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烈风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流口水的老鸡
刘献之一瞪眼,道:“谁敢?这军队是皇上的军队,不是他王汉新的私人佣兵!”
“是,下官一时情急,失言了,请都护大人恕罪。”高定边忙拱手道:“只是如今的朝堂几乎成了一言堂,人人都要把王汉新除之而后快,我这个做兄长的实在不能坐视不理。请都护大人务必想想办法,保得我义弟周全。不然,下官只能,只能独自回京到陛下面前去理论了。”
刘献之冷笑了一声道:“你要是真去了,那才是害了你兄弟了呢。我来问你,皇上为什么千里迢迢派人给我们送来这么一封信?难道是让你回京去和他理论的吗?”
高定边想了想,摇了摇头,张口想说什么,却最终没有发出声音来。
刘献之苦笑了一下,道:“陛下这是向我们求援来了。既然朝堂之上找不到盟友,陛下就希望我们这些戍边的将领能替王汉新说上几句好话。”
“正是如此,所以我们应该向皇上据理力争才是。”
“错!据理力争要是有用的话,皇上就不需要这么大费周章来找我们帮忙了。你以为满朝文武都不明白王汉新这么做的用意吗?你错了,他们只是碍于这件事于情于理王汉新都是过错的一方,而邱逸儒又占据道德高地全力开火,他们又怎么会甘愿替王汉新出头,站在低处接受邱逸儒的攻击呢?所以我们要是照你说的这么做,根本就是无济于事的。我们要帮王汉新,却要讲究帮的方法。”
“下官愚钝,未知都护大人有何良策?”高定边道。
刘献之坐在座位上舒展了一下身体,然后才慢悠悠的说道:“这个么,要分两步走。首先我们要拿出点像样的证据来证明吐蕃对我朝的威胁是确实存在的,这样王汉新的做法就不是擅自挑拨与同盟国家之间友好关系,而是一种防患于未然的预防措施了。虽然不能替他免罪,可是却可以替他开脱掉一些责罚。”
“可是我们哪来的证据呢?”
“这个你不用担心,本都历年来对吐蕃的情况多少有些了解,有些可能皇上都不知道,我会把这些证据列举给皇上的,”刘献之用手撑住桌案站了起来:“这第二么,据我所见,这合撒与彻尓列的战事一时半会儿还分不出个胜负来,我们资助的物资还不足以改变两者之间的差距,那么就让他们慢慢打就是了。这样简单的事情,我相信你也一样可以胜任。目前来说我北地都护府的兵员都处于闲置状态也是挺浪费的,不如挑出一部分来借给王汉新使用一段时间,这样我们就可以奏请皇上调动这批兵力南下。这样一来有三个好处,第一,我们可以借此敲打敲打那些儒生们,第二,我离开京城也有年头了,正好去那里休养几天,第三,王汉新现在是砧板上的肉,他没理由拒绝我的好意,而我正好可以借此好好敲诈他一笔,我们也捞点好处,不是么?”
