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干饭人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郁雨竹
赵含章笑道:“世兄,他这可不是衣衫不整,这不是你们世家公子流行的穿戴吗?现在天这么热,他这样也清凉。”
就是不知道为什么,他穿上就有点恶心。
王玄脑海中瞬间闪过那青年被拽得衣衫半落的模样,不由打了一个寒颤道:“我从未那样过。”
是有人喜欢在大衣里面就穿一件小衣,也有人喜欢袒胸露腹,可他一直不在那个行列。
他最多喜欢光脚穿木屐,不穿袜子也不穿布鞋,他实在欣赏不来他爹,他叔伯们的那种穿戴。
赵含章满意的点了点头,这才道:“听闻荆州王刺史不仅喜欢袒胸露腹,还喜欢赤裸狂奔,对了,他派了使臣来找你,想要接你去荆州呢。”
王玄猛地停下脚步,转头看向赵含章,“荆州出事了?”
赵含章冲他笑了笑,指着迎过来的成伯道:“世兄,你先去梳洗吧,我让厨房准备吃的,一会儿我们可以边吃边说。”
一说梳洗,王玄就觉得浑身痒痒,之前流浪的时候一两个月不洗澡也不觉得有什么的。
他动了动身体,急匆匆的跟着成伯走,“那你等我。”
赵含章才不等他呢,世家公子就算是被俗世毒打过,一有机会,自然还是要好好的捣腾自己。
所以王玄在浴室里一呆就是半个多时辰。
头发洗了四次,换了三次水,澡也洗了三次,要是条件允许,他还想泡个鲜花澡之类的。
可惜刺史府的下人似乎对男子有什么误解,竟然不肯拿鲜花给他泡澡。
王玄坐在镜子前仔细地看了看自己的脸,叹息道:“粗糙了许多啊。”
被派来伺候的小厮纠结了一下,还是跑出去找认识的侍女姐姐们拿了一些脂粉进来。
王玄只看了一眼便摇头,没有用。
小厮松了一口气,觉得这位郎君和他们的大郎君二郎君一样,就听到他道:“这一看就是劣等脂粉。”
小厮就把话给咽回去,庆幸自己没说他和大郎君二郎君一样,都是阳刚好男儿。
王玄起身,“走吧,不好让赵刺史久等。”
赵含章都跑去和赵铭等人开了一个短会回来,正是用晚食的时候,傅庭涵也正好下班回来吃饭。
王氏知道王玄找到了,还特意过来见他,知道他们有事要说,她只见了一面就走,把空间留给他们。
赵含章给王玄布筷,道:“世兄一路艰辛,不好直接大荤大腥,所以今晚我们多吃素。”
桌上只有一道煮鸡蛋,都不能说是肉,但厨子手艺很好,菜都做得很好吃,尤其是煎豆腐和煮豆腐,王玄吃得很开心。
埋头吃了一碗饭,王玄这才微红着眼睛道:“民生多艰,以前我等虽知民生疾苦,却不知他们这么苦,多是从书上理所当然的认为,与惠帝的不食肉糜相差何几?这一次,我方知道,他们的苦是连活着都是奢望。”
魏晋干饭人 第761章 荆州刺史,做吗
赵含章停了停,给他夹了一个鸡蛋,坐在一旁的傅庭涵也扭头看了王玄一眼,一样给他夹了一个鸡蛋,“多吃一点。”
王玄看了一下俩人,有些许感动,盆里的鸡蛋只剩下两个了,今晚的好菜基本上都被他吃了。
王玄:“说吧,荆州出了什么事,竟让我那叔叔不远千里的派使臣来找我。”
赵含章挑眉,放下碗筷,擦了擦嘴角后道:“荆州的流民一直得不到安置,王刺史终日饮酒,不理政事,所以荆州流民反叛,如今已大乱,前不久,他派兵袭杀流民八千余人,其中有不少被迫卷入的当地平民百姓,这些人虽贫穷,但世代居于荆州,族人亲眷众多,所以叛乱不但没平定,反而引起了更大的叛乱,波及范围也更广。”
“这时候来找你,或许是想请王世兄去帮忙吧?”
王玄略一思索便摇头,“不,以我这叔叔的孤傲性格,他是宁愿辞官离去,也不会求助第二人的。”
王玄道:“他来找我,应该是不想当荆州刺史了,把荆州交给我。”
赵含章眉眼一动,忍不住坐直了身体,说这个的话她可就不困了,“他愿意将荆州全权交给你?”
