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1铁血中华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飘寞
于是德皇在知道其中的价值之后,立即要求康德不惜代价也要阻止英国得到这份战术资料。因为按照海军司令的说法,只要德国研究出了适合新式海战的火控系统,那么德国海军的实力就可以立即提升一个台阶,这样一来,德国与英国在海军实力上的差距就缩小了一大半。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德国政府才要求康德无论如何也要完成任务。
当康德再次找上丁生的时候,丁生也做不了主,只好带着康德前往越王府。当时双方也只是出于相同的目的,才达成了只要德国愿意给予南宁足够的补偿,那么南宁就不能将相同的战术资料与英国展开交易的约定。但是在相关的补偿上,却没有详细的商讨过,所以两人也就只好去见程宇华了。
此时再见到程宇华,康德就没有了上次那么随便了,因为德皇的命令是不惜代价也要阻止南宁将相同的资料交予英国,这给了康德很大的压力。一方面是他知道了新式海战的价值,很想完成国内给予的任务;另一方面他也不想让国家付出太多,要不然很容易给予政敌太多把柄,这会给他今后的仕途带来无尽的麻烦。
其实对于德国要付出的补偿,程宇华心中早就有了目标。只是他想要的东西对于德国太过重要,如果没有足够的依持,德国是不会轻易交出来的,要不然上次他就会向德国提出来了。最后他权衡利弊,决定等德国认识到自己交出的新式战术的价值之后,再向德国要求交易。
至于德国能不能看出这份新式战术的价值,程宇华还是很有信心的,因为这份战术实在是太适合德国了,只要配合上德国在光学技术上的优势,那么在相近的海战条件下,德国就绝对可以稳压英国一头。所以在上次的交易之后,他就一直在等待德国的反应。
果然不出他所料,德国自己送上门来了。
还是在上次的会客厅,程宇华同样上了武夷山大红袍,只是此时的康德再无心思来品尝了,因为在他看来,此时的德国简直就是一只待宰的羔羊。
一番简单的寒暄过后,程宇华没有立即进入正题,而是东拉西扯的聊起了其他东西。自己有足够的依持,自然要利益最大化,只有给了康德这个精明的老头足够的压力,才能为之后的谈话取得主动权。
看到程宇华没有主动提补偿方案的意思,康德也知道自己处于劣势,但是无论如何也要完成任务,所以最后他只好故作淡定的问道:“殿下,这次您看上了什么?都可以提出来,我会立即向国内报告的。”
程宇华此时的心情无比的畅快,因为他手里有足够重要的筹码,不愁德国不答应自己的要求,只要自己拿到了自己预想的两项技术,那么南宁就可以展开工业电气化改造了。一旦改造完成,南宁的实力无疑就会再进一步,这对于今后的北伐可是会有很大的帮助。
“康德先生,我需要你们的蔡司光学制造技术还有电能工业设备上的全套技术,应该没问题吧?”
“什么?蔡司光学制造技术?”听到程宇华居然想要这个,康德再也淡定不下去了,立即站了起来反问道。
也难怪康德会有这么大的反应,德国的光学设备制造技术一直领先全球,特别是蔡司公司,其技术在德国是最先进的,也一直都是德国的骄傲。程宇华现在居然要将德国的骄傲拿过来,康德既然就有这么大的反应了。
“康德先生,新式海战战术是我们研究出来,等我们得到光学设备制造技术之后,也会研究火控系统,到时候我们会将成果跟你们分享。这样对你们不是也有好处嘛。”看到康德如此大的反应,程宇华只好安慰道。
听到程宇华的话,康德心里忍不住咒骂起来。骗鬼的吧,还和我们分享成果,以你们的力量能研究出什么来,即使双方合作研究,技术共享,到时恐怕也是你们共享我们的。
看到康德脸色不好,程宇华也不想和他多说了,他可没有义务去安慰这个德国佬,再说最后做决定的也不是他,他只需要将自己的要求传回柏林就可以了。所以他干脆说道:“康德先生,你只管将我的要求传回去,相信尊敬的威廉陛下一定会作出理智的决定的,不过还是要你提醒一下威廉陛下,英国催促得很紧,我们的时间不多了。”
康德心中暗自腹诽,真是一只小狐狸,警告也说的这么委婉,应该是德国的时间不多了吧。
尽管心里有再多的愤怒,康德也明白程宇华说的是正确的,德国确实是时间不多了。因为他这段时间一直在派人监视英国领事李约翰的行止,知道对方最近频繁出入越王府和外交部。对于李约翰这么做的目的,康德心里自然很清楚。
无奈的暗自叹了口气,康德只好站起来说道:“我会将殿下的要求传回国内的,等陛下会作出了决定,我会立即通知您的。”
“那我就等着你的好消息了。”程宇华也站了起来说道,并且亲自将康德送出了门外,只是康德此时也没有心思再去和程宇华客套了,急匆匆的回去了。
等康德走后,一直陪坐在一旁的丁生有点担心的问道:“殿下,德国会同意吗?”
