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苍穹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鹏羽
“还不是俄国把美国人在东北的产业搞砸了,想从大清这边找点赔偿。皇上,科学院地质分院已经在东北勘探出丰富的资源,这不能落到外人手中。以微臣来看,不如找机会把美国人放到江南,让他们和英国佬掐架去。”林启兆很满意的摸着送给他的红珊瑚树。
“以微臣之见最好是台湾。朝廷现在没有财力顾及台湾,再说台湾的位置比较好呀。”才到京城的严复笑的很贼:“再找个机会把德国人拉进来的话……”
“怎么,英国佬还是想要支持日本吗?”光绪听懂了他们话的意思冷冷一笑:“朝鲜的事让朝鲜人去办,战事结束之后大清再以宗主国身份出面。总之,要让世界上所有人都认为,大清现在要在国内搞建设大跃进,没时间理会其它事。”
中华苍穹 第二百三十六章 树欲静而风不止
支持日本!看着从国内发来的电报,欧格纳气的直想把电报摔在索尔兹伯里的脸上。日本才多大,而清国又有多大那些该死的贵族还搞不清楚吗?这时他浑然忘记了自己也是贵族中的一员。
清国在短短的半个月内,接连发布了十数份关于开放商业,加速商品流通的法案。最直接的表现就是清国的商务部已经主动与各国驻华公使开始协商关于海关关税和交易税的问题,清国已经很明确的表示,一但协议达成,清国朝廷将立刻取消厘金。不仅如此,清国已经下令取销全部的路捐卡费。除了做为交通要道的路卡还将保留,对往来货物进行必要的检查以外,清国正在逐步裁撤不必要的路卡。
清国开始正式发行纸币,清国的货币正从银铜本位制过渡到金本位制。虽然说还需要一年半的过渡期,但也是所有人都能理解的。一年半呀,这么长的时间里面有多少利润可供挖掘。
与此同时,清国的钱路要延长、公路要扩大,就算是基础工业设施上所用的水泥钢材也需要大量进口,如此庞大的商业发展规划所需要的资金还不是清国这个贫穷的国家所能拿的出来的。因此,清国财政部及大清银行正在与英美德等国商议贷款事宜。为此,清国拿出大量新勘探出来的资源用于交换贷款。煤矿、铁矿、林业……等等都摆在了桌面上,用于讨价还价。 这都是利润呀。当年帝国用舰炮打开清国的国门。迫使清国开放市场的目的不正是这些吗?为什么到了今天,当清国主动开放市场的时候,帝国却为了一个连粮食都需要进口的还欠了美国十年债务的小国家。去得罪清国而失去如此庞大的市场。难道仅仅是因为清国能拿出来交换贷款的产业,主要都集中在长江流域的原因吗?如果是因为这个原因的话,欧格纳相信不是。因为欧格纳是狼的,他也相信国内的议员也是狼的。否则他会冲回国去把那些愚蠢的家伙给暴揍一顿。但他想不出来,为什么国会还会做出如此近乎于愚蠢的决定。
必竟清国已经表现出对大英帝国足够的尊重,欧格纳是所有驻华公使唯一永远随时进入清国皇宫面见清国皇帝的权利,仅此一项。他就已经是驻华公使中的第一人。英国方面才刚刚提出希望京广铁路能在今年年底全线贯通,清国就已经开始从各地抽调人手加快京广钱路的修建。为此整个清国停下了连通黑龙江与西安的铁路修建,如今整个大清还在开工的铁路除京广线外。就是京沪线。 为了能从帝国手里再争取到更多的贷款,虽然协议因为投入与占股的问题还未签订,但清国已经与帝国协商湘沪铁路修建的具体方案了。
你们以为清国不知道日本人在伦敦做的事吗?清国做了这些多,不就是为了能争取到帝国的支持。你们竟然还要选择支持日本。什么叫中国人侵略成性。秦时蒙恬大破匈奴、汉时霍去病血洗草原、更有唐明时期对草原惨无人道的杀戮,这就成了中国人侵略成性的证据?日本外相陆奥宗光在英国国会上莫明其妙的演讲还竟然获得了大部分议员的同情和认可。那跟本不是侵略而是反击,你们为什么没有看到在中国人反击前,北方草原民族对汉人的杀戮。欧格纳可是看过中国历史的,就连大英帝国都有决斗一说,凭什么中国人虚弱的时候可以被人欺辱,还不许强大以后报个仇?国会的那些蠢货为什么没有看到中国人在反击消灭威胁之后就退回了中原?
