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苍穹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鹏羽
每天,从参谋本部都会有最新的战局通报传过来。黑龙江丢了不着急,吉林、长春沦陷还可以再等。如今铁岭失守第八师伤亡惨重,俄军已经兵临奉天城下怎么还没有命令下来!现在就连士兵都已经住到火车上了,沿途火车站都已经安排好调度计划。所有出发的准备都已经完成了,只要命令一到,十分钟内第一辆火车就可以出站。无论是徐州还是江宁都在焦急的等待着皇上的旨意。
“报――皇上旨意:残龙军,集结!”
通信兵高举着电报冲进了指挥室内,正对着地图笔划的师团长参谋们立刻丢掉手中的棒子冲了出去。通信兵被挤到了一旁,还将第二个欲冲进来的通讯兵给挤倒在地上。
“诸位大人,参谋本部电令:‘已’计划。”倒在地上的通信兵痛苦的哀号。
不管是甲计划还是已计划,两江三个师都必须先向北走。急促的集结号声响彻天空,一队队的士兵快而有序的登车。训练过无数次的士兵都知道自己的位置,一切就为了今天。
“呜――”徐州的火车拉响了汽笛。“呜――”江宁的火车拉响了汽笛,锦州的火车拉响了汽笛。
“呜――”北京火车站也拉响的汽笛。“咕咚,咕咚,咕咚……”火车的速度越来越快。月台上,学生士子跪满一地,口中大声喊着“中华威武,皇上威武。”的口号恭祝皇上凯旋而归。
“都回去,该干什么干什么。要相信朕。相信朕的军队。也许不用等朕抵达前线,就会传来胜利的消息。”光绪站在车尾对着前来送行的人群挥手道别。
现在的大清,不再是甲午年那个南不知北有战事的大清了,遍布全国报纸发行系统和忧国忧民的士子将大清东北发发生的战事告诉了每一个普通民众。千年以来早已刻入中国人骨髓的保家卫国的思想让所有民众都将目光望向了北方。朝鲜告急。奉天告急,东北告急。可是没有皇上旨意的军队却不能调动,而太后还一直不让皇上下旨。这下好了,皇上明旨天要收复国土。锦州发动了、徐州发动、江宁发动了,就连皇上都带着亲卫上了前线。揪心的民众放下了心头的大石。大家都相信,只是皇上一到前线,定有捷报传来。
上海的一条小弄子里,一家老小正在吃饭,门外的大街上突然一片喧闹。“皇上有旨,残龙军集结――”
“这一大早上的搞哪样。吵死个人了。”年青的妻子不由抱怨了几句,再一勺子饭喂给孩子。
但年青的丈夫却猛的站了起来,冲进了房间。军营很苦、军营很累,但却是他不能忘怀的地方。因为太后不肯拨付军饷,军队被迫裁撤。很不幸的是他是裁撤中的一员。长官说过,当兵就要发饷,要不然家人吃什么喝什么。现在朝廷不给银子,发不了那么多军饷只能让一部分人先离开。离开军营的那天,他们什么都没带,就带走了一身没有标记的军服。长官还说过,皇上在辽河那面被打的千疮百孔的军旗叫残龙旗。是大清所有军队最高的帅旗。每一个士兵都是这面军旗下的军人,等皇上重新竖起残龙旗,等残龙军再次集结,都t娘的给老子滚回来。
言尤在耳,今天终于等到了归队的命令。当穿着一身笔挺的军服的丈夫站在门口,年青的妻子惊呆了。他从来没有在她面前穿过这身衣服。她也没有见过这身衣服。一定是放在丈夫回家时带来的那口小箱子里,那是丈夫唯一不让她动的东西。
“好好带大咱们的孩子。此去若不能回,你就找个好人家再嫁了吧。”说完抛下家小,毅然跑出门去。
“你这是要去哪呀?”年青的妻子突然害怕了,当初为了养家丈夫去当了兵。当兵的饷银很高。一年多来也攒了些钱。好不容易人回来了,正要好好过日子了,这才多久又要走了。心急的妻子追出门去,结果丈夫连头都没回,只留下二个字:去死。