王玄苦笑一声道:“他愿意有什么用,刺史须得朝廷册封,我这叔叔名望高,又是朝廷指派,荆州的士族都不服从他,何况我呢?”
赵含章却道:“何不试试呢,我愿意举荐世兄为荆州刺史。”
王玄不由的看了她一眼,“我若没猜错,三娘一开始应该是不想我去荆州,为何瞬间改了主意?”
赵含章道:“王澄放浪形骸,其孤傲不在世伯之下,乱政之能有过之而无不及,世兄是良才美玉,我当然不愿意让你去荆州被那股秽气污染,可要是去当刺史,那你就是去改正风气的,能让荆州的百姓多一线生机。”
王玄抿了抿嘴,没想到赵含章对他这么有信心,说真的,他都没有呢。
现在能当一地刺史的都是他的叔叔辈,王玄有自知之明,他虽有些名气,但从未出仕,就算有赵含章举荐,也很难一出仕就是荆州刺史。
赵含章却觉得没什么不可能,豫州之下是荆州,她将来要收复江南,荆州是必经之路,它的地理位置极其重要,要是能在这时候通过举荐王玄成功拿下荆州,将来她事半功倍。
赵含章:“世兄只说敢不敢去荆州当刺史,你只要敢,我便给你弄到手。”
王玄:……这么凶猛,他好像看到了他爹。
当年他爹说要给王氏留后路,于是让他一个叔叔去青州当了刺史,一个去荆州当了刺史。
如今赵含章也是一副,只要他想便让他去当刺史的自信模样,他不由有些忧虑,“三娘这是要像我父亲一样留置后路吗?为何不从赵氏中选人,而要选我?”
赵含章:“世兄,你记性堪忧啊,我刚才便说了,举荐您去荆州是为了荡清风气,你会比王刺史更适合当一个刺史,给荆州百姓一条活路。”
“赵氏子弟中虽不乏有才之人,但他们不论是学识还是见识都远不及世兄。”
他们这一辈最杰出的弟子赵宽,此时都还只是洛阳县令呢,哦,他过两天就要走马上任河南郡郡守了。
其实以赵宽的能力,倒也不是不能够去做荆州刺史。
赵含章看了一眼王玄,说句心里话,她觉得论处政的能力,赵宽或许还在王玄之上。
只不过……
王玄去当荆州刺史,王澄和琅琊王氏有可能会放权,赵宽去,想也不知道他们不会答应。
苟晞也不会答应的。
可操作性太小,还是选择王玄吧。
王玄一时不能决策,刺史这个官位责任太大了,要是请他当个县令或是参军之类的,他一定想也不想就答应了。
可刺史,掌一州军政,需要为一州的百姓负责,荆州地理位置又特殊,战略意义极大,就算是王玄自命不凡,他也不确定自己能当好这个刺史。
要是早两年,他一定不会有此顾虑,他就算不会像叔叔们一样孤高自傲,不将这一州刺史放在眼中,也会从容淡定的走马上任去。
可这一年多的流浪生活让他知道一州刺史的责任有多大,几十万百姓的生死都在他肩上,甚至会影响整个天下大势。
王玄是想为这天下做些什么,也有雄心壮志,认为自己将来一定会是国之栋梁,可他没想一步登天,直接就做刺史,他不确定自己可以做好。
从汝阴郡飞快赶回来的王四娘还没来得及抱住王玄哭一场,经过刺史府大门左侧偏房时,就听到里面两个正在吃饭的书记官在议论,“王眉子没答应荆州的使臣去荆州吗?”
“没呢,使君放出了话,要举荐王眉子继任荆州刺史,但他好似不太乐意。”
“王刺史愿意让贤?”
“整个荆州都要被他祸祸光了,他派使臣来找王眉子,不就是想甩锅吗?有什么不乐意的?”
王四娘听完,更加快了脚步往后院去。
王玄还在思考呢,当然,他思考的时候也并不闲着,他随手翻开工部的公文,替傅庭涵将这些公文分类放好。
这是傅安的活儿。
被抢了工作的傅安散发着一股怨气,默默地在墙角盯着他们看,只要有机会就拎着茶壶上去添热水。
王玄看到杯中飞升而起的雾气,一时不能理解,“这么热的天喝热水……”
傅庭涵低头批复了一笔钱出去,随口回道:“夏天喝热水养生。”
王玄默默地看着他,“庭涵啊,你比我还小几岁,现在就考虑养生是不是太早了些?”
