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中华苍穹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鹏羽
迈克尔在中国这么多年,看到的都是中国人彬彬有礼的模样,突然被这毫无礼节的动作和尖锐的提问给问倒,一时间竟也哑口无言。
“坐吧。”冯国璋处理完手头的工作示意迈克尔坐下说话,并亲手给迈克尔倒了一杯茶:“装甲车是中国的军事机密,可因为贵国的关系被泄露出去。皇上在朝会上大发雷霆,文臣们对武官们也是大加指责,纷纷表示对贵国的不信任。迫于压力,军方只能以驱逐贵军的实习军官来表明军方的态度。希望贵国能够理解。”说完,冯国璋依然显的焦躁不安,他很烦躁的敲了敲桌子:“你们的情报人员都猪吗?这么重要的东西都保管不好。这些人还有什么用?”
迈克尔长叹了口气站了起来,学着中国人的礼节双手叠掌长鞠一躬:“出事的情报员已经处决,但事情必竟已经发生了。我受威廉二世陛下的委托,希望能挽回因为德国的失误造成对贵国的伤害,并希望能贵我两国能继续彼此之间的友好和合作关系。还望上将阁下能多多美言几句。”
“迈克尔,你是知道的,朝廷上是反对在协商前贵国拍摄装甲车的照片。但出于对德国的尊重和感谢德国在甲午战争中对我国的大力支持,是我军方为贵国提供担保才换来提前拍摄的。如今朝堂上的文臣以此为借口攻击军方,军方理亏不敢辩驳,要不是前线战事尚未结束,梁袁二将肯定得回京受罚。这些都是因为你们的失误造成的,所以我们军方现在跟本不敢在朝堂上对贵国多说一个字,哪怕是坏话。所以,在这件事上军方是无能力了。”
“那就真的一点挽回余地都没了?”迈克尔有些颓废。的确,在这件事情上,错的都是德国。
“也不至于。虽然我国在武器装备概念上可能略胜一筹,但你也清楚武器装备需要大量而竖实的工业作为基础,而中国的工业必竟时间还短基础不牢,还有大量需要贵国协助的地方,但军方此时是不敢开口了。所以,现在只能靠你们自己了。给你一个私人建议,只要你们能说动文官们向军方松口,我们军方才能说的上话。”
虽然冯国璋没有帮上忙,但也清楚的表明至少在中*方还是有合作的意向,还给德国指明一个明确的方向。只要拿出足够的利益让文官松口,中国的军方官员才有机会继续帮助德国说话。而这个利益,无疑就是协助中国工业建议。迈克尔很满意的走了,他相信当这个消息传回柏林之后,威廉二世陛下一定会拿出足够的利益来撬开中国文官的口,因为德国想要在欧洲崛起,就离不开装甲车这个战争利器。
然而钢铁战车照片的出现,终于证实了为什么能在特罗伊茨科耶坚守四天的俄军,却在一晚上丢了鄂木斯克。这时各国才想起来,中国的汽车还可以这样改装。
法国是真正的陷入了恐慌之中。他们分析认为,中国将钢铁战车的照片交给德国,肯定答成了一定的协议。中国能靠钢铁战车击溃强大的俄国,那比中国还历害的德国得到这种战车,那法国……不寒而栗呀。于是法国一面凭借着手上的照片开始进行仿制工作,一面加紧对中国的外交公关。
英国人就更忙了,他需要对中国和法国同时进行外交公关。
“朕早就说过这是一个一定会咬钩的诱饵,如今鱼儿也上钩了,现在就看如何收网以获取最大的利益了。”李明在中央高层秘密会议上,淡淡的笑了。(未完待续。)





中华苍穹 第四百二十八章 战略的目的
从迫击炮手榴弹到飞艇到装甲车,中国总是将自己最先进的武器出口。
对于朝廷的做法军队方面意见其实很大,在他们看来,这些武器是他们升官发财的保障。然而他们最多也只能抱怨一下,却改变不了什么。因为他们也知道,中国其实很穷。
