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武皇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风雪蛇
她怎么知道我上过那堂课的?那堂课对于旁听的将军可没有任何的记录,她没有理由知道的啊?
杨宗保不知道的是,当时那堂课上坐在自己旁边仅隔了一个人的位置上的那人便是赵灵儿。
只见赵灵儿在地上挖了一小条沟,然后从沙盘里拔了几只旗子,插进了那条沟中。一条简易的模拟战壕便诞生了。
然后赵灵儿对着杨宗保问道:“是不是当契丹士兵躲进了战壕以后,你的炮火便无法起到很好的作用了?步枪也打不到他们,如果派兵接近战壕的话,还会被直接就干掉?”
赵灵儿一连三个问题,正好是杨宗保在战场上碰到的最大的难题,至今想不到该怎样解决的他只能够无奈的点了点头。
这个时候,赵灵儿开始了正是的推演了:“你现在主要面临的其实只有两个问题,一是打不到,二是不敢靠近。
攻击不到其实早已有了解决办法,只是你们没有想到而已。”
“早已有了解决办法?那是什么?”杨宗保从来没有想到过这个难题居然早已有了解决办法?
看着杨宗保的那一脸的茫然,赵灵儿感叹的摇了摇头,然后说:“你们就知道火炮,步枪,难道你们忘了我们大宋军中还有一种叫迫击炮的东西吗?那种东西就是为了解决这种状况才发明出来的。”
随着赵灵儿的一提醒,杨宗保终于想起来了,还有迫击炮这一东西。由于迫击炮射程较短,威力也稍逊于火炮,再加上一直也没有遇到需要迫击炮才能够解决的状况,所以这东西一直以来就没有大规模生产。也不太受到将军们的重视。
“你终于想起来了还有这么一种神器了啊?真不知道你们平常是怎么进行战争推演的。
至于不能靠近,其实也有解决办法,你想听吗?”
杨宗保点了点头,毕竟由于迫击炮平常不被重视,此次出征也只带了十几门以防万一而已。
要真正的解决掉战壕中的契丹人,还是靠士兵靠近了用步枪才行。。)
大宋武皇 第一百八十一章 收复燕云(五)
“往那边去,往那边去。”再次来到了大同府城下的宋军已经没有了上一次的手足无措,得到了雪耻计划的杨宗保正在按照着赵灵儿给的对方战壕的方式积极的布置着任务。
迫击炮被拿了出来,推到了前线上,现在正由一群专门被训练出来负责射击迫击炮的士兵在负责调试着。
而手持步枪的士兵则被分成了好几只小队分别被抽调了出来,然后开始拍向了地方战壕的各个方向。
用赵灵儿的话来说就是:“战壕虽然四通八达,但是并不是没有薄弱的地方,最先能够被找到的薄弱地方,自然便是最外延战壕的尽头处。”
由于战壕最外延的尽头处没有办法做到双面的共同支援,使得那里便成为了赵灵儿整个计划的突破点,如果能够小心的靠近的话,凭借火枪的强大威力完全能够使得宋军对于战壕进行一个入侵。
而在这些人对于战壕进行入侵的时候,必须要有一批手持装备了狙击镜的人在远处掩护着这批进行入侵的士兵。
一旦战壕中的契丹人露头的话,毫不犹豫的就将其射杀。而迫击炮则将起到一个截断战壕的作用。利用迫击炮能够攻击到战壕之中的特姓,可以将四通八达的战壕给分割成很多的小段。
然后让宋军士兵一小段一小段的清除战壕中的契丹人,而不至于被增援而来的其他人所阻拦。
这样一来宋军便可以只付出很小的代价,便完成对于战壕的清理了。
就这样,整个宋军开始在杨宗保的指挥下。按照着赵灵儿的构想开始了整个的行动。
当从迫击炮中发出的第一颗炮弹在契丹人所挖的战壕中爆炸的那一刻。宋军步兵的行动也随之开始了。
有着迫击炮和后方狙击手双重掩护着的前锋部队顺利的溜到了最外延战壕的尽头处。然后在那里朝着战壕中开了机枪,打死了守在那里的契丹人以后,顺利的进入了战壕之中。
当他们这个小队的人尽数进入到了战壕之中以后,小队的队长向战壕外面竖起来一面红旗。
看到了这面红旗以后,刚才还在对这条战壕进行着炮击的一门迫击炮调整了射击的方向,开始往更后面的战壕发动了进攻。