傅庭涵抬起头来,还未来得及说话,就见王四娘蹬蹬的从门外小跑进来。
王玄看到小妹,立即将傅庭涵抛在脑后,激动的从席子上站起来,只穿着袜子就冲她奔去,他张开手想要抱住她,兄妹两个好好地哭一场。
他们自分别后各自经历生死,差一点儿就见不着面了呀。
结果他才把人抱住,还没来得及哭出声来,王四娘就已经推开他,一脸严肃的道:“大兄,答应使君,我们去荆州做刺史!”
王玄:……
魏晋干饭人 第762章 我来当
王玄也只惊讶了一下就接受了,他两个姐姐,两个妹妹,长姐不仅有美貌,还是名副其实的淑女,三妹妹也性格温柔,只相貌和才情比长姐差一点而已。
可二姐姐和四妹妹却是另一种脾性,二姐姐是外柔而内刚,四娘则是内刚外也刚。俩人还从小都喜好读书,自有一番见解,别说他了,就是他们名震天下的爹也不能使他们信服。
所以不管她们做出什么事来,王玄都不奇怪。
他收回自己的眼泪,压下心中的激动,问道:“我做不好荆州刺史。”
王四娘:“我助你,不然我来当刺史,兄长你来助我如何?”
王玄张大了嘴巴,半晌才道:“这,这怎么可以?”
“为何不可?”王四娘道:“你是王氏子孙,我也是。父亲让二叔去荆州是为了给我王氏留后路的,此时二叔派使臣来找你,为的是让你接手这条后路。”
“你做得了,我亦可,你做不了的,我也能做,”王四娘道:“所以你要是不愿做刺史,那就我来做。你要是做了刺史,我就给你当副手。”
王玄嘴巴大张,正想说话,瞥眼看见已经放下笔认真看着他们的傅庭涵,一肚子的话瞬间憋了回去。
他匆匆向傅庭涵行了一礼,拉着王四娘就往外走。
他憋着话一路走到花园,选了一座凉亭停下,这里四面比较开阔,近处躲不了人,压低声音便可以防止人偷听。
“四娘,你知不知道赵含章为何要让我们去荆州?”
“知道啊,”王四娘道:“她想要荆州。”
“……你既知道为何还要去荆州?”
“就是因为知道,我们才更要去荆州,”王四娘理所当然的道:“阿兄,荆州现在这样的局势,我王氏还能将它作为退路吗?”
“二叔无心理政,荆州被他治理得怨声载道,王氏要是迁居荆州,不说当地士族,连百姓都不会接纳我们吧?”王四娘道:“二叔既然要我们接烂摊子,那我们就要做主,不然束手束脚,如何管理好荆州?”
“而我们既要做主,现在能向朝廷举荐我们做荆州刺史的也只有含章一人而已。”
王玄:“……你说的都没错,可你知不知道,荆州要是也归属赵含章,那这天下……”
“我知道,这天下将来有可能姓赵嘛,哦,也有可能姓傅,”王四娘理所应当的道:“这有什么呢,阿父早早准备好退路,本来也没想着尽忠晋室。对了,你还不知道吧,阿父被俘时,曾劝过石勒反叛刘渊,自立为帝,他投效了石勒。”
只不过石勒没接受而已。
王玄:……
王玄静静地看着她,王四娘毫不相让,也直直地盯着他的眼睛看,以表达自己坚决的态度。
王玄无法,只能道:“赵含章会举荐你为刺史吗?朝廷会答应吗?二叔和宗族能答应吗?”
王四娘:“大兄可愿助我?”
王玄点头,“若赵含章果然愿意举荐你,朝廷也有意,那我愿助你。”
“好,我这就去请求使君。”王四娘转身就去找赵含章。
看着一脸坚毅的王四娘,赵含章没有立即答应,也没反对,而是问道:“你打算怎么处理荆州现在的乱势?”