虽然经过了十年的洋务运动,但因为官僚主义和贪腐的横行,中国的工业仅仅停留在起步的基础上。设备的老旧和交通的缓慢,依然制约着中国工业的发展。国库收入的匮乏,更让政府无力进行工业基础设施的投入。速度的缓慢制约了商品的流通,中国工业自然发展不起来。而向国外借款修路也只能一时,必竟洋人们带着各种各样的目的而来。自从甲午战争从日本获得大量赔款后,朝廷终于有富裕的资金投入对基础设施的建设中来,商品的快速流通和大量的材料需求,也激活了沉淀在民间的财富向工业上的流入。税收的增加让朝廷也能更大规模的进行基础设施的建设,而这又进一步推动了商品经济的繁荣。只是中国无论领土还是人口都是一个大国,对于庞大的基数来说,这点资金其实并不多。那想要有效的利用资金只能集中精力办大事。长三角、珠三角、坏渤海湾为第一优先对像,沿岸沿江和各省会城市为次,然后自东向西发展。李明的这套根本就是学自邓总工师,然而此时中国的外部环境却不好。
甲午战败后的日本企图报复,俄国不甘心失败要远征中国,战争的阴云始终压在中国头上,为了确保经济安全又迫使中国向军事上投入大量的资金,同时也发现了一个重要的问题――中国重工业几乎全在海军舰炮的射程内。虽然朝廷发现了这个问题但一时却无力将其搬迁至内地。又为了确保这些重工业的安全,除了发展一支强大的海军外,还要建立足够的外部屏障。琉球、吕宋与南洋诸岛就成了朝廷必需争夺的对像。而这一切又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经济和军事是一个矛盾体,经济的发展会反馈给军事。军事的发展是保障经济发展的前提,二者也缺一不可。相对于庞大国家那可怜的税入,中国政府只能小心翼翼安排着每一两银子的投入,以求得最大的回报。然而武器的研发是极其消耗资金的,一艘白起号战列舰的建造成本高达一千三百万龙元,折合库平银三百多万两。这还只是军舰的建造费,不包括港口设施的投入和材料工厂的投入,还不算后续的保养和维护的费用。好在海军并不是一个单纯消耗的单位。征战日本、掠夺南洋多少能找补点回来。而且朝廷上下也认识到海防的不足是中国近代以来最大的弊端,因此海军在短时间内得到壮大。可在有限的资金下,壮大了海军就只能委屈陆军。陆军除朝廷拨款外唯一的资金来源就是走私武器。这也是为什么对俄国宣战,中国能派出的主战兵力始终维持在三十万左右的根本原因,其它只能打着雇佣、帮助藩属国复国等等各种名义让藩属国出兵,用于维持地方、协防和运输补给等任务。
陆军装备比较简单,一艘白起号战列舰的花费也比一个装甲师都要多,但架不住陆军人多呀。从枪支到火炮,从汽车到装甲部队,每一样装备在前期研发投入也是很大的一笔资金。空军更是一个全新兵种。从装备到训练都需要用钱硬生生砸出来。可怜的国库无法应对经济和军事同时发展的需要,为了弥补资金的来源,只能以出口新式军火作为军事开支的重要补充。
同时。这也符合中国对外政治的需求。新式装备的出现,必然引得列强的关注,而这种关注可以让中国在国际政治上获得一定的话语权,至少可以平等的和列强们讨论一些东南亚局部事务。正如当年德国刚统一时期,为了提升国际地位和市场份额,将最新式的武器出口一样。中国也正在走着德国曾经走过的路,唯一不同的是,欧洲列强已经形成了平衡,位于欧洲大陆中部的德国已经没有发展空间。世界上殖民地已被瓜分一空,德国空有雄心却用武之地。