听到丁生的问话,程宇华轻呼了一口气才说道:“过程有点艰难,但是德国最后肯定会同意的,因为他们没有筹码。之后的谈判由你负责,一定要守住底线。”
“是,殿下。”丁生听了点了点头应道,眼中满是坚毅,程宇华已经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要是他完成不了任务,那么这么多年的外交大臣也就白当了。
1881铁血中华 第八十二章联手坑英
确实像程宇华预料的那样,德国在与南宁拉扯犹豫了一个星期之后,最终还是同意了程宇华提出的条件,只不过要求双方合作研发舰用火控系统。
按理说德国不应该这么要求,因为南宁各方面的技术储备都不深厚,甚至很多地方还是空白,在研发上肯定不会有什么优势。但是德国也是出于保险的想法,毕竟南宁有铁甲舰的实战经验,而且集火齐射战术也是他们首先研究出来并且投入了实战,到时候在设计上肯定会有独到的见解,说不定南宁将来在火控系统的研发上可以给予他们一些有价值的帮助。
程宇华在德国同意了他的补偿方案之后,立即指示丁生将简化版的战术资料同英国开始交易。
之所以称之为简化版,就是省略了火控系统,提都没有提,只是简单的将炮击方式称为集火炮击,集中所有主炮瞄准一个目标,在几轮炮击之后一旦其中有一门主炮命中,那么其他的主炮立即根据这门主炮的射击诸元进行修正。这样一来,这份资料就完全变了味了,原版的是有目的和方法的寻找正确的射击诸元,而交给英国的简化版是在大概率里面寻找小概率事件,跟之前风帆时代流传下来的炮击方式基本相同。
程宇华也不管英国在拿到资料后会怎么样,毕竟这种交易是你情我愿的,自己也没有逼着他们,反而是他们上赶着要进行交易。而且英国也不可能知道原版战术的内容,至于他们自己会在什么时候意识到火控系统的存在,那就要靠他们自己的造化了,反正程宇华的目的已经达到。
一个星期之后,南宁与英国完成交易谈判,英国基本全盘同意了南宁提出来的条件。
这时候英国不同意也不行了,实在是这半个月来德国闹出的动静太大,这段时间光从德国港口出发到远东的商船就比往常多了很多,而且据情报所知,其中有大批的德国知名科学人员和机器设备。
从这些情况不难推理出,德国已经和南宁达成了交易,并且作为交易筹码的新式海战战术肯定得到了德国的高度认可。不然德国不会这么积极,而且付出的代价也不会这么高昂。单是那些设备就价值不菲,更别说那些知名科学人员了。种种迹象都证明了新式海战战术的重要性。
在这种情况下,尽管南宁提出的条件让英国人充满了怒火,他们也不得不忍痛接受了。
虽然英国的新式舰用锅炉性能很优秀,但是此时南宁已经有了德国的锅炉技术,并且从俘虏的法国军舰上面有了法国锅炉的性能参数。这两个国家的锅炉虽然与英国的有一定差距,但是也是各有优劣,再想从锅炉上限制南宁海军的发展已经不大可能了,所以英国最后只得捏着鼻子同意了交易,只是要求不得将其交予第三方。
至于南宁提出的变相交流发电机技术英国倒是答应的挺痛快,在这个时代谁都不会在意这些没有得到大规模应用的技术,更何况现在流行的是直流电,就连爱迪生都在抵制交流电,加上丁生为了掩盖自己的目的,将谈判的主攻方向定在了新式舰用锅炉技术上,这样一来就让英国人更是忽略了变相交流发电机的重要性。
一场持续了半年的技术交易谈判终于结束了,虽然德国与英国在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后,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然而英国却在这场尔虞我诈的较量当中充当了大头鬼,被德国和南宁联手算计了,付出高昂的代价却只得到了做过手脚的战术说明资料。德国虽然得到了货真价实的东西,但是付出的代价要比英国还要大。只有南宁才是最大的获益方。
