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魏晋干饭人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郁雨竹
她需要做被褥的麻布和绵布,麻最好是细麻,还有各种防寒的布料。
赵含章一边写一边叹气,除了育善堂外,还有军营,他们招了这么多难民,全都需要做过冬的衣物和被褥,这可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赵含章把信写好,把数据暂时空着,等傅庭涵忙完手头上的工作才道:“庭涵,你得帮我算出今冬我需要购置的最少量防寒物资。”
傅庭涵看了一眼她递过来的信,在桌子上找了找,找出一张单子给她, “我都算出来了。”
赵含章低头一看, 就见上面罗列得特别详细, 人数,所需的冬衣数量,冬被数量,连鞋子的数量都列出来了。
后面则是制作一身冬衣、冬被和鞋子的材料耗费,价格估算,最后是总数。
赵含章:“……你什么时候算的?”
“刚刚,”傅庭涵道:“你去育善堂的时候,既然育善堂的孩子需要被褥,我们收下来的难民自然也需要,各类布匹和丝绵的价格是和耿荣拿的,但我们拿的东西多,这里价格又偏高,所以我认为价格有些不准确,这张单子只给你做参考。”
所以他直接用阿拉伯数字写的,都懒得替换,彼此能看懂就行。
赵含章就拿着这张单子沉思,“这么大量的衣服和被子,光靠县城里的女卷是做不出来的。”
傅庭涵捧场的接问道:“所以?”
“所以我得见一见各里里正了,肥水不流外人田,从底下的村里找一些手艺还行的妇人,把缝制被子的事交给她们。”赵含章道:“还有上蔡,那边城大人多,速度也更快。”
正好趁此机会让上蔡的平民百姓知道汲先生,还有她赵含章!
赵含章心思转了好几转,拿定了主意,当即照着他给的单子估了一个大概数值后让汲渊去买。
她看了眼最后傅庭涵估算的总额价钱,算了算自己的私产,大松一口气,她的陪嫁应该还是够用的。
傅庭涵放下笔,揉了揉手腕,抬起头来见她正看着她给的单子发呆,似乎知道她在想什么,傅庭涵道:“县衙的纸又要用完了。”
赵含章回神,“造纸坊建得怎么样了?”
“作坊不难建,已经照你的吩咐建好了,只是没有找到工匠,一个都没有。”
赵含章:“没有就算了,我们从零开始培养,选一些忠心的人出来听吩咐,我们先试试。”
“但造纸的周期不短,现在开始造纸,估计也要等冬至后才知道结果了。”赵含章提笔在信上又添了几句话,“我让汲先生多买些纸回来。”
汲先生收到赵含章的信,看到上面需要采购的清单,不由的抽了抽嘴角,将信丢到一旁,然后翻出当初他从洛阳带出来的嫁妆单子。
成伯就候在一旁,瞥眼看见采购清单上的东西,不由叹气,“先生,女郎这样大手大脚的,我们真的养得起吗?”
汲先生道:“女郎运气好,当初在洛阳时提前拿洛阳长安两地的田地和铺面换了金银珠宝,所以还是够用的。”
“但也只够这一二年,出了这一二年,她要是还这么花销,又没其他的进项,怕是很难再维持下去。”
成伯忙道:“我们不是有琉璃作坊……”
“琉璃虽然赚钱,但进的还是不比花的多,而且这东西一开始可以高价,后面多了,价格自然就下来,再想这么赚钱,难了。”
汲渊手指点了点桌面,“这样不行,不能靠钱养着他们,得自给自足才行,军备也就算了,但这么多人不可能都成为军备。”
汲渊问道:“常宁那边怎么样了?”
成伯立即道:“常先生已经收拾好,明日便可启程去西平。”
汲渊就点了点头,“你和他一块儿过去吧,再带些钱过去,女郎手上总不能没有钱。”
成伯应下。
赵含章此时正端着一碗麦饭蹲在军营门口,傅庭涵蹲在她旁边,艰难的嚼了十几下后咽下去。
赵含章边吃边叹气,“这样不行,我们得自给自足,军备我可以花钱买,但其他百姓的温饱他们得自给自足,最好还要余留一些给我养军才好。”
傅庭涵道:“我们现在是想到什么就做什么,东一锄头,西一榔锤,的确不妥,我们要不要静下来做个全面的计划?”