市区内有电报站,皇上的旨意能很快传到城市的各个角落。但更多的裁撤士兵还是在农村里,没有电报的地方那就用快马通知。
年迈的父亲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他侍弄了一辈子的土地。日出而做,日落而息的日子已经过了半个世纪了。听说军饷很高后,曾经偷偷跑去当兵的儿子还是回来。虽然神情沮丧,却也变的高大结实起来。
“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这才当了多久的兵呀,连地怎么侍弄都忘记了。跟你说了多少回了,咱们就是庄稼人,好好的侍弄地多种点粮食出来就比什么都强了。” 年迈的父亲看着一地乱七八糟的秧苗,气就不打一处来。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没把地种好,这一年哪来的收成。
就在这时,路边上一匹快马跑过。身着皇家陆军军服的骑手挥舞着红色的军旗:“皇上有旨,残龙军集结――”
正在低头挨训的年青人猛的抬起来望向那已经远去的骑手,突然跪倒在地:“儿子不能再孝顺您了。”说完拔起腿就往回跑。
当不知所以的父亲气喘吁吁的跑回家门口后,自己的儿子衣着光亮的站在门口。四个同样服饰的年青人正在向自己的儿子敬礼。
“报告长官,大清皇家陆军一师三团七连士兵请求归队。”
另外四个年青年行完礼后,自己的儿子才行礼说:“准许归队,我命令立刻向最近的火车站集结。”
老汉看着那四个年青人在自己儿子的指挥下,排着整齐的队列离开了。虽然他不明白这是要干什么,但那一句“长官”还是听的很清楚的。自己儿子当官了?自己那个傻儿子成了长官了?老汉突然笑了。
……
大清国皇帝下令集结的旨意已经过了一天,前往各火车站的裁撤士兵越来越多。德国教官迈克尔随着第一列火车去了锦州。他是参谋官,前线战事须要他做参谋,也可以很好的看看清国这个正在崛起的国家在面对危局的反应能力。而另一位德国教官霍斯特留在了徐州,因为须要他来协调各地归队的士兵。等待一天后,徐州最后一辆火车开出站去。开车时火车上还空着大半的位置,还没到北京火车上就已经人满为患了。每到一站都会有士兵上车,甚至荒郊野外都会出现爬火车的士兵。而且霍斯特发现自己留下来是多余的,因为没有士兵需要他来整队,每一个归队的士兵都会按军衔高底自动重整。霍斯特突然觉得中国人原来是如此守规矩的民族。
火车已经在路上奔跑了一天一夜,清国旁大的国土和众多的人口看得霍斯特目瞪口呆。他想起他看过的一本书,书中的蜀国每十个人里面就有一个士兵。即便如此,这样的国家还有能力发动对外战争。大清有四万万人口,如要有足够的武器,也按蜀国那样做的话,那么这个国家就可以组织起四千万军队。四千万军队呀,足够把整个欧洲给铺满了。霍斯特满头大汗,他认为他有必要建议国内应当更加重视清国。因为清国一但崛起,整个远东将会重现昔日汉唐帝国那样的格局。清国战胜俄日两国也许会很麻烦,但霍斯特对清国将获得最后的胜利却再无怀疑。
每当北上的火车开过北京火车站时,车头都会鸣响汽笛。响亮的汽笛声是告诉北京城里的官老爷们:大清国的军队,正在皇上带领下奔赴战场。
看着越来越多的士兵集合在火车站,看着朴实的普通中国民众挎着篮子将一个个鸡蛋塞给路过却不认识的士兵,霍斯特看着眼前满当当的全是人,这种场景在人口稀少的欧洲是看不到的。霍斯特认为,这就应该是大清国的军事总动员。
中华苍穹 第二百一十五章 增援奉天
