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中华苍穹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鹏羽

中华苍穹 第一百九十六章 各方反应
瀛台内,光绪长长的伸了个懒腰:“md,先好好睡上一觉再说。到这破地方就没睡好过。”
“请皇上赐罪。”杨东子跪在光绪身后,缓缓将皇上离开后太和殿发生的事情说了一遍:“卑职山擅杀王公,死罪难免。请皇上赐罪。”
光绪眉头一皱:“不过只是个贝子,杀了就杀了。只是朕说过,只有终身只参于对外战争的将士方有入烈士陵园。**前,那是自卫还击没有关系。而你,却是主动杀人呀……”
光绪叹了口气走了。留下泪流满面的杨东子,他知道,他这辈子是进不了烈士陵园。这件事就成了他一辈子的心病,直到他在弥留之际依然念念不忘的就是想埋进烈士陵园。死后依然闭不上眼睛,直到年迈的光绪对他说:生身给朕看了一辈子的门,死后还是继续给朕看门吧。杨东子这才闭上眼睛。自此后,烈士陵园的门外肃立起一座坟茔。当然,这都是后话。
而远在天津的大沽码头上,老学究向学子们说明了铁路之事。不是皇上卖了铁路,而是我们自己建不了也没钱去建。只能让洋人来建,所以才会将经营权买给洋人以抵偿洋人建路之资。因此,皇上才要他们出国游学,就是为了能自己建铁路。并再三叮嘱要他们好好学习,将来回国后自力更生,使皇上不再受洋人欺凌。泪流满面的学子们宣誓学成之日就是回国报效之时,以尽忠君之名。三年半后,这批出国的2816人全部拒绝了国外提供的优厚的待遇,除八人因病故外,与其它外派学子一样没有一人滞留国外。这批几乎全部从事钢铁工业的学子成了未来中华钢铁的带头人。
bei精,刚刚停下枪炮声的京城再一次迎来了杂『乱』的脚步声。以唐绍仪为首的皇帝亲信全部被逮捕,伍廷芳、蔡元培等人无一幸免。而翁同龢等清流一派,全部接到太后旨意:罢免全部官职,限当日离京返回乡里。翁同龢等就在衙役的监督下,只能匆匆收拾一二,入夜前登上马车黯然离京。至此,朝堂中所有皇上党羽不是入狱就是离京,因为京师大学堂驻守连队只是守卫大学堂安全,并未阻止其它人进出大学堂。也免了刀兵之祸。而军校虽然也只有一个连,但无论是甘军还是西山锐键营都打不下来,必竟是早有预料,机枪大炮样样不少。最后得到军校留守参谋张作霖的保证,只要能让他们出来买日用粮食,他们就决不离开军校半步。最后,整个军校被团团围住后也就安静了下来。至此,整个京城除了军校依然戒严外,再无光绪的势力。慈禧太后彻底全掌大权。
而此次突如期来的变故,不仅震动的是整个官场,就边洋人也觉的不妙。京城虽然『乱』成一团,但还没哪个衙役敢来东江米巷**。而等在大清外交部的英国公使欧格讷爵士却『乱』了神态,本欲与下朝后的唐绍仪谈沪湘铁路事宜的欧格讷,就看着眼前才下朝的唐绍仪被衙役给索走,顿时不知所措。他立刻返回使馆与美德法意等国公使进行紧急磋商。因为不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只是再次重申要求各国保持对华一致。在得到各国的保证后,大家也只能等着清『政府』发表公文后再做打算。
然而至到入夜,各国公使依然没有听到清国朝廷对今日事件发表一个说明。但是一个个官员或是被索拿,或是被革职,加上今日响了一个上午的枪炮声。每个公使都明白,清国朝廷的发生了重大的政治变动。随后从各个渠道传来的消息都证明一个问题:清国的皇太后重新主政了,不仅全部废除了后宫的皇后妃子还重立了太子,并有可能做出废帝之事。
