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中华苍穹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鹏羽
尚泰自从七年前因妃子意外滑倒而流产之后,就绝了自己再生一个孩子的想法。如今年岁以高可琉球王室后继无人就成了尚泰的心病。琉球可在受传统中华文明影响下的地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思想在琉球也是主流思想。除了承孝以香火不灭外,还有政治上的靠量。
别看琉球国小,但也是有派系的,这还是自三山时代遗留下来的。元朝末年,原来统一的琉球分裂为三个各自独立的国家:中山、山南和山北。其中。以中山国的势力最为强大。公元1429年,中山国王尚巴志灭了其他两国,定都首里城。再次建立起统一的琉球王国。山北和山南原王族退下王位后依然成为琉球国两大势力。如今中山王族凋零了,琉球王无后,在琉球又不能没有王的情况下,山北和山南两大族有就争夺琉球王位的意思了,如今两族正在北京进行努力的公关。尚泰年纪大了,又被日本人关了近十年,早就没有了雄心壮志,他一心只为琉球人谋取福利,让琉球人过的更好。他自认为自己能够公平的对待每一个琉球人。但他不认为山南山北这两族也能做到。即使到时是由中国指定两族中其中一族继承王位,另一族必然心怀怨恨。两族两争之下的琉球人也必然深受其害。右左无策之下的尚泰在与中国驻琉球年青的领事长王宠惠在一次闲聊中提到这个问题,当时也把王宠惠给问倒了。
作为宗主国的中国在几千年历史中。几乎没有干预藩属国国政的先例,但琉球两派相争的局势却让中国不得不进行直接干预。不然一但被洋人势力渗透和干预,等于中国东部海上屏障尽失。所以王宠惠抓耳挠腮之后出一个主意:如果皇后这次能诞下皇子,不如过继到琉球王室,那么中山王族也不至于香火断绝。尚泰当时没有反应,但他却记在了心里。所以当七月皇后诞下皇五子李翼之时,尚泰便亲赴北京求恩典。
对于琉球王请将皇五子过继琉球王室的请求,满朝大臣们乐不可支。在内部会议中,海军总司令吴德仁就曾笑道:“琉球本来就是中国打下来的,给他逍遥了十年还知道送回来,这老头还是很识趣的嘛。”其实李明也很心动,但此举却遭到了皇后杨枣儿的坚决反对:我堂堂中华帝国的亲王凭什么要就藩于藩邦之地!杨枣儿想的很清楚,即使将来翼儿仅能在中原分封一县之地,也比琉球那荒蛮之地要强的多不是。
“你可能不知道,朕与大臣们达成一个协议,上至亲王下至公侯,从今往后中国本土之内不再分封。乐儿与然儿不同,也就是说以后王公贵族只有爵位没有封地。乐儿是继承他外公札萨克多罗札萨克图郡王的爵位,当时是为了北进计划争取蒙古人支持而定的。然儿的东瀛王也是为了配合偷天换日计划而设立的。当然为视恩宠,可以拿些边陲荒芜之地或是空无一人的海岛分封于个人。但也仅限于此。即便如此,爵位隔代降爵的规定也是死的,百年之后翼儿的子孙终被除爵之时封地也是要收回的。自然也将全部化为普通百姓。但承继琉球王位则不同,琉球王可不是中原的王位。不受隔代降爵的影响,只要不造反,翼儿嫡系一脉就将是永远的琉球王,这不比亲王的爵位来的更好吗?”
“没有封地就没有,我又不是养不起!不行。”
“这是养不养的起的问题。再说尚泰这把年纪了能活几年,就算他能活一百年又能怎样?到时我说一句孩子太小需要接到京城抚养,他敢有意见?”