大清国内的兵力正在向东北集结,而远在朝鲜的刘盛休作为平壤最高指挥官,也正在调配防守兵力。 问题是,朝鲜人早被日本亡命攻击给吓坏了,自己只有一个团的兵力可以信任,还是炮兵。他只能把朝鲜人放在城墙上,自己的部队只能做预备队哪里紧张支援哪里。原本这样安排还行,必竟朝鲜国王李熙还在平壤城内,保卫国王的思想还是比较可靠的。
可是今天收到参谋本部发来的通报,皇上下旨各部队向东北集结并带着亲兵赶赴战场。消息传来,李熙带上世子李坧就走了,他要到清国拜见上国皇上,请求上国派出更多援兵来帮助朝鲜。你要走就走,秘密悄悄的走就行了,这么大张旗鼓的走算怎么回事。刘盛休很闹火,虽说李熙当着所有朝鲜高级军官的面将朝鲜全部部队的指挥权交给刘盛休,但下面的士兵却不知道他们的国王是去求援的。
国王跑了!这是普通朝鲜士兵的想法。这一下子整个平壤全乱了,所有士兵都在议论纷纷,就连清军中都有人向刘盛休进谏:咱们也跑吧,反正是朝鲜的地方,丢了不心痛。
自己人给一巴掌,对朝鲜人就要杀人立威。宪兵们在各军营中杀了一批,人头就挂在城门上随风摆动。这才压制住平壤城内的言论,但朝鲜士兵的心里怎么想就管不了了。皇上秘旨说要在消耗日本人的同时,也要消耗朝鲜人。皇上的意思到底是什么,刘盛休不知道该怎么理解。他认为消耗日本人就是多杀死日本人,那消耗朝鲜人就是让朝鲜多死人。自己不能动手杀,那就让日本人来杀。刘盛休不让一个朝鲜人离开平壤,李熙去清国安排的护卫都是清国人。现在看情况平壤是守不住的。那就不能让自己人把命丢在这里。炮兵不是步兵给杆枪就行,炮兵可是实打实的用炮弹打出来的。每个炮兵要求对各种口径的火炮都要会打还能打准,现在一个合格的炮兵至少都有二三百枚炮弹的训练量。炮兵比步兵金贵多了,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刘盛休将自己的炮兵全部派出国去。只留下炮兵团中负责保卫炮兵的步兵。所有大炮全都交给朝鲜人操作。
刘盛休已经尽量妥善安排平壤的防务,他认为自己已经尽力了。但平壤还是在一天内丢了。日本第一师团到了,清晨就开始发起攻击。早上半天朝鲜人还打的有模有样,火炮、机枪、步枪还能有效配合打击日军。但到了下午,日军再出祭出“猪突”战术。朝鲜人一下子就崩溃了。刘盛休的步兵如同救火队员一样四处救急,击退无数次日军攻击后也不可避免的减员了。终于到了傍晚,刘盛休救不过来了,日军再次从玄武门攻入了平壤。刘盛休一得到消息就立刻将指挥部开出平壤,再传令朝鲜各部撤出,然后头也不回朝北走了。朝鲜军队一接到命令就全军崩溃,所有士兵丢下阵地就跑了。军官一看压不住也跟着跑了。还好刘盛休是先撤出平壤再下令弃守,不然也会被抢着出城的朝鲜人堵在城内。
日军再一次用一天时间就攻陷平壤的消息传回日本,日本国内再一次沸腾了。万人的提灯游行再一次出现在东京街头,而山县有朋看着游行的人群却忧心忡忡。攻陷平壤是日军的一次胜利。但对于整个大局来说却并非关键。失去平壤的清军还可以防卫鸭绿江,还可以退守辽河。日军要一路攻破辽河至少还要三个月的时间,这么长的时间足够清军调配兵力。既然俄国远东舰队没能夺下虑顺,那唯有俄军占领奉天才能对清国进行致命的打击。不能再给清国时间,清国的精锐部队都已经向北调动了。
因为没有进行新闻管制,平壤失守的消息也在大清国内传开了。原本还以为皇上出征后传来的第一个消息一定又是哪里大捷的民众,被平壤失守的消息打蒙了。平壤丢了,奉天听说也快守不住了,大清国这是怎么了?这回连皇上亲征都不管用了?民众哪里知道,皇上亲征才过了一天,皇上的专列才刚刚过了山海关。
