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苍穹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鹏羽
“你敢叫哀家滚?你再说一遍?”慈禧怒道。
不同的声音还带着杀气,终于引得了大家的注意安静了下来。寇连材抬头一看吓了一跳。忙跪了下来:“奴才是叫你滚不是叫他滚。”话才出口就发现说错了,忙改口说:“不是不是,奴才的意思是叫他留下让你滚。”寇连材愣住了,他还是说错了。所以他伏在地上:“奴才请太后赐罪。”
“你们是皇上的奴才。哀家可不敢赐你的罪。皇上呢?”
皇上呢?刚刚还在,这会儿抬着却看不见了。“都站着干么,都去找皇上去。”说完寇连材把太后请进主楼内。
主楼内暖气很热,不一会儿穿着冬装的慈禧就是一身的汗。都过了一会儿了皇上还没来,可慈禧却热的受不了,让寇连材伺候她更衣。
皇上终于回来了,皇上进门的第一件事不是给慈禧行礼,而是脱下外套挂在门边的架子上。
“哟,是姨娘来了。”光绪径直的走了过去,一屁股坐在慈禧对面。伸手拿起桌上的茶壶给自己倒了杯茶,一口气喝了个精光。
慈禧深呼吸了好一会儿,才勉强压下了心中的怒火,淡淡的说道:“皇上好手段,哀家将皇上软禁于此并断了这桥。就是不让皇上能有一人出去。可想不到的是,皇上就是如此还依然权掌天下。”
“你都知道朕一个人都出不去,还如何掌权天下。太后的这个笑话并不好笑。”
慈禧沉默了,良久才说话:“你额娘病了,药石无医。”
光绪听后走到一旁,写了个条子递到慈禧面前:“帮忙带给我额娘。”
慈禧拿起来一看,上面写着:您不打算抱孙子了?看完慈禧笑了:“有这条子你额娘的病就有好了?皇上不打算去看看吗?”
“不用。心病还须心药医。这就够了。”
“没想到皇上还想着生儿子哪。”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嘛。”
“皇上看中哪家女子,跟哀家说。哀家这就让人把她接到这来。”
“不用。朕会堂堂正正的把她抬进宫来。”
慈禧又沉默了,皇上话中可是与她针锋相对,没有半点妥协的意思。难道皇上没看出来,哀家能来此地就是一种妥协,还是皇上底气十足跟本就不懈与哀家妥协。
慈禧长长的叹了口气:“皇上。哀家已经老了,还能有多少日子的活头。待哀家百年之后,这天下这朝廷还不都是皇上的。为什么皇上就不能再等些日子,就要这么急着坐上这龙庭?”
“你打算让朕等多久,万一您老人家活到一百岁。还要朕等上四十年?没问题不就四十年嘛,朕等的起。可这个国家、中华民族却等不起。”
“再等四十年又怎么了?难不成大清还会分崩离析不成?”
