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苍穹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鹏羽
“新商税中会有很多处罚措施,这些处罚措施需要保证的是不得与民争利。当然了这些都只争对在国内交易而言。至于诸位到了国外,那朝廷就管不了那许多了。但该缴税断不可短少。”光绪言子凿凿。
光绪明白。商人用的好也是国家对外的利器呀。后世的美国通过商人的活动,从世界各国瓜分了多少财富回国来补贴自己的国民。而前世的李明就是受害者。所以光绪鼓励商人们到海外经商,提前将商人们的目光引导到国外,现在国力不足以帮助海外华商,按光绪的脾气若有一天国力强盛。就算商人为了利润在国外发动政变,说不定光绪还能派军队上去帮上一把。所以光绪很隐晦的表示,朝廷制定的商税只争对国内的商人,至于商人到了国外怎么干朝廷就不管了,只要按律法上缴了足够的税负就可以了。
商人们很开心,因为在取消了大量苛捐杂税后的十二税一的税率,比起之前各种苛捐杂税加起来还要少。商人们在兴奋之余却又担心起朝廷用度不足。皇宫两年来从未修整不是秘密,开工建设的铁路公路工程停顿不是秘密,各大船厂的材料被拉到葫芦岛更不是秘密。所以有的一切都表明。朝廷拿不出更多的钱了。所以商人们在为朝廷担心,更有商人请奏皇上开征特别税,以补足朝廷用度。
“不准。今后也不许再提。”光绪坚决的回绝的。都以为清末的中国是一个经济军事都落后的时代,但生活在这个时代的光绪明白,这时的中国人更多的还是忠心体国。忠义为先的思想依然长在每一个中国人的骨髓里。光绪满意的点了点头说道:“诸位的忠心体国朕是明白的,但特别税决不能以任何理由开征。不然有朕这个先例在,那后世帝王就有理由无休止的开征所谓的特别税,朕不能开这个先例。当然朝廷用度不足也是事实。朕就想呀,既然不能加税。那就换个法子。朕打算向诸位借点钱,以朝廷的名义来借。年后朝廷会发行国债,还望诸位大力购买以支持朝廷才是呀。”
那是必需的呀,商人们开始大吹大擂。你几百万元他数十万元的放出话来了。这一下又有数千万元的进帐呀,这次南巡的三件事中做成了二件,光绪笑的眼睛都眯起来了。
商人们是传递消息最多的人群,他们对每一个消息都有着无比的敏感性。今天的这里的谈话用不着等到天亮就会传到上海传到天津。两广的商人都主动购买国债了,那两江直隶的商人会不买了吗?当然不会。光绪打算再接再厉,继续鼓动商人多买国债,这就要从口袋中拿出国债样票,继续开始推销。
可还没等光绪将国债样票放在桌上,一个通迅兵快速走进来,向光绪递上了一份电报。光绪接过一看,满脸的笑意瞬间凝固。原本热闹的酒宴也因为皇上突然的不说话而安静了下来。
光绪还视一围,将手中的样票重重的拍在桌上:“今日就到这吧。起驾。”说完光绪走了,众人也施礼送行。
皇上走了,商人们面面相觑,没人知道发生了什么事。直到有人看到皇上遗落了电报,拿过来一看才明白。电报上只有一句话:“美国为日本建造的战舰回国了。”
没错,日本六六舰队中由美国建造的军舰回国了。以1894年版依阿华级为版本的两艘战列舰朝日号、三笠号和两艘大型装甲巡洋舰出云号、磐手号,今晚抵达了日本东京湾外海。当然同时抵达的还有两艘出云号同级的美国为大清建造的江鲲、江犀二舰。
