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干饭人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郁雨竹
他一直忍不住偷看卫玠,对方实在是如玉一般,这样的人物过去,万一被王浚那等小人冲撞怎么办?
所以刘希道:“卫公子不如留在城中等待消息,外面还是太危险了。”
赵信:……难道他就不危险吗?
卫玠摇头道:“刚才送走的信中有在下的签章,我为使团副使,王将军要是同意见我们,我不出现,岂不是骗人吗?”
幽州军军营中,王浚的确没想见什么使团,尤其还是赵含章的使团。
他看完刘希的信就把附带的赵含章使团的信给扔给副将,沉着脸道:“赵含章还有脸往我这里派使臣?她还真以为她能代表朝廷不成?郓城那里要不是她给我捣乱,陛下早封我为冀州刺史。”
他只要当了冀州刺史,刘琨就是占了再多的地方都得给他退出去。
一旁的部将也很讨厌赵含章,道:“三日前总攻,要不是晋阳突然来了援兵,我等早拿下中山郡,杀了刘希那小子。晋阳之所以能抽出援兵过来,全因她出兵平阳郡,让牵制晋阳的刘聪离开,大将军,不如我们明日再出兵,当着赵含章使团的面给他们好看,让她知道,大将军和刘琨,她是眼睛长在屁股后面选中了刘琨。”
副将已经把信拆开看完了,见王浚真的考虑这个建议,他忙拿着信上前道:“将军,这次使团中有卫玠。”
王浚皱了皱眉,“河东卫玠?”
“就是他。”副将看着他的脸色斟酌道:“大将军,卫玠乃当世名士,世人常说,王家三子,不如卫家一儿。若将军连见也不见他便出兵,传出去,只怕世人要诽谤将军。”
王浚很惊讶,“卫玠怎会在赵含章的使团中?难道他选了赵含章投靠?”
副将道:“不如见他们一面,看他们说什么,要是将军不喜,到时候再找借口回了他们就是。”
王浚垂眸思考片刻,点头,他也想见一见卫玠,如果他真投靠了赵含章,他倒要看看赵含章想干什么?
王浚想了很多种可能,赵含章可能会跟他说废话,让他不要打刘琨;有可能会为他和刘琨调解,让他们划线而治……
他都想好了拒绝的理由,幽州之下,之西是冀州,他们幽州才是距离冀州最近的地方,这一片本来就是他的势力范围。
刘琨竖子,狼子野心,竟敢染指他的冀州!
当年他父母陷落,求助无援,还是他借给他兵马,让他去把父母给救出来,结果现在却恩将仇报。
王浚恨得牙痒痒,决定就算是卫玠开口也不会答应和谈,结果,使团过来,他还没来得及从卫玠的美貌中缓过神来,就被赵信的砸过来的馅饼砸懵了,“取青州?”
魏晋干饭人 第728章 会思考的聪明人
“是,”赵信道:“将军领有青州刺史的官职,您取青州名正言顺,不比在这里与刘琨虚耗兵力更强吗?”
王浚嗤之以鼻,“青州是苟晞兄弟的地盘,苟纯也是皇帝亲封的青州刺史,我取青州,你们是想我和苟晞打起来,你们好坐收渔翁之利?”
“当然不是,”赵信道:“苟纯严酷,青州百姓苦不堪言,他才到任半年,青州就已有歌谣,小苟酷于大苟,如此情状,将军同领青州刺史,自可以应百姓所求驱逐苟纯,我想,南北名士也会乐见其成。”
王浚不言。
赵信继续道:“将军若取青州,我们刺史会帮助您一批粮草和武备,就是刘刺史那里,也会出兵相助。”
王浚目光微闪,赵含章这是想干嘛?
想联合他们两个一起对付苟晞兄弟?
王浚看向卫玠,意有所指的道:“现今陛下在郓城,若取青州,赵刺史想将陛下置于何地?”
赵信也看向卫玠,显然,王浚不太相信他。
卫玠这才开口,“陛下想回洛阳。”
王浚惊讶地张大了嘴巴。
赵信也吃惊,不过很快回过收敛神色,在王浚看过来时一脸沉静的点头,是的,没错,皇帝想回洛阳。
这是什么时候的事?
不管了,先把人骗到再说。
王浚一瞬间想了许多,所以这不仅是赵含章和刘琨的合作,也是皇帝和她的?那么她出兵收复司州是不是也是皇帝的意思?
皇帝又要换依靠了?
他跟苟晞才一年吧?