“你说对了。所以朕不能等,朕要君临天下,朕要乾纲独断。”光绪阻止了慈禧说话:“你的眼睛所能看到的,只有这宫墙之内。你看不到这泱泱华夏早已遍体鳞伤,你更看不到这个世界已经纷乱再起。你老了,这个世界不再是你的世界了。”
慈禧走了,带着光绪的纸条走了。慈惠床前,慈禧把纸条递给了慈惠:“妹妹还是要养好身体,皇上还等着你给他带儿子呢。”说完,慈禧如同自言自语一般:“你说姐姐这次训政是不是真的错了?是不是让皇上主政会更好一些?只是,事到如今,姐姐也只能将错就错了。”慈禧站起来走了出去:“待妹妹病好了,就去看看皇上吧。”
中华苍穹 第二百章 令人烦恼的钱
当西伯利亚的寒流不再刺骨,当大地积雪开始消融之时。将军们都集中在锦州参谋部内,对于演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检讨,并提出各自的改善意见的时候。军营内却是哭声一片。
标准的三横二竖的背包已经打好,个人用品也已经全部装好。简易的行军床上坐着的三尺大汉却在不停的抹着眼泪。他是甲午之后才参的军,不是为了皇上建军卫国的思想,不是为了驰骋疆场一展男儿本色,更不是为了将来能当上校尉将军光宗耀祖,他参军只有一个很简单的理由――为了每个月三两银子的饷银。
曾经汉族人的发祥地,哺育过汉唐盛世的关中平原。数千年来的耕作早已经使得土地贫瘠,再勤劳的双手也无法在贫瘠的土地上耕作出一家人的幸福。看着年迈的父母他如同乡中大部分年青人一样,毅然背起包袱拜别父母踏上了前住军旅的路途。
军营中的艰苦的,军营中是残酷的。一复一日的训练,雷打不动的操演,每天都只能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营床之上。军法是森严的,军法是没有情面的。他挨过军棍,他关过小黑屋,他的军事成绩在连队中还只是下等。只为了每个月三两银子的饷银能让家人的日过的更好,他强咬着牙坚持了下来。没有上过战场的他不明白什么,为什么要把人往死里折腾,他诅咒过连长、诅咒过营长团长和更高的军官。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这句话他也喊过无数遍,但也只是喊喊而已。“合理的是训练,不合理的是考验。”这句言犹在耳的话听说是皇上发明的,这也曾让他暗自咒骂过皇上:大过年的不让人回家过年,偏偏还要到这冰天雪地里演个屁习呀。
从今天开始终于可以解脱了,演习完成的军队今天就要解散一半的人,也因为成绩一直都在下等的他也在退役之列。消息传来,他看着那些抹着泪水的哭哭啼啼的同营士兵。他心中还曾无限的鄙视过。有这哭的时间还不如想想,用五两退役的谴散费买些什么东西回家才是正经。
今天就是他在军营的最后一天,没有军号的早上他还是一如既往的起床。习惯性的三横二竖打好背包,习惯性的冲去洗漱。当他准备去操场集合,他却突然发现,再也没有习惯中那讨厌的集合声。他厌恶过那如同猪食般的饭菜,但今天军营中的最后一餐是丰盛的,只是他却再也吃不下去。他想起白天还抽他鞭子晚上却还会给他盖被子的连长、他想起那些只会捉弄他却不厌其烦为他讲解训练要领的同营士兵。他想起打他左手心却手把手教他写字的先生,他想起给他治伤大夫冰冷的眼神还有那红着脸给他换药的小娘子护士……
冰天雪地的森林中,他不想拖累连队而完不能任务,让连长放下受伤的他。反正后面收容伤兵的后勤兵很快就会过来。“放屁。这是演习没错,但要上了战场丢下你就只有死路一条。咱们连从来都没丢下一个活着的兄弟。”想着亲自背着他的连长,他突然明白了“兄弟”二字的含义。看着即将离开的熟悉的军营。他才发现,原来他的心早就丢在这里再也找不回来。
“集合――”操场上传来的合令让他习惯的背起背包,一如既往的冲了出去。
“这也许会是你们生命中最后一次集合,这也许会是我们最后一次站在军营里。我只希望,当你们离开后不要忘记在这里学习过的东西。把他带回家乡。教会更多的人……现在,作为你们的连长,给你们下达最后一条命令:就地解散。”
相拥着号啕大哭改变不了分别的事实,分别的最后一刻连长才悄悄说明。原来不是军部丢下他们,不是因为他们成绩差,只是因为太后训政后没有拨付银两给皇家陆军。军部养不起这么多军人,只能裁撤一半的部队。带着“该死的老太婆”的骂声。穿着取走所有标示的军服,在火车的汽笛声中含泪挥别那从未认识却穿着同样衣服的人。
持续一个半月的大清国冬季军演也正式结束的同时,也是部队解散的时刻。从山海关每天进关的十余辆火车带走的是东北大清皇家陆军七个师的近四万的退役士兵。在东北,裁撤最大的是驻守朝鲜的聂士成和刘盛休部,两个师都只能保留一个炮兵团和一个师直属营,但却给他们按照丙级地方驻守部队的要求。按编制各招募一个师的朝鲜人。其它各部都是实打实的裁撤,唯有驻守通辽的第二师不裁一人重新整编,也重新组建一个军部直属骑兵团。在江南,唯有独立炮兵师被完整保留下来,第一师和独立师也只保留三分之一的兵力。
十个师的大清皇家陆军师此次裁撤了超过一半的兵力。这让整个朝廷都大为吃惊。世铎战战兢兢将核实过三遍的消息递到慈禧太后的手里,并一再保证消息的准确性。然而慈禧的眉头却皱的更深的。所有人都认为,皇上要重掌朝权,这十个师将是重中之重。就连德国教官都认为保持一支强大的军事力量,是光绪皇帝重掌大权的基石。然而,皇上为什么要大张旗鼓的裁撤过半的部队?