中国人讲究的是感恩待德,是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帝国一但真的下定决心无条件支持日本的话。这必将引来清国的反感,这时的清国已经不是任外国人想开厂就开厂子的时候了。清国对外两场战争的胜利给了清国人太多的信心。曾经只要外国人开起了厂子后再去衙门里报告一声,衙门就会认。现在,你要是没有拿到清国地方政府的批文还这么干的话,说给你拆了就拆了,多费话几句直接抓到牢子里去。想在别国开展商业活动,如果得不到当地政府的支持那将举步为艰。如果这时清国政府再刻意的宣传一番,即使你能拿到当地政府的批文,也可能面临招不到工人的窘境。
大英帝国是日不落帝国,也正因为大所以才会力不从心。也因为这——大英帝国需要在当地扶持一个亲英的政府。同时扶持起一个对该政权有一定挑战力的政权,以平衡两边的势力,来达到继续统治或是维持在该地区的主导权。这个战略构想是没错,可远东的实际情况却不是他们想的那样。日本那弹丸之地拿什么来挑战开始崛起的庞大的中国,要知道中国的历史比世界上所有文明国家历史加起来还长。要想支持日本挑战清国,那只能是……欧格纳被那唯一的可能吓了自己一跳。
不能让大英帝国陷入到日本人的陷阱当中。欧格纳提笔开始给国内写信,他要设法劝说国会成员改变主意,转而支持清国。然后,他还要进皇宫面见光绪皇帝,向他解释国会上发生的一切只是少数人的意愿。他真切的希望,这一切不会影响清国对大英帝国的态度。
美国人没有这种顾虑,借着甲午借款和为日本造军舰之机,用五千美元贷款彻底奠定了美国对日本的经济主导地位,财大气粗的美国在欧洲市场面被英国人打的节节败退,终于在亚洲找回了一点自信。日本是很穷,但一千万人口的市场总能消化掉很大一部分产能,这对产品已经堆满了仓库的美国而言也是一个利好的消息。至于在清国的投资,美国人已经近乎于绝望了。美国人用无数的财力和技术在清国的东北堆集起的大量工业设施。却在突如其来的战火中被炸的一干二净。新兴的汽车工业、设备制造工业、矿产业等等等等都被俄国佬炸的干干净净。除了二条铁路外,基本当年的投资什么都没剩下。
清日战争还算好,一则受损的少。二来清国在获得日本赔款后也给予了这些受损企业相应的赔偿。但这些不一样,清国没能得到俄国的赔款,所以就拒绝了美国企业的赔偿要求。按照中国人的话来说,是这群该死的俄国佬让他们的投资打了水漂。如今,面对清国邀请他们再次进入东北投资的意愿,美国人说no了。清国人当美国人是傻蛋吗?如今是个人都知道,俄国那个疯狂的皇帝还在叫嚣着要再派五十万大军报复清国。你们清国人还让我们美国人去投资,那跟送钱给清国有什么区别。
既然你们不愿在东北投资,那江南可好?上海、杭州、广州、江宁等地大清可以考虑扩大开放条件。
什么?你让我们到英国人的地盘上去。噢上帝。见鬼去吧。我们在欧洲市场被英国佬打的还不够惨吗?
