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重生农家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砌墙的鱼
王友富想了想道:“爹,这事儿我们家帮不上忙,先不说青华也要说亲,就是家里抓的小猪崽的钱都还没给。我们家的情况爹也知道,分家后盖了房子还添了一些农具,手头一直都余不出钱来。”
杨氏一直都是在听着,不敢插一句嘴,此时听了王友富的话,赶紧点了点头。
老爷子听后又吸了口烟,眼看着有点松动了。
田氏看到后心里一急,这二房要是不帮衬了,三房到时肯定也有样学样了,这可是不行的,她可还指望着三房呢。田氏想到这赶紧站出来打圆场,“他二叔,我们也不拘多少,你们能出多少就出多少,总是一份心意不是?将来孩子大了,敢不孝敬他二叔!”
张氏撇了撇嘴,“哼,只听说过儿子会孝敬爹娘,没听过侄子会孝敬叔伯的!”





重生农家 6
屋子里一时没有人说话,只听到老爷子一口一口地吸着旱烟。老太太以及老大一家都紧张地看着老爷子。
“这样吧,就像你们大嫂说的,你们能出多少就出多少。”老爷子最后拍板。
“爹……这到时彩礼不够……”王友良急道。
“就先这样吧,你们都回去吧。”老爷子对着大家道。
二房和三房的人都往外走,因为两家不在一个方向,因而到了老宅门口就要分道扬镳了。
张氏看了看杨氏,到底没有忍住:“二嫂,你说这老爷子、老太太的心偏的也太过了吧,这都分家了,老大家儿子说亲,我们还得凑钱,这叫什么事儿啊?”
“这……爹娘可能有他们的道理吧……”杨氏苦笑道。
“二嫂,我知道你是性子好,不计较,你也不用替他们说好话了,他们想白白占我们的便宜,也得看看我们愿意不愿意。”张氏说完就往家走了,王友田赶紧跟着张氏往家走。
三房走了,这边二房也往家走,杨氏看了看走在前面的王友富,“当家的,我们到时候要出多少钱啊?”
“这事儿你别管,到时我来办。”
而那边往家走的张氏与王友田也进行着同样的对话。
“媳妇,我们到时要给多少好呢?”王友田小心地问道。
“给什么给,你别忘了,我们家还欠着我哥哥家钱呢,哪来的钱给大房?”张氏吼道。
“你哥哥不是说钱不急着要吗?”王友田嘟哝道。
“不急着要你就不想着还是吗?不急着要就要把钱白白给大房?你倒是大方的很啊!”张氏越想越气。
“爹娘不是说以后大哥也会帮衬我们的吗……”王友田反驳张氏道。
“帮衬我们?就你这傻子信!老大家有多抠门你不知道?他们家都是只进不出的主。你以为老大家没钱?老太太把钱都贴补给老大家了。也对,谁叫人家一个是亲儿子,一个是亲侄女,而我们就都是那捡来的。”
“媳妇……”王友田急道。
“你别再说了,这事你敢插手!不就是我哥哥帮衬我们,老大家眼红了想占便宜嘛,哼,老娘的便宜可不是那么好占的!”
王友田听了张氏的话后不敢再提这话题了,毕竟家里都是张氏哥哥在帮衬,王友田不是那么的有底气。
而老宅里,老太太正恨恨道:“这老三媳妇太不像话了,老头子,你看她今天说的那叫什么话,合着我们都虐待她了?这话要传出去,人家可不得指着我骂黑心婆婆?”
老爷子坐在旁边不住地吸着烟杆,不吱声。
田氏走过去给老太太捏了捏肩膀,“娘,外面谁不知道你是村里数得着的好婆婆,他三婶的话您不用当回事,气坏了身子可咋办?”
“你说的对,要是气坏了可不称了她的意了,还是你孝顺懂事。”老太太说着还拍了拍田氏的手。
“娘,我听说他三婶的娘家哥哥开店都开到县城里了,家里可剩钱了,而且他三婶和她哥哥关系一直不错,贴给老三家不少钱那!”田氏轻声道。
老太太一听,转过头看着田氏,“这是真的?开店都开到县城里了?那家里可得老有钱了,还贴给老三家不少?”