高定边听到这里才转忧为喜,道:“下官替王汉新多谢都护大人。”
天地烈风 第一百三十六章 一 杜乐河之战 上
位于突契东部的杜乐河是突契草原上少有的几处水草丰茂的好地方,能够在这片土地上定居下来的,都是有实力的部落,达达尔部就是这么一个部落。
达达尔部之所以能拥有这么一块风水宝地,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的首领托儿恰是已经故去的右贤王巴德尔的远房堂叔。
托了巴德尔的庇荫,托儿恰这几年过得十分滋润,与巴德尔如出一辙,托儿恰对于女人的兴趣要远高于一般人。别看已经年过半百,可他最近一年内光是妻妾就娶了五十几个。可惜好景不长,随着巴德尔的战死和阿比契力尔的去世,整个突契陷入了战乱之中。
在这种局面下,如何才能保住自己的荣华富贵成了托儿恰的难题。按理说巴德尔给了他这片土地托儿恰自然应该站在合撒这边,可是考虑到合撒的实力太弱,托儿恰还是犹豫了。为了能够保住自己的利益,托儿恰最后还是投靠了彻尓列这边。
本来这件事情定了也就定了,可是老天似乎故意和托儿恰过不去,随着合撒与绢之国签订了盟约,合撒有了稳固的后方,并且还有了绢之国给予的相关援助,实力逐渐增强,这下托儿恰又开始犹豫起来了。帖蒙趁着这个机会立对其开展了外交攻势,终于把托儿恰争取过来了。
可是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彻尓列也不是个吃干饭的,这消息很快就传到了他的耳朵里。这下彻尓列可不干了——要是旁人也就算了,要是连像托儿恰这样的窝囊废都敢背叛自己的话那今后势必有人会群起而效之。彻尓列立即决定出兵好好教训一下这个不知道天高地厚的托儿恰。
这下托儿恰可慌了神,他一边准备应战,一边向合撒求援,还拟定了再次向彻尓列降服的预案。
面对达达尔部的这次危机,合撒也算是赶鸭子上架,因为他实在不能袖手旁观坐视达达尔部再次落入彻尓列的手中,可是他要面对的却是占有绝对优势兵力的彻尓列大军。
为了能够打赢这一仗,合撒派出了他能动员的最大数量——大汗直属士兵一万五千名外加各部落扈从兵力两万千。能够在短时间内调集三万五千大军,足以说明合撒的实力已经有了显著的增加,可是仅凭这些人还是不足够的。因为彻尓列派出的军队数量达到了八万之巨,虽然这其中大部分都是各部落拼凑起来的,但是数量差距却不能忽视。为此合撒派出了帖蒙挂帅,以名将叶儿先为副,这一对智勇双全的组合已经是合撒人力资源中的最佳组合了。
自从帖蒙坐上了这支大军的总指挥离开龙城以后,他的行军速度是一天不如一天,这与突契军一贯擅长的长途奔袭快速打击完全背道而驰,到后来其缓慢程度甚至连普通士兵都已经议论纷纷,因此副帅叶儿先不得不代表全体将领来质问主帅这个问题。
面对叶儿先的质疑,帖蒙冷静的听完最后一句,然后才开口道:“叶儿先大人,我向请问一句,我们如果全速进兵,有没有可能因此而能战胜彻尓列的军队呢?”
叶儿先迟疑了一下,道:“这个很难说。达达尔部的兵力大约有七千之众,加上我们的三万五千人,也只有彻尓列的一半,即便我军得到了绢之国的武器装备以后,要战胜这样一支大军,恐怕还是很困难的。”
帖蒙坐在那里点了点头,道:“所以说我们即便去了也不会使得事情的结果有任何好的进展,不是吗?”
“难道你打算放弃达达尔部吗?那么托儿恰就会投降彻尓列,这只会使得事情变得更糟糕!”叶儿先急道。
帖蒙摇了摇他的食指,道:“不不不,大人您恐怕错误理解了我的意思,我并不打算放弃托儿恰,只是觉得我们这支军队不能及时赶到更为有利而已。想想看,如果彻尓列知道我们的军队马上就要到达,和他与已经达到战场的我们交战,究竟哪一个更让他感到害怕呢?”
叶儿先被他这么一提醒,顿时醒悟过来:“你是说如果我们故意走得很慢,彻尓列就会以为我们有什么别的计谋,而且在他不知道我军会用何种态势进入战场时,他会担心自己有可能遭到达达尔部和我军的两线夹击?”