那山东、江苏可以吧,内地交通不便那沿海总可以吧,更何况朝廷已经决定要在连云港开设大清中部的东方码头,这可以了吧。不行。那里也不行。美国人再次拒绝了。明年日本舰队就要回来了,那可是比清国舰队更加强大的舰队,投资放在海岸线上不放心。
那这样只有内地西安、四川等地了,朝廷咬牙也答应了,谁叫你们美国人有钱而朝廷没钱呢。什么,那里交通落后也不行,你们想投资到直隶来。不行,现在轮到清国说不行了。直隶地区那可是准备用来分封各位有功之臣之地。你们另选地方。
美国公使田贝接连几日不停拜访清国各大臣,许下了各种意愿。就是为了能争取到直隶地区的投资权。美国人到东方投资算是给打怕了。但凡清国有了战争最倒霉的总是美国人。直隶是个好地方,这是清国首都所在地,无论清国哪里发生战争总是会尽力避免战争爆发在首都附近。
为了争最到清国扩大投甚至愿意为清国争取一笔三千万美国贷款,甚至田贝搞了一颗三尺多高的红珊瑚树来贿赂新的财政部长。虽然投资直隶的打算可能还会落空,但却有了新的思路――台湾。
林启兆说的没错,现在清国朝廷跟本没有财力顾及这个远在海外的小岛,就连建设中的基隆军港都已经停止施工。所以说如果美国人愿意在台湾投资的话,那林启兆可以为美国争取到最大程度的优惠,比如果美国人要在台湾修铁路,那将不会有什么铁路材料一类的限制。更何况,现任台湾巡抚可是当今清国总理的女婿,在地方政策方面必然不会出现刁难之类。
这好像是个不错的主意,田贝小心翼翼将这个信息发回国内,等待国内的决定。
法国也看到清国要大发展的机会,驻华公使施阿兰也是忙的上蹿下跳。可是无论他怎么跑关系,似乎清国就只看上了他的造船业。对于其它产业总是一付可有可无的态度。是不是法国的条件还不够优惠?你们清国不就是没钱在到处贷款吗?套用你们皇帝的一句话,钱能解决的问题就不是问题。想通了这点的施阿兰开始了新一轮的活动。
意大利也同样,清国就只盯着他们的火炮制造技术,甚至不惜花数十倍的价钱从意大利购买技术,还直接购买炮管,这让濒临倒闭的工厂重新焕发活力。不过也难怪,就算是与清国关系最好的德国都不愿意出售152毫米以上的火炮技术,全世界只有意大利愿意。
德国没有这些乱七八糟的顾虑,清国对德国表现的那是绝对的欢迎。对于德国提出来的任何要求,清国朝廷总是优先给予处理。让德人生气的是该死的俄国人败的太快了,以至于他们的军械还没来得及运到大连,俄国军队就随着清国皇家陆军的到来遍崩溃了。没了战争这让德国数船的军械怎么办。还好清国看在清德的“传统友谊”的面子上,勉强的还是收下了这些军械,只是让本想发战争财的德国人失望了。
如果说西班牙、奥匈、奥斯曼等国也想在大清分一杯羹还能说的过去。远在南美的智利就因为帮着夏威夷造了几艘驱逐舰也想来大清接点单子,这不是才听说清国的船不够用,即使接不到军舰定单,民用货船也行呀。反正现在船厂闲着也是闲着。没问题,那就选造五艘驱逐舰,每艘军舰帮大清配养一百名造船工人。现在拿到总价近四千万英镑贷款额的光绪不是一般的牛呀。
“启禀皇上,英国方面传来消息。日本外相陆奥宗光在英国国会公然发表演说,言及我中华种种不是,特别说到我中华自古来侵略成性。”在一个小范围内的会议上,中情局长周勤递上刚刚接到的陆奥宗光的演讲稿。
“日本人不死心,想重新武装起来对抗我大清是可以理解的。即使英国继续支持日本也是可以预见的。只是没想到英国竟然用允许陆奥宗光公开在英国国会演讲,如此公然的支持日本却是想不通,难道英国已经狂妄到无视我大清在远东的地位和庞大的远东市场了?”看过稿件的唐绍仪愤怒的将稿子拍在桌上。