“他是我儿子,凭什么给别人。还要姓人家的姓。要给你找两个妹妹再给你生个儿子,我儿子不给!”杨枣儿入宫这么多年,还是第一次直接顶装李明。
李明也被说的两下为难,必竟枣儿是当娘的,她的意见也不能完全不管。最后李明抓抓脑袋说道:“跟你实说了,琉球是扼守东海的门户,中国的东海大门岂能置于他人之手?咱们一直都打算直接吞并掉琉球,但出于维护仁义大国的脸面没有机会。这次翼儿承继琉球王位就是一个光明正大的好机会呀。他身为皇室子弟,自小享受国帑的锦衣玉食,当然要为国分忧。再说男孩大了总要离开爹娘。咱们做父母的总要给孩子置下一块能施展抱负之地吧。”
这些话当然是夫妻二人间的私密话,外人不得而知。总之,最后皇上是劝服了皇后。皇后“满脸不乐之色”的“勉为其难”的还是同意了。于是在李翼满月宴上,皇上正式宣布同意琉球王尚泰的请求,将皇五子过继于尚泰,并改名为尚翼。同时琉球王尚泰也正式宣布尚翼为琉球王世子,将于第二日携王世子回国,并当场电令琉球国各族首领世家大族齐聚会首里城参见王世子。
这是一个让绝大多数人满意的结果,至于山南和山北二族再不乐意,也只得偃旗息鼓开始准备朝见王世子的礼仪。不管怎么说,经此一事后。原来暗流汹涌的琉球政局瞬间平稳了下来,因为没人敢跟中国皇帝的儿子争琉球王位。琉球事态的平熄。却又引发了朝局的震动,因为朝臣们通过琉球事件发现了控制西北藩国的一个绝佳的办法。
“滚远些。老子又不是种马。”对于大臣们建议皇上纳妃多生儿子的建议,李明勃然大怒的予以拒绝:“你们要有本事可以把自己的儿子送过去,老子不吝啬王爵的封赏。”
就在朝臣们研究将自己儿子送过去能当上王爵的可行性时,正在日本参加日本王明治葬礼的冯国璋却对日本的大家世族举起了屠刀。
中国雇佣的日本官兵是有薪水的,他们的薪水由中国政府统一拨付给日本政府,再由日本政府逐一派发至士兵们的家属手上。然而在这个过程中,有些大家世族会上下其手贪污这也早有所预料,必竟雇佣兵们的薪水丰厚,每个士兵被贪污个一块两块的也关紧要。大隈重信也是这么想的。
大隈重信是日本元老,也是狂热的民族主义者,在国内享有很高的声望。自日本战败之后,他就一直致力于重振日本国威,但这些事情都需要花钱,花很多的钱。在英美中三国的经济掠夺下,日本经济一片凋零,跟本无力支持他重振日本国威的设想。所以,大隈重信为了自己的理想和国家的未来,必然要克扣雇佣军的军饷。但这种事就是上行下效的事,大隈重信只要求克扣下三成,剩下的七成也足以让士兵们的亲眷过上安稳的日了。
冯国璋抵达日本后,除了祭拜明治外,更多的时间就是在向大山岩责问雇佣将士薪水被贪污之事。但听闻大山岩处理进度缓慢之时,冯国璋虽然不乐,但也没有多话,必竟这是日本他不好进行干涉。直到他到日本第六天,在逛街之时被一女子当街喊冤之后,冯国璋变脸了。
将士们在前线用性命为国拼杀。其家中妻女不仅衣食全无还要受人歼辱,这让他如何不惊怒交加。作为皇家陆军总司令,他对将士是要有交待的。这名女子直接状告大隈重信克扣其夫军饷和抚恤。还将其女抓入府****其宣淫,请上国大将军做主。
克扣军饷是事实。但宣淫之事安在大隈重信的头上就过了。大隈重信一把年纪干动了且不说,身在高位之人其实更重的是脸面。但他的手下就不这么看,反正已经扣了,就无所谓再多扣一点,于是就有了干出了歼辱他人妻女的事情来。
一分不发还奸污其妻女!顿时引得冯国璋怒火冲天。二话不说,冯国璋就带着亲卫直抵大隈重信府邸,要求彻底搜查。先被扣了一个宣淫他人妻女的屎盆子,然后还要被人搜查府邸。这对大隈重信来说不能容忍。要知道,就算是日本王来了对他还得客客气气的,一个将军算什么?
