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鬼话三国——现代蒲松龄邪恶解说三国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寒雨潇风
眼见这黑麒麟就要被放逐到十八层地狱当狱警了,基本上也就是永不超生,这时出现了一个人。刚一阵祥云落下,黑麒麟便似有所感应般雀跃非常,连阐截两道门人都觉得惊异,纷纷侧目,只见一个人走下云端,正是闻仲,也就是后来的闻太师。
闻仲受通天教主符诏下界,正为此物而来,闻仲目不斜视,面无表情,但自有一股迫人的气势环视场中,阐截两道门人受其气劲所迫,纷纷让步,为闻仲闪出一条通道,闻仲径直走向黑麒麟,单膝跪地,抚了抚黑麒麟浑身的毛发,微微一笑,将黑麒麟抱在了自己怀里,就这般走了。阐截两道门人,竟无人敢发一语。
其实这也是自然,当时截教气数正旺,闻仲作为截教三代弟子中的领军人物,截教中人自不敢阻止,而阐教势弱,哪敢迎其锋锐?只能任其将这不祥之物带走。
于是黑麒麟顺理成章的成为了闻仲的坐骑,所以后来我们在封神演义中看到闻太师的坐骑是一只黑麒麟,大家不要小看这只黑麒麟,这世间只有这么一个黑麒麟,而且这头黑麒麟是整个封神演义中最为厉害的坐骑,由此可见闻太师是个何其厉害的角色。
当时,截教倡盛,此举自然没什么不妥,但封神之后,闻太师的黑麒麟是个不祥征兆的说法又被提了上来,此时,截教基本上已经覆没,连截教掌门通天教主也要鸿钧老祖亲自带回才得以保全,否则,恐怕也不是空丢面皮这么简单了。闻太师身陨,已经彻底失去了保护这只黑麒麟的能力,所以它又被发放到十八层地狱了。
但是黑麒麟的出现,却给地狱带来了一个相当大的改变,十七层地狱与十八层地狱本是三圣共同施法开辟的两个完全不通的空间,这两个空间几乎没有任何人能打的通,却谁也想不到,这只黑麒麟竟能打破两界虚空进行穿越,可见这只黑麒麟之彪悍,但这黑麒麟穿破虚空后也要休息数载才能恢复法力,不过这个发现,已经足以让地狱诸神欣喜若狂。
三国乱世初起,天相大乱,地府之兴正起,地藏王自然要唱这个主角,地藏王经过无数算计,令黑麒麟从十八层地狱中将费仲、尤浑带出。当然,黑麒麟自然不会无缘无故帮地藏王做事,而黑麒麟的条件便是——他也要去人间。
这黑麒麟何等精明?怎会没有一丝感应?于是他也卷入了三国的乱局之中。





鬼话三国——现代蒲松龄邪恶解说三国 第一章 搬师回朝
对于黑麒麟的要求,地藏王也不得不答应,毕竟为了暗中操作,不得不从十八层地狱下找一些狠人。这些人基本上没人找得到来历,纵使惹了事端,也神不知鬼不觉,不易察觉。
这才让费仲、尤浑跑了出来。
其实黑麒麟要来人间,与这二人的关系是极为密切的。当时,神佛之争已经到了顶峰,狮子精正堵在南天门闹事,而这个时候要这两人出来,能是什么事?想来与闻太师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所以黑麒麟才提了这样一个要求,毕竟他要去人间界,必须要经过地藏王的管辖,自己从十八层地狱穿破虚空便难以躲开地藏王的察觉,在自己功力未复的情况去人间界,那简直是痴人说梦,所以不得不和地藏王这般交易。