“没错。我自己的父亲我最了解不过,他的内心其实是个谨慎的人。只要不是最危急的时刻,他都会努力寻求用最小代价战胜敌人的方法,而这一点正是他的弱点所在。”
帖蒙说起父亲这个词的时候冷酷得就像是提及一个普通人一样,这一点让叶儿先的印象非常深刻,但是在叶儿先看来帖蒙这么做显得有些做作,因为再怎么说彻尓列与他的父子关系并没有闹到不可开交的地步,如果不是因为各为其主的话他们的关系甚至可以用亲密来形容,当然他并无意去点破帖蒙的小小用心。
帖蒙继续说道:“我们的行军路线彻尓列是不会相信的,他一定会派出斥候去四处侦察我们有没有另外分兵,在获得确切消息之前,他是不会有所行动的。”
叶儿先冷笑了一声道:“真可惜啊,令尊的谨小慎微会丧失战机的。如果是我,我就会率领大军一举拿下达达尔部,然后把这个部族消灭掉来给所有的其他部族看看。这样一来你就是想去解救也来不及了。”
帖蒙重重地点了点头表示同意:“没错,如果对手是你,我绝对不会这么悠闲的。不过即使是彻尓列,在得知真实情况以后也会采取和你一样的方法。而这个时候就是考验我军的时刻了,我们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赶到战场参加战斗,到那个时候,就算托儿恰想投降彻尓列都已经无济于事了,那么他就必须为了生存和彻尓列死拼到底,我们则可以趁着他们两虎相争的时候,给彻尓列狠狠的一击。”
“我明白了,那一定会是一场硬仗。”叶儿先嘴上这么说,眼睛里却冒出了欢欣的光芒,因为帖蒙已经把他的战术意图说得很明确了,在部队进入战场之前要最大限度的利用彻尓列的弱点来拖住对手,在战争开始后又必须以最快速度打彻尓列一个措手不及,这就使得处于弱势的突契军队能够最大限度的给敌人以心理上的震慑和打击,这种打击的效果将比实际进攻更高效。
帖蒙也笑了起来,道:“先说好了,打仗攻坚,这种事情我可要拜托给你的。”
天地烈风 第一百三十六章 二 杜乐河之战 下
事实正如帖蒙所预料的那样,由于突契军的行动缓慢,彻尓列反而开始举棋不定,他开始怀疑帖蒙在背后耍什么花招。为了确保不着了儿子的道,彻尓列重新调整了进军的态势,把部队集中在一起统一行动,可这么一来他的行军速度也不得不放慢下来。
为了利用这段时间,彻尓列向托儿恰派出了招降的使者,可是他没料到帖蒙走在了他的前头,一早便嘱咐了托儿恰,告诉他只要彻尓列敢侵犯他的领地,突契军一定会及时赶到,但是在那之前突契军将故布迷阵拖延期岩部的步伐,让托儿恰有更多时间备战。吃了这颗定心丸的托儿恰跟彻尓列的使者打起了持久战,既不表示降服也不表示抗拒。
这一举动彻底激怒了彻尓列,在查明了帖蒙的磨蹭根本没有后招以后,他决定用最快速度击破托儿恰,让塔塔尔部知道厉害。
彻尓列仅用四天就走完了剩下的全部路程,当期岩部的军队出现在杜乐河畔的时候,托儿恰吓了一大跳,不过此时他也明白彻尓列不会再给他机会了,除了殊死一战以外他已经别无他法。眼下他唯一能指望的就是帖蒙的军队能够及时赶到了。