可他忘记的是,一个日本王在中国眼里不过只是个棋子而已,而冯国璋正在执棋之人。“大怒之下失去理智”的冯国璋下令亲卫直闯大隈重信府的大门,自然会遭到大隈重信府是侍卫的阻拦。争执之中有人开了枪,冯国璋一的名亲卫中枪当场身亡。这枪到底是谁开的,没人知道,但已经不重要了。
冯国璋一道电令将留驻东京码头的海军陆战一师召来,更是团团包围大隈重信府邸。然后下令了:“进攻,敢有阻拦反抗者,格杀务论。”
大隈重信当然不敢阻拦但他自信冯国璋不敢对他怎么样。他借了。冯国璋不仅抓了他全府老小,就因为最终找到了那个被虏走的女子后,冯国璋直接将大隈重信九族亲眷全部抓来了。
“胆敢枪杀帝国将士,这是叛逆,是谋反。”
冯国璋一句谋反就定下了大隈重信的罪名,跟本不给他狡辩的机会,就在日本皇宫正门口,大隈重信九族连同武士仆役共一千八百三十七人全部押解至此。才以易经中的“大亨以正,天之道也”一句改元大正的日本王大正。本想以日本王的身份救下大隈重信,不想连冯国璋面都没见到。就被唐绍仪给拦下:“我朝大将军正在处理军中内务,王爷还是不要过问的好。”大正脸拉的老长。但也没有当场发火。
于是大隈重信之九族被杀。这次没有用枪而是用刀,一千八百三十七个人头被砍下,当真是人头滚滚血流成河。如此冯国璋依然不解气,当场怒斥日本国防军司令黑轨通轨,勒令他立刻彻查中国军饷被贪污一事。大隈重信的财产被没收,被双倍赔偿给那些被克扣过军饷的士兵家属,另外大隈重信名下田产也被分给普通日本百姓,并由冯国璋亲自签属地契。冯国璋并没有止步于此,大隈重信亲信松方正义等人也遭到查处,财产没收田产被分。
此事一出立刻传遍日本,日本各地的中国领事馆立刻有无数日本雇佣兵家属前来告状,数量之多涉及的金额之大让中国政府都为之心惊,这等于中国政府拨付的日本雇佣兵费用的七成被贪污了,于是中国政府派遣特别调查组正式进驻日本彻查此事。日本那些世家大族就倒霉了,就算本人没有贪污,只要手下有人贪污也会被扣上纵容下属的罪名,强制没收其田产,最后分给普通日本国民,一时间冯国璋在日本民间可谓万家生佛,但在日本大族们的眼里这绝对是一个恶魔。
“人我们杀了,雷霆之后应该当降下春风化雨,那就要看你唐大人的了。”
“放心早有准备。这是第一批前往中国工作的通行证,首批五百个哦。”唐绍仪笑着拿出一叠公文示意过后却换了个话题:“有没有想过把这法子也在西北用用?”
“国情不一样,估计不行。不过听说参谋本部正在研究清兵入关的历史,正在评估扬州十日嘉定三屠用在国外会是什么效果。”
“md,你们这群杀才什么时候开始研究这玩意儿了,难道现在军校里教的都是一群魔鬼?”
“没办法,咱是兵部,主掌刑杀,干的就是杀人的活嘛。”说完冯国璋哈哈大笑起来。
“喂,你刚说参谋本部在评估在国外执行扬州十日嘉定三屠的效果?”唐绍仪突然反应过来,一脸恐惧的看着冯国璋:“你们到底想干嘛?”
