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中华苍穹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鹏羽
“就在我们还在为军队平均分配火炮的同时,清国人已经开始将火炮集中起来使用。清国的战略构思就是要在局部的区域形成绝对的优势。而就在铁岭战役发起之前,我与霍斯特将军曾仔细评估过。我们认为即使同样数量的德**队也需要至少三天或者更长的时间才能突破俄军的防线,为此我们曾下令清国的后勤部门加大对前线的补给力度。但是清国却只用了一天就做到了。”
“面对俄军在铁岭的防线,清军集中一个炮兵师加一个炮兵团,以152毫米口径的重型榴弹炮开路,在俄军防线中部很快的打开了缺口,然后强大的清国步兵顺着这个缺口进入,将俄军左翼形成包围。然后再集中相当于包围圈内三倍的绝对优势的兵力,在强大的火炮配合下迅速歼灭这一部分。之后清军继续用这种方式突破俄军的第二道、第三道防线。而被少量兵力牵制的俄军右翼,在得知道左翼被连续突破后无可避免的发生了溃败,而清国就这样仅短短一天就占领了整个铁岭,前锋部队甚至已经绕过了俄军防线,从俄军后方开始进行反袭击。这也是中国兵法中所说的各个击破。”
“立刻请俾斯麦首相与施里芬元帅过来。”威廉二世放下在他即将入睡前收到的来自远东的紧急电报,喝了口茶压了压他心的震惊。
威廉二世相信他们将军们不会期骗他,但在这封从远东发来的电报中,迈克尔将军竟然用“强大”一词来形容清国的军队,而联名的霍斯特将军竟然没有驳回。这太不可思议了。





中华苍穹 第二百三十八章 谁说我们没有办法
“陛下,您看到这里也许会说:荒谬,什么时候清国的步兵比伟大的德意志帝国的军人更优秀了。没错,清国的军人还比不上德意志帝国的军人,清国的单兵作战能力比起德意志帝国军人的单兵作战能力还差的很远。我相信一个德意志帝国的军人可以打败二个,甚至三个清国军人。但是,如果到连级别的对抗,那帝国军队的命运就令人堪忧了。”
“关于战壕,在去年年初我写回国的报告中已经详细的阐述了,在平坦地面上挖掘的壕沟,不仅能有效的抵御敌人炮火的袭击保护己方的士兵,即使敌人一部冲进了我方战壕,蜿蜒曲折的壕沟壁也能有效的限制敌人兵力的展开,并有利于我方集结兵力进行反攻。就是这种简单低成本的战壕,成功的抵挡了日军的进攻。很可惜的是,日军冲进战壕的这种情况并没有出现在清日战争当中。因为我的疏忽,没有注意到同时出现的另一件防御武器――铁丝网。正是因为带刺铁丝网的存在,使得日军无法在清军的火力网前进行翻越。被拦在铁丝网后的日军,即使勉强打开了一个缺口,也能被清军一挺机枪很好的守住。这种在清日战争中出现的防御式武器,不仅简单方便,使得清军随时随地的进行有效的防御,所以清军才能抵挡近十倍兵力的围攻。”
“战后,我曾与霍斯特将军私下推算过如何才能破解这种防御。我们发现,除非在步兵攻击开始前使用大炮将其全部摧毁,否则只能用士兵的生命来填。就在我们还在担忧一但这种战术被法国人学去后该如何处理的同时,清国出现的新式武器――迫击炮和手榴弹,很好的向我们展示如何突破这种防御。”
“普通的大炮弹道基本都是直的,它们跟本无法对战壕内的士兵起到有效的杀伤。除非炮弹能直接落在战壕内爆炸。迫击炮的射程很近,最远也只有两公理,但它的弹道却是曲线的。它能从高空绕过前面的障碍物以近乎垂直的角度落进战壕内。更有改进后的进一步减轻的重量。分解成三部分以后,可以让士兵抱着跟上进攻部队的速度。三个熟练的炮手可以在三分钟之内将迫击炮组装完毕并完成瞄准。陛下。这是一款可以跟随步兵任意机动的炮火,在战场上,它比清国新装备的152毫米重榴弹炮还要重要。”
