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苍穹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鹏羽
俄国也迫于眼前的地步悄无声息的低头了。他们是发回了关于清俄边境冲突被俘虏人员的决定。可这他们的决定却超乎光绪及大臣们的猜测。尼古拉二世跟本不在乎四万俘虏的性命,在他看来,如果他愿意随时可以再次武装上百万的部队。所以他的决定是:仅赎回十余名高级将领和贵族。
在尼古拉二世眼里,即使清国占领了远东也不可能守的住。因为只要等远东铁路修好,伟大的沙皇俄国的五十万大军就可以东征。所以在铁路没修好之前,介于国内经济情况他先忍了。但远东的失败对他而言更像是一种耻辱,所以他还决定要建造军舰重新组织远东舰队。还好俄国的大臣们并不全是他这种偏执狂,因为远胜过清国海军的日本舰队就要完工了,而清日之战也必不可免。
“等日本舰队消灭了清国海军,那时才是帝国出兵远东的最佳时机。现在。我们需要做的是尽快修好铁路。”尼古拉二世的财政大臣谢尔盖?尤利耶维奇?维特这样劝服了他的皇帝陛下。
是的,远东这块土地大清占领了也不可能去守。国家财政决定了对这些偏远的地方不可能有过大的投入。可这样一来,预计中一千余万两银子的收入一下变的只有不到两百万两。这让已经做好财政计划的大清顿时陷入财政困境。光绪可以推翻俘虏定价或做其它决定,反正出尔反尔就是外交内容,可是干不要脸的活必需有不要脸的底气,现在的大清没有这份底气,那也只能认了。
看着车外低声细语的大臣们,光绪深深一叹。坐下,再点上一支烟。
“俄人出此变故,是臣等无能未能提前预料,还请皇上降罪。为报皇恩。方才臣下们商议了一个方案,请皇上定夺。”大臣们都上来了。唐绍仪站在班首奏道。
“与卿等无关。”光绪随手灭了烟。在中国,如果不赎回俘虏那会失掉军心。因为中国传统文化要以人为本。但欧洲这么做没有问题,因为俘虏的战败了的士兵。下面的大臣们没有想到这个可能是可以理解的,必竟中国才与世界接触,他们守着儒家学说并没有错。可是这种文化差异光绪自己要应当注意到才对呀,可偏偏自己跟本没这么想过。看来自己已经被这个时代所同化,就如同整个满族被汉族所同化。
见皇上示意自己继续说下去,唐绍仪奏道:“虽然没有了当初预计的一千两银子,但也能收回二百万两。此战后俄国短时间内不会对大清有陆上威胁,因此陆军方面恢复并保持现有十个师的编制不再扩建。到是明日本舰队就要归国成了大清眼下最大的威胁,所以加化海军是首位的。但介于朝廷财政情况,臣下等商议停建所有包括驱逐舰以下的全部小型舰支,暂停海岸警卫部队的组建。除确保外购舰支的金费和海军正常训练外,仅保证葫芦岛后续四舰的资金。”
“看来只能如此了。告诉喀西尼,钱到放人。另外,全面封锁日本,尽可能从日本找补回来一些。明日我们就回京吧。”
皇帝不夜行。这是从山东平乱返回的刘坤一半路上车告诉光绪的,所以每当夜幕降临,光绪的专列就会停站。至于光绪从京城前往东北没这条规矩,那是因为在驰援战区。你刘坤一山东平乱是有功,你回东北就回东北,东北一大事还等着你回去处理,到这里来报个什么到。光绪不听不行,说这是从老祖宗就传下的规矩。刘坤一说了半天光绪这才反应过来,甲午那年回京也是如此,只是当时没注意。这次是光绪这次心不静,胡思乱想之余无意中发现这个问题。必竟这次回京要跟慈禧彻底摊牌,怎么个章程自己还没想好。反正就两点,第一不能引起国内动荡,现在的大清经不起任何一点内耗。第二必需要彻底收权,没人想再重复一次乙未宫变。
刘坤一的意见不能拒绝,因为人家开口就是天下大义、是祖宗成法。好吧,这次要听。必竟宫变之时,刘坤一受鱼池之殃被软禁,都还没补偿给人家。
