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武侠修真

农门医女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长白山的雪
青山村产一种梨子,专门就是来做冻梨的,秋季采下来的时候,那梨子又硬又涩,一点儿也不好吃。可是等到冬天冻好了再吃,那梨肉又细又白,咬破冻梨的外皮,就是满嘴酸甜的汁水了。这个,可不是娇颜前世吃的那些,用苹果梨或是花盖梨冻出来的冻梨能比的。
顾家没有果树,自然也是没有这种冻梨的,可是娇颜人缘好啊,不少人家都会往顾家送梨子。尤其是齐家,齐家那么多的果树呢,光是冻梨树就有三四棵,每年冬天冻了梨子,除了自己吃以外,还会拿到镇上去卖一些的。齐家跟顾家相处的好,所以早早地就送来了两筐冻梨,留着让顾家人吃。
冯氏又不是那种心疼孩子们吃东西的人,所以三五不时的,就会缓一些冻梨,让孩子们解馋。当然了,也不敢让他们吃太多,小孩子脾胃娇嫩,还是不应该吃太多凉的东西。
而到了冬天,北方还有一项比较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包粘豆包和粘火勺了。粘豆包或是粘火勺,一般都用大黄米做成,大黄米是糯性的,最是抗饿。冬天里包上好多的粘豆包,放在缸里或是桶里,一直可以吃到开春。大多数的人家,在入冬以后都愿意包很多的粘豆包,这样一冬天的饭食也就解决了大半。
顾承勇家在南方的时候是不包粘豆包的,可是如今回到了东北,也难免要入乡随俗,包上一些了。分家的时候,各家都分了一些大黄米的,冯氏就打算包上一些,也让孩子们能多一样吃食。
在青山村这一带,包粘豆包,跟杀年猪、做豆腐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事情。这些,都代表着日子的富足,另外也是说距离过年不远了。所以,人们对这些事情的重视度非常高,当做一项很是有脸面的活呢。
有的时候人们见面都会问,“你家包了多少斤米啊?你家做了几包豆腐啊?你家杀了几头猪啊?”要是回答他们,包了一百斤的米,人家都会竖起大拇指,赞叹不已,“哎呀,这日子过得真好,包了那么多啊。”
顾承勇跟冯氏商议了一下,决定今年也包上一百斤米的粘豆包,关键是家里五个小子,个个都是能吃的时候,包的少了,不够吃的。之所以不包粘火勺,是因为家里没有烙粘火勺的鏊子,再者那个也费事,还不如粘豆包省劲儿。
两口子商议好了,顾承勇就拉着一百斤的大黄米跟小黄米去了镇上的磨坊,而冯氏则领着娇颜,在家里挑红小豆。粘豆包里面是要放红小豆馅儿的,薄薄黏黏的皮儿,甜甜沙沙的馅儿,咬一口在嘴里,那种香甜自然是不用说了。
吴氏还有赵氏都跟冯氏商议好了,三家错开日子包粘豆包。这样一家包,另外两家都能过来帮忙,也省得一家一家的干活,真的是太累人了。赵氏身子已然有些笨重,挑豆子是不行的,于是就打发了文芳姐妹几个过来帮忙。有文菲几个帮着,倒是很快的,就把豆子挑好了。
冬月初二的早晨,冯氏把挑好的红小豆用水洗了两遍,之后就倒进了锅里,添上适当的水煮上。而顾承仁,则是在顾承忠和顾承义的帮助下,把磨好的大黄米小黄米面倒在两个二缸里,添了水和面。
这个活需要力气大,所以一般都是男人干,等到面活好时,顾承勇几个,也是满头大汗了。活好的面用盖帘盖上,上面再捂着被子,等到面醒过来发好了,才可以包粘豆包呢。
