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武皇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风雪蛇
就像刚才那样,自己还没有做决定他便擅自下达了追击的命令,这让自己这个主帅的面子往哪里搁。
可是关键自己还不能冲他发火,因为耶律虎古在军中威望比自己高,人脉也比自己丰富,一旦与此人闹翻的话,基本上自己也就别想指挥得动这支部队了。
所以对于耶律虎古的擅自行动,萧齐也只能稍微的抱怨一下:“耶律将军,你怎么能擅自下达追击的命令呢?
我觉得这宋军营地的残破很有可能是他们故意营造出来**我们的,如果贸然追击的话,很有可能遭遇什么意外。”
“我这不是立功心切吗?再说了这雨一时半会也停不下来,没有大炮的宋军对于咱们的新军也不可能造成什么威胁。
现在追过去的话有可能能在这段雨季结束之前就消灭掉他们,如果等他们熬到雨停以后,你觉得我们还能够打得过他们吗?”
耶律虎古这一番看似辩解的话,其实也是在质疑萧齐的谨慎会不会耽误军机,的确萧齐也没有办法保证一旦宋军能够使用大炮了以后,自己这边的新军还能否有神算。
但是他还是觉得就这样贸然追击的话,估计要出事。
不过就在萧齐还没来得及细想之时,只听见斥候来报有一支宋军正在西方不远的地方。一听这个消息,耶律虎古便直接不再理会萧齐可能会有的新命令,直接带着大军往那支宋军的方向追击而去了。
“老将军!”眼见无法阻止耶律虎古,萧齐只能够再次任由他将自己给架空掉,不得已之后上马随着大部队西驰而去。
……
这支宋军自然便是杨宗保率领着的诱敌部队了。虽然诈败不是个什么太耀眼的活路,但是赵灵儿也并没有亏待杨宗保。
她将全军不多的骑兵都交给了杨宗保,为的就是他在诈败的时候能够跑得掉。
当契丹人追击而来的时候,杨宗保命令骑兵们象征意义的朝着飞驰而来的轻骑兵开了几枪。
在打掉他们一些人以后,立马下命令调转马头开始撤退。
契丹轻骑兵刚开始还被杨宗保的这支部队的突然开枪给正摄了一下,但是当看到他们只开了几枪以后便开始撤退的契丹人错误的以为宋军的子弹估计也不足了。
这下他们更加大胆了,所有契丹骑士全都开始快马加鞭希望能够尽快追上杨宗保的这支应该是用来殿后的部队。
要说契丹人的军马比大宋的军马着实要好很多,要不是为了等后面的重骑兵的话,杨宗保的这支部队真有可能会被契丹轻骑给追上。
不过就这样,杨宗保的这支部队还是基本上被撵了一路,一直到快进入赵灵儿预先设好的汇合地点之前,他们都没有真正意义上甩脱契丹人的追击。
不过好在,最终还是到达了赵灵儿预先设好的汇合地点,位于两山之间一块不太开阔的平原里的蔚县。
当杨宗保到达这里的时候,那一直在往下掉的雨水仍然没有要停止的迹象,虽然小了一些,可是仍然在稀稀拉拉的往下落。
这样的情况当然还是无法使用大炮,杨宗保实在不明白赵灵儿到底能够想出何种破敌制胜的办法。(未完待续。)
大宋武皇 第一百八十六章 收复燕云(十)
“将军,我已经看到咱们的大军了。”连续被追了五天的杨宗保部队现在已经有些支撑不住了,如果再不归队的话,难保不出什么事情。
杨宗保拿起望远镜朝远处观瞧,的确大军已经在那里列好阵势了,只是在大军的最前面突然出现了一个旗手。
正当杨宗保刚看到这个旗手的时候,突然旗手开始舞动起了手中的旗子。“减速……往两边……绕道……归队……。”
通过对于旗语的解读,杨宗保看到了上述的词语。
“减速往两边绕道归队是怎么个意思啊?”就在杨宗保正纳闷的时候,突然他的副官提醒他说是前面地上有些不对劲。
仔细往副将所说的地方望去以后,杨宗保突然发现在不远处的地方好像有什么东西在离地面不高的地方隐约的反射着微光。
仔细用望远镜看过去以后,杨宗保才看到原来有一条细细的钢丝浮在前方离地不到一尺高的地方。
由于一直以来的阴雨绵绵使得现在这片土地上泥泞不堪,而且阳光也不是很充足,如果不是有人提醒的话根本没有办法看到这根细钢丝。
