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烈风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流口水的老鸡
刘龑虽然没有受伤,可一旁的伍思成却又中了三刀,伤口的大量出血令他站立不稳,要不是刘龑架着他恐怕他连保持站立都已经做不到了。
“其他人还没有赶到,看来被逼入绝境了呢。”伍思成发出了微弱的声音。
刘龑冷笑一声:“别说丧气话!侍卫们解决十个,朕解决剩下的全部人不就得了!你给我撑住了,在朕杀光这群刺客前你可别给我死掉了!”
伍思成回以一个艰难的笑容:“微臣当尽力为之。”
就在此时,忽听空中传来一个人的笑声:“口气还真不小啊,也罢,冲着这份说大话的架势也命不该绝。”
刘龑自认武艺也不算太差了,可竟然听不清这声音是从哪里发出来的。正惊异间,只见那些刺客们开始惨叫起来,鲜血从他们的身上不断激射而出,然后一个个倒在了地下,就在众人都不明所以的当口,这将近三十名刺客却已经尽数倒地身亡!
所有人都惊得呆在原地说不出话来。这是什么功夫?竟然能在转眼间杀死三十人!还是伍思成先反应过来,朝空中一抱拳道:“不知是何方的能人异士相救,请好汉现身。”
不知道是伍思成受伤以后太过虚弱,这声音对方没有听见还是对方故意不理,伍思成的话就如同陷入无边深海一样杳无回应。刘龑踏上一步拉住了伍思成道:“人家不想现身,你还是先关心一下自己的伤吧。”
趁着刘龑替伍思成简单包扎的时间。幸存下来的侍卫们检查了死去的刺客们的尸体。这些人都是生面孔,无人认得,可令人惊异的是那近三十个被神秘人杀死的刺客。在他们的致命伤几乎都是被筷子和小石子打出来的!而且这些筷子和小石子都深深的嵌入了肉中,可见那个神秘人的劲力达到了何等惊人的地步!
此时刘龑也来不及惊叹这些。替伍思成包扎完毕以后,便命两名侍卫扶着伍思成,然后急匆匆赶奔皇后住处而去。刘龑感觉到了,既然这群刺客可以轻松潜入皇宫内院,而且显然他们对于皇宫内的路线非常熟悉,如今太后和自己都遭遇了刺杀,那么皇后也处于危险之中!虽然刘龑知道皇后身边有几个相当了得的宫女保护,不过这群刺客的战斗能力超乎寻常。如果不赶快前往支援的话,情况还真不好说。
一行人来到皇后的月谒宫,只见此处同样是一片狼藉,季重海带来的侍卫的尸体和刺客的尸体横陈竖列,中间还夹杂着不少宫女的尸体。刘龑心中着急,沿着这条被鲜血染满的路一直向前,在皇后寝室门口看见了身负重伤的季重海,以及他四周的十一具刺客的尸体。
季重海浑身是血,也不知道被刺了多少刀,但他的左手是毫无疑问的被砍断了的。重伤之下的季重海看见了刘龑。脸上露出了一丝微笑:“皇上安泰,老奴也就放心了。老奴不辱使命,贼人未能踏入皇后陛下寝宫一步......”
