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武皇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风雪蛇
这也就能够解释为什么这几天宋辽交锋的时候,辽军的软肋会暴露无遗。使出全力的萧齐就差没把辽军的士兵每天睡觉说的梦话都给透露给杨延昭了。
当这一步完成以后,下一步自然得是如何让萧齐能够死心塌地的为大宋效力了。毕竟在赵灵儿之前的推断中,这个萧齐肯定不是百分百的背叛了辽国,再加上连续几天在战场上观察辽军的情况也能够推断出辽军好像也不知道他投奔了宋军,这样以来便能够更肯定他对于有所保留了,既然他有所保留的话,就必须将他彻底拉到大宋这边。
而完成这一步自然便得使用精典的反间计了。在赵灵儿想来,通过这段时间的交手,辽军也应该有所察觉了,所以这个时候行使反间计刚刚好。
于是也就有了之前的那么一出戏了,赵灵儿找来了一个训练有素的细作,让他扮作一个胆小的逃兵,然后不慎被契丹抓住。
他被抓住以后,契丹人肯定要问他关于萧齐的情报,到时候只要将这个情报告诉契丹人,那么萧齐的背叛就将彻底的在辽国暴露。
这样一来他想要再回到辽国做些什么事情也就不可能了。
做完这一整套戏以后,细作顺利的回到了宋军大营,在大营里他被赵灵儿与杨延昭拉到了私下。
“事做的怎么样了?有没有将萧齐在我们这的消息告诉契丹人啊?”刚把细作带到无人的地方,赵灵儿便急忙问他。
“事情做的很好,契丹人已经相信了萧齐在咱们这了。”
“这就好。”
“不过赵先生,您是怎么知道只要我把这个消息透露给契丹人,他们一定会放掉我呢?”
“这还不简单,现在契丹人输成这样,一旦知道是萧齐给捣的鬼以后,他们的满腔怒气都会集中在萧齐的身上,而你这个小角色,他们自然便不会跟你过不去了。
行了,你的任务完成的不错,这里是给你的奖励。”说着赵灵儿同样可扔给了细作一个布包。
细作颠了颠这个布包,感觉重量与契丹人给的那个差不多,不过当他打开布包一看,里面不是银子,而是金子。
看到这些金子以后,细作立刻眉开眼笑的向赵灵儿连声道谢,然后便转身离开了。
看见细作离开以后,杨延昭转身问赵灵儿道:“灵儿,接下来该怎么办?”
“接下来啊?接下来就好办了,伯父你就等着准备接手燕云吧。如果我猜的没错的话,过不了几天,契丹人会象征姓的与我们交战一次,主要是为了声讨萧齐一下,借此能够体面的撤退。
等他们撤退以后,咱们就能够顺利的接手燕云了。伯父可别忘了萧齐说过,现在的这支契丹军不仅是从辽国中央派了的还有从燕云补充的。
这就说明,如果这支队伍撤退了的话,燕云就基本上没多少人守了。”
对于赵灵儿的这番自信,杨延昭不是太相信,毕竟几十年与契丹交手的经验告诉他,战事应该不会就这么的结束了。
不过由于赵灵儿之前猜中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所以此时的杨延昭也只能够点点头,算是默认了赵灵儿的说法。
果不其然,还没过十天,契丹人便再次来挑战了。
当得知契丹人居然被打成这样还前来挑战的时候,杨延昭倒是没太多的感情反应。倒是萧齐表现的有些激动。
前几次未防被契丹人认出来而一直选择坐镇后方的萧齐,此次主动要求出阵。萧齐的这一转变,倒是令杨延昭有些吃惊,比契丹人前来挑战还要吃惊。
“萧齐将军考虑清楚了?”
萧齐拍了拍胸膛说:“没问题,在下前来投奔也有一段时间了,是该上战场证明一下自己了。”
看到萧齐如此的求战,杨延昭只好朝赵灵儿望了一下,等到的结果是赵灵儿点了点头,意思是可以上。
然后杨延昭又望了望其他的将领,其他人也没有人反对萧齐的出战。
见众人没有一人反对,杨延昭也只好点头同意了。
不过在会议之后,杨延昭把赵灵儿留了下了。
“灵儿,为何萧齐会一改往曰的作风,主动要求出阵啊?”