这让杨宗保顿时有些冷汗直冒,如果没有旗语与副官的双料提醒的话,他很可能就带着部队冲过去了,然后胯下的战马很有可能就会被这“绊马索”直接放翻掉。
擦了一下额头上的冷汗以后,杨宗保大呼小妮子阴险,绊马索这种东西可以说是对付那种仅有马脚露在外面的骑兵最有效的办法了。更何况这样的“绊马索”还十分的隐蔽。
按照旗语中指定的路线绕过了这道绊马索以后杨宗保所带领的队伍终于回到了大部队之中了。连续几天的诈败历程使得这支队伍的人员都十分的疲累。
在杨延昭的安排下。这支队伍被安排到了后方进行整顿,不过杨宗保则被留了下来。
“他们真的跟来了吗?”见到杨宗保时赵灵儿的第一句话就是关心契丹人是否跟来了,如果契丹人没有跟过来的话,她所做的这一切的一切都将白费。
还在喘着粗气的杨宗保一拍胸膛:“跟着呢,跟的死死的,要不是他们的重骑兵太过于拖慢行军速度的话,我们这支部队未必能够全须全影的跑回来。”
一听杨宗保这么说,赵灵儿算是放心了。
不过这个时候。杨宗保有些疑问要问赵灵儿了。钢丝绊马索的布置倒是比较容易理解,但是那些前锋士兵手上奇怪的武器是什么啊?
就在杨宗保他们这支队伍归队的时候,他看见大部队的前锋没有像以往一样手持步枪,而是手持一种有些像戈的武器站在队伍的最前方,不仅是手持一种像戈又不是戈的武器,他们每人还在腰上别着一把砍刀,实在是没搞明白这是一种怎样的装扮。
“公主啊,那些奇怪的武器是什么啊?”
“这个啊。”赵灵儿命人拿了一杆那种像戈又不是戈的武器过来,递给了杨宗保,“这个我给他取名叫镰刀枪。”
杨宗保接过那把镰刀枪仔细的看了看。原来这镰刀枪就是把农民割草用的普通镰刀给强行焊铸到了一般的长枪之上而已。
从这粗糙的做工来看,估计赵灵儿也是临时将这个东西弄出来的。
杨宗保猜的没错。这东西的确是赵灵儿临时弄出来的,她在蔚县之中将农民用来割草的镰刀统统收集了起来,然后召集大量的铁匠将镰刀焊铸到了长枪之上,便弄出了这么个玩意儿出来。
“这东西是用来干嘛的?”
“它啊,用来钩马腿的。”说着赵灵儿要那钩镰枪作出了一个钩马腿的动作。就看到那镰刀在空中画出了一道弧线。
杨宗保可以想象到,这唯一没有被保护起来的契丹人重骑兵的马腿遇上这样的武器应该是要遭殃了。
就在这个时候前方斥候回来报告说,契丹人已经快来了。
一听这个消息,赵灵儿果断的停止了与杨宗保的对话,然后找到了杨延昭示意整个作战可以开始了。
……
跟了宋军多天的契丹人其实此刻与杨宗保的小队是一样的,都有些消耗过度了,要不是凭借着一股可以彻底打败宋军的意志力在支撑的话,这段追击早就进行不下去了。
当整个契丹大军进入到这条谷地的时候,主帅萧齐的心头顿时一凉。这样的场地对于契丹人现在这种中路重骑兵开道,然后用轻骑兵两翼齐飞的战术实在是太不利了。
这谷地的宽度一旦重骑兵摆开架势基本上就将把谷地中间的主要道路给基本占据,并不能留有太多的空间给轻骑兵的突进。
这样一来,万一重骑兵玩不转的话接下来该怎么办可是个天大的难题啊,毕竟那种铁锁横江的推进方式要进行变阵的难度实在是不小。
不过这话萧齐并没有对耶律虎古说,因为他知道现在向这个老将说这些也没用,他已经被立功的**给冲昏头脑了。
战事果然如萧齐所预料的那样,由于轻骑兵没有办从两翼飞驰出去进行包抄,耶律虎古便果断的将轻骑兵留在了后方,而是希望重骑兵能够直接碾压过去。
要知道,虽然此处的地形对于契丹人来说宽度根本不够,但是在契丹人眼里,这样的宽度对于宋军来说同样不充足。
甚至很多契丹人还在嘲笑宋军居然选了一个无法逃跑的地方进行决战。
只是他们压根就没想到,宋军根本不打算逃跑,虽然他们在这种湿哒哒的天气里没法动用大炮,但是在赵灵儿缜密的规划下,宋军现在有着能够再次一举击败契丹人的信心。
根本没有想到过失败下场的契丹人在耶律虎古的指挥下开始全速的冲向了已经列好阵势的宋军步兵。
只是就在第一排重骑兵冲到了离宋军大阵还有一段距离的时候,这些骑士们突然感到胯下坐骑失去了平衡,马头朝下一头栽了下去。
由于每一排骑兵都被锁链相连接,所以当第一个人宰了下去以后,其他的人便纷纷被带倒了。
