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三国的无敌特种兵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终南道
到了第二年的夏季,天气暖和之后,上下两层塞满冰块的洞内缓慢融化,冰水从导水孔中流出,再次注入北海。但不等这些冰块全部融化完毕,天气又进入了零度以下,然后赵兴又让人冒着严寒向洞内加注冰块,如此反复几年下来,存放在中层洞库之内的生肉和鱼类竟然全部保存完好,没有腐败变质的迹象。
这处自然冷库的试验获得成功之后,赵兴便开始派人在北海附近捕鱼和放牧,那些捕获的鱼虾直接被封存到了冰库之中,还有一些来不及向南迁移的牛羊被宰杀之后,也直接存放于洞库之中。
赵兴相信,只要再经过若干年的积累,这处洞库内存贮的肉类和鱼类,再加上骊威粮仓储藏的大量粮食,足够支持平西王麾下的大军一路向西,发动一场横扫欧亚大陆的超大规模征服之战,最终实现他饮马地中海的宏大愿望。
现在的赵兴,距离他的愿望实现只差两个条件,一个是人口,一个是物资。而这两个条件的成熟,都需要的是时间。
今年不过三十一岁的赵兴,身强体壮,按照华佗的说法,很有可能会活到一百岁,所以他有足够的耐心等待时机和条件真正成熟的那一天来到。
耐心等待,对内如此,对外亦如此。
回到三国的无敌特种兵 第七四一章 新式盔甲汉中造
进入隆冬季节,大汉各地的形势如同已经结冰的黄河暗流,虽然表面上看去进入了冰封稳定的时期,但冰层之下的水流却是一刻也不曾停歇。
曹性冒死从益州军手中夺下一具完整的藤甲,然后被秘密地送往卧虎兵器研究院,以供马均和他的高徒们进行研究。经过了数月的分析和比对,加上返回上党之后的赵兴进行技术指点,晋国已经完全掌握了益州藤甲的制作程序和原理。
根据马均等人的研究,他们的结论是:藤甲是经过特殊处理藤编而成的铠甲,对冷兵器有着极为强横的防护力。藤甲与金属铠甲相比,具有重量轻、不怕水、透气性强等优点,特别适合在南方潮湿多雨的地域装备使用。
曹性夺回来的这具藤甲,是他在杀死一名攻城的益州军小头领之后,从其身上强行扒下来的。此甲的防护部位主要以头部和上半身为主,配合一面藤甲盾使用,可以很好地防护到穿甲者本人的身体其他部位。经过试验,藤甲的最大缺点便是怕火易燃,而且不适合在滴水成冰的寒冷北方使用。
赵兴虽然不太熟悉藤甲的详细制作程序,但他却记得藤甲在制作过程中必须要在桐油之中反复浸泡数次才能起到刀枪不入的效果,所以他将这个要点告诉了马均。
张郃率领先锋军一口气攻占了汉中郡之后,在紧邻益州的汉中南部山区发现了一种青藤,经过辨认与益州藤甲所用的植物相同,于是卧虎兵器研究院立即派出一支得力的小队亲赴汉中,开始了对藤甲制作的试验探索。
在天气炎热的夏季里,研发小队的工匠们请张郃派兵帮忙,从大山深处砍回来了大量的青藤。这些青藤被全部去了外面的绿皮,只留下青藤强韧的内筋,在溪水之中浸泡了十多天之后,按照一定的手法编制成为藤甲,放在烈日下面暴晒三天,然后用桐油浸泡一周之后,再取出来放在阴凉通风处晾干。之后再反复浸泡和晾干数次,终于制成了分量很轻却可以刀箭不入的藤甲。
