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苍穹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鹏羽
光绪又被批了。一国帝王办事如何还是如此毛糙,去女方家提亲什么都不准备,空着手去让人赶出来呀。光绪满肚子委屈,自己怎么也算是想到了,你俩老太太可是一嘴没提。
皇帝彩礼对皇后的娘家人来说,是一份真正的厚礼。比如在汉代,仅黄金就要送万斤以上。东汉时权臣梁冀的女儿被选上皇后时,汉桓帝刘志“聘黄金二万斤,纳采鴈璧乘马束帛,一如旧典”,礼金翻了一倍。实际上,在完成“六礼”的每一个过程中,皇帝家都要送彩礼。皇帝即便想多结几次,也是不是那么随便的,要花大价钱的。
当然这是旧礼,时间已经过去千年很多规矩都发生了改变。但两宫太后才列出来一半的彩礼让光绪眼都红,泥马,这快赶上一艘重巡的价钱了。
礼单还没列完,杨枣儿就劝住了两宫太后花钱的举动:“太后好意媳妇心领了。只是必竟民间小门小户的突然收到如此豪礼被会惊吓到家母,还请尽量精减为好。”
太后一听也有道理,就让杨枣儿自己拟定彩礼,结果太后却不满。看着礼上的寥寥可数的彩礼,太后大笔一挥增加了二倍,口中还念念有词:“皇家彩礼还比不上民间富户,这不是打皇家的脸嘛。”不容杨枣儿拒绝,两宫太后令人立刻采办。光绪也立马回去安排南下事宜。
现在距离六月二十六也就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这些天里不仅要南下到宁波府,还要完成彩礼、婚礼等全部事宜。加上枣儿娘家也是乡下地方,要是就地采办婚礼用品怕是来不及,所以一应物品全部在京城采办。用东风汽车厂刚刚生产出来的小型货车装好后直接开上火车,用专列拉到上海,再转道去宁波枣儿娘家。
因为皇后怀有龙嗣。光绪朝全部发动起来。总理李鸿章都亲自出面采办了,于是所需物品只要有可能用到的一率采办装车,寇连材更是当天出发南下。虽说在皇后娘家办的婚礼没有皇室规矩多。但也不少呀。这左商议右讨论的还拖了半个月才全部装车准备好,直到内务府来报:专列已经停靠在北京火车站一号站台。恭候皇后娘娘回銮。
皇后虽然怀有龙嗣,但这次回去是以闺女身份回去。皇帝同车而行不合礼仪,需要等到三天后才能出发前往宁波提亲成婚。光绪大怒:肚子里都怀了老子的种了,哪来那么多规矩。没想到这次满朝大臣没一个帮皇帝说话的,礼大于天的时代象成婚这种大事必需按规矩来,皇后未经大婚已怀有龙嗣已是有违礼仪,如今大婚在即必需按礼仪操办。没办法,月台上光绪只能拉着杨枣儿的手依依不舍的送行。他最快也只能在三天后出发。
不放心的两宫太后也来了,在月台上再三叮嘱皇后贴身侍女小喜鹊要小心小心再小心,每日二顿牛奶二个鸡蛋,新鲜水果断不可少。顺便威胁一下随行侍卫长杨东子,皇后但凡受点惊吓,不是他满门抄斩能过的去的事。让一旁的光绪听的直撇嘴,都满门抄斩都过不去,还想怎么样。
火车拉着大清国未来的希望飞驰在京沪线上,在新加坡停留一个月的日本欧洲分舰在大清军舰的伴随下行进至舟山群岛。
