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中华苍穹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鹏羽
“可李相真放得下?”
“放不下又如何?身家性命才是第一位的呀――”
“嗨――”李张二人同时长叹一声,却又对坐而无言。
当家中仆役来为二位换茶水之时,夜色已经深重。张之洞张了张嘴想说些什么,最后还是没有说出来,施了一礼后默默离开。
看着张之洞略带佝偻的背影走出大门,李鸿章的脸色这才慢慢好了起来。当书房内只有自己一个,当仆役为他掩好书房的大门,李鸿章才略带笑容自言自语的有些自嘲的说着:“你张之洞以为老夫是危言耸听,而这正是事实呀。不过有了今日攀谈,想你为官清廉的名声,到时老夫告老之时只要你能帮老夫美言之句,这今后的日子会好过很多呀。至于新皇登基之后、汉臣之命运,老夫是顾不过来了。如果今日攀谈能保得住自己身家性命,已是偷天之幸,哪里还敢奢求。”(未完待续)





中华苍穹 第二百七十六章 公审
“呜――”轮船的汽笛声响起,西阳西下之时,汉口跨江渡轮从北岸驶向南岸。而光绪就站在这艘渡轮的船头看着“滚滚长江东逝水”。穿着便装的光绪搭乘渡轮,那是因为天色已晚,若在此时征用渡轮将南巡卫队渡过江,那这些等在江北的百姓可能今天就不能回家了,光绪想真实的看看汉口的百姓生活,也不愿意如此扰民。所以最后只能像普通富家公子那样包下一个上层的独立舱房,便装过江。
没错,光绪现在就是在座船,而他的专列火车停在长江北岸,除了列车行宫停靠等待皇上结束南行再返回京城外,其它车厢将拆解为普通车厢转为铁路使用。不是皇上又出妖蛾子,而是火车真的开不过来。
中国的京广铁路,从规划到完工通车,虽然只是单线却是在短短的四年内完工,这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当这条铁路完工通车后,西方列强的各大报纸同时都用“世界奇迹”为标题。这必竟是一条横跨南北,行车里程近2400公里的铁路,它不仅穿过了北方的平原,还穿过了南方的沼泽和群山。遇山开山、遇水搭桥,在还没有大型机型的时代,中国楞是用近乎无限的人力硬生生的把这条铁路铺了出来。单是人力一项,按照英国某些无聊人事的统计,这条铁路最多时有超过一百五十万人同时开工。这还仅仅是修筑工地上的。不包括配套如钢铁厂等的工人。单是这一项就让西方列强们目瞪口呆,因为他们跟本没有办法解决这么多人同时吃住的问题。但这里是中国,有着四亿人口的中国这才不到千之五。而且有修筑方提供充足的资金。有集全国之力供应物资,这实在不算什么事。
中国百姓尤其是汉人是世界上最吃苦耐劳的民族,有一方可以遮风逼雨的雨布、有一日管饱的三餐,每月还有三两银子可拿,这对于每日劳作尚不能衣食自足的农民来说,这样的工作那算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每天都有漂着油花、一个鸡蛋可以打出一大桶的汤管够,每五天还另有足量的肉食加餐。这是神仙过的日子呀。没有克扣工钱、没有恶意殴打,还能有什么不满。每到春耕、夏收、秋种、冬藏之时。工程队也会放假让工人们回家种地不至于土地荒芜。这时,也是他们带着丰厚的薪水回家的时候。给父母带上点孝敬,给孩子带些点心,给媳妇扯上几尺花布。再砍上三两肉回家,这就是过大年的气氛呀。后来他们听说,原本洋人管事不同意给工人们放假,因为这会耽误铁路修建进度,但皇上不同意。因为修这条铁路就是为了要给百姓们在农闲之时找份活计好补贴家用,因为皇上就是想着能让老百姓过的更好一点。这下子皇上的形象在民间一下子高大起来,能管老百姓吃饱喝足就一定是好皇上呀,这样的好皇上一定要供起来。