正月十五夜里扬言要君临天下、要乾纲独断的皇帝,没有了这十个师后,还有什么不为人知的底气呢?慈禧想不通也没有深想这个问题,因为她要再一次面对一个同样的问题――朝廷的财政。
新年晚宴的收入只留下了三百万两,办完晚宴后结余却不足十万两。其它的二千三百万两只是在帐上走了一圈全部转入东北用于开矿修铁路和建军港,而皇上卖电的钱却全部拨入科研院。慈禧虽然有意扣下从内宫拨往大学堂的钱,但她还没敢。因为大学堂现在成为士子们第二条进入朝廷的途径,她实在没把握这么干会不会引发士子们对朝廷的反弹。
“启禀太后,大清银行北京总行内仅有不足三万两银子的存款准备金。其它的都已被皇上向洋人兑换成黄金存入金库,为将来发行纸币做准备。”新任命的大清银行行长盛怀宣在大殿上启奏。
支付了太平洋舰队第一个月的三百万两银子后,太平洋舰队又要走了第二个月的二百万两。加上过年发了饷银后,这年前才送来的六百万两这就见了底。吴德仁没多要,在皇上当朝时也是这么多费用。慈禧也想不明白。一支太平洋舰队一年费用为什么会高达二千六百万两之巨。
“先从哀家的内府拿出五十万两把这个月给应付过去吧。给吴德仁传旨,让他减少军舰的训练、裁撤部分人员、停止军港的修建。告诉他,朝廷下个月只能拨付一半的饷银。他一个人管了这么大支舰队,也当为朝廷分忧才是。另外。盛怀宣你让各地大清银行将存银上交总行。两江和东北支使不动,其它各地总能支使的动吧。若是还不行,就动用大清银行里的黄金吧。”慈禧长叹一口气,她现在是明白过来了了,原来皇上的底气就是这财权。一年说短也短,说长也长。皇上没怎么动过朝廷里的官员,却把这大清银行给换成了自己人,又改由大清银行代收各地税赋后,一把拿住了朝廷的七寸。内宫的慈禧盯着朝廷的局势,却没留神这银行新来的事物对朝廷有这么大的影响。
“启禀太后。这黄金怕是拿不出来。” 盛怀宣解释后慈禧才明白,大清银行的银库虽然在大清银行内,却是由一个专门的出纳库房来管理。他们只管进出库的数量和账目,认章不认人。要想动用这笔黄金,就必须要有皇上、总理、户部尚书和大清银行总行行长的全部签章。不然强冲金库会被守库官兵当场枪杀。而这些人却不归行长管。
皇上会同意动用这笔黄金吗?当然不会了。慈禧只能咬牙先等着看各地大清银行能缴入多少银子。皇上真是好手段呀,不动声色的就把哀家给逼到这份上了。
不逼行吗?一个慈宁宫每天的花费就是三万多两,md整个皇宫一个月也才三千两呀。光绪皱着眉头看着秘密送进来的财务报告。十万部队裁撤成了四万,还把太平洋舰队这个最大的吞金兽丢给了慈禧,两江和东北的税收用于建设后还是不足以供给,折子上到是列出公路、水利等可以暂缓的建设项目。下面的意思已经很明确了,必须要保留足够的军事力量来为经济建设保驾护航。为此,他们愿意减缓发展速度。
速度不能减,还必须要加快。有了公路,货物才能流通起来。有了水利,粮食才有保障。可钱从哪里来?光绪眉头一皱:“唐绍仪还在江宁吗?传旨给他,所有建设项目不能停。让他向英国贷款。”怎么会没人回答?光绪抬头一看:“额娘?您怎么来了?那老太太放您出来的?”