吃过了中午饭,缸里面的面已然发好了,而锅里的红小豆也完全煮好,一个个全都爆开了花儿,锅里也正好没有汤水。冯氏和吴氏俩人,在豆馅儿里拌了糖,然后用勺子尽量的把豆馅儿弄碎,搅拌均匀。
等到豆馅盛进盆子里端到炕上,大家伙就开始包粘豆包了。这东西其实也挺简单的,就是把小豆馅包进黏面子里面,然后团成圆形,下面垫上一张洗好的玉米皮子就可以上锅蒸熟了。
不过,也别以为就真的简单,不会包的人,很容易弄得满手都是面子,却包不成个儿。要把豆馅全都包住,里面不能透气,还要保证每一个粘豆包的大小,这个也是需要练一些时候的。
娇颜今天自然是不能去苗家了,她得留在家里包粘豆包呢。别看她小小的人儿,小小的手,可是动作十分利索,很容易就包好了一个圆圆的粘豆包。
“二嫂,你看你们家娇娘,这小手还真是够灵巧的了。我记得啊,文芳六岁的时候,可是还包不出这么好看的豆包呢。”赵氏挺着个肚子坐在炕上,一边说话,手里也是不停的忙活着。
那边,文芳、文菲、文英姐妹三个,也都低头不停的干活,看她们那个熟练劲儿就知道,这些活,以前准是没少干的。以前的顾家,赵氏和文芳文菲都是干活的主力,文芳跟文菲两个,从小就锻炼出来了,现在这些里里外外的活,真的是没有能难得住她们的。
娇颜看了看文芳,十三岁的文芳已然出落的十分美丽了。这样一个长得好看,又勤快灵巧的女孩,再过几年,上门求亲的人只怕能踏破门槛。
“三婶,你不用夸我了,你看文芳姐她们包的才叫好呢。要我说啊,就是三婶有福气,四个闺女都能帮衬着三婶干活呢。你再看看我娘,家里五个儿子,每天光是做饭就得一大锅,还得给他们洗衣服,我娘天天都累的直不起腰来。”娇颜笑道。
当然,娇颜这么说是有点儿夸张。基本上娇颜都会帮着母亲做饭,而文修他们也省心,并不会把衣裳穿的特别脏。不过,家里有五个男孩,冯氏的确是不太轻松。不像赵氏,如今基本上就是啥都不用干了,文芳姐妹就会把家里家外收拾的妥妥当当的。
娇颜这话一说出来,屋子里的众人就全都愣住了,半天,吴氏才笑了出来。“哎呦,弟妹啊,你家这个小人精儿真是好玩儿,你瞧她这话说的,还真是说到我心眼儿里了。你说俺家这三个混小子,啥时候还伸手帮我干活来着?我成天的伺候他们吃,伺候他们穿的,真是要累死个人了。”
“你再看看老三家,文芳文菲姐俩啥都能干,不用老三媳妇动手,这家里家外全都利利索索的。老三媳妇,你就美吧,等着再过两年,丫头们都长大了,那个时候上门求亲的人,还不把你家的门给挤破了?到时候你就端着架子,好好的挑拣一番。我跟你说,那时候你就知道有闺女也是好事情。”吴氏这么说,当然也是有劝解赵氏的意思。
赵氏如今,也算是想开了,闻言就笑着点头,“借大嫂吉言了,我啊,就盼着那个时候早点儿来呢。”
众人这么说着,可是把文芳还有文菲给羞的不行,俩人脸上红红的,也不出声,只是闷头在那包粘豆包。还是冯氏看着俩侄女实在是害羞的不成样子了,赶紧出言解围,“好了好了,大嫂,弟妹,当着孩子的面儿呢,别说这些,你看把孩子给臊的。”
文芳和文菲的头就更低了。
吴氏笑了两声,“好,不说了,不说了,我这个当大伯娘的,是不该说这些混话。大伯娘也是稀罕你们,看着你们一个个出落的好,大伯娘这心里也跟着高兴。要是大伯娘也能有两个闺女,那该多好。”
“大伯娘,你没有闺女,有儿子啊,等文生哥哥娶了媳妇回来,不是一样伺候大伯娘么?”娇颜手里不停,嘴上也不停,笑呵呵的说道。
