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苍穹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鹏羽
为了避免再次出来此类事件甚至出现被盗的可能,大臣们认为应该将顺风物流改组为朝廷管理的邮传部,而光绪坚持认为这是私人产业,最多把渠道借给朝廷使用。而且还是要付费的那种。于是乎,朝堂上圣人天子与家国天下的呼声很大。
对于皇上这种非要把皇室产业与朝廷分割开来的做法,满朝大臣都很不满。天下都是你皇家的,一个物流公司只是交给朝廷来管理,说到底还是皇家的。这成了大臣们劝谏皇上的唯一理由,做为当朝宰相的总理大人,自然就被大臣们推到前台来劝进。李鸿章明白,大臣们之所以如此积极推动此事,就在于都看中了顺风物流带来的巨大利润。哪位大臣身后没有一批自己人,有些走不上仕途的子弟总是要安排一下的。只有归建到朝廷管理。这样大家才好安排,不然顺风物流公司只能是皇上的私产,大家不好下手。对此李鸿章没有意见。因为他的门生故吏是最多的,自然出力也要最多。皇上现在一把将皇室产业推给皇后,这就等于把国事变成了家事就不适合在朝堂上说了。所以李鸿章才恬着脸来吃女儿的谢媒酒,就是想要找机会与皇后说说此事。
“小婿张佩伦远在台湾为皇上治理一方,将有孕在身的夫人托老夫照顾。老夫自然是要尽照顾的义务了。”
“说这话脸皮厚的可就没边了呀。”光绪白了笑嘻嘻的李鸿章一眼。远处李菊藕坐着马车也来了。
谢媒在民间是有规矩的,但这是皇上的谢媒酒,有些规矩就不必遵守了,能吃到皇上的谢媒酒已经是一种荣耀了。光绪三人说笑着进主楼却大吃一惊,杨枣儿板着个脸坐在沙发上一句话不说。而她的面前跪了一排人,这里面包括内务府总管太监李莲英和瀛台总管寇连材。
“怎么回事?你们犯了什么大错竟惹的娘娘如此生气。莫非以为娘娘新来就好欺负?”光绪也板着脸训斥了几句,然后笑着坐到杨枣儿身边说:“没想到一像贤惠的枣儿还是很有皇后威仪的嘛。这么人怎么了?朕看他们一向守规矩。应该不至于犯什么大错吧。”光绪这是明显在为太监们求情呀。
“一条一斤重的鱼需要一钱银子,您也不管管。”说着话,杨枣儿就要把帐本递给光绪。
“好像历年来好像都是这个价钱。再说,皇室吃的东西总会比较讲究些,贵一些也正常嘛。必竟咱们是皇家嘛。帐我就不看了,你是女主人嘛,你看着办吧。”光绪脸上笑着心里却打起鼓来。
刚来这个世界时为了争夺皇权,光绪借着假菜案抄了崔玉贵的家后就开始清查皇宫。那时主要目的还是为了拉拢慈禧心腹李莲英并安插自己的人手,当时就已经查到这菜价上了。之所以没有再查下去最主要的原因是,这宫内采办是宫中下层太监宫女们唯一的额外进项,涉及人数之多、范围之广让光绪不敢下重手,否则失去额外财富来源的太监宫女还不得集体造光绪的反。所以当前内务府总管如此向光绪解释时,光绪却认可了这种说法,唯一做的就是让一些与光绪亲近的太监宫女们调到这个位置上。当初这么干是为了拉拢人心,掌权之后一大堆国事让光绪无心关注一个菜价,可如今被杨枣儿发现,虽说现在皇权稳固。也不用在意这些下人们的想法,可真要细查下去,估计连寇连材都跑不掉。所以光绪内心其实是很不安的。这要是大动干戈这宫里震动可就大了。有人的地方就有政治,小到一个家族。大到朝廷,这宫里也是一样。如果杨枣儿说出要全部砍头之类的,光绪肯定要反对。为了一个菜价就将寇李二人给杀了,那谁还敢给你办事。可这么一反对,做为皇后第一次的懿旨就被皇上驳回,这对皇后树立在内宫中的权威是不利的。所以光绪真的很紧张。
杨枣儿的反应果然很强烈:“一钱银子可以在京城内的普通酒馆里好好吃上一顿了,结果到宫里就只能买一条鱼。妾身以为应当将采办开革、搜缴不法所得外,还要扣罚部分责任人的饷银。皇上以为如何?”