唯一让人安心的消息就是远在海外的琉球国王尚泰,在没有收到调兵增援的命令下,将国内唯一一支步兵团在那霸港装船,在没有军舰护航的条件下开住旅顺。仅仅就是为了报答大清为琉球复国的恩德。
滴滴答答的电报声响彻了整个参谋本部,进攻的命令随着电流电波抵达了各师驻地。早已整装待发的部队憋着火,当收到攻击命令时彻底爆发了。尤其是驻守辽阳的第四师第十团,他们抛弃了全部的被服,只带着武器弹药在短短五分钟内就开出了驻地。如今奉天城下全是俄国兵,他们就只为再早一点抵达奉天。
他们刚刚出发才过了二个小时,寿山就收到了另一封加密电报。对马大捷,全歼俄远东舰队。看到电报的寿山当时就高兴的大叫起来。无线电还是绝密,除了通信兵以外知道无线电秘密的只有少将以上级别的军官,连普通团长都不知道,就连德国教官所在的两江部队任何时候都不能动用。对马海战的结果还不能宣布,不然人家会问,为什么海战才结束,远隔千里外的你们是如何知道的。要知道,现在世界上最强大的大英帝国,在舰队抵达港口之前谁都不知道结果。
“每人只带一天的口粮和二个基数的弹药,除迫击炮和手榴弹以外,抛弃一切一个人无法携带的重装备,明天清晨必须赶到奉天城下。”海军大捷给了寿山无比的信心,只要第八师能坚守奉天城等到自己的到来,俄国的失败的命运也就可以预计了。为此,寿山连多余的粮食都不要了。
这种由皇上命名为迫击炮的火炮,是一种从炮口装弹,以曲射为主的火炮。其实炮体早在甲午年前就已经研制出来,但是因为炮弹落点扇射太大而未采用。经过无数次修改弹体和弹体尾部飞行稳定翼。到甲午年间第一款迫击炮定型。只是当时皇上在辽河作战,这种新炮跟本来不及生产。战后,皇上检验这种新炮后很不满意,重达一百多公斤的迫击炮还是整体式的。
“太重。减轻重量。将整门炮分解开。每个部分都要让普通士兵能拿得动跑得起。要象机枪一样,让迫击炮成为步兵火力支援的制式武器。”皇上的一句话。让已经定型的火炮重新开始设计。中国人是聪明的,三个月后第一款迫击炮定型,47毫米口径、350毫米管长,最大射程2100米。分解为炮管、支架、底座三个部分,总重量52公斤的轻型迫击炮开始批量生产,于去年9月试装备第一师。经过数个月的摸索,到年底,第一、二、三师全面开始装备迫击炮,没办法受产量限制。年初的军演其实就是为了试验这种迫击炮。现在到了用实战检查的时候了。
还有手榴弹,这种能从手上扔出去的炮弹也是皇上亲自命名的。体积小、质量小。携带、使用方便,扭开木柄后面的安全盖,拉出导火索扔出去就能爆炸,爆炸会杀死周边十数米的士兵。手榴弹一经装备部队就获得所有士兵的好评。听说早就有这种武器了。只是导火索延时不稳定,皇上怕还没扔出去就在自己手里给炸了。所以拖到导火索定型后才大批量生产和装备部队。这种武器的出现让步兵们笑称,有了手榴弹步枪可以扔了,把手榴弹密集的扔出去鬼都给炸没了,还要枪干什么。
所以寿山把一切能扔的都扔了,唯有迫击炮和手榴弹这两样带全了。增援奉天就指望这两件新武器了。
晚了还是晚了,尽管部队收到进攻命令就第一时间出发,尽管减轻到最低的负重,还是晚了。俄国远东军最高指挥官、俄国远东总督也明白奉天在整次战役的重要性。俄**队在经过一天的亡命攻击后,奉命防守奉天城东门的依克唐阿害怕了,他抛弃了部队自己带着亲兵从奉天南门跑了。主将逃命了,浴血奋战的士兵如同被抽掉了最后的底气也跟着跑了。就在依克唐阿冲出南门的那一刻,奉天城东门失守了,喊着“乌拉”口号的俄**队如潮水般的涌进了奉天城。