山本权兵卫从旗舰金刚号的舰桥向外望去,不远处有二艘七百吨的驱逐舰以二十八节航速忽前忽后在日本战列舰编队身边来回晃荡。这是两艘清国驱逐舰听风、观海二舰。从新加坡起就一直伴随日本舰队航行。这是清国的要求没错,山本权兵卫也可以接受,可你老老实实的跟着也就是了。非要在自己面前行为乖张的来回晃荡是什么意思。没错,自己的主力舰追不上他,能追上的小型军舰又打不赢人家的两座双联装45l/1o2毫米主炮,难道这是你可以嚣张的本钱?好吧,在你的地盘上我老实点,整个大日本帝国分舰队按照你们的要求一丝不苟的执行了,你们还要把炮管东摇西晃的指东指西想干什么?老天爷怎么就没把你的炮塔给摇下来。
经过二个多月航行的疲惫不堪的日本水兵,好不容易在新加坡修整一月才恢复一些士气的水兵,随着一路上这两艘军舰时不时的拉响作战警报声而变得神经惜惜。好吧好吧。这些我都可以忍了。到了香港近海,日本政府为了保证清国不会半路稿偷袭(必竟他们甲午年是先在丰岛偷袭清**舰)。为此特意邀请英国远东舰队能参于日本舰队航行并提出修改意见。英国人认为这是一个近距离观察日本舰队能力的机会,所让直接派英国远东舰队司令斐利曼特乘巡洋舰与日本舰队编队航行。
英国舰队刚加入时清**舰是老实了几天。但也就几天,因为军舰补给不足。必竟从广州湾开到新加坡并在海上驻留一个后又跟着日本舰队返航,七百吨的驱逐舰的补给已经用尽。于是山本权兵卫和斐利曼特有幸看到了清国人是如何在海上行进过程中对军舰如何补给。
同样保持十节航速的驱逐舰与补给舰,通过装在补给舰上的二大三小五座吊臂,将粮食、水果、燃煤等一切军舰所需补给从补给舰吊到驱逐舰上,清国人甚至还在补给炮弹。这让斐利曼特大开眼界,早就听说清国可以进行海上补给,最近德国人也在仿照清国秘密建造补给舰。这次,他亲眼看着清国人是如何进行海上航行补给。看着有条不紊作业的清国人,斐利曼特相信清国人对此已经无比熟练了。
而这一切在山本权兵卫来眼里这就不是一个好消息了。因为这意味着清国人有了长期海上埋伏的能力,这样将来日本联合舰队只要一出港,就必需担心随时可能遭到来自清国的打击。
不过那都是以后的事,既然能发现这个苗头就可以进行针对性的布局。山本权兵卫还以为清国人会看在英国人在自己的编队里,会给英国人几分面子老实下来,没想到人家刚接收完补给的当晚就拉开架式演习。那轰隆的炮声把日本舰队上上下下都吓的惊慌失措。那炮声和3o5毫米重炮的声极为相似,炮弹的呼啸声就冲着日本队扑来。于是整个日本舰队上空警报声大做,所有火炮都开始作业,这时红热的炮弹在天空画过一道弧线。呼啸着飞过舰队上空落在另外一边。直到炮弹落下的爆炸声音传来,整个日本舰队还在一片慌乱之中。跟本没有做好必要的迎战准备。山本权兵卫沮丧的明白了,日本舰队跟本没有应付突袭的能力。
如今山本权兵卫红着眼睛瞪着嚣张的军舰,他甚至想活吞了这两艘军舰。你们已经把日本舰队吓到一日三惊的地步了,还隔三差五的大半夜里开炮搞什么紧急演习,你们这是要把日本水兵全部变成神经病吗?
