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中华苍穹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鹏羽
这是中国在日本征招的志愿第一师,师长秋山好古。整支部队全部作训人员都是日本人,只有通信兵是中国人。无线电这个大杀器不能交给其它人掌握。秋山好古与志愿第二师师长大岛健一样,同在日本大山岩大将的指挥下进入西伯利亚,作为中国军队的先锋部队向俄军发起第一轮进攻。这次出任日军最高指挥是大山岩力求而来,他的本意是想看看中国军队实力到底怎么样了,日本帝国还有没有重新崛起的机会。但战后他在自己的回忆录里写的却是:满清入主中原,鞑虏肆意摧残中华文明,险致倾覆之地。作为中华文明继承者的日本认为自己有必要驱逐鞑虏,重新振兴中华文明,所以才发动了甲午战争。但所未意料的是,时值满帝已死,坐在龙椅上的已经是汉帝,故甲午之战日本惨败,旅顺海战更是引来上国怒火而将战火烧至本土。这样的失败是必然的,因为继承者再强大也是旁支,不可能是正宗的敌手,只是那时日本还不知道这个事实。所以在中俄战争时期,我毅然投入中国军队出征西伯利亚,这只不过是作为中华文明继承者真正投入振兴中华文明的行动当中而已……后面自然是马屁滚滚。其实这里大山岩是看清了中日两国的差距,日本除了跟随中国外,再无路可走。
发完电报的秋山好古立刻指挥部队继续突进,战场的打扫自然由本师的辎重兵来完成。当夜幕降临时秋山好古才下令部队休息,整理营地,生火做饭。做饭前需要先挖一个坑,再架上厚厚的帐篷,以免火光外泄,同时需要等到天完全黑下来以后才可以点火,也是为了避免烟柱被敌人发现。不要向那些俄国人一样蠢,做饭的烟柱几公里外就看见了。这也同样导致了日本军队一天只有二顿热饭可吃,中午只能啃贴身放着的馒头。
第二天天没亮就用完早餐的日军没有出发,除了哨兵外所有人都在休息。等到中午时分,日本志愿第二师才带着大量辎重急急的追了过来。他们简单的啃了几口馒头进入帐篷倒头就睡。他们将在第二天天亮后仅携带三天的口料和燃料轻装出击,然后这些辎重交给第一师。
这是参谋本部在训练中找到了冬季快速推进的方法之一。由一个师昼行夜伏轻装突击,另一个师携带两师辎重日夜兼程。这样只需要五天一轮换,足够保证任何时候都有一个师的突击力量。先头的日军就是依靠这个办法在西伯利亚荒原上快速突击。
尤登尼奇的先锋团没能将消息传回去,俄军还在慢慢悠悠向新西伯利亚城进攻。终于在4月20日,俄军前锋主力一个师在离开卡巴克雷之时就遭到日军的突袭,毫无准备的俄国被日军一个冲锋打的大乱,全军丢弃无数辎重狼狈逃窜。但还是让俄国军消息发了回去。刚刚接过进攻任务的日军第一师再次猛冲猛打,俄军连防线还没来的急布置日军就杀到眼前,于是接连溃退,直到退到鞑靼斯克才勉强稳往了阵脚。日军一次强攻失败也退了下去。这时俄国人才想起来问,日本人是怎么打过来的?(未完待续。)





中华苍穹 第四百零一章 到处都是麻烦
日本人还能是怎么打过来的,就这么一路跑着打过来的呗。西伯利亚本来是荒凉,加上战争一起,本来就人烟稀少的地方仅有的一些人口,也为了躲避战火纷纷拖家带口的逃往后方,以至于从鄂木斯克到新西伯利亚城之间的广阔原野上空无一人。而不重视战前侦查和俄国人连中国的军队的动向都搞不清楚。
阿列克塞耶夫此刻就皱着眉头盯着地图。中国招募日本志愿兵的事他很清楚,而且他也知道中国只招募了五个师,人数也就五万出头,可前方却说铺天盖地至少有十万人。如果有中国的军队混在里面当然说的过去,可前跟据前方传来的消息称,所有人都说的是日本话,而且两支大军轮流进攻,以至于他们没有时间布防,所以才战败的。
也许是他们把其它国家的话都当日本话了吧。阿列克塞耶夫是这想考虑的,必竟这次中国还征召了朝鲜、琉球、阿努依的军队,听说还有吕宋的军队。可问题是,前方报告称的十万人这可信吗?