“可不是呢,大嫂,文生都十八了,如今这也分家另过了,你该给孩子张罗张罗了啊。”娇颜提起话头来,冯氏和赵氏也想起来了这个茬儿,纷纷附和起来。“这冬日里都闲着,大嫂不如就托了媒人四处打听着,不定啥时候就有信儿了。娶了媳妇进门,大嫂也能松快些啊。”
“唉,我倒是想啊,可是家里头现在哪有那个条件说媳妇?这些年俺们也没能攒下点儿啥,除了分家分的那四十两之外,哪里还有银钱了?我跟你大哥商议了一下,文生的事情呢,不如稍微再等一阵子。”吴氏叹了口气说道。





农门医女 172.第172章 夫妻之间
大家伙一起动手,干活自然是快的,不多时,满满一大盖帘就包好了。冯氏下地,去烧了火,把包好的粘豆包放在锅里蒸熟。锅帘上铺了屉布,粘豆包下面还垫着玉米皮子,所以不用担心粘在了锅帘上头。
东西两个锅底都烧了火,冯氏把粘豆包放进锅里之后,就嘱咐文修看着锅,开锅之后三刻钟喊冯氏过来就行。文修和文齐两个就在厨房里看着两个锅底,时不时的添点柴禾等。
蒸好的粘豆包,端到外面去,放着,不用一晚上的工夫,就会冻透了。冻实诚的粘豆包,跟石头蛋儿一样的硬,装进缸里或是大木桶里放着,想吃拿回来一热就可以。
傍晚时分,顾承勇家的粘豆包就差不多包完了。最后两锅,冯氏就说不用往外拿了,晚上大家伙就吃这个。冯氏借了赵氏家的锅灶用,炒了四样菜回来,正好粘豆包出锅,众人就在这边,一起吃了饭。
粘豆包对于娇颜来说,已经是十分久远的记忆了,好像前世小的时候吃过,长大了也就见不到了。如今能够再次吃到,真的是觉得很新鲜。尤其是这个年月,各种粮食作物可都是纯天然,用的都是农家肥,没有化肥没有农药。那粮食天然的香味十分浓郁,口感也好得多。
伸手拿起一个热乎乎的粘豆包,把上头的玉米皮子扒下来,然后咬上一大口。大黄米特有的香味还有黏黏糯糯的感觉,吃起来真的是很香,在加上里面沙沙面面的,带着甜味的豆馅儿,这个口感,真的十分让人回味。
“嗯,好吃,真的很好吃呢。”不光是娇颜觉得好吃,就连放学归来的文韬,也是赞不绝口。他从来都没吃过这个,第一次吃,就觉得非常好。
“随便吃,咱们家包了好多呢,想吃多少就吃多少。”冯氏瞧见孩子们吃的那叫一个欢实,心里当然很高兴,满脸都是笑容。
顾承勇家包过了粘豆包,就换顾承忠家,之后是顾承义家。等着三家全都包完,已经是冬月初六了,距离顾承仁成亲,只剩下十天。老爷子让文景过来,把顾承忠三兄弟都叫了过去,商议着成亲的各项事宜。
顾家一共养了四头猪,这回顾承仁成亲,老爷子打算杀两头,酒席上用剩下的,就留着过年吃。反正这个时候天气冷了,东西都能放得住,也不怕坏掉。
办喜事的酒席,需要请厨子来做。这个厨子,并不是那种酒楼里的厨子,而是一些专门就是给各家各户做喜宴的人。这些人手艺也都不错,很是有口碑,一般办喜事都愿意请他们。当然了,人家只负责过来炒菜,剩下什么洗菜切菜等等,还得主人家找帮手。
“老二,你媳妇手艺好,到时候过来给帮个忙,打打下手切菜什么的。老大媳妇到时候领着人帮着洗菜摘菜的。这是老五一辈子的大事,就这一回,咱们无论如何也得办的像样。”老爷子坐在炕上,一边抽烟一边说道。
“爹,你放心吧,这些事情我们都有数呢。老五成亲,我们这些当哥哥嫂子的,不会看着不管的。”顾承忠全都答应了下来。
众人又商议了一下酒席的数量,另外要请谁做知事,请谁写礼,请哪些人去迎亲,迎亲的金童玉女找谁,等等这些。全都安排好了,然后几兄弟分别去请人来。
