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1铁血中华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飘寞
程宇华顿时也是无语,没想到一年见不到好友原来是他造成的,只好向许少阳抱歉说道:“少阳,对不起,没想到因为我,让你被你爷爷禁足了这么久。”
许少阳急忙一边摇手一边说道“殿下,没事的,我在家可以看书啊,在说我在这一年里也有收获,你看,我造出了这辆车。呵呵。”
程宇华这时候才开始认真打量这两怪异的自行车,做工很粗糙,明显能看出来是手工自制的。两个车轮是木质的,车身的支撑架是由几块铁条铆接成的,整体来说,程宇华对这辆车评价不高,不仅是外观不怎么样,而且肯定不是很牢固,估计颠几下就要散架。
不过能自己琢磨出整车的架构已经很不容易了,程宇华不知道这个时候西方是否已经发明了自行车,但是至少南宁没有。对于自行车能够给人们带来多少方便,程宇华可是相当清楚,要是可以将他完善并且推广出去,相信可以给百姓带来很大的方便。
尽管现在的马车也很方便,但是他却需要有道路,还需要养马,这对于一般的家庭可是一笔巨大的开支。但是自行车却可以到处跑,还有一定的载重量,这对于普通百姓无疑是一件出行利器。
程宇华既然看出了自行车的巨大好处,自然就有兴趣对面前的这辆简易自行车提出很多自己的改造建议。
程宇华有对后世自行车的了解,因此提出的建议自然针对性很强,听得程宜颖和许少阳两人眼冒绿光。最后他们也不管眼前的这辆车了,直接回去打算重新设计制造。
看到两人一溜烟的不见了踪影,程宇华本来还想和许少阳叙叙旧的,结果也只好作罢,看了看眼前的自行车,程宇华顿时浮想联翩,要是有后世那么多的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东西发明出来就好了,虽然这些东西不起眼,但是却是活跃社会经济必不可少的激发体。
尽管南宁现在在军事、重工业等方面投入了很多精力,也取得了很大成果,政府投资的大企业很多,但是民间企业却发展的不是很好。政府虽然鼓励民间办企业,却不重视研究发明,主要还是在模仿生产西方已有的物品。
要想真正让社会发展起来,民间企业就是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而要想民间企业真正发展起来,那么就要生产别人不能生产的东西。比如这辆自行车,如果有企业能够批量生产,那么程宇华相信这家企业绝对可以快速发展壮大,后世的奔驰汽车公司原来不就是生产自行车的吗。
想到了这里,程宇华打算好好和内阁商讨一下,一定要想法刺激那些民间企业主动研发新产品,不能老是拾洋人牙慧。
程宇华又看了看身边的自行车,顿时有了注意。
1881铁血中华 第七十二章确立榜样
程宇华一边往回走,一边叮嘱刘玉林:“你去把许言诤、廖文阁找来,还有让人将那辆车带走。”
之所以要找这两个人,就是想督促内阁拿出刺激民企研发的计划。按照程宇华对内阁之前工作的了解,他们将主要精力都放在了政府创办的企业上了,出资金、出技术、出政策,可以说是为这些公办企业提供了一切便利。然而却对民企是出于一种散养的状态,除了提出一个鼓励的态度之外,基本没有采取任何措施。
程宇华对国人的了解十分清楚,宋代之前,国人对一些奇淫技巧还很感兴趣,一些实用的新鲜事物一旦出现了,马上就能得到人们的认可。然而宋代之后,特别是明代的八股文科举制度盛行之后,文人就彻底摒弃了制艺、明算等科目,只重视对儒家经典古籍的钻研,很少有人再去研究工艺、法律、科学等推动社会发展的科目,就算有人有了成果,朝廷也不会允许它们推广出来。加上朝廷一直推行愚民政策,久而久之,社会也就不再有人愿意去搞一些发明了,也不再轻易接受新鲜事物了,因为人们的思想开始守旧,朝廷选拔也只重视八股文。
明代之后,社会已经形成了一种惯性思维,读书人去琢磨怎么考好八股文,文盲则茫然度日,可以说,从明代开始,中国社会的进步就基本停滞了。流传下来的不是儒家经典的注解,就是一些诗词古画,很少再出现有价值的发明了。