光绪心不静只能胡思乱想,现在火车车速本来就不高,加上晚上停靠这回京的时间也更长了。也好,正好冷静冷静,把没说完的金属工艺知道写下来,再关心关心光绪群岛实验舰的回报。通过程诚的说明,也让光绪了解到为什么有水管之称的152毫米舰炮的射速才一分半一发。那是因为实验舰上装的是203毫米舰炮的供弹系统,必竟这是为三联装203毫米舰炮做准备。拿不出面对慈禧章程的光绪,无聊之下还亲自到车头查看刚刚定型的小马力燃油锅炉的蒸汽轮机……
当夜幕再次降临,皇帝专列缓缓停靠进了山海关火车站。光绪表扬了守将高程坚守职责,将还是少校营长的高程越级提升为上校团长。虽然他的新军服和新官职需要等皇上回京后才会由兵部发下,但高程依然大呼皇上万岁。光绪没心思打哈哈,早早回房休息。
山海关,这是关内关外的分界线。关外,陆军第一师怎么随驾而行都没关系,但过了山海关那就叫带兵入关,其性质就不一样了。要不要带不带第一师入关,这就是这几天来光绪一直烦恼的问题。虽说有皇家禁卫营在侧安全都没问题,但是一但带兵入关而引起朝中大臣们的反抗的话,那大清动乱就在眼前了。必竟皇权交替,自古来就是血淋淋的。可是这种事又不好跟大臣们商议,想不出主意的光绪只能再停留一天。但光绪眼中的犹豫却让唐绍仪看在眼里。(未完待续)
中华苍穹 第二百三十一章 山海关上的决定
就在光绪下令在山海关多留一天的那天晚上。光绪已经沉沉睡下,月亮当空下的一间小屋子内,却是灯火通明。
“诸位大人,我等皆是皇上近臣。如今皇上停留山海关,不知诸位大人有何看法。”唐绍仪把人都招来,开门见山的说了这么一句。这句话问不问其实没必要,知道人不会说,不知道人也说不出来。
林启兆、欧阳振华、王士珍、段祺瑞、程诚、吴德仁、杨东子,完成当前工作后回来报道的中情局长周勤、国安局长冷峻也在场,就连皇上近侍寇连材就叫来了。但是没有刘坤一。这些都是跟着皇上起起落落过来的人,大家知道唐绍仪是什么意思,只是相互看了眼,都没有说话。唯有吴德仁满不在乎的说了句:“大半夜的,有屁快放。”
唐绍仪这么问就是要表明一个态度,作为臣子要开始劝谏皇帝了。让不愿意加入的人自觉退出去,同样退出去的人也将退出这个圈子。这可不是一般的圈子,这是光绪能坐稳皇位为以倚仗的圈子。如今皇上即将大权在握,他们自然也将登上朝堂,这时谁会退出去。就连吴德仁这位也没挪屁股。这些人都掌握的国家力量的一部分,也都是所掌握的那部分里有一定权利的人。说的好听点,这些人就是光绪掌权后朝廷的顶级大员了。如今皇上犹豫着回京后该如何处理,却是让他们最担心的。尤其以唐绍仪为最,乙未宫变后,他可是被抓进大牢受了刑的。那滋味他不想再受一次了。
见大家不说话也没其它动静,唐绍仪说话了:“皇上之所以滞留山海关,就是因为皇上在犹豫回京后该如何处理。皇上英明。不愿意大清朝廷发生大的变故以致天下振动。的确,如今大清也经不起这种振动。可是太后会安心交出大权吗?她决对不会。所以……”
“放肆。”欧阳振华低声喝道:“我大清以孝治国。你要皇上行大不孝之道,信不信本将军就地毙了你。”
唐绍仪对着欧阳振华深鞠一躬:“大人且息怒。听下官说完。甲午之后,太后移驾颐和园。说的不好听。那就是想将太后给软禁起来。可结果呢?不到半年太后就走出来,还反手将皇上给软禁在瀛台。在座诸位也是大受牵连,若非此次俄人入侵,而太后之兵又无御敌之策。恐怕皇上与我等想要复出已再无机会。大人以为然否?”唐绍仪叫欧阳振华为大人没错,欧阳振华是从一品的兵部尚书,而唐绍仪还只是外交部正二品的侍郎,这还是在宫变之前的官职。虽然在皇上面前说话比欧阳振华管用,但官位就是这么排着。
欧阳振华点了点头。没有说话。
唐绍仪淡淡一笑,接着说:“太后我们自然得供着动不得,但此事不能就此不管。相信诸位大人也不想再来一次乙未宫变吧。太后之所以能走出颐和园,说到底是有那些老臣们的支持。所以说,如果没有了那些老臣、王爷什么的。太后还能翻出花来?”