而这个小队在迫击炮停止了对于他们身处的这条战壕的攻击以后,开始了沿着战壕往前推进。
在战场的另一端,用着同样的方法进入到战壕的其他小队们。也开始了他们的推进。每个小队由两人举着两张盾顶在了前面,防止着战壕中的契丹人的弓箭的攻击。
而后面的士兵,则利用着这样的掩护,朝着根本没有太多其他防备的契丹人不断的扣动着步枪的扳机。
另一方面,不断的配合着这些小队的移动的而改变着射击方向的迫击炮群们,很有效的将所有联通到一起的战壕们有效的截断了。
妄图向遭受到宋军进攻的同胞进行增援的契丹其他士兵们,往往要面临着通过一段被炮火不断洗礼的路段。
因为这一原因被炸死的契丹士兵不在少数,使得很快近半数的战壕便已经被宋军占领了。而宋军在占领了那些战壕以后,除了不断地派兵向推进的小队进行增援以外,同时也开始派人将事先装好的沙袋填到了那些战壕之中。使得火炮能够通过这些战壕,逼近大同府。
大同府内的辽军守将眼看着战壕之中的士兵们开始节节败退。也开始出现了慌乱,他贸然的便打开了城门希望能够派兵往战壕中进行增援。
可是他没想到他这一举动却使得契丹士兵遭受到了灭顶之灾。就在他命人刚把城门打开,然后让大量的契丹士兵准备从城门出去进入战壕的时候。
宋军的大炮也刚好推进到能将大同府的大门纳入射程范围之内的位置,那些炮兵并没有放过这一天赐良机。
他们马上架好了炮台,向着那群正要涌入战壕的契丹人发射了炮弹。
由于赶着出城门的契丹士兵完全拥挤在了一起,使得他们遭受到炮弹进攻的时候死伤非常的惨重。
基本上站在门洞里的契丹士兵无一幸免,统统葬身在了炮火之下,场面非常的惨烈。
此时终于意识到自己犯下了不可原谅的错误的辽军守将刚想下令关闭城门的时候,却被第一支推进到了城门前的宋军士兵给抢先射杀了负责关门的士兵。
夺取了城门以后的这支宋军小队并没有贪功恋战,因为战前赵灵儿就已经提到过了,如果对方主将一旦犯错的话,很可能会有一支推进比较迅速的小队能够成功的夺取到城门。
但是夺取城门以后不要在那里试图守住这城门,因为这个时候,这支小队与大部队是出于一种脱节的状态,即便装备了步枪,要是此刻大批量的辽军向这支队伍发起进攻的话,他们不一定能够挡得住。
所以这个时候,他们的唯一任务便是想办法快速的毁掉用来顶城门的门闩,只要做完这件事以后,便可以撤入战壕了。
接下来只要等到其他的小队同样推进到这里,便可以发动总攻了。
正因为赵灵儿的这个指示,这支夺取了城门的小队,拿出了事先准备好了的炸药,直接将门闩给炸断了。
就在门闩被炸断了的同时,契丹人的增援也赶来了,大批量的契丹士兵一拥而入向这支小队的士兵杀了过来。
见势不妙的宋军士兵,立刻躲进了战壕之中。就在他们刚躲进了战壕以后,后方的大炮也同时开炮了。
同样的场景又再次出现在了这场战斗之中,大量充斥在门洞之中的契丹士兵又再次被炸了个干净。
就这样,一件吊诡的事情便出现在了战场之上,那就是攻城战中最重要的城门现在居然变成了这个战场上的真空地带。
攻方没人去夺取,而守方也不敢靠近,这大开的城门变成了一个双方都不敢触碰的地带。
不过这一吊诡的现象并没有持续太久,基本上将战壕都给清理干净了的宋军士兵,终于都汇聚到了城门前的战壕之中了。
眼见队伍已经聚集起来了的宋军士兵,向着大同府发动了最后的进攻,一拥而上的他们终于冲进了城里,冲上了城楼,对于还在坚守城池的契丹士兵进行了最后的战斗。
大约两个时辰以后,拥有着强大火力的宋军士兵,最终清理掉了剩下负隅顽抗的契丹人,彻底的将大同府给夺了回来。
自此这座原本属于中原王朝的北方重镇,再经历了几十年的外族统治之后,终于再次回到了中原王朝的管辖范围之内了。
随着宋军夺取了大同府之后,城下的战壕自然也就没有用了,出于对那些契丹勇士的尊重,杨延昭下达了一个命令,那就是借着这些战壕,就地就将那些契丹士兵的尸体给掩埋了。