赵灵儿冷冷的笑了笑,然后说道:“还不是为了复仇,亲自看着耶律虎骨再遭惨败对于萧齐来说简直是人生一快事。
不过我敢打赌,他明天肯定会把自己捂得连他妈都不认识他。”
杨延昭点了点头:“不过我想明天上阵以后,估计就得后悔了。”(未完待续。)
大宋武皇 第一百九十一章 收复燕云(十五)
原来穿着这身衣服还是能动弹的啊?当看到了萧齐的造型以后,杨延昭的心中只剩这么一个想法了。.
原来萧齐早已有过上战场的打算,所以他将那些被宋军收拢起来了的辽国重甲偷偷的带出来了一套。
而现在他把那套重甲给拿了出来,套在了自己的身上。这样一来基本上从身形上已经无法将他给认出来了,因为身着重甲的人身形走样的实在是太厉害了。
只是当他身着重甲以后,走路实在是笨拙,他这一路走来把沿途的宋兵给逗得,差点没出事情。
而当他穿着这身衣服翻身上马以后,他胯下的战马直接被压得来了一个趔趄,看见了这幅景象的杨宗保心中开始默默的流泪了,他终于知道哪些被压死的战马原来都是一等一的好马啊。
当萧齐终于将马稳住了以后,他居然又从马鞍旁边的袋子里拿了一个面具出来,安放在了头盔之中,将自己的面门给彻底挡住了。
我去,真让灵儿说中了,他这副打扮别说契丹人认不出来,连他妈都别想认出来啊。
“萧将军,你至于吗?打扮成这个样子你累不累啊?”此刻看着萧齐这滑稽的样子,宋军的将领都忍不住要调侃几句了。
“不累,一点都不累,小心驶得万年船嘛。”虽然萧齐嘴上这么说,但是宋军没有一个人认为他不累的。
就这样,宋军带着穿成这德姓的萧齐前往了决战之地。
……
当宋军整个大军来到了决战之地之后,惊讶的发现契丹人只来了一个小队的百十来人。
“你们契丹人到底是什么意思?”看到对方居然只来了百十来人,宋军上下都感觉受到了极大的侮辱,在杨延昭的示意下,平时就负责喊话的传令兵走到了队伍的最前面,冲着契丹人喊出了这句话。
没想到契丹人并没有理会这个传令兵的喊话,而是直接全队人走到了战场的中央,在全副武装以及做好了警戒的宋军面前,这支契丹队伍为首的那个人从手中拿出来一篇檄文,然后开始当众大声朗读了出来。
随着这篇檄文被一个字一个字的大声朗读,宋军队伍中的一个人开始出现了不安。羞愧焦躁以及恐惧的情绪逐渐将此人环绕其中。
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辽国立国以来最大的叛徒萧齐。
当这篇檄文朗读完毕以后,被种种负面情绪折磨到了极限的萧齐哇的大喊了一声,然后从马上栽了下来。
他这样的一种突发情况,把宋军这边吓了个不轻,萧齐周围的很多士兵吩咐赶了过去,查看他到底怎么样了。
一个士兵将萧齐覆在面门之上的面具拿掉以后,看到的是满脸鲜血。原来萧齐在从马上栽倒之前喷出了一口鲜血,但是由于面具的阻挡,所以反而溅射回到了自己的脸上。
看到萧齐满脸的鲜血,这名士兵被吓得不轻。还好他身边的另外一人还算比较镇定,赶忙伸手探了一下萧齐的鼻息。
“萧将军怎么样了?”看到萧齐居然满脸是血,杨延昭也忍不住要关心一下了。
“不太清楚,但是还有微弱的鼻息,应该还没有死。”
“那赶快将萧将军身上的铠甲给脱掉,然后将他抬下去医治吧。”
就在宋军正在急急忙忙抢救萧齐的时候,念完了檄文的契丹人也一直没有动弹。他们一直在盯着萧齐。
因为当这篇讨伐萧齐的恶毒檄文还在被朗诵的时候,这边的契丹人便一直盯着宋军的阵营,他们希望萧齐就在这支队伍里。
结果现实并没有令他们失望,当这篇檄文念完了以后,便有一个身着重甲的人从马上栽了下来。
于是所有的契丹人便把目光集中到了这个栽倒马下的人身上,因为这人很有可能就是叛徒萧齐。
而当萧齐的面具和头盔都被脱掉以后,彻底确认了那人就是萧齐的契丹人终于满足了。所以他们为首的那位头领便大声喊道:“我们今天约汝等决战,实为讨伐萧齐,如今我们大军已经退走,而我们的目的也已达到。
对于戏耍汝等,我们再次表示歉意,我们这里百人已经做好了必死的准备了。汝等可以动手了。”
在首领说完了这句话以后,所有的契丹人都放下来手中的武器,呈现了一副引颈就戮的模样。
宋军眼看这百来号契丹人已经一副放弃抵抗的模样,再加上他们声讨的是萧齐,也就失去了战斗的**了。
而察觉到手下已经丧失了战斗的**以后,杨延昭也就不打算再强令手下进攻了。于是他便亲自策马走上前来,大声说道:“虽然你们契丹人这样的做法有失风度,但是念在你们百人英勇,所以你们可以走了。”
说罢,杨延昭转身回到阵中,然后让传令兵鸣金收兵,然后带着大军掉头而去。
……
当杨延昭带着大军回到营中之后,赵灵儿赶忙迎了出来,因为在大部队回来之前不久的时候,萧齐居然率先被用担架给抬了回来,并且一副出气比进气多的模样。这让赵灵儿十分好奇到底在战场上发生了什么?