日本舰队回国至于让光绪拉下脸吗?当然没必要,参谋本部早有应对计划,而且对大清海军最大威胁的日本欧洲舰队还停在船台上修改。这不过是光绪临时想到的,用这种表情来突显朝廷对日本舰队的紧张而已。事实证明,光绪这一拉脸有了意外的好效果,光绪才回到临时征用为皇上行宫的广州四海酒店内,就听到了那些还在酒宴上商人们的话。他们在买了国债之后要一把火把国债烧了,这些钱就当捐给朝廷打东洋鬼子了。
光绪知道他们一定会这样做,因为这还是一个讲究言而有信的年代。
第二天本是送南洋父老回坤甸的日子,广州码头上人山人海。李关山,李玉昌等南洋父老在码头上与广州父老握手道别。相处虽然只有短短几日,但心中那份情感却是五味杂陈。码头还有另一群人,他们是来接南洋父老回家的南洋子弟,带头就是李南柯。
当大家都以为皇上因为处理日本舰队回国一事而不能来送行时,皇上到了。码头上,皇上谆谆嘱咐着要南洋父老常回家看看。
离别终有尽时,当李南柯来到光绪面前,双脚一碰举手齐眉,大声道:“坤甸华人自治军参谋李南柯见过吾皇陛下。”礼毕又是单膝盖跪下。在他的身后的张杰和这些曾经被“开除”出大清海军的南洋子弟们,纷纷行礼。
“都来了,好呀。曾经你们都是好样的,今后也不能做孬种。南洋之地自沙和尚这个最大的海盗消失后,失去了控制的海盗们再次席卷了整个南洋之地。”光绪指着停靠在码头上的二艘驱逐舰说道:“这两艘是曾经是大清南洋舰队的军舰,被海盗虏走了被英国人找了回来。朝廷花了二万英磅从英国人手里重新买了回来,现在朕把它们送给你们。从现在起,他们就是坤甸华人自治军的军舰了。希望你们能开着它们去护卫一方海波宁静。”
坤甸华人有自己的军舰了!南洋父老们再次激动的落泪了。
“送给你们那朝廷就不管这两艘军舰了。从此后这两艘军舰的养护费用就得你们坤甸自已掏了。”光绪对着李关山小声的说道:“饭要一口口吃,路要一步步走。终有一天朕要让西方列强们都明白,这个世界需要听到来自东方的声音。你我君臣共勉吧。”(未完待续)
中华苍穹 第二百七十九章 不安的心
“快走――”被掩上的房门被粗暴的撞开,来人冲进屋内便随手关上了房门。他不仅架了上门栓,还拉了张桌子顶在门后。
“启耀,出了什么事?”陈少白看着慌乱的郑焕(字启耀)问道。
郑焕没有回答陈少白的话,只是不停的低声音喊着快走的声音,还移开后堂内供奉的菩萨像露出了藏在后面的暗道。郑焕第一个钻了进去,这才回关说道:“快走,清兵来。”
听到清兵来了,陈少白等人这才反应过来让其它同志赶紧进暗道里去。当最后一个进入暗道的陈少白才将菩萨像移回原位,就听到外面传来清兵的撞击大门和叫骂的声音。
陈少白将广州城内大部分革命同志聚集在一起,就是为了商讨反清大计。如今清帝虽然已在广州停留数日之久,但这数日来,清帝无不在拜访商户大族,并没有像传闻中那样去私会情人。这让陈少白等革命同志安排在安府外的刺杀行动始终没有机会。今天,有革命同志传来好消息,清帝南巡事务总管太监李莲英一大早去了安府,还很正式的递上了拜帖,这就意味着清帝今天会去安府。
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可从码头到安府有数条路可行,安排在哪里行动呢?所以陈少白招集了革命同志进行商讨。选出了最有可能的三条路,所以为防万一就连一条可能性不大的路上都安排人手。四组人手如今已经准备就绪了。如今中兴会虽然受到朝廷打压。但在为了这此行动特意从香港调来了人手,所以广州依然有足够安排行动的人手,至于哪路人手会碰到清帝。就看谁运气好了。加上中山先生秘密运回的枪支,陈少白发誓这次一定要把清帝给干掉。只要清廷没了当今的皇上,那清廷就会陷入内乱当中。这样革命才有机会,至于清帝所写的那个所谓的“朕求求你们”的文章,陈少白不屑一顾。革命总要所有牺牲,有时候总是要先付出代价的。