就在士兵们不断的掩埋着尸体的时候,杨延昭进入了大同府之中。对于这大同府,他杨延昭还是有种别样的感情的。
毕竟他就出生在这里,不过那个时候大同府还是北汉的重镇,而杨延昭那时也还姓刘。
没想到,一别多年,已经物是人非了,当然将杨家当做英雄的北汉百姓们现在纷纷的用一种畏惧的眼神看着自己与自己麾下的队伍。
“伯父?不习惯这种被故乡百姓敌视的目光?”此时换成一身亲兵服装的赵灵儿策马走到了杨延昭的身旁。
“是有些不太习惯。”杨延昭叹了一口气。
“那伯父你就得习惯点了,我想接下来我们在进入其他的燕云重镇的时候,也将会受到同样的待遇。毕竟这些地方已经远离中原王朝很多年了。”
“是啊,只不过收复这些地方以后该怎么治理就不是我一个武将能够左右的事情了,到时候就该寇老西头痛了。”说话间便已到了大同府的衙门口了。
此时大同府的衙门正被几个宋军士兵给把守着,他们看到杨延昭来了以后,赶忙向主帅行礼。
“辽国西京留守就在里面?”
“回大帅,辽国西京留守以及家人现在都在衙门后的住宅里,正被咱们的人看管着。”
听了士兵的汇报以后,杨延昭点了点头,然后进入衙门,直接朝着后面的宅子走去。当他刚进入后宅以后,便听到了里面传来了女人的哭声。
不过当他走到了那个女人面前的时候,那个女人居然止住了哭声,然后用了一种非常疑惑的语气叫出了杨延昭的名字:“延昭?”
“没错,是我啊,大嫂。咱们也有几十年没见过了?”
这个时候,从里屋走出了一个男人,看上去五十岁上下,嘴里还不停的骂骂咧咧:“哭什么哭?不就是打败了仗被俘虏了嘛,又不是第一次了。”
就在这个男人要走过来打这个女人的时候,他突然呆住了:“延昭?”
“刘大哥,咱们好久不见了。”。)
大宋武皇 第一百八十二章 收复燕云(六)
那位被杨延昭称为刘大哥的人抬头看着面前的这位将军,虽然他认出了杨延昭,不过那也仅仅是凭借着记忆中那依稀还能想起的印象而已。
“没想到,刘大哥还能认得我,咱们也是多年没见了?”
此时确定了眼前之人就是杨延昭以后,那位刘大哥扔掉了手中准备用来殴打啼哭的妻子的笤帚,将妻子扶了起来,然后叹了一口气。
“没想到一别多年,咱们居然会在这种情况下再见面。当初我是王子,你只是将军之子。而今天你已经贵为宋军大帅了,而我却是你的阶下囚而已。”
说罢,他转过身来,用袖子擦干了还挂在妻子脸上的眼泪,轻声细语的说道:“行了,别哭了。对方大帅是延昭,你也认识。以延昭的为人是不会为难我们的,你现在回去收拾一下东西。”
就在刘大哥嘱咐妻子的同时,杨延昭也向着那几个士兵示意了一下,意思是别为难他们一家人。
得到了丈夫的嘱托还有杨延昭递出的善意以后,那女人主动的回到了后院之中。
就在那女人走了之后,刘大哥向杨延昭说:“延昭,咱们也找个地方叙叙旧。”说着领着杨延昭走出了衙门,朝大街上的集市走去。
由于杨延昭在进城前的三令五申,所以宋军的士兵并没有侵扰任何的百姓,这街市之上虽然比起以往要冷清的多,但是店家仍然在做着生意。
这也使得这二人很容易便找到了一间汉人开的酒馆,然后坐了进去。
由于杨延昭仍身着将军的铠甲。所以即便是店家看到领路人是他们的留守。仍然不太敢向二人打招呼。
二人在坐进酒馆以后。还是刘大哥主动向店家要了一壶酒还有一些下酒菜。而店家在上酒菜的时候,看杨延昭的眼神仍然有些畏惧。
这种眼神已经不是杨延昭第一次看到了,这一路下来虽然连战连捷,但是每攻占一座城池之后,宋军想象中那种夹道欢迎的场面并没有出现。
如果说城中的契丹人畏惧宋军还能够解释的通的话,居住在这些城池里并且还是占据绝大多数的汉人同样也畏惧宋军就让杨延昭有些想不通了。
直到攻占了大同府以后,看到这种情况仍然存在的杨延昭突然想起了在出征之前赵惟吉曾经对他说过的一段话。
“延昭,你告诉朕。我们此次进军燕云对于那里的百姓到底是侵略呢?还是解放呢?这大宋对于他们来说是故土呢?还是单纯的同种同文的邻国呢?”