“话虽说如此,可该处理哪些王公大臣,又要处理到何种程度。如无皇上旨意擅自行动,小心皇上为平众口拿你唐大人开刀呀。”周勤一句话,引来众人齐称是。
“谁说没有旨意就要动手了,我们要做的是要让皇上做出决断。”
“要是皇上能早做决断。我等还用呆在这里吗?”林启兆摇了摇头:“以皇上的秉性,不是我们能劝的了的。”
“我们不劝,只需要做一件事――让第一师越过山海关。”
“这到是一个办法。”冷峻点点头。
“不可。没有皇上旨意,任何军队不能擅自调动。”欧阳振华再次出面阻止。军队不干预政治,这可是光绪早就说过的事情了。
“王参谋总长以为呢?”唐绍仪问道。
王士珍摇了摇头,也不避讳的说道:“唐大人这是要逼我们交投名状呀。好,我就交上了。皇上回京是必然的。虽然皇上没有下令第一师进关,但作为皇上出巡的卫队,提前布置安防不算是私自调兵。所以,第一师进关并无不妥。只是提前布置到什么地方,这就不归我管了吧。”说完王士珍看着欧阳振华。
“看我干嘛。既然是为皇上回京提前做安防,那就以一日火车行进速度为限。如果火车快的话。我们可以直接布置安防到通州。但需要情报支持。”要下水大家一块下。
“我可以立刻通知京城的人手,让他们盯住每一个需要盯住的人。”冷竣很果断。
“京城里我没人手。我最多能盯死进出京城的人。”周勤也没犹豫。
“诸位大人请放心,第一师先头部队可以立刻出发。”段祺瑞也无二话。
到是杨东子笑了:“我带的是皇家禁卫部队,似乎帮不上忙呀。”
“谁说不可以,你们可以提前派人接管火车站或是直接接管紫禁城。必竟皇上回宫,你们提前进宫也无不妥。到是我们海军才是无用呀。”程诚笑了。
“眼下海军是帮不上忙,但可以出出主意嘛。再说,吴大人这脾气说不定有大用处呀。”唐绍仪笑着说。
“就知道你们没安好心。”吴德仁眼睛一白:“老子知道,这事要不答应,回京后你们肯会想法子扣下老子的海军经费。妈的,没一个好鸟。要干啥明说,老子没二话。”
整个房间内唯一一直没有说话的寇连材被大家盯到浑身不自在:“诸位大人,咱家就是伺候皇上的一个奴才。这朝廷大事,可不是咱家一个奴才能参于的呀。”
“不用寇公公参于,但寇公公也是知道京城中的王公大臣们,谁与太后亲近,谁于皇上亲近。公公总不希望出现一些不必要的伤亡吧。当然了,也能有漏网之鱼。”吴德仁贼笑的说道:“比如李莲英之类……”
“咱家就知道,咱家就知道。被你们叫来肯定没好事。”寇连材哭丧着脸说了数个人的名字,心中却是暗喜。
见所有人都表了态,唐绍仪也不客气了:“也许有人会说是我唐绍仪矫情。怕再来一次乙未宫变丢了手上的官职。没错,我就是怕了。你们没在牢里受过刑。我可是着实受了一夜。那夜真如噩梦一样,我是怕了。相信大家也知道我之所以受刑的原因,那就是因为皇上失权了。”
“只是,我总觉得这样做不太好。必竟皇上没有旨意。”欧阳振华还是有些犹豫。