就算有什么工艺上的进步,朝廷为了维持统治,也会将其掐灭。程宇华记得清廷还在东北的时候,为了对抗明军的火炮,从荷兰人手中买来火炮自己仿制,最后居然自己也能自产了,然而等清廷彻底占据中原之后,就将那些参与仿制的工匠遣散,将火炮封存,最后等到太平天国运动的时候居然连燧发枪的工艺都不成熟了。
南宁建立政权之后,虽然很重视技术研发,也从西方引进了很多先进技术,然而却是将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军事、钢铁、造船等重要方面,尽管对一些与社会密切相关的技术也多少进行了关注,比如纺织、制盐、建筑等方面,但是这些都是政府行为,很少有民间人士参与进来。因为民间还是对技术处于一种懵懂状态,很少有人会有兴趣去主动改进研发。
一开始程宇华也以为南宁教育程度还不够深入,因为大部分人还是文盲,没有足够的知识份子有能力去研究新事物,就算有,也只是处于启蒙状态。直到今天程宇华看到许少阳自制的那辆自行车,才明白过来已经有部分人有了成果,只是还没有得到社会和政府的支持,也没有人意识到这些成果可以转化为财富。这些成果只是作为个人的兴趣,即使研究出来了,也只是放在家里供自己欣赏。
如果这时候有个榜样将他们的成果转化为了财富,那么程宇华绝对相信,肯定能够刺激那些还无意识的人将他们的成果推广出来,这样一来,不仅可以让那些研究人员有了更大的动力,而且还可以使社会上开始重视研究新事物,不至于再单靠政府支持的研究所了。
等许言诤和廖文阁来到勤政殿的时候,远远的就看到程宇华正在走廊里摆弄一件奇怪的物事,两人都很不解,虽然世子平时也很喜欢一些新鲜事物,但是从来没看到他亲自摆弄过,也只是偶尔指点一下大郡主。如今找他们过来,难道就是因为它?
既然心中有了疑惑,自然就很想去解惑了,于是两人都不约而同的加快了脚步。
还没等两人走近,程宇华就骑上了自行车歪歪扭扭的动了起来,只是这辆车技术太粗糙,很多部位不够灵活,程宇华骑上去后,没走几步眼看就要倒了,只好下了车将它交给了侍卫。
这时候许言诤和廖文阁正好到了,于是程宇华就指着那辆车说道:“两位大人,你们看这辆车怎么样?”
两人都没见过自行车,一下子也说不出什么一二三来。而有许言诤在旁边还没发言,廖文阁自然就不会抢先发表看法了。
许言诤斟酌了一下语言,过了一会才说道:“殿下,臣没见过这种车,不好发表看法。不过看样子,像是一个人就可以骑着它走。”
听到许言诤如此模糊的看法,程宇华也不好强求了,毕竟他们两人都只是第一次见,真要他们发表什么真知灼见,也是为难他们了。因此他只好自己介绍道:“这叫自行车,是许大人你的孙子自制的,刚刚还在那边小广场和大郡主一起试验来着。现在它的技术还很不成熟,不大实用。不过相信很快就会有可以实用的了。”
许言诤听到是自己的孙子造出来的,也看到世子好像很高兴的样子,所以尽管心里对自己孙子有这样的爱好很不满意,但是也没有表现在脸上。而廖文阁则对那辆自行车很感兴趣,毕竟他主管工业发展,经常要接触一些新技术新事物,所以对于一些新鲜东西还是很喜欢的。
程宇华对许言诤很了解,从小就给自己这个唯一的孙子规划好了人生,打算让他将来从政,所以一直以来也是悉心培养,对他的期望很大。只是许少阳却只喜欢研究,因此爷孙俩关系不是很好。程宇华现在要想树立鼓励研究的榜样,就必须首先做好许言诤的工作。
“许大人,自行车很实用,可以不受道路限制到处走,并且还有一定的载重量,这对于平民百姓的出行很有好处。所以一旦技术成熟,我打算王室和少阳一起入股建立工厂生产销售,将它推广出去。”
程宇华说完,示意两随他人到客堂。
等两人就坐后,程宇华接着说道:“许大人,少阳喜欢研究,你就不要阻拦了,我很看好他的前途,等他大学毕业,我会继续支持他研究的,你是首相,应该知道我们现在提倡新技术,新事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爱好,既然少阳不喜欢政治,那么就鼓励他搞科研,他的基础很好。将来照样可以做出一番事业来。”
听到程宇华如此说,而且王室也会出资办厂生产,许言诤也不好再反对了,只好说道:“但愿他能不让殿下失望,只是殿下,您说的自行车真的有那么多作用?”