那可是十万人呀,从新西伯利亚城急行军而来的十万人。每人每天吃一斤粮食也要消耗掉50吨,还要带供十万人使用的弹药,在这冰天雪地的时候运出来,这可能吗?
阿列克塞耶夫与众参谋们商议后认定,十万人肯定是夸大之词,但五万人还是有可能的。看看自己麾下二十多万军队,阿列克塞耶夫认为消灭这支中国的军队还是有很大把握的。于是,驻定鄂木斯克多时的俄军终于浩浩荡荡的出发了。事实上阿列克塞耶夫不出发也不行了,伟大的沙皇最高统治者尼古拉二世陛下已经下达训令给他,在痛骂他所率领的军队接连战败的同时,要他向中路的扎鲁巴耶夫学习是如何狠踢中国人的屁股。下令他立刻出击,务必一次消灭作为中国前锋的日本部队,要给中国人和日本人一个狠狠的教训。
扎鲁巴耶夫原来只是西线统帅,算得上是牵制性的部队。但自从俄国西伯利亚各要塞投降,中国人突然出现冲出伊犁开辟南线战场后。扎鲁巴耶夫就成了中线统帅。事实上,到目前为止也只有他这么一支军队是在前进。
在南线,俄国只有地方驻守部队,守卫地方是没有问题。但要他们与中国精锐野战军团交战那只能一败再败。刘盛休率领第六兵团一路攻城掠地,一路上大城小村都被铁甲战车的橡胶轮所撵压。只是因为距离的原因,他们才刚刚打下阿拉木图而已。
中路俄军看似一路高歌猛进,其实扎鲁巴耶夫心里苦的很。对面的中国人太惜命了,他们从来都不正面拼杀。机枪手榴弹构成了近距离的严密火力网,阻挡着俄国士兵的冲锋。各种口径的轻炮重炮又构成了远距离的火力网阻挡着向前方增援作战的援兵,从塞米伊出发后与中国接连三天的作战,每次都是俄军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冲到中国的军队阵地前,中国的军队就主后放弃阵地后撤。扎鲁巴耶夫相信如果中国人肯坚守阵地的话,他也许一步也前进不了。扎鲁巴耶夫深深的感叹到,中国人的药弹真多呀。而他向国内要求多拨发一些弹药,结果送来的是一箱箱神像。扎鲁巴耶夫想到这就火冒三丈,没有弹药难道要让士兵用牙齿去进攻敌人吗?如果神像能击败中国人,干嘛那些官老爷们干嘛不直接把神请过了。让他们在中国人头上施展神迹好了,这样连仗都不用打了。看着从前线抬下来的伤亡将士,扎鲁巴耶夫更是怒火中烧。仅仅三天的战斗,中国人密集的火力就让他损失了三千多名士兵,而中国人可能连一千名伤亡都没有吧。
那群该死的官僚――扎鲁巴耶夫咒骂归咒骂,事情还是要做的。他只能带着自己的部队继续向中国人严密防守的阵地发起一次又一次的进攻。
然而就在俄国人再一次发起进攻的时候,有士兵向扎鲁巴耶夫报告:运输弹药补给的第八团遭到一支当地武装的袭击,经过一夜激战之后的第八团几乎全军覆没,所运输的弹药补给全部丢失。
“哦――上帝。”扎鲁巴耶夫跳了起来。一个团可是一千五百多人呀,就算他们不是主力部队。可那也是一个团呀。在弹药补给充足的情况下,一千五百多人竟然连一个晚上都守不住,敌人到底出动了多少人?