没有想到的是,各个行动小组才安排下去。他们的秘密集会就被清帝所发现。而他们在商讨行动时却没有注意到清兵都已经摸向了这里。幸好革命同志中还有消息灵通人事,在清兵包围前将消息传了进来。不然,今天聚集在这里的革命同志将付出巨大的牺牲。
暗道很长,这是为了保证革命同志的安全,暗道被一直挖到了城外。城外一处山凹处的一块盖着泥土的土板被掀开。陈少白最后一个钻出暗道,然后抱拳对郑焕施了一礼:“今日幸好有启耀同志通风报信,不然同志们的牺牲就太大了。”
“都是为了革命,陈大哥不用客气。”郑焕回了一礼,焦急的说道:“此地并不安全,清兵会很快发现暗道,还请陈大哥带同志们尽快离开。”
“好,已经有同志安排好了撤退之路。我们这就离开。”陈少白说完就示意大家跟上。
“我就不跟陈大哥一起走了。”郑焕说道:“我们已经被清兵发现,想必行动计划也无法进行。我这就进城想办法通知城内的同志尽快离开。”
“清兵来晚了。准备行动的同志刚刚离开清兵才来,想必此刻都已经埋伏下去。清帝这些在劫难逃。”陈少白信心满满。
“这下糟了。”郑焕焦急的说道:“既然清兵能追查到同志们的集会,那清帝必然得知同志们的行动。这样一样清帝行进的路必然会严加搜查。这下埋伏的同志们就危险了。还请陈大哥将同志们的埋伏地点告诉我,我想办法去通知同志们离开。”
郑焕是真的急了,陈少白脸色也白了。郑焕说的没错,清帝必然在广州城内外大加搜索。准备刺杀清帝的同志确实危险了。陈少白拉着郑焕的手说道:“晚了,相必清帝已经开始大索全城,这时回去你也危险了。”
“陈大哥放心。我只是广州会馆的主事,虽然会馆内多有革命同志往来。但做为会馆哪里管的了来的是什么人。清帝没有证据,再说我应该还没有被发现。这次之所以能赶来通知陈大哥,就是因为我在中央警卫旅还有一位生死好兄弟,我就是从他那里得知清兵们的行动。再说就算是被清帝发现,我的生死兄弟必然会提前通知我。现在最重要的赶紧通知埋伏好的同志离开,能救一个是一个呀。”
陈少白也乱了阵脚,将四处埋伏的地点全部告诉了郑焕。郑焕只是问了一句:只有这四路吗?在得到陈少白肯定的回答后连道别都来不急就撒丫子跑了。
郑焕不急不行呀,中兴会这次秘密集会的时间地点所有情报都已经通知了中央警卫旅,没想到这些该死的丘八行动这么慢,还是让中兴会这群叛逆把刺杀行安排下去了,还一下子就是四路人手。得赶紧将这个消息传回去,不然皇上但凡受到惊吓,就是冷大人也吃罪不起。
看着郑焕慌乱的背影,陈少白不由感叹道:“要是多少像启耀这样的同志,革命一定能早些成功。不要再怀疑郑焕同志的革命理想,他是最坚定的革命同志。”
要真的再多些郑焕这样的同志,中兴才彻底完了。做为当初陪着陆皓东从北京一路回到广州的同志,总因为出身的原因得不到中兴会的重用。这次他冒死前来报信,陈少白认为不必再怀疑郑焕了。
“是呀。”站在一旁的黄兴接过话来:“陈大哥早些离开吧,我也先回家中。陈大哥不必担心,家妹与皇上颇有交情,我看看还能不能找个机会。”
“那你保重。”陈少白相信黄兴的话。必竟他没有参于过任何行动。他的安全应该没有问题。所以陈少白一行与黄兴道别后各自离开。
黄兴回到家中,只见小妹黄玲笑容满面的荡着秋千,嘴里还哼着欢快的歌曲。而家中的仆役们正在收拾打扫卫生。黄兴有些奇怪的问道:“年前清扫不是前几日才刚刚搞完吗?今日为何又要清扫?”