“呵呵,许大人,当然,很快你就能看到街上到处都是自行车,到时你就明白了。少阳这次的成就肯定会让你大吃一惊的。”对于将来自行车的普及,程宇华有十足的信心。
此时坐在一边的廖文阁笑着对许言诤说道:“首相大人,恭喜了,虽然我对自行车也不了解,但是从殿下刚才的介绍来看,我相信将来一定很受百姓欢迎的。”
听到廖文阁的道喜,许言诤也颇为无奈的道:“但愿吧。殿下,您今天找我们来有什么吩咐?”
看到自己的劝说起作用了,程宇华也就放心了。毕竟要想完成自己的设想,就必须推出一个榜样来,如果这个榜样连家里人都不能接受,那么效果自然会大打折扣。现在既然榜样确定了,那么就要好好想想内阁出台怎么样的政策了,只有施行了好的政策,到时两方面双管齐下,才能将效果放大到最大。
1881铁血中华 第七十三章奖励计划
对于许言诤的问题,程宇华没有立即回答,而是先喝了口茶,调整了下坐姿才说道:“许大人,廖大人,从这辆自行车上你们想到了什么?或者说,如果我今天没有发现少阳发明了自行车,没有打算将它生产出来,而是让它继续埋没下去,出现这种假设,你们有什么感想?”
听到程宇华的问话,此时的许言诤开始有点局促不安了。因为他知道程宇华肯定是在责怪自己一直在阻止许少阳研究,如果没有自己的阻止,那么许少阳肯定可以获得更多资源,获得更多便利去展开研究,如此一来,说不定自行车早就出现了。
稍微平复了一下心情,许言诤说道:“殿下,以后我不会再阻止少阳了。”
对于许言诤的保证,程宇华点了点头没有说话,这让许言诤更加局促了。还好廖文阁看到首相的处境,出来解围了。
廖文阁说道:“殿下,我想我们可以出台相关的鼓励政策,不单单是鼓励个人研究,还要鼓励私人工厂也积极开展研究。毕竟现在的社会风气还比较保守,大家都没有主动性。只有让大家有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利益,才能让他们开始积极起来。”
对于许言诤此时的心情,程宇华也很清楚,要想让他进入工作状态,只有等他自己调整好心态了。不过廖文阁的建议,明显说到了点子上,他还是很欣慰的。
“许大人,不要再多想了,现在我们必须好好想想对策,避免以后再出现少阳这样的情况。廖大人说的不错,政府对私人工厂和个人的研究太过忽视,社会上应该还有很多像少阳一样的人,现在可能正在遭到家人的阻挠,或者是别人的嘲讽。如果我们不尽快采取措施,可能会导致很多现在正在研究的人放弃。”
说完,程宇华看了看两人,接着加重语气说道:“你们不要认为只要政府组织的研究做好了,就万事大吉了。可能现在有很多私人,或者工厂也在做研发。也许他们已经取得了成果,但是没有办法将成果转化为产品。我们现在就必须为他们提供一个机会,一个能够让他们,或者是阻挠他们的人认识到这些成果其实是可以产生巨大利益的机会,一旦他们尝到了研发的甜头,那么他们今后肯定会继续研究,甚至可以带动更多的人开始搞研究。”
稍微平缓了一下语气,程宇华感慨道:“独木不成林,单花不是春,单靠我们政府来研究技术是很有限的,只有让社会上更多的人从事研究,才能促进技术的进步。所以我决定王室设立鲁班奖,专门奖励那些研究出了重要成果的个人,不管是政府研究所里的人,还是社会上的个人,只要他们有了重大发现,那么我就不吝啬金钱给予奖励。”
这时候廖文阁欣喜的说道:“殿下,我相信这个奖项一出现,肯定会有很多人拿出自己的成果的,久而久之,肯定会蔚然成风。”
廖文阁这时候很高兴,因为他是主管工业的,知道要想工业发展,那么就必须用到很多技术,以前很多技术都是依靠政府从国外买来的,只是经过这么多年的义务教育,才慢慢自己组建了一些研究所,开始出了一些新技术。
只是单靠这些研究所效果很有限,毕竟研究所就那么多,而且新技术也不是说出来就可以出来的。一项技术的出现存在很多偶然性。或许一个意外,一个不经意的发现,就能促成技术的进步。
