葬明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寒风拂剑
于是郑家在六月之后,更加频繁的开始和大中朝联系,商谈有关他们投顺大中朝的事情。
肖天健这一次干脆直接在朝中吏部之下选派了一个能说善辩的官员,名叫张天成,曾经也是明朝旧吏,曾在河南任官,后来比较早投降了刑天军,因为能力不错,一直干到了吏部侍郎之职。
这一次郑家要求和谈,单有前期派去的钱谦益显然不太够用,于是肖天健变将这个张天成作为大中朝的谈判使节在七月间派往了福建泉州,作为大中朝的全权代表和郑芝龙进行最后的谈判。
虽然随着南方战事的顺利开展,内地的情况也逐步的平定下来,各地都呈现出了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但是肖天健这个皇帝却忙的是不可开交,因为百废待兴,各地呈报上来的奏疏多如牛『毛』,这个时候肖天健才体会到了当皇帝的不易,要想当一个好皇帝,做一个明君,必须要起早贪黑的批阅各种各样的奏章,还要关注着各地的政务、军事,肖天健不敢大意,忙的是不亦乐乎,可是即便如此,还是不能处理完各种政务。
就连他每日早晨起床习武的习惯,这个时候也开始因为过度的繁忙而荒疏了下来,幸好他的老婆不多,要不然的话用不了多久,恐怕他就坚持不住了。
而且最让肖天健不爽的还不是这些事情,他的专业学的是机械,他在立国之初,便想要大力发展大中朝的工业,但是当了这个皇帝之后,他却发现,他几乎没有一点时间来搞他的专业,有心想要抽点时间设计出一些机床,作为发展工业化的基础,但是时间却一点也抽不出来,甚至于连陪陪老婆孩子的时间他都没有。
这让肖天健感到很是不如意,于是琢磨了一阵之后,便决定暂时效仿大明设立内阁大学士的方法,来让一些大臣来帮助他处理政务,他当皇帝可不是为了大权独揽,把自己累的像驴一般,他还有许多事情要做,如果整日间全部都被埋在这些『乱』糟糟的奏章之中的话,就不是他的本意了。
另外他还要关注着各地的军事情况,军队在这个时候也需要不断的进行调整,原来的几个镇军,到现在随着大中朝掌控了越来越多的地盘之后,已经不太适应了。
每个镇军现在所辖的区域实在是太大,除了主帅军权太大之外,也有些顾忌不过来,所以肖天健变有心想要在分出几个镇军,像后世的几大军区那样,来负责各地的军事。[]葬明178
可是因为政务太忙,肖天健却无力抽出足够的时间来做这等事情,于是考虑再三之后,他决定成立一个内阁,设立内阁大臣,作为给他帮忙的手段。
大明的内阁大学士制度其实是有一定的可取之处的,说实在的,大明朝的皇帝勤政的根本没有几个,除了最初的朱元璋、朱棣和后来的崇祯之外,其余的皇帝基本上都不太过问政事,吃喝玩乐倒是都很在行,万历皇帝更是罢朝近三十年,几乎根本不理朝政,但是正因为内阁大学士撑着大明的门面,皇帝不管事但是政务却照常进行,也没有因为皇帝不理朝政而导致大明垮台。
所以某种程度上这种制度,还是有一定的好处,起码可以让皇帝抽出身,来做些其他事情,更何况他搞出这个内阁大臣的制度,也不是说就不理朝政了,重要的事情他还是会盯紧的,而且早朝也不会废掉,更多的实物『性』的事务,完全可以交给内阁大臣来处理,这样的话他便可以抽身出来。
于是肖天健便在七月间将卢象升从北京调回了南京,虽说大中朝定都北京的事情已经确定,但是肖天健也留出了两年的缓冲期,目前大中朝的政治中心还是在南京,而且北方在建奴山海关大败退回关外之后,再加上有罗立、李定国等大将驻守北方,短时间之内,不管是建奴还是蒙古人都不敢再轻易犯边,而且卢象升在这一年时间里,也将顺天府的事务处理的差不多了,留着他在北京也是浪费,故此肖天健干脆便将卢象升调回了南京城。
通过和诸臣商议之后,肖天健在大中朝组阁,建立起了一个内阁大臣制度,卢象升充任第一任内阁总理大臣,至于诸部的尚书,则全部入阁充作协理大臣,另外肖天健还令孙传庭也进入到了内阁之中,作为一个协理大臣,帮助卢象升来做事。
这些大臣们的行政能力都是相当强的,上面再加上有肖天健来掌舵,有卢象升这个公心甚重之人来主持内阁,肖天健没有什么不放心的。