“据逃回来的士兵报告,敌人至少有一个师的规模。从四面八方向他们发动进攻。”报告的士兵有些姗姗然的回答。
“哦――上帝。”扎鲁巴耶夫一拳砸在自己的额头上。他现在有了天大的麻烦了。
中国人武装这些当地人,扎鲁巴耶夫是早有听闻,他也曾努力收缴和镇压叛乱份子,但他不知道在他严苛的镇压下,当地人的武装什么时候变的这么强大了。他的后勤动输部队也因为这些游击队的袭扰,从一个连扩展到一个营。现在一个团都被人家全歼了。游击队都发展到了以师为单位进行攻击行为,中国人到底武装了多少人?自己一共就五个师的主力部队,难不成以后每运输一次补给就要出动一个精锐师?那这个仗还打个屁呀。事实上,扎鲁巴耶夫已经下令前线停止进攻,他在考虑是不是应该撤回塞米伊,而不是和中国人进行野战。
战争这种事无论战前规划的多么严谨,总会有无数意料之外的事打乱原有计划。伊尔库茨克等地的突然投降导致了东部战前被迫提前一个月开始;从西藏秘密回来的民俗办公室的一份研究报告,让李明突然下令原本进军阿斯坦纳的刘盛休兵团改道南下,让原计划中彻底歼灭扎鲁巴耶夫兵团,从南线包抄鄂木斯克的计划从而改为牵制扎鲁巴耶夫兵团。这些还只算是计划之外的变化,计划之内的疏忽却是一个天大的麻烦。
自古以来西域因为缺水,就是一片荒漠地带。汉唐帝国多次对西域用兵,其核心目的并不是要占领土地,而是为了中原地区的绝对安全而一再扩大战略缓冲区。这些地方对中原王朝而言并没有什么值得上心的利益,所以王朝一但衰败,最先放弃的也是这些地方。西域的问题还好,俄人进来的晚。原来中原王朝藩属国的遗老遗少们,不仅会组织游击队协助中国的军队作战,还会安抚当地的民心并接管治安。藩属国自然可以如此处理,但对于即将划入国家直属领土的西伯利亚哪能还交给当地人进行所谓的自治。
西伯利亚是荒原。人口数量和巨大的面积跟本没有比例可言。而且俄国对这些地方已经统治了数百年,大量从欧洲来的移民已经扎根在这片土地上。想要真正把西伯利亚变成领土,必然就开府治事才能实施真正的统治,那么这块地方就一定要有足够的人口而且还必需是自己人。移民,不仅仅是为了戍边更是为了施加影响力。朝廷将颁布各种优惠政策将中原汉族人迁移至西伯利亚。同时将原西伯利亚的一部人驱逐回欧洲,另一部分人移到中原。这样无论是西伯利亚还是在中原地区,汉民族将成为主要人口,以汉族宗族理念和有着无比同化能力的汉文化来说,西伯利亚将在五十年内变成中华不可分割的领土。当然移民是战争之后的事情,在此之前是对西伯利亚实施军事统治,强行将原住居民集中管理,为将来的移民做准备。同时,在后方征召预备役入伍组成三线部队。一则加强对当地的统治,二则为前线提供足够的兵力补充和建立足够的战略空间。三则这些三线部队将来要做地方卫戍部队留下来,一但移民政策不顺利(必竟中国传统观念是人离乡贱),则可以将这些部队长期留守下来进行屯田,再把他们的家属迁过去以增加移民数量。想法很好,考虑的也很全面。但现实就不是这个样子。
原计划是在结束西伯利亚攻城战后再行征召预备役,计划开始时间预计在四月底五月初。然而西伯利亚各城投降却让整个计划提前了一个月,但这一个月却是中原大地最繁忙的春耕时期,这时大面积征召预备役必然导致春耕劳力不足,进行影响到夏收。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有东北寿山兵团的增援,其力量满足目前战事的需求。一个月之内可以不需要预备役。”这是由梁华殿发回的。前线对征召预备役的意见。