亚洲距离欧洲遥远。遥远的距离让列强们无力直接控制。而中国这个东亚几千年来的老大帝国,在这个时期依然对周边国家还有着广泛的影响力。而这个时期正好是德国争求阳光下位置、美国争取欧洲列强平等地位的时候。他们的出现让列强们,短暂的将注意力移回欧洲而忽略了太平洋地区,这就给了中国一个绝佳的机会。战败日本是重新确立中国在东亚的影响力,宣战西班牙与荷兰并最终获胜,其间还多次挑衅英法等国,而一向以仁义自居的中国让东南亚各国看到了摆脱洋人的希望。而这次对俄国的全面胜利则确立了中国对东南亚各国无可争辩的领导地位。新式武器的层出不穷,让中国在列强面前说话越来越有底气。
当一块比中国还要大的疆域合并入中国时,一个世界第一大领土大国出现了。如果算上倾向于中国的夏威夷和中国控制下南洋诸岛,那中国同时也是世界第二海域大国。英国名义上是海域面积第一,控制了大西洋、地中海和印度洋,但在这些海域里,法、德、美、意、奥等国都有各自的军舰在航行中。就连印度洋上,中国在班达齐亚也驻有一支轻巡舰队在印度洋上打击海盗。但中国控制下的海域除南中国海的香港还有一支受中国威胁下的远东舰队外,其它的中国海域则完全由中国控制,这是本质的区别。
战胜俄国的中国其崛起已经势不可挡,在欧亚大陆的东面,列强再也不能随心所欲的为所欲为了。中国,一个大国的架势已经摆在世人面前。曾经那套对洋人无往不利的哭穷手段,西方列强再不会相信了。他们会把你搁到放大镜下,仔细研究。研究中国为什么会从一个贫弱的国家。在一场战争之后变的如此强大?
“中国是战胜国,你们居然要求一个战胜国去向战败国进行和谈,帝国的脸面还要不要了?”面对前来调停中俄战事的各国公使。唐绍仪愤怒的拍着自己的脸颊一字一顿的说道:“要和谈可以,你们回去转告俄国。中国允许他们前来乞和。”
唐绍仪的一句话,彻底关闭了各国调停战事的可能。当这句话一字不差的印在报纸上后,全体国民顿时群起激昂。乞和呀,自汉唐之后的千年,朝廷什么时候如此公开要求异族乞和?
是的,中国要求俄国乞和。一个国家,一个政权,哪怕不论他如何对内进行严密监管和欺骗性的宣传。对于唤醒民众、凝聚民心的效果远远不及一次对外战争的大捷有效果。这就是为什么千百年来,国人几乎不提经济最繁荣、对外战争胜率最高的宋朝,就是因为整个两宋从来没有一次斩将杀王的大捷。汉唐雄风之所以千百年来传唱在这片土地上,就因为他们有一支敢于冲出中原大地,在遥远的异域他乡浴血奋战的军队。他们夺旗杀将,擒敌酋于陛前,他们用钢刀和利剑打出了民族的骄傲,他们用铁和血让世界俯首称臣。如今的中国再一次远征域外,这次打的更远,胜利更加恢宏。“王师所至。所向披靡。”成了百姓最扬眉吐气的一句话。
但同样是乞和这句话却深深的刺激到了欧洲列强,他们找到严复要求解释。他们没想到严复板着一张脸说道:“人可以不来,那就让尼古拉二世亲手写一封降表。以臣子礼请降。”
“陛下,贵国宰相和外长这是在藐视整个欧洲吗?”愤怒的公使们集体要求面见皇帝,要求皇帝做出解释,这些公使里也包括了德国公使。
他们有这样的要求是合理的,欧洲各国的皇室都是亲眷。如果作为皇亲之一的尼古拉二世真写了这么一封,以臣子礼的请降书给中国皇室,那等于尼古拉二世就成了中华的臣子。对于欧洲皇室而言,尼古拉二世可以自裁可以战死,但绝对不能以臣子礼请降。因为欧洲皇室也会因为这份降表成为中国皇室名义上的附庸。这会使整个欧洲皇室蒙羞。
“朕可以保证,绝对不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李明一出场。就是不容质疑的口吻定了基调。如今有了中华皇帝的保证,各国公使可以静下心来听中华皇帝的详细解释。