如果研发小组的工作开展到这里便结束的话,也就与益州制作的工艺水平相当,但这显然不符合卧虎兵器院的行事风格。他们这次来汉中,不仅是要制作出藤甲,而且要在藤甲的基础之上研制出防护能力更加出色的系列铠甲。
护国军的将士们现在使用的盔甲主要包括骑兵、步兵和水兵三大系列,而各兵种的盔甲又细化为重甲、轻甲和皮甲等三类。
其中,重骑兵使用的是防护能力最为出色、同时也最为笨重的明光铠和完全掩面的头盔;轻骑兵使用的是防护能力适中的鱼鳞甲和半掩面的轻型头盔。
重装步兵配备的是与重骑兵类似的明光铠和掩面盔,但下半身的防护也照顾到了,采用的是仍然是板甲;轻步兵因为要照顾到机动性和发射长弓,所以配备的是锁子甲和鱼鳞甲。
晋国的水师目前尚未正式与敌在水面上接战,但考虑到落水之后的安全性,所以基本上都是采用的轻便半身皮甲。如果让水兵们身穿几十斤的重甲,一个大lang扑过来,掉进水里就只能喂王八。
这么比较下来,目前已经摸索出来的藤甲最适合装备的反倒是晋国水师。因为水兵们穿上藤甲之后,一旦遇敌落水,藤甲不仅不会增加负担,相反的还可以增加浮力,对于水兵的安全有很大的好处。当然了,一些需要在桅杆和各种舱室之间爬上爬下的水兵,什么甲都穿不了,光着膀子反倒是最利索,反正他们也不会参加甲板之上的近身肉搏战。
第二个适合装配藤甲的便是今后担负攻打益州重任的重装步兵,这种以毒攻毒的办法,可以给重装步兵减轻许多负担,使他们在战场之上担负攻坚任务的时间更为持久一些。
研究小组改进藤甲的第一个方向便是为重装步兵研制出复合型的新式铠甲。这种铠甲要兼具钢甲的防火性和藤甲的轻便性,而且还要能够适应益州潮湿闷热的气候。
经过反复改进,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第一款复合盔甲终于被他们研制成功。
这种复合型的铠甲,是以藤甲为骨干,外面敷上了一层轻薄防火的鱼鳞甲片,内里垫衬着一层柔软的羊皮。这样一来,就算是在炎热的夏季,战士们仍然可以光着膀子直接穿戴盔甲,汗液通过甲片和缝隙能够排出体外,不会热坏了身体。
经过验收,这种复合型铠甲的防护强度并不输于重甲,但分量却不到原来的一半,而且制作成本还有所下降,一经推出,便受到了先锋军重装师的青睐。
研究小组的工匠们想到既然重步兵可以使用这种复合型的铠甲,是不是也可以为重骑兵的铠甲也进行一番改进?他们想到便做,还真的动手琢磨制作了起来。
考虑到重装骑兵之所以能够横扫一切骑兵,所依赖的便是巨大的惯性和防护能力,所以不论是人甲还是马甲,都不能把分量降低的太厉害,所以,在如何把藤甲与钢甲进行完美结合上,研究小组的工匠们遇到了很大的困难。
如果大量使用藤甲材料,则势必会降低重装骑兵的负重,随之而来的就是惯性下降,那么重骑兵与轻骑兵的界限就变得模糊起来。但是装备了藤甲的重骑兵还不能代替了轻骑兵的地位,因为藤甲的灵活性明显不如鱼鳞甲,所以无法让轻骑兵充分发挥出骑射的威力。
当赵兴听说了研发小组遇到的这个困难之后,略做思索,便哈哈大笑起来。他对马均等人说:“典型的惯性思维啊!光想着把藤甲和钢甲糅合在一件铠甲上,就不知道反向思维一下?完全可以为重骑兵的人马配备上双甲嘛,平时就穿藤甲行军,这样可以减轻战马的负重。等到遇敌时,万一来不及将藤甲更换成重甲,直接在藤甲之外套一层重甲不就好了?就算直接套重甲的时间都没有,穿着藤甲打架,防护能力也上来了不是?”