“那是你的地盘。你做主就好。”光绪双手一摊,一幅不关我事的态度。光绪长舒了口气,只要不寇李二人的头其它都好办。但光绪还是意味深长的说了一句:“不过,跟你求个情呗。能不罚饷银最好不罚,无论是总理还是下人出来工作都是出来讨生活的,如果你把他们的饷银都扣了。那他们的家人可能这几个月内的生活就苦了,这是在逼他们贪污呀。所以无论官员犯了什么错,我从来不扣罚饷银。”
“老臣受教了。”李鸿章一脸严肃的向皇上深鞠了一躬。
谢媒宴上,帝后同举杯以答谢李菊藕这位大媒人,而对于坐在一旁的李鸿章光绪是正眼都不看一下。打顺风物流公司的主意都打到这里了,绝不能给他好脸色。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宾主四人边喝边聊到也融洽。除了皇上对总理的黑脸。李鸿章毫不在意,只是留心观察帝后二人的情绪。
等到华灯初上之时,他终于等到一个好机会:“娘娘,朝廷正欲组建邮传部,微臣以为如今顺风物流公司在各地皆有办事处,如将顺风物流改组为邮传部,对朝廷而言不仅节省时间和精力,更有早已熟悉事务的各地要员。其则百利而无一弊病。皇上旨意说了,顺风物流乃是皇上家事。一切听凭娘娘做主。”坐在光绪对面的李鸿章鼓动唇舌,企图说服皇后同意。
光绪头也不抬:“小心。这老家伙一直在打咱家的主意。去年他就说过这事了,你听呀。他一会他还会拿天下大义来说的。这事朕交给你全权处理,你是女主人,可得拿稳了。”
李鸿章这是满脸黑线了,皇上你不同意也不要表现的这么明显好不好。所以他转而对皇后说:“娘娘,皇上此言微臣不敢苟同。微臣等人之意不过是将本来就是皇上的产业从皇室名下转为朝廷名下而已。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天下是皇上的,这朝廷也是皇上的,不过换个名头而已。娘娘愿入宫服侍皇上左右,也是心胸宽旷之人。想必娘娘不会拒绝是吧。”
杨枣儿一时不如何做答,可一旁的光绪却开口了:“总理大人眼神可不好。我家枣儿可是心胸狭隘,斤斤计较的小女子。”本来李鸿章还想说什么,却被光绪瞪了一眼:“朕就喜欢这样的女子。你有意见?”