不过也对,听说苟晞那厮自到郓城后就越发骄纵,经常从国库里拿钱,连皇帝的私用都被侵占挪用,皇帝应该忍他很久了。
如果苟晞真的完了,那青州和兖州都要换人……
王浚呼吸稍急,放在膝盖的手攥紧,眼中有掩饰不住的野心。
青州一定是他的了,但谁说混乱时兖州就不能是他的呢?
哼,赵含章是雄踞中原,手握大军,可他也不差,他不仅有幽州军,还有段部鲜卑的支持,到时候陈皇帝回洛阳时挥兵南下,完全可以将兖州拿下。
到时南北夹攻,不仅冀州,就是并州,他也有一战之力。
刘琨此人空有抱负,好对付得很,到时候唯一需要谨慎的只有赵含章了。
王浚一瞬间想了许多,赵信见他低着头久久不说话,不由看向卫玠,示意他再多说一点。
卫玠冲他微微摇头,对聪明人,一句话就够了。
王浚虽然心里有了决定,却没立即答应,他决定晾一晾他们,也和他的心腹们商量一下,确定他想的没错。
“卫公子和赵使先住下吧,此事重大,待王某好好的想一想。”
赵信便起身,行礼道:“那我等就先告退了。”
王浚挤出笑容,“赵使和卫公子先去休息,晚上我大摆宴席为你们接风洗尘。”
等他们离开,王浚就把自己心里的分析告诉告诉幕僚们,道:“自贾后乱政,有多位王爷先后辅左皇帝,皇帝,自先帝起便已名存实亡,这天下,有能者居之,苟道将和赵含章都是外臣,现在苟晞能挟天子以令诸侯,连赵含章都起了这样的心思,我们为何不更进一步呢?”
他的亲信们一怔,心脏剧烈的跳动起来,有赞同的,眼睛就发亮道:“将军说得对,论武功,您不在苟道将赵含章之下,论文德,您也不弱,为何不能取而代之?”
有不赞同的,眼中不由流露出担忧和犹豫来,小声劝道:“将军,我等是晋臣,食君之禄,若是反叛,恐怕天下人耻之。”
“哼,他司马家的位置得来更不正,谁说我是晋臣?我跟随先祖,乃魏臣!我这是在为大魏报仇雪恨!”
众亲信:……
“不过此时说这个还太早,”王浚轻咳一声道:“还是着重于当下,现在天下人只知苟道将和赵含章,不知我王彭祖。所以还是得先消磨一方,苟晞若败退,我便可代替他和赵含章相抗。”
苟晞和东海王相争时,苟晞名满天下;苟晞和赵含章相争时,赵含章名满天下;等到他和赵含章相争,天下人便都知道他王浚了,到时候,他再击败赵含章,这天下不就是他说了算了吗?
所以暂时和赵含章合作也没什么,王浚想了又想,还是觉得利大于弊。
他的亲信们也觉得,“三方联手对付苟晞一人,的确有大胜算,可赵含章不能只出粮草和武备,她也得出兵。”
“不错,既然要打,那就一起出兵,光让我们冲在最前面算怎么回事?”
“刘琨也得多出兵马,我们把冀州让给他,他怎么也得出个十万八万兵马吧?”