“英国有狂妄的资本。即使是实力最差的美国也不是我大清能对付的。”李鸿章长叹道。
“去把程诚和吴德仁叫来。”沉思一会的光绪开口说话。
程吴二人很快来了,看着还在喘粗气的二人,光绪只说了一句话:“朕就问一句,一但英国把我国定购的两艘军舰转售给日本,我大清海军还能战胜日本海军吗?”。
“什么……”
中华苍穹 第二百三十七章 发给德皇的电报
无论深处如何暗流涌动,表面上却是那样平静。世界太安静了,除了那远不可及的远东还有一群文明落后的国家在打来打去,世界上已经找不到新的话题了。而此时清国开始在全世界寻求贷款,在全世界开始招商引资,如同一股狂热的旋风吹晕了众人的同时,也吹着这些人热血冲动。
曾经美洲新大陆遍地黄金的传闻,让整个欧洲开始开拓美洲,如今新的传闻再次出现。远东,那个曾经的古老的帝国再次成了大家眼中可以遍地捡钱地方。用最少的词语来形容那里就是:钱多、人傻、好骗。无数狂热的商人们再次向远东进发,一船船的货物,一队队的船队,再次从世界各地向着远东为数不多的港口前进。
玩大了玩大了,现在全世界都向远东输送材料和设备,这种力度已经远远的超过了大清现有的承载能力。首先就是货币跟不上了。大清才刚刚试行金本位制度,无论是银行还是民众都没有准备好应对突如其来的变化。国际银价开始下跌,洋人也不愿意收到的白银才回到国内就缩水一成的价值。白银的交易费用的提高,就迫使商人们开始大量向银行兑换纸币,除北京周边还可以由大清银行总行将刚刚印刷出来的纸币交付使用以外,就连上海两江等地的银行都开始限制每日兑换数量,更不用说更南方的广州了。 光绪感叹道:自己确实不是搞经济的料呀。李鸿章劝谏的没错,凡事要一步来,自己做事还是太急了。现在的大清跟本没有道路网一说,除了仅有的几条铁路可用外。即使是为数不多的水泥路上跑的还是马车。想靠人拉马拽的速度跟本无法分流那么多的物资。后果就是码头上的货运不出去,外面的船都堵在海面。结果想出去的船也出不去……焦头烂额呀。为此,林永翔已经开始调集全部可用的车辆往码头待命以应对。刚刚恢复生产的奉天车辆厂和天津车辆厂也在全速加紧生产火车头和车厢。最多再一个月,世界各地的货船就会把大清的港口都铺满。 “把这个意思告诉下面,让各地注意协调吧。”事已至此。光绪只能如此了。
当世界都被远东古老帝国的招商热潮吹的浑身发热时,也有人保持了冷静。以“欧洲宪兵”自居的沙皇俄国,可以轻松的武装起数百万的部队。长年生活在残酷的天气下的俄国人养成了容易冲动的性格,他们的农民甚至敢拿着木棒对抗手握钢枪的士兵。更有剽悍哥萨克骑兵,欧洲各国都明白一万名哥萨克骑兵冲锋的阵势,他们如同旋风一般,冲到哪里。哪里就会被这股狂风吹落。哥萨克骑兵的名气可不是吹出来的,那可是用了近百万伤亡的代价结结实实打出来的,这是一支让整个欧洲都胆寒的精锐之师。也正是因为有着剽悍的哥萨克骑兵,才会让欧洲内陆强国所忌惮。可是在这场清俄的交锋中,整整一万名精锐的哥萨克骑兵从黑龙江一直冲到了奉天城下。然后就再也没有了消息。虽然这场战争的细节还不清楚,可是上万名哥萨克骑兵就这样失去了消息还是让人倍敢惊讶。他们唯一知道的就是从几个清国小兵嘴里泄露出来关于对哥萨克骑兵的评价:就只知道骑着马傻不楞瞪冲锋的就是精锐的哥萨克骑兵?