于是在八月的时候,内阁便开始了运转,各种繁琐的政务开始移交到了内阁之中进行处理,一般的事情内阁大臣商议之后,便可以以内阁的名义批复下去执行,一些大事特别是军务方面的事情,则在内阁之中议定以后,呈交给肖天健来最后拍板,如此一来大量的行政事务便转到了内阁之中进行处理,大大的减轻了肖天健的负担,将他从繁重的政务之中给解放了出来。
这令肖天健大大的喘了一口气,对于这次组建内阁大臣的事情,朝中诸臣基本上没有提出什么反对意见,毕竟大明之前也有内阁大学士来帮助皇帝主持政务,现在肖天健推行内阁制度,也不算是出奇,而且肖大皇帝愿意将一部分权力下放到他们这些重臣手中进行处理,这也是他们乐见其成的事情,虽然他们都是大中朝的大臣,但是也不想所有的大权就这么一直都被肖天健控制着,现如今肖天健主动提出来,让内阁大臣们来处理一些政务,对于他们来说自然是好消息,谁要是提反对意见的话,那就真是昏头了。
卢象升非常感激肖天健对他的这种信任,他很清楚这个内阁总理大臣的分量,说白了他现在已经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这个内阁总理大臣也基本上算是宰相了,不过和宰相不同的是,内阁处理政务的时候,总理大臣也要听协理大臣们的意见,有时候需要一起商量之后才能决定,而且对于内阁的成员,总理大臣也没有任免的权力,这样一来也就避免了总理大臣一人独断专行.
至于协理大臣,权力也比起以往的各部尚书有所增大,一些事情协理大臣便可以自行处理,而且各自分管一块,相互之间既有配合又有牵制,对于这样的做法,协理大臣自然也很是高兴。
不过最重要的是许多政务通过内阁大臣,便可以处理,这样一下就把肖天健这个皇帝给从政务堆之中解放了出来,使得肖天健总算是可以喘一口气了。
但是肖天健也并未就此放松下来,刚刚将繁琐的政务移交给内阁处理之后的他,便一头扎入到了另一项事务之中。<417、品味读书二位朋友的中秋礼物,多谢你们的打赏!谢谢!)
葬明 第一百七十九章 重拾旧业
更新时间:2012-10-02
肖天健亲自动手,制作了各种制图工具,马上便在宫中忙活了起来,这么多年来,他几乎快要将之前所学的专业给丢掉了,幸好前些年他意识到这种危险的存在,总是想尽办法抽出一些时间,来记录一些笔记,将之前所学的一些专业知识,通过回忆整理记录下来,即便是在行军打仗之中,他也总是挤出一些时间来做这些事情,现如今这些笔记已经整理出了十几本之多,等到现在他用上的时候,打开翻看一下,许多东西便马上便又能回忆起来。
对于推进大中朝工业化的进程,肖天健是不遗余力的,他深知军事科学的进步可以大大的带动民用科技的发展,比如说蒸汽机最终被发明出来,便跟大炮分不开关系。
正是由于为了造出更好的大炮,有人发明了镗床,用来加工大炮光滑的内膛,这也使得制造蒸汽机的汽缸得到了保障,最终使得实用『性』的蒸汽机被发明出来。
所以想要发展工业化,机械是最基础的保障,肖天健一抽出时间,仅仅是稍作思考,便决定第一个要设计的机械便是镗床。[]葬明179
对于他这个机械专业的大学毕业生来说,设计一部简易的镗床,并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而且只要镗床制造出来,第一个得到好处的便是军方,大中朝的兵工厂便可以利用镗床,为军队提供质量更好的大炮,使得中国军队今后在战场上,不管是面对任何敌人,都可以在技术上取得相当的优势。
所以肖天健马上便将热情倾注到了他的机械化梦想之中,但是设计一部简易镗床不是什么难事,困难的是将他制造出来,却并不容易,这里面牵扯到了材料的问题,眼下中国的冶金水平还并不高,铸铁件是没有什么问题,但是镗床所需的刀具,这个时候却很不容易解决,后世用的都是高硬度的合金钢,这个时代合金钢是不用想的,现在还根本制造不出来,所以便只能采用高碳钢,这就需要工匠来想办法试制,直到试制出可用的高碳钢才能解决问题。