“是呀,娘您想,老三家分家才分到多少钱,又没有卖地,哪会有钱盖那么好的房子?那房子没个二三十两哪能盖得起来?”田氏分析道。
“呸,这老三家的,她哥哥贴补那么多钱都没说要帮衬帮衬家里,家里白养她那么多年了。可怜我的孙子,到现在媳妇还没说上,这黑了心的东西……”老太太骂道。
“行了!”老爷子敲了敲烟杆:“明天单独把老三叫来。”老爷子心里各家平均的思想又占了上风,这媳妇的钱就是儿子的钱,既然老三家有钱那就让老三多出些钱。不过想到今天张氏的强势,老爷子决定还是单独跟老三说比较妥当,毕竟老三也算是一家之主,总不能这个决定都做不了。
田氏在旁一听,顿时喜上眉梢,手下捏的老太太越发舒服了。
王青辰心里感叹今天看了场免费大戏,同时对这一大家子人的性格也有了一些了解。就好比大伯与大伯母,刚重生那会儿看到他们劝王友富,还觉得这两人不错,今天却……看来自己这看人的水准还有待加强。
回去后,杨氏也没再提这说亲的事儿,拿出针线做起了绣活。王友富则喊了在劈柴的大儿子去了田里。
晚上,王青辰又趁着家人都睡着了悄悄地起了床出了门,走到屋子后面看了看四周闪身进了空间。
王青辰来到了昨晚种草菇的地方,很高兴地发现两草菇不仅成活了,而且还长大了,周围还长出了好几个小草菇,虽然现在还小,但按空间的生长速度,明天晚上应该就能变成大草菇了,到时大草菇又能生出更多的小草菇来。王青辰越想越高兴,不过不能高兴的太早,怎么把它们换成钱才是最难的。至于其他的,家里的三亩水田肯定是要种水稻的,等家里水稻育苗时可以偷偷弄点稻种来,再过后,小麦也能收割了,还可以再弄些小麦来种。王青辰又看了看草菇后才回房睡觉。
想着空间能种植蘑菇,第二天从起床开始,王青辰就一直乐呵呵的,不过这种状态只持续到吃过午饭之后,因为村里相熟的人来通知说,王青辰的三叔和三婶吵起来了。
等他们一家子赶过去时,就见三叔家三个孩子都在大哭,而张氏正边抹着泪边收拾东西,三叔一脸焦急地在一旁拦着张氏,但都被张氏给推开了。
“这是怎么了呀,乱成这样?”王友富看着这一团乱的情况走过去问道。
“他二伯,我这日子是过不下去了,我要和他和离,我自己带着孩子回娘家过。”张氏说着又抹了一把泪。
杨氏一听张氏的话便急了,“他三婶,这到底是怎么了呀,怎么都说到和离了?”转头又对着王青华和王青辰说道:“青华、青辰,你们带着彩霞、彩蝶和青义出去玩,我们这边大人商量事儿。”
王青辰只得跟着他们几个出去了,当然顺便把彩云也带走了。刚走到门口,就看到老宅的人来了,而且老太太也来了。王青辰家去王友田家是不需要经过老宅的,三家的位置连成线的话正好是个三角形。
王青华看到王青辰不住地往三叔家里看,不由地笑道:“青辰,你去看吧,我带着他们就行了。”
王青辰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行,大哥,那我晚上说给你听。”说着又跑了回去,而这时门口看热闹的人已经很多了。
穿过人群,王青辰刚走到屋内,就听到老太太在吼:“你人都是我们王家的,这些年都是我们王家养的你,就是有银子那也该是我们王家的!”
“那是我娘家给的体己银子,你们这一大家子偷了我的银子,还说是你们王家的银子,我呸,不要脸的一大家子!”张氏骂道。
“老三媳妇,钱是老三拿过去的,谁偷银子了?在这瞎嚷嚷。那银子是你们这一房的,难道老三还做不了主?”老爷子敲着烟杆。
“老三,你还愣着干嘛,你婆娘这样骂我们,你就应该好好教训教训她,让她知道知道什么样才是对长辈应该有的样子!”老太太也不甘示弱。
“我呸,你看你三儿子敢打我?你这个懦夫儿子,什么本事都没有,要不是我娘家帮衬,他能过上这好日子?现在居然偷拿我娘家的银子贴补自己家,可不就是那养不熟的白眼狼!”张氏指着王友田骂道。
“你这泼妇,老三,你就这样怕她不成?我要是你,我现在就打的她跪地求饶!”老太太怒其不争道。
一边的王友田却不吱声,慢慢蹲下身抱着头,这下王友富都看不下去了,“好了,娘,你这是想让他们两口子咋地?”