“皇上不可如此。再怎么说她也是你姨娘。”慈惠话才出口。泪水如泉涌般的止不住了。接到光绪纸条的她早就想来了,慈禧却说她带一身病过去让皇上看了岂不心痛。所以她也就安心养了一个月。今日她早就来了,不让人通报独自一人进来,就是想看看儿子在做些什么。自她进来后就看见光绪紧皱着眉头从未松过一下,一个已经被软禁的皇上还在如此操心国事。如何能让她安心:“皇上自小身子骨不好,如今轻闲下来正好将养身子。朝廷里的事就让太后处理,皇上又何须操心。到是哀家烦闷,皇上若有中意女子就接进宫来,正好诞下子嗣好逗乐于哀家。”
生儿子就为了逗乐您?光绪一脸黑线:“儿子是必须要生的。可这确实不是国事,地方事务而已。来人,将朕旨意发往江宁。”
“喳。”寇连材进来应了一声,却没有要离开的意思。
“今日朕只陪太后叙话,其它一应事务明日再说。去吧。”光绪一挥手,亲自给慈惠倒茶。
“皇上曾下过旨意,光绪岛上若有事务,不分大小时候必要在第一时间内报知皇上。”寇连材看着皇上瞪他一眼,摆摆手让他说下去:“火炮三联装已经完成,一次试射成功。八千米距离上散射距离不超过了三十米。工程师皮埃尔说皇上是神人。他问皇上能不能想出减小后坐力的办法,不然现在的三联装舰炮齐射时会震碎甲板。”
光绪脸一黑,自从他提出将三联装火炮的中间炮管装上延时器,让中间那个炮弹晚上一秒半秒的打出去后,整个光绪岛上的火炮研发部门就如同看神一样看着皇上,他们想了一个月都没能解决的办法,皇帝一句话说摆平了。从此后,但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就会第一时间发报回京询问答案。
“那个绑架来的德国佬豪森内,不是提出了利用气体吸收后坐力的水压气体式制退复进器的办法吗?就不能把那个复进器装到舰炮上?屁大点的事也来问朕,难道朕养的是一群猪?”
寇连材忍着笑退了下去,吩咐下去不让人打扰皇上于东太后叙话。而慈惠却一脸惊慌的望着皇上:“皇上绑架了洋人?那还了得,这岂不是又要闹出纠纷?”
“额娘不心担心,不是朕让人去绑架的。是别人绑架后把人卖给朕的。”光绪抹了一把汗,这理由不够充分呀。你要不买谁去绑架呀,这不是找不到人嘛,就在黑市放了高价。不行要尽快转移话题:“额娘,您刚刚听到的可都是一级军事机密,整个瀛台知道的人连朕也就三个。事关国家存亡,切不可泄露出去。要杀头的。”
慈惠一脸惊呀:“哀家是你额娘,也要杀头的吗?”