赵兴一语点醒了研发小组,于是他们又开始为重骑兵设计制作起轻便常用的藤甲来。
回到三国的无敌特种兵 第七四二章 魏延埋头练兵忙
就在驻守汉军南部的先锋军将士们满怀喜悦地开始更换新式复合装甲的时候,同样具有尝试和创新意味的一支新式部队已经组建起来,那就是编制为一万人的混装师。
所谓的混装师,可不仅仅是将重装师的将士与轻步师的将士凑到一起,然后重新编组就算完成。
为了汲取益州军攻打凉国时的教训,同时也为了提高先锋军作为主力下一步攻打益州时的胜率,张郃亲自请示赵兴,在先锋军麾下扩招一万步兵,命名为混装师。这些士兵从汉中郡本地的山区之中挑选,之前没有任何作战经验。
对于张郃的这个大胆提议,赵兴自然是全力支持。自从收服张郃以来,这位综合能力上佳的统帅,在治军、带兵、训练、作战等各方面都表现出了卓越的才能,如果非要让赵兴作一个评价的话,他会说张郃与二哥徐晃颇为相似。
能得到一个与徐晃差不多的评价,已经是非常非常高了。
益凉大战结束之后不久,张郃便得到了再次擢升,被委任为凉州军团长兼任先锋军军长一职,这又是一份足以让人自豪的荣誉,但张郃却逢人都是一副愁眉不展的脸色。
张郃这是作甚?只因他觉得身上责任沉重,而手下的得力将领又显得欠缺。
先锋军中,表现出众的将领,目前看来要数曹性、韩巍、王双和段煨四人比较出色,其余如刘石、黄龙、何睢等人,要么因为武力欠缺,要么是谋略不足,守成尚可,一旦作为先锋尖刀突入益州,则显不足。
赵兴得知此事之后,于是一发狠,把圈禁在卧虎城内已经过去两年多的魏延给拎了出来,经过一番诚恳长谈,将他调到张郃帐下听用。
赵兴对魏延说:“文长可知我为何始终不肯答应朝廷的交换条件,将你一直扣留在上党?”
魏延回答说:“是否因为谷远城下吾曾坏了邓茂的性命,所以平西王一直介怀于心,不愿放吾归去。”
赵兴摇头,说:“你也忒小看了我的胸襟,邓茂不过是不幸遇难,若是他当日在谷远城下与你正面一战,只怕死的那个还不定是谁!吾之所以留你至今却不杀你,无非觉得你是可用之才,若是放归朝廷,异日战场相见,说不定会死在本来就对你有怨恨的卧虎军将士手中!君不见,廮陶城下张翼德这次又被吾麾下大军围得是插翅难飞吗?”
赵兴这一席话说的不冷不热,但却句句属实,让魏延听得头上冷汗直冒。张飞那么厉害的角色,已经在赵兴麾下将领的手中连续吃了两次憋,就算他魏延有点本事,万一被卧虎军邓茂那个师抓个正着,估计还真有可能被人活劈了。
于是魏延老老实实地向赵兴行礼,然后问道:“不知今日平西王唤延过来问话,所为何事?”
赵兴看魏延的态度变得端正了,于是这才换个好脸色,然后说道:“文长相比心里也清楚,你如今在晋国逗留日久,只怕就算我放你回去,朝廷中人也不见得还会对你信任有加。换句话说,你想在朝廷的军队之中出人头地,几乎是不可能了,你觉得是不是如此?”
魏延心里头一阵恶寒,心想我落到今日的田地还不是拜你所赐,但他嘴上却不敢这么说,还是规规矩矩地回答道:“平西王说的是。”
赵兴接着又说:“如今我这里有个极好的机会,可以让你一展胸中所学,不知你有没有兴趣搏一把?”
魏延刚才已经预感到赵兴今天可能要招揽自己,如今听到这话,赶紧接了下来,虽然说卧虎城内那处不知名的小院子生活很舒适,但总是被人像笼中鸟一般圈禁着,这滋味可不好受。于是魏延说道:“感谢平西王既往不咎,能给延一个机会,吾今后一定尽心竭力以为报效!”