消息传来,欧格讷坐不住了。清国是哪个人来当皇帝其实不是他关心的内容,他关心的是大英帝的利益。自从与这位光绪皇帝在田庄台一番攀谈之后,清国表现出积极的外交政策让世界各国都很开心。各种商业合作广泛而深入,在『政府』之间的对话清国也放下了以往高傲的姿态。清国积极主动的进入国际事务,开始虚心求教于各国。从工业化建设到经济体制的改革,从法制体系到军队**练……清国在光绪这位开明的皇帝的带领下,正在快速的追赶着世界文明的脚步。金本位的改制,造船工业的建设……就在清国追赶世界的脚步中,英国自然也可以获取巨大的利益。不仅如此,对了对抗**在远东的扩展,而英国自身却无能为力的时候,扶持一个亲英的国家代替英国对抗**就成了大英帝国最佳的选择。而欧格讷的选择是清国。[]中华苍穹196
**是野蛮的,同样也是强大的。广阔的土地和庞大的人口,就是沙皇扩展野心的基础。而清国,同样也有广阔的土地和更加庞大的人口。清国温暖的天气也比**更加有利于资源的开发和应用。甲午战争中清国皇帝的举动,更是表明了清国捍卫领土的决心。相比清国而言的日本,土地狭小,人口不多,资源也几乎为零。扶持日本这样一个国家所能获得的利益是完全不能和清国相比的。
更重要的是,欧格讷敏锐的看到了日本远远超过实力的野心。仅凭着几艘快速巡洋舰就敢挑战拥有战列舰的清国。日本是一个单一民族国家,国民的凝聚力很强。如果当日本这个岛国拥有能够抗衡**的力量的时候,日本人的野心必然会导致对外发动侵略。反观清国确不然,国内民族众多、国内矛盾尖锐。熟知中国历史的欧格讷也明白清楚的知道,中国人太喜欢内斗了。
当欧格讷的报告送到国内后,引发了议会激烈的讨论。议会认为,清国一但完成工业建设,其巨大的人口、土地和文化底蕴在未来将可能导致对大英帝国潜在的危险。而日本地小人少,其发展必然受到英国的控制,即使将来日本可能不听话,凭借大英帝国海军的实力,只要切断了日本资源的供给,日本就得乖乖的听话。
但欧格讷却坚持自己的选择,所以在对清国的谈判中也给于清国必要的让步。为此他获得了清国皇帝的私人友谊。可是议会的那帮蠢货却坚持要支持日本,将清国定购的两艘战列舰放慢了进度,并传出有可能转售日本的消息。他也曾为此特意进宫向清国皇帝说明,延期只是因为材料的生产不及时,必竟这个时候大英帝国有太多的军舰在建造。可换来的只是光绪表示遗憾并极为客气的送行。在中国,客气就是意味着不把你当自己人。那群愚蠢的议员做出的愚蠢的决定,最终会损害帝国的利益。
但不算怎么样,如果清国皇太后重新获得国家最高权利,以她保守的『性』格必然要将清国重新带回封闭的国度。那不符合英国利益同样也不符合其它各国的在华利益,当然也许**除外。所以,能让清国光绪皇帝继续掌权国家才是符合大英帝国的利益。
为此,欧格讷接连拜访各国公使。终于换来大家的一致同意,明日英、德、法、美、意等五国公使将集体面见清国皇太后,就清国已经签订的金本位改制备忘录和一系列的建设协议的后续部分的继续进行,明确清国的态度。
时间的脚步继续前进着,夜幕降临在这刚刚平静的bei精城。
瀛台外,李莲英正指挥着太监们拆除瀛台通住外面的唯一一座桥梁。浑然不顾一旁哭的梨花带雨的一后二妃。瀛台那头,光绪久久站立:“去找一处没人认识你们,也没人能认出你们的地方去吧。去安静的过完自己的下半辈子,别跟着朕过这般今日不知明日事的提心吊胆的日子了。朕许你们改嫁。”说完,光绪转身走了。