如今设立了鲁班奖,那么今后肯定会有很多人来争取这个奖项,毕竟这是王室设立的,一旦获奖,那么必将会是莫大的荣誉。为了拿到这个奖项,肯定会有很多人开始研究。虽然不是所有人都会有结果,但是一旦研究的人多了,肯定会出现很多新技术,新成果。如此一来,对于工业发展无疑会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
这时候许言诤也调整好了心情,开始进入工作状态。想了一会说道:“殿下,为了避免少阳的情况再次出现,我们内阁可以拨出一部分资金,专门资助那些已经有了成果,但是没有能力将它转化为产品的人。不过这个想法现在还不成熟,需要回去好好完善。”
对于许言诤的建议,程宇华很是赞同。一旦许少阳这个榜样宣传开来,肯定会有很多人也想将自己的成果生产出来销售赚钱。但是不是所有人都有条件去设立工厂生产的,这就需要政府来想办法了。
程宇华想了一会,然后对许言诤说道:“可以这样,政府拨付资金成立一家银行,专门向那些有研究成果的人开放,如果他们决定自己开厂经营,那么我们提供资金,等他赚钱后在偿还。如果他们不想自己经营,那么我们收购他的技术,收购回来后我们既可以转卖给那些有意的工厂,也可以自己建厂生产。或者也可以允许技术持有人以技术入股,和我们一起经营。总之这家银行专门处理私人研究出来的技术,你可以回去后组织银行业的专业人员完善这个计划。”
听了程宇华的计划,许言诤和廖文阁两人也是大受启发。因为如此一来,肯定会产生很多的工厂主。一旦这些工厂生产的产品销路很好,那么势必会让这些获利的人产生更大的研究激情,如此一来就可以进入良性循环。
不过这时候廖文阁想到了一个问题,如果处理不好,肯定会让政府大受损失。“殿下,如果有了重大的先进技术,可以在某些地方产生巨大的利益,可是我们又没有察觉,个人或者是工厂将它们卖给了洋人,那么我们怎么办?”
廖文阁的担忧一说出来,程宇华先是一愣,因为他还没有想到这个问题。对于这种情况,程宇华也一下子想不出什么头绪。政府的研究所还好说,一旦有了什么成果,都处在政府的控制范围内,然而民间的个人就不好监控了。
程宇华摸着下巴沉思了好一会,才抬头说道:“我们设立专门的部门,出台相关规定,境内的工厂的转卖一旦涉及到洋人,那么就必须经过我们的审批。对于那些个人持有的先进技术,就必须想办法让持有人与政府合作了,政府可以给与重大奖励,总之我们必须舍得出钱不让技术外流。”
许言诤听了程宇华的想法,点了点头,表示回去就办。
看了两人的表态,程宇华最后叮嘱道:“那家银行就叫西南投资银行吧。回去一定组织人员将银行的运行考虑清楚。出台政策鼓励研发人员和我们合作,对于重大技术一定不能错过。另外也不要只盯住我们这里,还可以关注一下西方国家,如果发现了西方国家出现了新技术,只要有机会,那么就要争取把它买回来,毕竟他们基础比我们要好,也许每天都会出现新技术,只要我们有心去关注,应该会有收获的。”
“是,殿下。”许言诤到这时算是真正知道了程宇华对新技术的渴望了。因此也决定回去要好好喝少阳谈谈了。
等许言诤和廖文阁离开后,程宇华开动脑子思考关于鲁班奖的设立事项了。不过还好他可以借鉴后世的那些科学奖项,稍加修改就可以拿来使用了。所以时间不长,他就拿出了鲁班奖设立的详细事项。
1881铁血中华 第七十四章三把大火
九月二十三日,南宁政府发表公告,宣布成立西南投资银行,启动资金三百万元。这家银行专门与那些拥有新发明的私人合作。公告中详细列出了合作的三个方式。发明持有者可以只贷款自己独立经营,盈利后还款;也可以用技术入股与银行合作建厂生产,自己只享受红利;还可以将技术一次性转卖给银行。
西南投资银行在境内几个重要城市都设立了分行,每个分行都有合作咨询窗口,任何技术持有者都可以前去递交合作申请,咨询合作等事宜。银行会对递交的技术进行评估,一旦申请通过,银行则会与持有者商量合作方式。
西南投资银行的第一笔业务就是与许少阳合作生产自行车。由于许少阳不懂经营,许家也没有什么经商人才,所以最后许少阳决定以技术入股,占30%股份,银行则投资十万元设立生产厂。