每当提到这个小兵的惊讶的表情,迈克尔都有些失落。清国这次对俄战争却引起了在华德国教官的注意,清国人的枪炮轻松的消灭了曾将让整个欧洲都深为忌惮的哥萨克骑兵,大炮、迫击炮、手榴弹、机枪、步枪有效的配合,让曾经驰骋欧洲的哥萨克骑兵全部折戟于阵前,他们甚至都没能冲到清军的阵地上。迈克尔不由眉头皱了起来。
看着眉头紧皱的迈克尔,已经被国内正式任命为少将的霍斯特上前轻轻的拍了拍他的肩膀说:“还在担心迫击炮和手榴弹这两种新式武器吗?”
迈克尔摇摇头:“不,我对这两种新武器一点都不担心。只要能拿到样品,我相信强大的德国工业部一定能破解这两种武器。而且我相信,凭我们两人在华的地位,一定能拿到样品。”
“那还有什么让你不高兴的呢?”霍斯特给自己倒了杯茶,学着中国人的模样轻轻的咀了一口:“这茶还是得象中国人这样喝才有味道。新武器我们都操作过,而且我跟很多基层官兵都交谈这这两种新武器使用的问题。我正在编写关于两种武器的战略战术使用手册,而且我在编写的过程中有些不太成熟的新的战术想法。我觉得我们应当去见见光绪皇帝陛下,让他同意出售这两种新武器的技术并且让他的军队帮我实践一下我的新构想。我相信,等德国工业部开始大量生产这两种武器的时候,我的使手手册也已经很完善了。到那时,德意志帝国就不需要再看英法两国那恶心的嘴脸了。”
“你说的没错,帝国的军队会更加强大。但你不明白,我担心的不是这个,我担心的是中国。”
“你是说清国吗?我的伙计,这也值得担心吗?且不说清国离帝国是那么遥远,就算是一跟畅通无阻也需要走上好几个月。就算是清国未来强大了,那也不会是德国的对手。必竟清国已经落后的太远了。而且不要忘了,清国和德国一样,我们的周围都是敌人,想要真正强大起来,就必需要战胜我们敌人。而我们的敌人却是一致的。我到觉得。也许未来的有一天。我们会和清国一起并肩作战的。”
“你说的好像也很有道理。”迈克尔若有所思的说道:“这么看来,我们应当尽快让清国强大起来。”
“只有强大的清国才能在远东更多的牵制英法等国的精力和注意力,那样德国才能更加从容不迫。”大笑过后的霍斯特却看见迈克尔的眉头皱的更深了。不由有些恼怒:“哦――见鬼。伙计,你到底在想什么。”
“我有些担心。你不明,你是在做战单位指挥有些事情你并不知道。你知道为什么铁岭战役中俄国人会败的那么快吗?”
“从战场态势来看,俄军好像失去了指挥。我到是听说是清国人把俄军的最高指挥部给干掉了。伙计,说说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我知道真正的情况,那是因为清国在发起铁岭战役的同时,一支精锐的清国小分队袭击了俄国指挥部,全歼了整个俄军指挥部的所有军官。你应该明白失去指挥的部队会是怎么样的下场。”
“还真有这种事?”他太能明白在战役发同时突袭敌军指挥部的效果了,因为清军已经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就算是没能成功,但也能让敌军在短时间无法有效进行战术行动。霍斯特兴奋起来:“快说说看,你都知道什么。”…
“清国人是瞒着我干的。但还是让我打听到了,那只部队就直属于清国皇帝的中央侦察连。可是你不明白,我真正担心的是中国对战争的思考。这个国家里的所有人对战争有着不同于西方人的理解,对他们而言,就没有可以不用在战场上的装备。他们的每一士兵对战争都有着奇思妙想。往往一个不经思的想法就能成就一个战争中的奇迹。而且这是一个并不害怕战争的种族。”
“可是,这又怎么样呢。在光绪陛下的引导下,我读了中国的历史,我竟然发现这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国度竟然没有几年真正和平的时间,他们不是在与北方游牧民族战斗,就是在内战当中。这样的生活环境下的平民早就习惯战争了。再说,你也知道孙子兵法这本书吧。这还是三千年前的中国人写的,三千年前欧洲还在举着大刀对砍的时候,中国就已经有了完整的军事理论,这已经不可思议了。现在有些奇怪的想法有什么好稀奇的。”对于迈克尔的担心霍斯特认为毫不必要,要不怎么会说东方是个神秘的国度,在这里出现任何事情霍斯特认为都是正常的。霍斯特拍了拍迈克尔的肩膀,安慰的说道:“我们需要的是帮助清国去挑战英法。就算有一天清国真正强大起来,难道他还敢远隔重洋的去挑战德意志帝国吗?”