“欧阳大人,若非皇上将大人调至新军中,恐怕大人现在已经被迫致休了吧。还是说大人忘记,您独自一人去德国学习军事的初忠?天下倾颓,朝廷无能。以致于洋人视我华人如猪狗。唯有皇上力挽狂澜,先败日本,再胜俄国。我不说春秋大义,单说现在洋人,哪里还有早些年那样骄横。我是有私心,我想要青史留名。只要我等用心辅佐皇上,振兴中华之后,想要青史留名又有何难。我还是甲午年那句话:人活一世,名利二字,如今能给我等名利者唯皇上而已。”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诱之以利。当年皇上就是这么干的。派去夏威夷时,皇上说要建立一支真正驰骋大洋之上的舰队,数年之后。就有了太平洋上排名第一的舰队。皇上说要建立全新的军队,结果皇家陆军先败日本再胜俄国。皇上要收天下之财来重建泱泱中华,大清银行逆势而生。皇上说要追赶西方列强,东北两江烟囱耸立……如今只差最后一样――大权在握。决不能让皇上因为担心国内动乱而失去这大好的机会。想要青史留名也好,好要名利双收也罢,那都是建立在皇上掌权的情况下。权利的更替从来没有平稳过渡的,以前不会有,现在不会有,将来也不会有。一朝天子一朝臣不是一名空话。血必需要流,只有流的明暗而已。
远处的天空才刚刚露白。商量了一夜的文臣武将们这才缓缓离开。第一师第一团已经连夜进关,目的地就是通州。与他们同行的还有皇家禁卫营的一个连。他们会进京要求接管紫禁城。中情局和国安局已经拿走了寇连材提供的名单,名单上的人再也跑出他们的眼睛。如果有必要,后续跟进的特种部队会让这些人全部消失。独立师已经开始集结,一天之后海军的舰船会将独立师先头部队运送到天津,那时皇上已在通州。如今作为臣子把能做的都做了,下面就看皇上能不能下的了决心了。
望着众人离开的背影,唐绍仪淡淡的笑了,他还有一个私心没有说也不能说。为振兴国事,为与太后抗衡,皇上将资源压到了军事上,所以现在皇上身边的近臣还是武将多于文官,而皇上又定下了军事不干预政治的条例。跟在皇上身边的文官是以唐绍仪为首,虽然他也知道皇上回京后为安抚朝中大臣必定首先要提拔重用朝中大臣,比如李鸿章、张之洞之类。但是他们必竟已经老了,还能再干几年。除他们之外,能于自己一争这首辅宰相之职也只有两江的严复。但有今天这份功劳的底子,谁说自己不能争上一争。
名垂清史,高官厚禄,这种名利双收的诱惑不是谁都能抵的住的。光绪睡的沉,一觉睡到大天亮。放下心思睡觉自然能睡的香,可睡醒了麻烦还是要面对。瞪大双眼的光绪不想起床,就是寇连材来唤也不想起。因为起床后就要决定到底要不要带兵回京的问题。第一次因他自身的原因,从未停止过的晨跑中断了。可他不知道的是,就在他的睡梦当中,他倚为重用的大臣们已经为他做出了决定。
“皇上,京城发来急电。”就是光绪决定再留一日准备起床之时,门外传来了寇连材的声音。
“朕已经起来了,进来念吧。”光绪穿好衣服说道。
寇连材推门而入,看了眼皇帝小声的说:“这是太后发来的急电,上面就一句话:皇上带兵入关,意欲而为?”