战斗一开始就异常的激烈,因为彻尓列早就决定倾尽全力在最短时间内击败塔塔尔部,否则等帖蒙的军队赶到事情就会麻烦得多,而托儿恰为了保命也发挥了他这几年来都不曾有过的勤勉,亲自上阵督战,率领塔塔尔部的勇士们奋力抵抗。双方的战斗从一开始就呈白热化,刚长出的青草被飞溅的血雾染成了一片殷红。
与首领托儿恰不同的是,塔塔尔部的勇士绝对是草原上数得着的精锐部队,要不是在历年与绢之国的战争中战死了许多人的话,那么今天这场战斗还会更加惨烈。不过就算塔塔尔勇士再怎么英勇善战,双方数量的差距还是摆在那里的。战至中午时分,塔塔尔部已经渐渐支持不住,阵型越来越散乱,被突破的战线也开始无法重组了。
就在这个当口,西南方向扬起了漫天的尘烟——帖蒙率领的突契军赶到了。
一切都在帖蒙的算计之中,彻尓列果然忍不住先动了手,而得到消息的帖蒙同样用了仅仅四天便跨越了比期岩部长近一半的距离,赶到了战场,彻尓列试图用两天的时间差来消灭塔塔尔部的计划流产了。
后人对于帖蒙的这次战役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结果显示帖蒙真正厉害的地方不是在四天内赶到战场,而是他拥有比彻尓列更强大的情报系统,并且准确分析到了彻尔利动手的时机,然后毅然开始急行军,否则他是不可能仅仅比彻尓列晚了半天赶到杜乐河的。但是帖蒙这么做的不利之处也是很明显的——由于长途奔袭使得突契军都十分疲劳。
得知帖蒙赶到战场的彻尓列并不惊慌,因为这可能性已经在他的计划之中,他立即派出了两万生力军前往阻拦。此时他对塔塔尔部的战斗已经胜利在望,只要能拖住帖蒙的部队片刻,战局就会有所改观。
眼见得期岩部的军队迎上前来,帖蒙转过头来对叶儿先道:“叶儿先大人,胜负在此一举,请大人您奋战。”
叶儿先点点头道:“请元帅放心。”
说罢,叶儿先率领五千精锐率先出击。这是他和帖蒙一早就商量好的,既然期岩部必然会派出军队来阻截,那么突破敌军,或者说牵制这股敌军的责任就由叶儿先负责,好让帖蒙率领主力对期岩部的本阵发动攻击。
叶儿先的部队一走,帖蒙立即跃马跑到了本阵的最前端,大声喊道:“诸位!今天这一仗是我大汗继位以来与期岩部的第一次正面交锋!这场战役的胜负将直接关系到将来的整个战局!我不能给诸位比别的统帅更多的赏赐,但是我可以给诸位以荣誉!能够拿下彻尓列人头的人可以得到突契第一勇士的称号!从今天以后,当你和自己的儿孙们谈论的时候就可以告诉他们,我就是在这一仗里赢得突契第一勇士的称号的!”
突契士兵被他的这段话所鼓舞,纷纷大声嚎叫着,挥动着他们的马刀。
帖蒙拔出了佩刀指向天空,喊道:“突契的勇士们!跟着我冲锋!杀啊!”
三万名突契军立即像三万头饿狼一样朝着期岩部的军队猛冲了过去。
彻尓列立即察觉到了危险——因为他派出去的两万人马很快就被叶儿先的部队给黏上了,而突契军的主力则绕开了他们直接朝自己的本阵杀了过来!
糟糕。彻尓列心头一紧,现在他的主力正在和塔塔尔部作战,如果两万阻击部队被叶儿先给缠住的话,那么实际在他身边的军队只有一万五千人而已,根本无法抵挡住三万突契军的猛攻!