老百姓满意了,地方官员就不满意了。因为他们没有地方捞钱。修筑的费用全部由大清银行结算,就算是工人的薪水也是由大清银行押运现银到工地上发放。即使所用到的材料也是由材料商与大清银行结算,不走地方账目。地方没有钱捞还要供应工地上的粮油菜肉。地方可以用这些物资充抵上缴的税收。工地上负责收货的又都是洋人,国内的潜规则又用不上,也没办法以次充好,干的不好还要受罚,自然就有些地方官员会想办法刁难一下。但这种刁难才刚刚冒头就消失了,因为第一个故意拖欠工地粮米的河南巡抚现在正在东北的皇庄里给皇上种地。所有地方官员都知道。这个巡抚完了。因为那是皇庄,没有皇上的旨意他永远都走不出来。
财务大清银行直接结算。物资由洋人分配,再向各工地派驻那些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御史言官。虽然还时常有贪腐之事发生,但那必竟是小官小吏的个人行为,至少没有涉及到集体贪腐。就这样光绪已经很满意了。
封建王朝就这点好,特别到了清朝这种皇权极度集中的王朝,皇上真想要办什么事,只需要一道旨意,就能调集天下之力来完成。就这样,前前后后四年里,无数人钻山实测,无数工人日夜开工,就连詹天佑都病倒数回。但又有多少知道,这了能在最段的时间里修通这条铁路,为了加强北方中央对南方的控制,光绪停下了修通哈尔滨的铁路、停下从胶州到西安的铁路,甚至一度中断京沪铁路的修建。不仅将其它各地的修路队调到这条线上,还几乎发空了大清牢狱。各地犯人,只要不是死囚就一律征发修路。这才建成了让西方列强叹为观止的“奇迹”。然而即使是这样,京广铁路的通车仍然还只是口头意义上的。就因为这条铁路还是被长江一分为二。
长江,这条水量充沛的大江,让在它的上面架铁路桥的难度太大了。德国人在黄河上架桥成功,但面对滔滔长江水还是叹气了。所以光绪还是得坐船才能过江。
决不能被一道江水将中国分隔开来,光绪恨恨的拍了一下护栏,转身而行:“杨度,传朕的旨意给李鸿章。让他以朝廷的名义与英国人谈判,如果英国人在三个月之内还拿不出可以让火车直接通过长江的办法,朕会明旨天下,向全世界征集可以完成的建筑商。到时别说大清没有给英国人机会。”
“喳。一过江微臣立刻给总理大人发报。”
杨度在跪下接旨的同时,侍卫们也在营长杨冬子的示意下脱去外套露出穿在里面的黄马褂并开始警戒并清空甲板。两人同时在心中长叹。咱这个皇上呀,总是不按常理出牌,这可是普通民用渡轮呀。下旨也回到舱里再下好不好。这么一来皇上的身份就曝光了。
原本还紧在一起的民众突然发现这个富家公子一下子变成了皇上,那可是立马跪下三呼万岁。就连船厂都吓着跪在一旁,不知道自己的身份是上前请安好还是赶紧回去指挥船好。
“是朕孟浪了。下次朕会注意。”说完光绪走进了船舱。
三五个冒充微服私访的皇上还是有可能的,但这群黄马褂侍卫摆出这么大的阵仗,再加上真皇上到了江北,这时总没人敢冒充了吧。一些人兴奋的小声交谈说能于皇上同坐一条船,那是上辈子积了大德了。更别说一睹天颜了。可也有一些人却喊起了冤。