“谁都不能例外。不过要是朕为了保密杀了额娘的头,那对国家来说可是最大的震慑力。”光绪笑了笑,只能先吓唬一下慈惠,要不然不小心给慈禧掏出去话来,那边人可没有什么保密的想法:“额娘不说这个,儿子闲来无事学会了做饭,反正也到饭点上了,让儿子给您做顿饭吧。”不一会儿,光绪做好了饭回来了。
“皇上就学会了这个?”慈惠指着两碗蛋炒饭说。
“这可不是一般的蛋炒饭。额娘请看,这里面加了火腿、肉丁,蔬菜也都切成丁了,额娘尝尝。”学会就不错了,上辈子连蛋炒饭都没学会。光绪内心惭愧一下。
“其实不管皇上做的什么,哀家都愿意吃。”饭还没开始吃,慈惠的眼泪又开始流了。
瀛台这里,光绪陪着慈惠说着闲话拉拉家常。养心殿内慈禧却愁眉不展,为了解决朝廷经费问题,她也想到了向洋人借钱,召来李鸿章、世铎问话。李鸿章的意思到是很清楚,想借钱洋人会借,但要大清拿出能抵达的东西。李鸿章很小心的说道:“如今英国人想修上海到长沙的铁路,要不微臣去和英国人谈谈?”李鸿章到是为了皇上着想,这条铁路皇上早就说过,借着太后的意思把它给办下来,在皇上那里也是一件功劳。
慈禧一想也对,这条铁路英国人也提了几次,正好要过两江。“那就先去谈谈看。”慈禧点头答应了下来。可他们却不知道,唐绍仪和严复一起正在用两江的名议,与亲自送他到了江宁的英国公使欧格讷谈修沪湘铁路和贷款事宜,正谈的不亦乐乎。
光绪把全国的钱集中起来用于建设,大头就是东北、两江的赋税,还有光绪自己的进项。而失去这些大头的慈禧却想着如何养着这些支持她的各地官员。慈禧为了理顺朝廷财政,无暇顾及皇上大裁军背后的意义。但有人却上了心,还不止一个人。
中华苍穹 第二百零一章 远东的**
“什么?清国裁撤了皇家陆军?”日本首相山县有朋惊讶的站了起来。
甲午战争刚刚结束,借着秘密购买军舰而获得胜利的清国却开始了新一轮的军事扩编。其意义就如同那个美国记者说的一样:除了是争对日本外,没有其它的意义。
山县有朋也很清楚,日本是个岛国,土地狭小资源贫瘠,想要扩展就必须要站在一块大陆上。朝鲜只是块垫脚石,只有站在中国大陆上,日本才能真正的腾飞起来。可惜的是,甲午年惜败于清国,就连朝鲜这个垫脚石也只是踩中了半块,还是那最尖锐的半块。汉江以南日统区的朝鲜,朝鲜游击队曾出不穷。毒药、暗杀、爆炸……从未中断过,而日本从朝鲜获得利益的成本也越来越大。之所以没有放弃半个朝鲜就是为了将来能再次进攻清国。
可是,清国是真的地大物博。清国皇帝拿出各类资源开始交换世界各国的资金与技术,一条条钱路线在延长、一根根烟囱在耸立、一块块钢锭在成型……清国在那个皇帝的带领下,以难以想象的速度在开发。清国不缺人力,西方列强又为了自己的利益向清国注入了资金与技术。于是乎,山县有朋就看着清国开始购买军舰组建陆军。
六艘战列舰、六艘大型巡洋舰以及大量的配套辅助舰支的未来清国海军,如同利刃般架在了日本头上。山县有朋敏锐的发现,如果等清国这批军舰全部回国那日本就再也没有机会了。
远在朝鲜的伊藤博文特意回国和他说过,现在的日本应该攀附清国潜伏下来。让清国放松警惕,日本才能安心国内发展经济。清国人多事杂,朝野、官民、帝后矛盾重重,只要日本小心运作挑唆这些矛盾爆发,尤其是清国的革命党,那清国就会再次陷入到国内的动乱中,那时才日本再次腾飞的时刻。