“清国还有一种轻型的手炮,他们叫做手榴弹,意指可以用手扔出去的榴弹炮。它在平地上最远也只能扔到50米远,但手榴弹是所有武器弹药中操作使用最为简便的,它既不需要任何投掷装置,也不需要任何复杂的操作程序和附加条件。扭开安全盖,拉出导火索拉环,然后扔出去就可以了。它还很轻,500克左右的重量可以让每个士兵带上十颗以上。手榴弹的出现让士兵不再需要进入战壕拼杀,只在士兵能接近敌人到可以扔出手榴弹的距离,然后扔出手榴弹就可以了。密集的爆炸能摧毁战壕内的一切抵抗力量。”
“陛下,我认为应该立刻下令远东舰队,让他们亲自将这五套武器运送回来。”施里芬元帅站了起来坚定的说道:“如果帝国军队拥有了这两种武器,那在欧洲大陆上将是无敌的。”
威廉二世点点头:“施里芬阁下,您是帝国的元帅。我相信您有这个权利。”
“虽然迈克尔将军为帝国争取了这五套迫击炮和手榴弹的样品。但我觉得我们最好是看完迈克尔将军的电报再做评论。”俾斯麦皱着眉头说道:“除了武器外。我认为这支侦察部队似乎比这新武器还要重要。”
“清国有一支直属皇帝的军队叫中央侦察连,他们只有二百人,所有的训练和相关的作战能力都是绝密。我们一直以为这只不是过清国皇帝为自己训练的亲兵。一切只为了与清国的太后争夺国家大权的一支部队。清国人对我们都一直都隐瞒着关于这支部队的消息,可是还是让我不小心发现了这支部队的真面目,他们早在清日战争期间就已经上过战场。那场在朝鲜平壤城内突如其来的瘟疫其实就是这支侦察连的杰作,他们向日军投放了一种类似瘟疫的药物,不仅杀死了日军的将军,更让整个日军补给线出现了长达半个多月的中断。他们还在鸭绿江边伏击了日军最高指挥官,虽然没能成功,却让日军的攻击行动推迟了三天。在辽河边,他们伪装潜伏进入了日军的指挥部。以二人的代价击杀了数位将官和数十位校官。这让前线已经突破清国防线的日军失去了后续跟进的能力,这也让包围圈中的清国皇帝避免了被俘虏的危险。”
“而在这次的清俄战争当中。当清军发动铁岭战役的同时,这支侦察连也在同时袭击了俄军的总指挥部。这次名为‘斩首’的行动是极为成功的。它在第一时间内就打掉了俄军的最高指挥部,使得分布于各地的俄军失去了统一的指挥,让清军各个击破的战术取得了空前的成功。在战役开始前全歼了敌军的最高指挥部,对一支军队而言这才是最致命的。清国的侦察连的特别作用不仅如此,他们还远途奔袭,破袭了俄国的远东铁路。这些只是我后来才知道的侦察连,这支部队里还有多少秘密不得而知。”
“现在我才明白,为什么清国皇帝总爱称自己的国家为中国。因为他认为他先祖所建立的这个清国,只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它承继了中国五千的历史。”
“是的,我不得不说的是,东方这个古老的帝国是神秘的也是伟大的。他们的士兵表现出来的是对战争的渴望,他们不会害怕战争,因为战争贯穿了这个古老帝国的历史。”
“中国的伟大的。拿破仑接着说:中国是一只睡狮,一旦它醒来,整个世界都会为之颤抖。幸好它在沉睡着,谢谢上帝。让它睡下去吧。可是,现在的中国,在睿智的光绪皇帝陛下的带领下。这只睡狮睁开了他的双眼。”