渡轮才半渡江水,船上就响起一个女子的哀嚎:“冤枉呀――皇上。民女冤枉呀――请皇上为民女伸冤呀――”
那喊声之大,那声音之委屈让人闻之心碎呀。光绪挥了挥手,一旁伺候的李莲英立马吩咐带那喊冤的女子前来。前甲板不一会挤满了看热闹的人群,因为皇上下旨说要让百姓们一起评论这个冤屈。侍卫们拦出一条通道让皇上出来。甲板上放了一张座椅,而座椅前跪着一个衣裳破烂的女子。
“抬起头来,说说你的冤屈。”光绪坐定后说话了。
年轻、长像上等,算是美女,就是显的憔悴。这是光绪对这女子的第一印象,但说的冤屈可就不一般了。女子叫张王氏,家里是江边的渔民。他的丈夫叫张成是军伍中人,还是最早一批参加新军的军人,后来随着皇上在田庄台打日本人并战死于田庄台。哀号传来。家中孤儿寡母一下子就如同塌了天一般,还好有朝廷发给的二十两银子的抚恤,才没有让孤儿寡母流落街头。
听到这里光绪眉头一皱。因为战死在田庄台的普通士兵的抚恤都不是这个价钱,可越听越不对劲。原本有着朝廷抚恤再做些浆洗的活,家里的日子还能过的下去。但后来听村子里的识字先生念报纸才知道发给自己的抚恤少了一大半,就算是没有功劳在身的他的丈夫,也至少能得到五十两的抚恤。所以她就听从先生的建议到县衙申述,没想到不仅申述不成还反被衙役殴打。她不甘其辱于是到上告到省城。没想巡抚大人更是人中色鬼,不仅申述不成。反到是巡抚大人贪图她的姿色将其污辱。张王氏不甘其辱投江自尽,却被渔民救了起来,念及家中幼儿和年迈公婆只得忍辱偷生。听得皇上南巡会经过汉口,必将在此转乘渡轮,故而她过江欲告御状。只是等到天色已晚仍未见皇上出营,只得先得过江回家,因为要为家中幼儿和年迈公婆准备晚饭。却没想到能在回家的渡船上遇到皇上,因此她才在此喊冤。
既然是冤屈,那自然就要审一审。当问及张成的军籍时,没想到张王氏还随身带着丈夫寄回的家书。光绪接过书信,看到信中说张成隶属中央侦察营之后,就将书信交给杨冬子。杨冬子看过书信后脸色大变,开始详细的问张王氏他的丈夫的相貌和一些细节。
“启禀皇上,微臣可以确认,张王氏的丈夫张成确实隶属中央侦察连,任职三排一班长。甲午年就是张成伪装成日本大岛义昌第九旅团传令兵进入位于田庄台的日军指挥部,被发现后引爆所带炸弹,炸死炸伤多名日军高级将领,暂时打断了日本对皇上所在的大碾房村的攻击。”杨冬子说这话的时候脸上是怒不可遏,他的兄弟为国战死沙场而他的妻子不仅没有得到应得的赏赐反遭人污辱。他之所以要提到大碾房村就是要提醒皇上,张成的功劳。
光绪面无表情的问道:“此为大功,战后封赏如何?”
“张成战后被追授一等英勇勋章、田庄台血战勋章,依此封赏有150两银子的奖金,一等英勇勋章另计还有十年免税权。因为是战死,另有一次性发放的50两抚恤,家中有幼子的每年还将发放3两银子的抚养费,直到16岁成年。”杨冬子说完跪倒在地的哭道:“皇上,将士们为国战死沙场本是职责所在。然而将士战死后应得的功勋却被贪官污吏所吞没,家中妻女更遭凌辱。请皇上严惩这巡抚,以安军心哪……”
“哭什么?站起来,没失了军人的气节。”光绪训斥完杨冬子,转而问张王氏可带有勋章。当张王氏一脸迷茫表示自己从未见过什么勋章之时,光绪彻底发怒了:“靠岸后将此船所有人员隔离以免有人通风报信。另传旨湖北巡抚见驾。朕要问个清楚,是谁胆子大到连军功勋章都敢贪污。”