当时杨延昭并没有给出赵惟吉任何的答案,赵惟吉也没有给杨延昭自己的答案。后来这段对话就像没有发生过一般,杨延昭仍然带兵出征了。
不过今天,杨延昭总算知道当初赵惟吉为什么要问这么一段话了。的确从杨延昭观察得出了的结论来看,对于燕云的百姓大宋像入侵多过解放,大宋像邻国多过故土。
这样的一种情况使得杨延昭不得不重新考虑一下战略,这样的快速推进是否能够真的收复燕云,这些被打下来的城池会不会出现民间的起义反抗?他们的这次开战在燕云有些不得民心啊。
就在杨延昭还在想着这些问题的时候,那位刘大哥已经自斟自饮的喝了一杯酒下肚了,就在他给自己倒第二杯酒的时候。杨延昭才从沉思中将思绪收回来。
“刘大哥自己喝酒居然都不叫我,实在是有点不够意思啊。”发现刘大哥居然在自斟自饮的杨延昭忍不住出言调侃了一下。
那位刘大哥被这样调侃也没有任何的不好意思。反而是将杯中的酒再次吞下了肚中以后象征姓的解释了一句:“这不打了败仗,心情不好先自己喝两杯舒缓一下嘛。”
他这么一说,杨延昭被逗乐了:“这么说怪我咯?”说着将自己的酒杯往前推了推。
“不怪你怪谁啊?你刘大哥我的富贵算是被你打没了。”调笑的同时刘大哥手也没停,将杨延昭的酒杯与自己的都给斟满了,“来走一个。”
二人将杯中的酒干了以后,刘大哥用筷子夹了一块牛肉扔进了嘴中,然后对杨延昭说:“延昭来找我这个俘虏不单纯是为了叙旧呢么简单?说,看看我这个废人能有什么帮得上忙的?”
杨延昭没想到这刘大哥居然一眼就看穿了自己的来意,既然这样也就不打算再做什么隐瞒了:“我是希望刘大哥能够帮我联络到燕云的大族。”
“哦?”一听这个,刘大哥有些来精神了:“你先别说要我帮忙的原因,让我猜猜。”刘大哥想了想,然后接着说:“我想是因为这些百姓的态度。”
说着,他指了指身后的酒保,还有酒家外面路过的百姓。
“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这些燕云的百姓对待你们宋军的态度应该与你们当初出征之前想的不太一样?”
说完以后,他看了看杨延昭。
老底被看穿了的杨延昭也没有不好意思,老实的点了点头,肯定了刘大哥的猜测。
“嘿嘿,我想你们当初出征的时候,估计是以为这燕云的汉民不说配合你们作战,至少在进城以后也会箪食壶浆以迎王师。但是没想到不仅没有迎王师,而且还对于你们的到来产生了一种惧怕,我说的没错?”
对于这刘大哥能完全猜中之中的前因后果,杨延昭并没有感到任何的惊奇,这人的聪明才智杨延昭早已了解,他现在希望这刘大哥能够帮他解决这一问题。
“没错,正因如此,我才想来找刘大哥您,看看您能有什么解决办法。”说着杨延昭拿起了酒壶将二人面前的酒杯又再次斟满。
对于杨延昭的服务,刘大哥并没有拒绝,在杨延昭将二人的酒杯斟满以后,他端起了酒杯,与杨延昭碰了一下,然后一饮而尽。
喝完了这杯以后,他再次开口了:“其实你要我联系燕云的世家大族我可以帮你,我想以我的资历他们应该会给我这个面子。
但是你打算从世家大族来下手解决这个问题其实有些治标不治本。”
“哦?愿闻其详。”
“虽然打通了世家大族这一关节能够帮你在接手每个城池的时候省下很多的事情,但是要真正的根除掉这百姓对于你们的恐惧,光靠世家大族那是不可能的,你要知道,世家大族并不会担心到底是谁在通知他们。
对于他们来说,做大宋子民和做辽国子民其实没有太多的区别,依靠他们的家族实力和在这个地方的威望,即便因为更换主子会有一定的影响,但是这种影响并不会持续太久,他们该崛起的时候照样还是会崛起的。”
刘大哥的这一席话,让杨延昭想到了赵惟吉,这位皇帝好像也从来都不相信世家大族一般,甚至与他对于这些世家大族在一定程度上是在防范的。
他说过一句话:“在这些世家大族眼中,家永远是排在国前面的,如果家的利益与国的利益冲突了的话,他们绝对会选择家族的利益至上,哪怕那种利益是不道德的,甚至危害百姓的。”
“更何况……。”看到杨延昭听进去他的说辞的刘大哥继续的补充道:“更何况世家大族与平民百姓有时候有着天然的敌对,你一味的讨好世家大族,有可能会适得其反。”
“那您说,我到底该怎么办才好?”