“你别说了。老季。”刘龑踏上几步将季重海扶住,眼泪禁不住滚落了下来。他知道以季重海的身手,若不是死守皇后寝宫门口的话,原本是不必付出如此重大的代价的。此时皇后寝室的门打开了,只见华皇后缓步走了出来,身边只剩下一名女侍卫仗剑护在身旁,而华皇后手中也已经握着一柄短剑。华皇后扫了一眼庭院之内的情况,便道:“陛下,此处也不安全。咱们应该立即前往北边玄武门禁军驻地,那里有一千八百名禁军驻守。然后立即召集城内其他驻地的禁军护卫皇宫,同时封锁城门。严查贼人去向。”
刘龑一边答应着,一边和侍卫们将季重海的伤口包扎起来,然后亲自抱着季重海大步流星向玄武门禁军驻地而去。
等刘龑一行人到达玄武门禁军驻地,然后召集起禁军展开搜捕,皇宫内的混乱局面终于得以平息下来。得知情况的大臣们也纷纷前往刘龑处问安,乱哄哄的局面一直延续到第二天凌晨时分,刘龑才得以重新回到皇宫之中。此时昨夜损失的报告也大致被统计了出来:鼓楼连同周边一千三百余家民宅被焚毁,死伤者超过六百人;延禧宫被烧掉将近一半,其中死于火中的太监宫女有数十人之多,其中有半数明显是死于刀剑之后才被火焚尸的,李太后带着刘显逃到太液池躲了一夜方才脱险;皇后的月谒宫中宫女和太监死伤超过一半以上;除了战死的几十名侍卫之外还有两名才人和十一名宫女遇害,而刺客死亡超过一百人。如此巨大的刺客数量,没有巨大的后台是绝对办不到的,可这个主谋究竟是谁?所有人都把怀疑的目标集中到了南渡黄河的晋王刘潜身上。
刘龑立即派人前往刘潜在京中的府邸,发现刘潜的长子和长女双双服毒自尽,家奴竟然全然不知。如此一来,刘潜的嫌疑越发大了起来,刘龑接到报告以后不得不做出刘潜就是此次行刺事件的主谋的判断,因为刺客的目标不单单是自己,还有刚刚怀孕不久的皇后,甚至还包括了李太后和自己的弟弟刘显,如果成功的话,那么先皇所生的众多皇子之中的确找不出一个可以与晋王刘潜一争高下的继承人了,即使继位了也难免受到晋王的辖制,这一切的利益都只符合刘潜一人而已。
皇后似乎对于这起事件究竟是不是刘潜所指使还存有疑问,但第一她也拿不出有力的证据来证明刘潜的清白,第二她本人也是当天夜里的主要受害者之一,受到惊吓以后皇后也因为动了胎气而不得不卧床休养,因此皇后并没能在刘龑身边帮助出谋划策。伍思成的伤势虽然不重可也不轻,因此他不在刘龑身边。这两位智谋之士的缺席令刘龑深感不便,再加上季重海的伤势严重,太医甚至不能保证他的生命安全,这让刘龑更加怒火中烧,再加上刘龑去给太后请安时又被李太后冷嘲热讽了一番,言下之意就是他不顾太后和兄弟的安危,只保护着老婆出宫避难云云。经历了一场生死大战,又一夜不曾合眼,再加上一股子怨气,三下里夹攻,刘龑也不再想其他,当即下旨宣布晋王刘潜谋反,褫夺晋王封号,同时号令各地平叛。(未完待续)
天地烈风 第二十九章 四 兵临城下
得知刘龑宣布褫夺自己晋王的封号以后,刘潜经过短暂的慌乱以后,接受了幕僚安在道的建议,下令从潼关撤兵。