“既然前线可以支持一个月,那预备役征召还是按原计划进行。”在激烈的辩论的朝会上,严复拍板了:“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原计划中运往西伯利亚的物资立刻开始运输。其它陆上计划不变。另外发文英国,告之他们我国海军要出马六甲海峡主动迎战俄军。”
“这是要让我们出面逼俄人进军呀――”英国首相亚瑟?贝尔福愤恨的放下电报。
随着白起级战列舰的出现,曾经世界第一海军强国的英国除了在军舰数量上依然保持着优势外,在技术上已经开始落后了。外飘的中华型舰首、背负式炮塔结构、后倾式烟囱等等,越来越多的新的军舰设计概念开始学习中国,中国已经成为事实上全球军舰设计风向标。这对大英帝国来说是一个致命的打击。随着中国海军实力的日益增强,他们已经不满足以小小的南海,他们向东与夏威夷结成了隐性同盟关系,向南在渗透澳大利亚,如今中国人的陆军已经占领整个北方并且还在向西方延伸,一但他们击败俄国,整个西伯利亚将成为中国的领土,那时世界第一大陆地国家将出现,而以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占领整个西伯利亚不过只是时间问题。所以不能再任由中国人将海军力量伸出马六甲海峡,这已经是整个英国高层的共识了。
“马六甲海峡地势狭长,不利于大舰队展开。中国人无论在军舰的质量还是作战经验上都远胜于俄国,马六甲这样的地型是有利于中国海军的。至少在战术上来说,中国人的选择是正确的。”英国第一海军大臣约翰费舍尔从海军军事角度解释了中国这样做的理由。
“首相阁下,诸位。”昔日的驻华大使,现在首相府的远东顾问欧格纳,在众人的注视下缓缓起身:“或许,我们应该重新考虑远东政策。”
“重新考虑远东政策?!”
“是的。在我看来,我国与中国之所以现在关系日渐僵硬,而事实上是因为我国在中国南方一代的利益遭受到了巨大的损失。然而从头来看这件事情。本来是可以避免的。”
“欧格纳阁下,请您说的详细点好吗?”贝尔福有些不解的看着自己的这位远东事务顾问。
“每个国家对更加强势的外国都有一些抵触情绪,这点在整个世界都是一样的。尤其在中国这个有着悠久文明史的国家表现的更加明显,但这并不是影响我国利益。因为当时的清政府与我国开展了大量的政府和民间的合作。英中两国关系进入冬天是在第一次中日战争时期,那时日本政府资金匮乏,是我国允许日本在我国发行国债以支持战争。但随后中国也提出在我国发生国债时,却遭到了我国的拒绝。当然,当时的中日战事是中国一败涂地。我们这么做只是把利益最大化。从清国在战后对我国的态度来看,虽然有所僵硬,但没有跟本性的冲突。可随着第一次中日战争中日本的最终战败,我国自然也遭受到了巨大的损失,于是就采取全力支持日本来挽回前次的损失,结果是日本再次战败而我国损失更加惨重。与此同时,中国民众在政府有意的引导下开始排英行为并拉入其它国家一同抵制英国,于是我国的损失日渐增加,而中国却在这样的行动中获利颇多,与是英中两国关系日渐疏远。现在回过头来仔细想想。其实现在的一切都是英国自己一手造成的。”
“这就是你认为需要改变远东政策的理由?”