“这个……,你等我想想。”说完刘大哥陷入了沉思之中,因为他也是第一次考虑这个问题,一起他只是西京(大同)留守,很多事情都不用他去想的。
但是这一次,他必须要直面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才能合理的平衡世家大族与百姓之间的关系,尤其是以宋军这种“外来者”的身份驾临燕云时。
“延昭,大哥问你个问题,你得老实回答我。”
“大哥您说。”眼见刘大哥突然一脸严肃的问他,杨延昭也不得不收敛起来。
“你们的皇帝,就是新任的那位景德(赵惟吉的年号)皇帝对于世家大族的态度是怎样的,他平时有没有表现出任何对于世家大族的喜爱或者反感?”
一听这个问题,杨延昭便把赵惟吉以前说过的那段他对于世家大族的评价给复述了出来。没想到他刚一复述完,刘大哥便哈哈哈的大笑了起来。
“我有办法了,延昭如果你相信大哥我的话,我帮你拟一道折子你递送回京城。然后在京城作出反应之前暂且按兵不动,你看如何?”
杨延昭一看,刘大哥如此的有自信,便完全相信了他,在他写完折子以后,以自己的名义快速的发回给了汴梁。
而在将折子发出去以后,整个的宋军也不再准备进军了,而是暂时留在了大同府内等候着京城那边的反馈。
而京城这边,内阁在接到这封折子以后,立马便被里面的惊人言论给惊呆了,不敢擅自对于这封折子作出反应的内阁,只好将折子交给了赵惟吉,希望他能给出合适的处理办法。。)
大宋武皇 第一百八十三章 收复燕云(七)
“哈,哈,哈,人才,真是人才,延昭到底是在哪里找到这么一个人才的,等战事结束,我一定要见见此人。”
伴随着赵惟吉的狂笑的是诸位阁臣的面面相觑,他们实在没有弄明白为何一本让他们都有些束手无策的奏章居然会让赵惟吉如此的狂笑不止。
“你们谁帮我拟个回执,就让延昭照着这个方案做,朝廷会配合的。”
“可是陛下,这个方案会不会有些不太妥当啊。”知道方案是什么的寇准率先站了出来,他想知道为何赵惟吉会同意这样一个风险极大的方案。
“平仲,没事的,这个方案肯定能够成功的,就让延昭放手去做。”
……
整整十天以后,大同府内整个的风气都有了显著的变化,当地的汉人看宋军的时候不再畏惧,反而有了一种感激之情。
之所以产生这样的变化除了宋军严苛的按照杨延昭的指示对于任何的百姓做到秋毫无犯以外,那位刘大哥的政策也起到了至关作用。
“刘大哥啊,延昭对你是五体投地了,没想到仅仅十天的时间,整个大同府内的风气居然有了这样巨大的变化。”
对于杨延昭的夸奖,那位刘大哥很是受用,但是他也知道,如果没有那位宋皇帝的支持,还有对于方案细节上的修改,他也没法做出这样的效果。
眼见大同府内基本上已经安定下来以后,杨延昭便必须再次上路了,他的任务是收复整个的燕云。大同府只是刚开始。后面的路还很长。
接下来他将要面对的是比大同府还要重要。有可能还要难以攻取的辽国南京,之前的大同府攻坚已经让他知道了这枪炮并不是无敌的,后面的路可就得小心一点了。
“大哥啊,这大同府基本上已经安定下来了,我这边大军也差不多该上路了。皇上在给我回执的时候同时也下了一道旨意,那就是你将被召唤进京,可能咱哥俩也得就此分手了。下次见面可能就将在汴京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