算上拉粮草的伙夫都只勉强有八万兵马的刘琨:……
都不必派人回晋阳问主意,刘希自己就拒绝了,他道:“我们最多出两万兵马。”
赵信也拒绝了王浚,“赵家军是不会出兵的。”
他道:“一来,青州路途遥远,豫州和青州之间隔着一个冀州和兖州,并没有士兵通过的道路;二来,我们刺史没有参与青州事务的资格,援助王将军的粮草和武备不能公之于众,须得悄悄进行。”
王浚嗤笑一声道:“你们刺史让我们打青州,不就是想打苟晞吗?我没让你们出兵青州,我是让你们出兵兖州,分担苟晞的兵力。”
赵信义正严词道:“我们刺史和苟将军同朝为官,只有同僚之谊,又不是仇人,怎会想攻打苟将军?还请王将军慎言。”
他道:“我们刺史提议您出兵青州,完全是为了救青州百姓于水火之中。”
王浚半晌无言,他觉得自己已经足够无耻了,毕竟,他眼馋这个天下,想要换皇帝,可他没想到赵含章能比他还无耻,明明就是盯上了苟晞的势力,偏还不承认。
赵含章还真没盯上苟晞,王浚完全是冤枉她了,她从没想过在晋帝还在时和苟晞抢兖州。
晋帝在哪里,匈奴人的目光就盯着哪里,所以她从没想过让皇帝回洛阳,她觉得皇帝在郓城挺好的,有他和苟晞在那里,可以替她分担一半来自匈奴的压力。
只不过青州是不能再交给苟晞兄弟俩了,一是为了解刘琨的燃眉之急;二,青州百姓现在的确过得很压抑,苟纯自进入青州后就广发劳役,大兴土木,稍不如意就杀人。
她人在洛阳,却能收到来自青州求救的信。
如今她和苟晞齐名,谁都知道,现在天下的事,苟晞说话管五分,一分天下分,剩下四分则是赵含章说了算。
所以青州的士绅、百姓,不敢和苟晞喊冤,便只能和赵含章喊,豫州和洛阳都收到不少青州的信件。
前不久赵铭才把收到的一沓信件给赵含章打包送过来,她看了心里很不是滋味。
王浚虽然也不怎么样,但总比苟纯要好,她目前能做的,也就是撺掇着给他们换个刺史了。
魏晋干饭人 第729章 再留一天
“赵刺史,赵刺史?”刘乂差点没忍住用手在她眼前招了招。
赵含章回神,将目光从远处收回,一转脸就笑容满面,“北海王有什么疑惑吗?”
刘乂冲着东方也看了一眼,问道:“那边有什么?赵刺史都出神了。”
赵含章道:“那边有猪。”
“啊?”刘乂一脸的疑惑。
赵含章道:“我在永和县弄了个牧场,里面除了养牛养羊,还养猪,北海王要不要去看看?”
刘乂一脸纠结,他已经来永和县两天了,先是和县里的官员和士绅们又吃又玩一天,然后和赵含章去看了她收留的难民,今天已经是第三天了,他想回家。
刘乂不太想去看她的牧场,牧场有什么好看的?
放牧是他们匈奴人的特长,他一点也不稀罕。
他正想拒绝,赵含章就道:“北海王可是忧虑匈奴王担忧?你放心,我已经写信给你父亲,告诉他你在我这里,我会好好的招待你的,我也想让你更了解我们汉人治理地方的政策。”
“我听说,你们匈奴内部很反对匈奴王汉治,但说实话,纵观汉朝前后,唯有汉治才能让统一的政权持续数百年,你们匈奴五部现在明面上统一听从匈奴王号令,但暗中,五部各自为政。”
“你父亲有威望,尚且不能够真正的统一他们,等到你们兄弟上位时,能统御五部吗?”赵含章道:“可见用匈奴人的法子治理五部是不行的,还是得用汉治。”
她道:“用汉人的制度,让汉人参与治理。”
刘乂心脏怦怦跳,瞪大眼睛看她,“赵刺史为何与我说这些?你,你我虽和谈了,却还是……”敌人。
刘乂脸色通红,觉得自己实在小人,赵含章似乎把他当成了朋友,如此语重心长,而他还将她当成敌人。
赵含章冲他笑了笑道:“我的目的并不是要与你们为敌,而是想要这个世界统一而和平,天下并不只有华夏族,还有匈奴、羯、羌族、鲜卑,南边还有百越,天下若一统,这些民族当与华夏族一样,所以我是在与你探求治民治国之法。”
刘乂愣愣地看着她,“可,可我们只是臣民,这样的事应该是为帝者要考虑的……”
赵含章摇头:“不,春秋战国时,天下各家互攻,当时的人都思考救国强民之法,最后才有了强秦一统天下,汉继承秦制,这才有了三百多年的天下一统,当时的先贤们都贡献不小。难道他们也是因为想当皇帝才思考这些问题吗?”
刘乂羞愧不已,“是我短视了。”
他眼睛发亮,问道:“赵刺史是想效彷先贤,做这个时代的圣贤吗?”
不,她想要收圣贤,自己做皇帝。
赵含章冲他笑了笑,然后把话题扯回来,“北海王,我的治下有汉人、有匈奴人、也有羯胡,但后两者很少,且多为兵士,作为普通的百姓,我不知怎样的治理对他们才是最好的,所以我才想请北海王帮我看看。”
“你既是匈奴的皇子,又是氐族后裔,应该很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性和诉求才对。”
刘乂一听,也不急着回去了,反正赵含章也说了,她已经写信给他爹,他多留几天也没什么。
而且他对这个话题也很感兴趣,正如她所言,他父亲一直想推行汉治,但匈奴五部一直反对,他也想帮父亲分忧,或许能从她这里找到好方法呢?