首先双方的士气已经全然不能相提并论了,潼关得到了两千弓弩手的支援而士气高涨,反观自己这方则人人自危,再加上潼关原本就十分充足的防御准备,要想攻克潼关进军长安是难上加难了。因此刘潜决定率兵突袭东边的函谷关,然后攻击洛阳。那里被自己的大军所阻隔,应该还没有收到刘龑的消息,那就还有希望利用守军不明就里的机会突袭得手,只要攻占了洛阳,就可以获得那里丰富的储备物资作为供给,再加上刘献之带来的援军,自己可以趁机攻城略地扩张势力,而且还能迫使刘龑把有限的兵力抽调出来对付自己,这样从西线奇袭长安的骑兵就有机会了。
刘潜用自己的这次行动证明了之前大家对他的军事能力充其量只能算是二流水准的评价是错误的,他奇袭函谷关的速度大大出乎了人们的预料,守关的将士们准备远没有潼关那么充分,几乎在毫无还手之力的情况下就被攻陷了。刘潜也因为这一仗让人刮目相看,毕竟他是带着一群心有芥蒂的士兵取得了这次胜利,在这个奇袭过程中逃兵的现象层出不穷,可刘潜顶住了压力,获得了胜利重振了士气。然后便挥军东进,直扑洛阳城而来。
洛阳留守孙进贤是个进士出身的文官,面对这样的局面他的立场倒是准备坚决抵抗的,可完全没有指挥作战的能力再加上洛阳城中也没有值得信赖的良将,而且洛阳城的兵力不足八千,即使把衙役家丁们组织起来也不超过一万,孙进贤的底气不足也是其来有自的。
尽管自己心里直打鼓。可孙进贤还是努力鼓励着士兵们准备彻底的防守。眼看着探子不停的来报告说刘潜的军队正急速逼近,孙进贤那藏在宽大官服下面的身子忍不住微微颤抖。此时一名老家人来报,说著名的士绅朱毅均求见。
孙进贤听了不由得眼前一亮。这个朱毅均可不是普通人。他的祖上是溧阳候朱倩,当年随太祖皇帝平定天下时曾立下大功。后来朱毅均这一支没有袭爵而是转而从商。两代人的时间就成了洛阳城中最有名望的士绅一族,他此时到访恐怕有什么要事,便命老家人将其请上了城楼。
朱毅均来到城楼之上慌忙行礼,孙进贤一把将他扶住到:“毅均老弟突然来访,只怕有什么要事吧,你我就不必客套了,直说无妨。”
朱毅均看着孙进贤苍白的脸上挤出来的笑容,这个年过半百的留守大人竟然称呼晚一辈的自己为老弟。可见已经有些急昏了头了,不禁笑道:“晚生此次来访,正是为了当前军情而来。敢问留守大人可是忧虑洛阳既没有足够的兵力,又没有能征惯战的武将么?”
被朱毅均一语道破自己的难处,孙进贤不由得长叹了一口气,低声道:“正是如此。”
朱毅均拱手道:“晚生此次前来,就是想向留守大人举荐一人来领军的。”
“哦?是何人?”孙进贤心中一动,这个朱毅均他们家可是武门出身,难道他竟然不但是个优秀的商人,还是个出色的武将吗?
“提起此人。留守大人可能从没有听说过,可是提起此人的先祖来,恐怕是无人不知的。那便是卢星月卢老侯爷。”
“卢老侯爷?”孙进贤惊得眼珠子都要瞪出来了。卢星月可是曾追随太祖皇帝的开国功臣。当年一杆金枪打遍天下无敌手,威震大江南北。可惜在统一天下的前夕不幸病逝,太祖皇帝追封他为壮候,可他的子孙不肯袭爵,只愿卸甲归田,太祖皇帝钦赐他的后人万顷良田,并且永不纳税以为奖励。想不到这个朱毅均推荐的竟然是卢星月的后人。
朱毅均见孙进贤已经惊呆了,便接着说道:“此人名叫卢清翰,因他家与我家先祖是故交。我们也算是通家之好。正巧前些天他来洛阳一带游玩,便住在我家中。此人虽从未领兵作战。却精通兵法,而且他的枪法也得了祖上真传。这样的人就在眼前。大人若不用岂非暴殄天物?”
