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苍穹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鹏羽
茂山不过是光绪试行殖民统治的试行点,一但实施顺利,做为皇帝必然会将这种思想传波播到最底层,那么商人们为了自己的利润更大就会主动武装军队,然后跟在军队的背后去摄取最大的利润。如此一来,曾经保守的儒商思想就会开放,商人思想开放这必然是光绪乐意的事情,做为皇帝的他还会再次鼓动民众。而且他已经开始做了,清国面对普通民众的学校越来越多。当清国全部国民思想得到解放,日本将再无机会。永远只能像小弟一样,亦步亦趋的跟在清国的后面。
所以,在伊藤博文的概念里,打败清国让清国能为日本的附庸国,然后借着清国的人力物力,这样日本才能站在亚洲之巅。而要打败清国就必须要通过一次决战来完成,就如同当年的大东沟海战那样。可惜的是,清国皇帝亲自组建的两个师和突如其来的太平洋舰队让日本帝国折戟沉沙。
“帝国现在还没有介入远东事务的实力。应该让俄国与清国两虎相争,帝国才能从中渔利。”
“内阁认为,加入俄国一起对抗清国。不仅可以夺下全部的朝鲜,还可以将清国仇视的目光转移到俄国身上。必竟俄国的目标是要占领整个清国东北三省。那是清国的龙兴之地。在清国没有驱逐俄国重新夺回龙兴之地之前,帝国将会更加安全。帝国就可以借着俄国的掩护再次占领琉球和光绪群岛,还可以向台湾方向发展……”
“陆奥君,你是来劝说我的?”
“伊藤阁下,请原谅我的直接。”陆奥宗光站起来鞠了一躬:“刚才我说的都是山县阁下对我说过的,我无法反驳山县阁下。山县阁下还说,如果不加入俄国一起对抗清国,那一但俄国战胜清国,那帝国必将失去茂山铁矿。伊藤阁下,如果阁下连这些理由都无法驳倒的话。还是准备对清国开战吧。”
是呀,这是一次多好的机会呀。引开清国对帝国的目光,帝国占领朝鲜后不仅可以获得人力资源,还有茂山这个巨大的铁矿厂,更有南下太平洋的机会。可是这一切都是建立在俄国人战胜清国人之后的。
“帝国内对俄国战胜清国就有这么大的信心?要知道俄国在远东不过才五万兵力而已。”伊藤博文不由反问了一句。
“清国在东北三省是有不少兵力。但大部分都是不堪一击的八旗部队。唯一有战斗力的就清国新军的十个师。但是原驻守东北的清国新军五个师裁撤后仅有不到三万人,而驻守朝鲜的两个师更是裁成两个团。帝国现在已经重新组建了五个师团,只要帝国的军队再次踏上朝鲜,清国仅凭两个团的兵力是不可能阻挡的了。帝国军队将会一路北上直逼鸭绿江边,清国必将再次分兵防御帝国。那清国还有多少兵力来对抗俄国?” 陆奥宗光有些信心满满的说道。其实他对山县有朋的意见从内心上来说还是赞同的,必竟帝国的振兴大业还是要靠帝国的军队来完成。只是他还是有些忧虑,他总觉得太顺利了。这也是他从东京到汉城来的原因。
伊藤博文长叹了一声:“你们还是忽略了清国皇帝的能力。甲午之败还不能让你们记住教训吗?”