“孙子兵法,曾让名将和军事著作家色诺芬、波利比尤斯和萨克斯都赞誉为‘那一伟大艺术的全部真理’。不过是三千年前的中国人写的一本兵书。这种兵书在中国还有很多,比如孙膑兵法和六军镜。这是一个在三千年前就已经有了完整军事理论的国度,这是一个三千年来就征战不断的国度。他们对战争有着与所有人都不一样的认识。一辆普通不过的独轮车,就可以通过深山沼泽对部队进行补给,而架在上面的机枪可能随时对敌人保持火力压制。侦察部队的别开生面的用法,让敌人的指挥官也失去安全感,他可以在关键的时刻给予敌人致命的打击。还有集中式的火炮运用,这就是清国展现出来的他们对战争的理解。清国军队中也许还有我们并不知道的事情。但就这是这些已经知道的事情就足已证明清国未来的潜力。”
“我曾经以为,我要教会落后的清国学习新式战争。现在我深刻的体会到,原来是清国在告诉我们什么叫做战争。我要感谢陛下将我派谴到这伟大的国度,是清国教会我不一样的战争。清国是很贫穷落后,但这并不代表他们不懂得战争。我要感谢陛下的信任,任命我一个在帝国总参谋部内的重要职务。但在这里,请允许我继续留在清国。我希望能在远这个神秘的东方国度内,为帝国寻找一个不一样的战争。”
“清国和帝国一样,我们的四周围绕的都是敌人。清国海军司令吴德仁就因为英国远东舰队司令菲利克曼对他的蔑视,结果他毫不掩饰他对英国的反感。而做为皇帝的光绪却没有制止他的这种行为。为此,我们是否可以认为这就是清国对英国的真实态度?如果真是这样的话,英国国会允许日本外相公开演讲。必将激怒清国人。那样我认为德意志帝国应当加大对清国的支援力量,确保即使清国在海军被日本人打败之后,依然能保持陆地上的优势。这样一来,清国必将在远东牵制英国的大部分精力。我想这对德国而言是有利的。”
“当然,这只是我们远东军人的意见。必竟这涉及到帝国政策不是我们可以决定也不是我们应该决定的,这还要依靠英明的陛下和睿智的首相等人裁决。不论帝国做出如何决定,远东参谋部将无条件予以执行。”
冗长的电文到这里结束了,房间内,德意志帝国的最高决策层陷入了思考当中。这封电报给他们带来的不仅仅是震惊。更多的是对清国的重新认识。新式武器与新式战法的更新,这让施里芬重新思考他的旋转门计划。如果这两种新式武器同时出现在德法战场上。那么战争的残酷性必然大大增加。到时德国军队还能向他计划中的那样快速推进吗?
“陛下,清国出现了新式武器。相信一定会引起英法等国的注意。而且我也相信这两种武器不可能永远瞒着别人。帝国现在需要的是立刻掌握这两种新武器,以便于保持对外的技术优势。武器只要使用过就不可能永远保密,但使用技术上可以。尤其是清国对火炮的运用和对侦察连的特殊用法,我认为,这两样东西会对今后世界战争起到决定性的影响。”施里芬不愧是军事大家,只从电报中的一言半语估计出了未来战争的模式。所以他很坚定的说道:“我会责令远东舰队亲自将新武器样品带会。并会下令迈克尔和霍斯特尽快提交关于新武器与侦察连的战略战术用法的报告。我建议成立一个远东军事部门,以提高远东军官的权利,以便于他们更好的与清国进行接触。”
“不仅如此。从电报上看,清国这次送给我们五套新式武器的样品并没有提出其它要求,而且我相信清国也没有提出要求。另外跟据从英国发回的消息,英国对日本的支持已经进入实质化的讨论,而最大的可能性就是将清国在英国订购的两艘战列舰转售日本。这样一来,日本的海军就会比清国多出四艘战列舰。我想帝国应当做出一些姿态,表明帝国是支持清国的。”俾斯麦也说出了他的意见。