另外一个就是动力问题,根本不可能有电力或者内燃机或者蒸汽机来提供动力,在这个时代可用的动力也仅有人力、畜力和水力,虽然风力也可以提供动力,但是必须要选择风力资源多的地方,所以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而人力所能提供的动力太小,畜力也不能提供稳定的动力,唯一可选的也只有水力。
于是肖天健便将第一座镗床设计为了水力作为动力来源,这一点对于眼下的他来说并不算太大的难事,他已经掌握的大半个中国的资源,不管是人力还是物力上,都已经没有什么障碍,所以他索『性』便令工部,在南京城外,择地建立起一座机器制造厂,作为他试制第一代机床的场地。
这个机器制造厂名义上归于工部管辖,实质上暂时直接由肖天健管理,牛金星这个工部尚书,按照肖天健的旨意,从各地同时调集了数十名高明的工匠,作为肖天健的帮手,供肖天健使用。
有了人,有了场地之后,肖天健便马上开始动手,将一份份图纸下发到了工匠手中,别看这个时候中国还没有形成系统的制图,但是这一点也难不住肖天健,他亲自将工匠们招到宫中,为他们讲解如何看懂他所绘的图纸,这些工匠们一辈子都没有想过,居然能有机会进入皇宫之中面见皇帝,一个个入宫之后显得是战战兢兢,跪在地上根本不敢抬头看一眼肖天健。
肖天健想要让他们起来听他讲解,但是这些工匠们一个个还是吓得够呛,于是肖天健只得无奈的令人弄来一个黑板,用临时代用的粉笔在黑板上写写画画,给他们讲解这些制图知识,让这些工匠们先从看懂他所绘的图纸入手,然后令他们领取图纸,下去开始试制。
对于能在皇帝手下做事,这些工匠们无疑各个都觉得是一件光宗耀祖的事情,而且皇帝陛下还告诉他们,他们只要按照他的要求,做好事情,那么赏赐是绝对没有任何问题的,更让他们高兴的是,此次他们被调到南京做事,朝廷还发给他们每个人一份相当丰厚的工饷,这份工饷,足够他们来养活家用,甚至于皇帝陛下还令人在城外的机器厂为他们建造了屋舍,甚至于准许他们将家人也带到南京城安置,这样的待遇是他们从来想都没有敢想过的。
所以当受命之后,这些工匠们根本就不敢懈怠,当从肖天健哪儿学了一些有关机械制图的知识之后,便很快可以看懂肖天健发给他们的图纸,于是回到刚刚建起的厂房之中以后,便立即各个都热火朝天的干了起来。
而肖天健一有空,便出城跑到机器制造厂去亲自观看这些工匠们的工作,虽说他设计的第一代镗床已经尽可能的简化了工艺,但是却还是免不了会有许多零件并不容易制造,但是这一点对于这些工匠们来说,也不算是太难,有了肖天健所绘的图纸,虽然他们没有机器可以用来制造这些零部件,但是这些工匠们却充分的发挥各自的本事,许多配件先用生铁铸造出来,然后用手工的方式一点一点的琢磨,这么做虽然效率非常低下,但是这也是现在这个时代,没有办法的办法。
于是一部粗笨甚至看上去原始的镗床,在这些工匠们的努力之下,历经两个月的时间之后,终于在肖天健的亲自指挥之下,将一个个部件组装了起来。
而这座镗床虽然看上去非常粗陋,但是当接驳上了水力驱动装置之后,水闸一开,这座镗床便立即工作了起来。
肖天健指挥着工匠们,将一门炮作新铸造出来,尚未打磨炮膛的六磅炮用夹具固定在了镗床上之后,便亲自主持开始『操』作这台镗床,看着镗床的刀具旋转着缓缓进入到炮膛之内,肖天健的嘴巴彻底的乐歪了。
虽然这座简易镗床称不上完善,但是通过试用之后,还是很快将这门六磅炮的内膛车削的非常光滑,而且大中朝时下铸炮工艺采用的是铁范铸炮法,本来炮身和炮膛就已经相当光滑了,所以对于镗床的刀具消耗不大,一副临时试制出来的刀具,完全可以加工完一个炮膛,而且比起以前用手工抛光炮膛,要方便太多了,效率也根本不是手工或者半机械抛光炮膛可比的,质量上也更是大大的超出了以前抛光炮膛的水平,令跟着来观看的工部尚书牛金星以及工部一下的官员还有军工厂方面过来的工匠们无不连连称奇。
他们这些工部的人员立即便意识到,这种镗床对于他们的重要『性』了,当即牛金星便对肖天健是好一番奉承,请旨让机器制造厂立即多造出一些这样的镗床,运至工部在全国各地的兵工厂使用,这么一来铸炮的速度和质量便又可以提高很多,肖天健也立即准了他的所请,下旨先期在机器厂以这座镗床为母本,开造二十部镗床,交付给各地兵工厂使用。