老爷子敲了几下烟杆,对着老太太道:“你也少说两句,吵吵闹闹像什么话?尽让这村里人看笑话。”
“哼,你们龌龊事做都做了,还怕被人知道?我这就出去让全村人都看看你们的嘴脸!”说着张氏就往外跑。
“老大、老二,你们快拦住她!”老爷子急道。
张氏没走几步就被王友良拦住了,“他三婶,有话好好说。”
张氏甩了一下没将王友良的手甩开,“呸,我跟你们没话讲,一群偷银贼!”
王友田听后头埋的更低了,他没想到事情会发展到这个地步,他只是上午在田里时被叫到了老宅,听了爹娘和大哥大嫂的话以及各种保证,回来拿了十两银子过去。本来他准备和张氏说一声的,但张氏那会儿不在家,老宅又要的急。他觉得爹娘那样承诺,是不会骗他的,而且侄子也确实需要说门媳妇了。但他没想到张氏会那么生气,生气到要和他和离,无论他怎么哀求都不行,而等到爹娘来了,情况反而更糟了。
田氏笑道,“他三婶,爹刚才都说了,没有谁偷银子,那银子是孩子三叔给添的彩礼钱,孩子三叔那是可怜我家青云到现在都没说上媳妇。”
老爷子咳了一声,“老三媳妇,老大家现在拿不出那么多彩礼钱,你们现在帮衬了你们大哥,以后你们大哥定会也帮衬你们的,一家子和和气气不好吗?”
王青辰心里这会儿都要佩服老爷子了,都啥时候了,还说要帮衬大房,这简直是哪壶不开提哪壶啊!
“哼……”张氏直接转过头不理睬。
老爷子弄得下不了台,想了想道:“要不这银子就算老大家借你的?”
“爹……”王友良和田氏同时惊道。




重生农家 7
张氏嘲讽地一笑,“借?说的好听,我现在就要把银子拿回来,哼,除非你让老大家写个借据给我,两年之内还我银子,而且得还十一两。”说着张氏甩开了王友良。
“哪有你这么狠的?”田氏气道。
“我又没逼着让你们借,不借就现在还我银子!”张氏道。
“爹,当时可说好了,老三送银子来是帮衬我们的,可没说是借啊!”王友良急向老爷子道。
以老大家的条件其实不需要别人帮衬,只是两口子都是只进不出的主,他们指望着老两口与两个弟弟家能帮忙凑足一大半钱,当然,凑足全份就更好了。可现在要让他们从白拿到借,并且还要加利息,两口子当然不愿意了。不过这种情况下又不好明说,因为老爷子不知道老太太私底下补贴他们这件事,一直以为他们手头很紧。两口子想到这,很默契地都看着老太太。
“是啊,老头子,这老三开始也没说是借啊!再说了,老三家这么多钱,总不能让老大家娶不到媳妇吧?”老太太道。
老爷子叹了口气,他何尝不想富一点的儿子帮衬穷一点的儿子,虽然这个穷只是他自己认为的,但他比老太太要多考虑一层,名声。是的,就是名声,这个年代的名声太重要了,小到邻里的相处,大到家里的议亲,甚至是考取功名,毕竟考功名也是要人保举的。
老爷子本来想,媳妇的银子还不就是儿子的,儿子拿出银子谁能说有什么错呢?自己想每个儿子都过得好有什么错呢?结果老三媳妇这么不懂事,闹成这样,如果任由老三媳妇闹的话,那祖宗积下的好名声就全没了。所以他只能先松口说借,到时拖得时间长了,老三家也就不会死咬着那十两银子了。等到老三家说亲时,再让老大家帮衬着点儿,不管帮衬多少,也能堵老三家的嘴不是?可是没想到老三媳妇还要写借据,并且还要利息。
“爹,这是要还钱还是要借钱你们赶紧给句话吧,这外面看热闹的可是越来越多了!”王友富看了看外面提醒道。
看张氏这架势,必是不还银子便要写借据的,要不然就是使劲闹,到时大家都没脸。老爷子想了想,“老大家的,把那银子先还给老三家的。”说着又转向张氏:“老三家的,这银子是还给你了,到时青云的亲事,你们……”
“怎么说我也是青云他三婶,他成亲时该有的贺礼我不会少给他的。”张氏道。
“爹……这银子……”田氏急道。
老爷子打断她的话,“不用再说了,把银子拿过来吧。”看样子张氏是不会出银子了,三房不出银子,二房肯定也不会出,毕竟二房日子比三房要不好过的多。老爷子决定到时要是银子实在不够,就豁出老脸向村里人借点,毕竟他们家在村里的名声还不错,而且一般庄户人家相互借点钱应急是不会要利息的。
老爷子最后拍板,田氏心里再不愿意也只得回去拿银子,一场闹剧就此结束。不过王青辰对张氏是越发敬佩了,在那样的情况下居然还能要回银子。
事情结束了,老爷子如在王友富家时一样,驱散了看热闹的人,然后老宅的一伙人全都跟着老爷子回去了。
“他三婶,那我们也回去了,有什么事你都和他三叔好好商量,两口子过日子都是磕磕绊绊的,有啥不好商量的。”杨氏看着张氏劝道。
“二嫂,我知道了,我今儿个就是气狠了,这银子可都是我哥哥借给我们的,又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再说了,老宅那都是什么人,他要巴巴地凑过去给人送银子,这银子给了他们,可不就是扔水里了,扔水里还能听声响,我这是连声响都听不到!好在这银子是要回来了,要不然我……唉,不提了。”张氏无奈道。
屋外王友富对着王友田道:“你这做事动动脑子,你媳妇是个明白人,多和她商量商量,免得被人卖了还替人数钱!”