话说到这里,也就差不多了。赵兴于是将张郃以及先锋军的事迹简要地对魏延做了介绍,关于张郃曾经效力袁术和袁绍,而且在廮陶城下还让护国军损失了不少人马的事情,赵兴也没有隐晦。赵兴啰啰嗦嗦地说这些,其实还是从侧面告诉魏延,在他的麾下做事,从来不看将领原来的出身,只要做到忠心踏实,就有出头之日。
魏延也不是迂腐之人,自然听得懂赵兴的话外之音,他也知道赵兴调他去汉中的用心,就是尽量避免自己今后与朝廷的部队进行正面对决,所以十分感激地受领了先锋军混装师师长职务。
魏延到了汉中,自然是要先找张郃报到的。张郃在此之前,已经收到了赵兴的信函,让他多多关照一下魏延,同时暗中也考察一下魏延是否可用。当然了,“可用”这个词需要从两个方面去理解:一是能力足够;二是立场没有问题。
张郃已经了解到对于魏延这位颇具争议的降将,先锋军中多少还是有些非议和微词的,所以他在见到魏延之后,并没有给出冷脸,反倒是热情相应,表现的十分器重和欣赏。随后,张郃便在军团会议上高调宣布了卧虎统帅部对于魏延的任命状,然后立即给魏延分配具体的工作。
张郃交给魏延的工作就是从头开始组建混装师,所有士兵由魏延在汉中郡亲自进行挑选,营级以上将领由冬季毕业的卧虎讲武堂学员担任,营以下的基层军官则从先锋军中选拔一批。
魏延心里清楚,自己这个外来户想要再先锋军中立足,而且今后赢得各军将领的尊重,既不能靠赵兴的面子,也不能靠张郃的关照,只能靠他亲手带出一支战力强悍的混装师,在攻打益州时立下大功劳才行。
因为憋着为自己争口气的想法,所以魏延在筛选兵源时特别严格细心,严格遵照宁缺毋滥的原则精挑细选,光是在征兵这项工作上便用去了整整三个月的时间。
到了隆冬时节,混装师组建完毕,驻地军营也全部修建落成,于是魏延开始带领这批新兵开始了玩命一般的苦练。
张郃留给魏延的时间是一年。一年之后,从混装师中抽出四千人分成两组,分别与重装师两千人和轻步师两千人进行对攻。如果混装师不能获得两场全胜的话,魏延的成绩就会被评定为不合格!
这是一项让人听着都头痛的艰巨任务,但是魏延眉头都没有皱一下便接了过来。如果人人都能办到,又怎么能显出他的才能和实力呢?
回到三国的无敌特种兵 第七四三章 负隅顽抗司马氏
魏延带着一万新兵,在汉中郡的深山之中苦练丛林作战的本领。与汉中郡隔着群山的蜀中盆地之内,如今也是暗流涌动,形势诡谲难测。
年中的时候,朝廷迫于巨大的压力,向天下宣布了司马氏谋害先帝、挟持皇子、拥兵谋逆的三项大罪,然后声称剥夺司马氏的所有爵位和权力,要求司马家撤出益州前来洛阳领罪。但这些不过是为了应付晋国而已,暗地里,刘备与司马氏仍然保持着极好的关系,并没有在朝堂上作出更多不利于司马家的事情。
等到晋国按照约定释放了皇甫嵩、张飞、金旋以及各路被俘虏、看押、围堵的朝廷军队之后,朝廷立即停止了对益州司马氏的口诛笔伐,朝堂之上甚至还出现了为司马家鸣冤叫屈的声音。
刘备看得很明白,对大汉皇室威胁最大的是赵兴,而不是司马家。如果一旦益州失守,那么就算他和曹操实现了政治联盟,那也无法阻挡将来隶属于赵兴的各种名目繁多的军队沿着长江而下,直取荆州。而一旦荆州陷落,则江东孙坚会立即投靠赵兴,如此以来便只剩下中原腹地一小块地盘可供刘备和曹操腾挪,到时候就算是神仙下凡,也挽救不了大汉皇室被赵兴鸠占鹊巢的命运。
