最为器重的曹真一去,自己的时代便将到来了……
后主念赵云昔日长坂之功,厚葬赵云,伐魏事宜也因此被耽搁了几日。
不几日,诸葛亮再上出师表,其言辞恳切,闻者动容,后主只得应允。于是,诸葛亮奉命二出祁山出师伐魏,令魏延总督前部先锋,率军径奔陈仓道口。
蜀国大军此次经祁山古道直抵陈仓,蜀军前哨抵达陈仓口,发现陈仓口已经筑起了一座小城。城外深沟高垒,遍排鹿角,防守极是严密,其凛冽战意让久经杀场的魏延都不由动容,急令人回报诸葛亮。
诸葛亮闻报亲自来至陈仓口观敌,但见城外防御工事极为精巧,绝非寻常,不由讶然道:
“可知何人把守此城?”
探子回报道:
“回禀丞相,守城之人姓郝名昭字伯道,曾镇守河西。”
洛阳,明帝收到西蜀方面传来的战报,不由大为头疼。曹真近来身体不适,怕是一时半会无法主持关中战局了。好在曹真之前就料敌先机已经安排了郝昭在陈仓口修建工事,估计还能守一阵子。这个时候,明帝急诏驻扎在方城的张郃入京面圣(张郃到达荆州时,正赶上冬季水浅,大船不能行进,于是司马懿令其暂在方城驻扎)。
张郃早听说诸葛亮二出祁山,收到圣旨后大喜。本来张郃就对朝廷把自己调离汉中颇有想法,眼看大将军身体每况愈下,论资历,论能力,理应自己接替曹真,这个节骨眼上,朝廷却偏偏把自己调走了,张郃怎么可能没想法?想想诸葛亮来的还真是及时啊,一下子彰显了自己的重要性。
事实上,张郃的待遇远比自己想的要好,明帝传张郃入京令其都督关中战局,更令武卫、虎贲两营护卫张郃,更亲自设宴为其饯行。
酒席宴间,明帝对汉中战事颇为忧心:
“待儁乂抵达前线,诸葛亮会不会已经攻陷了陈仓?”
张郃淡然笑道:
“陛下多虑了!诸葛亮出兵仓促,料想坚持不过十日,只要陈仓能守十日,诸葛亮必退。”
张郃久镇关中,苦心经营多年,而蜀国是关中最大的威胁,张郃自然密切关注汉中的情况,他对汉中的军事实力清楚的很。而且,他对郝昭这个人的实力也有所了解,知道以此人的实力绝对可以守住诸葛亮半月。故而,张郃言语间颇为自信。
明帝听后却不由讶然,张郃久镇关中,对关中形势的掌握,理应高人一筹,但这么说未免太过乐观。明帝想至此处,不由更为担忧关中局势,甚至怀疑自己派张郃主持关中战局是不是错了?但眼下确实没有人比张郃更合适主持关中战局了。
明帝为张郃斟了樽酒道:
“关中事,便仰仗儁乂了!”
鬼话三国——现代蒲松龄邪恶解说三国 第十二章 墨家巨子
陈仓前线。
诸葛亮咀嚼了一番郝昭这个名字,只觉得这个名字极其耳熟,只是一时却又想不起在哪里听过,不由摇了摇羽扇,理了理思路。
身旁天亮拍着小脑袋瓜迟疑道:
“郝昭?好像听师娘提起过……”
但他记得不甚真切,说得极犹豫。
诸葛亮和天明却同时反应过来,齐声道:
“墨家巨子!”
其实,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墨家便受到了极大打压,已经走向没落了。到东汉末年,这个韩非子口中的世之显学几乎已经与世隔绝了。但修真中人都知道,墨家弟子一直存在于这世间。
墨家是公输家的世仇,旁人不知道墨家的存在,但公输家却对其清楚的很。黄月英身为公输家霸道机关术的传人,自然曾提及过墨家巨子。不过墨家后期分化分为墨修和墨学(又叫墨家后学)两派,公输家更关注于长于机关术的墨学一派。而墨学一派的巨子,正是郝昭。
知道是墨家巨子在此守城,诸葛亮大觉头痛。墨家以机关术名重当时,更是以守城术闻名于世,又经过数百年不断打磨,自然更为精进。但见其城外布置,便可见其工巧之精。有这等人物陈兵陈仓口,想想便大感为难。想不到曹魏之中竟有人有如此先见之明,能够料我先机,请郝昭这等狠人来此,短短数月间,便造了这样一座碉堡。
开弓没有回头箭,诸葛亮既已出兵,自然没有不战而退的道理,回帅帐后当即发令道:
“陈仓正北便是街亭,必得此城方可进兵,文长何在?”
魏延出列道:
“末将在!”
“十日之内拿下此城,可有把握?”
魏延心中冷笑,区区一座陈仓口,还用得着十日?当即信心满满道:
“丞相放心!末将十日之内必拿下陈仓!”
魏延出帐后,便组织力量对陈仓口发起猛攻。但出乎魏延意料的是,陈仓口这些机关竟然如此强悍,任凭自己如何用力,始终占不到分毫便宜,不要说冲上城墙,便连城下的鹿角都无法突破。
魏延不由正视,本来他只是以为陈仓防守齐整,故而未敢贸然进攻。但再得知守城兵力不足两千时,便已大有把握,这么一座小城如何用得了十日?但现在看来,此城大为诡异。魏延当即下令大规模使用攻城器械,但陈仓口这座小城就仿佛是一个百变金刚,无论你的攻城器械多么精良,它都能迅速做出应对。
在打了两日,魏延不得不跟一只斗败了的公鸡一般向诸葛亮如实汇报战况。
在这种形势下,诸葛亮又多次施展诱敌策略,企图引诱郝昭出城来战。但郝昭对诸葛亮的诱兵之计却均视而不见,紧闭城门,只以陈仓城的机巧应对(这也难怪,蜀军数倍于城内,郝昭自是有自知之明)。面对这样的对手,让诸葛亮生出一种无力感,难道自己大半年的苦心经营就这么葬送在陈仓口这么一座小城里了吗?