“舰长,该死的兵部给咱们是什么炮弹。那动静也太大了,别没把日本人吓疯先把自己给吓死了。”枪炮长如今还一脸哆嗦的后怕。
“我他n的怎么知道,送来炮弹也不给个说明书。你们一开炮。老子还以为是自己太嚣张遭到小日本的报复。结果把老子自己给吓了一跳,回去就上本弹劾兵部这些该死的后勤官。”舰长也是一脸不满。
战争在其它人眼里那仅限于交火,但在光绪这个被巨量信息冲洗过的眼里,敌我双方的交火只是战争中最小的一项,而眼前清国驱逐舰的举动就是另外一种战争模式――心理战。新配发给驱逐舰的就是为心理战而研发的空响弹,因为研发进度的延误,所以才需要日本舰队在新加坡停留一个月。
就在北方的海平面上,大股黑色烟柱升起,一支庞大的战舰编队出现在海面,那是完成集结的大清海军特混舰队。大清海军朝着日本舰队迎面使来。在逐渐减速的同时还打出旗话――大清海军总司令欲会晤日本海军司令。
中日两国舰队一左一右的停泊在海面上,这次是吴德仁搭小船登上了日本金刚号战列舰。出人意料的是,两支即将爆发大战的舰队司令却亲密无间的交谈。丝毫没有谈及即将到来的战争,只是海阔开空的闲聊。山本权兵卫发现吴德仁对上古神话传说了解很深,而吴德仁也发现山本对化极为熟悉。两人言语间平静而和睦,吴德仁还送给山本一盒茶叶。更想不到的是,山本还邀请吴德仁在舰上一起共进了午餐。这让同时登上金刚号的斐利曼特大为不解,这什么情况。
没什么情况,这只是要让清国炮手近距离仔细观察一下敌人的主力舰支,以做到心中有数。无数只望远镜早已舰支各处观察日舰。至于被敌人观察,吴德仁一脸不屑。
已经在这里耽误了一个半小时了。吴德仁司令喝完杯中茶起身告辞,山本司令起身送别。在路过炮塔时吴德仁停下脚步拍了拍炮塔说道:“这是一艘好军舰。山本呀。借给你用就小心点。别把老子的旗舰给弄坏了。”说完拍拍手哈哈大笑的走了。
回到龙吟号上的吴德仁点了根烟,悠然说道:“这仗咱们赢定了。还会是大胜。”
“为什么?”做为舰队参谋长的冯祁很是好奇,其它人也一脸稀罕的看着司令。
“难道你们就没注意,那些临时充当侍从的水兵在停驶的军舰都走不稳吗?而且几乎所有的水兵全都是一脸茫然的样子,这样兵还打个屁仗呀。”吴德仁的话最好诠释了日本舰队的现状,做为同在舰上的军官哪里不明白这样的水兵跟本没法打仗,于是笑声就在清国舰队上传开。
“小日本再差那也是比咱强大的军舰,打起来可不能半点偷懒。警告你们,打的时候都给老子小心点,打坏了老子的旗舰老子把他塞去堵洞眼。笑个屁呀,给老子。”随着吴德仁一脸踹在领航员的屁股上,龙吟号发出一声明亮的汽笛声后,带着舰队缓缓向南驶去。
而这边的山本权兵卫却捏着拳翻头一脸涨的通红。什么叫借给他用,什么叫他的旗舰?他恨不得现在就跟清国拼个你死我活。
“别忘了南洋撞舰的事了。”斐利曼特在一旁小声的提醒着山本要冷静:“他就是故意来调戏你的。只要你稍微反抗一下,他们就敢就地攻击你。对面那可是一头桀骜不驯的狼狗。”
“清国这是挑衅。”回想自到新回坡以来受到来自清国的都是羞辱,但山本怒则怒已,却不敢真的动手。他满怀着对清国的愤怒带领着他的舰队向国内驶去。
中华苍穹 第三百章零四章 终于到家了
(此处先做一个说明:在清代及以前,是不能直呼其名的,因为这是不尊重对方的一个表现。正确的做法是称呼对方的字,而名只能是说自己。可是笔者学识差,实在不会起字,所以后文中以名代字。以后不再复述,还请见谅。)
日本人再恼怒那也是日本人的事,可日本兵舰比大清国的兵舰要大要强还要多的信息,被《务时报》反复宣传之后,整个大清其实是一片愁云密布。可当吴德仁那句“别把老子的旗舰给弄坏了”被登上《务时报》头版头条之后,整个大清突然变的轻松起来。
“此话大涨我华人气势呀。”茶馆酒肆里年迈的老先生在读完报纸长舒一口闷气。
“话说的到是有气势,可这东洋人的兵舰还是比咱大清的要历害呀。这真打起来怕是一句话是不行的吧?”台下有人提出了异议。
“糊涂。”老先生重重的哼了一声:“你就没看到,说这句话的是我大清海军司令,这些年来南征北战的可曾败过一仗?人家可是长于兵事的,能说出这话就说明咱们的海军司令是有底气。这点你都不懂?”