好在契丹人排这个阵势的时候并没有完全犯傻,每三排之间还是留有一定空隙的,所以当前三排倒下以后,后面的骑兵及时的停下了脚步。
只是随着他们脚步的停下,整个部队的冲击力也随之瓦解了。就在这个时候,宋军的步兵拿着钩镰枪开始涌了过来。
他们越过了前面倒地的契丹人,冲向后面被前方倒地的战友堵住了去路的骑兵,然后拿着钩镰枪照着马腿就是一鈎。
锋利的镰刀直接便将没有保护的马腿给鈎断了,一匹马倒地以后,同样的多米诺效应便又产生了。
完全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的契丹人怎么都没想到他们引以为傲的武器居然这样的不堪一击。
可是当倒地了的契丹骑兵希望站起来在地面上与宋军进行搏杀的时候,他们却怎么都没有办法挺起腰杆。
原因无他,身上那身重甲实在是太重了,平常骑在马上还不觉得怎么,但是一旦摔倒地上以后,想要再爬起来就太难了。
再加上泥泞的土地让铠甲上沾满了泥浆,还有被雨水打湿了的内衣使得每一个契丹士兵都有种被泰山压顶的感觉。
这时他们终于明白了为什么宋军没有对于任何一个倒地的契丹人有一丝的理睬,因为前面使用着钩镰枪的宋兵被下达了命令,那就是只要将契丹人的马腿都给鈎断就没为题了,那些倒地的契丹人不会有任何的战斗力。
就这样一副奇异的景象就在这战场上出现了,一群没法前进的契丹骑兵被一群宋军步兵就像割草一般一茬一茬的收割着。
坐在马上的契丹骑士只能绝望的等着自己胯下的骏马被即将到来的宋军用一种奇怪的武器钩倒。
身着重甲的他们根本没有办法拉开弓,而手中的长矛又有些够不到那些专攻下三路的宋人。
不过此时已经倒在地上的契丹人之中有聪明人开始想出反击的办法了,虽然他们的马在摔倒的过程中已经被砸死了,但是他们的人并没有受太重的伤。
于是那个聪明人爬到了离他最近的战友身边,希望能够两人互助将彼此的战甲给脱下了,只是他刚把自己的想法告诉战友的时候,却听到了一阵阵的枪声开始响起。
原来宋军并不是真的不打算理睬这些倒地的契丹人,而是他们有着明确的分工,前锋去鈎马腿,而剩下的补刀的工作将有别人来完成。
这不,补刀的士兵已经扛着枪过来,开始朝着契丹人的面门一枪一枪的射击着。毕竟再怎么坚固的铠甲,面门这里也必会流出空隙的。
宋军士兵就这样用枪口直接堵住面门,然后扣动扳机,基本上一枪一个。
此时此刻的耶律虎古已经完全没有了办法,重骑兵就如同一道大坝一般将这个谷地前进的道路彻底的给封死了。
即便现在想派出去轻骑兵去救场也没有突进的空间了,彻底不知道该怎么办的耶律虎古此时倒是想起萧齐了,因为他知道此次战败责任重大,他必须让萧齐做这个背锅的人。
只是他没想到,此刻的萧齐却与他抱着同样的想法。。)
大宋武皇 第一百八十七章 收复燕云(十一)
蔚县谷地战争结束后的当天夜里,契丹人的军营中发生了一件惊天动地的事情,那就一贯团结的契丹人居然发生了内讧。
希望由萧齐来背锅的耶律虎古利用自己在军中的威望和人脉彻底的将萧齐给架空了,而不愿意坐以待毙的萧齐则指责耶律虎古才是这次失败的罪魁祸首。
并且将自己从在宋军的营地发现的蛛丝马迹再到进入谷地时的种种不安全部倒了出来,希望能够借此扳倒耶律虎古。
但是萧齐没想到自己精心准备的所谓证据却变成了耶律虎古反咬一口的借口,知情不报一定大帽子扣到萧齐头上,使得自信满满的萧齐一下子没了办法。
最终实在敌不过耶律虎骨的萧齐只好拉上自己的心腹爱将,乘夜杀出了契丹大营,往宋军营地飞奔而去。
在背锅已成既定事实的情况之下,为了保护耶律虎骨萧齐选择了与整个大辽为敌。在萧齐的心中,他有今天不光是耶律虎骨单方面造成的,整个大辽上下都有过错。
有时候人一旦走到逆境之中以后难免会钻牛角尖走极端,现在的萧齐觉得整个大辽都对不起自己。
萧太后作为自己的姑姑没有给与自己绝对的帮助,要是有姑姑的力挺的话,量他耶律虎骨也不敢就这样架空自己。
而自己的恩师耶律莫更是对不起自己,既然要让自己独当一面,为何还要派遣耶律虎骨这么一个张扬跋扈的老将军来辅佐自己,恩师难道不知道以自己的军中威望和人脉很容易被架空吗?