赵含章就问秋武,“常先生还没消息过来吗?”
秋武摇头。





魏晋干饭人 第184章 礼贤下士(给书友“雪*花”的打赏加更2)
赵含章就道:“你明日就带人去上蔡把他请过来,他现在是西平县主簿了,很多事都要与他商量。”
其实是想得到他的一点儿建议,现在赵含章是有计划,她也每天都很忙碌,需要处理很多事,可她总觉得缺少点儿什么。
傅庭涵同样忙碌, 他们已经尽量用下面的人,但依旧感觉到效率和自己预想的有差别。
虽然宋智和耿荣都说他们效率很高了,但俩人依旧有种紧迫感,因为算一算时间,冬天就快要到了,一旦寒流下来, 土地冻上, 他们就种不了地了。
但现在, 他们啥啥都缺,虽然已经托汲渊去购买,还托赵铭出面和坞堡里的族人购买了一些,但缺额依旧很大。
赵含章戳着碗里的麦饭道:“我的目标就是有朝一日让我治下的百姓都能吃得起馍馍和米饭,不再吃豆饭和麦饭。”
麦饭,带壳麦子煮的饭。
诚然,有些百姓是真不知道麦子去壳后磨成面粉可以做更美味的东西,但那都是极偏僻的地方才如此。
更多的百姓是知道的。
但他们为什么不做,还是吃麦饭?
当然是因为粮食不够,要省着吃了。
哦,还有一个原因,因为懒和人力的问题。
麦子去壳后磨成面粉,麦壳其实也可以打磨成粉,和面粉掺在一起做成馍吃,虽然口感也不太好, 但比麦饭要强。
但磨成粉需要耗费很大的人力和时间,在生存资源需要大量时间去争取的情况下, 没有多少人有兴致去做这种事。
毕竟有的吃就不错了。
但好的饮食不仅能让人有幸福感, 还能激励人的斗志,赵含章又吃了一口麦饭,当即决定,“我要建一个磨坊!”
傅庭涵立即应和,“这个我赞同。”
赵含章不由一乐,将碗递过去,“拨给我一些?”
傅庭涵移开,“不用,我能吃。”
第二天,秋武带着人在半路上接到了成伯和常宁一行人。
秋武高兴的道:“是女郎派属下来接常先生的。”
常宁感受到了赵含章的看重,哪怕知道她是居心不良,哦,不,是有所求,但还是忍不住感动。
这就是转换心态带来的变化,果然,对方一旦变成自己的主君,成了一路人,那居心不良也变成了礼贤下士。
常宁感念赵含章的看重, 路上便加快了速度。
还未靠近西平县,他就察觉到了不同。
道路两边的田里, 正有不少青壮在劳作,他停下来看了一下,发现每块地里都有三五个青壮,而附近一个妇人和孩子也没有。
普通农家并不是只有男子下地,而是全家老幼,凡是可以自由行走的,都会到地里去干活儿。
常宁指了问道:“那是村民?”
秋武看了一眼后道:“不是,是女郎收留的难民,现在是长工。”
“那这些地……”
“都是无主的荒地了,”秋武道:“女郎让他们开出来,今年要种小麦。”
常宁默默记下,越靠近县城越热闹,两边田地里也慢慢出现了他熟悉的妇人、老人和孩子,反倒是这些人劳作的地里少了青壮年。
常宁不必问就猜到了,他叹息一声问道:“西平县守城之战伤亡很重吧?”
秋武点头,“是。”
因为正值农忙,所以城外很热闹,城里就有些冷清,但依旧感受得到西平县城的勃勃生机。
虽然道路两旁的白幡和麻布都还挂着,但已经感受不到多少战争带来的悲伤,每个走过的人脸上还带着浅浅的笑容。
常宁没想到赵含章竟然做得这么好,西平破城才过去多久?她竟然就让百姓们走出了悲伤。
常宁骑在马上一路走一路看,已经有士兵提前去县衙禀报。
赵含章便召集了在县衙里工作的大小吏员们出门迎接。
常宁才到县衙门口,还没下马,赵含章就快步上来,一脸喜色,“常先生,您总算是来了啊。”
常宁受宠若惊,忙躬身行礼,“女郎这就羞煞我了,不敢当女郎如此大礼。”
“先生可是我千辛万苦才请到的,再大的礼也受得,”赵含章拉着他给众人介绍,“这就是我们西平县的新主簿,常宁,常主簿。”
耿荣等人连忙躬身行礼,“常主簿。”
常宁忙作揖还礼,抬头时看到站在第二排的还有个女子,他顿了一下便恢复如常。
连主君都是女郎,县衙里有个女吏员又有何奇怪的呢?