而地藏王敢答应黑麒麟,自然有他的算计。黑麒麟来人间界,是不可能转世投胎的,只能幻化成人形,它此时的功力想要幻化成人形,那是痴人说梦,不得不假以地藏王之手,所以地藏王将其幻化成人形,黑麒麟的道行更是大打折扣,都不及地仙一级,更何况他本就不善算计,更是差了一筹,但黑麒麟的智慧眼界,却非同一般,所以黑麒麟降世,没有成为武将,反成了文臣。
它随闻太师多年,对其气息极其敏感,自是感应到闻太师所在,所以便投奔了闻太师,这个人就是田丰。
田丰犯颜直谏,正因是护主心切,也只有忠于闻仲的黑麒麟才能顶着袁绍来直谏,而丝毫不在乎自己安危。
曹操要迎奉献帝入许都之前,田丰就感觉到了闻仲的异变,这才发现闻仲没开天眼,他也知道闻仲易受蛊惑,眼下心性大乱,起了争人皇之心,当下便提出奉迎献帝。而此时的闻太师早已被郭图和许攸把心神搅乱,有了称霸之心。所以当时郭图四两拔千金,私自对袁绍说,如果把献帝招至身边,必会处处受置,还要行君臣之礼等,便令闻太师无了迎帝之心,白白错过了时机。
此时,田丰再次提出要奉迎献帝时,袁绍见曹操迎献帝挟天子以令诸侯好不痛快,自然起了迎献帝之心。郭图也知道阻止不了,便提前放出风声,言袁绍有袭许都之心,荀或这才得到了消息。
却说曹操收到信后,与郭嘉商议:
“依奉孝之见,我军是否退兵?”
曹操正发问间,却不料云层之上,站着一位上仙,正是云中子,云中子此时对曹操颇有些欣赏,见此形状,认为曹操必是真龙天子,所以原本可以取曹操命时,没有痛下杀手,此亦是天意,但既然来此,自是不会白来,他掐指一算,笑道:
“既是如此,本尊便饶了你去吧。”
话毕,长身一摆,一阵大风刮过,只见曹操军营中央的帅旗咔嚓一声应风而倒,此实为不祥之兆,自有士兵向曹操禀告。
曹操见状,闷闷不乐,知道若再行进攻,只会自毁前程。正在此时,荀或信至,曹操展信后,深锁眉头,将信递给郭嘉。
郭嘉早已看破袁绍确有袭许都之心,沉声道:
“丞相,若不收兵,袁绍定兵发许都,许都乃丞相根本,若失许都,则失根本。”
曹操点头道:
“奉孝所言甚是。”
于是拔营收兵,搬师许都。
却说城内刘表与张绣听闻曹操撤军,且帅旗刮倒,便欲出兵追击。
张绣道:
“曹贼帅旗刮倒,莫非天命所在,欲折此人?”
刘表虽惊魂未定,前日之事历历在目,但心中实欲诛杀曹操,忙道:
“将军所言甚是,我亲帅军与将军同去。”
张绣笑道:
“将军所言正是。”
二人商量既定,方要出门,正碰上贾诩,贾诩见二人形势道:
“二位将军意欲何为?”
张绣道:
“曹操撤军,我与刘将军正欲追袭。”
贾诩心中暗道,曹操帅旗刮倒,显有高人欲令其退兵,而此人在曹操困境之时尚未出手,显是别有深意,曹操心中已生警视,必料定张绣与刘表会帅军追击,定会亲自断后,此二人绝讨不到便宜。想及此处,贾诩刚欲开口,刘表先道:
“将军!”
军情紧急,稍纵即逝,刘表哪等得急贾诩细细算计?看着刘表猴急的样子,贾诩收了长篇大论,忙道:
“不可追击,若追必败!”
张绣闻言,怔怔看着贾诩,迟疑不决,刘表却道:
“将军,机会难得,今日不追,白白错失良机!”
张绣仍是犹豫不决,望着贾诩,刘表唉的一声叹息道:
“将军若犹豫不决,我自引兵追之!”
张绣闻言,忙道:
“我同将军同去!”