事实上,湖广总督、湖北巡抚以及驻守汉口的独立师长梁华殿早已等在南岸,他们正等着坐渡船过江去向皇上请安。他们本来可以征用渡船,之所以要如同普通百姓那样坐民用渡船也不过只是因为上有所好下必仿之。皇上总是不愿意扰民,那他们自然也效仿。不然御史言官一封扰民的折子上去,就算不加以处份,总也是政绩上的污点,与今后升迁不利。不同于百姓还要排队,做为官员,优先权还有的。当江北的渡船停靠后,船上先下来的却是皇家侍卫,于是准备过江的三人连忙上去接驾。
“湖北巡抚,你可认识站在朕身后的这名女子。”等三人行完礼后,光绪问道。
湖北巡抚本来还迷茫的脸,只一抬头见那女子脸色一下子就变了。张之洞调任直隶总督之且,湖广两省成了皇上发配后党官员的地方,而他就是这样从富庶的两江调来的。他从来没有想到过欺负一个普通女子会怎么样,收受的也有总督大人的份子。可没想到那女子却站在皇上身后。
看到湖北巡抚的脸变色了,光绪就明白了事情的真像,但光绪还是说道:“这女子在船上向朕告御状,告你贪污他丈夫的抚恤并污辱与她。你做何解释。”
“她是诬告,皇上切不可听信他的一面之词。”
“那是自然。不过朕已经听过她的一面之词,还是当着船上所有百姓的面听的。现在也一样,朕也当着所有百姓的面也听听你的一面之词。”光绪指了指脚下:“就在这里,有朕在此,大理寺正卿岑春煊也在,加上你的顶头上司湖广总督,咱们就在这三堂会审。梁华殿也别走,此事涉及军队,你就在一旁旁听。咱们就当着所有百姓的面公开的审一审,到底是诬告还是真的有罪。”(未完待续)




中华苍穹 第二百七十六章 决不让英雄在九泉下流泪
公审的地方还是放到了城里,因为岑春煊奏曰码头寒风过大且在此公审会堵塞码头正常运作,奏请将公审之地移至城内。帝,允之。
武昌城内最大的空地上是人山人海,里里外外围了上千百姓。皇上要亲自审案为百姓申冤的消息传出,半个武昌的百姓都赶过来听审。皇上出京时用上全部仪仗的事,报纸上都传来了,据说那场面之恢宏无法用文字形容。如今有机会亲自一睹天颜,这种机会一辈子可能就这么一次,哪能不来?至于公审这种事,实在不稀罕。
早在前明时期,衙门审案就基本上是开放旁听,到了清朝依然沿用前明惯例,只是没有具体的开放旁听规则。审案的官员可在大堂或是内衙等不同场地审案,而场地不同,则容纳旁听的人数乃至官员审判时的穿著也都有所差别。至于审案官员本身个性,以及对自己公开审案是否有足够信心,也都影响各地衙门的旁听情形。那些对自己审判经验大有自信的官员,便十分喜欢在审案时开放,让许多民众旁听。但是,那种像影视剧中描写的动辄开放三、四百人旁听的审判场景,在明清两代全国各地法庭上恐怕并不多见。其主要原因到不是当地官员对旁听人员进行了限制,而是实在没有能容纳这么多人旁听的场所。一些自身标榜公正的官员,其实希望自己审案时旁听的百姓越多越好。因为这样更容易有个好名声,今后升迁也会容易些。
光绪做为皇帝升迁是不需要的,但名声却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光绪就选择一块最大的空地。并通告武昌城所有百姓,皇上要亲自审案。既然光绪要以皇帝身份出现,那必要的仪仗和规矩就少不了。快船从江北将仪仗队、服饰等紧急送来,而利用这点空隙皇帝卫队接管审案场地内圈的防卫,外围则由独立师的官兵接管。武昌城内的衙役全部出动,负责维持次序。
“皇上驾到――”