“不阁下,我们没有忽视光绪。只是,现在是清国皇太后训政。甲午日清一战,帝国之所以战败就是因为光绪亲自上了战场,这对清军士气有着无比的鼓舞。但是也是因为光绪亲自上了战场,当光绪返回北京城后。清国慈禧太后不得不让出权利。慈禧是一个对权利及其渴望的女人,光绪临朝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再次发动了政变的慈禧,难道她还会再次让光绪上战场吗?不仅不会,而且慈禧必定也不会让清国两江的三个师进入东北。所以俄国战胜清国是必然的。”
伊藤博文摇了摇头。如果只是占领朝鲜,甚至是占领光绪群岛。清国慈禧太后自然不会让光绪离开她的掌控。但是东北三省不一样,那是清国皇室的龙兴之地,谁也担不起丢失的责任。清国人都注重死后留名,谁敢背上一个丢掉祖宗龙兴之地的千古罪名,那是一个今后万年都要被钉在耻辱柱上被唾骂的罪名。一但清国东北抵抗不利,慈禧必定会再次让光绪站到台前来抗这个罪名,那时光绪就会动用手中全部的力量来反击。那时即使清军东北军队全军覆没,光绪依然可以借着腹地两江的三个师和从东北裁撤下的兵源再次武装起七万训练有素的军队,如果他愿意还可以借着这七万训练好的士兵将军队扩建到十万、二十万。清国是本土做战,有着源源不断的兵源。反观俄国,除了这五万兵力就一无所有。即便是从欧洲调兵,遥远的距离又能调来多少。就算是能调来二十万大军,只要清国实行坚壁清野,二十万大军吃什么?到那个时候不用清国去打,饿都饿死这些俄国人了。
一但俄国战败,清军必将进入朝鲜,那时的清军将不再会停留在汉江边。而是冲过汉江收复整个朝鲜,那时才是帝国最危险的时候。
“陆奥君,你先下去休息吧。我要好好的想一想。” 伊藤博文端茶送客。
陆奥宗光起身鞠躬,退了下去。伊藤博文这才拿起笔开始写表章详细的说到清俄两国战争潜力的差距,清国朝堂的情形……更是着重提到了如今清国的东北与两江五省之地几乎到了至清国朝廷命令于无物的地步,这一切要是没有清国皇帝在背后指使是不可能的。清国光绪皇帝虽然在被软禁当中,但他依然能够影响朝廷……清国的裁军将朝鲜的二个师裁成了两个团,但是在朝鲜却多出了由朝鲜人组成的三个师,正在接受清国人的训练……这一写就是洋洋洒洒的数万字。
第二天,当陆奥宗光看到这份表章之时脸色大变,一头都是冷汗。他也顾不得再多说什么,拿着表章只是急急的赶住仁川搭船回国。
“陆奥君,帝国的命运就摆脱了。”仁川码头上,伊藤博文深深一鞠躬。
陆奥宗光点点头,登上的回国的轮船。只是当他急急赶回东京看到的却是,山县有朋正在与俄国使节谢尔盖微笑着握手。这时陆奥宗光才明白而商谈的结果就是当场签订了一份秘密协议。
“伊藤阁下曾被誉为帝国的希望,但是甲午之败后他就失去了进取之心。”山县有朋将递到手中的伊藤博文的表章粗粗一翻,就顺手扔进了垃圾筒:“他老了。”
中华苍穹 第二百零四章 参谋本部扩大会议
旅顺自建成以来就是亚洲最大的军港。清日甲午之战时,旅顺二万多民众被日本屠杀一空,战后清政府直接圈下半个旅顺。更是借着日本赔款大肆扩建,扩航道,疏浚港湾、填海、筑炮台、建港池,如今旅顺军港成为亚洲军港的标志、世界闻名的军事要塞,与英国朴次茅斯军港并为世界五大军港之一。
旅顺军港地处辽东半岛西南端,黄海北岸。港口口门开向东南,东侧是雄伟的黄金山,西侧是那座很像老虎尾巴的弯曲的干滩——老虎尾半岛,西南又有巍峨的老铁山,周围环守旅顺港形势险要,天然形胜被誉为“天下奇观”。航道两侧的山上,隐蔽着许多火力机关,交叉成网、互相支援。近似一个封闭海湾港口东西长4公里,南北宽2公里,整个海湾被老虎尾半岛分为东、西两港。西港集中了大量的兵工厂、造船厂、维修船坞。而东港则被建设成为集大量仓库、运输码头为主的补给码头。