只可惜因为是手工制造的原因,许多零件的精度尚嫌粗糙,所以造出的镗床虽然可以用,但是精度上却远达不到后世的要求,另外一些部件强度显然不够,刚用了一次便出现了故障,不过这对于肖天健来说,也算不上什么,因为他很清楚,即便是这些工匠们再怎么高明,眼下这样的生产手段,想要将所制作的零件误差减小到后世的程度也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而且材料方面在钢材大批量被生产出来之前,仅用生铁熟铁来制作机械,零部件的质量肯定不如后世,这方面还需相当长的时间来逐渐的改善才行,现如今能造出这部炮筒镗床,对他来说已经是一件非常值得庆祝的事情了,所以他也没有为此感到失望。
镗床的试制成功,让肖天健信心大增,接下来马上便兴冲冲的开始设计起了其它通用机床,虽然这些机床都被他大大的简化了工艺,尽可能的减少零部件的复杂程度,精度上也尽可能的放宽,但是他很清楚当这些机械逐步的被制造出来之后,便可以利用这些原始的机床,来继续生产机床了,通过不断的用机器制造机器,今后再生产出的机床便会精度越来越高,最终能生产出的零部件也就越来越复杂,直至逐步的达到或者接近后世的机床。
对于肖天健突然之间将精力转到了去摆弄这些奇怪机器上面,内阁大臣纷纷表示了他们的忧虑,因为对于他们来说,现在大中朝还刚刚起步,肖天健却忙于摆弄这些奇技『淫』巧之物,很可能会影响到他对政务的兴趣,而且大明朝就有前车之鉴,最近的就是明熹宗天启帝朱由校这个例子,明熹宗当皇帝,对于治国平天下的事情一概不感兴趣,朝政让魏忠贤把持,而他却整日里只醉心于玩儿木匠活,结果将大明折腾的是乌烟瘴气。
于是卢象升这个总理大臣坐不住了,赶忙便进宫找肖天健进言,以肖天健现在已经贵为一国之君,不应该沉『迷』于这等所谓制造机器的“玩意儿”之中,也不能整日间常和那些粗鄙的工匠们混迹在一处,这样实在是有伤体统,而是更多的要将心思放在政务方面。[]葬明179
肖天健听罢之后,立即大笑了起来,对卢象升问道:“卢爱卿!你们的担忧朕是了解的!虽然近期朕时常前往机器厂巡视,但是卢爱卿你们可曾发现,交到朕这里的奏疏,朕可是拖延了吗?”
卢象升想了一下之后,发现这倒是没有,他们这段时间呈递给肖天健的一些需要他这个皇帝来拍板定案的奏疏,肖天健确实没有拖延,很快便都批复了下去,根本没有耽搁什么,所以说肖天健沉『迷』于玩儿机器这件事,并未影响到肖天健对于政务的处理。
“卢爱卿,朕很高兴你们这些内阁大臣能如此关心朕,但是朕也请你们放心,朕做这些事情,绝不会玩物丧志,而是这些机器,对于我们中华来说,太重要了,你们现在还不能理解这些机器的重要『性』,但是朕可以告诉你们,有了这些机器之后,中华便会在今后几百年之中,在这个世上立于不败之地,成为这个世上最强大的国家!
这些机器将会成为国之根本,并且可以创造出大量的财富!你可还记得,你刚刚回到南京城的时候,朕赐给你的那个怀表还有自鸣钟吗?要知道现如今这些东西代表了西洋人最高的成就,他们仅仅用这么一件东西,便可以在外面中华换取到上百乃至上千两银子,而朕近期摆弄的这些东西,却可以让他们今后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只能对我们中华仰视!
别的不说,就说朕最先设计制造出来的那部镗床吧!卢爱卿有所不知,有了这部镗床之后,我们可以做很多事情,最基本的是我们所造出的大炮,不管是质量上还是『射』程和威力上,都将远超过西洋人所造的红夷大炮,有了这台机器之后,我们今后不管是在陆上,还是海上,都将拥有很大的优势,只有如此我们中华才不会再被外人欺凌!
另外这些机器还能创造出很多让你们想不到的东西,今后可以富国强民,朕难道能算是玩物丧志吗?
朕之所以重组内阁,就是希望你们这些国之栋梁,能替朕多承担一些,让朕抽出一些时间多为我们中国人做一些事情,人生短短几十年时间,朕不能都将所有精力放在政务处理上,朕还有许多事情要办,希望卢爱卿你们能记住朕的话!