说完不理贾诩劝说,披了甲便出了军帐。张绣、刘表结兵去追,追得正紧,前方现出一条夹道,张绣本就听得进贾诩的话,处处防备不测,此时见夹道处险峻非常,心生警兆,正要提醒刘表,却不料刘表已经率众冲入夹道当中。忽然伏兵尽起,夹道上襟旗招展,呐喊声声,夹道中,飞出一马,身后无数骑兵,马上一将正是许储,只听许储哈哈大笑道:
“丞……丞……相已派我等……等……等你多时。”
说罢,大斧一摆,乱箭齐发,刘表大骇,急令撤兵,许褚哪里肯舍,领兵冲杀,直杀得刘表退出夹道,张绣远远望去但见荆旗不可胜数,乱箭齐发,知道确有埋伏,不敢力敌,拼力救下刘表,败回南阳。
许储见刘表、张绣兵马已退道:
“速……速赶丞相!”
众军即整队形,退出夹道,却只有两千精锐,原来是曹操算得刘表、张绣必有追兵,叫许储以旗织虚掩以为伏兵,吓退追兵,而大队人马早已在行军路上。
刘表、张绣面上无光,悔不该不听贾诩所言,才有此败。刚回大营,却见贾诩正立在营门口,二人不禁面现愧色,正欲下马,贾诩见二人回头土脸的回来,却走上前道:
“且勿下马,此时整兵追袭,必胜无疑。”
张绣、刘表相视一眼俱道:
“我军士气已然受挫,士气颓废,哪有胜算?”
贾诩捋须笑道:
“将军只管派兵追袭,若不胜,可斩我头。”




鬼话三国——现代蒲松龄邪恶解说三国 第二章 七香宝驹
张绣虽不知道其中算计,却对贾诩深信不疑,于是挥兵追赶,而刘表不敢再率兵追袭,留在营中,待张绣赶至夹道,见对方只是虚插旗帜,方知对方虚张声势,当下懊悔不已,奋起追杀。
张绣所率都是精骑,自然马快,赶到曹操尾巴,一顿掩杀,直杀的曹军大败。张绣正杀得起劲,忽从山后冲出一路人马,张绣恐有伏兵,不敢再行追击,这才收兵回营,刘表见张绣所得军资无数,不禁大奇。
忙问贾诩何故。
贾诩笑道:
“此事看似难解,其实道理非常简单,我自会说与将军听,只是,日后若有麻烦,还望将军相救。”
刘表此时对其间道理甚奇,连忙应承道:
“我与张将军唇亡齿寒,这是自然。”
贾诩这才道:
“说句不中听的话,二位将军虽善用兵,但实非曹操敌手。操军虽败,必有猛将殿后,以防
我军追兵;我军虽尽起精锐,但比起曹操劲兵,却不能与之披靡:故知必败。想那曹操攻城正紧忽急于退兵,必因许都有要事,既破我追兵之后,必轻车速回许都,所以不曾防备;我军乘其不备而更追杀曹军:故知能胜。”
刘表、张绣听完都叹服不已,暗赞贾诩奇谋。
刘表甚至私下拉拢贾诩道:
“贾公智谋无双,可否随我小住?”
贾诩当然知道这刘表的意思,笑道:
“将军,可知高祖时的张良?高祖对其言听计从,作为军师,能得如此主公,实为军师之幸事,今我家主公虽无远谋,却对我言听计从,怎能以怨报德?”