自从旅顺军港开始扩建以来,就不再允许民用船支进入旅顺。所有民事物质全部都只能运输到大连湾下船,即使是旅顺所须的粮食等补给物质都只能在外海停船,等待检查过后由军舰护航才能得已进入东港。就更别提监察更加严格的西港了。但是,在今天。码头上的工人士兵却全部停下手中的工作,直楞楞的看着六艘孤零零的货船停也不停的排成一列缓缓向着旅顺东港驶来。即使见到在外海巡逻的鱼雷艇,不过只是打了一番旗语速度也丝毫没有减慢的迹象。
“旅顺港不许民用货船私自进港,否则就地击沉。这可是皇上下的禁令,这是谁家的货船,可以连皇上的禁令也不顾?这么大面子。”一位工人有些诧异的问道。可他还没等到有人做些反应,码头上就冲出来一群士兵。
身着黑色军装的士兵代表着他们是维持军纪的宪兵队,宪兵只隶属军种总参谋部,他们不仅要维持军纪,也是总参谋部的守卫兵力。同样因为行政隶属关系派往以下军、师各部以及舰队、分舰队的参谋人员。也由宪兵队负责安全及保密工作。想要加入宪兵队,用光绪的话来说,没本事都不要紧忠诚才是第一位的。不仅不能有犯罪记录,还得要查八辈子祖宗的。
军装两肩上的肩章的底色是区别宪兵队的所属单位。蓝色的是海军总参谋部直属宪兵。黄色的是陆军总参谋部直属宪兵,而黑色肩章则属于参谋本部。但是今天来的宪兵却不属于这三支宪兵队,他们不仅肩章是金色的,而且全部都穿着黄马褂。这些宪兵很快占据各个关键位置,为首的几个军官开始驱逐人群:“港口全部军事戒严,所有人员全部立刻离开。”他们不仅驱逐工作人员,就连日常守卫士兵也在驱逐之列。宪兵队不仅接管码头,还第一时间接管全部的水电报房。
“是皇家宪兵队。”不知是谁喊了一句,人群激动起来。皇家宪兵队人数不多全部加起来也就二个团左右的兵力,驻防的地方不多但却是最紧要的部门。比如科学院、光绪群岛这些国家科研重地。还包括葫芦岛造船基地以及京师大学堂。当然这些不为普通人知道。普通人所知道的就是,皇家宪兵队是唯一支只接受皇上旨意才能调动的军队,同时也是宪兵队中最高级别的宪兵。既然皇家宪兵队都来了,那戒严肯定是最高级别的了。码头上的工人纷纷入下手中的活计,有序的快速离开。旅顺码头戒严也不是一次二次了。大家都知道该怎么办。
码头上操作吊车的小伙子放下吊车,打开车门满脸讨好模样对守在门外的宪兵说:“这位军爷你放心,小的就只管吊货。一个字也不会说的。”军事码头嘛,总是少不了一些军事机密,这种事对他来说也不是第一次干了。每次都会有一个宪兵过来说上一堆保密手册上他早就背熟的话,然后站在他的身边监督。他都听烦了,来来回回不就是只管干活。不问不说嘛。所以每次他都不等宪兵说话他先说。
可这次不一样了,宪兵面无表情的说:“全部人员都需离开,包括你。”
“啥?你们不要人干活吗?还是说你们也会操作这玩意?你们可别给我弄坏了,小的一家老小就靠着它吃饭呢。”小伙子不高兴了,虽说这吊车在整个码头上到处都是,可他当初学会操作这吊车可以受了罪。又是识字。又学看图,光是保养这玩意他就跟着老师傅后头干了一个多月。现在开上吊车后,虽说家中依然不富裕,但就靠着他在码头上开吊车的活,家里总能吃个饱饭了。年迈的父母还会做个短工还帮补家用。现在的日子慢慢的好了起来。可别让这群兵老爷们给弄坏了,弄坏了就不能上工也就没薪水了,自己还指望着它媳妇呢!