南宁拿出的交易筹码只是一个粗略的海战战术构想,没有付出任何实质上的东西,却从英德两国那里拿到了很多不管是哪个国家都梦寐以求的技术。有了这些技术,不仅可以进一步完善南宁的工业体系,而且还可以促进现有工业技术的提高。
不管是德国的蔡司光学设备技术,还是英国的新式舰用锅炉技术,都是需要精密加工才可以生产的,虽然南宁的工业已经小有所成,但是在精密加工上面却是差强人意,现在通过这场交易,就可以借助英德两国的帮助来提高技术。
得到这些技术不仅仅只有这些好处,还可以帮助南宁在科研上拥有了更好的条件。
比如蔡司公司的光学设备不仅仅只有望远镜、军事测量装备声名远播,其生产的高精度显微镜也是世界上最精良的。德国为了限制别的国家拥有,将高精度显微镜列入了限制出口的物品清单。
现在南宁有了这些技术,就可以自己制造需要的高精度显微镜。要知道就算南宁与德国的关系一直很好,以前从德国购买的数量也是很稀少的。现在也只有很少的几所政府设立的研究所拥有,大学和民间根本就买不起,更是买不到。如今自己可以制造了,那么价格就可以大幅度下降,虽然不可能普及到任何人都可以购买,但是至少那些需要的个人和单位只要负担得起,就可以很方便的买到了。
只要有了大批量的高精度显微镜,就可以促进南宁在医学、生物等方面的研究,不至于像后世那样几乎所有的医学生物名词,全部都是以西方人的名字命名的,这让中国人学习起来格外费劲。这也算是程宇华要来蔡司公司技术的一个意外好处了。
而英国的新式锅炉虽然在性能上比德法两国的超出不多,但是其结构要比德国生产的简单,输出功率要比法国的大。现在南宁可以整合这三各国家的锅炉性能,设计出自己的优秀产品。而在这个过程当中,就可以对南宁的工业在细节上进行查漏补缺,甚至是进行优化。
有了这些技术,南宁的工业发展速度在未来几年里大幅度加快,不仅将统一国家的计划提前了,而且中国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完成电力革命的国家。
1881铁血中华 第八十三章立足缅北
十二月五日,经过德国专家将近一个月的实地考察和设计之后,程宇华主持了南宁火力发电厂的奠基仪式,这座电厂的装机容量与德国本土的基本相当,没有实际应用价值,不过程宇华的目的也只是为了储备技术,为今后建设更大的电厂做准备。因此在电厂的整个设计和建设过程中,都将有几十位南宁本土的科研人员参与其中,而德国专家也必须在南宁掌握了所有技术之后才能回国。
由于有了德国专家的具体指导,加上政府的全力支持,南宁火电厂的工期预计只有半年,等电厂运行正常后,昆明电厂就会接着建设,不过昆明电厂可就不是试验性质的了,而是一座真正能够投入运营的大型火电厂,其装机容量计划将是南宁火电厂的五倍。
等程宇华参加完仪式刚回到王府,刘玉林就带着寇诚找了过来。
寇诚带来了在缅北执行任务的陆荣廷的最新消息。虽然当初程宇华告诉陆荣廷,一旦有事可以直接与王府联系,但是程宇华不可能亲自处理缅北的事情,所以这个联系的工作就交给了军情局,这样也方便军情局与陆荣廷的配合,毕竟要想在缅北打开局面,没有军情局提供的准确情报是很难有所作为的。
此时陆荣廷带领山林队进入缅北已经有三个月了,在此期间他一直在接收军情局提供的各势力的情报,并且熟悉当地地形和气候,为之后的行动做准备。
陆荣廷第一个任务就是消灭制造了栗山屠村惨案的土匪,根据情报的介绍,该部土匪盘踞在距离边境五十公里的郎章,人数在一千四百人左右,是缅北九股土匪当中实力最大的一股,要不然当初他们也不敢嚣张得敢到云南去制造惨案了。
该股土匪不仅人多,而且与周边的土司有勾结,双方互相合作打劫商队,曾经就多次对南宁的商队杀人越货,手段十分狠辣。正因为清楚这个情况,陆荣廷到了缅北之后一直没有轻举妄动,而是在等待军情局的消息。
由于这股土匪的老窝是在一座地势险要的山上,进出只有三条路,而且每一条路都在关键之处派了重兵把守,所以要想攻上山去难度太大,就算勉强上去了,山林队也会大伤元气,陆荣廷可不想第一次主管一方就出现大差错,所以他只好另想办法了。