王友富对于有些事还是明白的,老太太暗里贴补大房他也知道,不过他知道闹了钱也分不到他手里,只是心里对于老太太的偏心还是有些心寒的。而老爷子那就是个糊涂性子,还十分固执,被老太太和大房几句话一哄,便被当枪使了。自己的三弟虽然不固执,但迷糊是随了老爷子了,还好张氏是个明白的,想到这又想到了杨氏,杨氏不迷糊但是性子软,跟老宅对上也是吃亏的多。
王友富和杨氏劝过老三一家后带着王青辰回去了,而这时,在外面玩的孩子看围观的人都走了就回来了,王青华和彩云也都跟着回去了。
眼看着大家都走了,王友田慢慢挪到张氏那儿,“孩子他娘,你……你就别走了,这银子爹都同意还回来了。”
张氏瞪着王友田,“王友田,我告诉你,这事儿咱们没完。”虽然张氏没再提和离,但在田氏来还银子后,还是收拾了东西,带着孩子回了娘家。
虽然大房银子没有拿到,但说亲还是继续进行的。没过几天,就听说大房和马田村罗家谈妥了亲事,大房请了媒婆要了罗家姑娘的生辰八字,与王青云的八字合过之后,两家就定了五天后定亲。老宅那边来传过话,到时二房和三房也一块去。
而这些都不是王青辰关心的,他现在正烦恼着呢,空间里的草菇长得是越来越多了,已经成满满一片了,王青辰就不得不面对一个问题,哪儿可以供他晒草菇。王青辰想卖干草菇而不是鲜草菇,那就得拿出来晒啊,可拿出来晒的话就会被人发现,到时怎么解释呢?想来想去都没个办法。就在他想这个事时,王青同来找他了。
“青辰,你这几天怎么都没出来找我们玩啊?”王青同问道。
“你们没来找我啊。”王青辰回答道。
“啊?还要我们来喊啊?你以前也没让我们喊啊,都是自己出去的。”王青同郁闷了。
“你们今天准备去哪儿玩啊?”王青辰转移话题道。
“嘿嘿,告诉你,我偷拿了奶的绣花针,我们今天准备去钓鱼!”王青同小声道。
王青同所说的钓鱼是指在青河钓,这条青河应该是某个大河的支流,流经的地方比较多,王家村也是其中之一。和杨氏打了招呼,他们俩就往约定的地方走。等他们两到河边时,上次一起进山的张学明他们已经来了有一会儿了。
“青辰,你最近怎么学起了闺女来,天天闷在家里,也不出来找我们玩?”张学明一看见王青辰就笑问道。
“是呀,怎么学起了闺女来?”其他几人也起哄道。
“哪有?是你们没来找我。对了,你们今天来钓鱼有鱼竿吗?”王青辰问道。
“我们都做好鱼竿了,怕你没有,帮你从云泰哥那借了一个给你,不过你用完得自己去还。”张学明将借来的鱼竿递给王青辰道。这里的云泰哥就是红英的哥哥李云泰,自从念了书,很少有机会和村里孩子出来玩。
王青辰又从张学明那儿要了点蚯蚓,找了个远一点的地方抛下鱼钩,结果等了好久都没有鱼上钩。眼看着其他几个人或多或少都钓到了鱼,王青辰忍不住地想,难道今天人品太差?不过一想到钓鱼讲究的就是耐性,王青辰决定沉住气,可是等了好久,仍就没动静。王青辰已经不报希望了,他放下鱼竿,四处走动了起来。
走了一会儿走过河道拐弯的地方,王青辰就发现前面有一间屋子。这里还有人住?王青辰好奇的走过去,结果发现屋子是空的,里面也没多少东西,难道是搬走了?