“那首相阁下认为,我们应当做出怎样的姿态呢?”威廉二世望着俾斯麦问道。
“清国在我国订购军舰的尾款,我们可以以借款的方式交付。并且我们可以加速军舰最后的建造工作,争最年内结束,以便于清国尽快形成战斗力。”俾斯麦想了想接着说:“另外,清国提出购买的光学测距技术我们可以有限度的出售。这样,以德国的技术来弥补清国战舰数量上的差距。最少可以做到最大程度的削弱日本,这样一来,德国远东舰队在远东就将有更大的话语权。当然,对于清国提出来的购买305毫米舰炮技术,我认为这个是决不能出售的。”
“如果是这样的话,不如从国内派遣两艘新式的重巡洋舰去接替远东舰队。如时英国真将清国订购的军舰转售日本,我想清国也会向我国购买这两艘军舰。”施里芬叹了口气:“帝国的海军起步太晚了,我们需要证实我们的军舰设计。就需要让军舰在战争中进行检验。而清国是世界上拥有最丰富的铁甲战舰使用经验的,必要时我们还可以考虑派遣部分海军军官参于这次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海战,来获得实战经验。只要我们以换防的名议派遣巡洋舰去远东,英国佬不会起疑心的。”
“我们可以卖光学测距仪,但技术不能卖。军舰方面就按你们刚才说的办,去通知清国派人来接船吧。至于清国想要买技术,那就先要给德国证明看。至其它问题等他们打败了日本再说吧。”威廉二世做出了最后的决定,但他还是多问了一句:“如果英国真将清国订购的军舰转售日本,你们认为清国还能打败日本吗?”
“如果只是多两艘没有问题,最多的损伤多少的问题。但是差距是四艘战列舰……”丢掉了手中的指挥棒,吴德仁颓废的坐回椅子中。多出来的四艘不是驱逐舰而是战列舰呀。战列舰,这个时代体型最大也是武办最大的武器,就算是日本海军再没有经验,多出来的四艘战列舰也至少会32门重炮。这不是仅靠经验丰富能弥补的。
“只要你能保证能战胜少了两艘战列舰的日本海军就行。”光绪淡淡一笑:“光绪群岛上建成了两艘六百吨的新舰艇,用的好的话,干掉两艘战列舰没问题。”
吴德仁瞪着双眼望着光绪,六百吨的军舰去打上万吨的军舰……吴德仁此时就想痛哭光绪一顿,牛不是这么吹的。可是光绪是皇帝,他不敢。只能重重的哼了一声,然后坐下背对光绪以表示他的不满。
“朕就知道你吴德仁不信。这两艘新舰艇已经出来了,你就和程诚开着龙吟、龙啸去一趟钓鱼岛训练场,看看他们能不能半路干掉你一艘。谁说我们没有办法。”(未完待续)




中华苍穹 第二百三十九章 忠诚的回报
落叶西风时,人共青山瘦。
秋风萧瑟,树叶零乱,片片凄凉,到处弥漫,心也随着欲发的伤感。山县有朋突然发现秋天是个伤感的季节,任你曾经姹紫嫣红,都在秋风中慢慢凋零。又是满目的黄叶,又是凋零的季节。
窗外,骤起的秋风吹起一地落叶,也吹散了帝国的努力。曾经势破如竹南下的俄军,在清国皇帝的亲军面前如同砂砾般的瞬间瓦解。这也使得在朝鲜的帝国勇士不得不独自面对强在的敌人,败退、败退、败退,就连刚刚脱离帝国控制的琉球都派出他们仅有的军队,参于到对帝国的攻击当中。
失去了海军的日本,已经无法对在朝鲜的帝国军队进行支援。对马海峡游弋的清国北洋舰队切断了帝国对朝鲜增援的的道路,但依然还有夜幕可以利用。虽然只有少的可怜的物资,但也将对在朝鲜的帝国军队的士气有着莫大的鼓舞,直到清国在釜山登陆。
站在窗前的山县有朋不甘心的闭上了眼睛,他问道:“清国皇帝还是不见帝国的驻华公使吗?”