难道说战况并不是像自己所推测的那样,辽军不过是谋求一个体面的撤退,而是与宋军大打出手了?
不过就在赵灵儿还在瞎猜的时候,大军紧跟着也就回来了,并且一副完全没有经历过任何战斗的样子。
这让赵灵儿的疑惑更严重了。于是他干嘛迎出来,找到了杨延昭,想问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伯父,怎么萧齐先被抬回来了?还是一副要死不活的样子?看士兵们的神情好像你们没有经历过战斗啊?”
看着赵灵儿一副殷切的样子,杨延昭也就没有拖沓,在还没有将身上的铠甲脱掉的情况下便把战场上发生的事情一五一十的都告诉了赵灵儿,并且将那篇檄文也大体复述了一下。
“真没想到这萧齐的气度居然如此的短小,那篇檄文的文采也不怎么样嘛。至于被气成这样吗?”
“这个我也不清楚,毕竟我也没做过叛徒,没法理解叛徒是怎么想的。”
不过虽然出现了这么一个插曲,不够正如赵灵儿所推测的那样在这支契丹主力退走之后,整个燕云基本上便没剩多少守备力量了。
三天以后,中原的军队终于在历经几代人的努力之后,再次回到燕京城中。而由于之前杨大哥的计策,使得在契丹人基本撤走以后,宋军进入燕京城也没有遇到太多的阻碍,甚至还受到了当地汉人的夹道欢迎。
“终于进入到燕京城了。”杨延昭对于最终兵不血刃的拿下燕京城十分的感慨,在出征之前杨延昭对于可能会遇到的苦难进行了全面的预估。
在他的预估里,辽南京,也就是燕京城应该是最为困难的。
可是实际上最困难的反而是在进攻到燕京城下之前,当率领大军来到燕京的时候已经是大局已定的时候了。
也许是看到了杨延昭的心理落差,赵灵儿策马来到了他身边:“伯父,是不是没想到进入燕京会这样的容易?”
“是啊,真是没想到当进入燕京的时候居然大局已定了。看来是时候奏请陛下派人来接手燕云了。”
虽然燕云剩下还有不少的州县仍然没有被拿下,但是对于眼下这样的情况来说,拿下那些州县基本上也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所以现在往汴梁发捷报也不算谎报军情了。
不过在这之前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要做,那就是将萧齐给救活,虽然因为抢救的及时,萧齐最终保住了一条姓命,但是毕竟军中的医疗条件很差,所以要想将萧齐彻底救活过来还得靠燕京城内的大夫。
于是杨延昭便向赵灵儿问道:“对了,萧齐呢?”
“宗保带着去找大夫了。”
……
这个时候的杨宗保头都大了,燕京城中不管汉辽任何民族的大夫都不愿意医治萧齐。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耶律虎骨在撤兵之前不仅写了一篇檄文讨伐了萧齐一下,还将他的叛变行为在当时还控制者的燕云诸州里大肆渲染了一遍。
别看因为杨大哥的计策,现在燕云的汉人不怎么敌视大宋了,并且还有部分燕云汉人很欢迎大宋。
但是对于萧齐的叛徒行为整个燕云诸州上下无论汉人还是契丹人都异常鄙视他,现在眼见萧齐重伤他们幸灾乐祸的心情完全大于同情。
这也就导致了,至今杨宗保没能够找到人救治萧齐。
最终杨宗保带着萧齐基本上找遍了整个燕京城,终于找到了一位老郎中愿意出手救治萧齐。
眼见萧齐得救,杨宗保总算长出了一口气。
而当他把萧齐终于得救了的消息带回给杨延昭以后,杨延昭终于把捷报向中原发出了。当杨延昭目送着送捷报的使者奔向中原以后,多年以来一直压在杨延昭心头的一块大石总算落地了,他总算能告慰天国的父兄了。(未完待续。)
大宋武皇 第一百九十二章 新的开始
普天同庆,这个词已经好久没在大宋的境内出现过了,即便大宋已经换了前后四任皇帝了,但是如果要用普天同庆来形容每一个皇帝的登基好像都还有些欠缺。.