李鸿章有没有意见杨枣儿不知道,但杨枣儿必竟有些学识,所以她说:“如果总理大人这么说的话,本宫也是不敢苟同。朝廷岁入皆为民脂民膏,身为天家皇室岂敢滥用,还是区分一下的好。自皇上办实业以来,朝廷前前后后从内务府借出大量银两补贴国用,这是朝廷岁入不足,身为皇家自然要出钱出力的。只不过,身为总理大人从内务府借出银两却未打一张借条,如此是否不妥呀?以前是皇上办的本宫就不管了,这以后内务府皇上可是让本宫全权管理,朝廷再想从内务府拿钱,身为总理大人总要打张借条吧。”
“对对对。”光绪点头如捣碎:“公私要分明,身为总理大臣不能总想着把皇家私产充公。需要公私分明的不仅仅是皇家和朝廷呀――”
听着皇上话外有话的长叹,李鸿章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
“皇上……”李菊藕笑着想说什么却被光绪一言打断。
“皇什么上,别给你爹解释。今天他不把借条给写了就别想这个门。”光绪大手一挥‘怒’道:“来人,关门放狗。”(未完待续)
中华苍穹 第三百章 日本舰队回来了
光绪朝的朝堂是宽松的,言论是开放的,思想是开明的。只要你有理就可以尽情阐诉,只要你有合理的需求,都可以在朝会上提出来,然后大家一起商议着处理。即使你的要求是不合情理的也不过只是驳斥而已,就算是御史言官的一些莫名其妙的风闻奏事,也不会因言而罪。光绪坐在高高的御座上看着臣子们争论,这是他喜闻乐见的场景,每一个人的反应都是他观察目标。比如陆军司令冯国璋就当朝指责户部尚书林启兆无端克扣陆军军费。南方的两个山地团改为旅制那是国朝战略调整的结果,但是在琉球和台湾又增设了部队,陆军总人数增加为什么军费总额没有增加?冯国璋强烈要求林启兆给出合理的解释,不然就要当朝弹劾。
国库今年用度已有安排,户部并无此预算。没想到林启兆跟本眼都不看一眼冯国璋,一句话把冯国璋噎了回去,但不代表没可说,于是冯国璋大谈国家安全的需要。的确,以大清国土面积来看,目前陆军的规模不足。
朝廷就是政治斗争的场所,武官们为了增加在朝堂的话语权,必然要扩充军队以增加武官的政治资本。文官因为管着钱粮,相对于武官有着天然的政治优势,那么文官自然要压制武官以保持优势。说到底还是资源之争,做为文官,他们与各大商家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文官需要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国内的建设当中,这样一来他们身后的商家在直接更多获利的同时,也可以让这些文官间接获利。甚至部分文官自己就出身于商业世家,比如林启兆。那么文官自然就更愿意投资到生产建设上而不是军队中。而武官身后也有一批商人,只是武官们身后商人生产的产品相对明确一些就是军需用品。武官在朝堂争夺资源也就是为了更多的投入到军需用品的生产上,这样一来武官身后的商家获利自然也会回报于武官们。这也就是自古中国官员不靠俸禄过活的跟本原因,当然清流御史一类的不算。不然单李鸿章一家连带奴仆共百多人,就靠他那一个月百来两银的俸禄怎么养的活。只是现在的光绪朝的官员利益却不是自古以来从百姓们身上搜刮而来的。
光绪一面以身做责。削减宫中用度的同时自己也开办工厂,公平的从市场中获利(什么?你说皇室企业可以利用政策,这不算公平?政策又不争对皇室企业一家的,再说皇帝都亲自出来做广告了,多获利不应该吗?),而且所获之利还要补贴国库,这些事被传的天下皆知。二来光绪对贪腐之事一向极为痛恨,发现一个处理一个。关键是每杀一个贪官伴随的抄家都是出现在“国用出现不足”的时候,光绪就明说过:让他们去贪,就当他们为朝廷存钱好了,只要国用不足就把他们揪出来,还能博一个圣君明臣的好名声。你当皇帝的都这么干了,谁还敢乱来。三来光绪所用之当朝重臣大多没有什么官场背景,除了总理李鸿章外,身为帝师的孙翁二人出身清流,张之洞本身就以廉洁自处,其它文官都是光绪一手从基层提拔上来。没有根基背景自然也不敢肆无忌惮。而失去淮军和北洋水师支撑的李鸿章,不过是一只风筝,别看他飞的高。线还抓在光绪手里。
皇帝之所以能成为皇帝,因为皇帝有实力派的既得利益阶层的支持。而台下的官员就是光绪一手培养出来的、区别于旧有贵族的全新的贵族阶层。虽然还很粗鲁,但实实在在的都是光绪政策的收益人,不然他们干嘛要跟着光绪造慈禧的反。