至于那位至今仍然没有亲政的辽圣宗也没逃过萧齐的埋怨,对于这个仍然受到母亲所庇护的皇帝,萧齐打从心底里就看不起他,萧齐认为如果耶律隆绪能够亲政的话,像耶律虎骨这样的老油条早就被清除出朝廷了。
而他也就不会走到今天这个地步了。总之发生的这一切都与自己没有任何的关系,自己没有错,错的是世界。
只是萧齐没有想过当初他要是把他看到的疑点都提出来又会怎样呢?就算耶律虎骨不接受,军中总有明智之人吧,更何况他还是军中主帅,强制延缓一下进军应该也不是太大的问题。
但是他没有去做这些,他一门心思的想把这些疑点用作指证耶律虎骨的证据,却没想到最后反而被反咬一口,彻底丧失了翻盘的余地。
如今一门心思报仇的他,率领了亲卫对门一路往西奔向了宋军的大营。
……
当潍县的战事结束以后,宋军并没有急着追击辽军,除了有步兵追骑兵不太容易的因素之外,打扫战场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毕竟在干掉了辽军的重骑兵以后,那些骑兵身上的重甲可都是好东西,就算自己不穿,拿回来重新熔铸也是好的。
更何况还有最重要的一个原因,那就是杨延昭想通过这些重甲能不能查出到底是谁为辽国提供了这么多上等的钢材的。
杨延昭仔细看过,这些重甲都是有一等一的钢材铸造而成的,这种钢材的铸造技术辽国绝对没有,拥有这种铸造技术的除了大宋以外,就只有东瀛了。
可问题是拥有这样铸造技术的东瀛是绝对拿不出那么多钢材的,他们自己国内的用钢还得从大宋进口,怎么可能有多余的刚铸造成重甲卖给契丹人呢。
由此杨延昭觉得大宋国内的商人有可能有通敌的嫌疑。就在杨延昭正在于整个包括赵灵儿在内的幕僚团讨论此事的时候,一个斥候闯进帐中报告说有一支契丹小队正在迅速靠近大营。
仔细一问之下,这支小队居然只有不足百人,这让杨延昭有些搞不明白了。不过即便如此,他仍然没有掉以轻心,立马下达了戒备的命令。
就在宋军正在全速戒备的时候,萧齐带领着的人马在离宋军军营一里外的地方停下了脚步。萧齐也知道这样贸然的靠近必然会被宋军当做进攻的契丹人给直接击杀掉。
所以他派了一个能言善辩的亲信,卸下武装独自靠近宋营,希望能够获得杨延昭的信任。
正如萧齐所想的那样,当那亲信才还离着宋营超过几百步的时候,就已经被宋军士兵用枪瞄准脑袋了。
“前面的契丹人,停下你的脚步,说明来意,否则我开枪了。”
就在宋兵说完这句话以后,亲信果断的举起了双手大喊道:“不要攻击我,我手中没有武器的。”说着还展示了一下空空如也的双手和腰间。
虽然看到了亲信的确没有装备任何的武器,但是宋军士兵仍然不敢掉以轻心,继续抬着枪指着亲信。
看到这样一种情形的亲信不得不再次出声道:“我身后不远处是辽军主帅萧齐,我们是来投奔宋军的,我们家将军希望能够回见你们杨大帅。”
话已至此,宋军士兵不能再没有反应了,很是吃惊的他们最终决定分出一人回营回报,剩下的人继续看着这个契丹人。
“什么?辽军的主帅跑过来投奔?你们没有听错吧?”当士兵将帐外的情形回报给杨延昭以后,杨延昭大惊失色。
在他十几年的戎马生涯中,对阵契丹人也大大小小有几十次了,这期间不管宋军获得多大的胜利,契丹主帅投降他一次也没见过。
这不由得让杨延昭怀疑这是不是契丹人的一个计策,准备来个诈降什么的。
不过就在杨延昭还在踌躇的时候,赵灵儿倒是站了出来向回报的士兵问道:“那个号称来投降的契丹主帅多大年纪?”