自己必竟也是皇帝,她们到底也是皇帝的女人。自己的女人被人给上了,说一点没感觉是不可能的。好在这种事他已经经历过了,再说自己又没碰过她们,也就无所谓了。若不然,将来自己重新掌权之时。一整日面对令人纠结的朝局政务后,回来还要看到更令人纠结的长像,这还让不让人活了。将来自己定要选遍天下秀美女子以充自己后宫,让劳累一日的自己回宫后能看到令人舒心的长像也能提高工作效率不是。
桥拆了,没关系。电话电报线路也断了,没关系。但你狗日的竟敢切了朕的电路、拆了朕的暖气,那就没得商量了。如狼似虎的侍卫坐上小船就冲过岸去,把除了李莲英的太监全给揍到别人认不出来的地步。面对威胁的李莲英妥协了,他认为只有电路暖气的皇帝也是不能对外联系,而慈禧太后最终也认可保留了下来。
可他们都不知道的是,在瀛台内有一间改造过的、隔间非常好的房间里,二台无线电报机正不停的收发电报。将一条条指令传出的同时,也将外面一个个消息带了进来。光绪除了不能离开这个小岛外,信息依旧保持对外的高度畅通,唯独是翻译电码的时间有点长。
纷『乱』的一天并没有结束,夜深但人却不静。
凡是关押着今日被抓捕朝官的监狱里,都迎来了一群凶恶的黑衣歹徒。短暂而激烈的交火后,他将们制服了全部的衙役,并杀死了还意图反抗的衙役后,打开了牢门。将一个个官员放出来,然后集体冲出早已占领的城门离京而去。唯有一人除外。
“冷大人,其它人是否都还安全。”这是受了刑的唐绍仪被抬出来后说的第一句。
“唐大人放心,周大人和在下已经安排妥当。这就送你们出城。”[]中华苍穹196
“且慢,有劳冷大人先将在下送至英国公使馆。”
“如今皇上已被软禁于瀛台。大人就是再**心国事也得先将自身的伤养好吧。”
“冷大人此言差矣。”唐绍仪忍着慢身的伤痛喝了口水,艰难的开口:“西太后今日之举恐有废帝之嫌,皇上虽然失权,但只在要皇位一日,将来就有重掌大权的可能。如今朝堂已是西太后一言之堂,废立之事只是她一念之间。或许今日尚有顾虑,但时日一长就难说了。唯有以利诱外国公使对西太后施压,迫使西太后不敢行废立之事。只要能保住皇上的皇位,将来我们才能东山再起。”
“只恐耽误时间,再出城就难了。到时仅凭我们几人难保大人安全。皇上可是一再叮嘱要确保大人安全。”
“皇上如此恩重臣下,臣下又岂能不效死。个人生死事小,国事为大。在下也相信,凭我与英国公使的关系,应该能争取到政治避难。”
急促的敲门声惊醒了刚刚才睡下的欧格讷:“什么清国外交大臣唐绍仪满身伤痕的求见?快找医生来。”
通过唐绍仪的叙述,欧格讷明白了清国宫政内发生的事情――清国皇太后想要废帝另立。唐绍仪的话很中肯,如果一但另立新帝,那整个大清就会中断全部的合作。因为此次政变就是因为太后及大臣们都不满意皇上的新政,所以,唐绍仪恳请欧格讷出面协调,『逼』迫太后不敢废帝而力保皇上皇位,以图将来。同时唐绍仪向欧格讷申请政治避难,并恳请英国将他送至江宁。欧格讷同意了,等他的伤养好后,欧格讷会立刻派人送他过去。
似乎整个事件中都忘记了的李鸿章,此刻却在天津。与新任直隶总督张之洞和刚刚抵达天津欲回京述职的女婿张佩伦高兴的交谈着。虽然李鸿章与张之洞政见不和,但对于国家工业化建设还是有很多共同期待的东西,尤其当张佩伦讲起日新月异的台北和雄伟的基隆军港,两位老臣还是表示了很高的热情。却被一封电报的到来打断了。
张佩伦哑口无言,张之洞失手打碎了茶杯,李鸿章颤颤惊惊的放下了电报。重立太子、罢免官员,太后重新训政,太后有了废帝的意思。
他是二日前到的天津,他在离京前就发现了不对劲。他婉言进谏皇上,可皇上却把他支到了天津。原来,皇上是不想让他卷入帝后之争,这是为了保护他呀。可是皇上,老臣身为一国总理,帝国的宰相哪里是能躲的开的。良久,李鸿章黯然的说了句:“大清国就要分崩离析了。”说完,不听劝阻,就要连夜踏上了回京之路。