老先生的话才说完,台下一片原来如此的感叹声。
在乡下,村镇子里的读书先生们还依旧在晚饭后给大伙念报纸。去听报纸,这都成了乡下农民们最喜欢干的事。甲午年他们也曾为皇上揪心,对马大捷他们也曾为朝廷感到高兴。大清海军司令的话更让他们提气,老先生说的没错,从来都没打过败仗的大将军都不怕,他们这些斗升小民还怕什么。通过报纸,曾经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他们。也知道了这天下大事。被束缚在土地上劳作一生的他们,心也向望着远方。所以随着先生将报纸继续读下去,有人就听出一些不样的东西来。
“老先生。在下有礼了。晚生刚刚听您念的报纸上说,朝廷要推行全民教育先在京城试行这是何意?”一位年青的农夫站起来施了一礼。听多了报纸的他们也开始学的文质彬彬。
“这个呀――”台上的老先生扶了扶眼镜。又仔细看了一遍报道,这才缓缓说道:“这全民教育呀,意思朝廷准备让所有人都要上学堂读书识字。报纸上写的很清楚,皇上说了,凡是六岁以上的孩子都必需上学堂,有不让孩子上学的父母要打入官牢的。现在先在京城试试,等效果好就全国推广。”
“皇上怎么能这样?能读书自然是好事,我家老大已经六岁正是要读书的年纪。前些日本还跟我吵着要读书。可读书是咱农家读的起的吗?不让读书还要打入官牢,可咱到哪找钱呀。单说村西头老黄家就有六个孩子,把他卖了也凑不出读书的钱呀。皇上这是不讲道理呀。”刚刚问话的农夫神情有些颓废,台下众下也是议论纷纷。
老先生敲了敲桌子:“皇上圣明高照,汝当众毁谤天子是何居心?”
说话的年青农夫吓的立马跪地求饶:“小的无心之过,还望先生饶过小的呀――”
“哼。汝等无知小民皇上宽宏大量自然不会跟你计较。”老先生喝了口茶这才说道:“听个话也听不全。老夫哪里说过要你们出学费了。皇上已经宣照天下,学子的学费全部由皇上代付。不仅是你儿子,包括你在内,凡是三十岁以下的全部都要进学堂读书。”
这可是天大的好事呀!自古以来读书就是百姓出人投地的唯一出路,不是大家不想读而是实在读不起呀。如今皇上愿代天下人代付学费。这可是千古以来第一遭,这样的好皇上一定要供起来。
但有人又有其它意见了:“那地里的活怎么办呀。”
说没错,必竟三十以下的年青人都是地里的主要劳力。台上老先生这才幽幽的说道:“正因为如此。所以皇上才要先在京城先试试,看看有没有其它问题。大伙别担心,等推广到咱们这至少是三五年后的事了。”
随着一位位老先生的读报声,免费上学读书的消息在百姓间传开。百姓笑容满面的等着皇上恩典,但愁容却在官员们中蔓延。自从皇上开办《务时报》以来,朝廷大小政策都会通过报纸进行宣传。早些年取消厘金与人头税就在报纸上宣传的到处都是,以至于百姓都敢拿报纸跟衙役讲道理。没了厘金和人头税的抽头,官员已经损失很大的灰色收入了,好在皇上鼓励的商家成了官员另外的灰色收入来源。心里勉强平衡一下。如今皇上又在报纸上宣传全民免费教育,这让官员们又没办法在学费上上下其手。这种痛苦是显而易见的。地方官员其实很想全面禁止报纸是辖区内发行,但谁有胆子真的去禁皇上的报纸。灰色收入少了一大节的地方官员们只能配合皇上全力发展工业。从这个井喷式的新产业中寻找自己灰色收入的来源。现在皇上把教育部草拟的全民教育计划书下发到地方,要求地方官府:为配合全民教育推广,各地官府针对计划内容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进行探讨提出修改意见。等直隶人口普查结束后,将全面进行全国人口普查,各地官府必需配合朝廷行事。