刘表叹道:
“贾公之心,我岂不知,只是日后若我入土之时,举族恐有灭族之灾,还望先生指点一二。”
说罢深施一礼。
贾诩叹道:
“此是天事,非是人为,贾某若是健在,必不负将军所托。”
刘表知道贾诩是高人,所以才屈尊降贵开口,见贾诩答应自己,忙行大礼道:
“先生之恩,刘表没齿不忘。”
只因此番刘表费尽心思,后来刘表一族才多了许多变故。当然,这是后话。不表刘表、张绣退兵,且说曹操听闻后路兵马遭袭,幸有一队人马相救,才未全军覆没。
曹操急问何人,自有人领来一位小将军,曹操问是何人,原来却是镇威将军,姓李名通,字文达,最近守汝南,知道曹操与张绣、刘表交锋,故特来接应。
想这李通原是斗母元君坐骑七香驼驹,这斗母元君在封神前曾是太师闻仲的师父金灵圣母,在截教之中地位超然,要知金灵圣母是通天教主的首席弟子,可见其地位。换句话说,如果截教尚在,那通天教主之后继承通天教主之位的就是这位金灵圣母。
想这金灵圣母何等厉害,在封神之战中,连天帝之女龙吉公主,都死于他的四象宝塔之下,一句话,只要你惹我,天王老子也放倒。
后来金灵圣母被阐教三大高手文殊广法天尊、普贤真人、慈航道人合围(也就是后来佛教的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观音菩萨),与三人斗法,在此劣势下而不落下风,却被燃灯道人用定海珠偷袭而死,方归得神位,足见其能。
李通下界本是要保袁绍的,跟着斗母元君的弟子修行,可后来斗母元君朝下界一看,袁绍身上一片浊气,心道坏事,袁绍受奸佞挑唆,竟有了逐鹿之心,想要灭了真主,自己称霸,这简直是胡闹。
金灵圣母哪不知道他已神躯枉争天位实是一线生机,且生机极为渺茫,其后果更是不堪设想!怎样也想不到闻仲会有此念头,掐指一算,方知这闻仲竟关了天眼。心道闻仲糊涂,素来迟重,竟做出此等事。
但现在天下形势并不明朗,眼见袁绍就要兵袭许都,灭了曹操,天下间谁敢与之争锋?到时必是生灵涂炭,若到时真龙天子现世,搞不好闻仲就要落个西楚霸王的下场,不过西楚霸王丢的是人间之本命,闻仲丢的可能就是神位了,到时又要遁入沦回,岂不悲哉?眼下,各大势力交织在神界,闻仲若有疏忽,难免被贬下界,丢了神职。他也知道就算自己点化,袁绍也不可能听,无奈下只得出此下策。于是令李通去投奔曹操,助曹操灭了袁绍,令其极快归位。
李通心里也在纳闷,圣母是怎么了,不叫投奔自己的弟子,反叫其助他的对头。但圣母是老大,李通不敢违命,只得去投奔曹操。
这七香驼驹极有些本事,天下大乱是群雄并起,李通本是一方豪强陈恭手下,附近有一个唤作周直的豪强,时有部众两千余人,周直和陈恭有利益冲突,李通本意是要除掉周直这个眼中钉,以除后患,奈何陈恭是那种优柔寡断的人,李通就将陈恭晾在一边,自己快刀斩乱麻,摆了个鸿门宴结果了周直,然后将其主要党羽诛杀,吞并了周直部。
后来陈恭被他妻弟陈郃杀了,联系陈恭一贯优柔寡断的作风,估计他妻弟陈郃在军中犯事,陈恭正在思考罚与不罚间,却被陈郃恶从胆边生给杀了,陈郃还接受了姐夫的部众,李通可不是等闲之辈,三下五除二,轻轻松松地摆平了陈郃,还枭其首级以祭陈恭。不久李通又生擒黄巾军将领吴霸,并降了其手下兵马。
当时,天下饥荒,民不聊生,李通散尽家财赈济灾民,平常也是和士卒共甘苦,于是士卒都愿为之用命,从而加强了李通部的战斗力,李通部也就成为江夏,汝南一带极有影响力的军队。
曹操早知李通名气,闻言大喜,当下封李通为建功侯,驻守汝南西界,以防刘表、张绣部。李通领命拜谢而去。曹操回了许都,即刻上表奏孙策讨敌有功,封为讨逆将军,赐爵吴侯,遣使下召江东,防巢刘表。又急召众谋士都来到曹府,正谈至袁绍偷袭许都一事,突见荀攸入见,曹操见荀攸大笑道:
“公达因何事来迟啊?”