“这个理由当然不充分。只是大家却都忽视了一点,即使中国没有崛起,我国在远东的利益一样会受损。大家可以预测一下,如果第一次中日战争中中国就失败的话,那随之而来巨额赔款将彻底断送中国发展的机会。那样日本将成为远东海上大国,随后就是美西战争,那美国会借着占领菲律宾将自己的势力也将伸入南中国海,北方的俄国依然会南下、南方的法国也会企图北上,远东的局势将更加复杂化。如果真是这样,那我宁愿只面对一个中国而不想面对这许多的国家。至少。中国阻止了俄国的扩张,也把美国挡在了美洲大陆上。”
“可那又怎么样,如果俄国海军进入南中国海的话,也许中国就顾不得北方了。”贝尔福有些担忧的说道。
“不。首相阁下,我坚信这次一定的战争无论海陆最终的胜利者一定是中国。”欧格纳长叹了一口气:“因为中国早在十年前就开始准备这场战争了。”
贝尔福有些犹豫,这违法了既定的国策。中国突如其来的新式战列舰,这对英国来说本来就是一个挑战。在南非,不甘心两次失败的布尔人又在蠢蠢欲动,而他们的背后依然还有中国的影子。这是一道难题。贝尔福轻轻的摇了摇头。
“中国人有句古话,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趁着中俄海战还没有开始的时候,去支持中国,我想信战后的中国一定会给予英国于丰厚的利益。一但等中国打完海战,那时就晚了。”
“不,决对不行。”欧格纳话音才落,费舍尔立刻激动地站了出来:“欧格纳阁下,你说的这些都没错,但你没有看到中国人的野心。他们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都在开始扩张,要知道这是一个在十年前还被人入侵的国家。他们才刚刚抵御了入侵,就开始了向外的扩张,一但让他们的实力膨胀到顶点,他们会把整个世界给踩在脚下。”
“如果中国人的行为叫做扩张,那琉球国、阿努依国算什么?兰芳才表态要并入中国,中国皇帝的反应是什么?在南中国海的吕宋总不是华人的国家,如果中国要扩张实力,他们完全有这个能力吞并或者殖民吕宋,为什么中国反而要帮吕宋人建立自己的国家?中国海军明明有实力直接占领夏威夷,但中国连对方藩属的要求都予以拒绝。你能告诉我这是为什么吗?”欧格纳反驳道:“我担任驻华大史多年,也在中国皇帝的建议下读了很多中国的历史书,我了解这个民族。数千年来,中国一直占据着远东地区不可争辩的霸主地位,几千年的天朝思想还牢牢的禁锢着中国人。自从日本攻入中国本土之后,中国人才幡然醒悟。他们所做的一切不过只是为了恢复曾经天朝上国的威严而已。我相信,一但中俄战争结束,曾经中国的藩属国哈萨克、浩罕等国家一定会重新建立的。”
“那阿富汗和缅甸,我们要还给中国吗?”
费舍尔的话问住了欧格纳。的确,阿富汗和缅甸原来都是中国的藩属国,现在被英国所占领,那要不要还呢。结论是肯定的――不还。这也就意味着,英中两国在未来必然要起冲突。
“但是,一但中国战胜俄国,远东地区的局势就由中国所撑控,这时还要与中国起冲突,那将来中国一定会驱逐英国在远东的所有力量,包括远东舰队。”
“以中国现有海军实力,即使战胜也是惨胜。那时中国海军几乎等于沉没。”
“可中国已经有了自己建造战列舰的能力。”
“……”
望着房间里争论不休的众人,贝尔福更加纠结了,他需要一种能够多方平衡的政策,但这一时半会哪能想的到。贝尔福挥了挥手示意众人安静:“先催促俄国海军离开班达齐亚,至于远东政策还是等中俄战事结束了再说吧。”
“首相阁下,我认为这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欧格纳还在努力的支持自己的关点。