赵含章介绍他们,“这一位主簿见过的,傅大郎君,他虽不在县衙中任职,但含章有许多事都要仰仗他,是我的左右臂。”
常宁就明白了,傅庭涵是幕僚的身份,以后就当做县令师爷来看就好。
不过主君这态度转变也太快了,竟然马上就叫他主簿了。
赵含章先介绍的宋智,“赵县丞事忙,多半时候不在县衙里,所以县丞之职是我和傅大郎君一起管着的,琐碎之事便交由宋智来处理,以后常主簿有需要和县丞沟通的事,先找他。”
常宁就明白了,宋智是文书,不过似乎还未定下。
赵含章然后介绍耿荣,“这是我给常主簿找的文书,耿荣,因他父亲是先主簿,他对西平县还算熟悉,以后常主簿有不解之处问他。”
又对耿荣道:“你好好辅助常主簿。”
耿荣恭敬的应了一声,“是。”
然后介绍了陈四娘,“这是陈四娘,她现在也是户房的人,因为战事,西平县有许多孤寡孩童无家可归,所以我在县城里开了育善堂收养他们,现在育善堂就是她管着的。”
陈四娘上前屈膝行礼。
常宁回礼,道:“育善堂耗资不少,所做账簿要清晰明了,这样才能长久。”
赵含章颔首道:“不错,正巧她不仅心善,为人细心,还读过书,能做账簿,所以我便把此事交给她了,常主簿以后也多留意育善堂,那些遗孤我们既然开始养了,那就要养好。”
常宁应下。
然后就是县衙里的几个衙役了,“还有一些人在外忙碌,此时不在县衙里,待他们回来再让常主簿见。”
赵含章笑眯眯的道:“走,我带先生进去看看你的公房。”




魏晋干饭人 第185章 达成共识
赵含章不仅让人重新布置了一下给常宁的公房,还很大方的在县城里给他分了一套房子,配了一房下人给他。
反正她现在不缺粗使人手。
常宁还未正式办公就感受到了赵含章对他的看重,待正式接触县务,他感受愈深,因为赵含章真是不见外,什么县务都和他说。
他都没得及和这位新主公磨合, 直接被她砸过来的底细吓到了。
看着手中的数据,他艰涩的问道:“这是?”
“这是我们需要安排的人,”赵含章让人把简易地图挂上,之所以说是简易地图,是因为上面只大概画了一块一块的区域然后标注了名字。
这是傅庭涵大致估算后画出来的,上面的面积数字也是大致计算,但荒田和官田面积却是大差不差的。
赵含章示意常宁看图,“我们决定将人安排到西平县各处,让他们耕种现在荒废的土地和官田。”
常宁脸上的惊诧慢慢收起, 脸色平静的问道:“但是?”
赵含章满意的看了他一眼,接着道:“但是,没有房子,我们现在缺少御寒的衣物,被褥等,而今又正赶上种冬小麦,我们不能错过农时。”
常宁问:“那他们现在住在何处?”
“荒野里,”赵含章道:“每日下地劳作用饭后就地休息,由军中派出去的士兵管辖,还算听话。”
常宁沉吟,“现在是秋末,天气虽转凉,但还能过,再过一段时间, 寒流南下, 夜里寒凉, 再露宿野外就不行了。”
赵含章深以为然的点头, 眼巴巴的看着他问, “先生有高见吗?”