“刚刚宫里的李公公来过来。说皇上拜访完安府后会来拜访咱们家。这不父亲连忙让整理家中。”黄玲跳下秋千,挽着哥哥的手兴奋的说道:“京师大学堂毕业回家的那天,皇上就说过会来广州看我。没想到皇上还真的说话算数。”
“对了,你今早不是去了安府怎么就回来了?”
“这不是在安府碰到李公公了嘛,就和他一起回来了。李公公说了,皇上从码头送完南洋父老后就去安府。”
“那你知道皇上会走哪条路去安府吗?听说今早抓到了不少革命党。”
“革命党肯定猜不到,皇上会走黄花岗。”黄玲有些得意:“这还是李公公跟安伯父说话时。我听到的呢。”
黄花岗,听名字就知道这是一个小山岗。树木长的郁郁葱葱。风景甚佳。光绪之所以会走这条看上去并不安全的路,就是冲这个名字来的。这可是大名鼎鼎的黄花岗起义地点,还埋葬着七十二烈士。这不是想着来看看这里的原始风貌嘛。
黄兴不知道光绪的想法,但整个中兴会都没有料到清帝竟然会走这条路。四路埋伏的同志能不能活下去就看郑焕的了。如今自己知道清帝的正确路线,手里也能拿到枪,加上黄花岗又是伏击刺杀的好地点。如此大好的机会不利用起来,这是对革命的犯罪。只有自己一个人来完成这千古大业,虽然内心却依然有些不安但更多的是对未来的憧憬的激动心情。
黄兴顾不上妹妹说皇上还会在家里用晚饭的话,转身就朝外走去。气的黄玲大骂,家里忙的脚不着地,你不帮忙还往外跑。浑然忘了自己也是做在秋千上没帮忙。
南洋华人登上驱逐舰,开着已经属于南洋华人自己的战舰离开广州湾。南洋父老没带走别的。就带了满满一大包土,从祖国大地上挖来的泥土。光绪挥着手送走了南洋父老,然后从进马车离开码头。
南巡。除了考察当地工业及民生以外,做为皇帝为国家做完计划中的三件事后,南巡已经落下的帷幕。办完了公事那可以办点私事了吧。
光绪脑中此刻回映的全是安茜那甜甜的笑容,坐在马车里的光绪突然有些害羞起来。半年多没见了,如今自己打着南巡的幌子来广州,心中更多的不就是想再见见她吗?如今自己皇帝的身份已被众的知晓。南巡前民间也到处在传说皇上南巡就是为了私会安茜,可那又怎么样?