“这是你能问的吗?”宪兵黑着脸说道。小伙子看到宪兵的手都摸到腰上的配刀上,立马吓得屁滚尿流的跑了。
旅顺东港的瞭望台上,身为海军总司令的邓世昌正通过望远镜看着逐渐清空的码头和正在靠岸的货船,眉头紧皱。刘步蟾因为保守的战术在甲午战后被发回原北洋舰队,而他邓世昌转而接手这个总司令的职位。当他坐在这个位置上后办的第一件事就建立大连海军学校,然后就是各地军港码头的建设工作。唯一涉及到军舰的工作就是协调北洋与太平洋舰队,并从中抽调舰支人员组建了南洋舰队。当然谁也不能说的就是南海上的现在的军官实习地――巴拉望海盗,虽说主意是皇上的,但其中哪件事不是他一手安排的呢。真没想到,原来小小的巡洋舰长竟然还有这个天赋。偷乐之下的邓世昌没有骄傲,参谋本部的工作让他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尤其是海军总参谋长的程诚的战略战术能力让他汗颜,他努力的学习更多的海军知识也为此上折皇上请求让位于贤。他的折子皇上留中不发,到是让程诚知道了,程诚反到过来劝他说:参谋的责任是拟定计划应对变化,诸如两军对垒刺刀见红这种事才是当司令的人干的。在夏威夷训练演习时候都能让他提心掉胆,更别提在敌人炮弹中冲锋这种事。所以总司令这种活还是留给敢用军舰对撞的人好。做司令没那么复杂,太平洋舰队那个傻大个不也做的很好嘛。
吴德仁这个大块头因为满嘴粗话、毫无休养的表现,引来整个参谋本部对他傻大个这个称呼一致的同意。也是最让参谋本部省心的人,只要给足他粮饷弹煤。让他干什么都行。这种连后勤补给都要靠别人帮他算的家伙都能做主力舰队的司令,自己这个海外留学的高材生有什么理由不能做总司令呢?
看着已经全部戒严的码头,邓世昌放下手中的望远镜转身离开。码头上,六艘货船终于打开舱门。后五艘货船中,一个个蓬头垢面的人在士兵们的枪口下推推攘攘中走出船舱,面如死灰的如同僵尸般的在指定的路上前进。
第一艘货船上下来一个满脸大胡子的东北大汉,他迎着太阳浑身抖了抖。这北边太t娘d冷了。
“好大的狗胆,一个海盗头子竟然敢进入军港。找死不成?”口中的冷若冰霜却是满脸笑意的邓世昌走了过来。
“卑职大清海军南洋分舰队总兵萨镇冰见过总司令。”手上是一个标准的军礼:“大人莫记错了。”
“哈哈……萨大人也不必多礼。萨大人为国于海上出生入死,辛苦了。”邓世昌说完指着那群衣衫褴褛的人说:“这次带来了多少奴隶?”
“六艘船共计二万零二十八人到岸。”
“还是不够呀,亚洲矿业和铁路局估计还要一万多才够。”
“不是吧。加上这批,一年多来我们从南洋前前后后抓了七万多奴隶了。”
“没办法,死亡率太高。”邓世昌笑笑的说:“外间冷,到室内再叙话。”
旅顺驻守参谋部内,众人分官阶坐定。侍卫送上茶水后退出大堂时也不忘关上大门。
邓世昌指着坐在萨镇冰下手的一位中年汉子说道:“这位就是吕宋第十一陆军师师长的刘亨赋刘将军吧。”
“在下是刘亨赋。但却不是什么师长将军。” 刘亨赋站起来施了个礼:“在下此次前来是以借由至大清采办吕宋军需为由,实却是因为吕宋开拓者通知在下前往旅顺参加参谋本部扩大会议。在下并非大清官员却在参加会议之列,实在有愧,只是不知会议所议者为何?还请大人告之。”
“其实本官也不知道,本官所知者不过是参谋本部通知战区级别以上官员全部参加。本官不过比你们早到半日而日。只是中情局人的没有知会刘将军,兵部已将刘将军所部列于我大清陆军之列,并于番号第十一师。将军为少将师长?此事乃年后就已通过皇上核准之事,中情局为何未将此事知道会将军。中情局的人干什么吃的。”
“在下实在不知,也未曾有人告知此事。在下身为华人一员,实不忍我华人于吕宋被人欺压而愤起一博而已。之前还曾为自己取过吕宋名,企图以吕宋人之身份为我华人谋求生存空间。辛得有开拓者在旁引导免去在下于歧途越行越远,也方知我海外华人若要真正受人尊重须有强大的国家为后盾。就如同英国人一样。在下不过为华人尽一份心力而已,实当不起这将军。还请司令大人明鉴。”
“刘将军过谦了。将军于吕宋为华人奔走多年已是劳苦功高。近年来更是组建华人自己的军队以保护我华人安全,虽说将军未得朝廷正式册封也未给于军饷,但却实实在在已入我大清将军之列。莫非刘先生嫌弃大清官职?”