荆州来陈县的使臣是王澄的家臣,王澄是王四娘的亲叔叔,所以他也得尊王四娘为主。
她了解过荆州的事,加上赵含章这边的情报,她知道现在荆州最大的事就是流民四处作乱,匪患严重,而王澄几乎不管事,任由事态发展,且对下属官员无慈无恩,太过凶狠,以至于上下离心。
“我先见荆州官员,告诉他们,我听命于使君你,我来荆州不仅代表朝廷,琅琊王氏,也代表西平赵氏。”
赵含章嘴角微挑,示意她继续。
“使君仁心在外,名望极高,加之二姐姐在洛阳,我又是使君亲自举荐,他们一定会相信我,只要荆州官吏上下一心,我便可做许多事。”
赵含章点头表示赞同。
王四娘悄悄松了一口气,不那么紧张了,继续道:“荆州之乱是因为群龙无首,我二叔不理政事所致,既然我和阿兄继任,自然要改变此风气,先收拢流民,安抚百姓,想办法赈济灾民,再分田耕种,使他们有事可做,这样就不会四处流浪攻打坞堡和县衙。”
剩下的,基本可以依照豫州和司州的建设路线来走,细节上或许有不同,但大方向上可以借鉴经验。
赵含章只垂眸思考片刻便道:“好,我举荐你做荆州刺史。”
赵含章起身给她倒了一杯水,道:“你要知道,去了荆州就和现在不一样了,在我身边,我可以保护你;但在荆州,你得保护别人。”
王四娘目光炯炯的盯着她道:“我知道,我都知道!”
她举起杯子,郑重道:“使君,我在荆州等着你。”
等着你从荆州到江南。
赵含章嘴角一挑,和她碰了一杯,将杯中水一饮而尽。
赵含章哈哈大笑道:“去见王世兄吧,你们准备准备,过两日就可以启程去荆州了。”
“是。”王四娘放下杯子,躬身行礼后退下。
王四娘离开,赵铭这才拿着一本书从一座巨大的屏风后面转出来,他看了一眼矮桌上的两个被子,一脸嫌弃,“我这明明有酒,你非得倒水,寒碜不寒碜?”
赵含章道:“我下午还要骑马出门呢,不能饮酒。”
“也不知道是打哪儿来的坏毛病,谁说饮酒就不能骑马的?”赵铭盘腿坐下,微抬下巴道:“荆州位置特殊,陛下肯把荆州给你?”
“不给我,他也拿不着呀,”赵含章道:“现在荆州和江南,皇帝能控制哪一个?所以这事只要王澄答应,琅琊王氏不阻拦便可。”
赵铭手指轻轻敲了敲桌子道:“王澄那里不难,此人孤高自傲,没有心肺,王仪风和王玄只要开口,他肯定让位,但琅琊王氏,只怕不愿,尤其是琅琊王身边的王导,要是举荐王玄为刺史,机会还更大一些。”
赵含章却道:“四娘比王玄更合适,不仅在于她的脾性和才能,更在于她对我的忠诚。”
如果有一天王氏和她,两者只能选其一,王玄一定会选王氏,但四娘就不一定了,赵含章有很大的把握,她会选她。
赵铭只是看了她一眼,没有再反对,“你打算怎么说服陛下?”
直接说呗,她和皇帝已经成了一对好君臣,好朋友,这样的事自然是直接提了。
魏晋干饭人 第763章 上折举荐
荆州混乱,对朝廷和皇帝来说只有坏处,没有好处。
现在幽州和冀州旱灾,乱事频出,本来就需要荆州这样的产粮大州支援,荆州这一乱,皇帝和朝廷的压力更大了。
王澄是王衍在东海王时期选定的荆州刺史,并不是皇帝的人,就算王澄说自己支持皇帝,皇帝和朝廷敢信吗?
何况王澄不仅不说,连做都不做,去荆州三年,成功把荆州作乱。
所以,皇帝早就想换了王澄,朝中的大臣们,赵仲舆等人更想换。
但琅琊王氏虽然失去了一个王衍,却依旧根基深厚。
现在郓城的琅琊王氏没几个,但天下各州,各地,琅琊王氏的子弟却都占据重要的位置。
王敦现在是光州刺史,王含亦在光州,王导在徐州,是琅琊王的心腹好友,年轻一辈的更是散于各地,远的不说,王衍的一双女儿不就在赵含章麾下效命吗?