诸葛亮又拟定了一系列作战策略,尚未等部署下去,便收到洛阳方面派来援军的消息,又加之正值隆冬,粮草不济,诸葛亮只得草草退兵。
张郃方刚抵达南郑,正要部署作战策略,便收到前方战报,诸葛亮退兵了。当即大为得意,此等料敌先机,曹魏军界谁人可比?有此等战绩,日后关中必会由自己主持大局。
却说蜀军大军退回汉中,诸葛亮方回府中,便见到黄月英清丽的面容以及身旁抱着孩子的奶娘。
黄月英满脸诧异道:
“夫君此次出征,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
诸葛亮面色铁青,一旁天亮吐了吐舌头,黄月英来至诸葛亮身边扶着诸葛亮的胳膊道:
“夫君可是碰到了什么棘手的对手?”
诸葛亮深吸口气淡笑道:
“魏营高人无数,亮不能抵敌,亦是常事。”
一旁天亮忍不住道:
“师娘,师父碰到了墨……”
“住口!”
诸葛亮满脸凶相,阻住天亮道:
“不许胡言!”
黄月英眉心一蹙,忽自舒缓开来:
“莫非是郝昭?”
看到天明、天亮惊讶的表情,黄月英越发肯定,面色舒缓下来道:
“也只有墨家的守城术才能以区区一个陈仓口抵住诸葛卧龙的数万雄师。”
诸葛亮见被黄月英说透,不由叹息一声:
“墨家守城术难怪能与你公输家的霸道机关术相提并论,确有其独到之处,此天之利器实非人力所能硬抗。”
黄月英笑看着诸葛亮道:
“夫君既然知道郝昭是能与我公输家的霸道机关术相媲美的巨子,为什么不肯告诉我?”
说话间,已然是一副了然于胸的样子,诸葛亮摇摇头道:
“夫人太过争强好胜,亮实是不愿你轻易涉险。”
说至此处,从奶娘手里抱过尚在襁褓的婴儿:
“何况,夫人还要照顾瞻儿。”
黄月英却似乎丝毫不领情,轻哼一声:
“与一个没落的墨家相比,算什么争强好胜?夫君不必管了!”
诸葛亮目色一沉道:
“我岂能让你独自一人深入陈仓?”
黄月英嫣然一笑:
“夫君就这么不放心月英?”
诸葛亮叹了一声道:
“现在的郝昭不只是墨家巨子,还是曹魏将领。”
黄月英闻言傲然道:
“江湖有江湖的规矩,月英作为江湖人,非是蜀军将领,自然要与其论江湖的规矩。”
诸葛亮眉头微皱:
“若郝昭不与你讲江湖的规矩呢?”
黄月英狡黠一笑:
“夫君放心,月英自有办法让他就范。”
诸葛亮长叹一口气道:
“我知道拦不住你,这样吧,让天明、天亮陪你去陈仓走一遭。”
天明、天亮听到可以跟黄月英一起去陈仓,脸上俱现出掩饰不住的热情,就差弹冠相庆了。这位师娘素来平易近人,可不像师父那般严厉,每次出征都要忙前忙后,哪有闲情逸致玩耍?
黄月英深吸口气道:
“带着这两个小鬼头……”
天明见黄月英一副嫌弃的样子,忙争着道:
“师娘怎也需要个人鞍前马后的照顾吗?”
一旁天亮也抢着道:
“多一个人多一个帮手,何况是多两个人呢?再说,师父一番美意,师娘怎么能拒绝呢?”
黄月英偷眼看了一眼两个面红耳赤的小家伙,大不情愿道:
“好吧,就勉强带着你们两个拖油瓶吧。”
天明、天亮却也不介意,嘿嘿点头应道:
“谢谢师娘。”
几日后,官道上三匹健马扬蹄飞驰,直奔陈仓而去。
鬼话三国——现代蒲松龄邪恶解说三国 第十三章 世家渊缘
张郃在南郑驻扎了半月,便被明帝诏回师京城,封为征西车骑将军,被曹魏西北军界一致认为将接替曹真镇守关中。
与蜀军的情绪低落成反比,陈仓城内情绪高涨,陈仓守军热情扬溢,无处不流露出喜悦。因郝昭守陈仓有功,明帝特派人劳军,加封其为关内侯。郝昭大宴三军,陈仓官兵自然热情高涨,却没想到会在这个时节迎来一批不速之客。
陈仓城门口,三匹健马昂立于城门前,却是一个女人带着两个儒童。
女人头戴斗笠轻纱遮面,看不清面目,但其身着一身劲装,身材凹凸有致绰约非常,看不清面目反倒让人充满了无限憧憬。身旁两个儒童虽身高不足四尺,连马鞍环都是特配的,却各配了一把二尺短剑,仙风道骨,威风凛凛,任谁都不敢小视。
古龙的江湖,最忌女人、小孩和和尚,这次陈仓门外一下子便占了两类。
陈仓守军面面相觑,不知道这三个与战场杀伐极为违和的人怎么会突然出现在这里,一时竟愣在当口。
但见城下,一儒童打马上前朗声道:
“我家主母求见郝将军,烦请通禀一声。”
陈仓守兵面面相觑,守城将校见城下这几人衣着朴素,但各个气质不俗,正要着人通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