“怎么回事?”光绪一头雾水,他没下过进兵关内的命令:“立刻让诸臣来见朕。”
院外,唐、王、欧阳等人还在相互打趣嬉笑,等着皇上召见的旨意。没想皇上一脸怒气的出门,不等他们行礼开口就问:“是谁私调军队,说。”
天威振怒,这些跟在皇上身边的近臣从未见过皇上如此大的怒火,一下子全部跪倒在地。皇上把军权看的很重,一来是以史为鉴,一但军队在没有旨意的情况下调动,这往往是一个朝代开始分裂的迹象。二来皇上以军权相抗太后,对军权看的比什么都重。将军事指挥系权独立出来成立参谋部,就是为了限制军队主官们的权利。皇上这以做不就是防着这些军官们,在皇权不稳之时独立于中央指挥之外吗?
私自调兵就是揭了皇上的逆鳞。作为最高军事指挥权的王士珍当然明白这个道理,他小心意意的说道:“皇上,大清皇家陆军皆在参谋本部的指挥下,并无人私自调动。”大家都知道皇上指的第一师入关,但现在只能装憨。
光绪没有说话,转而盯着欧阳振华。欧阳振华人老实变通不足,他脸青一阵白一阵,虽然说他也觉得第一师入关不妥,但做都做了。欧阳振华颤抖的说道:“除朝鲜所部,海陆两军皆在指定驻地,并无调动。唯一有变的是驻山海关的第一师昨夜入关。皇上指的可是此事?”欧阳振华说话时都没敢抬起头来,他怕皇上从他脸上看出什么。
“说,何人下令让第一师入关。”光绪依然怒不可遏。
“皇上息怒。”唐绍仪出来说话了,必竟事是他起的头,总得他来收尾:“皇上并无旨意让第一师留驻山海关。所以第一师作为皇上回京此行之卫队,提前至下一驻地布防此为必然。一路行来皆是如此,第一师入关布防并无不妥呀?”
唐绍仪疑惑的声音让光绪的怒火嘎然而止,唐绍仪说的没错。这又不是上战场,皇上仪仗而行,卫队确实要提前布防。光绪别了别嘴:“是朕没交待好,不是你们的错。即如此,那今日就回京吧。”
光绪转身,步履坚定。直到看不见皇上的身影,跪在地上的王士珍拉着欧阳振华就往回跑。
很快,正在装船的独立师及海军运输队,同时接到了来自兵部和参谋本部的电文:停止装船,立刻返回驻地。(未完待续)
中华苍穹 第二百三十二章 进京,需要用炮火开路
“咕咚,咕咚”,“咕咚,咕咚”火车车轮压过铁轨连接处的缝隙时发出的撞击声,平缓而有节奏的传入光绪的耳朵中。窗外,满山遍野的玉米高梁已经郁郁葱葱,青纱帐般的笼罩四野。随着窗外不断后的景色,早晨起来那郁闷的心情也丢在了山海关。
放下手中的笔,光绪喝了口茶。回京后该如何面对慈禧的方案,光绪其实心里早有准备。作为帝王的他也很清楚,看似政权由一人掌握,其实政权是在一群人的支持下,领头者才能掌握,失去了支持的领头人也就失去政权。夺回政权对于现在的光绪不难,虽说慈禧因为孝道而不能动,但只要把她的那群支持者给灭掉,慈禧也就失去了掌控朝廷的能力,那时的慈禧软不软禁其实已毫无意义。
方法很简单,也很容易做到,屠刀一落一切安定。只是担心这么干会引起国内地方上多大的震动把握不好,必竟慈禧统治中国已达40年之久。之前之所以郁闷,光绪想不到不杀人或少杀人而平稳接收政权的办法。但既然已经带兵入关,那就没了选择,心情自然平复。