随着李莲英的一嗓子,全场百姓跪下。皇帝身着龙袍缓缓向预先安排的通道内走来。说实在的,这些百姓来看的就不是什么公审。就是为一睹天颜来的。所以总有些人会偷偷抬起头来瞄一眼,被发现的会被呵斥,没发现的就再找机会瞄一眼。
“好了,不要呵斥了。”光绪阻止了衙役的呵斥后说道:“百姓不就是想看看自己的皇帝长什么样嘛。那看就是了。多看一眼又不会少块肉,朕又不是什么怪物,长的又不是不能见人。全都平身吧。”
萧瑟的气氛在光绪一句笑谈下变的轻松起来,通过通道时,光绪还与一位被抱着的孩子笑谈了二句,还说这孩子长的着实壮实。但军人不苟言笑的表情,让那孩子有些拘谨。百姓们第一次真实的看到了他们的皇帝。年青、朝气、和蔼,脸上总是笑嘻嘻的。
进到最里面,这里已经摆好了四张桌子和全套审案的工具。无论皇帝是否是主审都只会坐最中间的那张。随着皇上进场的大理寺正卿岑春煊与湖广总督分坐左右。另外一张桌子是书记官的位置,今天由皇上秘书长杨度充任。场边还有一张椅子,那是坐为军队旁听代表梁华殿的位置。
待场中坐定。光绪站起来双手示意安静后,缓缓说道:“如果大家经常看报纸,如果大家有关心国家大事,那大家都应该知道,这些年的中国确实不太平。先是撮尔小国的日本想欺负我中国,后是北方的沙俄入侵中国。就连南方的荷兰也在欺负我们的同宗兄弟。为了保家卫国,为了同宗兄弟的安危。我大清将士南征北战用鲜血和生命才守住了今天的和平。对于这些在沙场上流血牺牲的将士们,朝廷制定了奖励条例,就是为了让将士们安心沙场保家卫国。然而在今天,有一位功勋将士的遗孀告诉朕,她丈夫喋血沙场带回的荣耀被贪官污吏所泯灭,她的家人朝不保夕,而她本人更是遭到污辱。朕,大清皇家军队最高统帅,决不允许自己的兄弟袍泽在战死沙场后家人却变的生不如死,为此,朕不惜高举屠刀。朕也是大清皇帝,朕也不能让朝廷的官员受到无端的诬蔑。所以,为了搞清楚事情的真像,朕才决定在此地公开审理这桩案子,也让百姓们都来看看,都来听听,这件事到底是诬告还是贪腐。朕也要让天下将士都明白,保家卫国是你们的责任,保卫你们的家人是朕的责任。”说完光绪向岑春煊点头示意:“开始吧。”
皇上坐下之后,岑春煊这才站了起来:“带原告张王氏。”
张王氏在宪兵的陪同下前来,跪倒之后双手呈上折子,并再一次哭述了她在船上向皇上说的话。光绪与岑春煊已经听过了所以不稀奇,到是一旁的梁华殿反应激烈。张王氏才说完,岑春煊还没来得及问话梁华殿到是先出口详细询问起来。等他问完了,气的一脚把椅子都踢飞了。他实在想不到,有些官员胆子大到连军功勋章都敢贪污的地步,就因为一等勋章是黄金做的?
岑春煊暗自的摇了摇头,虽说今日主审的是皇上,事实上他才是真正的审判官。梁华殿这么一闹到像他是主审一样。因为皇上没有表态,岑春煊也只能等梁华殿问完他想问的问题。等梁华殿问完了,事情也很清楚了,不需要他再问了,那就直接带被告吧。当所有人都将注意力集中在前来的湖北巡府周荣曜身上时,只是光绪注意到站在一旁的梁华殿转头向亲兵吩咐了几句话。
周荣曜原是粤海关书办,因为贪污南洋舰队入关物资被革职。而他却攀上了世铎的路子。一路平安的升迁到了湖北巡府。如今才任职湖北巡府不足三月的他,第一次迎来了考验。
周荣曜衣着整齐的依礼参拜皇上及诸位主审官,之所以没有摘去顶戴脱去官服。那也只是因为他并没有定罪,目前只是以被告的身份接受调查。
“你身旁的女子你可认识?”岑春煊向周荣曜问道。
“下官从未见过。”周荣曜回答的很有底气。
岑春煊微笑道:“该女子告你奸淫与她并贪污军功赏赐,你可承认?”