军队中绝大多数普通军人都是穷苦出身,军中不仅吃喝免费,而且极高饷银还可以让他们的家人满足稳饱。军方几位主官更是以富国强兵为理念,本来就没有根基的他们不敢乱来,关键是有合法的高收入用不着这么干。甲午年抢劫日本海岸线、去年洗劫南洋,这里面的收益的二成是发给海军当奖金的。陆军唯一不满的地方是他们没有出过国境线,只能靠林永祥帮他们“走私”战场上缴获的武器来获利。虽然也是二成,但就不能跟海军比了。做为军事主官自然分到的是大头。他们没有乱七八糟的关系,既不违反国法,又不用去贪污受贿,有正大光明得来的干净钱,谁还会冒着砍头的风险干那些勾当。军方的收益在光绪故意的引导下,将收益来源投在了国外。他们想的就是扩军、加强装备、然后再扩军、然后再加强装备的循环下去,这样就不担心收益的问题。
文官俸禄不多,单靠俸禄依然过不上风光的生活。好在他们不是出身大家族就是有大商家支持。在国内他们不敢乱来,敢以压榨百姓来非法获利的都砍头了。上行下效不是一句空话,如今大清的皇室企业就相当于国有企业,那么皇室企业就是国家其它企业行为的标杆,皇室名下所有产业都老老实实的,那些非法用工的企业主被砍头还有谁敢站出来说话。但是资本是要喝血的,资本存在的目的就是要无限的追求利润,既然奴役国内百姓会被砍头,那总要找替代的办法,那就是奴隶。国朝修路开矿大多用的都是奴隶这不是秘密,必竟那些都是体力活,但普通工厂需要的是熟练的工人。既然资本在大清国内没有更多的利润,那就放眼国外,这是资本的惯性。清荷南洋战争让华人在南洋的地位扶摇直上,荷兰人再也不敢公然欺负华人,就连马来西亚、沙捞越等地的华人也能抬头挺胸。这都是皇上圣明,那做为华人自然要报孝皇恩。那怎么报孝皇恩呢?就帮皇上做事吧。皇上想大量购买橡胶,那咱们就建橡胶园,没有的就收购橡胶园。还有各种矿藏、物产都列入这些文官的眼睛里。这么一来,国内资本有了去处,官员们有了发财的地方,百姓有了国外的收入补贴。自然是你好我好大家好。至于奴隶一事,光绪一直认为以中国人本性是善良的,为何听说华人在南洋把当地土人当奴隶用的已经是天怒人怨。早些年也不这么干呀?没想被顶了回来:对那些土人再好有什么用,最后倒霉的还不是华人。说到底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皇上少操些这不值钱的心。光绪听后羞愧而退。
官员们都有了发财的地方,武官的暴力掠夺虽然被文官鄙视,但文官的海外利益却需要武官们的保护。所以光绪朝的文武之争更多的是一种良性的竞争而非争夺。唯一遗憾的是,这种方式开始的太晚,现在还是投入大于产出的时候。文管们认为眼前需要加大工业投入,这样将来就有更多的钱投入军事。武官们鄙视文官这种缓慢的积累模式,武官们坚持认为快速掠夺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发展起来。为此文武之间不知吵过多少回了。目前大清最大的外部威胁来自于日本来,但以大清现有的军事能力,不说进攻,至少防守是没有问题。所以以李鸿章为首的文官们除了对葫芦岛造船厂全力支持以外,对于海陆军的军费则是维持现有规模为主。
今天朝会上冯国璋指责林启兆无端克扣陆军军费,其实就是这种争吵的延伸。军队不会满足于现状,这不仅是国家防卫的需要,更是中国崛起的需要。
光绪看着下面吵成一团的文武官员一阵头大,这就是他刻意引导的结果,也许用后果两个字形容更合适。立志要让中华崛起。那就不能只是皇帝一言堂,那就要胸怀天下广开言路,无论对错总要给人说话的机会。加上光绪朝的大部分官员都是从一线火速提拔的。没有在官场沉浮过的年青官员心中的热血就会更加冲动。光绪朝的官员除了更有激情做事更用心外,还没有学会相互妥协的政治精髓。于是乎,争吵在朝堂上就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对此光绪深深懊恼,因为每次争吵最后总要他这个皇帝来决断,问题是他也不会政治精髓。前世的小工程师不需要懂,现在的皇帝不用懂,这让他如何平衡文武之争。于是,光绪将眼光投向李鸿章,他是官场老人。这时他这个总理的作用就突显出来。
其实李鸿章也恼火,早些年的朝堂是波诡云谲与笑里藏刀。到了现在的光绪朝那就成了面红耳赤的直面争吵,而调解的重任就落在他李鸿章身上。因为皇上调解过一次海陆军将领的争端。结果出现的是大清朝有史以来最大的战损,所有高级将领连同皇上一起受伤。这些年青的官员有想法能办事是好事,可有事好好说不行吗?你揪着人家的领子干嘛!