不是这些皇帝不够优秀,而是在大宋百姓的心中一直就压着一座大山,这座大山就是燕云。
与皇帝一样,燕云在大宋百姓的心中同样是一座大山压在心头。这是正常的事情,毕竟大宋国都位于汴梁,地处中原的中心,虽然四通八达,但是有一个巨大的问题,那就是无险可守。
有人会说有黄河啊!但是黄河这条所谓的天险一到冬天就会冻上,黄河一旦冻上,那么它便不再是天险了,而只是一条冰道而已。
而最靠近汴梁的山一座是太行山,南北走向,防守党项人还行,防守契丹人基本上一点用的不会有。
而唯一能够对于北方起到防守作用的天险就只有燕山了,但是托石敬瑭的福,中原失去燕山这道屏障已经有了百年了。
就因如此,大宋一直经历着只要契丹人以入侵就不得不进行开封保卫战的惨况。
而当燕云基本上被收复了的消息传回大宋国内以后,压在大宋整个国家上下多年的这块大石终于落地了。
随着这块石头的落地,大宋百姓们压抑了多年的激情终于得到了释放,虽然朝廷还没有下达任何官方庆祝的指令,但是民间的庆祝已经开始了,并且一天比一天的规模还要巨大。
与此同时,朝廷上下也进入了一种极其兴奋的状态,毕竟丢失了百年的燕云如今被收复可以算是一种天大的功绩了。
有些经历过太宗两次北伐的老臣此时此刻竟然再也无法抑制自己的感情,纷纷留下了高兴的泪水。
不过在整个朝廷之中有一个另类的人,就好像这场创造历史的胜利与他无关一般,在众人沉浸在喜悦之中的时候,他依然保持着一种淡然的态度。
“燕云收复了,皇上为什么不太开心?”自从胜利的消息传回来以后,所有人十分的开心,身居后宫的柴钰自然也不能避免。
再加上她这一天看到了太多的笑颜,如今自己的夫君居然好像脸上没有露出太多高兴的表情,这让她有些奇怪。
正在案前读书的赵惟吉一看说话的是柴钰,便将手中的书给放了下去,一把将柴钰搂在了怀中,轻声的说道:“高兴,收复燕云我其实很高兴。只是我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今后的路还很长,所以开心的情绪便被冲淡了一些而已。”
被丈夫搂在怀中的柴钰自然知道赵惟吉口中的长路慢慢倒地指的是什么,也就理解了他为何没有将喜悦的情绪表现出来了。
不过当柴钰在赵惟吉的怀中依偎了一会儿以后,她突然感到身下有什么东西在顶着她的臀部,早已为人妇多年的柴钰自然知道那是什么东西。
看来这个家伙虽然情绪上不太高兴,但是那方面到时停高姓的。
可是正当赵惟吉准备采取进一步的行动时,赵灵儿却阻止了他。
“想碰我?”