司马家心里也同样清楚,朝廷这次嘴上喊得厉害,不过是迫于无奈,自家真要是将益州让出来,只怕朝廷还不肯答应呢。口诛笔伐这种事情,虽然会蛊惑一些人心,但只要牢牢抓住益州的兵权,将赵兴的部队挡在葭萌关和白水关之外,益州还是司马家的地盘,一时半会谁也别想抢过去。
在凉国吃了败仗的司马懿,返回成都之后,痛定思痛,建议父亲和长兄将兵权放给自己,他们则全力抓好内政建设,父子几人同心协力应对来自凉国的巨大威胁,确保司马家不至于被人连根拔起。
虽然司马懿这次失败而归,但是司马防和司马朗都看到了司马懿在军事谋略上的卓越才能。经过一番商量之后,司马家竟然真的同意了将兵权放手交给司马懿,任命司马懿为益州四路大军兵马大都督,今后全权负责士兵的招募训练,部队将领的任免调整,以及各路大军的驻扎布防地点,可谓是全力支持与配合。
司马懿受任兵马大都督之后,首先是大刀阔斧地对益州现有的部队进行了重组和改编,并且调整了重要将领的岗位任职。
任命张任为川北路兵马都督,麾下聚集八万将士,驻守广汉郡葭萌关至广汉属国阴平道一线,军师为司马防三子司马孚,副将有王平、陈式、孟达和杨任等人。
任命严颜为川东路兵马都督,麾下聚集六万将士,驻守汉昌以北,紧逼汉中郡,军师为法正,副将有张卫、高沛、刘璝和杨昂等人。
任命吴懿为川南路兵马都督,麾下聚集六万南蛮大军,驻守益州郡的昆泽一带(今昆明附近),军师为司马防四子司马馗,副将有张嶷、孟获、兀突骨和董荼那等人。
任命贾龙为川西路兵马都督,麾下聚集六万羌族大军,驻守蜀郡属国的徙县一带,军师为张松,副将有张翼、吴兰、吕凯、雍闿等人。
司马懿对益州部队的这次大调整和重新编组,彻底暴露了司马氏在益州经营这么多年以来的实力,就连赵兴在得到这个情报之后,都不由得猛吸几口凉气。
光是为了防御凉州方向的部队,司马懿就动用了十四万大军,而且还派出了张任、严颜、法正、王平等厉害的角色。更让赵兴没有想到的是,司马家在对付异族方面显然有着高超的手段,竟然能够将南蛮驯服,将益州西部的各支羌人部族收为己用。
今后赵兴若是发兵攻打益州,只怕司马懿真能调动一支南蛮军队和一支羌人军队北上支援葭萌关和白水关,让护国军付出巨大的代价。
更让赵兴感到头疼的是,情报人员报告说在白水关以南和葭萌关以南,发现了益州官兵大规模修筑防御设施的行动。按照暗影队员的描述,赵兴感到这一次益州军修筑的防御工事,可谓是不惜血本,无所不用其极。
或许是受到当年卧虎军防守壶关时赵云采取筑造双层城墙来防止进攻的启发,益州军这次修筑的防御工事都为连环子母状的要塞。也就是说,一旦赵兴调集大军攻打益州时,部队付出伤亡拿下一座关隘之后,将会发现前方半里或者一里开外还有同样坚固的一座要塞拦着去路。更有甚者,会有三、四道这样的要塞阻挡在护国军前进的道路上。
司马懿命令各军修筑的要塞,统一采取了不留门洞的实体石墙,他这是要彻底阻绝益州通往凉州和汉中的道路。司马懿知道晋国的火药威力巨大,他本人也指挥部队亲自炸毁过武都道的城墙,所以他才下了这道决然的命令,索性连面向北方的城门洞都不留!没有了门洞,晋国的轰天雷想要炸塌要塞的墙体,就会变得十分困难。
这还仅仅是暗影队员看到的情形,赵兴所不知道的是,司马懿命人修筑这些防御关隘的时候,还让人将益州生产的黑火药密封在陶罐之中,埋藏在关墙之下,一旦发现关隘将要陷落时,则点燃火绳,将攻上关墙的赵兴部队与关隘一同炸个粉碎!