“知道为什么汉唐之时我国军力之强盛却只能止步于西域的原因吗?我们分析过,主要是因为速度的缓慢使得补给无法有效跟进。现在有军舰有汽车有装甲车,你看如今才牛刀小试,陆军就已经兵抵乌拉尔了……”
“老子要上本参奏你们,一群杀才,滚――”(未完待续。)





中华苍穹 第四百三十一章 新的宗藩条例
1905年在后世被称之为中国年,因为这一年整个国际上平静如水,但只要跟中国扯上了关系的国家,就没有一个平静的。血与火才是这些国家的主题。
最倒霉的就是俄国,先是俄国远征舰队被中国一举成擒,彻底丧失了全部的远洋作战能国。然后因为豆芽菜丢掉了整个西伯利亚,之后主力军队接连被中国歼灭,丢掉了中亚。最后被中国兵临家门口,俄国发祥地的叶卡捷琳堡被炮击,乌法也变的岌岌可危。俄国沙皇几百年来向东向南扩张的成果在一年之内全部丧失,如今连整个乌拉尔山以东地区都快保不住了。
然后就是日本。中国皇家陆军总司令冯国璋,以日本官员克扣中国雇佣的日本官兵饷银和奸污其家属为由,就在日本先王明治葬礼期间,大肆屠杀日本世家贵族,将其钱财和田产分配给日本平民。也许冯国璋的屠杀会遭到西方各国的谴责,但中国军队不贪不占,将这些钱财和田产全部分给平民的举措却赢得世界的赞扬。时任日本王的大正欲出面纠察此事,却被告之不得干涉中国军政。看着眼露凶光的中国军队,大正只能忍痛看着中国人在日本为所欲为。冯国璋在日本前后也就呆了三周时间,但对日本世家贵族的清理却进行了整整三个多月。
此后,日本旧有贵族体系彻底瓦解,仅剩下为数不多的贵族在这次行动中获得天大的收益,最后也彻底倒向了中国。但必竟人数稀少且受中国影响,再也无法左右日本政策走向。到是真正获得利益的日本平民重新崛起,一些在平民中颇有声望的人迅速走进了日本政坛,成为日本政治的新星。而让中国也没有想到的是,当年为刺探日本情况而渗透到日本的间谍。却因为早年中国的暗中支持早就在日本平民界有大量支持者。他们以日本平民利益代言人的方式走入日本政坛,最后又在中国的支持下最终控制日本政府。这等于日本政府要员都是中国间谍,这是连皇帝在内的整个中国领导层都没有想到的结局。当然这是后话。
年才过半。中国最引人瞩目的就是在琉球的政治活动。首先是琉球王尚泰主动奏请皇帝请求将皇五子过继至琉球王室,消息才传出。欧美各国就认定这肯定是中国的政治阴谋,中国利用其影响力迫使琉球王尚泰认继子。但很快这个认定被推翻,因中国政府对此表现的漠不关心,其说法是王族传承乃王族内部事务,与朝廷无关,紧接着就是中国皇室予以拒绝。没想到,尚泰却急了。亲自求见帝后,其言语之诚恳行为之真切。跟本不像被胁迫的样子。在外人看来,是尚泰的哀求起了作用,中国皇室最终还是同意了将皇五子过继于琉球王室。然而满月宴上皇后百般不愿意的神情是骗不了人的。至此,胁迫的说法烟消云散。
然而事情就在这里有了变故。8月12日,就在尚泰回到首里城在琉球王宫宴请本国世家大族之时,怀抱里的王世子的尚泰与众人纵情欢笑,时不时的深情的看着怀抱里的王世子。无论外界如何传言,尚泰眼中那深情的舔犊之情是抹杀不了的。然而就在众人以为琉球王还寄情于王世子之时,他身边的侍从却突然发现,老王爷已经与世长辞了。于是欢乐的王世子欢迎宴变成了老王爷的治丧会。
尚泰的离世标志着中山王族血脉嫡系的彻底终止。但他在临终前确认王世子的传承也让中山王的香火得以不灭。老王爷的过世和新王爷的年幼,让琉球国政顿时陷入了瘫痪,除了琉球王室葬礼按旧规由山南山北两族长老接管而继续进行外。其它所有行政管理因为没有加盖琉球王金印而停顿。但好在新的琉球王有着强大的后援力量,就在尚泰过世的当晚,一封老王爷卜告电文就传到了北京。当晚,中国政府就进行了紧急会议,之后便派刑部尚书伍廷芳会同外交次长梁敦彦紧急出使琉球。