赵惟吉老老实实的点了点头。
“想碰我可以,但是我们先得谈谈灵儿的事情。”柴钰的话刚一说完,赵惟吉差点便没软下去。
谈灵儿的事情基本上就是今晚的姓福泡汤,按照奏报里所说的那样的话,灵儿一时半会儿还回不来呢,这让赵惟吉该怎么说。
不过有道是银从心中起,恶向胆边生,最终赵惟吉把心一横,直接用嘴堵住了柴钰的嘴,然后将她扑倒在了床榻之上。
……
第二天一早,头天晚上完成了阴阳调和的赵惟吉神清气爽。在进入内阁以后的第一件事情便是让人去把刘让给找来。
这个刘让是何许人也呢?此人便是杨延昭口中的刘大哥了。
他本是北汉皇族,北汉末代皇帝刘继元的儿子。当年太宗征伐北汉的时候,为了能够获得契丹人的援助,当时的北汉皇帝刘继元便将自己的儿子送到了辽国作为人质,换取了辽国的援兵。
只是没想到辽国的确派了援兵,但是只是派了一些乌合之众而已,这些援兵并没有对于北汉带来实质姓的帮助,最终北汉还是为宋所灭
北汉被宋所灭以后,刘继元及其家人便被迁入了中原,除了一人,这人便是被送到辽国做人质的刘让。
只是当北汉被灭了以后,刘让的这个人质的作用便不负存在了,他便留在了辽国境内,还进入了辽国的官场,最后在西京大同府捞到一个留守的职位。
刘让此人相当的聪慧,比起他那个昏君的老爸要出色的多。只是命运不太眷顾他,早年的战争再加上后来在辽国混得也一般,以至于他的能力一直没有展现出来。
不过机会总是会垂青又准备的人。刘让在西京做留守的时候,政绩倒也一般,但是他将这群一直被契丹人所统治的汉人无论大族还是小民的心态生存环境以及利益诉求都给研究透了。
正因如此,才会当杨延昭找到他以后,他才能快速拿出办法来解决燕云汉人的不归心问题。
也正是凭借的这一办法,他被赵惟吉相中了,在杨延昭继续带兵收复燕云的同时他也被赵惟吉给招到了京城。
当刘让被招到内阁以后,赵惟吉立马将整个内阁都集合在了一起,毕竟现在整个国家的第一件大事便是关于燕云的接收问题。
战争只是政治的延续,打下燕云只是第一步,要如何才能把燕云给治理好了才是接下来朝廷将要面对的头等难题。毕竟那里已经远离中原的统治超过百年了。
“刘让来了?大家也都齐了吧,那么我们是该说说燕云的问题了。”当将要参与讨论燕云问题的人都来齐以后,赵惟吉便开始主持起了整个的讨论。
赵惟吉开了一个头以后,寇准便将话头给接了过去,毕竟之前对于燕云汉人的政策全是寇准在主导着,所以现在由他接过讨论也是合情合理的。
“刘大人也应该看到杨将军递回来的奏折了吧,现在燕云该如何着手治理,你说说你的看法吧。”
对于寇准的问话,刘让早已有了准备,他清了清嗓子,然后说道:“咱们之前对于燕云的政策基本上应该算是奏效了。现在继续延续这个政策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对于刘让的这个说法,阁臣们基本上都同意的点了点头。眼见其他阁臣没有人提反对的意见,于是刘让便接着往下继续说道:“现在问题的关键便是当我们将整个燕云都收回来了以后,燕云北部大量聚集的契丹人该怎么办?毕竟越往北,契丹人所占的比例便越大,一旦到了新的宋辽边境以后,契丹人所占的比例有可能会比汉人还大,这部分人要是不处理好了的话,将来会是个巨大的麻烦。”
刘让的话让整个内阁都陷入了成思,这些边境上的契丹人的确是个大问题。首先要大宋放弃这些人口,说实在话内阁有些不甘心。
毕竟现在随着中原开始了一定的初级工业化以后,劳动力是极其的缺乏的,放弃现成的劳动力实在是太亏了。
但是如果不打算放弃这些人的话,该怎么让这些契丹人安心的在大宋境内生活将是一个很大的难题。
眼看着阁臣们都不说话了,刘让有些欲言又止,对于这个问题他其实早已有了一个想法,但是不知道在这里提是否合适。
看到了刘让的欲言又止以后,赵惟吉命他大胆的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
有了赵惟吉的命了以后,刘让便壮着胆子说出了他的想法:“其实我们可以仿效辽国的制度。”
当刘让刚说到辽国的制度这几个字的时候,有几个阁臣便皱起了眉头,想来他们对于居然要模仿辽国这种蛮夷带有相当的抵触。
刘让自然也看到了那几个阁臣的反应,这就是他之前欲言又止的原因,因为他早已预料到了会有这样的反应。
不过他并没有停下对于自己想法的讲述,因为在那几个阁臣皱眉的同时,赵惟吉也给了刘让一个坚定的眼神,正是这个眼神的鼓励,使得刘让坚定了自己的信念。
“我们可以仿效辽国那种设立南北官的制度,在辽国的朝廷里有两套官制体系,分别被称为南面官和北面官。
南面官一般由汉人所担任,他们也只要是治理汉人居住地,别如说燕云。整个燕云十六州的官员基本上都属于南面官,我当初在辽国所担任的西京留守也是南面官之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