必须调回主力才行。彻尓列立即下达了这一命令,可是正是这一命令成了战役的转机。从正面战场上撤出军队,无疑就是告诉塔塔尔部自己的后方告急,原本看到援军到来的塔塔尔军就士气大振,如今再看到这一幕以后更是无比振奋,立即开始发动反攻。反观期岩部的军队苦战半日却不得不将即将到手的胜利果实扔掉,其心情可想而知。结果把主力调回的结果成了被两股敌军前后夹击的态势,帖蒙的眼光是何等犀利,期岩部的混乱焉能逃得过他的眼睛?帖蒙根据战场态势的变化立即采取措施,改变突击的主方向,使得期岩部的军队怎么改变阵型都处于被动之中。彻尓列下达的命令还没等下达到部队,就被帖蒙的进攻给瓦解了。双方战至日头偏西时分,期岩部的军队支撑不住了。
首先瓦解的是派去阻截突契军的两万人,这两万人脱离了彻尓列的直接指挥,在叶儿先的攻击下处处被动,明明有兵力优势却一直处于劣势,这对士兵们的心理打击很大,再加上看到自己的本阵被突契军打得束手束脚,根本无暇他顾,对于战事的绝望心理一点一点累积,终于这些士兵内心的沮丧战胜了求胜心,他们开始溃散,试图脱离战斗。
叶儿先见到了这一情况不禁喜出望外,他并没有试图去歼灭这支比他庞大得多的军队,而是致力于驱散他们之间的联系,让溃散的态势扩大,以求让整个战场都能看得见。
天地烈风 第一百三十六章 三 虚报数字
叶儿先的努力得到了他想要的回报,一支期岩部军队的崩散侵蚀了其他期岩部军队的内心。大量扈从的军队都是被彻尔利给拉来的,他们的忠诚度本来就不高,再加上他们的训练程度也比不上突契军,此刻他们无不觉得赢得这场战役已经无望。原本就是打着能赢就一起分战利品,要是赢不了就脚底抹油的想法的部落不在少数,此刻他们见到形势不利,自然不肯和彻尓列一起陪葬了,于是他们丢下了自己的责任纷纷后撤,整个阵型顿时乱成了一团,期岩军终于陷入了完全崩溃的状态。
此时就连彻尓列也不得不承认战败,虽然表面上看他有八万大军,可是实际上真正能如同手脚一样指挥的军队还是只有他的本部人马和少数真心拥护他的部落而已。一旦失去了战意,那么就算彻尔列有天大的本事也无法扭转这一局面了。事到如今,他只有统率着本部人马开始有序撤退,以避免让自己的实力受到进一步的损失。幸亏如此期岩部的本部军队才没有给帖蒙以可乘之机,否则期岩军的伤亡可能会成倍增加。
战至天黑以后,帖蒙下令停止追击。不是说他不想乘胜扩大战果,他明白彻尓列的本部人马并没有受到太大损伤,而自己的军队已经十分疲劳,再战下去一定会力有不逮,甚至出现让敌军反戈一击的机会。父亲的手段作为儿子的他再清楚不过,如果不懂得见好就收的话,胜负的天平很可能再次发生逆转。因此他及时收兵,结束了杜乐河战役。
杜乐河战役期岩部的军队战死者高达一万一千,受伤的也有一万以上,被俘者超过两万,期岩部的八万大军损失了近一半,但是彻尓列的本部人马损失其实并不大,应该说维持了他的基本战力;而突契军一方的伤亡仅仅四千七百人,即使加上塔塔尔部的损失也不超过一万人,且彻尓列直接撤走,因此此役是突契军的完全胜利。这一战不但是合撒继位以后与彻尓列的第一战,也是帖蒙作为突契军事统帅的第一战。
这一战对于交战双方,乃至于帖蒙本人都有着重要的意义。这一战之后彻尓列重新认识到了合撒的实力,并及时调整了自己的战略方针,从而使双方在今后一段时间内维持着僵持状态。而这一战还有一个特别之处,那就是它的实际伤亡数字是在近四百年后才被真正统计出来的,在会战结束后的当时,这个伤亡数字成了扑朔迷离的一个迷。
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出现呢?学者布隆迪指出,在历史上虚报作战伤亡数字是各国的通病。刻意减少己方的伤亡数字,夸大敌方的伤亡数字,以便使得国民相信自己一方取得了巨大的军事胜利。可是杜乐河战役却是个特例,帖蒙的确虚报了伤亡数字,可是却是夸大了自己的伤亡,而减少了期岩部的伤亡数字。