众人商议这些的时候,李氏就坐在炕上,一言不发。李氏很清楚,顾承勇十分的不待见她,她不开口还好些,若是开口说话,弄不好顾承勇一甩手走人,直接就能撂挑子。为了老儿子的婚事,李氏也只好忍耐着。
商议妥当之后,三兄弟就从老宅出来,然后按照商议的事情,各自办事去,“怎么没见到老四啊?”这时候,哥仨才想起来,刚刚商议事情的时候,只有老五在家,老四却是没见了影子。
“对啊,刚刚我还纳闷儿来着,老四咋就没瞧见?这个老四啊,最近可是撒了野了,听说是成天的不着家。”顾承义摇摇头,叹气不已。最近家里忙着老五的亲事,老爷子和李氏也顾不上管老四了,老四就这么成天的不着家,也不知道干啥去了。
“算了吧,咱们也管不了,何苦操那些闲心?不管老四干啥,后面都有爹跟那个女人给兜着,跟咱也没啥关系。”顾承勇摆摆手,不去议论这些,而是快步回家了。
回到家里,正好看见冯氏把新织的几匹布包起来,顾承勇就随口问了一句,“你这是干啥?”
“我打算明天去县城里看一看,把这布匹送到布庄里试试。反正大冬天的闲着,多少的织出来一些,不是也能有点儿进项么?”冯氏笑笑,柔声道。
“紫玉,你不用担心这个,这些日子我跟孩子们弄的皮张也攒下不少了,哪天拿去卖了,也能卖些银两。哪里还用你再辛辛苦苦的织布去卖?你这一天已经够累的了,多歇着,别把自己的眼睛熬坏了。冬日里本来就不亮堂,你这才三十几岁呢,要是熬坏了眼睛可怎么办?”
顾承勇握住了冯氏的手,有些心疼道,“瞧你这手,都没有以前那么细了,紫玉,跟着我,你受苦了。”
冯氏摇摇头,“没事儿的,我也是闲着没事就织一些,要不然这大冬天的在家,还能干啥?文芳和文菲两个,也都跟我学呢,正好顺道教她们两个。”
村子里的女人,有不少都会织布,但是能像冯氏这样,织出来如此细密又结实的布匹,还真是很少。文芳和文菲岁数都不小,正是该学本事的时候了,见到冯氏这手艺,就让顾承义也给做了两架织机,然后跟冯氏学了起来。
冯氏也不藏私,不管是刺绣也好,织布也罢,都是倾囊相授。女孩子嘛,多学一样本领,就多了一样手段,等着到了婆家,也就多了一分立足的底气。冯氏疼爱这些侄女,也愿意把自己的手艺都教给她们。
现在,文芳和文菲跟着冯氏学织布,文英还小,每天就是琢磨着针线。赵氏都说,这几个女娃,快要长在冯氏这边了。
顾承勇知道,别看冯氏平日里温和柔顺的,但是她其实很有主意,“行啊,那你自己多注意点儿,别累着自己了。刚入冬那时候,我就该跟着阿喜和阿禄一起进山伐木,那样一冬天还能挣上几十两银子,也省得你再操心费神了。紫玉,是我太没用了。”顾承勇有些愧疚的说道。
“别说傻话,你成天带着儿子们去打猎,也能挣不少呢。我可不想你跑去那么远的深山老林里,一去就是一冬天,那山里多遭罪啊。你如今岁数大了,还当自己是年轻小伙子呢?你这身子也经不起折腾了,还是老老实实的在家,好好陪着我们娘们儿几个吧。家里这一样样的事情,都离不开你,你可千万不能去。”冯氏一听这个,就有点儿不高兴了。
“过日子不都是这样么?一点一点的挣钱,谁家还能一镐头挖出块金疙瘩来?你以及经够能干的了,别再胡思乱想。如今咱们分了家,手里有地有银子,赶到明年开春,有合适的地,咱们就再买下十几亩。到时候三十来亩地,出来的东西足够咱们一家子用的了。我又不求着什么大富大贵的,日子能过得下去就好。”