比如张任驻守的白水关一带,司马懿便让十万大军每隔一里距离,便修筑一道要塞,而且整整修筑了五道。站在距离原白水关最近的第一道关隘上,益州军可以清楚地看到驻守在旧白水关上的凉国军队,同样的,曹性和王双等人也能通过千里眼更加清楚地看到益州军。
司马氏宁肯阻绝了益州通往凉国和长安的所有北上道路,今后不与凉国和晋国有任何贸易往来,也要把赵兴的军队阻挡在益州北部,这份誓死不屈服的决心固然令人感慨,但这仅仅是个开始。司马懿还有许多阴损狡猾的手段正在秘密酝酿之中,一旦施展出来之后,不知道又要给赵兴引起多大的麻烦。
回到三国的无敌特种兵 第七四四章 五斗米教入关中
司马懿当年密会诸葛亮的时候,提出了一揽子的针对晋国和赵兴的阴狠手段,孔明返回洛阳之后也捡不太伤天害理的几条告诉了刘备,但像驱逐感染了瘟疫的流民向着晋国中心地区流动,使晋国各地大面积感染瘟疫;派出大量小股部队扮成晋国士兵在幽并凉三州境内烧杀抢掠,败坏护国军名声等过于阴毒的手段,诸葛亮还是将其埋藏在了心底,并未告诉刘备。
诸葛亮是典型的士人而不是屠夫,他看不惯为了争夺天下而视百姓为刍狗的政客,所以他自然无视了司马懿当初曾经提到过的一些手段。
但司马懿与诸葛亮恰恰相反,这是个不达个人目的不罢休的狠人,也是个什么坏事都能做出来的阴人,所以,他在专心琢磨如何对付赵兴的时候,总能有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举措。
司马懿很早便知道在益州有个张姓的大户,乃是西汉留侯张良的后人,族长名字叫做张陵,在益州鹤鸣山创立了一个名为五斗米的教派,本人被信教的百姓封为天师。这个教派与当年张角创立的太平道一东一西,一北一南,各自发展着属于自己的教众,散布着属于自己的教义和理念。
所谓的五斗米教,主要的教义为:找一静室,让病人独处其中反思自己的罪过。然后由教中的奸令(教内职位)或祭酒手中拿着《老子》,主持一场似于巫术之类的仪式,写下生病之人的姓名,启禀上苍说病人有认罪之意,然后请求上苍原谅生病之人的罪过,使病人获得痊愈。仪式做完之后,教徒便让病者家中出米五斗,因此被当地的老百姓称为“五斗米教”。
仔细看下来,大家会有一个惊人的发现,那就是五斗米教的仪式怎么与后世西方世界的第一大宗教有着如此相似之处呢?两者都是要独处静室之内,向着神灵忏悔或认罪……
张陵死后,其子张修接过了他父亲的衣钵,继续在当地宣扬五斗米教。相比于太平道,五斗米道更加顺应民心,对执政者的威胁也更小,所以张修领导的五斗米教比张角领导的太平道略胜一筹,就算在后来朝廷纠集各路大军征讨“黄巾蛾贼”时,五斗米教仍然在蜀中和汉中地区缓慢发展,并未受到朝廷的打压和围剿。
去年冬天,五斗米教的第二代天师张修因病逝世,他的儿子张鲁又接过了祖父张陵的衣钵,开始担任五斗米教的第三代天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