中华苍穹 第一百九十七章 李鸿章 的忠心和忧虑
太阳缓缓升起,暖暖的阳光普照大地。叫卖声中,热气腾腾的早点给人们补充好了能量,京城中的人们又开始新一天的生活。
紫禁城养心殿东暖阁,慈禧坐在龙椅上安然的接受朝臣们的朝拜。众大臣们和慈禧一样都是喜气洋洋,皇上的党羽已经一网打尽,虽然被救了出去,但失去官职的他们已经都不再是威胁了。如今的大清,在太后老佛爷的带领下定能重震朝纲。
可是,意气风发的慈禧上朝的第一件事,不是废除皇上新政,而是面对如同哭丧般的瑞亲王。原定的大阿哥溥儁本当今日上朝谢过太后恩典后入宫学习的,只是这次没有来成。
这次册封载漪时没有把瑞字写成端写,所以载漪还是续上了瑞亲王的封号。只是早晨刚醒来还来不及上朝的瑞亲王接到儿子溥儁的求救,他的房间内有一把带血的尖刀『插』在床头,尖刀下扎着一张纸条,是面写着:离开这间房间就是――死。死字是用血写成的。
慈禧看过呈上的尖刀和纸条,当廷大怒道:“他们能进的了你的王府,难道还进得了皇宫不成。爱新觉罗怎么就出了你这个窝囊废。传旨荣禄,让他把大阿哥接进宫来。”
慈禧明白这是皇上的威胁,可她不怕。皇宫必竟守卫森严,这次还特意加派了双岗,定能镇住宵小之辈。出师不利呀,今次训政看来会有不顺。可结果不仅仅只是不顺,而是闹心。
荣禄领旨退下去了。慈禧深呼吸几口气后正欲指点天下之时,以英国为首的五国公使一起要求晋见皇太后。希望皇太后就昨日之事能通报各国驻华公使,并要求清『政府』继续履行已经签订的协议。
“启禀太后,五国公使还说。如果太后不能履行协议的话,他们将要求朝廷双倍赔偿。如果朝廷不赔的话……”新接任外交部的庆亲王奕劻奏道。
“难不成他们都要对我大清开战不成?”慈禧很生气。[]中华苍穹197
可生气归生气,这个时候朝廷还是惹不起这些个洋人。所以慈禧还是见了。好说歹说,慈禧总算是用尚不清楚皇上所签协议为何,容朝廷细仔分辨后再议为由拖了过去。可是英国公使欧格讷却说:“光绪皇上是他的好友更是大英帝国的好友。所以他和大英帝国一样是尊重光绪皇帝陛下。他仅仅代表他个人反对废除光绪皇帝的皇位。”如果只是欧格讷也就罢了,五国公使都说了同样的话。德国公使更是说:“他希望今后清德两国外交还是由光绪皇帝陛下全权主持。”
客客气气的送走了五国公使后,慈禧是怒火中烧。她不明白,仅仅才亲政一年的光绪。是如何做到能在亲王府内悄无声息的放下带血的尖刀,又是如何能让五国公使出面保他的皇位。
好吧好吧,哀家都忍了。可当受到惊吓的溥儁进宫后坚决不当大阿哥,气的慈禧都摔了杯了。终于在载漪的劝说下最终答应了下来。慈禧叹了口气,总算成了一件事。这一早上给闹心的,慈禧干脆宣布退朝。可偏偏就在这个时候,连夜赶回京城的李鸿章到了。他要求在大殿之上,朝见太后。慈禧想想,李鸿章也是忠臣,既然他才到了天津才一听说哀家训政就赶了回来。就凭这份孝心就随他的意吧。
“微臣寇见圣母皇太后,千岁、千岁、千千岁。臣有本要奏。”李鸿章顶着通红的双眼跪在地上。他还是回来晚了,昨夜还是未能成行,至到今日天才放亮才往回赶。
“中堂大人也是我大清老臣子了,如此连夜奔波还需多将养身体。起来说话吧。”
“微臣不敢。微臣要参这大殿上所有之大臣。微臣参他们置大清于分崩离析而不顾。不忠不义。参他们蛊『惑』太后,不仁不孝。”
李鸿章的话震惊了全场,众臣们纷纷指责。世铎更是说道:“大堂大人荒谬之极。皇上新政不得人心,众臣们请太后训政以重振朝纲。这如何成了蛊『惑』太后?太后训政天下归心,怎么到了中堂大人这里就成了置大清于分崩离析而不顾?”