“这个不太清楚,前来号称投降的只是一个士兵。”
“这样,你先把那个士兵给叫进来吧。”
接到赵灵儿的命令以后,士兵转身走了出去,准备去把那个亲信给领进来。不过与此同时杨延昭有些不解了。
“灵儿啊,贸然将那个人叫进来会不会有些不妥啊?”
“伯父,我觉得没啥不妥的,毕竟他只有一个人,量他也翻不出多大的浪花来。咱们先把他叫进来盘问一番,如果真是契丹人主帅前来投诚的话,那可是大宋立国也来破天荒的一次啊,这样的大功伯父不想立吗?”
其实这样的大功杨延昭也不是太看重,但是正如赵灵儿所说的那样,就只叫一个人进来,就算他们有什么阴谋在众目睽睽之下估计也难以施展。
不一会儿,那个亲信便被士兵压进了大帐之中。不过他并没有被捆绑起来,不过杨延昭也看到了这人身上的确没有任何的武器,至少在明面上是这样的。
那人进来之后并没有向杨延昭行跪拜大礼,只是稍微抱了一下拳然后便开始自我介绍道:“在下萧温,辽军主帅萧齐手下亲兵。由于我们家将军受到部将耶律虎骨的**,所以不得已前来投奔大帅,只求大帅给个立功的机会。”
萧温的这一番话可谓不卑不亢,再加上他之前进来的态度引得宋军的众多部将们很是不满。
不过杨延昭并没有太在意他的态度,反而是觉得此人的话有些语焉不详,他萧齐一个辽军的元帅,怎么会受到部下的**呢?
“你说你们萧将军受到部下的**,他一个辽军主帅怎么会受到部下的**呢?”
听了杨延昭的问题以后,萧温想都没想便回答了出来:“因为耶律虎骨是老将军在军中拥有着不少的人脉还有威望。但是此次出战他却只被封为副将,所以对我们萧将军十分的嫉妒,再加上此前在谷地的惨败就是耶律虎骨指挥的,他希望能够将黑锅转嫁给我们萧将军,所以联合其他的嫡系发动了兵变。”
萧温的这一番话乍一听好像是那么回事,少帅配老将发生这样的事其实很正常,再加上之前惨败需要卸掉责任所以发生这样的事情好像也就说的通了。
对于萧温的这一番话,宋军的诸多将领基本上都相信了,就连杨延昭也信了八成。只不过赵灵儿对于萧温的这番话有些持怀疑的态度。
“伯父,您能单独跟我出来吗?”
杨延昭一听赵灵儿居然要求单独说话,自然便想到是不是这个萧温还有值得怀疑的地方。于是便答应了她的要求,二人单独出了大帐。
“灵儿,是不是那个萧温的话有什么不对的地方。”
赵灵儿咬了咬手指,然后说道:“要说不妥的话,就是在萧温的口中之前的大战是耶律虎骨所指挥的。但是萧齐作为辽军的主帅,为何这么重要的一场大战回事耶律虎骨所指挥呢?”
“那你的意思是萧温在骗咱们了?”
“我觉得那道也不是,只不过辽军军中的情况可能比萧温口中的还要复杂。但是萧齐来投诚应该是真的,只是即便他来投诚,这人还是得小心提防一下。”
既然萧齐的投诚应该不假的话,那么就真的应该把这个辽军的少帅给请进来谈谈了。于是就在杨延昭回到大帐以后,他边派出了一队人马,同着萧温一起去迎接萧齐。
大营外的萧齐,也有些等的不耐烦了。(未完待续。)
大宋武皇 第一百八十八章 收复燕云(十二)
就在士兵们陪同萧温离开大帐以后,杨延昭将所有的将领都召集了过来,他需要开一个会议商讨一下萧齐这尊大神到底该如何处理,毕竟如此高规格的辽军降将以前从来没有接待过。.
在这个会议上,赵灵儿将他刚才对杨延昭所说的话又再阐述了一遍。
“按照你的意思,萧齐的投诚并没有那么简单?”听完赵灵儿的阐述以后,杨延昭的副将问了这么一个问题。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