“皇上这是想一出是一出,大清有四万万余人口,光是这些人的学费就不是朝廷能拿得出来的。现在却要如此大肆宣扬,将来看皇上如何收拾。”做为朝廷命官的宁波知府的刘树棠,就是再不满意朝廷的意见也得执行。必竟当官多少还有点油水可捞。所以在收到朝廷电文后还是很正式的召集府区内的一些有名气的读书人,今日齐聚共至知府衙门议一议此事。
做为宁波府颇有才学的秀才杨岐山自然也要受邀之例,虽然他进士屡试不中,但学识还是受到当地官府的认可。所以在场的他就站起来抱拳说道:“大人何需苦恼。皇上圣明,欲代天下学子代教学费自然会做到。大人只需按旨意行事,但凡财货不足只管向朝廷要来便是。”
“岐山是不知呀。朝廷这些年虽说岁入增加,可都用在兵事上。光是造舰的费用就是皇上从内府中出的,哪里还有余钱代天下学子缴纳学费。说到底。最后还不是要从府库里抽,可那也得抽的出来才行呀。”刘树棠一脸沮丧。
“大人难为了。草民等虽长于教学但实在不擅财货一道。但开办学堂财货却又是不可少的。说来惭愧,草民在乡下也办有一间学堂,只能勉强度日。本以为皇上能为我等解后顾之忧,我等好专心教书育人,经大人这么一说,怕又是遥遥无期了。”杨岐山等众人也是一脸忧愁。
中国自古来对于读书都有一种很奇怪的想法。没有出人头地之时,总想着要天下大同,也明白这必需要让天下人都能读书识字。可一但出仕为官后。却又会为保持读书人的优越感而对学堂视而不见。现在终于一个愿意负担天下学费的帝王,这民间与朝堂的情绪也是截然不同。
“大家也无需烦恼,这财货一事自有皇上安排,我等就提了。先议一议这教学之事。”刘树棠摆了摆手定下了基调,只是他话题一转:“不过岐山,听说令爱在京城结识一豪门大户,未婚夫还是军中大将。不知何时办喜筵,记得可要给本官发张喜帖呀。”一时间,其它众人一并向杨岐山道喜,纷纷问他要请柬。
杨岐山抱拳做了个罗圈揖:“要不是得大人及各位抬爱。推荐小女进京城就学,哪来小女今日。说来还是托了各位的福气,自当回报。只是说来惭愧。小女来信只说近日返家,男方要来提亲,只说男方是个将军却未说明未婚夫是何人。惭愧呀。”嘴上是这么说,但脸上却不掩饰的是得意的笑容。而此刻,一个车队绕过宁波府城向海边驶去。
杨家村是宁波府治下与其它村子并无二样的普通的小渔村,日升而做日落而息的生活从来没有多少变化。但自从杨岐山接到京城里的来信就变的不太一样了。
信很普通,但送信的人不普通。平日里大家寄个东西都是等顺风物流公司的人五天来一次,而这次这个送信的不仅不是大家认识的熟面孔,而且这个信使还穿着明黄色的马褂。这就有很大的猜测空间了。不是没有人猜这个信使是宫里的是侍卫,必竟这年头没人敢穿明黄色马褂四处招摇。于是各种猜测出现了。还真有人猜是不是杨岐山的女儿进宫当妃子了。为了平息这乱七八糟的就话,被问烦了的杨岐山出面承认。他女儿认只了一个京城的将军,这是将军的下属来给女儿送信的。原因是男方近日要来提亲。于是各种羡慕嫉妒恨都有。