帖蒙会这么做完全是因为出于无奈,由于他的出色情报组织和实战指挥,加上完全吃透了彻尓列的心理和作战风格,这一次他的这一战赢得很轻松,可是突契不以少胜多打赢了期岩部,最大的后续问题就是绢之国的态度。
显然绢之国是希望看到合撒与彻尓列打得旗鼓相当,两败俱伤,如果处于劣势的合撒居然能够轻松打赢彻尓列的话,那么绢之国今后的立场就有可能出现动摇,原本的盟友就有可能变成敌人。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帖蒙这才虚报了胜利成果。他把塔塔尔部的伤亡数字一并算在了突契军的伤亡之内,然后又重复报上了塔塔尔部的伤亡,这样一来突契军便损失了一万人左右,而塔塔尔部也有五千以上的伤亡,两者相加便成了一万五千人左右的伤亡。此外,帖蒙还把被俘者中的其他扈从部队都给释放了,以此来邀买人心。然后他把剩余俘虏交给了塔塔尔部,这样他就可以顺利成章的把突契军多出来的部队数量描述成为敌方的俘虏了。此外,他还减少了期岩部的伤亡数字,伤者有的逃走,有的被俘,而战死的一万一千人被他缩水到了七千人左右。由此这场胜利被他改头换面变成了一场险胜。
帖蒙的小伎俩之所以瞒过了世人,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兵败的彻尓列同样虚报了自己的伤亡数字,明明战败的他只计算了他本部人马的伤亡数字,于是就有了仅仅伤亡三千余人,却击毙敌军两万的离奇数字,为了弥补这个谁都不可能相信的谎言,彻尓列伪造出来一场可怕的军中瘟疫,正是由于这场瘟疫造成了大量非战斗减员,这才迫使他不得不退兵的。
由于彻尔列的这个胡扯太过离奇,于是大家本能的觉得帖蒙的数字更为可靠一些,因此在正史上才有了双方打了个势均力敌,最后期岩部不得不退兵的结论和突契一方伤一万余,亡数千,而期岩部则阵亡五千至七千,伤者数万的推论。
可是不管帖蒙的谎言是如何骗过世人的,在这一战之后帖蒙在突契军中的威信却是不容置疑地被大大提高了。原本被大家误认为不过是一介参谋的帖蒙一跃成了合撒手下最伟大的将军之一。再加上他在突契实施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也逐渐显现出成效,受益的突契军民对他的崇敬之情与日俱增,帖蒙俨然成了整个突契最光辉灿烂的存在。当然,这是后话了。
事实上帖蒙在杜乐河一战中的种种举动并非瞒过了所有人,这些看穿其伎俩的人之中就包括绢之国的忠义郡王刘献之。但是可惜的是当杜乐河之战的战报传到北地都护府时,刘献之并不在都护府内,这时的他正率领着两万步兵浩浩荡荡的赶往太原,然后又转道去了山南道。
刘献之的这一举动当然是得到了皇帝刘龑的直接许可,刘龑这么做为的就是敲山震虎,好好吓唬一下那些儒生党一下。从客观上刘献之的这次行动有力的支持了王汉新,从而使得关于飞鹰堡的得失判定问题上,刘龑有了更大的主动权。
天地烈风 第一百三十六章 四 嚣张的男人
这段日子刘龑的日子可不太好过,由于王汉新迟迟没有上奏,朝野上下关于飞鹰城的议论沸沸扬扬。尽管刘龑已经说了在王汉新的奏章呈上来之前暂时搁置,可这种拖延战术却压不住悠悠众口,反对的人们在私底下已经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分析得清清楚楚,甚至就连王汉新可能出现的辩解之词都已经有了无数的推测,以及各种可能下的应对之词。以邱逸儒为首的儒生一党显然是打算借着打压王汉新的这个大好时机好好的联络起一批朝臣,使得他们与儒生党走得更近,以便达成一种新的政治平衡。
对于这一点刘龑当然是不愿意看到的,可是他又没有有效的遏制措施,再怎么说他也不可能去堵住大家的嘴。结果这件事还没摆平,又来了更糟糕的问题,那就是得到飞鹰堡归降绢之国消息的吐蕃赞普格桑派来使者质问此事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