“在古时。中国与周边国家开战,战败的一方君主都需要执臣子礼向战胜国君主上一道降表,以示尊重。我们中国有这样的传统,所以严相和唐外长才会说出这些话。当然,对于严相和唐外长不合时宜的言论,朕稍候会处罚他们。在此,朕向各国皇室至以最诚恳的道歉。”说完,李明右手横于胸前,长鞠而下。
各国公使相望一眼,纷纷点头表示接受。因为他们从中国皇帝的言行中,看到了中国对欧洲各国一如既往的尊重。现在他们可以安心品尝来自于中国皇室最顶极的美食,这是他们有生以来吃到过最美味的食物了。
“其实严相和唐外长的想法是希望能请各国向俄国施压,让俄国主动向我国请求和谈。战争进行的太久了,我们已经厌倦的战争。中国其实还很弱小,人口众多文盲遍地,国库收入贫乏,工业基础薄弱,如今的战争让军队占据了大多数的资金,国家建设几乎陷入停止的地步,这是危险的。其实我国更希望能尽快结束战争,以裁撤军队节省资金,重新启动已经停止的国家建设,必竟让每一位国民过上更好的生活才是我们所有人共同的期待。只是要让我国向俄国提出和谈是决无可能。必竟我国是战胜国,这颜面还是要顾全的。”
“陛下的意思是,贵国在占领这么大的领土后还要裁军?”
“是的。国土越大,建设需要的资金也越多,只能尽量裁军来节省开支。同时,也是向世界发出一个和平的信号,我们不想进行战争。朕在这里向各位保证,只要俄国政府发出和谈的信号。我国所有的军事行动将立刻停止。当然,朕相信各国更感兴趣的应该是投资吧。我国政府将战前停止的建设工作已经重新列入政府工作计划当中,铁路的扩建。公路的延伸,港口码头、矿山工厂。中国需要建设的东西太多太多了,届时还请各国能大力相助才是呀。”
随后,在各国公使的眼前,中国皇帝召来宰相和外长当面痛斥。久居中国的各国公使纷纷向中国皇帝劝解,因为他们知道,只要这时能为宰相和外长进行调解的人,必然在将来的商业谈判中获得更多的认可。于是中国皇帝重重的哼了一声后离开。中国的宰相和外长向各国公使表示感谢,然后在一片爽然的笑声音商谈着即将到来的建设大潮。只是很不巧的是。这些公使当中没有美国公使。
“黑脸扮了,红脸演了,是时候让世界认真聆听来自东方的声音了!告诉军队,只要战争没有结束就继续进攻,为将来的谈判争最一个最有利的局面。”李明直起身子看着严复与唐绍仪一字一顿的说道:“****上国,也必需要有与之匹配的威仪和尊严。”
与中国谈好投资意向的各国纷纷向俄国施压,不甘心失败的尼古拉二世却固执的征召军队发誓要击败中国。而中国也借着向前线输送补给的间隙,对前线各部进行一次大调整。最北面的梁华殿兵团中抽调第十一师归属袁寿山兵团,同时袁寿山兵团抽调两个师南调至聂士成兵团,与此同时聂士成兵团抽调********师和日本师再次南调至刘盛休兵力。时至7月25日。各部调整已经结束补给完成,中国再一次向俄国发动了全面进攻。
至8月5日,袁寿山兵团距离叶卡捷琳堡160公里。一路未遭遇激励抵抗。袁寿山兵团逼近至车里雅宾斯克80公里,同样也未遭遇像样的抵抗。聂士成兵团自占领特罗伊茨克后,仅派出二个师的哈萨克军向北做出进攻车里雅宾斯克的姿态后,其主力却转道向西攻陷马格尼托哥尔斯克后等待补给,但大军做出一幅要直取乌法的架势。南线的刘盛休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加强,依照参谋本部的战略安排,其主力经过激战之后攻克了奥伦堡,并派出一偏师突袭乌拉尔斯克后继续朝萨马拉进军,同时另一支分队由日本第五师为主力在轻取阿特劳之后一路向西。如今正在逼近伏尔加格勒。中国这一轮的军事行动彻底引发了欧洲列强的担忧,因为沙俄的发祥地面临沦陷。这是欧洲各国所不能容忍的。