“是的,阁下。”侍立一帝的侍者回答到:“不仅清国皇帝不肯见,就连清国外交部也不见。”
“那我宣召的清国的驻日公使汪风藻还会来吗?”
“刚刚使者回报。汪公使已经在来的路上了。”
日本东京的首相官邸内,汪风藻不停的在吃着盘中的点心,一点驻外使节的样子都没有,还喋喋不休的说着日本都吃不饱快要饿死了。就连喝口茶也要抱怨着这茶“实在”难喝。
“说吧,到底什么事。”汪风藻眼都不抬一下就问。说实在的,做为驻外公使。汪风藻认为他这种态度极不合礼仪。他坚持认为对外交涉要做到有理有据、不亢不卑,这才是符合泱泱华夏礼仪之邦的美名。然而他的折子石沉大海,却换来国内最新的指示――做人要嚣张一点。
看着嚣张的汪风藻。山县有朋只能暗暗的叹了口气。自从清国战胜俄国之后,清国人的态度就变了。不再向从前那样恭谨。而帝国再一次的努力失败了,换来的是清国赤裸裸的蔑视。
山县有朋没有生气,反而呵呵一笑:“因为贵国对我国的封锁,所以才导致我们的物资紧张,还请公使先生见谅。所以,我们决定答应贵国的要求。”
啊!汪风藻被山县的话给惊呆了。大清提出来的要求很苛刻,赔偿大清一千万英镑的赔款,赔偿朝鲜二千万英镑的赔款。不许还价。当然了,出于对日本财政困难的考虑,允许日本政府用实物抵款。比如粮食、布匹、军舰、造船厂什么的。
当汪风藻收到国内向日本提出赔偿的要求,汪风藻气得没把电报给烧了。三千万英镑合约四万万八千万两白银,这比甲午年日本赔的还多,日本怎么可能拿的出来。粮食、布匹就连日本自己还要向中国进口,又哪来的多余东西用于赔偿,日本到是提出用宝石珍玩冲抵赔款,国内却又不许。想要别人的军舰、造船厂,以削弱未来日本对大清的战争威胁是没错。可这两样是日本能给的吗?先不说军舰,现在整个日本就横须贺一家船厂有对万吨以上的军舰进行保养维护的能力,单是把这家船厂给搬空。那日本舰队回国后就只能做为岸基炮台用了。
这跟本就不是要日本的赔款,这明明就是看到英国有转售大清订购的军舰给日本,就摆出个名头要把日本现有的两艘战列舰给拖走。这还不算,还要把人家最后一家造船厂给搬走,让日本就算把舰队开回来也找不到有保养能力的地方。
所以,汪风藻按照国内的命令将赔偿要求正式递交给日本政府后就基本忘了这件事。可是今天,汪风藻竟然听到日本答应了,这让他如何不吃惊。他诧异的问道:“那我国可以派人来开走军舰和搬走造船厂了?”
“我想公使先生可能误会了,贵国的要求是赔款。”山县有朋话间一转:“相信公使先生也是知道。我国很穷,一次性拿不出这么多赔款。当然了。给贵国的一千万英镑我国不会少,只是朝鲜那边的还请公使先生帮忙向贵国皇帝陛下美言几句呀。”说完。一张一万日元的银票递了上来。
汪风藻看了一眼,就收了起来。悠然的说道:“既然我大清的赔款不少,那就好办。但朝鲜那边一分不给也不合适。首相先生给个底数吧。”
“一千万两白银。另外,可否让贵国知会朝鲜方面暂停对我军的攻击?”