“依克唐阿误我呀!”得知东门失守,伤势才恢复的宋庆当场一口血就喷了出来。一句话都没交待的宋庆急冲冲的带着直属营最后二百名将士赶往东门,企图夺回东门。失去指挥的奉天守军,只能将还医院治伤的左宝贵抬进了指挥部。
奉天城炮火连天,激烈的枪声和厮杀的呐喊声远远的传了出去。对寿山而言,这声音就是增援的命令。一天一夜不停奔跑的寿山,终于在第二天中午时分抵达奉天城外十里的地方。气喘如牛的登上了一个小山坡,眼前的奉天四门除了西门已经全部竖起了俄国人的鹰旗。
“进攻,不许停下。”寿山明白,连续一天一夜不停运动的部队一但停下,再想让他们发起冲锋是不可能了:“让炮兵先上来。”寿山发现了俄军,俄军也发现了增援的清军,他们调出了一部分兵力来阻击清军。
炮兵上来了,他们没有带山炮、野炮。为了能更快的抵达奉天,他们抛弃了所有大炮。只有眼前百来斤的迫击炮。一根根炮管被放下,座板托住炮管,支架将炮管支起。炮兵们估算着两军距离,开始调整炮击诸元。
“校准距离1600米,准备――”首先抵达前线的炮兵连长看着炮兵们将炮击距离调至1600米的标记后,挥下了高举的右手:“放――”
将炮弹摆在管口的士兵松开了双手,蹲下时捂住了耳朵。咚咚咚咚……一枚枚炮弹从炮管中射出,在俄国进攻队列中炸起朵朵火团。
迫击炮起做用了,俄军进攻队列被打断。寿山大叫道:“继续炮击,步兵继续进攻。”
枪声、炮声、厮杀声响彻战场,一枚枚迫击炮弹在俄军中炸开。进攻中的俄军被密集的炮火截为两段,而继续进攻中的俄军却看着清军步兵们不仅没有躲避反而向他们冲锋。俄国士兵们骑在马上高举着马刀,朝着清军冲过去。他们相信只要等他们冲到了清军身边就能将清军砍杀干净,没有哪国的步兵能挡住伟大的哥萨克骑兵。
“拿着马刀就了不起呀,把所有机枪架起来,手榴弹都准备好。”清军的指挥官将机枪在两侧布置好,就等着俄军骑兵进入射程。
距离越来越近了,清军还没有开枪。还有600米就冲上去的时候,俄国人发现清军朝着他们丢出一大堆圆棒子后,就全部爬下了。清国人这是想用圆棒子来吓乎他们的马吗?这太可笑了。
还没等圆棒子落地,俄军就冲了过来。400米,轰轰轰轰……手榴弹爆炸了,四下飞舞的弹片立刻击倒了大片俄军。哥萨克骑后还没反应过来,清国的重机枪也响了起来。清军阵地上到处都是一条条长长的火舌,密集的弹雨将侥幸在手榴弹爆炸下幸存的骑兵再次击倒,即使还有个别漏网之鱼,也没能逃过步枪的射击。
迫击炮将俄军的进攻截断,手榴弹大量杀伤有生力量,机枪、步枪将敌人最后的抵抗力量消灭。短短数十分钟后,清军阵地前已经看不见骑在马上的俄军士兵。
“步兵继续前进,机枪跟随上前,迫击炮阵地前移。”寿山很满意新武器的效果:“各兵种注意配合,向奉天城南门压近。”
在迫击炮的掩护下,手榴弹炸开俄军的防线。清军步兵距离南门越来越近。俄国人心中大惊,清军的火炮为什么能跟着步兵一起攻击?
俄军虽然攻占了奉天城的南门,但南门内的战斗却没有停止。半个连的士兵在机枪的帮助下将俄国人死死的堵在门内50米的距离里。
咚咚咚……接连的爆炸在城门楼内响起,进攻中的俄国士兵被打蒙了,为什么他们的身后会有敌人的炮弹?他们不用想就明白了,清军厮杀的声音越来越近了。快跑,不然就要被堵在里面了。俄国人乱了。
“听呀,是援兵,是援兵。我们的援兵到了。”南门内的清军士兵高兴的叫了起来:“冲呀,干掉俄国毛子。”这时,在断墙残垣内,数百名清军冲了出来。
一连攻入的南门,门内的俄军就被清军所淹没。寿山扶着头盔进来,抓住一个第八师的士兵就问:“宋提督在哪?左师长在哪?你们接到最后的命令是什么?”