“织布去卖,就是想着挣点而零花钱。到时候给孩子们添点而好吃的,给文韬几个买点儿笔墨之类的,我又不指着这东西挣大钱。放心吧,不会累到的。”冯氏依旧微笑着,声音很是柔和的娓娓道来。
顾承勇伸手,将冯氏揽在了怀里,“紫玉,能有你这样的好媳妇,我顾承勇这辈子就值了。”
冯氏靠在丈夫的怀里,也是一脸幸福的微笑,“瞧你说的,好像我多好似的?我能嫁给你就很好了,这辈子,我知足呢。”
两口子依偎在一起,低声细语互诉衷肠。而这个时候,娇颜却从外面推门进来。一进门,就见到爹娘搂在一起,娇颜立马用手捂住了眼睛,“哎呀,我走错屋子了,抱歉啊,你们继续,继续。”
夫妻两个赶紧分开,冯氏的脸上红红的,顾承勇也有点儿抹不开。难得夫妻两个有机会说会儿贴心话,没想到竟然被闺女给撞上了,难免有些尴尬。
“坏丫头,又在笑话爹娘了,看爹爹怎么收拾你。”说话间,顾承勇就笑着去抓娇颜,“让我抓到你,你就惨了,小丫头。”
娇颜当然是转身就跑,一边跑,嘴里还是不饶人,“爹,娘,我就说让你们再生个弟弟出来么,你们还不肯。生个弟弟多好啊,我喜欢肉肉的小娃娃。郭家婶子的娃娃长得就挺好玩的,还有李家婶子,前些时候也生了娃娃呢。白白胖胖的小娃娃,多好玩儿啊。”
顾承勇被娇颜这么一说,也是有点儿心动了,冯氏自从生了娇颜之后,两夫妻就说不想再要孩子了。可是岁数越大,也就越疼孩子,要是现在再有个小奶娃,也是挺好的。




农门医女 173.第173章 县丞夫人
冬月初七,顾承勇赶着爬犁,拉着冯氏、娇颜、苗素问,还有如云如月一起去了县城。苗素问自然是去采买一些药材的,如云如月最近手里攒了不少的绣活,要拿去卖掉。而冯氏,当然是去看一看,自己织的布,能不能卖得掉。
此时大地尽数被冰雪覆盖,所以交通工具也就从马车,换成了爬犁。爬犁是用木头弯成的,贴着地的那一面打磨的很光滑,马车拉着走在冰雪的路面,比起马车来要快很多。
爬犁的木板上,铺着皮子,既隔凉又保暖。冯氏怕冻着娇颜,又特意拿了被子,让娇颜盖着,而且还在娇颜的怀里放了个手炉呢。其实大家穿的都很厚实,并不算特别冷,娇颜更是被捂得严严实实,都快要出汗了。
众人来到了县城,自然先去了布庄,还是上一次的那个云记,如云如月俩人的绣活,都是在这里接的。一进去,店里的伙计就瞧见了如云和如月两个,“哎呦,两位姑娘来了啊,快,有客人等着呢,说是想要找两位帮忙,绣几样东西。”
如云和如月一听,赶忙就朝着西边那两间走去,来到那边,掌柜的陈娘子一见到如云二人就高兴的把两人扯到了一旁。“两位姑娘,我这边有个贵人,看中了你们两个的手艺,想要请你们帮着绣一整套的嫁妆。正好今天两位姑娘来了,快,你们来见见贵人。”
如云和如月两个顺着陈娘子的手势朝边上看去,只见到旁边的椅子上,坐着一位四十来岁的妇人。那妇人的穿着打扮很是华贵,绝对不是普通人。那妇人的身后,还站了四五个丫头婆子,这个派头,可是够足的了。
如云二人上前行礼,“见过夫人。”
那妇人抬眼,打量了如云和如月几眼,“没想到,能绣出那样精致苏绣的人,竟然是这样年轻貌美的姑娘,不错。”妇人说到这,略微停顿了一下,“刘嬷嬷,你跟她们说一说,咱们想让她们做什么活,有什么要求。”
旁边一个婆子上前来,朝着如云和如月说道,“我们家姑娘明年就要出阁了,只因要嫁到府城去,就想找几个手艺不错的绣娘,帮着绣制嫁妆。夫人看中了你们两个的手艺,想跟你们商议一下,让你们进府,给我们家姑娘绣嫁妆去。二位,你们意下如何?”