如果卢爱卿发现朕有朝一日因为做这些事情,真的陷入到了玩物丧志的境地之中,为此而荒废了政务,那么朕至今还记得,曾经赠给卢爱卿的那根马鞭,卢爱卿大可到时候持鞭来宫中打醒朕便是!
但是只要朕没有像你们说的玩物丧志,那么还请诸位爱卿能多为朕分担一些!”
听罢了肖天健的这席话之后,卢象升等大臣们虽然还是有点想不通,这些奇技『淫』巧之物,怎么会像肖天健所说的那样,对大中朝如此重要,但是看肖天健说的真切,而且想想肖天健这些年来,却是往往会做出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而他也不像是一个会玩物丧志之人,于是卢象升等人只得拜伏在地,谢恩之后退出了皇宫。<417朋友的打赏!)
葬明 第一百八十章 大中天工全书
当然肖天健的机械化的梦想实现的也并不是一帆风顺,哪怕是他掌握着后世机械学的精华,但是在这个时代生产力的约束之下,他还是不太可能一下子就将各种机械都给制造出来。
不过对于这件事,只要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之后,肖天健便不再像以前那样着急了,在世人看到了机器的优越『性』之后,自然而然的便会接受,并且逐渐的对它们产生依赖,再加上他通过努力,已经架构起来一个比较接近于现代的教育体系,长久下去之后,他大中朝便能源源不断的培养出属于中国人的设计师,使得中国人在未来立于不败之地。
但是除了机床之外,肖天健还需要技术工人,虽然前期有不少工匠效力于皇家机械厂,比葫芦画瓢帮着肖天健制造出了镗床,而且下一步肖天健还会逐步的设计出车床、铣床、钻床、冲床之类的机床,但是单有这些机器还远远不够。
有了机器今后还需要能『操』作这些机器的技术工人,于是肖天健又在机器厂的基础上,决定下旨招募一些工匠的子弟进行培养,成立一所专门培养技术工人的技工学校,使之成为可以为大中朝源源不断培养技术工人的场所。
另外肖天健在组建了内阁之后,利用抽出来的闲暇时间,除了忙于筹建皇家机器制造厂,忙中偷闲设计各种机械之外,还着令工部牵头,搜集整理民间许多行业的技术,编制成一套详实全面的各种工艺的大百科全书,书名就定为《大中天工全书》。[]葬明180
中国几千年来,各朝各代无数代各种行业的工匠,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发明创造出了很多工艺和产品,但是中国工匠们的习惯却很不好,工匠们吝惜自家的手艺,往往是『摸』索出一些高超的工艺手段之后,却敝帚自珍不肯外泄,还创造出什么传男不传女之类的旧习,尽可能的将所创制出的手艺封固于工匠世家之中,可是这样的做法,却导致了许多优秀的工艺无法有效的传承下去,一旦一个工匠家族出现重大的变故,许多非常好的工艺手段便就此泯灭在了历史长河之中。
这对于中国未来的发展也产生出了很大的消极影响,这样的事例可以说是比比皆是,甚至于许多原来中国人创造出的手艺,历史上传到了外国,但是在创制他们的中国,却逐步的消失了。
很直接的一个例子,比如说在刀剑工艺上,中国唐代之前便创造出了闻名遐迩的横刀、陌刀,这些铸造刀剑的工艺,在历经几百年的朝代更迭到了这个时代之后,便已经逐渐的没落,到了这个时代,在刀剑的铸造工艺上,甚至于已经落后于东瀛小国日本。
而唐代刀剑的铸造工艺却传到了日本,日本工匠通过不断的学习吸收和发展之后,在横刀的基础上,发展出了『性』能优越的日本刀,现如今日本的刀剑质量已经超出了中国工匠所铸刀剑的质量,使得现如今刀剑成了日本人出口中国的一种重要商品,也使得明代不得掉过来头仿制日本刀的式样和工艺来满足军队装备的需要。
所以说肖天健对这样的事情颇为痛心疾首,以前他没机会没力量也就罢了,现如今他已经身为大中朝的皇帝,不但有权力,也有这样的实力,自然不愿意再出现这样的事情了。
于是他便令工部牵头,派人到全国各地寻访各种产业的高明工匠,对其加以保护之外,还通过政令的手段,将这些工匠世家传承下来的工艺手法搜集整理起来,分门别类的归纳成书,将这些难得的手艺保存下来,并且今后传承下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