“高见没有,”常宁道:“和女郎一样,让他们一边建造房子,一边耕地播种吧。”
他直接否决了赵含章用砖石砌房子的决定,道:“直接搭建茅草屋,先让他们有个容身之处再说。”
“可茅草屋并不保暖,”赵含章还是想一步到位,“我已经让人建砖窑,第一炉砖都烧出来了。”
“但女郎收留的人太多了,建一间砖石房子,相同的人工需要耗费十天左右的时间,而建茅草屋只需两天。”常宁道:“女郎,有舍有得,当务之急是先把人安顿下来,以安民心,砖石房子可以明年,甚至更久以后再开始。”
傅庭涵补充道:“后续可以用以奖励。”
赵含章是个听劝的人, 虽然总体来说耗费的人力和时间更多,但建茅草屋的确是更好的意见。
她点了点头。
接下来就是重头戏了, 在西平县范围内点出安置点, 再把人分成一队一队的放到各个安置点中。
这是一项庞大的工程,事情还琐碎,并不是一口令下就可以了,不然赵含章和傅庭涵把办法想出来两天了,为何还没动手?
因为既是一队,那就要有队主。
还要给各个安置点准备物资,准备物资的人,分配物资的人,运送物资的人都要一一安排。
甚至为了保证他们对西平县,不,应该说是保证他们对赵含章的忠诚度,还得注意他们的思想教育工作。
更不要说安置过程中的各种问题。
诸如我要和他在一个队,不要和他在一个队之类的问题不要太多。
说白了,赵含章和傅庭涵都害怕琐碎的事情。
常宁来了,赵含章非常大方的把自己的底子露给他看,顺便把这些琐碎事一股脑的推给他。
她就掌着大方向,各处跑一跑,发现些问题,再解决一些问题就好。
傅庭涵也更喜欢在县衙里算算算,而不是到下面去被人围在中间为大家解决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事情。
赵含章和傅庭涵点完安置点,用朱笔重点画了几个圈后道:“这几个安置点要特别注意,派去的人要格外忠心些,其他的,打混后随便分配吧。”
常宁盯着那几个安置点看,“这是……”
“这是防守点,”赵含章没有过多解释,只道:“掌握了这几个点,以后便不会再发生乱军潜入,都到了跟前才被发现的事。”
还能把住他们的后路,将来西平县要是受不住,他们逃命也有路逃。
常宁看了一会儿,不得不提出他心中的疑虑,“女郎招了这么多人,却只留下一千两百兵马?”
“对,”赵含章道:“这一千两百人是精兵,等县城安稳下来,我只在城中留两百驻军,一千人则迁到城外,另外建设军营训练。”
这样,她永远都有一千八百人的缺额,可以想招兵的时候就招兵,当然了,招来的人出不出现在兵册上就要她来决定。
“那这些,”常宁点着安置点问,“他们算什么?”
赵含章似笑非笑的看着常宁道:“良民,佃户,长工,甚至就不存在,他们农忙时为民,战时为兵,平时只做基本的训练。”
常宁虽然早知道世家大族心黑,却没想到能黑成这样,他跟着柴县令,柴县令虽然也偷偷置些田地,收几房隐户耕作田地,却不敢隐下这么大量的人,更不要说,这些人还大多是青壮,完全可做兵士。
赵含章知道常宁不是汲渊,他以前没接触过这些,于是和缓了语气,“常先生,你不必刻意区分他们,对你来说,他们就是西平县的百姓,你只要负担起他们的些许俗务就行,至于其他的,由赵驹来负责。”
生产是常先生抓,练兵却是赵驹的事。
常宁听出来了,他还有些不解,“如今女郎已是西平县县令,虽没有朝廷的文书,却是过了刺史的明路,他们都是你的子民,为何要特特将他们隐起来呢?”
赵含章就叹息道:“因为赋税太重了呀。”
一个县令叹息赋税重,常宁还能说出什么话呢?
他沉默片刻后默认下了这件事。
赵含章见他们达成共识,立即笑道:“那明日就让开始分出人手来去安置点建房子吧。”
常宁应下。
但房子也不是说建就能建的,因为一下要建的房子太多,树木不够,只能现伐,但砍下来的木头还要晾晒。




魏晋干饭人 第186章 巡视
傅庭涵给他们算了算木头从砍伐下来到建造房子所需耗费的时间和人力,常宁看了一眼后便下令让人先停下手中的活儿,先进林子里砍伐树木,等每一队准备好了建造房屋所需的木材后才让他们去开荒种地。
所以难民们晚上还是得露宿荒野。
赵含章和傅庭涵下乡巡视,眼看太阳要落山,便知道今晚赶不回县城,干脆找到最近的安置点停下。
负责这一队的队主看到赵含章和傅庭涵, 立即小跑着迎接上来,“女郎,大郎君。”
赵含章点了点头,闻到了饭的香味儿,便问道:“今晚吃什么?”