“当然了,工钱什么的,肯定是不会少了你们。从现在开始,直到嫁妆绣好,每个月给你们每人十两银子。”那婆子很是得意的笑道。在她看来,这个价钱已经很是不错了,一般的绣娘,一个月可是挣不到十两银子的。“住进府里,包吃包住,过年过节还有赏钱。要是嫁妆绣好了,夫人看着满意,赏钱更是丰厚呢。”
如云和如月两人互相看了一眼,然后又回头看了看冯氏和苗素问。就见到冯氏轻微的摇头,俩人会意,便摇头道,“绣什么倒是无所谓,不过,我们只能拿了绣活回家去,却不能住到贵府里的。至于银钱上,就按照正常的价钱就行,我们是凭手艺吃饭的,只要公平合理就行。”
大户人家请绣娘,也有很多是请到府里做事的,这个常见。但是如云和如月是两个没出嫁的闺女,却是不好住到别人府里的。冯氏只是担心,这俩丫头长相出众,万一住到人家府里,出了什么事情可就不好了,所以刚刚冯氏摇头。而如云和如月都是在冯氏跟前长大的,对冯氏的心意最是了解,所以俩人就直接拒绝了。
对面那妇人听了如云的话,立时眼睛里就有了几分不快,她轻轻地咳嗽了一声,却是没有说话。而那个婆子,脸色则是变了好几变,“两位姑娘,我们夫人肯亲自前来,就已经给你们很大的面子了,你们可别不识抬举。这县城里,手艺好的不止你们两个,别以为我们求着你。”
如云笑了笑,“不敢,不敢,小女子哪里敢这么想?只是小女子与妹妹都是有了婚约的人,断然不能住到旁人家里去的。若是那样,被夫家得知,可就不好了。夫人若是信得过我们姐妹,就把材料交给我们,我们姐妹定然尽心竭力,在约定的日子里把绣品送来。若是夫人信不过我们,这县城里手艺好的很多,也不是非我们姐妹不可。”
如云这话态度谦和,理由也充分,倒是把那婆子给噎了个够呛,“放肆,你知道我们是什么人家么?住进我们府上,那是你们几辈子修来的福气。哼,你们要是不肯,以后这绣娘,怕是也做不成了。整个县城里你去问一问,只要我们夫人发了话,看哪家敢收你们的活?”
“刘嬷嬷,不用跟她们废话,既然人家不肯,那就算了。咱们走吧,陈掌柜,有的话不用我说,你该明白怎么做吧?”此时,坐在椅子上的那个女人站了起来,抬脚就往外走,只是临走之前的那话,很明显就是在威胁了。
掌柜的陈娘子脸色就变了,“夫人,夫人,那就是两个孩子,您别跟她们一般见识啊。”
那妇人却是头也不回的就走了,根本就不停陈掌柜的解释什么。等到那一行人走了,陈掌柜的脸色就有些发白,“唉,你们两个丫头啊,你们得罪人了知道么?刚刚那位夫人,可是咱们县丞老爷的夫人呢。你说你们两个,怎么就脑子不转弯儿呢?不过是去绣个嫁妆,去就去呗,这还有啥?”
“这下好,人家临走那意思你们还不明白?这就是以后县城里的绣庄,都不许要你们的绣活了。唉,你说这叫个什么事儿啊,能攀上县丞的夫人,这是多好的事情啊?你们两个傻子。”陈掌柜有些急眼,关键着县丞府里,也是她的老主顾了,这么一闹,只怕她也会跟着损失不少的。
1...6667686970...41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