“在下不敢,只是下官所建华人之军不过一团人马而已。实当不得这师长将军之名。”
“人不足就慢慢招嘛。皇上既然已经下过旨意了,只要将军不再拒绝那就是我大清将军。本官是海军司令,这陆军也不归本官所管。一会陆军司令欧阳大人到了,刘将军再向欧阳大人抱怨不迟。”邓世昌笑了笑:“闲话不多说了,诸位海上劳顿久亦。用膳后早些歇息,参谋本部扩大会议将在晚上进行。”
当夜色开始降临旅顺时,海面上一支庞大的舰队高速驶过。太平洋舰队全部22艘主战舰无一却失的全部在此刻通过旅顺,朝着内海深出疾驰而去。唯有一艘驱逐舰缓缓的停向港口驶来。
“哈哈哈,老子没来晚吧。”吴德仁推开参谋室的大门,大叫起来。
所有人都白了他一眼,一连在皇上面前都敢自称老子的人说他也没有。只有身为参谋总长的王士珍出声:“你是最后一个到的。我们还以为你不来了呢,想着定是吴大人投靠了太后,就看不上我们这些杂牌军了。”
“放屁。”吴德仁气急败坏的跳起来来骂:“你们手底下才几个人呀,t娘d拍拍屁股往东北一跑向皇上表忠心。老子手底下四万多将士还有t娘d六万多工人等着吃喝,你们又不给饷银。老子不投靠太后手下这十万多人吃空气呀。还好老子聪明知道到太后那搞点银子花,要象南洋的林永升那样早t娘d饿死了。这次要不是老子支援他点煤,不然靠他那点存煤开到马尾都不够。”
“听到了吧,以后不许吴司令傻大个,人家多聪明呀。”王士珍一句调侃的话引来满堂大笑,就连吴德仁也不在乎的跟着笑。王士珍挥挥手:“好了,不开玩笑了。此次参谋本部召开扩大会议是因为要打大仗了,而且还是二线作战。所以在会议开始前,我必须说清楚的是,此次会议内容关系国家存亡,会议所有内容不得外泄。但有违者,皇上旨意,诛三族论。”
“是。”无论站着坐着,是喝茶还是看图的将军们,全部起立敬礼。
也就在这个晚上,集中全国最优秀的设计制造工人、在24小时两班倒不停工作业后,封闭了七个月之久的葫芦岛造船厂一号船坞缓缓升起闸门,在大马力拖轮的帮助下,大清自制的第一艘以蒸汽轮机为动力的8000吨级的实验巡洋舰驶出船坞。除了四个炮塔需要等到光绪岛再行安装已外,这已经是一艘完整的战舰了。下水没有仪式,只有以麦克金森为首的设计团队来送行。
巨大的浆叶开始旋转起来,实验舰开进了早已等候的太平洋舰队的中心。然后一起加速,在夜色中驶向茫茫大海。
中华苍穹 第二百零五章 疯狂的计划
“众所周知。因为海参崴的冬季冰期的原因,沙俄远东舰队每年12月上旬即南下威海卫逼冻,至翌年3月中下旬左右返回。但今年情况有些变化,沙俄远东舰队借口船支损坏已以在威海卫滞留近一月,如今船支已经修好经我方再次催促才决定于三日后离开。”会议一开场,就由中情局长周勤做情况通报:“与此同时,日本驻扎在朝鲜的第七师团正在向汉江集结,而日本国内的第一、第四师团正在向横须贺、大阪集结。目前日本已经调集全部运输船支前往两地。并且扣压了我方多艘走私商船。并且日本的第一批援朝部队已经于二日前开往朝鲜。由于时间的原因,日本此次的增援的兵力不多,还是以粮草弹药为主。”