昨晚的事虽说臣子们都没说,但不代表皇帝不知道,虽然刚起床的那会光绪确实不知道。唐绍仪想的很周全,皇上身边的近臣全部叫去,就连寇连材也不拉下,就是不想让皇帝知道臣子们的决定。可他还是犯了错,他如果不叫上寇连材,光绪还真可能搞不清楚。寇连材是奴才是家仆不是臣子,寇连材也明白其中的差别。所以在光绪似有若无的眼神中还是说了个底掉。光绪淡淡一笑,也有说话。细想来唐绍仪这么干,是不是就是想通过这样一种方式来劝谏皇帝。或者说其实他叫上寇连材的目的就是要让皇上知道。
也好在唐绍仪议事的时候叫上了寇连材。不然这么干就表示大臣们有架空皇权的能力。这种事光绪不能容忍。好在王士珍和欧阳振华动作快,没让独立师上船。否则光绪一定会将唐绍仪杀之而后快。
不管去他,既然臣子们替皇上做出了决定。那就代表着支持光绪的人有这种需求,那就装作不知道好了。必竟想要坐稳朝廷。必需要有这些人的支持。
一朝天子一朝臣,帝王更替血流成河。看来朕也不能免俗呀。至于回慈禧的电报就一句话:布置安防。这句话能对光绪解释的了,同样也能对慈禧解释。
光绪眉头一皱:“寇连材,去叫前面的人消停一会。都是朝廷顶梁的大员了,别为了几两银子的事,搞的跟街头泼皮般的争的面红耳赤的干什么。朝廷的脸面还要不要了?”
寇连材“喳”的一声走过去了,前面一节车厢内唯有林启兆悠闲的喝着茶水看着众人的争吵。他是银行行长,只管出钱。钱用的哪去怎么用不是他的事。打死我也没用,反正大清眼下就只有这点钱,你们看着分。分好了通知一声,我按章拨款就是了。
唐绍仪要修铁路公路要用钱,路网越发达交通能力也最强,物流的增多加快也将为朝廷提供越来越多的税款。朝廷有了税款才能造军舰、建军队。日本威胁虽在眼前,但也不能竭泽而渔。
不能竭泽而渔是没错,可我陆军又没要求扩编。恢复十个师的编制应是当有之意,你姓唐的凭什么要求暂停第六七八三个师恢复满员编制。就因为你修路要用钱?我陆军打了胜仗不扩编已经是宽宏大量了,怎么到了你这变成了打了胜仗还要缩编了。欧阳振华怒不可遏。
唐绍仪还想砍掉部分训练费用。对此海军方面意见不大。吴德仁只是领着唐绍仪的领子一把将他摁到桌子上,然后轻声的告诉他:你要动海军的银子,我没意见。老子把你丢下火车,你他n的也不能有意见。
这时寇连材出现了,说他们打扰了皇上写作。吴德仁放开了唐绍仪,还装模作样给唐绍仪理理衣冠。一句老子现在是斯文人,引来白眼处处。
火气是压下去了,寇连材也回来了。他没有说话,只是静静的侍立与一旁,给皇上添水加茶。火气就像火山,你要让他时不时的喷了一下。危害就不大了。要不然压抑已久的火山突然喷发,那危害也就大了。不一会儿。光绪不得不暂停金属热处理工艺的编写,因为那边都打起来了。
越过连接处就看见吴德仁把唐绍仪按在打开的窗户旁大叫到:“信不信老子现在就给你扔下去。”
“都干什么?耍流氓呀。姓吴的。信不信朕现在就把你给踹下去。在流氓头子面前耍流氓你还嫩了点。”玩笑似的责骂让紧张的气氛缓和了不少:“国家是一个整体,无论军事和行政都是一个相辅相成的关系。日本威胁是在眼前,你吴德仁要少那么一两条军舰就打不赢了?别什么都往自己盘子里扒,要顾及国家大局。朕的海军司令不能只是个只顾自己小盘子的人。这事朕不管,你们自己商量出办法。马上要接手朝廷大局,如果没学会相互妥协相互扶持,那我们还是老实回家种地去吧。”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