“太后明鉴。自皇上主政以来,虽说未提新政二字,然后行之事确为新政之实。新政一出。难免会伤及满朝大臣的利益,大伙心中有怨也在所难免。尤其是两江总督严复,他跟本不听诸位大人的招呼,借着皇上的恩宠,两江之内大小官员几近皆是严复一手安排,诸位大人的人一个也安『插』不下去。两江为我大清最为富庶之地。如今一味推行新政,也至使诸位大人损失颇大。可自传出皇上要直接选派学子入两江为官,满朝大臣们再忍无可忍。至使眼见皇上如今要改官制就蛊『惑』太后重新训政。老臣只想问一问在场的诸位,你们口口声声恭请太后训政,是为了自个儿的利益还是为了大清?搬出太后训政天下。诸位可曾想过,当天下分崩离析之时太后就成了我大清的罪人。太后,他们是将你至于烈火上煎熬呀。这样的大臣何来忠心可言,又岂不是不忠不义、不仁不孝吗?”
“好好好。”慈禧如今是气极而笑:“以你李鸿章之言,哀家训政这天下就要分崩离析。哀家当这几十年朝廷的家,国家可曾『乱』过?哀家训政几十年来这天下分崩离析了吗?”慈禧脸越来越阴沉:“你今儿就把话说明了喽,哀家训政这天下怎么就分崩离析了?说不明白,谁都别过这个坎儿。”说完重重一掌拍在桌上。
李鸿章仰头一笑,惨淡的笑容里是说不出的苦涩与无奈。只一瞬间,李鸿章的神情如同顿时衰老一样。
“恕老臣斗胆,就请太后与诸位听老臣说几句诛心的话。无论大到一国还是小到一家,首当其冲就是财力。大清财力窘迫,朝廷万般事务勉强维持,皆是依靠两江之赋税和皇上卖电给洋人赚来的银子,加之代收各省赋税的大清银行从中周旋调度。此两处大小官员皆是皇上所派,离了皇上谁又能指挥的动。没了这两处的财源,大清朝廷又如何能运转下去?”
“还有军队。八旗绿营早已不堪使用,自甲午之后无论北洋还是各地的练军防军也已残破不堪。如今撑起我大清国防的不是别人。正是由皇上一手缔造的皇家军队,这皇家军队的统帅也正是皇上。诸位大人可知,老臣从天津过来之时,在天津火车站看到了什么?看到整个火车站都是兵。光是火炮就有数十门之多,重型机枪更是摆了一地。而带兵的不是别人,正是死守平壤和营口的左宝贵。他就等在火车站,只要命令一到就立刻进京。结果等来就地待命的左宝贵见到老臣说:整整一万余人的部队已经准备完毕,只要本官一声令下就可以立刻时京平叛。诸位都可听清楚了,他们要进京的是‘平叛’,平的是你们的叛『乱』。”李鸿章指着大殿上的每一个人:“诸位可曾想过为何会这样?一个还没有得到皇家军队番号的新兵部队都要进京平叛,更何况是皇上嫡系的虎狼之师。诸位这就是军心,这就是皇上在田庄台的尸山血海中,与将士们并肩沙场的得来的军心军威。试问太后与诸位大人。这样的部队,除了皇上谁又能指挥的动。”
“而两江与东北,每一个官员都是皇上安排的。诸位可曾发现,这些新晋官员都是平民出身,在皇上的调教下哪个不心怀国家。哪个不欲富国强兵。如今太后训政,有斤斤计较自己一点利益得失的诸位大人在,不能实现理想的他们会怎样?如今的两江与东北早已自成体系,有钱、有兵、有人的两江与东北恐怕是再也不会听朝廷的意旨。这难道不是大清分崩离析的开始吗?”李鸿章还有一句话没说,那就是:平民出身的官员只有跟着皇上才能尽心施展抱负,将来才有机会出将入相,才有机会和你们一样站在这里指点天下、光宗耀祖。而有诸位大人在的太后的朝廷。他们永远只能做一个小跟班。他们会选择谁这还用问吗?