“俄国惜日强行割走黑龙江以北的我前清发祥地,为何诸国不为我前清说句公道话?”面对前来调停的各国公使。中国外交部长唐绍仪表示:“要和谈,让尼古拉二世来跟我谈。”
中国的话说的很牛屁轰轰,其实也是有苦说不出。中国也很清楚不管是否能攻克乌拉尔山以西地区,最终都必需放弃这里。所以拿下秋明库尔干之时,已经达成了最初的战略目的。本以为只要摆出进攻叶卡捷琳堡的架势,加上各国的调停,俄国就会低头认输。谁也没想到,如今中国军队已将叶卡捷琳堡纳入炮击射程之内,尼古拉二世依然死硬着还要征兵于中国进行决战,这就让中国很被动了。
中国军队的战斗无需质疑,只要敢拼敢杀,中国军队自古来都不会害怕任何一个对手。只是现在不再是拿把刀子就可以征战天下的冷兵器时代,热武器时代的战争需要将后方生产出的弹药和武器运上去,不然军队只能拿着刺刀去硬拼敌人的炮弹。中国后方的囤积的物资不缺,经过十年时间储备的物资足以供应大军再征战一年所需,但也要运的上去交到士兵手里才成呀,能否有效向前线补给物资决定了中国军队持续作战的能力。秋明前线离本土可是数万里之遥,乌拉尔斯克更远。这也就是为什么这次中国军队的攻击行动只进行了10天,因为弹药存量已经下降到一个危险的地步了,要是这时被俄国人一个反击打败,那么就给了俄国人信心,那么这场战争就必需接着打下,这可能将中国脆弱的经济拖垮。
不过随着远东铁路额尔济斯河桥已经抢修完成,情况有所好转。8月7日第一列火车已经跨桥西去,日夜不停奔驰的火车将堆集在鄂木斯克的物资源源不断的送上去。梁华殿兵团不差物资,人家就在铁路边上作战。袁寿山兵团也没问题,穿梭的汽车也能满足他的需要。聂士成兵团也还好,哈萨克军日夜不停运送物资,路程虽然远点,至少能保证聂士成兵团有足够的防守能力。刘盛休兵团就处在一个危险的地步,遥远的距离让弹药难以大量运上去,以至刘盛休兵团已经大量换装俄制武器,至少弹药什么的可以从俄国人那里去抢。俄国人也发现了这个问题,他们努力的向乌法、萨马拉、伏尔加格勒等地集结军队,希望利用内线作战的优势来击败刘盛休。这样不仅可以为将来谈判争取一个有利的局面,也可以依靠胜利来缓解国内越来越激烈的矛盾。
刘兵团的粮食由藩属国供给中国只需要供给弹药,这让中国后勤补给的压力大大减小,不然刘兵团跟本没有能力进攻到这个位置。但弹药补给量决定了刘兵团能否顶住俄国反攻。
“不管是人拖还是马拉,必需保证刘兵团所需。”正在奥伦堡巡视的中国皇家陆军总参谋长段祺瑞,严令我军指挥下的所有骑兵去拉货。自从库斯塔奈修建了一个机场和小型发电站,并将所有电力用于电解水产生氢气后,空军就转场至库斯塔奈,日夜不停的向阿克纠宾斯克空投物资。此时的空军已经彻底沦为运输队。
面对俄国的反攻意图,最好的办法是以攻对攻,只要能彻底消灭一路俄军,就能彻底奠定我军的胜局。但弹药就那么多,无法满足消灭一路俄军的同时,还能防御两路俄军所需。
“弹药,我也只要弹药!给我足够的弹药,我可以打到莫斯克去――”刘盛休咆哮着命令电报员发报。
“建立足够的防御纵深,多层次多阶梯阻击敌军。小心俄国的车轮战,尤其需要注意藩属国军队,即使撤退也要做到有准备有计划。”这是参谋本部发给刘盛休的电文,王士珍直接是不提任何进攻话,反到是认为只是刘盛休兵团不出现溃败的局面就是大功一件。同时王士珍电令杨东子,要求特种部队以摧毁道路、仓库、军营等等一切可能的手段迟致俄军的集结速度,为我军争最尽可能多的时间。
“战事至此不能光想着从军事上着手,政治上也需要有所作为。”在参谋本部高层机密会议中,李明思虑良久后向中情局局长周勤询问:“我国潜伏在俄国苏党内的间谍能否影响到苏党决策,使其立刻发动革命?”