队主咧开嘴笑道:“馍馍!”
杂粮馍馍,灰色的, 但还算松软,赵含章和傅庭涵去排队一人领了两个, 又打了一碗菜汤。
赵含章找了块草地坐下, 还给傅庭涵占了个好位置,然后问旁边正埋头苦吃的青年,“这么点儿够吃吗?”
青年抬头看了眼赵含章,不认识,但他认识走过来的傅庭涵,立即起身,有些拘谨的叫了一声,“傅大郎君!”
傅庭涵点点头,算打过招呼,介绍赵含章,“这是女郎,我们县君。”
青年瞪大眼,很想放下碗和馍馍给赵含章行礼,但又不舍得放到地上去。
赵含章不在意的挥了挥手道:“不必行礼, 来坐下一起说说话。”
青年不敢坐了,只拘谨的蹲在一旁。
赵含章问:“这点食物够吃吗?”
两个馍配一碗菜汤那当然是不够一个青壮年吃的, 但青年认为这个待遇很好了, 所以点头道:“够的。”
赵含章啃完两个馍馍,喝了半碗汤,才感觉到饿,连半饱都没有,她信他才怪。
傅庭涵看了她一眼,递给她一个。
赵含章推回去,“你吃吧,你吃饱。”
傅庭涵笑着看她,把馍馍塞进她手里,“快吃吧,晚上要是遇到野兽,我还等着你保护呢。”
赵含章便掰开,只取了半个,另外半个塞回他手里,她一边掰开小口小口的吃着,一边道:“要是有野兽来才好呢,正好可以加餐。”
他们这里有两百多人,并不怕野兽。
不过提起野兽,赵含章还是扭头问一下青年,“你们露宿野外会遇到野兽吗?”
“没有, ”青年道:“晚上倒是能听到狼叫,但我们晚上都生火,人又多,它们也不敢靠近的。”
他有些不自在,但也不敢转身就走,往后看了一眼同袍们,小声回道:“偶尔会在山里抓到只兔子野鸡什么的。”
赵含章,“那一定是一件很快乐的事。”
青年见赵含章不反对他们狩猎,大松一口气,也放松了些,“也不是时时都能打到的,就偶尔。”
吃完饭,天还没黑,大家便散出去割茅草,砍柴和捡拾木柴等。
赵含章见周围堆了不少木柴,有干的,也有正在晾晒的,便指了问道:“这些是准备过冬的木柴?”
“是,”队主道:“常主簿说新建的茅草屋不会很暖和,让我们多准备一些木柴,还要我们自己烧炭,储备着过冬,但我们不会烧炭,所以只囤积木柴。”
“烧炭……”傅庭涵皱了皱鼻子道:“我倒是知道怎么烧,不过对空气污染好大。”
队主闻言激动起来,目光炯炯的看向傅庭涵。
赵含章道:“先让他们不要冷死吧,不过烧炭的窑口得离住的地方远一点儿,这个季节多是吹的北风和西风,让他们把窑口建在东南方向,避开风口。”
烧炭的气味并不好闻,闻多了会生病的。
傅庭涵就点头,“那我回头把烧炭的窑口画出来,不过我只知道原理,实际操作得他们自己一点一点的试。”
队主高兴的应下,他知道傅大郎君,他博学多识,看的书极多,军中早有传言,这世上怕是没有他不知道的东西。
只不过他学到的东西都是从书上来的,从未亲自动过手。
所以弄出来的东西都需要人自己再动手琢磨。
但这也很厉害了,想想只靠读书就知道怎么做琉璃,怎么做砖石,甚至听说连造纸都会……
所以现在他们最大的愿望就是努力立功和赚钱,将来也让他们的孩子去读书。
不求能和傅大郎君一样厉害,有三分本事也够用了呀。
虽然他们现在的孩子还没影,但有备无患嘛。
赵含章见他们忙碌,便拉上傅庭涵也进林子里,想要看看能不能打到兔子之类的晚上当宵夜。
1...5455565758...23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