既然攻不上去,陆荣廷最后决定想办法让土匪主动下山,而吸引土匪下山的最好办法,就是给他们提供一个打劫的目标,一个让他们欲罢不能的目标。
陆荣廷先是到处散布消息,将有一支携带大量布匹的南宁商队从郎章附近经过。在确保与土匪有勾结的土司前去通风报信后,再派一百名精锐士兵伪装成商队,慢悠悠的走大道经过郎章,而其余大部队则分作两队,一队八百人由陆荣廷亲自率领在商队后面隐蔽跟进,另一对四百人则由副队长率领直捣土匪的老窝。
布匹在缅北是紧缺商品,各地土司都大量囤积,然后高价卖给自己的属民,从中赚取高额利润,之前土匪就多次光顾过南宁的布商,然而在发生了几次打劫事件之后,南宁的布商已经很少再到缅北去经营了,这让当地的土司少了一条重要的发财之道,现在他们正在到处收购华人手中的零散布匹。然而这种小生意是绝对入不了那些土霸王一样的土司的法眼的。所以陆荣廷相信,土匪和土司是绝对不会放过这次机会的。
十二月一号,伪装的商队一开始进入郎章地界,其周边就时不时的出现一些鬼鬼祟祟的人,一切都表明土匪已经上钩了。
为了确保行动成功和减少伤亡,陆荣廷还专门从云南运来了四挺重机枪,现在这四挺大杀器就隐藏在装满布匹的马车上。在行进到一处开阔山道的时候,商队伪装有人生病而停下来安营扎寨。这个地方既方便土匪动手,也可以最大发挥重机枪的威力。
结果商队在这里一连等了两天,也没有见到土匪动手,就在陆荣廷快要失去耐心的时候,当天下午土匪终于出动了,除了留下少部分人把守老窝外,其余的上千土匪全部往商队停留地赶来。
陆荣廷接到消息后,一边通知商队做好防御准备,一边将部队布置在商队周围,只给土匪留下一条进入包围圈的通道。下午三点的时候,土匪与外围部队开始接触。
缅北的土著人生性彪悍,易冲动,在见到十几辆满载布匹的马车后就什么也不顾了,立即拿出砍刀弓箭等武器,一股脑的冲向了车队。
此时商队早已将四挺机枪对准了土匪冲过来的方向,等土匪进入射程之后,如暴雨一般的子弹将土匪成片的扫倒。在坚持了一段时间过后,土匪见到点子扎手,开始转身向后撤退。
陆荣廷费了这么大的力气,做了这么多的准备,就是想将这股罪大恶极的土匪一网打尽,怎么会容忍他们逃跑。在土匪进入包围圈后,他早已命令部队扎紧了口袋,防止有土匪趁乱逃出去。
见到土匪撤退,陆荣廷立即命令部队向心进攻,务求一举歼灭土匪。此时土匪伤亡惨重,早就没有了先前的勇悍,见到没有了逃跑的可能后,一个个只好投降。此时过来的上千土匪只剩下了四百人了。
到了傍晚的时候,副队长也攻陷了土匪的老窝,陆荣廷在行动结束之后,立即派人到云南给南宁发捷报。
由于当地山路难走,直到第二天上午,也就是南宁火电厂奠基仪式的时候,寇诚才接到了陆荣廷的捷报。
程宇华在听了寇诚的详细报告之后,心里也是欢喜不已。因为一仗就如此干净利落的干掉了最大的一股土匪,肯定会给当地的各势力带来很大的威慑力,让他们不敢轻举妄动,这就给了陆荣廷充足的时间来站稳脚跟。
只要在当地站住了脚,那么陆荣廷就可以以此为基础对各土司逐个击破了。
想到了这里,程宇华对寇诚交代道:“命令陆荣廷先将周边与土匪有勾结的土司收服了,我随后就派政务人员去协助他。然后以这块区域为基地,逐渐向北部扩张,在控制了整个北部之后,再转向南下,最后占领密支那。”
寇诚记下之后建议道:“殿下,缅北虽然人口稀少,但是地域广袤,而且山高林密,非常不利于部队机动,要想对各地实行有效控制,就必须要有足够的兵力,而以陆部现有的一千多人是很难做到这一点的,所以我们最好现在就准备好后续的援兵。一旦陆部控制的区域扩大,也好立即前往支援。”
程宇华在听了寇诚的建议之后,也很是赞同。根据军情局之前对缅北的人口摸查,密支那以北有土著五十万左右,居住地极为分散,要想做到真正的控制那里,确实需要大量的兵力。以陆部现有的部队,控制郎章周边地区问题不大,一旦再向外扩张就有点勉为其难了。而且当地瘴气横行,如果不早作准备的话,贸然的派部队过去确实不合适。陆荣廷的山林队可是在边境进行了几个月的适应性训练后,才进入缅北的。