老子不是来私会情人。老子是光明正大的来见安茜。
李莲英此时应该将皇上驾临安府的拜帖送到安府去了吧,安府上下此时都应该知道皇上要来了吧。虽说做为皇帝不用下拜帖给子民,但光绪这样做就是想把自已放在晚辈的身份上,因为拜帖是送给安父的。那么自己穿一身龙袍去安府会不会显的太生分了?是不是换了长袍便装会好一点呢?光绪一时变的手足无措起来。
当然了,光绪相信安父知道自己就是想见他的女儿。就是不知道当自己踏进安府,安茜看到自己会是什么表情?她会痛苦流涕吗?还是惊喜莫名?或者像电视剧里那样冲上来扑进自己的怀中?当然了,冲上来是不可能的。因为礼教不会让她这么做,自己的侍卫也会拦下她。
那自己该跟安父说什么呢?拉拉家常还是干脆直接……算了算了,提亲这种事还是先不要说了吧。
光绪yy的想着,还好车中就光绪一人,不然大家会看到了一个面对列强都自信满满的皇帝却因为儿女情长变成一个被如同初涉情场的大男孩。初见岳父……或许现在用这个词还早了些,但内心总还是有些忐忑不安。(未完待续)
中华苍穹 第二百八十章 皇帝遇刺
安茜离开北京光绪没有送行,但光绪却有让人一路秘密护送安茜回广州。不仅如此,在广州光绪也一直有人保护并关注着安茜的一举一动。安茜知道这个事情但也没有说破,自己身边的浪荡纨绔都被黑衣人教训过,一些对自己显露过爱慕的男子都遭到黑衣人的威胁,这要是想不明白是怎么回事那就奇怪了。
这次皇上南巡,市井传闻就是皇上南下要私会情人。安茜明白传闻中的皇上的情人就是她。皇上安排人手保护自己,隔绝自己与其它男子的正常交往,就是把她当自己的女人来对待。自己和皇上的关系自皇上南巡起就早已传的天下皆知。可自己和皇上的关系真到了那一步了吗?
皇上写过信给自己,信中明确的写道:之所以将皇宫后妃全部驱逐出宫,就是为了等皇宫真正的女主人。如果他只是李明少爷,自己哪里会忍着不见他,可是他是皇上……
皇后,一国之母,母仪天下。可留过洋的她也明白,看似高高在上的皇后,不过是关在金丝笼的金丝雀罢了。那样的生活不是自己想要的,再说皇上必竟是满人而自己的汉人,皇上就算冲破礼数娶自己回宫,自己也不可能成为皇后。皇上还是要娶皇后的,虽然心中有些失落,但皇上曾经专宠珍妃又是一个例子。等自己进宫皇上真的能像专宠珍妃一样专宠自己吗?再说自己真的不想进那金丝笼里。真的不想。可皇上那里又如何割舍的下。不由间,安茜的眼角湿了。
同样纠结的还有坐在安茜对面的安父。在广州,虽说安家还不是什么名门望族。但在广州地面上也算的上是殷实的良善人家。一年前他就听说过安茜在京城与化名为李明的当今皇上的传言,那时他都毫不在意。必意女儿已经长大成人,自己的女儿无论相貌还是学识都是上佳,有些男子爱慕也是常事。可当李明少爷的真实身份暴露之后,安父就一直忐忑不安,尤其是皇上南巡之后,广州市井就干脆传成了皇上南巡就是为了迎娶安茜。
虽然这都是传言。但有时传言的威力却很大。自皇上南巡后,无论地方士绅还是官府都来过府上拜会。尤其是两广总督谭钟麟的正式拜会如同做实了传言――皇上借南巡之际要正式提亲了。
屋子里一片沉寂。安父与安茜面对的面的坐在椅子上,望着女儿低头摆弄着裙角,安父却又不知该说些什么,只是不停抽着香烟。父女二人一句话也没有说。就这么安静的坐了半个多时辰。
安父自认为也是一个思想开放的父亲,女儿年幼之时就把他送到西洋去留学。在国内,开工厂与洋人做生意,在租界里面购置房产……虽不感说是敢为天下先,至少也没落后。可万万想不到的是,自己的女儿去京城读了趟书回来,却也能自己闹了这么大一件事来。这里面是吉凶还是祸福?老爷子虽久经风浪,但心里面却也没有丝毫主张?那可是皇上,皇上可是好惹的?可自己的女儿就偏偏惹上了。面对皇上。自己是亲切一点还是稍微板点脸,或者又干脆摆出一幅奴才像?这里面的轻重缓急、分寸该如何拿捏……安家起起落落几十年还从来没有如此难办的时候。自己生生被女儿给难住了。