“报告师长,东门失守后宋提督带亲兵上去了。现在部队是左师长在指挥,指挥部在西门。昨天入夜前,我连奉命在南门阻击俄军,到现在没有接到其它命令。”
“第十团全部进城。三营留守南门,二营向北门进发,一营火速增援东门,务必找到宋提督。师直属部队跟我去指挥部。”寿山转头对第八师的连长说道:“南门防务由第四师接管,你们分出几个人带他们去。你带我去指挥部。”
中华苍穹 第二百一十六章 宋庆之死
寿山将自己的兵分成三个部分,每个部分对应一侧城门。 一夜都没有得到其它命令的部队,无论你怎么询问都不可能得到更多的信息,兵分三处是最保守的办法。至于还没失守西门,寿山相信这里的兵力还是足够的。
部队自然有下级军官管理,寿山这个师长交待完就往指挥部去了。第十团最后进城的不是作战部队,而是几个临时充当侦察兵的陆军宪兵,他们在侦察俄军动向意外的抓了了一个人。
当寿山来的奉天指挥部才发现,其实指挥部离西门还有很远。这里只是靠近城西侧的大清银行奉天分行,也是奉天城内唯一一座全钢筋水泥结构的建筑。一座城防司令部的大门没有雄赳赳的卫兵,只有一个身上缠满了绷带的伤员拿着把枪坐在大门口。见到将军过来想挣扎起来行礼的卫兵,努力了两次都没能站起来。
指挥部的大门都只能用无法移动的伤员来看门了,战局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了吗?寿山拍了拍他的肩膀让他坐好,留下二个士兵后他就一头冲进了指挥室。指挥室内,左宝贵正在看着奉天城的地图。身上的绷带渗着鲜血左宝贵还在指挥战斗。左宝贵不是强撑着身体在指挥,也不是被人搀扶着,他跟本就是被人强架起来的。
寿山看见左宝贵眼睛就红了,一边敬军礼一边说道:“大清皇家陆军第四师奉命前来增援。左将军,奉天就交给我吧,虽然只是先来了一个团,但我一定守住奉天。”
左宝贵看了眼寿山,一句话没说头一歪人就倒了下去。寿山冲上前去,伸手摸了摸被卫兵扶着的左宝贵的颈脖。没事。还有心跳,只是晕了过去。寿山连忙让人将左宝贵抬了下去医治:“现在奉天城防由本座接管。”
参谋连忙给寿山介绍奉天城内的情况,这时寿山才发现,就边参谋都是带着伤的。不说不知道。一说吓一跳。整个奉天城早就没有了后备兵力。现在指挥部里的人都是上过前线的。
俄军早在三天前就已经抵达城下。他们是贴着清军的屁服追上来的,俄军没有休整就立刻发起了攻击。才从铁岭退回来的残兵还没来得及布置就开始了奉天防卫战。所有士兵就地防卫。左宝贵收集了所有的散兵游勇组织了一支赶死队四处增援,把自己搞成了重伤才好不容易才守住了奉天。没想到才过了一夜,依克唐阿就丢下他所防守的东门跑了,没多久东门就失守了。得知东门失守后的才刚刚从病床爬起来的宋庆就带着最后的亲兵上去了。如今过了大半天也没有宋庆的消息。估计情况不妙,因为俄军一度打到城中广场,站在银行顶上都能清楚的看见俄军。连忙从其它三门抽调部队才把俄军给压回东门,但也没能夺回东门。俄军向东门增援的兵力越来越多,东门的清军压力也越来越大,就从其它三门抽调的兵力也越来越多,最终没能夺回东门还丢了南北二门。作为还在清军手里的西门。不是因为清军顽强守住了,而是因为俄军没有强攻。现在守在西门守军都是将其它地方的伤员临时组成的,只要一个强攻就能拿下。俄军故意留着西门不攻是想搞围三阙一,可有俄军不知道清国皇家陆军有一条铁例:未得命令弃守阵地者斩。其名字刻入烈士陵园的墓道,任后人踩踏。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