中国会如何处理琉球事务?面对一个新琉球王是中华皇室子弟而且毫无抵抗琉球,中国会直接吞并琉球吗?这可是关系到中国与藩属国政治关系的重要事件,也是决定了中国对外政治走向的大事件。所以无论欧美各国还是东南亚、西亚各国都关注着琉球的一举一动。
“虽然琉球王是皇上第五子,但已经过继琉球王室,所以对于朝廷来说。琉球王只是一个外藩王而已。凡是涉及到琉球王之事,中国将其等同于外藩王处理。在这个基础上。朝廷需要申明的是,中国不会干涉琉球国内政。琉球人治里琉球是基本原则。如果诸位没有其它意见,那么在不违背以上两个原则的基础上,那么我们开始后面的议题。”
在与琉球各世家大族的会谈刚开始,梁敦彦就首先确认朝廷对琉球的基本态度,这反到让与会所有人,尤其是山南山北两位长老有些不知所措。他们原打算为了保证琉球的独立性,他们已经准备好与朝廷特使咬文嚼字的谈判,甚至会以死相逼,却不想朝廷跟本对琉球不敢兴趣。不过既然朝廷不干涉琉球内政,那还有什么可谈的呢?
“也许诸位以为既然朝廷不干涉琉球内政,似乎没什么可谈的。其实不然,琉球王太小在成年之前几乎无力处理政务,而朝廷又不会过问琉球内部事务,那么这十余年的时间里,如何保证琉球政局稳定?又如何确保十余年后,琉球王能够顺利接管琉球政务?琉球王可是我皇亲封,作为宗主国必然要对藩属王有所交待。为确保十余年后琉球王能够实至名归,所以皇上希望一切能以律法的形式规定下来,以确保琉球王成年后能有效的接管琉球内政。”
伍廷芳的话说的不容反驳。不然一但琉球各族十年后集体抵制琉球王,或要求行虚君立宪以架空琉球王,那朝廷这些年费这些事干嘛,直接武力吞并好了。反正琉球已经失国,用的着还赔个皇子进去吗?正因为要维护仁义大国的脸面,但实际利益又不能损失。所以只有白纸黑字的写明白,未来成年的琉球王才能顺理成章的接管琉球。将宗藩关系以律法的形式确定下来。这正是刑部尚书来琉球的主要目的。
朝廷特使的话很有道理,在政治舞台上,十余年的时间足够发动n次政变了。山南山北两族长老也是认可的,那么就一条条的商议好了。
也许是气候的原因,也许是琉球王太小。就在老王爷才安葬的第三天,刚刚继位的琉球王便开始生病,一连三天用药都不见起色。此时远在北京的皇后知道了,一道旨意便将琉球王接去北京。老王爷的突然离世、新王爷又太小不能处理国事。而朝廷特使是不能干预琉球内政的。但积压的政务已经影响到琉球的正常行政了。
在此局面下朝廷特使提议,由向承德暂代琉球王摄国政,以便于让琉球行政正常化。对此提议,山南山北两族长老虽有不乐之色,到也没有反对。这不仅仅是朝廷武力强大,而且向承德还是尚泰的侄子,因为他的父亲向德宏是尚泰的姐夫。而向德宏无论在中国还是琉球都是赫赫有名之辈,他最有名的事迹是1876年偷渡中国,向清朝求救,阻止日本吞并琉球。并声称“生不愿为日国属人,死不愿为日国属鬼”。但当时清廷行绥靖政策,不愿意过多干预琉球事务。最后琉球覆国。时任直隶总督的李鸿章到是有意相助,在于日本的谈判中争取到,让向德宏到南岛以琉球王的身份重新复国的机会。但向德宏本意是要光复琉球全境而不是偏安一域,所以还是拒绝了。然而复国之志未酬,却也终身不再回故土,于1891年客死中国福州。而向承德就是向德宏的长子。而朝廷也正是看在向承德的琉球王族身份和他父亲为复国做出的牺牲,所以提议让他为琉球王不能亲政时期的摄政官。