“老子要问问他,他是不是把老子的军费给贪墨了。”吴德仁没事一般不来朝会,来了那肯定有事。如今嘴上争不赢文官,吴德仁老毛病又犯了。吴德仁人高马大,对于比他瘦小些的林启兆直接就揪着他的领子把人给提了起来,口中还出言不逊:“上次被绑架的可不是老子。”
“放肆。朝堂之上公然斗殴,是为大不敬。你以为老夫不敢将你下狱不成?”总理大人还是很有威严的,一句话就让吴德仁放了手:“国朝用度已有去处,不必再争。军队先克服一下,若有富余自当补足。”
“国库不丰我们理解,但日本威胁就在眼前总不能不管吧。我们可以一分钱不要,让我们出去转一圈就成。”吴德仁说的信誓旦旦,一旁的冯国璋还在加码:“缴获二成支援国家建设。怎么样?”还怎么样?早在半个多月前参谋本部就草拟了一个作战计划让光绪过目但没同意,眼下这是借着军费来找事的吧。
“滚――”光绪大怒。广开言路是让你说话的不是让你动手,当着满朝君臣的面揪当朝一品大员的衣领子就过分吧。看来是自己太好说话,搞的朝堂上一点庄严的气氛都没了。
皇帝说滚到不至于真的滚着出去,但冯吴二人还是乖乖退出大殿呆在门外。问题总要解决,商量来商量去总算拿出一个可行的办法。至于门外不满足的二位早就“滚的老远”了。
相比表面上平静如水而暗流涌动的朝堂,至少这样的吵争还是光绪能掌控住的。如果争吵是为了解决问题,那么这样的争吵光绪是乐见的。至少他们会将争来的经费用到该用的地方,不像有些官员真叫要钱不要命。
贪官污吏依然在杀,今年过完年的三个月里,前前后后已经砍了二位知府四位县令了,光绪气的在朝堂上大骂这些要钱不要命的主。今天过年时候光绪特意召集所有知府县令进京开会,会上就公开的清楚的说道:之前的事朕不想再去追究什么,但今后朕不想再听见有人再行贪腐之事,尤其是军功,否则后果自负。光绪的态度是不主动追查什么,只要御史言官没有证据,民不举官也不究。可就有那么几个傻子,还以为这只是新皇上任三把火说说而已,还在用老一套办法。
谁都知道贪污受贿的事情一定存在,光绪也相信只要有利益可寻的地方就一定会有这些事情发生。至少别干的那么理直气壮好不好。现在军中的饷银是分二部分的,三成直接发到士兵手中,七成通过银行发到家属手里。可银行还没大到在每个县设点的地步,更别提乡镇了。还就有那么几个官员理直气壮的收孝敬,十抽一、十抽二的扣着军饷不发或少发,结果被御史拿着证据进京。这就没什么好讲的了,不杀几个还真当皇帝是摆设了。人头是滚滚的,不仅是官员连同他们的家人一起被砍,家产被全部抄没。
这种事光绪见多了,官员把财产一捞然后把子女安排到国外,人家就没打算活到老死。按光绪的话来说,要杀就要有斩草除根的决心,要么就不杀,杀了官员然后让他的子女家人拿着贪腐来的钱逍遥,这种事朕不干。全杀了,让天下官员们都明白,有命捞钱还得有命花才行。
李鸿章劝皇上罪其个人不必牵连其家人,但皇上不听,为此文武官员又吵了一架。武官们自然不想看到将士在前面流血,家人在后面挨饿。可文官却想着少些杀戮,至少去执行的不应该是军队吧,那现场听说太血腥了。