也许伊藤博文说的是一个最稳妥的办法。但也只能是下下之策。执掌清国大权的光绪皇帝,以无比的决心开始建设着清国的海陆两军,并且清国太后的权利受到了最大程度的挤压。如果光绪一但清洗朝廷,全面罢免那些太后党官员那就能真正的掌握清国。而这对有十万精锐部队的清国皇帝来说,不是不可能的。而清国皇帝在甲午战争中表现出的决心和对西方列强的手段,这个清国皇帝这绝对是日本的噩梦。
大日本帝国的未来不能建立在敌人的软弱上,帝国的未来只能建立在军人的手中。所以,日本不能等待。日本民族单一、国民团结,更有着比清国早二十年的工业建设。国内完善的工业体系和全国一心的力量却是清国远远比不上的。山县有朋说服了国会成员,于是日本拿出了未来十年的税收和全部的贵重金属,以及全部的古董字画,向西方列强们定购了远远超过清国海军实力的日本的六六舰队。虽然甲午战争后的日本还背负着天价般的债务,但所有人都明白。只要日本打败的清国,那就可以从清国获得比付出更大的收获。
但是要想对付权利统一的清国,帝国还是要付出很沉重的代价。所以,山县有朋就向天照大神祈祷,清国的皇太后能够发动政变去囚禁或是杀死清国皇帝这个帝国最大的敌人。天照大神终于听到了他虔诚的子民的祈祷。就在新年夜里,清国慈禧皇太后政变成功并软禁光绪皇帝。那晚山县有朋喝醉了。
今天他一直担心效忠于清国皇帝的清国皇家陆军开始解散了,这如何不让他惊讶。他一直以为这十万军队会全转向北京去营救自己的皇帝,山县有朋认为一但清国发生内战,那将会是日本占领整个朝鲜的最好机会。为此他从贷款中挤出尽可能多的金费,武装更多的陆军并把他们派到朝鲜。可确实没让他等来的会是这个结果。但是,这难道不是一个更好的结果吗?
“清国皇家陆军裁撤近六成?驻朝二个师更是各保留一个团?这个消息确实吗?”山县有朋不敢相信这个消息。这是天照大神的庇护吗?
“是的首相阁下,这个情报我们已经经过了多次验证。恭喜阁下即将实现心中夙愿。”情报长官深深的鞠躬。
“不,我们应该感谢天照大神,是它听见了帝国子民的呼唤。”山县有朋回礼道:“请阁下继续跟进清国动态,我要立刻前往大本营。”
日本东京大本营会议,与会官员们纷纷质疑清国大裁军的真实性。并提出了各种假设。尤其是大山岩大将提出的清国明裁暗增的可能,必竟清国的皇家陆军是清国皇帝一手创建的,清国皇太后一上台就能轻易瓦解这实在难以让人相信。
“诸位不要忘记了,清国皇太后已经掌管朝权近四十年。四十年来整个清国都匍匐在清国太后的脚下,相信诸位都能明白这里面含有多么巨大的能量。所以。以清国太后的实力并不是不能办到的。”山县有朋站起来深深的一鞠躬:“诸位,帝国再次腾飞的时刻已经到来。我希望能尽快看到进攻清国的计划。”
于是乎,整个大本营内的将官们都集中在地图前,你一言我一语的仔细计算着每一个步骤。而做为将军出身的山县有朋也是有很大的话语权的。终于,讨论结束。
“陆军虽然有把握再次突破鸭绿江,但海军却是致命的。清国海军甚至可以不放一炮,只要封锁整个对马海峡,帝国就无法对在朝鲜的帝国军队提供足够的补给。那样一来,帝国军队将会再次陷入前年辽河大败之情景。”山县有朋无比惋惜的一拳重重砸在桌上:“看来我们需要一个盟友。”山县有朋在地图上重重的点在了清国的北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