迈克尔没有说话,只是拿出一还没有封口的信件:“我打算把这封电报寄给威廉二世陛下,我希望你能帮我纠正电文里错误的内容。另外,如果你没有意见的话,我希望你也能签上你的名字。当然,你也可以另外发一封。”
霍斯特看了看迈克尔,接过电文来细细的看起来。
“尊敬的陛下:我要感谢您将我派来远东,来到这个让我惊讶的国家。清国,这个贫穷而落后的国家,如今在他们的皇帝的带领下,正在慢慢振兴他们的国家。就如同清国光绪皇帝陛下对我说的那样:当年四分五裂的德国在日尔曼人的努力终于成为世界强国,而清国正在向德国学习。这不是一句空话,光绪皇帝陛下不仅知道‘三十年战争’,他还知道‘普奥战争’、‘普法战争’等等让德意志帝国崛起的一系列王朝战争。光绪皇帝陛下让我都感觉到,他比我还要了解德国的历史。所以这也引起了我的好奇。”
“相对于那些比我先来清国的那些德**官来说,做为能进入清**队指挥中枢的我,是和清**队一起成长起来。我看着清国新式的现代化军队从无到有一点点的组建起来,我参于了整个清**队建设和训练补给的全部细节。我也和清**队站在一起击败了日本和俄国。辽河边,光绪皇帝陛下那绝决的神情;紫禁城前,大清**队还没有全部阵亡的的豪情;至今我不能忘怀。”
“清国,这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神秘国度,虽然我已经在这个国家住了三年之久,但却在我眼中变的更神秘起来。也许这是陛下您在欧洲无法想象到的,一辆普通民众用来推运货物的独轮车,成了清国的战争利器。就在我们还为机枪过重而无法快速移动,正在绞尽脑汁想办法减轻机枪的重量的时候。清国把机枪装上了独轮车,30公斤重的机枪还要加上近20公斤重的弹药箱,即使改用全钢车架,并加装了保护士兵的防护钢板。但是总重量接近80公斤的独轮车,却对这些农民出身的士兵来说跟本不算什么,必竟平时他们的独轮车都要推近百公斤的货物。而且,农民用的独轮车还是木质的。而清国就是靠着这不可思议的办法,让朝鲜的第六师冲出了日军的包围圈、在东北打败了俄国。”…
“军队的推进速度总是会受后勤的限制,因为军队一但前进速度过快而后勤跟不上的话,那前突的军队很可能陷入弹尽粮绝之中,而且后勤的大规模运送也需要一条平坦的公路。清国没有几条水泥公路,就连稍微平坦一点的土路都没有,大型的辎重车跟本没办法快速前进。但是,清国不需要,他们只需要一条路基够硬,能走人的路就足够了。就算是没有,那也可以用木板铺出来。尊敬的陛下,您能想象的到,在一条不足40公分宽的田埂上堆行近百斤的车队,而且他们还能跟上跑步前进的作战部队。在清国,对这些士兵而言,处处都是坦途。”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