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矛盾,有了矛盾就不可避免的争吵。光绪朝就这样或大或小的争吵中一天天的过去,一件件事也安排下去,国家似乎也正一点点的强大起来。虽然大家都很少提及,但在印度洋上的日本舰队也在一天天更靠近中国。直到五月底的一个早朝,这个问题再也逼免不了。
参谋本部参谋总长王士珍奏道:“日本欧洲分舰队晚日傍晚进入新加坡进行补给,预计三天后离开新加坡返回日本。同时,一直停留在日本东京湾的分舰队今早驶出东京湾进行海上训练。如何应对请吾皇示下。”说完,王士珍呈上奏折。
中华苍穹 第三百零一章 大战一触即发
日本欧洲分舰队有战列舰四艘,金刚、比叡、敷岛、初濑,则完全是按照当初大清向英国订购威严级改进型战列舰的标准,设计要求就是为能够压制龙吟级战列舰,其中敷岛、初濑两舰甚至根本就是大清订造的那两艘。一万四千吨的排水量,两座双联装l4o/3o5毫米一级主炮,四座双联装l4o/2o3毫米二级主炮,1o门单管l4o/152毫米炮廓副炮,8门双联装37毫米速射炮,单以火炮数量来说,龙吟级就比不上,而且装甲更厚航速还要快上二节。自从龙吟级开始取消对战列舰而言毫无用处的鱼雷发射管后,不仅是日本人就连英国人后续建造的战列舰也全部做出了相应的改变。
四艘重巡,浅间、常磐二舰是英国所建造的,九千吨排水量战舰上却装上了五座双联装l4o/152毫米主炮。吾妻、八云二舰由法国建造,排水量只有八千吨,但由于法国人别出心裁的为两舰安装上了两座双联装l4o/25o毫米舰炮,威力也不容小噱。
四艘防护巡洋舰,法国造千岁、笠置二舰,奥匈造富士、须磨二舰,虽说也就四五千吨,但都装备有两座单装4o倍口径2o3毫米舰炮,此外还装备了十门单管l4o/152毫米炮廓副炮和12门单装76毫米速射炮,单位时间内的火力投射也是很可观的,最重要的是这四艘轻巡的航速更是达到了22节。
十艘驱逐舰也非常危险,别看最大的也不过四百吨的排水量,但速度最快竟然可以达到3o节,一旦被他们闯入战列舰和重巡编队,那就是一场灾难!
日本欧洲分舰队共有二十二艘战舰。加上他们在意大利定购的三艘万吨级的补给舰,总计二十五艘舰支已经停靠在新回坡进行回国前的最后一次补给。中情局的报告上称,日本欧洲分舰队停靠新加坡的当天。谍报人员就已经在当地华人的掩护下照下日本舰队每一艘舰支的照片,并于当晚已经送出新加坡。
在日本的东京湾内还有四艘战列舰和二艘重巡洋舰。其中富山和八岛是甲午之前下的订单。所以完全仿造了龙吟级战列舰的配备,武器和火力也完全一致,但由于建造稍晚,在适航性和操作性上还略有改善。
朝日和三笠是美国建造,原计划本是美国自用的后改售日本,一万两千吨排水量的两舰各装备2门35l/33o毫米双联装火炮,2门35l/2o3毫米双联装火炮,15门35l/127毫米单装火炮为要输出火力。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