于是刘乂跟着赵含章去看牧场。
所谓牧场就是,赵含章随手一划拉,一指一大片,“看,这就是我的牧场。”
刘乂也没觉得哪儿不对,看着一望无际的干枯旱地问道:“牲畜在何处?”
赵含章含笑道:“就快送来了,我们先去看牧场的布置吧。”
“啊?”刘乂一头雾水的跟上,“什么叫就快送来了?”
赵含章道:“北海王,我才打下永和县十二天,不管羊崽子还是牛崽子,或是猪崽子,都得慢慢挑选,慢慢送来不是,所以现在牧场还是空的,暂时没有牲畜。”
刘乂满心无奈,问道:“既然没有牲畜,那我们来看什么?”
“看我对牧场的安排呀。”赵含章踢了踢马肚子,加快速度,带着刘乂到一个大水洼边,她对正在建设的房屋道:“你看,这就是我养猪的地方,现在建设的是猪圈,那一块则是建羊舍,那一边是牛棚,正好成三角,将这一片都给圈了起来,活动的范围也大。”
刘乂蹙眉,“建泥房子,怎么不要帐篷?难道牛羊都不迁徙吗?”
“不迁,”赵含章道:“你看那个方向的地,北海王看出什么来了吗?”
刘乂盯着看了半天,不太确定道:“平?”
赵含章愣了一下后便哈哈大笑起来,大乐道:“这么一说也没错,的确是平。”
她脸上的笑容渐渐收起来,道:“那里在两年以前是良田,但你们匈奴左部占了永和县以后就将这一大片都圈为牧场,不许人再耕种,良田渐渐荒废,只供牧人放牧。”
身上流淌了氐族二分之一血脉的刘乂:……
他脸又通红起来,这次是羞的。
作为善于种植的氐族人,他有时候也不能理解部分匈奴人把好好的田圈起来变成牧场的行为。
明明种粮食的收益更高,为何一定要把良田变成草原呢?
刘乂轻咳一声,小声问道:“所以赵刺史是要把它变回良田吗?”
赵含章点头,“才两年,应该不难,所以放牧的地方缩减,就不好再迁徙放牧,我想在这一片种些牧草,还有养猪养牛所用的粮食和菜蔬,更精细化的养殖。”
刘乂:“这能行吗?人都还吃不饱呢。”
“难道你们匈奴养马和养牛不给吃豆子?”
自然是给的,不仅吃豆子,还吃青稞,小麦呢,比养人还精细,养马可比养人费钱多了。
刘乂瞬间理解了,点头道:“倒是可以一试。”
“其他的还罢,我就缺一样东西。”
刘乂:“缺什么?”
“好的牧草,”赵含章道:“我听说氐族帮匈奴种地养马,其中有两种牧草牛羊特别爱吃,叫什么苜蓿?”
“紫苜蓿?”
赵含章连连点头,“对对对,就是它,你们有吗?”
“有呀,”刘乂很大方,“待我回去给赵刺史送几袋子种子来,除了紫苜蓿外,我们还种豌豆,牛羊也很爱吃,吃了之后膘肥体壮,毛发特别顺滑亮泽。”
赵含章立即眼巴巴的看着他。
刘乂顿时迷失了自己,骄傲的挺起胸膛道:“待我回到平阳城,我就让人给赵刺史送一些过来。”
“多谢北海王。”
刘乂笑得只剩下牙齿了,“不必客气。”
魏晋干饭人 第730章 友谊长存
刘渊派出来和谈的使臣只见到了汲渊,没见到赵含章,连刘乂都没见到。
双方拉扯了三天,使臣和汲渊勉强达成了部分共识,但使臣需要见到刘乂后才把和谈书带回平阳城,汲渊便传话给永和县,让赵含章把刘乂带回来。
使臣心中,不得自由,备受折磨的北海王就骑在马上,如同一阵风一样从西边朝他奔来,已经准备好眼泪的使臣目瞪口呆,愣是把眼泪又给憋了回去。
刘乂带着他二十来个护卫,和赵含章一同哒哒地从远方奔来,看到使臣,他露出笑容,“太傅,你是来下国书的吗?”
刘欢乐仰着脖子看马上的人,脸上一丝笑容也不见,目光从刘乂脸上滑到旁边赵含章的脸上,“赵刺史?”