荀攸见曹操忙行礼道:
“闻丞相归来,荀攸便欲来见丞相,实有要事耽搁,丞相勿怪。”
曹操闻言,看向荀攸,只见荀攸从袖中取出一封书信,边递与曹操边解释道:
“袁绍今日使人发书丞相,言其欲讨伐公孙瓒,特来向丞相借粮借兵。”
曹操一手接过书信一边目视荀攸笑道:
“曾风闻袁绍欲偷袭许都,今见我大军已归许都,定是又生他意,袁绍小儿与我一起长大,岂能瞒的了我?”
却见荀攸眉头一皱,曹操心念一动,缓缓展开信笺。




鬼话三国——现代蒲松龄邪恶解说三国 第三章 四胜四败论
曹操览书观看,众官只见曹操神色间阴沉不定,看毕,曹操冷哼一声道:
“袁绍小儿,竟如此骄狂!”
转头对荀或道:
“吾欲先伐此子,只恨力不能及,依你之见,可有良策?”
荀或轻抚袍袖长身而起笑道:
“昔年,高祖与项羽坝上争战,众所周知,那时项羽兵强马壮,高祖亦不能及。高祖唯有智取,项羽虽强,却终被高祖所败。”
当年的项刘争霸,张良素来了如执掌,此时说来如数家珍般道:
“此番情境与当年无异,依荀或所见,公有四胜,而袁绍有四败:袁绍看似宽宏大量,实则善忌贤能,任人而疑其不忠,公明达不拘,唯才是举,此度胜也;”
闻太师出身名门,下界后自对门第之见极为看重,重用的人才均是家世渊博之人,门第所限极重,而曹操推行为才是举的政令。也就是说,只要你是人才,有人推荐,我就会用你,没什么门第之分。而且闻太师的天眼一闭,不分忠逆,向来是忠言逆耳,所以不能用人,曹操则全然不同,向来用人不疑,所以荀或有度胜一说。
众官闻言,细略忖度,都点头附和,曹操则微微一笑,荀或向前踱了一步又道:
“绍迟重少决,失在后机,公能断大事,应变有方,此谋胜也。”
闻太师向来迟重少决,这是人人都知道的。而且现在他下凡后天眼一闭,决断更是皆听人言,譬如迎献帝之事,郭图与田丰等人辩论数日而无果,但闻太师却仍是犹豫不决,一方面与田丰颇有眼缘,一方面郭图又极会说话深得其心。由此可见一般。而曹操做事素来决断,因为他本身便是当世的顶极谋士。
闻此言,曾在袁绍麾下的人听来确觉入木三分,不由点头,曹操环顾众人,笑而不语,已然心有所得。曹操自幼与袁绍长大,更是了解其本性。当年,曹操、袁绍年青的时候,都是京城中的公子哥,与满清时代的纨绔子弟差不多,虽然不至于提个鸟笼整天**良家妇女,但也差不多每天都能惹点事出来。有一次,袁绍与曹操等人就商量怎么玩,这一般情况下,袁绍是提不出什么有建设性的创意的主意的,所以每次都看别人啥意见,而他做决断(没办法,袁绍家世好,人家是四世三公,那放现在就是几代都是常委,根深叶茂,门生遍地),而曹操的脑袋向来比较活,这曹操毕竟是条蟒,灵着呢。这个时候曹操就说了,咱们去抢新娘子,怎么样?能和袁绍这些人玩在一起的,那也都是不怕事大,就怕没意思的主,便全票通过。到抢新娘子的时候,曹操几个人就去了,当时,曹操和袁绍负责抢新娘子,而其他人负责引开别人。只听前院大喊:“有贼,快抓贼啊。”
满座宾客都冲了出去抓贼,新娘子当时一看前院闹哄哄的,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就走了出来,她这刚出来就被曹操和袁绍给抢走了。显然,前院那帮毛小子使坏,他们这边刚抢完新娘子,那边也没贼了,这一堆人都回来了,看着忽啦啦一群人,袁绍和曹操毕竟还小,又经验不足,袁绍当时就急了,问曹操:
“咱们怎么办啊?”