也就是说,一旦这单合作事项实现,那么许少阳立即就有三万元的身家。这对于一个还是在校生的他来说,无疑是一笔巨大财富。更重要的是,许少阳每年还可以参与分红,这就更是一笔巨大的财富了。
这个消息一经披露,立即吸引了无数人的注意。要知道此时南宁境内普通工人月收入在四十元左右,每月开支在二十到三十元。也就是说一个工人每年的储蓄在两百元左右。要想存到三万元,起码要省吃俭用一百年。
老百姓谁都不是傻子,都会算一笔账。自然知道一旦有了新发明,只要能被西南投资银行看上,那么你立即就会成为富翁。因此许少阳的例子一宣传出来,之前那些郁郁不得志的研究人员马上翻身做主人,社会地位瞬间就被拔高了无数。就连那些之前对于发明不屑一顾的人也跃跃欲试起来,谁都想凭借技术发明成为富翁。
西南投资银行成立的头一个月,各地分行就陆续接受了近千份合作申请。当然其中有价值的,也有没价值的,最后经过银行聘请的技术人员评估,最终从其中选出了一百多人合作。
为了鼓励更多的人从事研究与发明,也是为了给这些新建工厂的产品做宣传,程宇华还特别叮嘱,每合作成功一件,就登报宣传一件,其中就包括对产品和技术持有者的宣传。因此整个十月份几乎每天都有几家新厂设立,这也意味着每天都有几个富翁诞生。结果一个月下来,老百姓彻底看到了发明的好处。
到了十月八号,又一则重磅消息传来,王室宣布成立王室科学院,拨付二十万元启动基金,招聘拥有重大技术发明的研究人员加入,这些研究人员一旦加入其中,那么王室则授予其院士称号,王室不但给予其高额工资,而且资助他进行研究。
这则消息一出来,立即就在政府研究所,民间各类研究人员中间引发了剧烈地震。这些人想想就热血冲头,只要有了重大成果,那么王室会亲自授予院士称号,而且今后还不用担心研究费用的问题了。在这些人看来,费用到时其次,关键是那个荣誉称号实在是太吸引人了。只要拿到了,那么他立即就是研究上的大拿巨擘,会受到无数人的尊敬。
三天后,第一个院士诞生。程宇华亲自说动父亲称传民,公开将荣誉证书颁给了华新,奖励他在中医方面的巨大成就。随后几天又陆续出现了八位院士,这些人都是在钢铁冶炼、西医发现、化学研究、造船技术更新等等一系列方面拥有突出贡献。
十月十五号,程宇华祭出最后,也是最大的杀手锏,宣布王室设立鲁班奖,专门对于各类重大新技术、新发现的发明人进行颁奖,每年年底颁奖一次。鲁班奖分设物理、化学、医学与生物、文学、数学五大类,每一类每年评出一位获奖人,一旦获奖则将获得高达两万元的奖金和荣誉证书,并且王室会从其中择优选择获奖者进入王室科学院。
鲁班奖由王室科学院组成的各类评审委员会评审,并由王室亲自颁奖。可以说这是南宁境内成立的第一个科学奖项,而且是最重要的一个科学奖项,不仅奖金高,更重要的是颁奖人为王室。这对于那些研究人员无疑又是一个莫大的荣誉。
可以说,经过这一系列的举措,算是彻底将科学研究的火烧起来了。之前还对搞研究不屑一顾的人,对新鲜技术排斥的人全部改变了态度,现在所有人都能看出来,就连王室都对新技术和研究人员无比尊敬,他们这些平头百姓自然知道了其中的难能可贵。从此之后,南宁境内的研究人员的人数迅速激增,就连部分农民都有了兴趣参与其中了。
程宇华设立鲁班奖起初只是为了激发人们的研究热情,然而在他考虑奖项设置的时候,却突然想到后世的诺贝尔奖好像是在二十世纪出成立的,具体哪一年他记得不是很清楚,但是起码现在还没有,因此他有心将鲁班奖办成世界第一个正式大奖,现在只是针对境内,打出名气,过几年他就将获奖人的国籍扩大到世界。
程宇华可是知道后世诺贝尔奖存在很多内幕,西方国家多次干涉获奖人的选择,对中国存在很多偏见,这也是后世很多研究人员出国加入其他国家国籍的一个原因,要不然袁隆平研究出杂交水稻几十年了,在世界粮食问题上作出了那么大的贡献,居然还拿不到诺贝尔奖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