今天是女儿回家的日子,做为母亲的杨黄氏自然知道自己的女儿最喜欢吃什么,听说京城里没有得卖,所以她今日亲自上街采购女儿最喜欢的大黄鱼,买回来以后还要亲自下厨。
“枣儿娘,这转了半天了怎么一样都没买呀。虽说你女婿是军中大将,不差那点家世,你总也得管顿饭吧。”集市上都是老街坊了,相互打趣几句也是平常。
“杨婶说什么哪,今日只有枣儿回来。所以我只是想买条大黄鱼而已,这不转了半天都没见着嘛。”杨母笑了笑边走边说:“我再去前面看看。”杨母还没走多远,一个高壮的男子在后面叫住了她。
“这不是海子哥嘛,今天没出海打鱼呀。”
“出了。”杨海举着手里的大黄鱼说:“枣儿不是今天回来嘛,这丫头从小就喜欢吃这大黄鱼,就怕今日集市上没得买。这不刚打到两条大黄鱼就趁新鲜给你送过来。”
“海子哥真是的,还特意送过来。这不耽误你打鱼了嘛。”
“啥耽误不耽误的。枣儿也是我看着长大的,今天枣儿回家,我这个做伯伯的还不得表示表示呀。”说完将大黄鱼递给杨母:“不跟你说了,看天色还有些时间,我再去近海转转。”
杨海与自家夫君也是一起长大的,算是老熟人了。枣儿小时也喜欢去杨海家玩耍,杨海又没有女儿,到真把枣儿当女儿看。所以也用不着客气,杨母拿着鱼就往回走。
村西口的路上,一个车队缓缓行进而来。从来没见过汽车为何物的乡亲们如同见了妖怪一般惊慌失措,尤其是还有那冒着烟的铁壳怪物里出来人,就更慌乱了。虽说这海军多少也见过洋人的兵舰,可这是路上呀。于是,有怪物到村子里的消息不翼而飞。
杨东子这眉头皱的就舒不开了,村子里一片慌乱这车队进不去呀。做为护卫皇后回家省亲的侍卫长,最怕的就是这慌乱的情况,谁知道这里面有没有小日本。来前国家的冷大人可是告诉他了,最近日本人有刺杀皇上的可能。所以皇后也会成为日本人的目标,要他小心为上。可眼前这一片慌乱的,如何是好?杨东子只得先下令停车,在得到皇后的同意下,让侍卫们先行进村,清理一条车道后再缓缓进村。
小型卡车是东风汽车厂最新的产品,里面装的是光绪一手参于设计的,目前还是军事绝密的最新研制的50马力双冲程v型发动机,足以装载两吨货物。一行七辆货车上除了平均装了不到一吨货和维修零件与汽油外,每辆车上还装了十个人和轻武器,加上三辆轿车和驾驶人员,护卫皇后的刚好是一个连。杨东子下令货车上的侍卫在前面开路,他亲自站在带头的货车门连,指挥着车队和人员缓缓驶入村内。
面无表情的士兵在拥挤的人群中清理一条车道,长长的步枪顶上装的刺刀寒光闪闪。所在人都在低声议论这是什么的时候,同样被挤到路边的杨母看着第一辆冒着烟的大铁兽开了过去。
随着跟在后面的第一辆小铁兽缓慢过去,第二辆小铁兽在自己面前停了下来。玻璃降了下来,杨母发现一个长的很像自己女儿的人出现在铁兽肚子里。等到那人叫自己一声娘的时候,做为母亲的天性爆发了,她不能让自己的女儿被铁兽吞进了肚子里,她要把自己的女儿给救出来。
“我的女儿呀――”手里的大黄鱼是顾不让了,杨母一声嚎哭就要冲过去,却被侍卫死死的拦着。她没有看到的是,侍卫脸上浓郁的杀气。
“住手。”杨枣儿急忙从车里出来,一把推开侍卫后,一声娘就扑到母亲怀里放声大哭起来。
“小姐,不可哭泣呀。”小喜鹊急忙上前劝道。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