程宇华在想了想后叫来了刘玉林。
“待会你去通知武警部队司令章怀,命令他从云南武警当中抽调两个团到边境进行训练,准备随时进入缅北支援。另外让他一定要确保陆部的后勤和药品供应,否则出了意外我绝不轻饶。”
刘玉林还是第一次进到程宇华说话如此严厉,让他这个从小陪着程宇华一起长大的发小都有点发愣。直到寇诚小声提醒后才醒悟过来,急忙去执行命令去了。
程宇华也是不得不这样做,缅北可不是一个好地方,要不是那里对国家控制西藏有很大作用,他是绝对不会轻易插足那里的。那里山高林密,粮食匮乏,而且不是本地人很容易得病,死亡率还奇高。要想保证陆荣廷顺利完成任务,就必须给予充足的后勤保障和药品供应,所以他才不得不再三督促负责后勤的章怀重视此事。
1881铁血中华 第八十四章难以抉择
两个团近五千人的后续援军,加上陆部现有的一千三百人,对于控制密支那以北的区域虽然还是有点偏少,但是如果再多的话,那么后勤供应就很困难了,所以要想增加兵力,还是得另想办法。
程宇华再三权衡后,对寇诚交代道:“你告诉陆荣廷,等控制了郎章周边之后,可以酌情从当地人当中征召部分士兵。另外让他想办法修通连接云南的公路,规格不需要太高,只要方便马车通行就可以。嗯,当地不是有商道吗?就在商道的基础上加宽就行。”
从当地征召士兵既可以让那里的百姓增加认同度,方便南宁以后实施改土归流,也可以弥补兵力上的不足,如果效果很好的话,那么就可以减少从本土派兵过去,毕竟云南人也不是都适应缅北的气候和那里的瘴气,少派点人过去,就少一点非战斗性死亡。
南宁的商人确实是在缅北趟出了几条商道,不过近两年由于土匪太过猖獗,导致很多路段都废弃了。不过还是可以勉强通行小型马车的,这次陆荣廷运过去的布匹就是从这些商道走的。如今只要以此为基础,加上工兵的辅助,修一条供几千军队后勤的道路应该是没什么问题的。
不过这些简易公路因季节因素的影响太大,一到雨季就很难通行了,解决道路问题的最好办法还是铁路。但是自从铁路新政策颁布之后,之前利用兰芳土著强行修路的方法已经不能再用了,直接导致了南宁铁路修建的速度锐减,快一年了也没有修到边境。而要想修到缅北,估计还要更长的时间。
既然铁路一下子修不好,程宇华也就只好另辟蹊径,利用商道修建简易公路,虽然这样难度同样不小,不过还是要比铁路简单的多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至少在铁路修通之前可以暂时救急。
听了程宇华的交代,寇诚点了点头,他也知道以如今的情况,也只好先如此办了。
说完陆部现在的问题,程宇华又在办公室里来回走了起来。看到这种情形,寇诚就知道程宇华肯定是在思考重要事情。程宇华掌管政府也有小一年了,由于工作性质的关系,他和程宇华接触得还是很多的。因此对于程宇华的一些个人习惯也已经比较了解了。因此他也就不再打扰,站在一边静等着程宇华的决定。
历史上1885年会爆发第三次英缅战争,此次战争后英国会彻底吞并缅甸。如果按照陆荣廷现在的速度,估计到时候有没有控制密支那以北的区域都是未知数,更别说保证缅北的稳定了。英国可是很擅长挑拨离间的,要是到时不能全面掌握缅北的话,一旦英国趁机鼓动当地的反对势力,那可是会出现大麻烦的。
缅北可不是本土,那里紧挨着的印度,英国人渗透很容易,而自己的计划就是在从英国人的嘴里抢食,要是到时候英国一怒之下和自己死磕,使出里应外合的招数,那可就真得有自己受的了。要想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最好的办法就是趁着英国的势力还无力干涉缅北的时候,提前想办法剪除当地的不确定势力,然后在辅以足够兵力在分界线设防,这样就可以最大限度的保证南宁在缅北的统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