此时孙进贤才回过神来,连连点头道:“是是是,这样的人本官必须亲自到府上相请才行。”
“不必了,大人。晚生将自己的这个想法与卢兄一说,他欣然答应,方才便已经随我一同到了大人府邸,只因大人在城楼巡视,晚生这才赶来此处相告的。”
孙进贤一听大喜过望,拉住朱毅均的手道:“如此真是有劳你了,本官替洛阳城数十万百姓谢谢你了。”
回到府邸之后,孙进贤立即召见了卢清翰。卢清翰三十七八岁的年纪,长得是身高体壮,眉目清秀,浑身上下透出一股英武之气。孙进贤见了很是喜欢,便召集了洛阳城内的众位将官与卢清翰相见。
孙进贤此举有两重意思。其一是虽然朱毅均虽然夸下了海口说卢清翰如何如何,自己一介书生自然是看不出个所以然的,可卢清翰有几斤几两这些武将们看了便知分晓;其二是自己如果突然任命一个全然不知底细的人来领兵,那这些武将肯定心中不服,如果卢清翰能技压群雄,让那些武将心悦诚服,那就省了许多功夫了。
果然卢清翰不负所望,他只在席间演练了一套枪法,便让在座所有的武将噤声不语。卢清翰的这套枪法精妙非常,这些个武将一见便知道自己绝然破解不了,于是孙进贤顺利的任命卢清翰为临时的马步军指挥使,统领洛阳城内士卒抗击刘潜的进攻。
卢清翰掌握兵权之后,迅速做出了调整,虽然洛阳城战备不足,不过还是在刘潜赶到之前做了相当一部分守城的准备工作。卢清翰还亲自带队出城迎击了刘潜的先锋部队,一人连挑四员战将,杀得刘潜的先锋部队大败而归,令城中士气大振。(未完待续)
天地烈风 第二十九章 五 洛阳围城
刘潜的大军赶到洛阳城后便开始攻击。先锋受挫在他心中抹上了一丝阴影,因此他的进攻格外猛烈。面对刘潜的猛攻卢清翰守得严丝合缝,没给刘潜任何机会。双方激战三天之后刘潜不得不停止了攻城,付出巨大的伤亡却没有任何进展,这是他这支叛军最接受不了的事情。因此他采纳了安在道的建议,转而选择了围城。当然五万的兵力是不足以完全包围住洛阳城的,刘潜的真实目的是牵制住洛阳的守军,而他则趁此机会突袭了洛阳城附近的洛口仓。
洛口仓是绢之国最大的粮仓,大江南北,黄河两岸的粮食全部通过发达的河道系统运往洛口仓,然后再向长安运输。夺取了洛口仓就如同扼住了长安的命脉,要知道以关中的粮食储备要养活长安城那百万居民是非常困难的,失去了洛口仓,刘龑一定会按耐不住挥军东进,这样一来刘潜的骑兵队才有机会。
面对这一情况,洛阳城内是无可奈何的。用不到一万的兵力防守洛阳已经捉襟见肘了,更不用说出兵夺回洛口仓了。为此卢清翰曾多次出击,可刘潜的部下并不应战,大家都明白卢清翰的强悍,谁也不愿意出来送死。如此一来战事就僵持了下来。
此时双方都感到焦躁不安。洛阳城内由于准备不足,粮食的储备有限,要养活城内众多的百姓是件非常头痛的事情,好在朱毅均号召城内的士绅商贾们将存粮借贷给孙进贤,暂时缓解了燃眉之急,不过日渐降低的存粮线还是让人心中着急;而城外的刘潜则由于没有进展造成了人心浮动,逃兵现象层出不穷,哪怕刘潜采用了一人逃亡全队问罪的连坐法也无法阻止。而长安城方向则全无动静。自己派出的奇袭部队人数太少,恐怕也很难奏效。
此时的刘潜将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回太原搬兵的刘献之身上了。如果刘献之能搬来十万大军,那么洛阳城指日可下。一旦洛阳城失守,周边地区必定会大受震动。后面的攻城略地也会相对轻松了。可这援军左等也不来,右等也不来,刘潜派去催促的使者也没个音信,整整一个多月过去了,反倒是传来了一个让刘潜跌破眼镜的消息。
原来刘献之回到太原府之后立即向自己的二哥刘坦之,向他说明了自己的计划以及父亲的命令,然后便让刘坦之火速前往边关召集军队,自己则召集附近的人马准备奔袭邢州。
刘坦之欣然领命而去。可刘献之在用虎符聚集了周边的大约两万人马之后并没有出兵邢州,反而把刘潜的子女和嫔妃们全部软禁了起来,然后修书一封命边关守将将前来调兵的刘坦之给抓了回来。刘献之轻轻松松的把十万大军的兵权揽在了自己的手中,然后便上书朝廷声明自己绝无二心,愿意和朝廷合兵一处共讨叛逆。
就在刘献之整顿兵马想要南下讨逆的时候,传来了突契大军逼近的消息,刘献之只得率领大军前往边关布防以阻挡突契南侵,若非如此,刘潜苦等一个多月的结果可能就是被十万大军从背后突袭而全军覆没!