向承德感恩戴德的叩谢了朝廷特使,然而穿着朝廷所特赐的汉装就走马上任了。不得不说的是,向承德确有一国宰相的能力。堆积多日的政务很快梳理清楚并处理下去。但关于琉球的藩属律条的定制却碰到了阻碍,首先就是宗藩两国的责任和义务的问题。
作为宗主国自然要为其藩属国保护。而藩属国也需要以朝贡的方式向宗主国表示忠心。对于中国来说这很正常,中国从西汉开始就有藩属国。中国历代王朝多对藩属国采取怀柔政策,几乎不干预其内政,却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无偿为其提供保护。在古代中国这样的方式当然可行,首先是在中国周边没有一个部族或国家有灭亡中国的能力,只要中国不内乱,外族只有乖乖的俯首称臣的份。在这种情况下,中原王朝为藩属国无偿提供保护让对方前来称臣,一来可以显示中原王朝的赫赫天威,二来可以通过藩属国的进贡来满足皇帝对异域奢侈品的私欲。
但现在这个时代已经不同了。首先中国不再是独自尊大的国家,西方列强如果愿意联起手来是有足够的能力灭亡中国的,再者当今的皇帝啥没见过,所以对这个时代来自异域的奢侈品也毫无兴趣(当然真金白银除外)。其次藩属国也不再是中原王朝嘴里那些可有可无的蛮荒之地,随着经济的发展藩属国也能为中国提供大量的利益。而且藩属国是环绕中国本土周边,随着当今世界局势的变化,外于中国外围的藩属国也就成了中国的屏障,是保证本土不受袭击的第一道防线,这是最现实的战略需求。所以,当宗主国与藩属国的地位都发生的根本性变化的时候,曾经那套宗藩关系就自然就不再适用。
“琉球是一个小国,本身缺乏自我保护的能力。就连偏安一隅的日本都能将其覆灭,所以琉球需要依靠一个大国提供军事上的安全保护。这一点诸位没有意见吧。”在中琉两中的宗藩关系会议上,梁敦彦逐条陈述自己的意见。
对于这个观点,琉球上下都是认可的。无论山南山北长老还是向承德都没有意见。
“既然作为藩属国的琉球按宗主国中国的要求,定期向中国朝贡履行了作为藩属国的义务,那么作为宗主国的中国自然要行使作为宗主国的责任――对藩属国提供武力保护。以保证藩属国不受外敌的侵略和压迫。这一点相信大家也没意见吧。”
与会的琉球人纷纷点头称是。
“中国有句古话: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本朝在总结历朝兴衰史时,在藩属国的问题上发现一个很重要的现象――藩属国的忠诚有跟本性的问题。”梁敦彦的一句话,当场把琉球众人吓的脸都白了。这是中国认为琉球在背叛中国的意思吗?琉球是万万不敢也没有这个必要呀。这可是天大的冤枉呀。
“特使大人明鉴呀――”若不是中国以经废除跪礼,在场的琉球人非得跪下磕头不可。山南山北两长老已经在哀求:“琉球一直尊中国为父国。从未改变。每年朝贡也未曾绝断,琉球忠诚之心天地可鉴呀――”
向承德更是长鞠不起:“家父当年奉先王密令偷渡中国向前清求救,虽然当时前清不愿过问我国之事而使我国最终覆亡于日本人之手。家父是终生不再回故土,世子师林世功更是自杀以明志。更何况若非吾皇之皇恩浩荡,将先王从日本救出并助我等复国,恐怕下官等今日还被囚于日人之手。吾皇如此大恩,下官等感恩戴德在前,哪里敢有丝毫不臣之心。请特使大人明鉴呀――”
1...248249250251252...25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