曹操显然也有点慌了,一个劲的道:
“别慌,快走。”
两个人拉着新娘子就跑,袁绍心急啊,一看到人都来了,一着急就陷灌木丛里了,忙喊曹操:
“老弟,你快拉我一把啊,我这卡这动不了了。”
曹操回头一看,嘴角露出一个诡异的微笑,袁绍见到那笑容,不禁两腿打颤,曹操一这么笑,准没好事,果然,只见曹操扯脖子大喊一声:
“大家快来看啊,贼在这里,贼在这里!”
众人一听动劲,都朝声源那跑了过去,袁绍急地满头大汗,一挣扎,还真挣扎出去了。不过,挣扎出来之后,正好被众人抓了个正着。
当然,新娘子最后还是原封不动地还给了人家。这些小鬼还小,吊毛都没长齐呢,还不懂得有比抢新娘更爽的事呢,只不过是为了体会恶作剧的快乐而已。类似这种事还很多,以曹操眼力之高,当然看的出这袁绍迟重不决。
荀或又上前踏一步道:
“绍御军宽缓,法令不立,士卒虽众,其实难用,公法令既明,赏罚必行,士卒虽寡,皆争致死,此武胜也。”
袁绍军中将领皆论出身,若想脱颖而出,极是困难,所以袁绍治下,要么是闻名天下的武将,如河北四庭柱,要么是出身的大门阀如郭图、许攸等,连赵云这种贤将尚不能用,当然,当时袁绍治下的后来名将很多,都因此而转投其他诸侯。而曹操则赏罚分明,有功必赏,如于禁、许禇等,皆出身低末,因军功过人,追随曹操不久便成为曹营之中的重将,所以曹操手下皆愿为曹**战。
此言从袁绍阵营中走出的荀或口中说出份量自是不一般,曹操略有所思般点点头。
荀或又踏前一步,正走到曹操跟前道:“
袁绍凭其四世三公,从容饰智,以收名誉,所以少能好问者多愿归属,公以至仁待人,推诚心不为虚美,行己谨俭,而与有功者无所吝惜,故天下忠正效实之士咸原为用,此德胜也。”
袁绍出身名门,自是有许多臭毛病,愿意显摆便是其中一项,所以像溜须拍马者,如郭图、许攸都愿意归附袁绍。相较之下,曹操便更注重实用,任人唯才。
这就是历史上荀或提出的著名的四胜四败论,在当时的情况下,星相大乱,纵使神仙也打不破人间的这一迷局,各争一线生机。荀或所言只能凭借自己的高超的分析所得,但更多的是稳定曹操的心,当年,荀或跟随袁绍之时也是认定闻太师是不可能有称霸之心的,但董卓死后,荀或以其敏锐的观察力则发现了袁绍的别有用心,乱天下者当是此人,所以离开了袁绍,今番天下争雄,除曹操外,谁人敢与袁绍争锋?若曹操胆怯,则必败,所以荀或才这样说。
荀或续道:
“有此四胜,丞相何忧?”
众人皆为之叹服,曹操亦点头称善,其实荀或心中,实有更重要的想法,在这这种情况下袁绍竟要打攻公孙瓒,定是大有深意。




鬼话三国——现代蒲松龄邪恶解说三国 第四章 十胜十败论
公孙瓒本无大志,袁绍意图此人显然是要平定北方,确有窥似天下的野心,如果说闻太师最初是为天下安定而下落凡尘,那么现在更有可能是心魔乱了神志,已非原来那么简单,荀或想来也知道闻太师有了一争人皇而脱离封神榜之心。
1...5051525354...45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