刚这样想,王青辰就听到那边有人喊他,王青辰出了屋子赶紧跑过去。
“青辰,快过来,你鱼钩有动静了。”
王青辰走过去一看,鱼竿都被扯离了原来的位置,赶紧过去拎鱼竿,结果差一点没拎动,应该是个大家伙哇。王青辰赶紧喊了其他人来帮忙,等大家一起拎上来时,发现是一条约半米长的鲤鱼。
“哇,青辰,你运气真好,上次采到猴头蘑,这次钓到大鲤鱼……”王青同一脸感叹加羡慕。
王青辰都不知道该做何感想了,在自己不报希望后老天又眷顾到了他。
王青辰用草穿过鱼腮然后扣到湖边的水草上,之后王青辰又钓到了两条草鱼。钓了一个下午的鱼,回去后,王青辰将鲤鱼放在家里,然后拿着鱼竿和两条草鱼去了红英家。
到了红英家,王青辰将鱼竿送还,并用两条草鱼做了谢礼。回到家后,就看到院子里彩云正蹲在杨氏旁边看杨氏清理那条鲤鱼,看到王青辰回来了,高兴地扑过来,“二哥,你太厉害了,钓到这么大一条鱼!”说着还两手张开比划了一下。
“哈哈……这鱼大,彩云晚上可以敞开了肚子吃……”王青辰笑道。
院子里的杨氏看到兄妹俩亲近的样子很是高兴,暗自觉得自己没有准备将鱼卖掉而是留给家里吃的打算是对的,毕竟家里好长时间没见荤了。
吃饭时大家真是敞开了肚子吃鱼,尤其是彩云,小嘴吃的油油的,小肚子吃的鼓鼓的,用实际行动表达了对鱼肉的喜*。庄户人家也没有什么吃多了不消化的想法,都觉得能吃是福,因此,杨氏也没有阻止她。
晚上睡觉前,王青辰想起了今天在河边看到的屋子,就问起了王青华,结果得知那是以前村里的一户人家养鹅时盖的,不过现在不养鹅了,房子就空在哪儿了。王青辰听了后,总觉得自己忘了什么。直到快要睡着时,王青辰突然想起自己忘了什么了,那屋子里有炕。




重生农家 8
是的,就是炕。
见过杨氏晒草菇,王青辰就先入为主地觉得干草菇是晒出来的,现在想想,不一定要用晒的哇,也可以放到炕上烘干的哇。而且还有现成的场所可以使用,就是河边的那个屋子。王青辰越想越高兴,决定明天就去试试。
第二天,王青辰起得很早,吃过早饭,偷偷拿了火折子就出去了。
要烧炕,首先得有柴火,运送柴火到河边屋子那在有空间的情况下就方便得多。王青辰一边走一边捡些细小一点的树枝,毕竟大的自己徒手也折不断,捡了也是白捡。到了河边的屋子那,柴也捡的差不多了。
王青辰看了看周围没人,就进屋开始了烘干蘑菇。王青辰走到炕前,炕上还有一张破草席,王青辰也不嫌弃,把空间里的草菇采了一大半拿出来,铺在了炕上的草席上,然后开始烧炕,不一会儿,炕上的蘑菇就开始冒起了水蒸气,过了好大一段时间,鲜草菇变成了干草菇。王青辰停止了烧炕,将席子连同上面的干草菇拿到屋外冷却,等到干草菇都变冷了,这才将干草菇放到空间里,并将席子仍放回到炕上。
做完这一切,王青辰高高兴兴地往家走,到家后趁杨氏没发现又悄悄将火折子放回原处。
吃完午饭后,王青辰又趁家人不注意时悄悄拿了家里的背筐,并拿了杨氏平时盖篮子用的布放到空间里,然后一个人出门往镇上走。
去镇上只要顺着村东头的那条官道直走,走三里路就到了,因此王青辰都不用问路就可以直接去了,到了镇山再问一下商号在哪儿就行了。走到一段人不是那么多的地方,王青辰走到了路边的一颗树后,拿出了背筐,并用布盖上,然后继续往镇上走。王青辰暗自庆幸自己带了盖布过来,盖上了谁也不知道里面是什么,要不然背着那么多干草菇,肯定要累死,现在用布盖上了,到了镇上找个没人注意的地方,再悄悄将干草菇放进背筐里就行了。
12345...122
猜你喜欢