当然不会承认,承认了那还算什么。虽然都知道几乎没有嫌犯会主动承认,这是审案必要的程序。留给周荣曜的陈述却只有千篇一律的不认识这女和受莫名诬蔑。岑春煊点点头,既然一方告有罪一方不认罪那只能当堂询问。张王氏声泪俱下的哀嚎确实让人动心,痛哭流涕的哭述无一不展示着这位湖北巡府那官服下罪恶滔天的兽行。张王氏更顾不得颜面。为了更有效的说明周荣曜的罪行,她连被奸污时的情景都说的活灵活现。百姓们听到后就已经认定这周荣曜是罪大恶极之人。一个女子敢用名节做担保那需要的不仅仅是勇气。站岗的军人无一不面露杀气,军队中的军人都是来自天南地北,在这个交通缓慢的时代一但离家远行,家中就再也顾及不上。那他们远在家乡的父母妻儿过的如何?今日战死战友的妻儿受地方官员如此欺凌。一但自己战死后家中会不会也受此罪,那么自己在前线与敌厮杀用命换来的家国平安还值得吗?只有湖北巡府确是面不改色的声称这是无端的诬蔑,还请皇上还自己一个清白,以证视听。
整个审讯过程中,岑春煊一直都在注意皇上的表情,可惜的是,皇上脸上看不出有任何息怒,也没有问过一句话。到是湖广总督,虽然问的很少也不是重点。岑春煊也能理解。必竟周荣曜是他的下官,出于避嫌自然是问的越少越好。
因为张王氏除了自己的陈述外,实在拿不出任何人证物证。案子审到这里只能告一段落了。岑春煊出班奏道:“启禀皇上,此案到此仅有原被告双方的陈述并无实质的证据。微臣以为此案双方先行收押,待调查取证之后再行重新再审。依照原告张王氏的陈述,微臣立刻去收查证据。如果张王氏所言为真,相信三五日内定有结论。”
光绪环顾四周,见周围的人群平静如常。也只能暂且如此。可还不等光绪开口,立于一旁的梁华殿刚好听完亲兵低声耳语后说道:“不必了。”说完关上亲兵才递上的盒子。郑重其事的将盒子拿到周荣曜面前打开,然后面目狰狞的说道:“你死定了。”
周荣曜脸色大变,可瞬间脸色又变回原来那波澜不惊的表情后说道:“这似乎是军功勋章,看似为黄金所铸应该就是一等功勋章。可惜此物本官尚且第一次才见。”
“是嘛。”梁华殿手一挥,亲兵在周荣曜面前又放下五个盒子,还有一堆记录着领用赏赐的文书。只听梁华殿接着说道:“一个一等勋章、一个二等勋章、四个三等勋章,还有这些,你还有什么话可说。可以呀,一个巡府就可以吞下六个军功的赏赐,是谁给你这么大的胆子?”
看到这些,原本还跪在地上的周荣曜却站起来拍了拍身上的灰尘:“既然将军能找齐这些物件,那我身上的罪是跑不了。只是我很好奇,这些东西都是我一手藏的就连我夫人都不知道还有这些。将军可否告之是如何找到的?”
“哼,就你藏东西的这点办法算个屁呀,军中的办法你想都想不到。”
“既如此,我也不说什么了。”周荣曜转而面向皇上,摘下顶戴脱下官服:“皇上,有些证据,贪领军功的罪则微臣认了。微臣这就束手就擒。”说完双手合在胸前就等着衙役给他上镣铐。
“哈哈哈……”梁华殿惨笑起来,而后厉声道:“张成于田庄台只身乔装入日军指挥部,杀死日军将军大佐无数,最后殉国而死。如此功勋之妻儿却遭你污辱,你当军队是什么?我说你死定了你就活不了。你若不死百万将士之心如何安定?”
1...142143144145146...25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