家中的仆役依然在清扫庭院,为迎接皇上做的准备。可后堂里却一片宁静。安母也只能静静的看着后堂紧闭的大门叹气,虽说这女儿婚事她这个做母亲的可以过问,可这偏偏关系到皇上,却又不是她一个妇道人家能过问的事情。安母只能让家中仆役放静手脚,不要影响屋中父女的谈话。
父女二人就这么坐着。终于,还是安父放下手中的香烟。深深的叹了口气:“茜儿,你是知道我的。父亲没有那么顽固古板。你小时说想去美国读书练琴,父亲送你去了。你说要去京城读书,顺便要见识见识,你母亲不同意但父亲我连反驳都没有,依然送你去了。都说儿女婚事当听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你说你要自己找自己的如意郎君,父亲不知回绝了多少来前提亲的人,一切都让你凭喜好去做。都说我女儿貌美如花,学识比起男儿也不相上下。本来有你这样的女儿当是为父的福气,这配哪家公子都足够了,可你偏偏找上了当今皇上。你自京城回家这半年里就一直郁郁寡欢,父亲心里也是不忍,可做为父亲又能说什么好。父亲想你能开心起来,却也不想你终有一日被关进那金丝笼里。”
本为就是方寸已乱的安茜听到父亲最后一句时便脱口而出:“女儿绝不进紫禁城!”话说的斩钉截铁。
“你不进紫禁城那你跟着皇上算什么?如同市井传闻的那样当皇上的情人吗?如果是这样我宁可现在就掐死你,就当我从来没生过你这个女儿。”说着说着,安父突然严厉了起来:“我的女儿怎么能没名没份的跟着别人,就算他是皇帝也不行。”
“爹――”安茜一声哭嚎,再也忍不住爬在父亲的腿上大哭起来。安父慈祥的抚摸着女儿的头发,一下又一下。
终于等到安茜止住了哭声,安父这才轻声细语的安慰道:“我就你这么一个女儿,只要你开心就好。你不用想太多,如果你不喜欢皇上爹这就跟皇上去说,让他别再打我女儿的主意了。就算皇上要杀了爹爹,爹也会拼了这条老命保我女儿周全。”
“不是的,不是的……”安茜爬在父亲的腿上却又不知该说些什么。
“那你就是真的喜欢皇上了。”安父长叹一口:“孽缘。孽缘呀。这就是我安家的孽缘呀。身为天子,三宫六院七十二妃,后宫更是三千佳丽。皇上的女人何其多。现在皇上可能会宠幸你一时,当你年老色衰之时除了枯坐冷宫还能如何?更何况皇上必竟是满人而咱们是汉人,这满汉不通婚的律条就是皇上也破不得呀。”说着说着,安父也是泪流满面,只是一遍又一遍轻抚着女儿的头发说道:“我可怜的女儿呀――”
不过这些在光绪看来都不是问题,祖制什么的都已经限制不了光绪了。祖制不也说满臣要大于汉臣吗,如今的光绪朝里没几个满臣了。从来没有过的宰相如今不也有了,还是汉人。
黄花岗的密林中。黄兴静静的爬在枪上,看着清帝的卫队戒严了道路两侧,却没有上山搜查,然后清帝的车驾出现缓缓的出现在他的视野里。黄兴抱紧了枪。内心难以平复。这是天大的机会,驱逐达虏、共和中华的梦想就要实现了――
黄兴深深的明白,他只有一枪的机会。就在他还在为清帝的马车太大却不知道应该打哪里而苦恼之时,视线中清帝竟然从马车里探出头来,似乎饶有兴饶有兴致观看着周围的景色。远远的看的不是很真切,但那龙袍龙冠,那记忆的清帝的脸却是错不了。黄兴深呼吸一口,强制平复激动内心。轻轻的爬在枪口把眼睛放在瞄准器上,再把那虏酋的头颅套里瞄准器里。
“啪”的一声音枪响了。惊起林中无数飞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