“先这样吧。” 贝尔福做了结论,但他想的却是:到处都是麻烦呀――(未完待续。)




中华苍穹 第四百零二章 大海战的序幕
只要不是中国的麻烦,李明就不觉的麻烦。现在唯一的麻烦是坤甸的天气实在太热了,晚上动一动就一身汗,而且这个老房子里没有专门的卫生间,洗澡实不方便,而且还没法两个人一块洗。嗨――早知道当初就不要阻止特斯拉搞冷气机就好了。
现在的李明跟度假一样,走走街窜窜巷,品尝当地的特有美味,与乡佬坐在屋檐下聊天。当地的百姓见皇上也是一身短打,没有想象中的那么严肃,渐渐的也打开了话匣子。看着皇上一脸轻风云淡的样子,民众对将到来的俄国海军也就不那么在意了。他们往往会指着岸边的舰队说:“瞧,那是咱们中国人的舰队。”言语间,全是满满的自豪。
其实李明出现最多的地方还是舰队,大战在即说没有一点担心是不可能的。整个舰队突然陷入了一种特别的宁静当中,没有人说起俄国舰队,没有人谈到作战,但每艘军舰都彻底的保养了一遍。这种气氛显的刻意的被压抑了,李明感觉不太好。于是叫来吴德仁等舰队高层进行商量,所有人都认为这不正常,哪有打仗前不谈论战事的,可大环境就是如此,他们似乎也没什么太好的办法。
李明笑了笑,没有说话。第二天一早,身着龙袍的李明摆开仪仗登上旗舰白起号进行最后的视察。在视察到弹药库时,李明见水兵们卖力的擦拭着炮弹就笑着说:“每天都这么擦不累吗?”
平时也常见到皇上的士兵这时也没那么害怕了,笑着说:“回皇上话,炮弹越干净越好。不然炮弹上的灰尘会落在炮管里影响精度的。每天都擦是因为舰队要随时准备作战。”
“说的好,如果连军队都忘了战斗的话,那这个国家是危险的。你们做的很好。”说完李明要来油漆和毛笔,就在炮弹头上写上了六个字――俄国佬,滚回去。然后放下笔说道:“这枚炮弹一定要打中了。”
炮弹上能写字吗?当然不能,油漆如果太多的话,燃烧后会附着在炮管内影响精度。再说,打出去了谁有空去看。李明才转身出了舱门。里面就传来写什么的激烈的叫骂声。
李明就是这么一个小小的举动却让整个舰队恢复了活力,在炮弹上写上几个字虽然没什么用,但至少能提高士气。对于皇上这样违规的举动,吴德仁只能眼看着在整个舰队传开。他所能做就是禁止在弹体上写字,只允许在弹尖上写字。可不过半天的功夫,就抓到三个把弹尖涂满的人。
李明不管,这是舰长大副们的工作。“什么都要朕来管,要你们吃白饭呀。”
终于在李明抵达坤甸的第七天。俄国人顶不英国方面的压力,驻留在班达齐亚的俄国远东舰队终于起航了。
4月19日清晨,已经准备完毕的俄国海军拉响了嘹亮了汽笛,旗舰苏沃洛夫公爵号开始缓缓驶出简陋的码头。今天,总计五十五艘、排水量四十多万吨的俄国远东舰队开始长达半年的海上远征的最后一程――与中国海军决战。而中国同样出动了全部的海军力量,如果俄国海军能一战击溃中国海军的话,那将在很长的时间里,中国海上最后成建制的力量就是海岸稽查队,而最大的舰艇也只有作为博物馆的定镇二舰了。
然而即使是这样,罗杰斯特温斯特却毫无信心。如果不是沙皇陛下一再下令催促。他是不会理会英国人的威胁的。经过半年航行而无法充分保养的舰支,即使是性能最优秀的博罗第诺级战列舰最高航速也只有16节,而由诺伯加拖夫所率领的第三舰队中有些老式舰支如尼古拉一世号的速度仅有15节,这样一支慢速的舰队对上以高航速、超远距离高命中率的中国海军,无疑就是活靶子。罗杰斯特温斯特虽然不懂钢甲战舰时代的海战,但并不是说他就是一个什么都不知道的蠢货,能将俄国海军完整的带到东方就说明他的能力。只是遗憾的是,他的能力并没有体现在战争上。
1...227228229230231...25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