“还有一层,诸位打着反对新政、反对皇上仿学洋人的旗号请太后训政之时,可曾想过洋人的反应。老臣主理洋务多年,深知洋人品行。太后训政,洋人必将出面干涉。老臣说句实话,若是太后废帝。洋人甚至会直接出兵武力干涉。内有皇上的十万虎狼之师就不是诸位能对付的了,外又有洋人的虎视眈眈。诸位能打的过谁,那时我大清又当如何处之?”
大殿内的空气如同凝固一般,呼吸都已经停了下来,静的都能听到心跳的声音。李鸿章这何止是诛心之言。这就已经是拿刀子在扎他们的心呀。别的先不说,单是这洋人的反应就被李鸿章说中了。[]中华苍穹197
世铎站了出来,对着李鸿章拱了拱手:“以中堂之言,太后训政这军队就要叛『乱』,这两江与东北就要与朝廷离心离德,洋人就要武力干涉。这未免也太危言耸听了吧。自同治朝起,太后训政这数十年来还不是平了杨洪之『乱』、甘陕回变,大清种种皆是太后一手创建。就连中堂大人的北洋舰队也是奉了太后旨意才能建立的,莫非中堂大人皆已忘否。”
李鸿章含泪在目:“这天下早已今非昔比,可怜诸位大人却还不知。今日皇家陆军之精锐可是杨洪之贼所能比之,而丰台八旗与甘军哪里又能比的上当年湘军。且杨洪之『乱』地远在江南,而皇家陆军却近在咫尺。单是那独立炮兵师装备的103毫米的火炮就有十门之多,你们拿什么去打。”
李鸿章才说完,就是一片抽冷气之声,就连台上太后也都是一惊。天安门前那门37毫米的炮就让人看得威力无穷,没想到皇上已经有了103毫米的火炮十门。这仗确实不好打。
“中堂大人谬也。”徐桐站了出来:“李中堂不要忘了,这皇家陆军也是我大清的军队,更是我大清的子民。他敢兴兵作『乱』就是『乱』臣贼子。只要太后登高一呼,到时天下勤王,『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
“人家出兵是要平定京城叛『乱』。难道徐师傅忘了,皇上更是我大清的皇上。老臣奉劝诸位早做辞官回乡之打算,或许尚可活命。”李鸿章说完跪倒在地:“太后,如今太后已然训政。何去何从,请太后三思呀。”
“说的好呀,说的真好。”慈禧狠狠的盯着李鸿章,颤抖的指着他说:“忠心了几十年的李鸿章呀,哀家当初怎么就看错了你。”
“太后没有看错李鸿章,老臣字字句句都是忠于太后之言。远了不说,单说这眼下就是年关,年俸发放在即。如今国库空虚,就等着江宁的税银入库。太后这一训政,江宁必定要扣下这笔银子。太后可知,如今整个江南的税银都是先解至江宁再送入京城。如今没有了这笔税银朝廷连年都过不了,还如何谈训政。皇上亲政一年,不仅把卖电的银子、厂子里赚的银子全拿了出来,还要向洋人借款方能勉强维持朝廷运作。太后,明年开年后,各项政务均在用大把的银子,太后又去哪里找银子。”
1...9899100101102...25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