还有王戎之子王兴,听说现在是弘农郡宜阳县的县令。
所以他们想换掉王澄,但换不掉。
王澄样样不好,但有一样极好,他的名望很高,在文坛被推到了顶点,从前只要有文章点评一类的事,王衍都推崇他,只要他点评过的文章,王衍都不会再点评。
所以他虽然在荆州不干人事,但天下士族骂他的人却没几个,也就荆州当地的士绅暗搓搓的恨他,毕竟板子是落在他们身上的。
当今天下,就算是赵含章和苟晞,也不能说换了王澄的刺史位就换掉,不然苟晞也不会一直龟缩在兖州,想要挟天子以令诸侯咸服;赵含章早顺势南下收了荆州。
也就王澄此时愿意辞官离开,而且接任的人是王仪风和王玄,不然,荆州得打下来才能换掉刺史。
赵含章上书皇帝,言明荆州刺史王澄身体不适,而荆州事务繁多,又恰逢有叛军作乱,所以请求更换荆州刺史。
赵含章推荐王仪风,表示她是王氏之后,自幼聪慧,有过目不忘的本领,且她坚如磐石,又有仁慈之心,当为一州刺史。
王仪风之前做过洛阳县主簿,后又在赵含章身边当掾史,官位最大的时候是从七品,现在一跃被举荐为州刺史。
哪怕现在是乱世,朝臣们也觉得赵含章的推荐太大胆,连赵仲舆都心中腹诽,但依旧要替赵含章找补。
“陛下,赵刺史还举荐其兄王玄为荆州司马。”
朝臣们这才反应过来,连忙道:“何不让王玄为刺史,王仪风辅佐?”
“王仪风还当过主簿和掾史,王玄却是从未出仕,未必能管理好一州军政。”
“可王玄有大才,名望颇盛,他可是能与卫玠齐名的人。”
“哼,不以才德取才,只看名望,荆州就是因此才大乱的,论名望和才气,王司空还说王澄天下第一呢,他管好荆州了吗?”贾疋冷哼一声道:“朝廷取用官员就应该似赵刺史一样,为将者看重武才,治民者看重文才品德,仁人爱民,各自尽到自己应尽的责任,这样天下便可太平。”
赵仲舆立即应和道:“正是,赵刺史既举荐王仪风,必是因她有治民之才。”
皇帝想了想,转头叫来内侍道:“去大将军府问一问大将军的意思。”
朝臣们就沉默下来,等着苟晞的回话。
苟晞又把自己关在大将军府里不出门了,每天从他家围墙下经过都能听到里面的乐声和歌声,皇帝小事基本上可以自己做主,大事还是得派人去和他商量。
大事要是不和他商量,即便诏令发出,他得知后也会追回,重新议定。前几天,皇帝下诏书安抚幽州和冀州百姓,呼吁两州的官员和士绅们一起抗灾,为此他免去了幽州和冀州两年的赋税。
此事当时是朝堂上商议后定下的,诏书发出,结果才半天送诏书的人就被苟晞的人押回来,他不同意直接免去两地两年的赋税。
直接免税,只不过是幽州和冀州的官府不向郓城运送该上缴的赋税而已,他们自己肯定还是会和百姓收缴赋税。
他认为皇帝此举不能惠及百姓,所以不同意。
诏书出京后被追回,皇帝大失面子,君臣间的矛盾越来越深,此后再议大事,皇帝都要派人去大将军府询问一声,以免再在百官前丢脸;
而苟晞足不出户便让心思浮动的朝堂安静下来,本来暗搓搓想要投奔皇帝的人不得不权衡利弊,又安静如鸡的待在了原地,没敢背叛苟晞。
身体是留在了原地,似乎该是苟晞的人就还是站在他那头,但人心离散。苟晞如此侮辱皇帝,自己又沉溺声色不理政务,早就大失人心。
今日贾疋这番话不仅是在说王澄,也在骂苟晞,当官不理朝政,不如回家种地,站着茅坑不拉屎,跟苟晞之前骂过的王衍有什么区别?
等苟晞回话还需一点时间,皇帝便和他们议论起其他政事来,比如他比较关注的夏至祭天。
赵仲舆就为难的道:“陛下,祭台已经修筑大半,但余下所需的金丝楠木和杉木至今未到,所以……”
皇帝抿了抿嘴问道:“为何还未到?”
赵仲舆道:“金丝楠木是从蜀地采购而来,本应月初时到郓城的,但因为荆州叛乱,押送木材的队伍被困在荆州,一时不得出。”
“杉木则是桂林郡运送,一路顺着水路到荆州,此时也被困在荆州不得出。”
一旁立即有官员道:“陛下,从淮南一地采购的粮食也被困在荆州,现在不仅幽州和冀州在等粮食赈济,郓城的粮食也要从荆州运送的。”
粮队被困在荆州,过段时间他们连官员的禄米都要发不出来了。
光靠兖州的夏收是不够的。
有官员道:“兖州各地已经在收割小麦,看各地郡县上报的数据,今年兖州也受气候影响,亩产比往年要低一些。”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