“呵呵,那我先回去了。”汪风藻起身施了个礼就走了。他哪里知道,他前脚才走出首相府,山县有朋在府内就把他坐的那张桌椅给掀翻了。
“这是帝国的耻辱。”山县有朋怒不可遏。
“首相阁下请冷静,帝国这一次的努力失败了,并不代表帝国彻底失败了。我们只要等帝国的舰队全部回国后,再给清国致命的一击。”桂太郎从帷幕后走了出来,劝说着暴怒的山县有朋:“帝国还有希望,帝国需要阁下带领我们前进。”
山县有朋颓废的坐了下来:“你认为仅凭海军能让清国投降?”这时英国方面已经通知日本,他们已经决定将清国订购的军舰以借款的方式转售日本,但此事还没有公开宣布。所以,知道内幕的为数不多的人都不认为帝国的舰队会战败。必竟,多出了四条战列舰。
“所以,我们现在就更需要保存陆军的实力。尽快将在朝鲜的陆军撤回来,保住陆军最后的精锐力量。还要保护大山岩大将和伊藤博文阁下。将来进攻清国,还需要陆军。”
……
就在山县有朋和桂太郎展望帝国未来的时候,一位焦急的侍卫急冲冲的跑了进来。报告了一个天大的坏消息。
“什么?伊藤博文死了?”对面突如其来的消息,光绪也被吓了一跳。因为光绪并不希望伊藤博文死,他需要伊藤博文掌控未来的日本。虽然是伊藤博文策划和发动了甲午战争,但必竟做为日本人的伊藤博文是为了自己国家的未来。就像光绪为了中国去搞绑架勒索一般,这无可厚非。而且伊藤博文对中国的政策还是比较温和,他很清楚中国是不可能被征服。所以他更希望中国能以附庸国的方式依附日本。所以有了他在戊戌变法中亲至北京为光绪的变法提供意见。如今他这一死,打乱了光绪的布局。
“皇上。事情是这样的。进攻汉城是由朝鲜军队独自进行的。半小时炮击后,日军第四师团按协议在抵挡二十分钟后放弃了外城。伊藤博文企图和朝鲜军队谈判,所以他在内城门前等待朝鲜国王李熙。但是进攻到内城的朝鲜军队因为听不懂日语,没等到李熙命令到来前就被朝鲜军队给当场杀了。事情已经核实,杀人的是朝鲜的一个排长,已经被控制起来了。”看着皇上的眼前中怒火,周勤跪地奏报:“皇上曾再三叮嘱要臣保护好伊藤博文。臣有负皇上重托,请皇上降罪。”
“伊藤博文虽然重要。但必竟还是敌人。朕犯不着为一个已经死了的敌人来责罚自己的臣子。起来吧。”光绪手在空中虚托一下后,继续说道:“相信等汉城战事结束后,下一次远东的战争就是大清和日本最后生死的较量了。输了,我们这些人这些年来的努力就全白费了。而最终能决定这一切的就只能靠我们的海军了。这一次我们不能输,也输不起。”
汉城的战事除了意外的死了个伊藤博文外,并没有悬念。从李熙下令发起进攻到他接收皇宫,也总共就只用了二十四个小时。
半年前,李熙在清国人的保护下,在夜色中猖慌逃出汉城。今天,在清国的帮助下。朝鲜军队独立攻下了这座日军在朝鲜的最坚固也是最后的据点。今天,迎着初升的太阳,在朝霞的映照下。李熙骑着高头大马缓缓的步入这座他已久别了半年之久的朝鲜都城。
路的两旁,是举着枪支朝鲜士兵,他们排着整齐的队伍,高喊着国王万岁的口号迎接李熙入城。再远一些,那里的日军也同样排着整齐的队伍,只是他们垂头丧气的交出自己的武器。
皇宫内,琳琅满目的精美珍玩早被日军劫掠一空,曾经金碧辉煌的建筑也被日本人毁坏的破败不堪。来来往往的宫女们也被忙碌的士兵所代替。半年前,他出逃的时候只带了世子就走了。在他离开的这半年时间里。还不知道有多少妃子被日本人给侮辱了,更别说是那些宫女了。
1...121122123124125...25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