赵含章端坐在马上,手中的马鞭朝下垂着,抱拳笑道:“正是在下,久仰陈留王大名,替我和刘大都督问个好。”
刘欢乐眯起眼睛,她不承认刘渊这个皇帝,只叫他大都督,偏又叫他和刘乂的封号,要知道,陈留王和北海王都是刘渊所封,可不是晋帝封的。
所以,这位赵刺史也没有他表现的那么抗拒皇帝嘛,或许是为了在晋臣那里不落话柄?
刘欢乐应了下来,见刘乂还坐在马上,便抿了抿嘴道:“赵刺史,我们陛下多日不见北海王,心中想念,所以我要把北海王带回去见皇帝。听闻赵刺史至孝,我想您应该不会拦着北海王尽孝吧?”
刘欢乐已经做好被拒绝的准备,他已经见到刘乂,看到他安全,也没受伤,这次的任务就算完成大半了,剩下的就是互相扯皮了。
只怕要等和谈结束才能把他带回去了。
虽然如此,但他依旧要提一下,他决定等赵含章拒绝以后提其他的条件。
先提一个对方绝对不会答应的条件,再提其他难以答应的条件,后者就容易谈多了。
这是谈判中的技巧。
刘欢乐仰着头看赵含章,就见赵含章笑着点了点头应道:“好。”
刘欢乐瞳孔一缩,“什么?”
赵含章已经扭头对刘乂道:“本来还想多留你几日,但大都督既然想念你,我不能拦着你尽孝,还请北海王回平阳城后也不要忘记我们的友谊和承诺。”
刘乂昨天大受震撼,正是对赵含章折服的时候,闻言立即严肃的点头,“赵刺史放心,我们之间的友谊长存!”
赵含章笑着点头,看向汲渊。
汲渊立即让人回营帐找王四娘拿东西,不多会儿就取了一把剑来。
赵含章下马,接过剑后抽出一截给刘乂看,和他郑重道:“这把剑是精钢所造,坚硬无比,我将它送你,希望我们之间的友谊能够如这把剑一样坚韧不破。”
泛着寒光的剑在阳光下一闪,刘乂的目光就黏在上面不动了,这一看就是宝剑。
他早从父亲那里听说过,赵家军会特殊的冶炼技术,赵含章姐弟的枪头便是那种冶炼技术所造,那枪头锋利无比,堪称神兵,赵含章能常胜,那把长枪功不可没。
只可惜他们查不到长枪是谁打造的,他爹一直想把工匠抢过来,抢不到人,能得到一把精钢所造的兵器也行啊。
没想到他爹没得到,他却得到了。
刘乂双眼发亮的看着赵含章手中的剑,赵含章将剑入鞘,递给他。
刘乂双手接过,压住心中的激动再次郑重道:“我们的友谊必定坚韧长存!”
一旁的刘欢乐顿生心梗之感,觉得心脏一钝一钝的疼。
赵含章展开笑容,爽朗的挥手道:“我就不留你了,快回去吧,免得你父亲担忧。”
刘欢乐没想到赵含章会放刘乂离开,她能和谈,不就是因为刘乂在手上吗?
现在放刘乂离开,就不怕他们撕毁还未正式签订的和约,又跟她打起来吗?
还是说,现在赵含章已经不怕他们进攻了?
刘欢乐一瞬间想了许多,但动作一点也不慢,赵含章话音才落,他立即拉着刘乂一起行礼告辞,说走就走。
一上马刘欢乐就催促队伍疾行,一行人狂奔不止,时不时回头看一眼后面,生怕赵含章反悔派兵攻击他们。
但一回头,刘欢乐就对上赵含章笑吟吟,越来越模糊的脸,他心中不安,越发不敢停留,一鼓作气跑了八十里,马都急躁的鼻子喷气了,直到看到平阳城城门,速度才缓下来。
刘欢乐还在思考赵含章背地里有什么计谋,一回到皇宫就拿着和谈书去见皇帝,郑重道:“陛下不如出兵试探一二。”
刘渊还没来得及开口,一旁跟着来见皇帝的刘乂立即反对,“不行,太傅,我们明明都和赵刺史说好了要签和约,怎能反悔出兵呢?”
刘欢乐心梗的感觉又上来了,“七皇子,这是国事,不得以私情度之。”
刘乂义正严词,“正因为是国事才不可如此儿戏,已经答应了的事怎能言而无信?传出去,岂不是我匈奴无信吗?”
刘渊眯了眯眼,问道:“你和赵含章有什么私情?”
刘乂脸一红,生怕父亲误会他们纯洁的友谊,连忙道:“父亲,我们是友情。”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