得到这个消息的刘潜气得浑身颤抖,他万万没想到自己的亲生儿子刘献之居然摆了他一道!这小子从一开始就劝说自己不可起兵。自己首鼠两端的心思一旦被刘献之摸到,他便立即改了口替自己出谋划策来赢得了自己的信任,原来他从一开始就下定了决心准备反水!自己实在是太小看这个病怏怏的小子了。原来在这具病弱的身体里面藏着一颗深沉冷酷的叛逆之心!竟然背叛自己的父亲!现在自己不但失去了援军,甚至失去了根据地太原,而且这消息一旦传播开来,连自己的儿子都起兵讨伐自己,那天下还有谁会服从自己!
刘潜越想越怕,颤抖着双手将面前的酒喝了下去,可洒出来的酒几乎和他喝下去的一样多。喝完酒,刘潜定了定神,下令道:“立即攻击洛阳城!三天之内必须攻下!”
安在道在一旁忙道:“王爷。我军如今士气低迷,要在三天内攻下洛阳城。恐怕......”
“组建督战队!有畏缩不前者立斩!”刘潜大声喝道。
安在道一时没反应过来这条命令。督战队,这意味着刘潜已经对士兵们的忠诚彻底失去了信心。督战队能起到的效果就像饮酒大醉一样,短暂的热血沸腾和亢奋之后换来的将是宿醉的苦痛。一旦督战队能引起的亢奋到头了的话,这支军队恐怕会崩溃!刘潜已经失去了正常的心态了,安在道在心中如此确认。
于是洛阳城迎来了开战以来最为艰巨和血腥的场面。刘潜的部队就像发了疯一样向城上猛攻,完全不顾及伤亡有多么的惨烈,士兵们得知自己无论向前还是向后都是死路时所爆发出来的力量是惊人的。卢清翰清楚的认识到对方的这种状态是非正常的,也是不可能长久保持下去的。可自己的部下能不能熬到对方力量消散的那个时候则是一个未知数,因此他亲自带队在城头奋战,将一批批爬上城头的刘潜军兵斩杀殆尽。可敌军的攻势就像无穷无尽的海浪一样,洛阳城城头的危机此起彼伏,卢清翰连战了两天一夜不曾休息过片刻,直到了第二天的黄昏时分。
卢清翰看着城头上横七竖八的尸体,负伤的士兵还在奋战不休,直到被弓箭射穿了胸膛才倒在了地上,哀嚎着的士兵抱住敌兵一起跃下城头摔成肉泥,到处都是死亡和鲜血交织的画面。此时在城头上抵抗的士兵已经不足两千人,城头上的防御线越来越薄弱,危机越来越多,越来越频繁。差不多到极限了吧?卢清翰微微一笑。看来自己的极限就在于此了吧,靠这些兵力要想再坚守下去已经是不可能了,一旦城头失守,城门被攻破,那么在这残存部队中唯一可以依靠的心理安慰也将不复存在。看来是撑不过今晚了,卢清翰一边用手中长枪刺杀了六七名杀上城头的敌兵一边如此判断。
就在此时,东北角腾起了一股冲天的烟尘。卢清翰很清楚那是骑兵队急进造成的烟尘,心中不由得一怔。那烟尘越来越近,卢清翰看清楚了,旗号上清清楚楚的写着:辽东都护——常!
是援军!辽东都护常邈的援军!(未完待续)
天地烈风 第二十九章 六 驰援千里
常邈的军队何以会突然出现在洛阳城外?