“我国驻俄间谍与列宁有着良好的私人关系,现在他们离发动革命只差武器了。”
“那就给他们,要多少都给,如果有必要可以直接从前线部队抽调武器。”李明做出了决定:“这场仗不能再打下去,再打下去同样会把中国拖死。”(未完待续。)




中华苍穹 第四百二十九章 表演
在欧洲,一但爆发了国与国之间的战争,往往整个国家所有注意力都放在战争上面。但在东方,这样的事件却不一样。自7月25中国军队发动再一轮的对俄攻击行动,在中国国内却稀少有报道,不少报纸上甚至只有一句话:我王师西伐沙俄,大军连胜之。
列强各公使不理解这是为什么,更不理解的是就在中国军队发起进攻的这一天,中国政府居然放假一日,因为政府全体成员需要参加夏收?!
是的,自古来在中国农耕就是最重要的事情。清明需要给官员放假以便播种,到了夏收的时节也需要放假参加夏收。当然全国各地因为气候和作物的不同,放假时间略有差别。
每到春种夏收、夏种秋收之时,作为皇帝就需要带领群臣至圆明园以南、颐和园以东至皇家学院,这片所有权属于皇室但全权使用权属于中华皇家文学院的土地上参于劳作。这片土地是皇家学院农业系的实验地,他们从全国各地收集高产、抗旱、抗虫、抗病等各种优良的种子,在这里进行种植与杂交,以期望能培育出更高产更抗病虫害的优良作物。经过近十年的培育,效果依然不明显。李明那可怜的生物遗传学知识早就掏的一干二净,无论他摆弄多少次aabb的方块也无法让学生或者老师们理解遗传学。也许是科学基础还不够吧,李明是这么想的。当学院提出放弃这种实验的要求时,只有李明在继续坚持这种实验,因为他知道杂交水稻、杂交麦子一定可以成功。
皇上既然要坚持,那就听他的好了,咱中国地大物博。几百亩地糟蹋的起。皇家文学院院长辜鸿铭如是说。
水稻已经收割了,今天是收麦子的日子。麦子的夏收一般就在7月25日前后,刚好前敌指挥部也确认在这一天发动新的一轮的进攻。于是李明把夏收劳动定在25号。这天朝廷停朝一日,满朝文武全部下地干活。洋鬼子那边就让他们着急去吧。
明才亮李明就起床了,大热天的早点去麦场,干活还凉快点。用完早膳,李明在美子的伺候下换上一身青衣短打,带着十几个侍卫去了麦场。李明以前的皇帝,就是随便耕作两下做做样子就好,剩下的就由老农来完成。然后大家就去参加春日宴,过着贵族们应该过的酒池肉林的生活。但自从李明当了皇帝之后这条规矩就改了。这里近五百亩田地,全部由皇帝和勋贵大臣们亲手来完成。五百亩地对于长期养尊处优的官员们来说,却是一项极其繁重的工作,更何况还要顶着烈日干活那简直不可忍受。光绪二十二年李明重掌朝权的第一次劳动之后,满人大臣对此激烈反对,汉人官员也颇有微词,无奈之下李明只能从在学院里调一个系的学生作为劳动主力,这才缓和了大臣们的意见。自今年新建中华之后,这种反对之声音突然消失殆尽,大臣们甚至还在鼓吹皇帝的这种行为是在为天下做表率。至于原因李明想了很久都没有想明白。唯一可能的就是大家在向皇帝表忠心?想不明白就不想,这又不是什么重要的事情。只要大家愿心亲手劳动,就达到了李明的目的。
1...246247248249250...25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