屋内的将军们早已全部集中到地图旁,耳朵听着周勤的情况通报,眼睛也随着周勤手中的细棒在地图上游动。
“看这架式,狗日的这是要和俄国熊联合占我东北呀。”欧阳振华说道。
“没错。”周勤接着说:“我驻日情报人员已经截获了准确消息,日俄两国于昨日签订了一份密约。主要内容有:日俄协议共同出兵中国,俄国动用远东全部五万兵力,日本出动五个师团共计六万兵力。借口是为我大清皇上清君侧。(听到这,众人苦笑。)两军计划于奉天汇合,然后一同南下逼近山海关,迫使大清投降。介时将迫使大清租借东北三省于俄国,朝鲜则归日本。而我大清的赔款则由日本独占六成。另有一些关于铁路与商业事宜不在此具体说明。此条约日俄两国在另一方未允许下不得公布。大致内容表述就是如此。很可惜的是,虽然我方的情报人员参加了这次签字仪式,并未能获得原始文件。”
“皇上可有旨意?参谋本部是什么意见?” 欧阳振华问道。
“皇上的旨意只有一句话:寸土不可失,参谋本部自行决断。”王士珍说完拿出皇上发来的电报放在桌上,这一放就表明了参谋本部现有拥有调兵开战的权利。
这是光绪对军权控制。带兵的将军,手底下有兵却没有调动兵力的权利,在没有参谋本部下达命令前。所有部队只在留在指定驻守的地方。而参谋本部虽然有跟据需要自由调派兵力的权利,但也有数量的限制。一但超过三个陆军师或是一支舰队的调动,这个权利的实行必须先得到皇帝的授权,标准程序是先由参谋本部拟定计划草案报皇上批准。然后参谋本部才能按旨意进行。即使关系到秘密集结,除了参谋本部的调兵命令外,皇帝也有另有旨意发往各军司令部,司令部才会通知指定部队开始接受参谋本部命令。也就是说:将军们有兵却不能动,参谋本部能调兵却没有兵。以做相互制约。
中国这个五千年的国度,从来都是谁掌握了军权就是谁说了算。从古自今无一例外,包括后世的“共和国”在内。太监有兵,说话也能通行天下;皇帝没兵,说个话也和放屁没什么区别。晚清这个天下巨变,思想纷呈的年代。只要把军权牢牢抓在手里,那才是:军权在手,天下我有。
而其中关键就是宪兵。各司令部的宪兵才是真正纠察纪律的,参谋本部的黑色宪兵才是监察各部队的核心,每支部队的黑色宪兵不多。每个连也只有一个人。虽然他们没有军事指挥权,也没有部队长官军衔高,但部队调动的手续但凡少了一样,他们就可以当场枪杀部队指挥官。而有着宪兵中的宪兵之称的皇家宪兵队,除了驻守关系国运的重要单位外,以仅有各军司令部、各军总参谋部以及参谋本部才有皇家宪兵。作为皇帝没必要管到具体的作战单位上去,抓住这几个头头也就行了。同时。光绪担心自己或以后的皇帝会瞎指挥前线部队而打乱整体军事战略而对自己下的一个约束――一但战争或演习开始,各部队将开始遵循“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条例。因为光绪明白,一个好皇帝决不会是一个杰出的军事家,因为皇帝不可能有去学习又当好皇帝又打好仗的时间。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