这件事还要从常邈接到告急密函的时候说起。当时常邈远在高丽战场,那封密函并非是来自于长安的皇宫,而是太原的刘献之派人送来的。
早在刘献之领刘潜之命奔赴太原之时,刘献之便修书一封,命人急速送往辽东军前。信中说明了自己父亲起兵进京,其意图并不仅仅在于助皇上平乱,刘潜本人有谋逆之意,刘潜手握十五万重兵,如果辽东军不急速回援,则京师难保。刘献之在信中说自己将尽力斡旋以拖延刘潜进京的时间,但情况十万火急,请常邈立即驰援,击破叛军。
接到这封信的常邈根本不需要确认真伪,因为没有任何一个人会拿自己的父亲来开这种玩笑。就算刘献之说的不是真的,那么他贸然领兵入关就有造反的嫌疑。可身为刘龑的臣子如果因为害怕这个罪名而没有回军救援导致皇上有失的话,那就是万死莫赎了。因此常邈当即决定退兵救驾。
可当时正和高丽交战,想要退兵谈何容易?而且这个回军路线要绕过辽东,穿过河北大地,路途太过遥远。深思熟虑之后常邈决定从海路回援,如果从海路直接前往山东的登州或者莱州,那么从那里进军的速度就会大大提高了。可是这个计划有一个致命的问题,那就是郑梦龙的水师此刻还在平壤城外。要如何才能通知他将水师撤出,并且来运载自己的援军呢?
此事事关重大不容有失,因此常邈决定从水陆两路各给郑梦龙送去一封密信。水路好办,可陆路就必须有人突破高丽军的重重布防前往郑梦龙处,商议之下高定边主动请缨接下了这个艰巨的任务。事实上高定边的武艺确实是出类拔萃,整个辽东军中恐怕难以挑出一个比他更合适的人选了。
随后常邈率军对安州城展开了全面的进攻。而这个进攻的全部目的就是掩护高定边突破敌军防线。果然,毫不知情的高丽军很快就放弃了安州城外的布防退守城内,高定边带着五名精锐骑兵消失在了夜色之中。
常邈随即布置了退兵的策略。东线由老将何灵指挥,向国内城退却;西线由苏成栋负责往义州城退兵。而常邈则率领虎卫营和一万骑兵先行前往义州城准备物资并等待郑梦龙的水军到来。
整个撤军行动进行得非常顺利,由于此次撤军完全出乎高丽军的意料之外,加上之前常邈正好曾利用先皇驾崩的机会虚晃一枪杀了高丽军一个措手不及,因此高丽军几乎没有采取任何积极的措施,等到他们发现连包围平壤的郑梦龙水军都撤走时才恍然大悟,绢之国这次是真的撤了。可这个时候,辽东军已经在鸭绿江北岸,并且已经做好了充足的防御准备。而常邈则早已领兵踏上了回国的路。
在这个撤军行动中还发生了一个小插曲,那就是虎卫营副指挥使左司戈王汉新被降级为普通士兵。
王汉新之所以被降级成为士兵,那是因为他犯了常邈的大忌,而且还违反了军令。
由于不得不将夺取的高丽城池放弃,怒火中烧的王汉新带着虎卫营中那些被高丽军屠杀后的幸存者们,对撤军途中的高丽村镇施行了残酷的报复。沿途有四十多个村庄,六个小镇被他们焚毁,平民死亡高达两千多人。为此王汉新还延误了到达义州城的时间。
王汉新的这种行为,深深的触动了薛伯仁作为一个武将的底线——身为武人不能对手无寸铁的百姓施加伤害。而面对主将的严厉质问,王汉新第一次加以反驳。
“高丽军屠戮我们的村庄时。他们有没有想过不可以对手无寸铁的百姓施加伤害!我这么做不过是让高丽人也体会到战争带来的痛苦罢了!”
薛伯仁怒道:“你明知道对方的做法是罪恶的,却甘于和对方同流合污,也去做这种丑恶的勾当吗?”
王汉新听了这话默不作声。见他有了缓和。薛伯仁努力平复了一下自己的情绪,问道:“你以后可还敢如此胡作非为吗?”
薛伯仁的意思是给个台阶让王汉新下,自己说到底也真不忍心把这个小子治罪。可谁知王汉新一抬头答道:“禀大人,我还会这么干!”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